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免疫学理简介(上)
壹、前言
中医学是一种有形与无形生理学科学,对自体无形功能无知者,常谓中医不科学,若也能亲自去体会宇宙现象本能缩入一人体或动物体中,则您将感叹中医之理论精湛庞博,更能以此学术来利益自身与诸多家畜动物。有 於时下动物疾病频繁,诸兽医仅能以疫苗来围堵猪病。若能学知中医药,用此统合协调的中医药理论来诱发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时时添加中草药於饲料中,使动物体免疫功能久远而强大,则疫病当可如意地控制,达事半功倍也。
贰、中医八纲的统帅─阴阳论说
阴阳是一抽象名词,凡自然界事物均含有相对的两方面。故一切事象如活动的、兴奋的、明显的、在外的、向上的、前进的、气体的、无形的、机能的、热的、光亮的、刚强的、积极的事物,均属於阳性;相反的,若一切事物如沉静的、抑制的、隐晦的、在内的、向下的、後退的、有形的、实质的、冷的、暗的、柔弱的、消极的事物,均属於阴性。利用此事象的特性,就能研判其阴阳而加以应用。
就动物体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另在家畜体而言,胸腹部本属於阴,又因胸在膈前属阳,腹在膈後属阴。五脏在内为阴,六腑在外为阳。又同属阴的五脏,根据其性能又分为阳脏(心、肺在上)和阴脏(肝、脾、肾在下)。另外对作用功能而言,具有温熙作用的功能者为阳、具有滋润作用的物质为阴。同时上言及肝属阴脏,但肝位於腹内,其实质属阴,但肝气主升,其性疏泄而功能属阳,故肝为阴中之阳。由此可知,各种事物均可以分阴阳两类,每一种事物又可分为阴阳两个分面,同时该事物中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再分阴阳。
一、阴阳四特性─相对、互根、消长、转化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是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阐述宇宙现象及动物体之正常运转法则,若失此准则,即有不正常现象发生,是谓病态。阴阳四种特性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在临床上应能灵活运用。
(一)、阴阳对立性
阴阳学说主要涵盖着阴阳叁特性,其叁特性为相对性、转化性与统一性。阴阳相对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互相排斥、斗争,终於达到制约的功用,使宇宙万象或动物体体内相协调。以气象言,夏季热而属阳,但夏至以後,阴气随之而生,用以制约暑热之阳;冬季寒盛属阴,但冬至以後,阳气随之而生,用以制约严寒之阴。因为阴阳互相对立、斗争、制约等作用,保证万物间的平衡发展。人体或畜体的健康也是由於体内阴阳对立、斗争、制约,而达其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体或畜体的阴阳主要在十二阴阳经络之调节,如果出现阴阳一方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至病证之发生。故人体或畜体中的阴阳相对性中,会经协调而达成统一的。例如胃是有实质的事物属於阴,而胃的消化功能是无形的、是机能的,属於阳。胃(阴)与其消化功能(阳),虽是阴阳相对的,但一分离即不能成就消化作用。故两者阴阳是相对,但是经常在进行协调、统一之功能。
(二)、阴阳互根─阴出於阳、阳出於阴
阴阳既对立又互相依存,主要表现在二种情况:一为阴阳任何一方不能单独存在,任一方必以另一方的存在做前提;如上为阳,下为阴。若无下阴存在,即无所谓阳。二为阴阳互相滋生,例如吾人经脉的循环次第来说,手阳明大肠经(阳)赓续於手太阴肺经(阴);又如家畜体内的营养物质属阴,功能活动属阳,但要发挥功能活动(阳),要有营养物质作为能源,同时营养物质又需要功能活动来摄取补充,此现象可充分说明阴阳互根性。
(叁)、阴阳消长─阴阳的量变
阴阳在相互对立、依存的情况下,不断地在进行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变化过程,如畜体的各种活动(阳)的产生,必须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此种过程即是阴消阳长;同样地,各种营养物质的化生,又需要消耗一定的功能活动,此种情况是为阳消阴长。在正常的 围内的阴阳消长变化属於生理活动,如果阴阳消长太过,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则属於病理活动的现象。
(四)、阴阳转化─阴阳消长的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转化,而此转化的过程属於质变,非如阴阳消长的量变。如手太阴肺经阴气极盛而由阳气承接,故接续手阳明大肠经脉,此即所谓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道理,如此正常经络运行不止。所谓”阴阳不调是谓病”,若是不正常的阴阳转化,则是”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病态。如家畜外感风寒,出现耳鼻发凉、肌肉颤抖等现象(属阴证),但如果寒邪入里郁久化热,则出现口乾舌红、气粗等热象(属阳证),此即是阴转化为阳。相反地,家畜由於持久热性病(属阳证),导致气血两亏,呈现体弱无力、四肢发凉等虚寒症状(属阴证),此现象即是阳转化为阴。
二、五脏间协调的理论─五行相克相生学说
五脏属有形质的物质,亦即属阴,阴能资生世间一切事物。除上述阴阳化生之现象运行於动物个体外,体内滋生一切现象的五脏应有调节的功能存在,此调节五脏功能的理论即是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五脏是肺、肝、肾、心、脾等是,各以金、木、水、火、土相应对之,此即谓五行行相。故金代表肺脏,木为肝脏,水为肾脏,火为心脏、土为脾脏。五行相生相即谓五行中相互资生助长、相互促进的意思,显示事物有相互协同的一面。五行相生为水(肾)生木(肝)、木(肝)生火(心)、火(心)生土(脾)、土(脾)生金(肺)、金(肺)生水(肾);五行相生者是前一脏器功能正常,则其相生的下一脏器功能运转亦能正常。其相克性为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肾)、水(肾)克火(心)、火(心)克金(肺)、金(肺)克木(肝),五行相克可调节五脏间功能不会过於亢进,达五脏安和之状态。
叁、五脏间失调─五行相乘相侮学说
五行相乘之”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意即五行间某脏阴虚,造成某脏器功能性增长,造成相克太过而失於正常。脏器间相克超过正常的制约程度,是一种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例如木(肝)气偏亢,金(肺)不能正常加以克制时,太过的木气便会去乘土(脾)。意即谓某一脏器功能增强,会损及相克的脏器;或某一脏器功能不足,则会影响相克的脏器之功能亦不足。由五行中可知五脏互有关联,在脏器与脏器间,需取得一平衡性,不然会造成相乘性。五脏间以相克性来取得体内生化机能运转的正常化,若造成相乘性则肝增肝损脾,肺增肺损肝,心增心损肺,肾增肾损心,脾增脾损肾。
五行相侮之”侮”即欺侮、持强凌弱之意,相侮是相克的反向,是事物间关系失去协调或相平衡的另一种表现。举例言之,通常的相克关系是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等,但当金气不足或木气偏亢,金不但不能克木,木却反过来侮金。此学说在用药时宜注意,否则增强一脏器的功能,可能会损及另一脏器功能,长久以往会发生另一疾病。五行相生克对开发中草药当饲料添加剂是非常重要的,因兽医用药是短暂对脏器功能的影响,但饲料添加剂则是经常性的使用着,若出差错其影响是具深且远。
四、中医基础学说─八纲理念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种病症的型态,八纲虽分为八,但其间有密切关联,例如阴阳,寒化的多属阴,热化的多属阳;在里的多属阴,在表的多属阳;虚性多属阴,实性多属阳。因此,在临床诊治上,必须由表、里、寒、热、虚、实之错综结合的情况中,进一步分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由表入里,由里出表,寒热夹杂、虚实并见等等情况来加以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