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了解肾虚与肾功能的真实

版权宣示: 本单元是张老师的精心杰作,欢迎上网者载录自用,但若要转载刊登或出版,均需取得张老师的同意。

壹、认识神效的类固醇---美国仙丹

一、前言

台湾年龄超过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即将达到全国总人口数的10%以上,换言之,台湾人口老化正在加速前进,即将正式步入老人国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老化现象最明显的器官莫过於「肾脏」了,从30岁到80岁,肾脏的体积和重量会减少20~30%,这些改变将使得肾脏代谢废物、保持水分功能大为不易。

由於肾脏具有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平衡电解质及分泌荷尔蒙等许多重要且复杂功能,当任何肾功能失常,都会产生严重的後果。在肾脏科门诊或住院病人中有半数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有时高达八、九成。临床肾脏学科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脏功能不良、酸硷度失调或电解质不平衡。而肾脏功能不良,早期可能会出现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毛病,然後逐渐引发肾脏排除身体废物的功能变差,严重可能导致尿毒症,最後必须走向接受洗肾治疗的不归路。对於这类老年病人,经常有不少并发症,例如:血管硬化、心脏扩大、心脏肌肉病变、心脏衰竭以及脑中风等症状。

我们常听人说肾虚、肾亏,每个人亦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肾虚、肾亏。如以中医学言,肾虚又分为肾阳虚及肾阴虚两种,前者指肾脏或其关连的激素分泌不足,故肾阳虚者称为功能性肾虚;而肾阴虚系指肾脏本身过滤功能发生问题,如肾尿毒、肾衰竭等,故肾阴虚系指肾脏实质的滤尿功能发生问题者。肾阳虚跟人类大部份慢性病有关,如关节炎、类风湿症、痛风、过敏等毛病有关。本文主要引导读者认识肾脏及其真实的功能, 要了解不正常引起的因,一定能加以预防或治疗。最後讨论肾阳虚所引起的类风湿关节炎等症候群,及其营养疗法等。

二、肾上腺髓质与皮质部

  1. 分泌物质

肾上腺是一单一器官,位於两个肾脏的上缘,内层为髓质(medulla),外层为皮质(cortex)。髓质部分泌肾上腺素(epinephrine)与新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而皮质部份则分泌类固醇贺尔蒙(steroid hormone),如(1)类皮质糖(glucocorticoids),此类与蛋白质、醣类代谢很有关系。(2)矿物质皮质酮(mineralocorticoid),此与钠离子的代谢及细胞液外溶积的调节很有关系。(3)性贺尔蒙(sex hormone),但此等贺尔蒙对生殖系统的机能之影响不大。

2.贺尔蒙的组成及基本作用

髓质部所分泌的新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前者是由酪胺酸(tyrosine)经氢化及羧基化而产生。而将新肾上腺素的硷基端(NH2)甲基化(methylation),即成肾上腺素((NH2CH3),其他结构都相同。此两贺尔蒙主要与心脏收缩、血管舒张、血压、中枢神经刺激等调节有关,同时亦与游离脂肪酸释放、高血糖症调理等有关。

而皮质部所分泌的贺尔蒙,均为胆固醇(cholesterol)的衍生物,此等与胆固醇、胆酸、维生素D、卵巢或睾丸分泌的类固醇(steroid)相同。皮质分泌的贺尔蒙依化学式可分成两类,一为21个碳原子,称为21碳类固醇,此类固醇连带有两个碳原子侧链;二为含有19个碳原子,称为19碳类固醇,此类固醇在第17碳原子处保有一酮基结构或氢氧基。21碳原子类固醇有类皮质糖与矿物质皮质酮,而19个碳原子类固醇为雄性素(androgen)的作用。

将人类或动物的肾上腺切除後,若不加以治疗,可产生下两个结果:(l)由於矿物皮质酮(mineralocorticoid)缺乏,使得钠离子流出体外,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低血压,最後动物因休克而死亡。(2)类皮质糖(glucocorticoid)缺乏,结果引起水分、醣类、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失常,而降低应付外来刺激的能力,甚至本来不甚有害的刺激也可致人於死命。小量的类皮质糖即可纠正这些代谢异常,其中一部分是由於类皮质糖直接作用的结果,也有一部分是由於类皮质糖的相关作用而达成,例如血糖升高素(glucagon)及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两者都能产生能量,若无少量的类皮质糖,此两者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因为类皮质糖有甚大的生理功用,但当身体不能自行分泌时,医生会用大剂量的类固醇才能达到医疗功能,如此就会造成极大的副作用,常使人体四肢与脸部浮肿,俗称熊背、满月脸。

叁、类皮质糖的作用机制

1.促进蛋白质合成

显然类皮质糖的作用是千变万化,但主要系作用在蛋白质的合成上,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类皮质糖在标的细胞(target cell)的细胞核内促进mRNA的合成DNA。当mRNA形成之後,转而引导新的 或更多 的合成,藉此而改变细胞的功能。此类皮质糖与其它的类固脂醇,如醛类脂醇(Aldosterone)、雄性素(androgen)、雌激素(estrogen)与黄体激素(progesterone)等类固醇贺尔蒙(steroid hormone)都以相仿的方式发挥它们的作用。

2.对新陈代谢作用的影响

类皮质糖对醣类、蛋白质及脂肪等中间新陈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的作用,是在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肝醣(glycogen),并增加肝脏的糖合作用(gluconeogenesis)。

类皮质糖在体内周边组织具有抗胰岛素(insulin)的作用,并使糖尿病者的血糖更加提高。对於患有糖尿病的人,类皮质糖能增加血浆脂类(lipid)的浓度,并加速酮体(ketone body)的合成;但是对於正常人,因为胰岛素的分泌正常,使用类皮质糖後所引起的血糖增加(hyperglycemia),马上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恢复正常浓度,因此不会有增加脂类浓度或是加速酮体的合成等现象。类皮质糖对於维持血糖浓度的贡献,在平时看不出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只有当外来能量供给不够,需要动用体内的贮存能量时才能充分体会它的重要性。当肾上腺功能不足的时候,只要能量的摄食足够应付需要,血糖浓度仍可维持於一定,然而若吃得不够,饿坏肚子,血糖浓度马上下降,严重的话可以致人於死地。通常空腹的时侯,酮体的合成会增加,肾上腺的皮质存在与否对这个反应并无影响。

3.肾上腺功能不足对心血管影响

由动物的实验结果得知,当肾上腺功能不足时,血管壁的平滑肌对肾上腺素(epinephrine)与新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反应比正常人迟钝;换一句话说,如加肾上腺素与新肾上腺素後,血管收缩的程度比正常人小。肾上腺功能不足时,由於矿物皮质酮(mineralo-corticoid)不足就已经有低血量的症状,又加上血管平滑肌反应迟钝,不能产生代偿性的收缩,血压一路下降,终於休克而死亡。使用类皮质糖後,可把迟钝的平滑肌细胞恢复为敏感活性。

另外对心肌与骨骼肌的作用研究,可知将动物的肾上腺切除之後,它的骨骼肌比正常的动物更容易疲劳,而只要使用类皮质糖才可使之恢复正常。在体外的实验结果得知,矿物皮质酮及类皮质糖对心肌均有正面促进作用,此作用与毛地黄相仿。我们人体的类皮质糖含量,确可影响心电图(EGG),肾上腺功能不足的时候,PR间隔(PR interval)延长;而在类皮质糖过多的时候,则会缩短之。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肾上腺机能减退时,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包括有(1)EEG上电波的频率比正常的电波慢,(2)人的个性变化,(3)对於嗅觉与味觉的剌激比较敏感,这些变化只有用类皮质糖才能使之恢复正常。个性的改变虽然不厉害,但的确有了变化,本来是平静正常的人,将变得坐立不安,恐惧莫名,精神不集中。对酸、甜、咸、辣等四种味觉都比以前敏感,嗅觉也是一样。肾上腺机能不足者对甜的敏感度增加120倍,对酸增加50倍,对咸增加40倍,对辣增加11倍等。故当一个人对味觉有不正常的敏感时,有可能是肾阳虚,肾上腺分泌不足了。

5.对胃肠道的影响

正常情形下,动物由中枢迷走神经、情绪反应及胃肠道影响,而进行食物消化作用。肾上腺素及新肾上腺素可抑制胃液之分泌,当紧张刺激时,此二激素将大量分泌,故造成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某些试验证明动物服用类皮质糖与ACTH後,可以增加胃酸与胃蛋白 (pepsin)的分泌,此等物质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但服用类皮质糖会破坏胃肠粘膜,而造成胃溃疡,这是服用类固醇的副作用之一。

 

贰、使身体分泌类皮质糖的ACTH

一、ACTH的化学性质及代谢

类皮质糖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是由一条多 链(polypeptide chain)所构成,内合39个胺基酸。各种动物的ACTH的前23个胺基酸构造完全相同,此23个胺基酸可说是整个分子的作用中心。实际上,只含此23个胺基酸的合成品就已经与含39个胺基酸的完整分子的ACTH具有相同的效力。因此,由第24到第39这16个胺基酸被称为"尾巴,它的功能显然是在於使整个分子更加稳定,尾巴内的胺基酸成分,各种动物略有不同,第25位置牛、猪与人同,羊为Asp,第31位置牛羊与人同,猪为Leu,33位置,猪与人同,牛羊为Gln。某种动物的ACTH可用於其他各种动物,但抗原性各有不同,可能产生抗体。

人类的ACTH结构胺基酸图如下:

Ser─Tyr─Ser─Met─Glu─His─Phe─Arg─Trp─Gly(10)─Lys─Pro─Val─Gly─Lys─Lys─Arg─Arg─Pro─Val(20)─Lys─Val─Tyr─Pro─Asn(25)─Gly─Ala─Glu─Asp─Glu(30)─Ser─Ala─Glu─Ala─Phe(35)─Pro─Leu─Glu─Phe(39)

胺基酸分子名

个数

所占比率

Ser 3 7.7%
Tyr 2 5.1%

Met

1

2.6%

Glu

5

12.8%

His

1

2.6%

Phe

3

7.7%

Arg

3

7.7%

Trp

1

2.6%

Gly

3

7.7%

Lys

4

10.3%

Pro

4

10.3%

Val

3

7.7%

Asn

1

2.6%

Ala

3

7.7%

Asp

1

2.6%

Leu

1

2.6%

合计

39

100%

由循环血液中测得ACTH的半衰期约为10分钟,注射ACTH进入体内後,发现其中有不少存在肾脏里面,但是将肾脏切除或割掉其他内脏都不影响ACTH在体内的活性,所以ACTH到底在那个地方进行代谢仍然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敢肯定的是ACTH作用在皮质的过程中,本身的构造并不受改变。

2.ACTH对肾上腺的影响

将动物及人类的脑下垂体切掉之後,在1小时之内类皮质糖的合成与分泌量下降到很低,但不是完全停止,仍可分泌极少量的荷尔蒙。若再将ACTH打入体内,在极短的时间内,小於两分钟,类皮质糖的分泌量就开始增加了。不过类皮质糖的分泌速率有个限度,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可达到此限度。以狗为例,使用10 mu的ACTH即可达最高分泌速率,超过这个剂量并不能再增加类皮质糖分泌速率,只能延长最高分泌速率的期间。

3.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的功能

类皮质糖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的分泌,由切除肾上腺之後,ACTH的分泌量增加可证知。关於肾上腺皮质内泌素或称氢基皮质酮(cortisol)量多时可回馈抑制ACTH的分泌,平日类皮质糖的基本分泌量以及遭受压力时要增加分泌多少量,均由脑下垂体前叶分泌ACTH来调节。换言之,平日ACTH分泌较少,类皮质糖维持在基本分泌量;在遭遇到压力时ACTH分泌量增加,而导致类皮质糖血中含量随之大增;如果没有ACTH的刺激,则类皮质糖降至很少量而已。

一般而言,类固醇类药品会刺激肾上腺皮质生成或分泌它所有的产物,它也可活化肾上腺皮质组织的腺嘌呤环化 (adenylcyclase),因此可增加环核甘酸(cyclic AMP)的浓度,环核甘酸会加强肾上腺类固醇的合成,主要的产物为可体松(cortisone)和氢化可体松(Hydrocortisone)。可体松等物质的生成,能对抗外在不利因子如压力等,同时也降低免疫系统的工作量,即一个正常人免疫系统不会被大量激发。Stone等报告指出乌甘环化 (cyclic GMP)促使T细胞、B细胞的DNA合成,而环核甘酸(cyclic AMP)则与之拮抗。

按中医理论辨证,免疫促进或抑制,全因肾阳虚与肾阴虚有所不同,肾阳虚者cAMP低於正常,而cGMP高於正常,故cAMP/cGMP比值较正常人为低。而肾阴虚者反而cAMP增高,cGMP减少,随之cAmP/cGMP的比值也增高。免疫失调的病如类风湿症、过敏等,都可调节免疫平衡,如补肾阳的中药可使低下的DNA合成率增高,滋肾阴的中药可使亢进的DNA合成率降低。可见调节肾阴肾阳,就能调节核酸的代谢,从而使免疫达平衡状态。

 

参、类皮质糖与ACTH对压力的忍耐力

何谓压力?让我们给它一个定义:任何情况会伤害到身体的或引起少数或大量细胞死亡情形的,都叫做压力,此等压力来自於不良环境、高低气温、繁重工作、悲愤情绪、暴饮暴食、不洁食物、药物副作用、营养素缺乏、医疗行为、疾病等。正常动物在遭遇到可危及生命的任何紧急事件时,脑下垂体会迅速大量分泌ACTH,不久之後血液中即充满了类皮质糖。此反应对动物生命的维持是不可或缺的。若先切除动物的脑下垂体或是肾上腺,并只给它正常生活所需最低维持的类皮质糖,在平和安静的时候可保无恙,可是给它一个危险的刺激,它马上受不了而死亡。

在缓慢的压力(stress)下,动物抗体亦会下降,抗病力减低。故压力这两个字,代表着不少难以形容的事情,业经证实压力可增加正常动物与人类分泌ACTH的刺激(stimulus)。能增加ACTH分泌的刺激,大部分也同时活化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sympatho-adrenal system),而且血液中的类皮质糖可辅助血管壁维持它对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敏感度。此外,儿茶酚胺欲分解脂肪,释放游离脂肪酸也非要有类皮质糖的帮忙不可,而游离脂肪酸在紧急状况下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基於上述事实,我们一度以为在应付急变时,类皮质糖的功能是在於辅助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但是後来我们发现动物先切除交感神经後,仍可忍耐不少的压力而无碍;但切除肾上腺则必死无疑。因此,为什麽增加类皮质糖的分泌是忍耐"压力"所不可缺少的反应,尚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获知其真相。

 

肆、类固醇的功用及副作用

一、类皮质糖的消炎作用及抗过敏作用

1.消炎作用

使用大量类皮质糖可抑制组织受损後所产生的炎性反应,类皮质糖也能抑制因组织释放组织胺(histamine)而产生的过敏反应。这两种作用在平时的分泌剂量并不能表现出来,只有大量使用,才能达到目的。然而大量使用类皮质糖就无法避免其他不良的副作用产生。类皮质糖可抑制纤维芽细胞的活动(fibroblastic activity),降低局部肿胀的肿度,及抑制细菌毒素(bacterial toxins)的全身性不良作用。类皮质糖能抑制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主要是抑制组织细胞分泌激呔(kinin),此物质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及接受伤害刺激的神经末梢等。激呔(Kinin)通常贮存在溶解体(Iysosome)内,目前有证据显示类皮质糖可以使包围着溶解体的那层膜更加稳定,不易破裂,因此激呔(Kinin)无法发挥作用,炎性反应当然较弱。此外,类皮质糖能防止白血球分泌内生性致热质(endogenous pyrogen),故可达到退热效果。大量类皮质糖初期使人类的抗体产生增加,接着反而将之抑制。类皮质糖能抑制炎性反应,有人用下方法实验:将松节油或巴豆油注入动物的皮下组织,或把小棉花团移植到动物皮下组织。正常时,这些物质将被视为异物,纤维芽细胞(fibroblast)增生将之包围起来,形成肉芽肿(granuloma)。若在注射或移植之後,大量使用类皮质糖抑制纤维芽细胞,使之无法包围异物,则肉芽肿不形成。纤维芽细胞失去活性後,侵入体内的细菌不再受拘束而到处蔓延,後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使用类皮质糖的副作用之一。另一方面我们反而可以将这种性质应用到临床上,用来抑制瘢痕的形成及在手术後防止内脏间的粘连。

2.抗过敏

某些种类的抗体与其抗原结合之後,可使种种组织细胞分泌组织胺(histamine),藉此引发过敏症状。类皮质糖可以抵抗过敏症(allergy),其作用原理并不在於防止抗体与抗原结合,假使组织胺已经释放出来了,也无法抑制其作用。它的作用原理是在於防止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因此,类皮质糖能解除气喘(asthma)的症状及防止如 麻疹(hives)、血清疾病等缓发性过敏(delayed hypersensitivity)。此外,类皮质糖对於下列各症也有帮助,这些疾病均可能与过敏性或自体免疫反应(autoimmune reactions)有关连: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播散性红斑性狼疮(disseminated lupus erythromatosus)、皮 菌病(dermatomycosis)及其他有关疾病等。

类皮质糖不但可以消炎,解除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所引起的痛苦;也可以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接受类皮质糖治疗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正因为此药的普遍使用,对於它的副作用及所引起的不良後果更应该加倍小心注意。上面已经提过欲达到消炎或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目的,类皮质糖剂量是要相当重,必然会产生不受欢迎的副作用,长期使用之後,病人常有水肿、月亮面孔(moon face)的现象。而且长期使用之後,因ACTH长期受抑制,体内肾上腺皮质将萎缩转变,一旦骤然停药,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尽可能不要使用太久,若要停药,也得逐渐降低剂量才行。对於受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类皮质糖更要小心。有些无知的病人或庸医滥用类皮质糖,当他发觉各种疾状都消失了,也许就沾沾自喜,以为病好了。事实上,不但细菌未死而且暗藏着无比的危机。以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肺炎(pneurnococcal pneumonia)及肺结核(tuberculosis)为例,在使用类皮质糖之後,病人马上退热,细菌毒性消失,也不再咳嗽、咳血,一切安然无恙,好像全好了。实际上,类皮质糖不但抑制抗体的生产,也制止纤维芽细胞的活动,故细茵失去了对手,在"安然无恙"的同时,已於体内有如脱 野马,四处乱闯,细菌蔓延开来。除非另加抗生素治疗,否则将达不可收拾的地步。由此案例,我们得到一个教训,我们不可忽略症状是一种警报,它告诉我们疾病仍然存在,如果糊里糊涂的用类皮质糖将症状解除,无异是自毁警报系统,自毁长城。因此当医生知道病人服过类皮质糖时,即使当时已无症状存在,亦不得掉以轻心,因为"无症状可能代表最好的情况真的痊愈了,也可能代表最坏的情况细茵正在四处蔓延中。

二、类固醇的副作用

既然病人因缺乏类皮质糖而诱发一些过敏、类风湿关节炎等毛病,医生就会评估及考虑以ACTH或可体松来治疗。为什麽医师要那麽慎重呢?因为使用此类类固醇药,在治疗时,又在制造新的人体紧迫,增加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妨碍康复,或者妨碍新蛋白质的合成。使用此类固醇,还会引起胸腺及淋巴腺等萎缩,造成天然产生的贺尔蒙产生困难,抑制抗体、淋巴球产生困难,对细菌性疾病无法预防。同时引起水份不能外排,而积在体内;体中离子平衡状态失去水平,同时尿中流失了胺基酸、钙、磷及维生素A、C、B群等。服用类固醇会破坏胃肠粘膜,而造成胃溃疡,这也是副作用之一。

类皮质糖过多所引起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库欣氏综合病徵(Cushing's syndrome)。类皮质糖过多的原因可为:(l)外加过量的类皮质糖;(2)肾上腺皮质有分泌类皮质糖的肿瘤。(3)脑下垂体分泌过量的ACTH。ACTH分泌过多最普遍的原因是调节系统乱了手脚,其他可能的原因是脑下垂体出现分泌ACTH的肿瘤,甚至也可能在非内分泌组织出现可分泌具有亲皮质素分泌因子(CRE---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或类似ACTH的物质之肿瘤。根据报导,非内分泌组织的肿瘤可分泌具有所有已知各类贺尔蒙性质的物质。

罹患库欣氏综合病徵的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相当快,所以皮肤与皮下组织很薄,肌肉细小,伤口不易愈合,而且稍受碰撞皮肤就有挫伤,并有瘀斑。毛发生长也受抑制,使得毛发纤维细,散乱不整。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分布的位置相当特殊。四肢脂肪减少,而集中到脸部、腹部、上背部。上背部脂肪加厚,看起来有点像水牛,称之为 "水牛背(buffalo hump)。腹部皮肤本来就已经变薄了,皮下脂肪一加厚,皮肤受不了张力,表皮下组织破裂出血,呈现红紫色的条纹(stripe)。这种条纹只要是由内向外将皮肤快速张开都可以出现,如女孩子在青春期时乳房四周的皮肤以及妇女怀孕时的腹部皮肤都可出现类似的条纹,只是它们比不上库欣氏综合病徵病人的条纹来得明显,而且颜色也没有那麽红紫色。

蛋白质被加速分解後产生胺基酸,其中有许多被运到肝脏里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同时类皮质糖可抑制周边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血糖浓度更为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可引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尤其是本来基因上就已显示较易罹患糖尿病的人。由此产生的糖尿病常伴有脂类过多症(hyperlipemia)及酮病(ketosis),然而酸中毒(acidosis)的情况并不太严重。

平时类皮质糖分泌量有限,所以对於电解质与水分的代谢影响并不大。然而患库欣氏综合病徵者体内类皮质糖数量庞大,连矿物皮质酮的作用也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因ACTH分泌过多而致病的人,去氧皮质脂酮(deoxycorticosterone)的分泌量也不少,而它是一种很强的矿物皮质酮,使得情况更加严重。此时水分与盐类被滞留在病人体内,造成水肿(edema),加上脸部脂肪已经过多,使病人脸孔圆圆胖胖的,像月亮(moon face)。同时钾离子排泄殆尽,病人全身虚弱无力。罹患有库欣氏综合病病人之中有85%左右同时有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压的病因可能是去氧皮质脂酮分泌过多,水分滞留,血液容积增加的结果;也可能是类皮质糖直接作用在血管壁所造成的。

过量的类皮质糖可导致骨质溶解(bone dissolution),其理由有叁:(1)蛋白质被加速分解代谢,使骨基质(bone matrix)不但不能重新制造,反而被溶掉;(2) 类皮质糖本身即具有抗维生素D的作用(anti-vitamine D action);(3) 类皮质糖可增加肾小球过滤率,而加速钙质的排泄。骨质溶解的结果造成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本来坚硬的骨骼变得脆弱软化,严重的话脊椎骨可被自已的体重压碎,也可能出现其他种种骨骼畸形。

过量的类皮质糖可加速EEG的频率,并可引发程度不一的精神异常,可能只使病人胃口大开,失眠或是愉悦症(euphoria),严重的甚至造成精神病(psychosis)。类皮质糖不足也可使精神异常,不过一般说来,因过量而引起的症状比不足所引起者严重得多。

总结所有报告说类固醇之副作用,大约有(1)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异常、假性脑瘤,(2)眼睛--青光眼、白内障,(3)骨骼肌肉系统--骨质疏松症、骨缺血性坏死、肌肉病变,(4)免疫系统 免疫抑制、容易感染,(5)内分泌系统--失调,(6)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生长迟滞、肠穿孔,(7)代谢方面--高血糖、脂肪分布异常、胰脏炎,(8)心脏血管系统--高血压、高血脂、钠滞留、水肿、低血钾硷血症、脂肪肝,(9)过敏反应--抑制纤维母细胞,(10)局部--抑制伤口修复,(11)皮下组织萎缩等。

 

伍、类皮质糖的回馈抑制作用

本来ACTH是用来刺激类皮质糖的分泌,一旦血液中游离的类皮质糖末与蛋白质结合者,数量增加,反过头来可抑制ACTH的分泌。此项抑制作用在类皮质糖浓度增加後马上开始,并延续一段颇长的时间,而且抑制的程度与它在血液中的浓度成正比。有一个现象我们觉得很奇怪,我们注射一次类皮质糖进入体内後,虽然ACTH马上受抑制,但是得等到类皮质糖降回到本来的浓度之後,ACTH的分泌量才会降到最低,而发生高峰抑制(peak-inhibition);亦即类皮质糖对ACTH之回馈抑制作用并非在血中类皮质糖浓度最高时显出其最大抑制力,此种 "延迟(delay)之现象仍无法解释,不过可能是荷尔蒙在组织内长久作用所致。

各种类固醇说来都可以抑制脑下垂体分泌ACTH,只是能力各有不同,在类皮质糖这方面效力较强,抑制能力也较强;而效力较弱的,抑制能力也较弱。类皮质糖抑制ACTH分泌的作用部分到底是在视丘下部或在脑下垂体本身,专家学者的意见非常纷歧。不过目前看来似乎对这两个部位都有作用。

因为过量的类皮质糖可抑制ACTH的分泌,因此长期使用类皮质糖而一旦停止之後,将招致危险的後果,因ACTH分泌很少,皮质发生萎缩,而且对ACTH的反应相当迟钝,所以一旦停药,即使ACTH够量,皮质也只能分泌少量的类皮质糖,根本不敷日常的需要,何况脑下垂体在长期停工之後,一时要再合成够量的ACTH也不太可能,有时候要过了一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类皮质糖分泌太少对个体有何不利的影响,在前面已经提过了,其严重性也不用在此地多加解说了。解决的办法是逐渐降低类皮质糖的剂量,同时外加ACTH一方面可恢复皮质的反应性,一方面补充ACTH的不足。

虽然过量的类皮质糖可以抑制ACTH的分泌,但是平日血浆中游离的类皮质糖浓度很低,所以平日调节类皮质糖的分泌量,并不需要用到脑下垂体的抑制作用。当然遭遇到"压力"时是个例外。这一项观念读者务必要认明清楚,不要误会了。虽然类皮质糖需要大量才能抑制ACTH,不过只要浓度稍低於正常值就能刺激ACTH的分泌。因此发病已经很久的肾上腺机能不足的病人,体内ACTH的分泌速率与合成速率都大为增加。但是类皮质糖的浓度要慢慢下降,并拖延一段期间,ACTH的分泌量才能大幅上升,假使突然间将类皮质糖的浓度下降,ACTH的分泌量增加并不多。

以往有人误信压力之所以能够刺激ACTH的分泌,是因为它能先作用在肾上腺降低血液中类皮质糖的浓度,再间接使ACTH增加分泌。後来发现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将动物的肾上腺切除,使血液中类皮质糖含量等於零之後,施加压力结果发现ACTH增加的数量甚至於比未切除肾上腺之前还来得多,可见ACTH的增加与肾上腺并无关系,而与视丘下部有密切的关系。综合上述,对於ACTH分泌量的调节方式可得如下的结论:ACTH分泌量的多寡由正反两方力量对抗结果来决定,所谓正方是指山丘中央(median eminence),接受神经性或其他型式的刺激後,可增加ACTH的分泌;而反方则指类皮质糖随着其於血液中浓度的高低可程度不一的抑制ACTH的分泌。

 

陆、类风湿关节炎

一、名词的定义

1.关节炎是什麽?

关节炎这个名词是描述一群较易诊断的关节发炎性疾病,此常见关节炎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乾癣性关节炎、与炎性肠道疾病相关的关节炎、Reiter氏症候群、僵直性脊椎炎、痛风与假性痛风等,都可称为关节炎。

2.风湿是什麽?

不像关节炎,风湿的概念较没有清楚的定义。事实上,「风湿」常被用来描述我们一些骨骼肌肉疼痛。这些疼痛通常没有清楚定义的病理成因,因此风湿可能包括颈部疼痛、网球肘、腰痛和纤维肌肉痛。这些肌肉骨骼疾患被全世界的医疗人员认为是普遍的疼痛与痛苦来源。它们也通常对止痛剂和消炎药与物理治疗有所反应。

3.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广泛且顽固的慢性疾病,病况轻微时仅发生在局部关节僵硬疼痛,严重时则会引起全身的关节肿胀疼痛及损坏,甚至造成残障。这个病起因於身体内免疫系统发生问题,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抗体,如自体抗体--类风湿性因子,不仅会杀死病菌,同时也破坏身体正常的结构。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关节,其次是肌肉、肺、皮肤、血管、神经、眼睛等,因此可算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二、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原因

75%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内有类风湿因子(抗lgG抗体)存在。抗lgG抗体同自身的lgC结合後,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於关节滑膜上,再结合并激活了补体而形成炎症。也有可能与组织抗原中的HLA-PR4有关。

由上述得知类风湿关节炎(RA-- rheumatoid arthritis)是脑下垂体功能改变的荷尔蒙异常,肾上腺皮质贺尔蒙分泌失常所致。常见的风湿疾病,证据显示此病是免疫系统疾病,与人类基因中之主要组织配对基因(MHC)有关连性。

除遗传外,内分泌因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表现出代表脑下垂体功能改变的荷尔蒙异常。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荷尔蒙改变,除肾上腺皮质部所分泌的贺尔蒙外,还包括雌性激素(estrogen)调节异常。女性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比例高於男性二至叁倍,以及发生率尖峰与停经期正好相同,此因雌激素主要由卵滤泡内膜、黄体、胎盘等所分泌,而肾上腺皮质亦有少量分泌。若停经妇女雌激素不能大量分泌,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贺尔蒙又有问题,即会发生类风湿关节炎。

除上述因素引发类风湿关节炎外,感染细菌与病毒亦被认为可能的引发因素。细菌中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有关的致病菌包括双叉 菌、变形 菌、Yersinia氏 菌、沙门氏 菌、志贺 菌、真 菌、披衣菌、螺旋体与双叉 菌。病毒者有反录病毒与小病毒,亦曾被提出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引发因素。

叁、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自我诊断

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种全身性的慢性发炎疾病,身体各处器官的结缔组织受到伤害,最严重的部位就是关节,特别是手指、手腕与膝盖的关节发生严重的肿痛,每天早晨初醒时特别觉得关节僵硬而无法活动。为要早期能发现,若有下列等情形就要注意了。

  1. 早晨起床时感觉肢体僵硬,达15分钟以上,且时间超过一周以上。

  2. 二、叁个以上的关节区域肿胀,时间超过一周以上。

  3. 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踝关节或趾指间等关节,任何一关节肿胀长达一周以上。

  4. 身体部位对称性地肿胀,时间超过一周以上。

  5. 经检验类风湿因子,报告结果有此因子。

  6. 手或足部X光检查,呈现软组织纺缍形肿胀或骨质疏松与骨头侵蚀性伤害。

类风湿关节炎好发於35-50岁之间,其他一般疾病症状,初期有2/3的人会感觉疲倦、食欲不振、全身无力、不舒服;随後开始有左右对称性的关节肿痛,而且早上关节僵硬超过一小时之久,经过活动後会较好,另外也会引发关节外的症状,例如风湿结节-在关节附近皮下组织产生结节、血管炎、肋膜炎或纤维化、眼睛的巩膜炎、脾脏肿大、血球数目下降等。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慎防营养不足

1.维持脑下垂体及肾上腺机能正常的正确方法

营养素是预防及治疗过敏、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好方法。肾脏皮质部之肾上腺对膳食中的营养缺乏更是敏感,若缺乏泛酸时,此腺体就会萎缩而形成充满血液及死亡细胞的器官。如此,可体松(cortisone)与其他的贺尔蒙就不会被分泌。甚至只要些微的缺乏泛酸,很明显的此等贺尔蒙分泌就大大的减少。脑下垂体素、肾上腺素、性贺尔蒙等,主要由胆固醇来合成,若合成中没有泛酸、胆固醇等,就不能来补足一下子就用完的这些贺尔蒙。在严重缺乏泛酸下,我们只要一补充泛酸,在24小时内,肾上腺素即能被分泌来使用。

我们如何来应付压力危机,主要看脑下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分泌贺尔蒙的能力。如果膳食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B2、泛酸(pantothenic acid)、胆硷(choline)等营养素,没有足够的脑下垂体素(pituitary)会被合成。尤其是维生素E,对脑下垂体的重要性可从该处含有维生素E之量,是全身体组织、器官中最高者,可资证明。维生素E也可保护脑下垂体素及肾上腺素不会被氧化,因维生素E是一抗氧化剂,本身遇氧分子时,先牺牲自己被氧化掉。

若稍微缺乏亚麻仁油酸(linoleic acid)、维生素A、B2或E,也会限制此等贺尔蒙的分泌,甚至造成肾脏皮质部的萎缩,因此,此等维生素跟泛酸一样,可看成是必需的维生素之一。若以自愿者做试验,摄食缺乏必需脂肪酸---亚麻仁油酸食物的人,其肾脏贺尔蒙的合成显着地低於食物中不缺亚麻仁油酸者。而亚麻仁油酸主要存在於植物种仁中,故能多摄食核果类、豆类种籽,或未精制的花生油、芝麻油、茶油等,对肾脏的分泌功能,及肾脏体质的保护,有很大的帮助。而且 要吃一点点,即能使损伤的肾脏,马上恢复过来,到底肾脏所需此种必需脂肪酸仅是微量而已。以小老鼠为例,一供应亚麻仁油酸後不久,肾脏产生贺尔蒙的能力即提高90%之多。供应维生素B2主要在使先前缺乏者,很快能发挥肾上腺应有的功能而已。

在肾上腺皮质内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与维生素C,虽然合成肾脏贺尔蒙不需要维生素C,但有维生素C确可保护此等贺尔蒙不被氧化,同时维生素C有很大的抗压力效果。若缺乏维生素C或摄食不足时,腺体马上会发生出血,贺尔蒙产生即刻下降。维生素C确可帮助可体松(cortisone)的生产,当可体松的前驱物皮质酮(cortisole)在肾脏合成後,转移至肝脏转化成可体松,此时亦需要维生素C。故维生素C可促进可体松的功用,及减缓它被破坏,同时亦能减低泛酸缺乏所引起的伤害程度。类风湿症、痛风患者,都要维持可体松的生产,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维生素C与泛酸,及其他相关的维生素,这是疾病发生的因,治疗或预防都要从断其因着手,不要只在症状上处理,永远没有好的结果。

2.疾病发生或吃药时

患者的营养问题来自疾病的影响与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可能有轻微发烧的现象,伴随着类似感冒的症状,诸如:冷颤、全身酸痛与疲倦,加上发炎反应在体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与介白激素(interleukin-I),都会促进体内的代谢消耗,使人食欲减弱,造成肌肉消瘦和体重减轻。

国外的临床报告指出,患者在发病时期可能发生多种营养素摄取不足的隐忧,不足的营养素包括:锌、铜、镁、维生素,如叶酸、B6、A、D、E,以及n-3(omega-3)族脂肪酸等。此外,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结构成分是胶原蛋白(collagen)和弹性蛋白(elastin),蛋白质营养不良会导致胶原蛋白分解,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必须的辅助因子,都需要摄取充足。大家要知道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是关节组织所必需的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维生素与况物质都需要补充。

3. 鱼肝油、鱼油、n-(Omega-3)脂肪酸可改善风湿症

近代科学上已经明了饮食中的脂肪酸会影响体内的发炎反应,饮食中的n-3n-6脂肪酸会代谢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和介白激素类的成分,具有类似荷尔蒙的调节作用。n-3与n-6脂肪酸所生成的前列腺素通常具有相反的生理功能,举例而言,来自n-6的前列腺素会加重发炎反应,来自n-3 的前列腺素则会抑制发炎反应。

若患者增加n-3脂肪酸的摄取并配合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关节的疼痛,改善晨间关节的僵硬状态,甚至可以减少用药的剂量。另外,橄榄油的摄取量与风湿性关节炎的罹患率有反比的关系,患者平日摄取的橄榄油量较少。

对风湿症患者而言,饮食中的脂肪酸以增加 n-3或采用橄榄油较为有利,n-3脂肪酸的用量约为每天叁至六公克,可来自鱼油、芥花油与黄豆油,食用期至少叁至四个月。葵花油、红花子油、玉米油含n-6脂肪酸较多,较为不宜,应该选用高油酸的改良产品。

美国医学界最近又发现更多鱼肝油对健康的好处,鱼肝油以及其他鱼油中,富含n-3脂肪酸,除有益心脏健康外,同时也具止痛消炎及舒解关节炎的功效。

虽然过去有关鱼肝油及各种鱼油有益心脏医学报告,不胜枚举之外,美国威尔斯卡迪夫大学研究员进行实验,发现鱼油中所含的n-3脂肪酸能够溶入软骨细胞中,并降低对软骨组织造成伤害酵素的活动力。

根据该大学报告说,通常关节炎发生的关节组织部位,如果在软骨细胞中发现n-3脂肪酸的存在,就能停止那些在关节组织中破坏软骨的酵素,而一般人若是n-3脂肪酸含量不足时,在罹患关节炎时往往需要进行关节的移植。医学界针对n-3脂肪酸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了,其中不少结果证实,许多人在增加鱼油的摄取後也相对减少了止痛药的服用剂量,过去的研究也知道n-3脂肪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处,但是对软骨的功效还是第一次发现的。

五、中草药治疗类风湿症

中医治疗本病以往多采用 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药物,特别重用 类药物如:蜈蚣、全蝎、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水侄之类。这些 类药物可能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有报导指出:昆明山海棠根泡酒服,治疗本病110例,止痛有效率89.54%,消肿有效率98.48%,认为亦似有免疫抑制作用。

焦氏(1982)自拟"补肾 寒治 汤",药物如下:川续断、补骨脂、制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赤白芍、威灵仙、炙虎骨(另煎兑服)、麻黄、防风。伸筋草、松节、知母、炙山甲、苍术、牛膝。


[ 慢性病认识与治疗 ] [ 健康教室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