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世尊的「安那守意数息法」意旨如何,请释疑! 
                                                    
优婆夷戒子 行秀 居士


参问:

最恭敬的  老师您好!阿弥陀佛!

感恩  老师辛苦成立法尔网站,如末法中的一盏佛门「无尽灯」!法施甘露沐有缘,慈悲不吝惠佛子,使我等如盲龟沉沦逢浮木,亦如千载暗室现明灯,真是感恩莫名。

以下是生最近常遇见新同学提的问题,恭请  老师慈悲释疑:

1)一般外面大丛林或法师教打坐呼吸的方法,均是以「入息出息完后,数一」;为何法尔网站上打坐入门三要素()「安那般那数息法」及上课内容均为「入息完后数一,出息完后数二」,是否有经典述说依据?再请  老师开示。

2)若依一般道场所教「入息出息完后,数一」及法尔网站所教「入息完后数一,出息完后数二」各有何优缺点?境界上有何不同?恳请  老师慈悲开演其中之差异及功效?

      行秀 顶礼

 

师答

行秀大德:

阿弥陀佛!1113mai收悉,法们八万四千,法法本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上上利根者随便持一法便能成就,而次中下根基者,不用圆通法门,修行要得力就甚为困难。世尊在越祇国安般九十日,虽未证悟佛果,但已得道意。而末法时期众生修十几、廿年打坐,有未知身体气机为何物者甚多。所以吾等末法时期众生,更要斤斤计较于真实法,以得其自利、利他。人一出生而当要呼吸,成道亦在呼吸间,死亡呼吸就停止。所以呼吸关乎身命,呼吸关乎道意,卅七道品与此息息相关。您所提问题讨论如下,此处为次根基者仔细说明,因受篇幅所限,仅略述于呼吸、数息、道意之相关处说明。

 

问题一:

一般外面大丛林或法师教打坐呼吸的方法,均是以「入息出息完后,数一」;为何法尔网站上打坐入门三要素()「安那般那数息法」及上课内容均为「入息完后数一,出息完后数二」,是否有经典述说依据?再请  老师开示。

 

讨论:

1.入出息数「一数」之可能源由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中,世尊指出安般十六事义,前十者为数息之数字,后六者为数相随止观还净,也是天台所云六妙门。据契经云:「问何等为十六事报十事者,谓数至十,六者谓数、相随、止、观、还、净,是为十六事,为行不离,为随道也问数息念风,为随色,何以应道?报行意在数,不念色,气尽便灭,堕()非常、知非常,为道也道人欲得道,要当知坐、行二事。」此段经文是指数字与六妙门中,色身与呼吸控制中可得入道,入道当在坐与行之中。经意中坐与行有时是相同义,若坐中起念,念不衍生他念,这样坐与行是同一回事,并无分别,也就是说有人坐中觉知,而不随妄想流转,此则坐与行是合为一也。再来先当知「十数字」之意,数字有双奇之别,各代表不同意义。《大安般守意经》云:「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安为数,般为相随,守意为止也。…。安为定,般为莫使动摇,守意莫乱意也安般守意名为御意至得无为也安为有,般为无,意念有不得道,意念无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无,是应空定意随道行,有者谓万物,无者谓疑,亦为空也安为本因缘,般为无处所,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是为守意也。」一般而言,安般,全称安那般那(ānqpāna),即指入出息念。āna(安那)即入息(吸气),apāna(般那)即出息(呼气)。若以此段而言,有道人可能取其「安为数,般为相随」,所以入息当数,出息相随而不数,因此有仁者入出息竟才数者,可能是依此见解而行,若不 看完全经,就可能误执世尊本意,良有以也。

 

2.经示入出息分开各数「一数」之理由

《大安般守意经》云:「数息乱者当识因缘所从起,当知是内意一息乱者是外意过,息从外入故二息乱者是内意过,息从中出故(注:注意此处,数「单数」是入息,若乱意是外意过;数「双数」时乱意起,是内心妄想之过。)三、五、七、九属外意,四、六、八、十属内意(注:此段世尊已充分指出入出息分开数的道理,内外意所患不同。)嫉、瞋恚、疑是三意在内,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七意及余事,属外也。…。」

《大安般守意经》又云:「数息所以先数入者,外有七恶,内有三恶,用少不能胜多,故先数入也。」(注:数息当从入息先数,所以为单数;因外患多于内乱,所以要控制多的乱源,所以先从入息开始数起。)

《大安般守意经》又云:「道人行安般守意欲止意,当何因缘得止意听说安般守意,何等为安?何等为般?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念息不离是名为安般,守意者欲得止意。在行者新学者,有四种安般守意行,除两恶十六胜,实时自知,乃安般守意行,令得止意何等为四种?一为数,二为相随,三为止,四为观。何等为两恶,莫过十息,莫减十数。…。」(注:入息为安,出息为般,行者做到能守意时,当转为相随,相随即是入出息时已不数数字,仅让意念随呼吸进入,意息不相离也。)

《大安般守意经》又云:「问何等为莫过十数、莫减十数?报息已尽,未数是为过息未尽便数,是为减失数亦恶,不及亦恶,是为两恶至二息乱为短息,至九息乱为长息,得十息为快息。」(注:数息之数字不能超过十,也就是入出吸呼五次数满十数字。若数二、三数字即乱意起,称为短息。若有人吸呼间能从一数到十而不乱意,此等人定力已具足,称为快息。)

《大安般守意经》又云:「数息为单,相随为复,止为一意,观为知意,还为行道,净为入道也数时为念,至十息为持,是为外禅念身不净,随空,是为内禅也禅法,恶来不受,是名为弃闭口数息,随气出入知气发何所,灭何所,意有所念不得数息有迟疾、大小,亦不得数耳闻声乱,亦不得数也数息意在息数为不工,行意在意乃为止,数息意但在息,是为不工。」(注:此处世尊亦指出数息时都是单一数,入息一数(单数)、出息一数(双数)。到相随时才是入出息成为一气呵成,成就一随。)

《大安般守意经》又云:「坐禅法,一不数二,二不数一。一数二者,谓数一息未竟便言二,是为一数二,如是为过精进。二数一者,谓息已入二,甫言一,是为二数一,如是为不及精进从三至四、五至六、七至八、九至十,各自有分部,当分别所属在一数一,在二数二,是为法行,便堕()精进也。」(注:此段世尊在说明数息时的毛病,就是一口气吸未尽就数到二(意即已在吐气),这样是数「数字」上的过精进。相反,若是一口气吸满,也已进入吐气阶段,才数一,这是心意与数字间不能搭配,是为不及精进。如是三、四一入出息,五、六一入出息、七、八一入出息、九、十一入出息,在一数一、在二数二、在三数三、在四数四、…,这样做得到的行者,就是正精进者,是为法行(念随数息不乱),这样就可以进入「随息」之精进了。)

以上,《大安般守意经》契经所阐述:「入息完后数一,出息完后数二」之道理甚明,但若有道人执意用「入息出息完后,数一」,亦不能说是错,但这可是自创的数息法,非世尊所教的《大安般守意经》的本意。

 

问题二:

若依一般道场所教「入息出息完后,数一」及法尔网站所教「入息完后数一,出息完后数二」各有何优缺点?境界上有何不同?恳请  老师慈悲开演其中之差异及功效?

讨论:

世尊常言,凡事不用诤论,法门八万四千,要用什么方法,各得其利,各取方便,本无关紧要之事。若强要戏论两者差异何在,应该要请问伟大、智慧第一、无上辩才的世尊,但世尊已入灭,实有未逮也。所以为满您所问,自行揣摩、思虑一番,聊表其差异处,是否正确尚不可知,仅代表个人之见解与体会而已。

1.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入出息各数一数字,半息距离短,初习者乱意较不易起。若是入出息竟始数一数字,距离较长,心散乱者不易控制,天生定力强者当然不受影响,甚至可以直接进入随息,但定力较差者,会受到长距离的空档所影响,而频起乱意。

2.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入出息各数一数字,当一口气吸满、或吐尽时,易于觉知,所以对于呼吸增长较有帮助,无意中会增长呼吸长度。

3.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若是已有得息相者,或初步禅修有成就者,在数一(吸气尽时)之尾,与呼气之始,两者间有适当的停息,此停息依各人工夫不同而停留时间有异,有的二、三秒,有的五、六秒。…。若是一个息长者停顿时间更长,此吸吐一数的方法就已破坏数息法的原有气氛,因不能连贯一次呵成地完成动作才数一个数字。

4.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此法才能依经典所云,气吸入时,气吸至何处,散于何处。若是入出息数一数字时,无有意念用在此分野上,实际来做吸气、入气、气住、转化、…等等安般中之实质气的变化。

5.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入出息各数一数字,可以明确分辨乱意起自外或内,经云乱意起自外,是当发生于吸气时。若是乱意起自于呼气时,那是源自于内心妄想的念头。

6.     「在一数一,在二数二」,依实际境界言,有时吸入气长,有时吸入气或吐气时短,所以入出息数一数字者,无有能力来观入息、出息何者长与短,不能体会后面经文所言十六种殊胜,自知喘息长或自知喘息短。

7.     如经典所说:「实时自知喘息长,即自知喘息短,即自知喘息动身,即自知喘息微,即自知喘息快,即自知喘息不快,即自知喘息止,即自知喘息不止,即自知喘息欢心,即自知喘息不欢心,即自知内心念万物已去不可复得喘息自知,内无所复思喘息自知,弃捐所思喘息自知,不弃捐所思喘息自知放弃躯命喘息自知,不放弃躯命喘息自知,是为十六实时自知也。」此处喘息(台语)喘息不是单指呼吸而已,包括入息与出息,依上经文其意甚明,行法中喘息与意念合一至为重要,四念处之精神!亦在此。

8.     一般而言,只要丹田成形,就会进入息相、喘相,《大安般守意经》云:「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若行者修了有段时间,从无体会到息相、喘相,那就根本气机不够旺,尤其喘相之体会,若喘相一发作,上气接不到下气,气出入不尽、着不到边际,是人处在要死不活的境界,若能知道闭气、宝瓶气等诀窍,就能再诱发出丹田真气补足之,气出入不尽的问题自然化解。

9.     当然如何数息,不关紧要,各宗各派自有其传承,若是自己修安般守意法,久不得力,就要检讨自己数息法是否有需要修正了。以上简答,若有未清楚地方,自己深入《大安般守意经》全文里再去体会,然后以境界来搭配讨论,若达不到丹田化起之境,讨论这些都是多余的。谢谢您的mail

 


[ 我的这一班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