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听经(金刚经)闻法笔记整理报告(2)
                                                                       优婆塞戒子   吴觉生  2010.3.16


一、缘起:

如上一篇所注。今再将有关金刚经三段式、空有不二、见性认知上、眼见、见性见、修法上不同词句及三惑等整理出来。是因体会讲经皆依经品顺序而讲,而听课人员到最后比较没有时间做关连性系统性之整理,故而再续整理出如下部份,若能对有意了解的人有点帮助就很庆幸。

(附注:本报告内容之数据,参考自 师父的金刚经讲文、小参答问、唯识、维摩诘经、CBETA、佛学大辞典及佛光大辞典等)

 

二、兹列出 有関金刚经三段式之各种不同析解方式整理如下: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为佛法」      

佛法就是以一切法来对治内心的不清净,是为佛法。打坐是一个佛法,要修内心不清净也是一个法,证到果位也是一个法,都是佛法,要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看成不佛法 (即非佛法)佛法就成一个假有的相,那个相是有,但是似乎跟我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就能超越空有境界 (是为佛法)

 

()「空、假、中」之说法

法界之诸法,理体本来空寂,谓之空;森罗之诸法系由因缘而生,谓之假;非空非假,乃绝对之理,谓之中。

 

()「天台圆教三谛之说」

俗谛 胜义谛(真谛) 不二
(一切相实际之相 (用绝对空观之 (真俗不二才能无相观)
() (证空) (空有不二)

                                        

()「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为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即非般若波罗蜜 是为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之智慧为观一切无所有不可得。

要在用波罗智于处置时不能执有在用波罗蜜来处理之想法。

要用波罗智之后不能执有用波罗智才能称为真正的波罗智。

                  

() 实相者,即非实相,是为实相

实相者 即非实相 是为实相

(实际有在那里的相)
(
即实有之相)
(实际之有相

以绝对空观空它,否定它即观为非相。凡夫是用(自已的感情) 去看它,故无法看成非相。

相就是相在那里不加入我的情见习性毛病进去才是实相。

          

三、空有不二

()有关空有不二之说明:

「空有不二」及「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要「空」「有」平等不二,这不是只把空看成有,把有看成空。而是在原先之有,但要经修空观为空,当空修证到后,接下来才有能力回来接受这有而无碍。此时已有能力做到「空与有」两无差别亦即不二。而非只知其意义而在尚无能力做得到之前,可只口说「空有不二」那是没有用。

又如「烦恼即是菩提」也是不二。但要能将「烦恼」消除到没有,才是菩提,并非只知「烦恼即是菩提」没有用。要做得到才可以称为不二。故又说「开悟与未开悟」不二。那也是 意为要努力用功,使未开悟达到开悟,之后又能 才不执有无开悟,并非只口说开悟与未开悟不二、无分别而不必用功。

另「生与死不二」,虽「生」之性空,「死」之性亦空,故不二。但若在未能修证到对生死能等观而可不在乎了,那就无法叫做不二。若只知其义是没有用的,那只为空说而巳。故不二是要修证到空又可不执有才可。

 

()有关不二法门之例(由维摩诘经节录来,本来内容有很多,而只各列出二例)做为说明以供参考: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今依各说 入不二法门之依据大约加以分别如下)

(1)由相以来说明入不二法门:

1.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2.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2)由修到境界来说明入不二法门:

1.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2.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3)由推论来说明入不二法门:

1.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盘、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盘、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2.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4)由性空缘起之性来说明入不二法门:

1.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2.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5)最高境界之说入不二法门:

1.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2.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四、兹列出有关明心见性之见性认知上之差异

() 认知上之差异

(1)大家常常讨论见性,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大家在认知上是有差异的,所谓明心见性是一定要把心扉打开,打开来以后再认真执杖牧牛,那之后所得到的清净才是真正的 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

(2)但有人修到初禅境也有一种见性,见到什么?见到我有两个心,那不是见性吗?见一个有烦恼妄想心,另一个有觉知的心,这也是见性,这就是初禅境界的见性。

(3)到二禅境界时行者能见光了,自性光发出来了,那不是见性吗?是见性光明,那是二禅的境界。

(4)三禅境界时行者身体产生那种快乐感觉,此觉受非常殊胜、微妙,那不是见性吗?也是见性,是见到色身上的快乐,所得到的是离苦妙乐地的境界,这有人也认为是见性。

(5)四禅天是住境入一境性中,心不起念相应,这更是见性。

这四个不同的见性境界导致产生诸多的争辩,其实这些都还是没有入禅宗所谓的见性之流。因此初禅天有他的见性,二禅天有他的见性,三禅天有他的见性,四禅天有他的见性,但尚非禅宗所谓的真明心见性

(二)开悟地上菩萨,当菩萨四地以后是超越、突破了这些四个禅定的境界,此四禅天行者还有色身,色身没有突破,无法真见空性及其空性所产生的妙用呢?色界诸天行者就是能了知性相,但也没有办法证得解脱。而跨越色界的四禅天后,进入无色界境界,无色界行者就是破色身了,或者是破掉黑漆桶了,但不用方便、愿、等波罗蜜多,就没有办法证得解脱的知见。

(三)所以见性者权分有四个层次:

第一阶段修行者之见性,能自己了知有缘(外缘)、无缘(内缘)起诸法时,遍计所执性现,进入妄想、烦恼境中,这是心不明者之见性,起码能见自己起烦恼的自性(遍计所执性)与心念。

第二阶段修行者之见性,心明者空体遇缘,依他起性后随缘现诸法,法之生灭清清楚楚,能觉而不住,知而不黏,无妄习、妄想相应,此是初步解脱圣人之见性,能见依他起性之自性真实法。

第三阶段修行者之见性,圣人依圆成实性,不假依他起性,本无妄习、内心清净,心中时时映照十方虚空界、一切佛剎土、一切众生界,内外浑然天成,无有分别,这是圣人、菩萨之见性,仅见静态圆成实性之功用。

第四阶段修行者之见性,依动态圆成实性,随众生缘化现诸应化身,依众生忆念而化身现起千万亿化身,这是大菩萨或如来佛悟得空性、空法后,所得之圆成实性,唯以利益群生为其所缘,所见之圆成实性动静功能两俱,这是真正完美的见性。 

 

眼见与见性见之差异。

()眼见凡人用眼睛看是要依下面九缘才能看得到。

眼识九缘生:眼识生起具九缘,空、明、根、境、作意、分别、染净、种子、根本缘等九。九缘生眼识如下:

(1)以眼根为生起所依的助缘,

(2)以色境为眼识生起所缘的助缘,

(3)以眼识种子为生起现行的亲因缘,

(4)以第六识为分别依缘,

(5)以第七识为染净依缘,

(6)以第八识为根本依缘,

(7)以心所之作意为生起的助缘,

(8)以空间做为认识色境的空缘,

(9)以光明了别色境的明缘。

 

()见性见不必用眼睛 (在闭眼下)

凡人是用眼睛看,有点境界的人(心眼有些开的人)是可用见性看。至于字体或像依您动心而变化。您不动心就无所见。您动心就有得看,但看的都是虚幻不实的物件,这也许是您过去世所熏习的对象,所以不必太好奇。当见性精灵内溢,所以可以看到脑中、体中的对象。最好以后有所见要能不动心,这样有见就等于无所见了。要想看都是过去世所接触过的东西,只要您连看到使人厌恶、可怕的,您都可以接受,那就看着它们。但人一有在起分别时,大部份影像都会没有了。若起分别又真的还存有,就要小心。               

 

六、修法有很多不同词句可用,兹列出一些以供参考。

()未开悟 (未打破色身) 修行者「应缘」觉知后准备修解脱时:

        (a) 以「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来修。

        (b) 以「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来修。

        (c) 以「绝对空」来修

        (d) 以「观为虚幻」来修

        (e) 以「放下」来修(注一)

        (f) 以「不理它」来修

        (g) 以「不在意它」来修

        (h) 以「保持平常心」来修

        (i) 以「万缘放下」来修

        (j) 以「随顺觉性」之观念来修,等等(注二)

〔注一〕:如「放下」一句或诸多任何一句,持诵久了即成咒语似地功用,修持时过程很多层次很多,皆可从小又轻者一直到大又重者皆皆可用同一句一直做下去,有非常多之层次等着去放下,只要每样皆可做到时就会成就了。如下同一随顺觉性之名.含盖有多层次。

注二各层次有如下不同情形:

1.凡夫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2.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

3.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4.如来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有开悟(打破色身)行者在「应缘」要修解脱时,除先以上面之方法来修外,再依下列方法来修。在修过程之间,尚要有能力以观其过程中之情形。,       

(a) 三三昧「空、无相、无愿」来修

(b) 用「相对空、无相」来修 (修法请参考上一编文中 三之())

(c) 用「实相观」来修

(d) 用「不即不离」来修

(e) 用「观为无虚」来修

(f) 用「空有不二」来修

(g) 用「中道观」来修

(h) 用性空唯名系之「性空缘起」来修

(i) 用真常唯心系之「摩尼宝珠」之理念来修

(j) 用虚妄唯识系之修断第六第七两意识来修

(k) 用法身绿起偈一偈也可以修到成就,只是每一阶段皆要确实做到「缘起法起,缘灭法灭」,一直往前推进。等等。

修行人开悟后,当然对外境诸缘较能不受影响,但对内心从第八意识所起的法尘,无量无边,是在翻种子,这些是虚幻不实能不在意,也可以相处很好。另有一种状况是业缘感召而来的冤亲债主,纠缠不放,随时在身心给您做文章,甚或在家庭中制造事端,这也是修行人要去面对的所谓「万境」。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缘而来求助,或求救人的因缘,不管直接或间接前来,行者都要去面对,这也是万境之一。另自己在某处黏着的外缘众生,刚开悟行者无力做到不黏时,也会无意间惹来一些事端。开悟的行者,因在修空观智,常能住境不生心,但上述等等万境,也均是开悟行者的真实会遭遇万境,

 

七、修行要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三惑。

()见思惑:见思惑是凡夫的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见惑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就是对境生心,也有五种:贪、瞋、痴、慢、疑。声闻、缘觉行人若断了见、思二惑,即能证得阿罗汉、辟支佛,出离三界,并以之为湼盘。若有此两种根本惑,会让我们无法解脱。

(1)见惑:就是我们五根面对六尘境你执着有,如色、声、香、味、触等尘境,你会很受不了。若你听到、感到、鼻子嗅到,反射回来你心里,没有忧、喜、苦、乐这些觉受,都摆平的时候,看等于没看,不要说他穿这一套衣服,我一看就讨厌,他跟你有什么关系?怎么说他好不好,讨不讨厌?你可以看,但是不要看进去,看进去就表示你还有喜乐的感情作用在,即受阴没有尽。

(2)思惑:就是你心里面所感知也许是真的,有虚空之间的因缘、有的是没有因缘的因缘,从内在第八意识里面所储存的种子缘,起现行以后,自己在那里抓住不放的胡思乱想,这种属于思惑,心里面所起的心意念或七识妄执八识种子起妄想等,加上你的习气毛病所感知的、相应的,你认为是真,这都是毛病。思惑对内心所现的境执着,自心觉知后所现的妄想执着,不能突破,陷入烦恼境中。若空观智不能证得,思惑不能断,当然就无有解脱知见。

(二)尘沙惑:就是我们不清净的因、见思之间所引起的妄想念或者是我们的习气、个性、心病所执着的这些毛病,都会现起来。在我们修行时,用五根面一境后第一念之间往往都是真实的境,接着下来是妄想、习气妄念就像沙尘一样,这是你的胡思乱想。看一个人,本来这个人看完就看完了,你在那里打妄想。内心的一件事,本来它起、它灭,忘记了就不再想它,偏偏你对这件事情都进一步的在打妄想,这样就像灰尘一样,在心地里面飞来飞去,像沙一样满天飞,这就是心不清净。当然尘沙代表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心结,是无量无边的多。尘沙惑也是菩萨的惑,为化道障,即菩萨度化众生之障。菩萨度化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无数之法门,则不能圆感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

(三)无明惑:就是执着有相,就是根本无明没有灭而迷惑执取一切尘沙相为真。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这十二因缘观,最根本就是无明,先对一切境感召了以后,起了一系列的妄执,然后胡思乱想下去,或执取不放地思虑,这些都是属于心不清净的,没住涅盘境。

无明惑─指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即障覆中道之根本无明,为一切生死烦恼之根本。以其不了一法界之微细烦恼,遂成法性之障。此无明惑,声闻、缘觉不知其名,仅菩萨能了知、断尽,故又称别惑。又此惑乃由于受界外生死而有烦恼,故属界外之惑。别教菩萨从初地起渐断此惑;而圆教菩萨则从初住起渐断之,而证中道实相之理。

如永嘉禅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者以梦为真,并不知自身在梦中。一但梦醒,方恍然大悟,知梦中之境皆是虚幻、假相。一实只是一小梦,人生实乃一大梦。醒则梦灭。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若人觉悟了,证得实相之境,当即显现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佛理。故开悟则可证到无明灭,即彻见自己的本来面,破无明就是见性!

 

八、修行要过「五种魔」

() 五蕴魔(色受想行识) 要能突破。请看(注三)

(1)   烦恼魔(内心)烦恼魔者,即三界中见思烦恼,一切妄惑。若修行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阿耨菩提,名烦恼魔。(灵知灵觉之心,你尚不能超越,故有烦恼) 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有128种。

(2)   死魔(到不怕生死)言死魔者,即身四大分散,夭丧殒没。若修行人,为此夭丧,不能续延慧命,名为死魔,能让人死的叫死魔。

(3)   天魔─言天魔者,乃即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魔。若修行人,勤修胜善,欲超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能成就世出世善,乐因乐果,故名天魔。

(4)   前四魔加上「罪魔」即为五。

〔注三〕:五蕴者 旧译为阴、又译为众、新译为蕴。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是显数多积集之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为五法:

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质。

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

想蕴─对境而想象事物之心之作用。

行蕴─其它对境関于瞋贪等善恶一切之心之作用。

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之心之本体。

以一有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性上各为一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法。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法,界欲界或小乘有身之有情(没打破色身)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及地上菩萨无身之有情 (有打开色身)是自四蕴(受想行识蕴) 而成。「五蕴幻身。四相迁变」。

1. 四果─身之有情(未打破色身)

  初果─身见、戒取禁戒、疑等三结并要色受两阴尽

  二果─断三结并要淡薄贪瞋痴三毒外要想阴尽。

  三果─断五下分结外,行阴要灭。

  四果─五分结外并要五阴灭尽,脱入湼盘。

但到这理才是入佛门而巳,即十信位满。其神通只能达见一千大千世界并只能知内外八万大劫宿命而巳。后若发心要行菩萨道是要从十住之初住开始修。

 

2.无身之有情(有打破色身)─要修十度般若蜜,并因色阴尽,故直接修受想行识阴。

(1)初地因色阴已尽─超越劫浊,从受阴直接修。

(2)受阴尽─则超见浊,约三地,有一个化身。

(3)想阴尽─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一切烦恼以想为本,扰恼身心。

 (4)行阴尽─没有一点点的微细习气存在了。这在金刚如来地是三地以上,二地如来还有微细习气,如来三地以上就会灭此微习。行阴尽的人才真正脱离了轮回,所以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其能力见能达三千大千世界且宿命不受八万大劫之所限

(5)识阴尽者─则你自性本真现前,此真如的自性再与诸根(眼、耳、鼻、舌、身、意)互用通邻,或是诸根间互用替待皆能随顺自在。因六根依附于本真如中,识精圆明后,六根亦属圆融,故六根互用就不会再有阻碍隔绝。修到识阴尽时,心不随意随境来转,遇境能不黏境也不离境,空有能不二,此当已获得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此种智慧具足时,当能圆明识心,使它能随缘而发化,于心似清净如琉璃,让诸法现于其中,有如净琉璃心中含有宝月一样发化而现。在空无、不着的心识中,能让诸相显示于其心识中,自在无碍智生起。

这是修习菩萨道的根本境界,也由此才能继续修行,历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而入真正菩萨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超越「命浊」。能超越「命浊」的行者才能成为真自由人,才能不受业力的纠缠,才能自在无碍于生死海中。

注:各宗 对层次之说法有诸多差异,于此加以说明。

 

九、结论:

缘由如上所说。今谨再集这些来做报告。这都要感恩师父几年来辛苦教导。仍恐有不逮之处,仍请多多赐予指正。最后再说一声 谢谢师父的辛苦。

 


[ 我的这一班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