Help055.gif (23008 bytes) 中药理念--补益类中药简介(3) 
         补气类代表中药---黄耆  


一、产地

黄蓍为多年生荳科草本植物黄蓍的根,种类繁多,主要产于甘肃、陜西、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以膜荚黄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内蒙古黄蓍A. mongholicus Bunge 质量较佳。蒙古黄耆主要产于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新疆等地。膜荚黄蓍主要产于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内蒙古等地,故黄耆以北黄耆质地较佳。

 

二、化学成分

含多糖、单糖、黄酮类、生物碱(胆碱、甜菜碱)、多种氨基酸、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叶酸等,及硒、硅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

 

三、药理研究

(一)古代药理作用述说

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本经逢原》谓“能补五脏诸虚,﹒﹒﹒﹒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 ﹒﹒﹒﹒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也。”《本草求真》也有“黄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的论述。

(二)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1. 有强心作用,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对中毒及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显著。

  2. 有中度利尿及降压的作用,能扩张冠状血管及全身的末稍血管,因而使血压下降。临床上作为利尿、降压药时,不宜单味使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以治虚性的水肿和虚性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

  3. 有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作用,可防止氯仿、组织胺或负压所造成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的现象,并能使X光线引起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现象迅速复常。

  4. 有止汗作用,能闭塞皮肤的分泌孔,抑制发汗过多。

  5. 有消渴作用,黄耆能补气、生津,气津两伤的糖尿病(俗称消渴症),单用熬膏服用即有效。

  6. 有类似性激素的作用。

 

四、性味归经

性甘,微温,归入脾、肺经。

 

五、免疫抗体诱发的研究

  1. 对白血球细胞的影响:用100﹪黄蓍注射液以0.3毫升/只给小白鼠皮下注射5天,能使血液中的白血球细胞及多核白血球细胞显著增加(p<0.01)。用黄蓍防治慢性气管炎时,用药后白血球细胞吞噬指数上升。
  2. 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本草备要》谓黄蓍“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鼠廔..小儿百病”。
    1. 黄蓍是治疗气虚疮痈成脓不溃或溃后久不敛口者之常用药,各种感染性疾病有气虚者均用之,这与黄蓍提高机体白血球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有关。

    2. 在用I131化血浆蛋白胶体液给小白鼠静脉注射时,用黄蓍组I131化血浆蛋白胶体液,在血液中的清除率较不用黄蓍组快,且若用黄蓍配合灵芝、党参之“灵芝合剂”作用更显著,故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灵芝合剂”配合抗痨药治疗感染病的小鼠,作用较单用抗痨药者佳。

    3. 另一研究以先给小白鼠静脉注射炭粒“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后,黄蓍能促进该系统的恢复,停药8~12天后其吞噬外来异物的功能仍然明显增高。未用碳末“封闭”的动物,黄蓍的作用较不明显,故知黄蓍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虚证疗效较好的原因有如上述。

    4. 黄蓍及当归补血汤(黄蓍、当归)能显著提高小白鼠腹腔及脾脏中巨噬细胞的功能,达到增升血球及巨嗜细胞之功能。

    5. 在体外用小白鼠肺巨噬细胞加黄蓍液后,其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显著增强。

    6. 用黄蓍给家兔肌肉注射22天后,肺部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功能明显增强,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皱褶和突起增多且长,溶脢体丰富,组织化学发现其琥珀酸脱氢脢和非特异性酯脢的活性增强,显示黄蓍能增强巨噬细胞代谢、运动和吞噬功能,因知黄蓍多糖是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一种成分。

  3. 对干扰素的影响:
    1. 对I型副流行性感冒病毒BB1株感染的28次1898只小白鼠的实验中,用黄蓍煎液灌服与不用药组比较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P<0.001)。尤其是在用小量BB1株病毒感染后10~14天,小白鼠处于尚未完全康复的“体虚”状态时灌以黄蓍液,同时用104 LD50的同一病毒攻击,此时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平均效果指数达2.0,平均降低死亡率达50﹪;用黄耆液滴鼻同样有效。
    2. 在用青、链霉素的对比实验中,证实了不是由于其抑制细菌的混合感染而起作用。临床上黄蓍亦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3. 对小白鼠用BB1病毒鼻腔攻击用NDV(新城鸡瘟病毒)或用NDV腹腔注射,能诱生干扰素。但若用黄蓍进行防治,则肺部及血清的干扰素显著增加。
    4. 实验还证明,黄蓍不能直接刺激小白鼠产生干扰素,而是促进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因此,易患感冒者服用黄蓍后可以提高白血球细胞对(NDVⅡ系减毒株)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P<0.01),并与感冒次数的减少相平行。
    5. 用黄蓍提取物加入人的适当稀释脐血中,藉助于NDV诱导,对干扰素的产生有协同作用。但在体外时,0.05~0.4﹪黄蓍煎液加入Swiss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中,则能诱生其产生r-干扰素,故知黄蓍能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
    6. 用黄蓍处理的人肺二倍体细胞,H3掺入较对照组低(P<0.01),说明其对RNA代谢有抑制作用。由于某些大分子代谢抑制物质可参与超诱导机制而促进干扰素的诱生,黄蓍也可能通过此机制而促进干扰素的诱生。
    7. 黄蓍对环磷酸腺甘(cAMP)亦有影响作用,而适量的cAMP,也有加强干扰素的作用。

            由上可见黄蓍防治感冒与它促进病毒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因为干扰素有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医学启源》谓黄蓍补肺气,实皮毛”,肺气旺盛,皮毛密实,则外邪难干扰,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减少,这可能与干扰素含量增高有关。

  4. 对黄磷酸腺甘及环磷鸟甘(cAMP及cGMP)的影响:黄蓍可提高人及小白鼠血浆中cAMP含量,但此种作用是多元化的,即是对机体不同状况、不同脏器有着不同的影响。
    1. 给小白鼠灌服后,血浆及脾脏中的cAMP量上升,而肝脏中cAMP量下降;血浆中的cGMP量下降,而肝、脾脏中的cGMP量上升。
    2. 用黄蓍及玉屏风散(黄蓍、白朮、防风)给小白鼠灌服后,对脾脏cAMP、cGMP、及cAMP∕cGMP比值呈调节作用,即原基数高者下降,原基数低者上升,且与小白鼠免疫后脾脏溶血空斑数值(抗体生成细胞)有密切相关。
    3. 环核甘酸很可能是细胞水平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物质,而黄蓍及玉屏风散对环核甘酸含量的影响,很可能是其调节脾溶血空斑数的一环。
    4. 适量的cAMP有加强抗体和干扰素的作用。
  5. 对抗体生成的影响
    1. 某医学院微生物组给小白鼠口服黄蓍液,对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的前驱体细胞)有促进增生作用。
    2. 流行病防治所发现羊红血球细胞免疫后的小白鼠的19S抗体产生增加,脾溶血空斑数增加或呈调节作用,此调节作用与脾脏中的cAMP、cAMP∕cGMP的变化呈逆相相关,与cGMP的变化呈正相相关。
    3. 黄蓍多糖是一有效成分,给小白鼠腹腔注射,能使脾脏显著增大,表现为白髓扩大,成熟的浆细胞大量增生,胞浆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呈同心圆状围核排列;内质网的池范围有不同程度扩张,脾内充满中等电子密度的抗体蛋白质。
    4. 黄蓍水煎醇沈上清液对小白鼠脾脏溶血空斑数及环核甘酸的含量亦呈调节作用。
    5. 黄蓍给正常人口服,每日16克,连续20天,血浆IgM增加(p<0.05),IgE增加(p<0.05),cAMP亦增加。对这部分人中有虚证表现者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少,上述指针改变明显;有实证表现者则效果较差、副作用较多,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如服至40天,则IgG亦明显上升。
    6. 给8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注射黄蓍液20天后,血中IgG、IgA、IgM均显著增加(p<0.01~0.001)。用黄蓍治疗慢性喘息型气管炎患者,其痰液中IgA∕IgG比值均增加,而且IgA及IgA∕IgG的增加与临床好转相一致。
    7. 对感冒易感染者服用黄蓍或用黄蓍液喷鼻后,鼻分泌液中sIgA明显上升(p<0.001)。并且还证明,鼻分泌液中sIgA水平的波动与感冒的发病率之间呈平行关系。
    8. 黄蓍促进鼻分泌液中sIgA的升高,能有效地防治感冒等多种呼吸道的感染,因而这也可能是“补肺气,实皮毛”的原理之一。
  6.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7.         黄蓍对慢性气管炎、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人均有促进淋巴母细胞转化的作用,其作用较大肠菌脂多糖为佳。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哮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均发现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捐血者的细胞免疫影响不大。

  8. 对细胞在体外生长的影响
    1. 黄耆能延长原代人胎肾细胞,原代金黄地鼠肾细胞,原代小鼠肾细胞及人胎肺二倍体细胞的寿命,使后者从自然衰老的61代延长到88~98代。
    2. 对人胎肾细胞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髓膜样结构明显增加(髓膜样结构是次级溶脢体的形态,溶脢体是细胞各种水解脢的储存池,能释放各种消化脢),糖原颗粒体增加,线粒体充滞型含各种物质丰富,组织化学见酸磷酸脢,琥珀酸脱氢脢反应及糖原反应明显增强。
    3. 黄耆对3型鼻病毒,BB1株病毒,3型腺病毒,滤泡性口腔炎病毒,NDV病毒所诱致细胞的病变均有轻度抑制的作用,但黄耆对病毒无直接制灭活性作用。可见黄耆能增强细胞的生命力和抵抗力。黄耆的此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多种脢的合成和活性有关,一些脢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生物氧化过程中的损害。
  9. 抗肾炎作用:口服大量黄耆粉,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有阻抑作用,使蛋白尿出现的阳性率,严重程度、肾脏病理改变等均低于对照组。亦能降低生理性尿蛋白量,使氯化汞性蛋白尿恢复加快。此外,用四氯化碳所致的家兔、小白鼠肝损伤,用黄耆或黄耆多糖治疗,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小鼠体重及游泳时间。黄耆多糖能促进动物皮肤溃疡的愈合。

以上述可见黄耆对免疫功能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具有增强或调节的作用。

 

六、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上有很多的功用,如脾虚症、汗症、脾肺气虚症、气血两虚症、疮疡、水肿、消渴症等。

  1. 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白血球细胞减少症,以150%黄耆液每日2毫升肌肉注射,治疗53例,7~17天后,白血球细胞增加1000个/mm3以上者,占61.2%。
  2. 哮喘:用黄耆治疗“虚喘”,现用黄耆液在足三里穴道注射,配合对症治疗(不用特殊治疗),用于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多数有过敏史的小儿哮喘41例,每周2次,3个月一疗程,共享3~4个治疗程,疗程间停两周,治后显效率为56.1%。其中伴有皮肤湿疹者显著好转,感染型哮喘症治疗后感染明显减少。治后的血清IgG及I gA上升,原全血及血浆粘度及血细胞值增加,红血球细胞电泳减慢及微循环障碍等血瘀症候的改善,与其“通调血脉,流行经络”的功效有关。用肌肉注射,治疗小儿哮喘51例,26例,血清IgA,IgB上升,抗体形成率增加,疗效与免疫学指标的改善基本上是一致。
  3. 肾炎:单用黄耆治疗肾炎效果不错,配伍党参能加速蛋白尿的恢复,单用或于原治疗方案中,加用玉屏风散治疗有反复感冒或慢性咽喉炎反复发作的肾炎患者24例,显效17例,有效6例。咽喉炎17/18例好转,19例易感冒者感冒减少,免疫学指标改善:CH50,C3,RFC,IgG,IgA低下者几乎都恢复正常,对IgM起调整作用而复常。又防己黄耆汤,防己茯苓汤均为治肾炎的常用方,肾炎患者有气虚症者黄耆几乎必用。
  4. 萎缩性胃炎:用100%黄耆液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共治50例,经3~6个月治疗后,显效11例,好转35例。
  5. B型肝炎:对慢性肝炎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的84例患者,用100%黄耆液每日4毫升肌肉注射,阴性率26.1%,程度下降率23.2%。按中医分型则对各型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脾虚疗效较好。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B型肝炎是由于持续性病毒感染所致,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抑制性T细胞(Ts)缺陷是造成这种持续感染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功能缺陷以致不能有效控制B细胞的免疫活性,B细胞得以产生抗细胞膜抗体,持续发生自身免疫过程。而黄耆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它可能是增强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或增强Ts的功能而间接地抑制或破坏肝细胞的自身免疫。
  6. 感冒:用黄耆制剂口服或喷鼻,对5批219易感冒者使用,同时以398人作对照观察,结果预防效果显著(p<0.05~0.01),用药组发病者症状亦较轻,病程缩短。用玉屏风散预防亦有相当效果。可见黄耆确实能起到扶正防邪的作用,这与本品对sIgA及干扰素产生及其它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故《本草正义》谓黄耆“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

 

七、配合药方

黄耆补益类单味药之利用效果已如前述,有时还可加些其它补益类中药如大枣、枸杞子、茶叶等当养生茶喝,这样也是很有养生效果的。但懂中医药理的人当更能用复方来达到特殊调理疾病之目的。

  1. 本品配合党参治疗慢性肾炎的蛋白尿及糖尿病有效。
  2. 本品用于糖尿病:用黄耆30g、生地30g、山药90g,水煎服,1日1剂,可提高糖尿病的疗效。
  3. 本品用于水肿病:黄耆120g、生薏苡仁30g、焦杜仲30g,治疗慢性肾炎,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本品治肺脾虚症:黄耆、党参、茯苓、紫菀、陈皮配伍,如补脾汤。
  5. 本品用于盗汗(阴血亏损):黄耆、当归、生地、黄柏等药配伍,如当归六黄汤。
  6. 本品治疗气血两虚:黄耆、人参、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配伍,如养心汤。(待续)

[ 中医药介绍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