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听经(金刚经)闻法笔记整理报告(1)
                                                                       优婆塞戒子   吴觉生  2010.1.12


缘起:

承蒙师父在鼓励大家多写一些读经报告,因此想起个人并无看太多经书。而引想起是否可将听《金刚经》课程已近七年,是否可将笔记整理出一部份,做为抛砖引玉,能有更多各式报告提出。今拟先将有関心之作用及其应缘及有间大小乘之修法整理在一起来做对照,以便比较能使学佛者更快了觧。最后并也将第八识及七、六、五各识之间关系用图表整理出,因为讲经皆依经品顺序而讲,而听课人员到最后比较没有时间做関连性系统性之整理,故而提起笔修、笔记整理出如下部份,若能对有意了解的人有点帮助,就值得庆幸。

(附注:本报告内容之数据,参考自 师父的金刚经讲文、公案篇、小参答问、耳根圆通法门、解深密经文及佛光大辞典等)

 

第八识

 

〔A〕 心有 

(1)妄心--在遍计所执性时。也为生 灭心--前念灭了,后念生起,起心动念是妄心。

(2)真心--即自性清净心看(注一) 。是空是觉,是我们的「觉知」看(注二) ,觉知也是心的作用。若无此觉即入真正寂静境界。真心之二种层次:一为只到依他起自性。 二为圆成实性时为真心所现。

 

〔注一〕自性清净心:就是你对一切法不执着,也不能用一个有为法,才是最清净。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最清净觉?因为衪自性清净心显露,因为自性清净心不用一法,可以面对一切因缘、十方虚空一切世界,当然还包括神通变化这一部分。

自性清净心,这个本来不必修你就有的,人家说你现在就是佛,就是说你有清净自性心在你的自性现面,这样你还修吗?要修!不是去修这个清净自性,是修去你的妄想习气毛病那一部分,让菩提显现出来。

 

〔注二〕「觉知」分

   (1)始觉--经后天之修习,渐次断破妄染而觉知先天之心源。始觉是你依他起性的那种自性,因缘来,你开始依他起性才能相应。

   (2)本觉--是本来清净之觉体,本觉是「空」,空可以感知一切境。(空性才是真实心) 从真心空性中起一切法相。有超觉是佛的境界。本觉是本来所具有的功能,是一种觉知世间一切相,还可以觉十方虚空一切因缘。本觉是我们的自性,本觉是圆成实性的一种境界。

(附注):本觉与始觉之思想,均各有陈义而旨趣不一。

       

觉知心之说明:觉知心或自性本是不存在的,但当外缘或内源之法生起时,觉知心才同时现起,所以无尘就无觉,有尘时觉知心同时起,两者同时起同时灭,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您不用心,真心就不存在,用心或有外缘或起妄想,此觉知心自然同时现起。  一个觉知的心依在空性上,无事就无事,有事就可以感觉心在动,那是因缘起法了,是自性在缘动,在缘动之间又非真实,缘灭,它也没有了。在动的一切法之间,要能做到或观此法都是因缘法。  只要能让觉知心常觉不迷,习气自然无有发作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习气就会减轻、变薄,甚至于消失,这样做就是在修行。  觉知心一空无的体。觉知也心的作用,若无此觉即入真正寂静境界。

 

B凡圣真如有不同真如相,故真如实相 (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指一切万有之真实。我们知道真如性「这是我们自性的功用」依你修证的境界不同,会现种种不同真如的功用。初禅有初禅的真如,天性有天性的真如,人性有人性的五根六尘六识的真如等等的,四空处定也有四种不同的真如。直至三摩地三解脱门、四无所畏、四无碍辩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五眼六神通、十八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恒住舍性、无忘失法、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罗尼门……等等,都是各有它的真如。佛是(自性真如) 完全自性清净时。

依清净度,还是有不同层次的真如境界。譬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或者是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四果位它现不同的真如性。须陀洹不等于初禅,因为初禅的真如比较粗浅,就是你证得四禅境界,也比不如一个须陀洹果(初果),因为他的心不清净,虽然有四禅真如的功用,可以有五神通,但是,心地没有清净。有通的人心不一定清净。所谓稍为清净,但是不是完全清净,如果他没有一点点清净,他也产生不丁神通。清净真如,上去有声闻四果,再上去有菩萨道,再上去是如来地,这些都是真如性所现。其清净程度大小不同而已,要完全自性清净时,那就是如来的境界。

由佛光大辞典得─佛性有下诸多(各经典有不同名称)异名:又作如来性、觉性,如来藏,真如,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真如之异名,大般若经举出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与不思议界等十二名。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则举出真如、空性、无相、实际、胜义与法界等六名。法华玄义举出实相、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盘、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与微妙寂灭等十四名。此外,又作一如、一如法界、一法界、真如实相、真如实、真实际、真胜义谛等称。 

 

C应缘

()应缘依因缘种类分

(1)外因缘--有实质之人、事、物(非人) 、 佛 、菩萨护法神等。

(2)内因缘--为第八识内之种子(法尘) 行阴(自然性) 不是真性反应,是妄性反应。「内缘刚开始的时候会现 定格,再进一步后定格就会变为连续 一格一格出来,这就为宿命通之可依此而观知」。(又更高者为,若想要知道就会出来者,为佛之随意)

(3)非常人所具有因缘法境界,此是心眼已开行者,佛性能感知超时空因缘,自心亦能以真性主行,无妄想相随,来体验虚空一切因缘,甚至于自性能鉴照十方国土与众生,此等人不是四禅境界者,就是圣人阿那含、阿罗汉等。

 

()应缘之方式

「我们有一个第七意识审慎思量的心。」他听了不会相信。这是唯识里面、大乘佛法里面所云。你善于审慎思量,这是第七意识,能够有分别法不执着,因为第七意识去执着第八意识的种子、法尘。小乘行者他看不到这些,因为虽有气但是不能够逼到第八意识里面去。禅宗叫做黑漆桶,把黑漆桶打破就是打破第七意识,而第八意识会现起他的种子、法尘,飘、飘、飘,大乘佛法就在学这个,知道这些法都虚幻不实,这些都是过去熏习进来而已;又或者你有能力感召十方因缘所现的法,也一样都要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你就不会有烦恼,真真假假你都观它无所有不可得。

但小乘行者没有办法体会这种现象,所以他不敢进去,外道更没有办法进去,所以外道常常会讲打坐会走火入魔,大家都怕走火入魔,什么叫走火入魔?佛法说魔由心生,因为心不净,心不净的话气进到脑筋里面去,感知也好、或者种子也好,你把他当真,当然就会害怕、行为也乱七八糟,如果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虚幻不实在,那也没事啊,过了几年以后心清净了,就了解,原来心都虚幻不实在!感召众生的心也一样,不执着它,他慢慢心空法了的话,自性清净,也可以影响众生的心,所以很多菩萨是这么不用一法就可以利益众生,不必要讲经说法,或者用有为法去加持,都不必要。

 

()缘应依能力层次粗分

(1)  缘应后连知道招架都不会的(最差)

 (2)还知道提醒自巳,不要抓它,而能不去抓(为第二好)

(3)以绝对空应之(空之) ,即为小乘之证到「空性」或大乘己开悟行者证到六结使之「觉灭」。

(4)可用实相观观之,且可从中了知很多事而无挂碍(为更好者) 大乘证     到六结使之「空灭」时。

(5)最后要有「无此观能力」想,即证到「灭灭」。

(6)那更高之大菩萨及佛之能力更高。

 

()、依唯识学,应缘(生起心念) 后会生三种不同之(三性)

(1) 遍计所执性(是凡夫性 ) --若依他起自性后,不能仅止于此认知之第一念而己,又加以妄分别时,经第七、第六两识而生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 等,即为遍计所执性。第六意识之分别未加入作用即遍计所执性就没事了。

(2) 依他起自性--之他为(依外在一切诸缘,即色、声、香、味、触、法) 即由空性起(见性、闻性、味性、嗅性、触性、心性「心产生之念」) 等自性,并生出各该种法相,并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 来认知各该法相,若仅如此即为依他起自性(第一义谛)

(3) 圆成实性(大菩萨跟如来才具有,为圆满成就诸法功德之实性。诸法真实的体性,曰真如、曰实相、曰法界、曰法性、曰涅盘,皆同体异名) 有修行到,佛、解脱的圣人、菩萨才有的。圆成实性者根本不必靠根来对外尘的一连串之作用。是直接由第八识之「现量」来了知,其为100%与外境相同之相。对一切因缘法已不作用。(即圆成实性) 这为开悟者才直接看得到,在心田内之相(现量) ,是自性先看到的,这为不必透过五根而现之相。直接照见不必依根,是为圆成实性是大乘(佛、解脱的圣人、菩萨才有的)才能到圆成实性,十号具足如来才能圆满圆成实性。这是佛性,如来性。

 

大小乘之修法:

   (a)  (b)  (c)  (d)
小乘要修到> 空身 空心 空性 空法
大乘要修到> 根灭 觉灭 空灭 灭灭
  (e) (f) (g) (h)

()小乘修法:(未打破色身者)(以其可能之能力及范围以修之,是只能在小战场下) 是为小乘之三解脱门。

(a)「空身」 空身者断尽三结使(身见、戒禁取见、疑心病),便得须陀洹果(初果),天上人间来回七次始证得阿罗汉果。

所谓断「身见」:我觉知有此情形(觉受),但我不去觉受、不去挂碍,不去理觉受,(不接受该觉受熬到你不在意,能够忍受痛的话) 这中间亦可用时而守在「觉知」处,时也可以移来体会在觉受!以知有二者,一为「觉知」另一为「觉受」。

空身,把身空掉,无论病痛都不受它的影响,这是真的空身!能够打坐到失去身觉,那最好!脚痛不认为是痛,生病不把它当做生病,可是这种境界,不是口头说说就能达到的:我这个身体是假的、四大假合!话虽如此,真痛起来还是爱惜得很,一生起病来照样放不开!当然要修行、要行菩萨道都要利用这个色身,东西用久了总是会出毛病,何况平时若不维修,是不可以的。应方便地调理身体、将就的用,不要被身体的病痛所障碍,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要把身空掉。附注:证到心空之前全为以心应缘。

戒禁取见、不守不正当戒律,释迦牟尼佛没有说的戒就不要乱守,不守狗戒、鷄戒,或者柴、米、油、盐中,不吃油、不吃盐塩,这种怪理怪气的戒不守。

疑心病、怀疑心,是人最根本的敌人,没有境界疑心病重,有境界疑心病更重,因为所跨的空间不是两度、三度,甚至于四度,所感知的不是人的层次疑心病要断掉、不要胡思乱想、疑神疑鬼,念头冒出来了,不管是真的、假的,都不要再想下去,宁愿信其无、不要信其有!真的有那一回事也不要搞得神经兮兮的,最好是甚么念头都不要起。

 

(b) 空心 (明心)( 断除三结使外,并已淡薄三毒(贪、瞋、痴) 得斯陀含果(二果),天上人间一往返始证阿罗汉果)

心空是体性遇缘时,此心遇境似有,起灵知灵觉心念,(但此尚不能到如打破黑漆桶之那么大之灵知灵觉) 但能让真性主行,全无妄想习气相随,这就是证得心空,所以心空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是能觉而不住。悟得身空,而后心眼大开,始能现起最圣最灵之真心,遇境似有,缘灭还无,当悟真心时,遇境感缘时无妄想相随,只有真性主行,始能称为悟得心空。

所谓真性主行:是妄心不起,才能回归到自性自应缘,也就是真性主行,当真性主行之时,无缘要强打妄想,当然不得逞。

注:有无开悟皆能修到真性主行。只是其空心与觉灭两者其可能范围及境界高下不一样。

空是我们的体性,因缘来应缘而产生一切法变成有相,但法是短暂的、会灭的,缘灭、法就灭,在起灭之间,我没有内在的妄想习气、业缘去与它相应,这个心念、这个空性,只是让法起灭而已,圣人悟到这种真理就是无所得,无所得不是内心没有法,应缘会起法,法虽起你不去执取它,它就回到原点没有了,你不去相应就没有因果报应的运作,不去取舍有、无,就不会再造业、随业流转,佛法讲的是无上心法的解脱道。 

所谓淡薄三毒(贪瞋痴),贪瞋痴不会犯,只有略带这种微细的习气、念头而不会去做谓之。

 

 (c)空性(已断五下分结(身见、戒禁取见、疑、贪、瞋) 得阿那含果(三果) 阿那含就要有现起五神通的能力)

性空、空性也就是俗称的「见性」要空性让我们自性去应一切缘,去产生一切自性的反应。反应之间要到能够自然顺缘去做。

因为「空性」初出来时,自性应缘而依他起自性,缘起法起,缘灭法灭,只是定力及智能不够时,无法做到让法自起自灭,自在无碍如如不动。(这为较之不净部分。要完全能做到,就证到「空性」

体会虚空性能含容十方界,这要相当修证到心空、性空之时、才能体会心含容一切法。

无心之用(心入无所著之境界以无分别识心生起,是为无心)是指自性应缘所产生之法用,行者以无心空体应缘,所产生缘起诸法,且诸法起时无一妄习相随,所以无心行者能让自性应缘、转缘、化境,最后自性能达:「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等悟性空之「无心之用」。

证空性者空体遇缘(自性应缘),依他起自性后随缘现诸法,法之生灭清清楚楚,对何人、做何事,过程都要能清清楚楚,觉而不住,知而不黏,无妄习、妄想相应,此是初步解脱圣人之见性,能见依他起性之自性真实法。这才是证到空性之真境界。

证空性者,依经论言,此见性者有意生身、应化身出离色身,远赴他方、他世界,应该知道做何事、为何人、见何物、见何他世界,过程要能够清清楚楚,是自性应缘不眠,始是「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若知有事而尚不清楚者,非为见性悟空之人,更有五神通现起。

附注:六种无为 (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尽无为,真如无为),小乘至多能修到 受想灭尽无为(指显现于灭尽定之真如,以灭尽定已灭第六识心想与苦、乐二受)。故虽有与大乘同名为空性,但所能修到的境界是有层次上的差异。

 

(d)空法:除断尽五下分结使外巳断五上分结(色界缚、无色界缚、掉举、我慢、无明) 永断三毒(贪、瞋、痴) 才是真正得阿罗汉果(四果)(但这为只在小战埸作战下之断)这无法究竟圆满。

证到空心,真性主行以后,空性应缘所生的念还是不要执着它,证得「空性」悟性空后要入法空了,要舍一切法,这样证得「心空法了」。

 

()这可说为大乘之三解脱门。(以能遍虚空周法界之程度及范围以修之)

(e) 破色身 (打破黑漆桶) 入觉结使,为开悟者。

真正开悟的人,其身心是个什么样子,供参考。

(1)禅宗的开悟就是打破黑漆桶、打破窠臼,此种开悟才是真开悟,不用自说开悟,内行人一见就知道。

(2)开悟者身体气脉全通,可以定时自行运转,不必带动也不用观想,只要体止,定心下来,气机就更旺,只要躺下来就一直要浮飞起来,所以这时要学神足通,当下就能成就。

(3)这时会体会整个小腹都是丹田的感觉,稍微闭气,电流就在小腹范围流窜,这样才能体会密教所谓的「拙火」发起是个什么现象。

(4)吃过饭后,坐着挺胸直立,督、任两脉就会转河车,但永远转河车,不学佛法断心病,也不会成就果位,所以要弃修身而专修心。

(5)一闻到荤食就会呕吐,更不用谈吃到荤食,就连一点点动物油亦会造成呕吐。

(6)之后心现大妄念起,黑漆桶、窠臼中的一切法尘全部飞扬,这是大翻种子现象,无始劫来储存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或法尘,无限量地飞扬,念头又呈现断裂无完全句子状。待其静止下来,才能真正体证空相、空真如是何物,悟得何谓是空的道理,但这可能已是数年或十几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六祖要十五年埋没猎人队中,潜默将养,直至心明、见性始复出弘法。

(7)真心已开悟,则能遍知周遭一切人事物,又能守住空寂,不想讲一句话,所以像个哑吧,装聋作哑是他修心的样子。

(8)可以洞悉六、七、八识间心念起灭过程及现象,真正了知唯识所言心、意、识是何种样子,真心、妄习怎么分别。

(9)日用应缘起心动念都能觉照,不会迷失于习气、心病、原则中,所以修行起来很有效果,能完全控制此妄习心,入寂静处。

(10)守戒严谨,不会犯丝毫过错,不喜欢高谈、阔论,更不会与人诤辩,善于容纳异己,学得我法二空理。

(11)世间已没有师父能教他,但可以直接受佛、菩萨的身化、语化、意化的指导与考验,经千锤百炼始能得金刚身与金刚心,开始随缘度众生。

(12)深入经藏能懂世尊所说真正义理,然后学习讲经说法,更增加自己佛学的智慧,先得般若智,继向无上菩提道迈进,行菩萨病行,默默行持,自利利他,开始学习不造身口意三恶业。

(13)其它还有很多现象,若有点样子时,再来请教师父。

  

 (f) 觉结使灭(这为要修证到空三昧)

根修证中觉结使生灭

得人空行者,尘亡根灭后,则根识分别不起作用,根识泯绝则色身诸根破,此时行者灵知灵觉之心现起,可以说开悟心性(觉生) 。灵知灵觉心对内外万种因缘法犹有法执,乃属幻智觉知,非如来性本觉,非圆成实性。故人者对诸多事端觉知历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为根灭觉生,心的灵通现起。惟行者虽能觉知诸缘,却不能得解脱知见,未能做到诸法不受,是谓觉结使

行者妙明灵觉本自具足无漏智慧,然未修习,尚不得显无漏智慧,所以经执杖牧牛、任运本真,当得自在无漏智慧,对所觉知之境,最后皆能转其境,化入空,终至觉而不住觉相。至此境界,行者为证解时,将能觉之自性,对所有一切觉知之事相,均能导入空三昧中,得初步脱黏法尘之境,行者至此境界即谓「觉、所觉空」。(觉灭) 可说修到绝对空,(空三昧) 有空体,也能自我解脱。

 生起觉知以后要能自在,菩萨学习无着、无不着,这么自在;初学的不能自在,就要学空三昧,先絶对否定它,不要说有,就算是有这回事情,也要说没有,这样你才能自在。那你就会明白,原来法就是这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空三昧是绝对的否定一切法,才能真的得空证,显得自在无碍心,但这种存在也是假的、是方便的,是阿罗汉等所修得。

空三昧是直截了当的去断你一切因缘的牵扯,第一个空三昧现起的时候,一切境界来黏都黏不住,你不必用一法来断它,它自己就黏不住,这个起码要把你的心扉打开,心扉打开就是开悟,开悟以后的行者就会翻种子,在此之时就要修这个空三昧。空三昧也不是一下子要得就能得,是要练很久的,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这种微细的习气还是有,小习气还是会执着,执着一些恩爱的小毛病、执着一切爱吃的、放不下的东西、听到音乐时手脚要动一动、、、自然地有习气的反应,这些也都要在你空了一切法之间,要慢慢的把它断掉了。

 

(g) 空结使灭(修无相三昧)

根修证中空结使生灭

行者空掉一切所觉知,导入体性空后,一切烦恼境界不生,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至此境界,则觉结灭矣。(空结生),行者初用绝对观空智灭却一切法的执着(偏空),当行者不为法缚时,即能反回而面对诸觉境,有照有觉而不黏,此时行者证入相对的空境,能自在而不黏,是谓「空觉极圆」。(空灭) 行者修至此境界,即应将前用的绝对观空智去除,就能将悟到空的体,面对不定的境,产生无碍能力。如此,行者即能不入偏空理地,原修我、法二空智已得,解脱智慧已具,所作已办,此时宜将能空一切相的般若慧与所空的一切相,均解除灭掉,是为「空、所空灭」。至此境界,行者证得无相三昧,是为真正「空灭」境界。

是所谓的实相观,相对的空,不否定有这个人、有这件事、有这个境,但,我看着它,不受它影响,这是真正的无相三昧

行者修无相三昧,以安忍来忍众生因缘,要解脱,并非你自身修得好,一心不乱就解脱了,你还要有办法断掉跟众生之间的因缘关系,如果还有众生的因缘在牵扯,你还没有能力来忍这个境界,那怎么叫做解脱?此时要以安忍来忍众生因缘,以安忍来忍一切善境界。修行没有进境、没有功夫,那不叫修行,有了进境、有些异能,你不执着,那就是善境界,你一执着,那就完了,因那就是陷阱,

无相三昧系属无形之心法,虽然心有起灭成坏,但本体空性无有成坏,依此而应缘生诸法。能如如不动者,即如如佛也。证到「空证」时是以性应缘,可以达到实相观、中道观、不即不离。

 

(h) 灭灭(这是要修到无愿)(不执一切法,一法不用)

根修证中灭结使生灭---生灭法尽寂灭体性现前

六结使是生灭法,如前述: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故最后之灭结亦当解除,若不解除,恒住俱空之境,生灭不尽,如何得究竟法解脱,如何证得圆通之道?此禅门所谓末后牢关,此结一解,则可亲见本来面目矣。

灭结一开,再入流照性,返穷流根,深入阿赖耶识,灭相回脱,离断异熟识诸种子,至诸生灭法全不起生灭。入实相、中道观智中。当一切生灭法悉皆灭已,则自性显露,寂灭体性就现前矣!此时行者体性显露,面对诸法,具足事事无碍境界,体对境时,有照有觉而能如如不动,此觉照不动的佛性显露,是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之境界 (灭灭) 。

而无愿三昧是在修空、无相三昧中,对于诸法不得有所愿求,对于欲望不得有所愿求,这就是无顾三昧,有时翻译作是无作三昧,不乱起心作意,不乱发什么愿求的,这样修才能自在,不然到头来在道业上都无所成。这为在修证到无愿三昧。

 

各识之间之作用参考

 

结论:

缘由如上所说。今仅集此几部分出来做报告都要感恩师父几年来辛苦教导。恐有不逮之处,仍请多多赐予指正。最后再说一声 谢谢师父的辛苦。(完结)

 


[ 我的这一班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