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认识肝脏与肝脏疾病的防治()

版权宣示: 本单元是张老师的精心杰作,欢迎上网者载录自用,但若要转载刊登或出版,均需取得张老师的同意。

一、前言

我们常听说:「你是我的心肝宝贝。」这表示心与肝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确实也是如此。因心脏有问题时,这个人也差不多了,或那一天不跳动时,这个人也完了;而肝有严重的问题时,其他脏器虽好,也不能再长久活下去了。也许你只知道肝是与消化系统与解毒功能有关而已,其实身体的运转机能,由它来主控与协助完成的约有七成之多。而很多慢性病的发生,也都是因肝功能的失常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如痛风、风 症、高血压、脂肪肝、过敏、抗体低落、肥胖、神经质等慢性病,均与肝脏功能不佳有关。

一般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实在不关心或不太够,若是身体无病时,不去认识身体的结构及功能,到真正有病时,总不知如何去照顾身体及协助治疗或调理。虽然说教育普及和传播媒体的急速发展,大众一般常识水准都提高了,但仍有不少人只知道肝脏是在腹部,却指不出它正确的位置。在台湾肝脏病的流行相当地普遍,得了肝病以後会变成慢性肝炎,进而又会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因之,有人甚至害怕得肝癌,一有腹部任何地方不舒服时,就会胡乱地想是否得了肝病而惶恐不安。

肝病本来就无特效药可医治,但以全方位的调理方法,却可让肝细胞有喘息复生的机会。本文要从肝的结构、功能,讲到肝脏功能异常、肝炎分类,到肝病的各种疗法,希能给有缘者一完整的概念。

 

二、肝脏之构造与机能

()肝脏在身体的部位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许多的复杂机能。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究竟肝脏是在身体的什麽地方。我们的身体除了四肢和头颅,就是躯干、胴体了,而胴体里面就装藏着各种器官。胴体中端的胸部下方,有一片厚膜的隔层膜,叫做「横隔膜」,它把胴体分为上下两个空腔;上面的空腔叫做「胸腔」,里面藏有心脏、肺脏、大动脉等;下面的空腔叫做「腹腔」,里面藏有包括肝脏、胃脏、胰脏、大小肠、肾脏、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

肝脏之位置就在腹腔的最上面,也就是右侧横隔膜之下,上端整个肝脏被右胸廓下部的肋骨所盖住,而肝脏下端也不超出右侧最下面的肋骨,所以正常的肝脏从腹壁上面是摸不到的,要有技巧的医生才能如意地触摸到。

 

()肝脏的结构

细胞是人体最小的结构单位,而人体约由60~70兆个细胞所组成。形状功能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就成为「组织」,如神经组织或肌肉组织等。几个功能或目的相同的组织结合起来,就成为「器官」,如肝脏、心脏、胃脏、肾脏等。而几个功能目的相同的器官组织组合起来,就成为「器官系统」,如食道、胃、小肠、大肠集合起来,专门执行跟消化有关的工作,就叫做「消化系统」。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它与胆囊、胰脏都有管道互相连接,显示肝脏与胆互为表里外,还与胰脏功能也有些许关系,故肝胆即形成一肝胆系统,谈肝脏功能,定要谈到胆汁的功用。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右叶比左叶大,主要有动脉侧之微血管,注入门静脉及肝叶内,还有肝动脉、静脉,胆小管、淋巴管等。在成人右叶大约为左叶之六倍大,它的重量大约为1,200~1,500公克,约为体重的50分之1。在婴儿时期,肝脏所占的比例比成人要大的多,约为体重的18分之1

 

()肝脏的功能

1.系统功能归属

肝脏跟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是属於同一个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是主管身体消化机能的器官之一。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是消化系统成员,大家应不会有疑问,因为大家都知道,食物在通过这些器官中间被消化,而营养分则会在肠道中被吸收,水份在大肠处也被吸收,剩下来的渣滓则变成粪便排泄出体外,这些叫做消化系统器官并无问题。但食物在消化管中消化时,需要一些消化液来帮助消化,不然食物就不会被吸收、利用。因为生成、制造、分泌这些消化液的器官就是肝脏、胆管、胰脏等,所以它们也是属於「消化系统」之一部份,因此肝脏的疾病也是消化系疾病之一环。

肝脏的组织构造由四种不同功能的部门所组成,生理学上叫做「系统」。其中两个系统是肝脏所特有的部门,也是肝脏的主要构造组织,一个系统叫做「肝脏系统」,另一个叫做「胆道系统」,合称为「肝胆系统」。其他两个系统就是「血液循环系统」和「网状内皮组织系统」(详下面--肝脏的防疫功能)

2.肝脏的血液循环─门静脉

肝脏的第叁个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跟其他器官不同,它是一种双重的循环系统。所谓双重循环系统就是(1)与其他器官相同的循环系统,这是属於大循环系统中的肝动静脉系统,(2)叫做「门静脉」血液循环系统。由大循环系统肝动脉来的血液,可供给氧及营养分给肝脏细胞,而门静脉系统主要是汇集从各消化管回流而来的静脉血,流入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中。门静脉所流的血液中,除了含有从消化管壁吸收而来的各种营养分外,同时也含有各种不属於人体的外来异物。这些营养分及对身体会产生危害的外来异物,都经由门静脉被搬运到肝脏细胞中接受处理。其中营养分经处理後,被利用为维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外来异物则经处理、破坏後即排除掉。

3.肝脏的防疫功能

肝脏的网状内皮系统也是一种免疫系统,由克布霍 (Kupffer) 细胞所主导,这个组织系统具有捕捉从肠管吸收进来的异物,不属於身体本身的外来异物会被灭除掉,也就是具有保护身体功能,免受外来因素侵袭、攻击的作用,故说它是一种「防卫系统」。故知克布霍细胞扮演防守肝脏从肠道路径外敌的侵袭,也是肝脏细胞的「守护神」。因此当肝脏受损伤时,这种肝脏的守护功能或能力,随着受损的程度而会减低,肝脏长久受损伤时,抵抗外来异物的能力更会降低,也就无法截住、捕捉「外来异物」。当异物进入体内,结果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对付外来异物(抗原)的「抗体」,此种「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因此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上升,可以做为检验肝疾病的依据之一。

4.肝脏新陈代谢功能

肝脏具有对各种营养素新陈代谢的功能,各种毒素的代谢去除,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及保护身体免受外来抗原的侵袭、伤害等功能。生化学检验时,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生化学方法的检验,检查出一位病人的肝脏细胞是否受损伤,受伤的程度如何,胆道有否受到阻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防卫功能的损伤程度等等问题。

肝脏在营养上究竟有什麽功能?要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命需要两大要素,就是各种「营养素」和「氧气」。氧气由空气中来,营养素主要从食物中来,而肝胆系统就是在处理营养素部分的器官系统。当食物进入口中,经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时,各种营养素在肠管中被消化後,由肠管壁吸收摄取而送到肝脏来。在肝脏肝细胞中就把这些营养素转换,变为身体各器官组织所需要的物质或成分,准备让各器官组织来利用。

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故具有许多复杂的生理机能由它来完成。我们知道人体是由叁大营养要素来组成,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所组成的,因此肝脏主掌身体内叁大营养素新陈代谢的机能,这包括有与消化系统有关者如胆汁之形成、醣类之储存、酮体的形成、糖类代谢之机能调节,及许多有关脂肪代谢的重要机能。又与内分泌系统有关者,如肾上腺与性腺类固醇激素之还原与结合。又与抗体相关者,如血浆蛋白之形成,及白蛋白的合成,此约占血浆蛋白之50%,做为排除废弃物出体外之功能。又与解毒有关者,如尿素之形成,如许多药物与毒物之解毒作用在此进行。故肝脏出问题影响所及是肝脏不能进行该有的生理化学作用外,还不能把处理完的废物带到循环系统而排出体外。肝细胞不但利用由消化系统吸收来的营养素,来生成身体各部所需的成份,供给各部之需外,也执行把这些叁要素所组成各器官的成分,转换为其他各器官所需的成分,或在各器官间互相转换的工作,亦由肝细胞来完成。下面先约略谈谈肝脏在消化系统之代谢功能。

5.肝脏与相关营养素的代谢

(1)糖类:

当血液中葡萄糖量增加时,则由肝脏拾取;反之,降低时仍由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故肝脏有葡萄糖调节的功能,使葡萄糖维持在一定的浓度。当然肝脏维持葡萄糖含量的水平,还涉及诸多的贺尔蒙作用,如胰岛素(insulin)、升糖素(glucagon)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常,若肝脏也不好时,控制血糖的功能更失常,则病情会更恶化的,故糖尿病患者更要维持肝功能正常为要。

(2)脂类:

当身体需要利用到脂肪时,必先将其运送到所需要的组织地方,此时几乎皆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运输。运输以前先将中性脂肪水解成甘油及脂肪酸,当脂肪会被用到的情形只有两种:(1)细胞葡萄糖供应量降低,可减少α-磷甘油之含量,使中性脂肪合成减少而有利於水解,(2)脂肪 被活化以加速脂肪之水解。而脂蛋白(lipoprotein)是运送脂肪出肝脏的主要物质,每分子的脂蛋白与叁脂肪酸分子结合,而由脂肪组织运送脂肪酸进入肝脏或肌肉细胞者是白蛋白(albumin)。白蛋白则是由肝脏细胞所合成,若肝脏不好的人,脂肪组织被利用的机会也会减少。当脂肪乳糜微粒完全由血液中清除後,脂蛋白占血浆脂类之95%以上,脂蛋白是一种小颗粒,其组成与乳糜微粒相似,即含有中性脂肪、磷脂类、胆固醇及蛋白质等。蛋白质占脂蛋白分子之叁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其馀为脂类。脂蛋白之平均血浆浓度为700 mg/100 ml,其100 ml血浆中各组成分约有:胆固醇180 mg、磷脂类160 mg、中性脂肪160 mg、脂蛋白之蛋白质200 mg。脂蛋白的种类,(1)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它含有高浓度的中性脂肪,中等浓度的磷脂类,(2)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它的中性脂肪含量较低,而胆固醇含量则极高,(3)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它含有50%的脂蛋白,脂类之含量则较少,故就品质讲此是最好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因是最好的脂蛋白,若血中含此脂蛋白少的人,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脂蛋白的形成几乎在肝脏内合成,因为大部分血浆中的磷脂类、胆固醇、中性脂肪都是由肝脏合成,肝脏将合成的这些物质,用蛋白质与它们结合以便运出,故脂蛋白在运送磷脂类、胆固醇方面更形重要。若肝脏不好的人,高密度脂蛋白不能合成,就会形成「脂肪肝」(详下面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故脂肪肝患者除肥胖外,还是属於营养不平衡的一群。

(3)蛋白质类:

在肌肉细胞中或激素 等要分解时,均得被送到肝脏细胞中进行。当一个人摄食大量鱼肉等高蛋白质类食物时,肝脏会增加游离胺基酸的分解,产生氨再转成尿素排出,及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若胰岛素分泌正常,或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分泌时,也会促进肌肉细胞合成蛋白质。大部分必需胺基酸是在肝脏中分解,而支键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是被移到肌肉细胞中去分解,甲硫胺酸在很多组织中会分解成胱胺酸。一般而言胺基酸在肝脏进行氧化去氨基作用,产生氨(NH3),其中大部分产生尿素,由尿中排出体外。除脑细胞外,肝脏是唯一制造尿素的器官,因此肝脏有了毛病,血中尿素氮浓度会降低。

生理化学上重要的嘌呤(purine)、嘧啶(pyrimidine)与核糖(ribose)能合成核甘酸(nucleotide),核甘酸不仅可构成各种辅 及有关物质(NAD+NADP+ATPUDPG),同时也是RNADNA等遗传物质的成分。我们叁餐所吃的核酸在肠道先分解成嘌呤及嘧啶後再被吸收,但体内的嘌呤及嘧啶均由胺基酸所合成,其合成工厂主要还是在肝脏组织细胞中。

 

叁、胆道系统

()胆汁的分泌

「肝胆系统」之「胆道系统」中的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进入胆管,再由胆管引入十二指肠,未入十二指肠前,即储存於胆囊中。「胆汁」中含有胆红素、各种胆汁酸及多种电解质等物质。胆道系统从在肝细胞间最细的毛细胆管开始,经由细胆管、小胆管、肝管及总输胆管,最後开口在十二指肠处。胆汁在肝细胞生成後,储存於胆囊中,当遇脂肪性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时,就会刺激胆囊收缩,经过胆管道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处。胆汁在小肠中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帮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这是肝脏为维持人体生命所扮演的另一种角色。

 

()胆道系统中的生化物质

1.胆红素

「胆红素」是血液中的红血球经过新陈代谢後的废弃物,体内血液中有叁种主要的成分,即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其中的红血球负责把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从肺部搬运到各器官供使用。红血球是在骨髓中制造出来的,因为它们的寿命只有120天,所以身体中每天有120分之1的老衰红血球被破坏,同时,每天需要制造等於全部血液中的120分之1的新红血球出来取代之。

胆红素是老衰红血球被破坏後所产生出来的废弃物,这个废弃物对身体并没有用处,但一定要从身体中排泄出去。胆红素在肝细胞中被处理後,经过胆道系统被排出到十二指肠。它到肠管(小肠、大肠)後,大部分就与粪便混在一起,从肛门被排出体外。而有一部分则在肠管被吸收而再回到肝脏,其中一小部分则经过转换後,另外经由肾脏从尿中被排泄到体外。

胆红素虽然对身体没用处,但是它一定要经过肝细胞和胆道系统把它处理排泄掉:所以当肝细胞或胆道有伤害时,此种处理能力就会降低,而其伤害的程度就会表现在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上。因此可以由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来了解肝细胞或胆道的受伤或阻塞程度。

2.胆汁酸

在胆汁里的物质叫「胆汁酸」,是肝细胞从血液中的胆固醇,或其它脂质所制造出来的成分,其组成有水份97.0%、胆盐(bile salts) 0.7%、胆色素(pigments) 0.2%、胆固醇(cholesterol) 0.06%、无机盐(inorganic salts) 0.7%、脂肪酸(fatty acids) 0.15%、卵磷质(lecithin) 0.1%、脂肪(fat) 0.1%、硷性磷酸盐(alkaline phosphates) 些许。

「胆汁酸」和「胆红素」两者性质有很大的不同,胆红素是废弃物,对於身体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胆汁酸对於身体营养素的吸收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它虽然跟胆红素一样,在胆汁中经胆道系统分泌到肠管,但胆汁酸就在肠管内糜乳化食物中的脂质以便吸收,最後大部分的胆汁酸在肠管再被吸收,而再回到肝脏细胞中,如此一而再,再而叁地重复循环,这种循环现象叫做「肠肝循环」。

 

四、肝脏异常的生化现象

()丙胺酸转胺 (ALT,GPT)升高

体内丙胺酸转胺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或麸胺酸丙酮酸转胺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主要分布於肝脏、肌肉、肾脏等部位组织中。本酵素可以催化由丙胺酸 (alanine)转移胺基至α-草醯戊二酸盐(α-oxoglutarate)之反应,而使产生麸胺酸盐(glutamate)与丙酮酸盐(pyruvate)。ALT之浓度以肝脏中最高,而肾脏及肌肉中则次之。除大型动物外,丙胺酸转胺 被认为对肝脏较具有专一性,故为肝脏疾病的良好检验指标之一。当人罹患肝脏及肌肉疾病时,可见血浆或血清之ALT活性升高,兹分述如下:

1.ALT(sGPT)值高低之可能疾病:

(1)肝脏疾病:

由於ALT是属於细胞质之酵素,因此凡是任何肝脏之实质损伤,若与细胞膜之破坏或改变有关时,均将使ALT漏出而进入血液中。与天冬胺酸转胺 (AST)类似,当罹患急性疾病时,ALT之升高较多,而罹患慢性疾病时,ALT之升高则较少。引起ALT升高之一般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化学药物或毒素引起之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管阻塞、黄胆与脂肪肝等。

(2)肌肉疾病:

当肌肉严重损伤时,可见ALT升高,但此种因肌肉损伤所引起的ALT升高,应与续发性肝脏损伤加以区别;因为在心脏衰竭之情况下,也会造成续发性肝脏损伤,而使ALT值升高。

(3)ALT(sGPT)值偏高之可能疾病:

(a)肝坏死、损伤与阻塞,(b)有毒物质,(c)寄生虫感染与布氏 菌(Brucellosis),(d)肌肉损伤。

2.ALT(sGPT)值偏低之可能原因:

(a)药物影响(如oxodipine),(b)维生素B6缺乏,(c)末期肝病。

 

(二)天冬胺酸转胺 (AST,GOT)

天冬胺酸转胺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或麸胺酸草醯乙酸转胺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存在於肝脏、骨骼肌、心肌、肾脏、脑、肺、胰脏、红血球等组织中。天冬胺酸转胺 能催化由天冬胺酸盐(aspartate)转移胺基至α-酮戊二酸盐 (α-ketoglutamate),以形成麸胺酸盐(aspartate)与草醯二酸盐(oxaloacetate)。

AST之同功 虽已被分离出来,但其在临床上之重要性仍不清楚。体内之大部分组织,均含有丰富的天冬胺酸转胺 ,但以肌肉及肝脏中之活性为最高,因此在临床上可作为这二种器官疾病之诊断。由於AST是属於器官专一性较差之酵素,故通常需与其他器官专一性较佳之酵素,如肝脏之ALT与硷性磷酸 (ALKP alkaline phosphatase),以及肌肉之肌酸激 (CK creatine kinase)等同时检测。

当人罹患下列疾病时,可见血浆或血清之AST活性升高;而且一般而言,血浆中AST活性之升高程度与疾病之严重性及可见到之细胞损伤之间,具有直接相关存在。

1.AST(sGOT)值高低之可能疾病:

罹患急性肝脏疾病时,可见血清中之AST活性升高较多,而患慢性肝脏疾病时,AST活性之增加则较少。一般疾病:包括下列各种疾病,(a)传染性肝炎,(b)化学或有毒物质引起之中毒性肝炎,(3)肝硬化,(4)胆管阻塞与黄胆,(5)脂肪肝等。其他还有心脏疾病,主要系因供应心脏肌血液之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当心冠状血管阻塞时,氧与营养分即无法送达心肌细胞,於是心肌细胞死亡及区域坏死,故AST与其他酵素漏出而进入血浆中。大约在心脏疾病发生後之6~8小时,血浆中之AST活性即迅速升高,而如果未继续发生阻塞,则AST之活性会在数日内恢复正常。另骨骼肌损伤时,骨骼肌中含有高量的AST,因此当肌肉损伤时,血浆中之AST活性即升高。

白肌病(white muscle disease)、维生素E与硒(Selenium)缺乏等肌肉疾病,通常应用AST活性来诊断与追踪。当脑部组织损伤时,亦可见到血浆之AST活性升高。AST亦可应用於评估及监测运动竞赛动物之身体健康状况与训练程度。例如未经训练之动物若给予过量之运动,则其血浆中之AST活性大量增加,而且缓慢恢复为正常值。另当人罹患肾脏疾病时,虽亦有AST由肾脏细胞漏出,但因其大部分进入尿中,故对血浆之AST活性影响较小。由於红血球中含有高量的AST,故溶血之检体将因源自红血球之AST,而造成测定值偏高之不正确结果。

2.AST(sGOT)值偏高之可能疾病:

肝细胞疾病,如病毒性与中毒性肝炎、肝坏死、胆道阻塞、肝肿瘤与移转。另骨骼肌损伤、坏死、损伤、肌肉退化,脑组织损伤、心肌坏死损伤、溶血之不正常检体等。

3.AST(sGOT)值偏低之可能原因:

药物影响(如oxodipine)、维生素B6缺乏、末期肝病。

 

(叁)肝细胞机能存留度检验

1.Albumin(白蛋白)

「白蛋白」(Albumin)是蛋白中之一种,而肝脏是生成白蛋白的唯一器官,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测定肝脏生成白蛋白的能力,来评估肝细胞机能的损伤或保留功能的程度。因白蛋白在血清中的半衰期约为19天,所以肝脏机能受损而生成白蛋白的能力减低时,血清中的白蛋白浓度就会降低,因此从测定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就可以了解肝脏受伤的程度。

2. 胆红素 (Bilirubin)

前述血清「胆红素」是红血球新陈代谢的废弃物,当红血球的生命结束时,就释放出其最主要的成分「血红素 」。接着血红素再分解为「血基质」和「球蛋白」。血基质则再分解为「铁」和「胆绿素」(biliverdin),而胆绿素则再转变为「 胆红素」後移到血流中。这些过程都在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内进行。如此每天约有35毫克的胆红素产生,并释放到血流中。

如前述红血球的生命才120天,身体内刚新生出来的红血球,在120天後就会自然破坏而从血流中消失。既然每天体内有120分之1的红血球被破坏,每天红血球的废弃物(即胆红素)会相对地产生。

肝细胞就是处理这些胆红素的所在,正常肝脏的肝细胞,一定处理得了每天所产生的胆红素,所以正常人就不会有胆红素沉积在皮肤或粘膜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黄疸」。但是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就不能发挥本来应有的功能,因此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也降低了。平常每天能处理所产生的胆红素,肝脏不正常时就处理不了这些胆红素,而不能被处理的胆红素就沉积在皮肤或粘膜上,於是黄疸也就出现了。正常的肝细胞,能够处理每天所产生胆红素六倍量的胆红素,所以肝细胞受到轻度损伤时,还不会有黄疸现象出现。这也就是有肝脏病时,不一定有黄疸出现的原因。

除了肝细胞的损伤外,因为胆红素从肝细胞分泌出来後,需要经过胆道系统排泄到肠管,所以当胆道系统的任何部分,因任何原因有阻塞时,都会有血清胆红素的上升。所以当有胆红素的上升时,也应考虑到是否胆道系统有问题。

另外,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有先天性的缺陷时,也会有血清胆红素的上升,这些先天性的黄疸症,多见於新生儿和婴儿期,也是所谓的「生理性黄疸」。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有黄疸不一定有肝脏病,因为得到一种叫做「溶血性贫血(黄疸)」的疾病时,也会有黄疸的出现。要了解其道理并不难,因为当有溶血现象时,也跟红血球老死时一样,会有多量的胆红素被释放出来,而溶血的量超过肝细胞所能处理的能力 围时,黄疸现象就会出现了。

胆红素在检验时又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总量」。间接型的量是总量减直接型的量。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胆红素的直接型、间接型和总量都一起增加,但在溶血性黄疸时,则只有间接型和总量会增加。因此胆红素增加时,看间接型胆红素是否增加,就可以区别到底是肝细胞受到损伤或溶血所引起。不过在急性肝炎治愈後,或慢性肝炎病情稳定下来後,我们常常会体会到:虽然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已正常,但只有间接型胆红素有轻度上升的情形。这一种情形并无大伤害,不必过於介意。

3.肝脏网状内皮系统机能的检验

可知肝防卫能力的损伤程度,丙型球蛋白(gama--免疫球蛋白)(γ-globulin, Immunoglobulin) 血清中的蛋白(serum protein) 可以用电泳法 (electrophoresis)来测定,简单分为五种型式。如果用生化学的方法测定时可分为白蛋白(albumin)和球蛋白(globulin)两种。用生化学法所测定的球蛋白量是球蛋白的总量,但以电泳法时,可分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等四种球蛋白。前面叁种在肝脏生成,因此肝细胞受到损伤时,每一种球蛋白都会有所变动。最後一种丙型球蛋白也叫做「免疫球蛋白」,是由 B-淋巴球所生成。由於血清中的前面叁种球蛋白的量比起丙型球蛋白的量少得很多,因此以生化学法所测定的血清球蛋白的总量,可以说差不多等於血清中的丙型球蛋白的数量。

4.PT (Prothrombin time, 前凝血素时间)PTT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部份凝血激素时间)

测定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血液凝固时需要各种凝固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由肝脏细胞所生成,因此肝细胞机能低下时,凝固因素的产生就减少,而血液凝固时间也就会拉长。

血液的凝固功能,是靠血液凝固因子的存在才会凝固的。而血液凝固因子,大部分是跟白蛋白一样,只有在肝脏细胞中生成。因此当肝脏机能受损时,肝脏细胞生成凝固因子的能力也就减低,也就较会流血不止。在临床上,常看到严重肝病末期的病人,全身到处有紫斑出现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测定是否缺乏血液凝固因子,来评估肝脏机能的保留度。「前凝血 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和「部分凝血激素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 PTT) 试验,是测定血液凝固因子有没有缺少的检验方法。缺乏血液凝固因子时,这两种试验的凝固时间都会延长。而我们也就可以从这些测定时间的延长程度,知道肝机能的「受伤程度」或「保留程度」,这两者是一体的两面,含意相同。

5.肝脏免疫功能检测

(1)丙型球蛋白(免疫球蛋白)(γ-globulin, Immunoglobulin)

肝脏网状内皮系统机能的检验,可测知肝防卫能力损伤的程度。丙种球蛋白的增加,反映着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当肝脏受到损伤时,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也会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降低时,因不能在肝脏截住由肠管吸收来的「外来异物」,这一种异物对身体而言是一种「抗原」,抗原进入体内後淋巴球就有所反应而产生「抗体」。此抗体是属於丙型球蛋白(γ-globulin),因此,血清丙型球蛋白的增加,正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降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血清丙型球蛋白的测定,来评估肝脏受损的程度。

(2)α-胎儿蛋白 (alpha-fetoprotein) ---肝细胞癌所产生的特殊蛋白,显示有肝硬化症指标

「α-胎儿蛋白」也叫做「甲种胎儿蛋白」,正常血清中的浓度为 20 ng/ml 以下。甲种胎儿蛋白,自从起初在肝细胞癌病人的血清中被发现後,就被当做诊断肝细胞癌变的依据。但血清甲种胎儿蛋白的上升,并不一定表示病人有肝细胞癌。在肝硬化症的病人,也可能检验到甲种胎儿蛋白上升到400 ng 的病例。另外在严重肝炎病例而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时,也会有甲种胎儿蛋白浓度上升的情形。这一种上升情形,过了两个星期後,很快就会回复到正常的 围内。除了上述情形外,怀孕时、睾丸癌及卵巢癌等等也会有上升的情形。因此,当血清甲种胎儿蛋白有上升的情形时,除了要想到肝细胞癌以外,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可能性,也应该继续做追踪检查,看是否会一次比一次升高。如果继续升高时,肝细胞癌的可能性就很高了。此外,如有这一种情形时,应同时做腹部超音波扫描,有必要时还要以电脑断层摄影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待续)


[ 慢性病认识与治疗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