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禅的境界                 优婆夷戒子 连道玲


绪 言

记得禅修中心张居士跟我提起撰写此篇文之事,当初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但是事後我又举棋不定。张居士遂以诚恳、积极的态度,说明他本人的期望「希望藉由各位的亲身经验、内容、心得,撰写成书面文字,而结集成书,以使帮助更多的人。」他的期望我能认同,但因我的心结尚未解开,故曾踌躇若干时日,直到想起在佛光山禅修时,陈履安先生的演讲词内容,才使我不再瞻前顾後。他说:「就以洗碗为例,如果把它当做是在为一切众生而洗,那就不会感到痛苦或委曲,反而会觉得很庄严、很神圣。」同样地,我若是把它当成是在为一切众生而写,那麽我的那些顾忌,岂不是多馀的吗?因为心念一转,再加上对张居士的承诺,才使我提笔为文。

开始动笔之际,自己也觉得没有多大感受,只是翔实地叙述,直到参加禅七活动後,且恰逢阿弥陀佛诞辰,当日却突然觉得文思泉涌,撰写的进度相当顺利,甚至写到感人处,自己又再度陷入该情境中,曾数度激动得落泪不已,而告停笔。再者,在此文撰写期间,曾因分身乏术而推辞掉若干外务,引来某些人士不谅解,实在是能力、时间有限,无法使结局皆大欢喜,在此特地再致上十二万分的歉意。

愿以一位初学佛禅的过来人,将自己所学所闻写成报告,供大家参考。惟本身学植不深,本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善知识不吝批评与指正。阿弥陀佛!

 

学佛来自陈部长启发

约在民国七十九年夏,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陈履安先生参加禅七活动的报导,当时一看到此报导时,心里面起的第一个念头是「为甚麽身为国防部长的人会去参加此种活动?甚麽是禅七?它究竟是在做甚麽?」亦因一连串的疑情而埋下了日後学佛的种子。

另外为了在思考「人为何要结婚」此一问题,便到处访问一些已婚、未婚的男女,但所得的答案,并非我所想要的。而在事後因感情受挫,为了让自己能从痛苦中走出来,从失败中成长,其间阅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从书上得到了启发,原来婚姻生活是要让每一个人学习─学习使自己的人格更完美而臻於真善美的境界。

再更进一步的推究,人生的目的何尝不是如此。自从有了宗教信仰之後,发现学佛的目的与当初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不谋而合时,更坚定了自己对学佛的信心。

 

初学唯识 了知心识

於前〈八十叁〉年底,与朋友到大乘精舍请教乐老师一些人生的问题,看到该精舍请陈云进老师在讲授「唯识学」〈注一〉,我就报名前往参加,这是我接触到佛学的第一课。它是一门探讨吾人心理层次的学问,就唯识学与一般心理学层次分析观之,後者仅限於意识活动〈与唯识学的第六识相当〉,而前者更扩及到潜意识活动,分析吾人为何会有妄想的习性〈第七识末那识〉,探索到业力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八识阿赖耶识〉;故说前者较後者更为广博、精密与细致。

由於唯识学的名相〈注二〉特多,辞意艰深,对初学且插班生的我而言,一时是无法理解的。後来授课老师主动挑选一本相关书籍,让我请回去阅读。待我浏览过後,对整个唯识学的架构、内容,有一初步的概念与认识後,尔後再听老师讲课,就比较能够进入状况。

有一回发现陈老师上课的时候,没有茶水可以饮用,便主动替他服务,老师告诉我这是「无畏〈谓〉施」〈注叁〉,当时并不明白老师意思为何,而我也不发问。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自己将茶水准备好,当时心念一动:「老师并不希望我替他服务!」,但是我亦不明白其意何在。只是起个念头「照着他的意思去做就好」,即刻将疑惑放下。

但从往後的体悟中,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皆不出因果二字,即使是今日乘他人举手之劳而得到便利,他日岂有不用回报之理?」我受此影响,一些生活琐事,能够自行处理的便尽量自行处理,不希望再假借他人之手,即使他人愿意主动帮忙的,亦再叁推辞。倘若受他人之助,便心存感激。

有时陈老师会叮咛我们去注意周遭的一些人事物,譬如器物、工具、用品等虽为无情众生〈注四〉,但因众生皆有佛性,吾人在使用的时候,亦应十分爱惜,动作万不可太粗鲁,用毕後应清洗须清洗,然後放在适当位置,以表示尊重。再者,居家环境宜注意保持整齐、清洁,以免蚊虫等滋生,而杀害其生命。一个清净的环境,诸佛、菩萨较易降临,并能获得佛、菩萨的加持。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只小蟑螂,从排水口跑进屋内,当时觉得很纳闷,为甚麽屋子已经打扫得非常乾净,而且是新盖好的公寓大楼,照常理而言,应该它不会出现才对啊!或许是因为各住户的排水道是相通的,它经由别处而出现在这里。经此一事件,自己有所体悟。为甚麽佛教是以大乘宗为最究竟圆融,若只自度而不度人,仍有六道沉沦之患。

 

梦中独头意识 演一场古老戏

大概去年〈八四〉旧历年前後,自己做了一场历历分明的梦,醒後梦境仍在脑海里盘旋萦绕,久久难以忘怀,其梦境如下:

「当时穿着打扮宛然是古代的千金小姐,年约叁十岁出头,很焦急地到了一座寺庙去找一个男的,这男的似乎曾因为我的缘故,令他武功大不如往昔或全失,基於补偿心理,我特地去练就一身功夫,以便传授给他。我来到寺庙跟他说明来意後,希望他能跟我一道走。他在梦中的长相、穿着、打扮,就如明华园歌仔戏团「济公传」那一出戏里的吕洞宾上人一模一样。当听完我来意後,起初他的态度是犹豫不决,後来他以掷杯 请示神明方式,做为抉择的依据,结果他随我离去。」

梦继续进行着:「不知何因,我脸朝下平躺在他的身边而气绝身亡。他是一脸的茫然状。而後他告诉我的家人〈我意识到即现在的姑妈〉,说因为我死後会变成莲花,所以要把我的 体带走。家人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只好伤心地在打扫我生前的卧室,刚好卧室的桌上有一只花瓶,里面有些污水,家人顺手把花瓶拿到花园去,把瓶内的污水倒入水池内,然而刹那间,污水所倾倒之处,却即刻布满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最後,花园成为日後的公园,有许多穿着现代服装的游客前来赏花。其中有个小男孩,拉着他父母的手,很兴奋地指着盛开的花朵,告诉他双亲说:这些花好漂亮。」

随後我就醒来了,醒後我百思不解为何会做此梦,故亲自去搜集资料与实地访谈,大致可归纳为 梦的产生,以唯识学的观点而论,是独头意识的活动,独头意识是属於第六意识的一种〈注五〉。一般人在睡足之後尚未清醒之际,易於作梦。因身体已得到充分休息,故此时所做的梦较清晰明朗。若因内在真气足而深入头部会引发前尘影事起现行,吾人虽在睡梦中,亦可了知叁世〈注六〉因果。

 

熏习佛号 种往生种子

听唯识学後,我知道阿赖耶识是藏识,有执性及可熏性,我们念佛就是在熏习自己的阿赖耶识,使它种下念佛的种子,与阿弥陀佛结缘。依照「无量寿经」记载,若吾人至心乐受执持「阿弥陀佛」洪名,临寿终时,生弥陀净土,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华开见佛,获无生忍。

再者,极乐世界无有妇女。女人、畜生,生彼国土,皆是童男之相〈注七〉。一从莲华中托生,皆与弥陀净土人一般,非先小後逐渐长大成人。其次,由其持名之深浅,而定莲品之高下;莲品分为叁辈九品,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其馀者以此类推。从华开之时日,亦可知其品位高下。若上品上生者,一从莲华化生就可即刻开华;若上品中生者,须待一日夜始可开华。若上品下生者,则须待七日夜,才可开华〈注八〉。

综上所述或许我与阿弥陀佛有缘,当我第一次知道净土法门时,就觉得此一法门相当简易、叁根普被、利钝全收,只要一心专念佛号,不论工夫深浅,仗佛慈力,皆可带业〈注九〉往生。故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亦是世尊悲悯末法众生,不请而主动宣说的法门。

 

接触打坐 开始修行

由於在大乘精舍听唯识学,有机会看到法尔禅修中心在大乘精舍的招生海报,为了进一步了解佛法及修行,便独自前往该禅修中心报名并上课,开始步上学佛之路。此禅修中心是一些居士大德们发大心、行菩萨愿而成立的,所有课程都不收费用,一来方便自己修行,二来愿与大众结缘。一开始我对此中心成立的目的,抱着持疑的态度,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中心组织,故积极参与其活动,举凡打坐课程之初级班、中级班、瑜珈体位法、推拿自然疗法、各种法会等,我都参与。且暂定以一年时间,来决定继续学佛与否。兹因自己全程参加,在大善知识们的指导及庄严修行道场之助缘下,一年以来,自觉在各方面均有长足进展,如生理变化、心理调整及佛法印证等叁方面。

就初入佛门阶段而言,从唯识学上所受惠的,远不如陈老师的身教,但在禅修中心这儿遇上善知识,使我明确地理解而能融会贯通唯识与佛法,知道如何去掌握自己的起心动念,进而使烦恼减少,并且透过其心理层次的分析,去了解自我与人我的异同,逐渐地修正自我的观念与想法,以便找回真正的自己。

在大乘听唯识的同时期,我也开始参加禅修中心「打坐先修班」的课程,该课程在老师上课前廿分钟左右是学员自行打坐的时间,由於是初学者而且是插班生的缘故,所以第一次打坐是在一切都等於零的状态下进行。一进入禅堂,只见灯光昏暗,所有的人都闭着眼睛,静静地坐在塌塌米上,腿上盖着一块垫布。因为无人可问,只好跟着大家一起静坐。坐了一会儿,脑海里呈现出以前早被遗忘的事情,自己也觉得奇怪,为甚麽七、八年前被忘记的事又会再度想起?而且不是刻意去回忆,是它自己浮现出来的。真的,阿赖耶识无所不藏,不仅是今生的一切事物,连无数劫以前的事物都还藏着,只是我们不修行不知道而已。

 

持不非时食戒 助发丹田契机

之後,张居士即开始讲授与打坐有关的课程与佛教经典,当天上的课是「持不非时食戒」,亦即过午不食,乃吾人於阴历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廿叁、廿九、卅〈月小为廿八、廿九〉等六日,过午之後即不食,直到隔日清晨起床後,才可再进食。在此约十九小时的断食中,若是受菩萨戒者,仅可饮开水;若为学打坐,诱发丹田契机者,可喝饮料、果汁、牛乳或其他流质的食物。

持不非时食戒为在家菩萨廿八戒律之一,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有其必然性。就长远观之,习禅者宜持此戒,因其益处甚多,叙述如後。

在身心方面─因长期持此戒,吾人的胃将变小,胃壁将变厚,胃的消化能力将增强。此外,由於吾人体内肠道中的废物,通常经过叁十小时後才会排出体外,故十九小时的断食,可使肠道充分休息,俾於排 物排出。

再者,常人於用餐後之血糖值,每一百西西(c.c.)血液中含有150至160毫克(mg)的葡萄糖,而断食者之血糖值则较低,约在80至90毫克之间。刚持此戒者,因体内生化转化机能尚未建立,不能将体脂肪转变为葡萄糖,供应细胞产生能量。故起初一、二个月中,头部会有昏沉的现象,神智较不能集中、不能专注思考,办事效率会较差,同时会有 饿感,心情、脾气亦可能随之不乐观、暴躁。此一阶段是学习去除消极、负面思考及坏脾气之良机,亦是培养吾人往生时能保持心平气和,无 恨心之良机。盖因平时已养成断食习惯,能适应血糖偏低之故,临终之时,心能平静安详,所以能免於堕落恶道。经过适应期,体内生化机能已建立,能将体脂肪转化成酮体与血糖,久而久之,身体能产生酮体消化 外,亦能使血糖值维持在100至110毫克之间,既可维持正常体重,又可与常人一样的活动。

在气脉方面─初学打坐的人,小腹气源不能培养成形,因无真气,则打坐将无利。然小腹丹田成形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且内在真气与饮食量成反比例。故持此戒者,因饮食节制,小腹气源增长,周行色身,俾於全身气脉贯通,以淡薄一切习气,进而松动阿赖耶识之根本烦恼种子。

在宗教方面─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注十〉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吾人当尽量行善事,莫做恶事,而持此戒有如出家众一日行持,即为行善之一,他日必得善报。
综合上述,持不非时食戒,可得诸多益处,吾人应如何培养之?其要领如下〈注十一〉。

一、首先固定在此六斋日实施,方可避免因循 且之习性。需经过二个月的过渡期,即十二天的适应期,才能步入正轨。

二、持戒前几餐所吃的食物,其质由硬而软,其量由多而少,主要在降低胃酸分泌量,使胃部消化功能渐趋停止,避免持戒中伤及胃部。

叁、持戒中,不摄取任何食物,主要在去除体内积垢,消除肠道内容物,诱发丹田契机。若无经验而感到身体不适者,可提前就寝或吃些流质的食物。

四、洗澡时不可用太热的水洗或泡澡,恐发生血流速度加快,心脏负荷不了,而造成休克晕倒。宜用温水洗或以冷水摩擦身体,後者可使吾人更不怕寒冷。

五、复食时更为重要,不可忽视。所吃的食物,其质由软而硬,其量由少而多。於吃稀饭时,佐以盐渍物,如梅乾、酱瓜等,主要在供应胃中合成胃酸所需的盐质,重新促使胃分泌胃酸功能,建立胃中消化能力之环境,始可重新接受新进的食物。

六、有持六斋日过午不食经验者,可在守斋戒次日,即能进行断食修行阶段。断食修行更要有一大些的智识,若无善知识指导,不宜冒然行之。

 

心动不如行动 开始持不非时食戒

八十四年二月,无持斋经验的我,报名参加叁天的断食禅修的活动。当初对於所谓的持斋或断食方式,仅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所以断食前的饮食质量未做调整,在断食期间,发生 饿、对美食产生幻觉等现象,无法以禅悦为食〈注十二〉。幸而藉由同修的力量,间接压抑住自己的食欲。由此次的经验印证,断食方式对身体是有益无害,可以放心去实行,亦促成日後自己持斋的基础。

有感於本身脾气不好,为了要改掉此一毛病,遂采行斋戒方式,由於不求甚解或不得要领,个中滋味乃有甘苦挟杂。例如:从书上得知十斋日之日期〈注十叁〉,因其日期涵括六斋日,为避免有所出入,故持十斋日,此其一。若逢连续斋日,究应过午不食或断食,因後者之 围涵括前者,故行断食法,此其二。斋戒前後日之食量不如法 斋戒前食量未减反而增多,造成更 饿之现象;或者斋戒後,食量过多,引起胃部胀痛、不适应等情况,此其叁。行断食时,身生寒意,手脚冰冷,尔後因补充铁剂,已有改善,此其四。无意中发现月信来潮之流量,较以往减少,此其五。忍受 饿之耐度增加,脾气亦有改进─若到用餐时刻,应用餐而未吃饭或延後用餐,脾气较不急躁,较不易发怒,此其六。最後无形中小腹气源逐渐养成,体重维持在标准值左右,无须减肥瘦身,自成苗条、匀称。

守斋戒的好处很多,若逢应酬之场合,可作为推辞之由,但有时碍於人情,为了能主、客皆大欢喜,仍要应缘前往。月前恰逢同学婚筵,当日适值斋日,依往例晚宴大餐不可进食,记得其中有一道菜为清蒸鲈鱼,同席好友指着它对我说:「很难吃哦!」「不会吧!如果很难吃,怎麽会只剩下半条呢?虽然我没动筷子,可是看得出来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可口的好料理。」我心平气和地回答着。此时,自己因对美食的详加描述、赞叹,而大吞口水,可见得真的是很好吃。在座的各位,听完我的回答後,从他们的表情中,他们已经相信我先前所说过的话─禁不起美食的考验,我是不会来参加喜筵的。

 

丹田契机动 引气治病

因小腹契机已诱发,可引气治病痛。五月间,背後肩胛骨近膏肓穴部位,莫名其妙地不定期酸痛,以及腰椎近命门穴部位,因旧疾复发亦酸痛不已。我知一切宿疾在打坐间都会现起,此时加以治疗,将可永愈。有次在打坐中,顿然觉得有股气流从背後腰部,沿着脊椎一直往上走到颈部,当时感到背部很舒服,平时会酸痛的部位,竟然都不痛。从这时才亲身体验到内气,原来吾人的确可以藉由内气来达到医治诸如此类气脉不通的慢性病。

 

万缘寺禅修 观世音菩萨现身

去〈八四〉年七月底,张居士应美南同修之邀,假借南加州万缘寺举办禅叁活动,万缘寺是在加州Cerritos市区,本是天主教堂,後由释圣琉师父买下改成佛教道场,场地宽大美丽庄严。我由台湾与其他四位师兄姊一同前往参加,在第二天禅修中,所采用的是参话头法门〈注十四〉,且将意念守在明点上 系从眉间往後脑划一横线,再从头顶百会穴往喉结划一直线,此两线交叉处即是。开始之初,身体上未有任何变化,待多打几炷香後,於跑香时,觉得头部非常胀痛,可能该处已充满内气,约过数十分钟,此现象才消除。禅叁活动结束,紧接着晚上是举行观音大悲水法会,在唱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及观想其圣像时,我於闭目中,映照出右前方来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其高度约为从人之头顶至佛殿之屋顶,身上的衣饰与裙摆,则轻缓地摇曳着,彷佛是观世音菩萨显圣真影般的栩栩如生。随後,自己马上告诉自己,万不可着相,同时将眼睛张开又闭上时,此尊菩萨就消失了。

 

观想弥陀 体知莅临迎接

八月初,在美南举办禅叁共修後,回程来到美国加州的万佛圣城。在那儿我终於如愿以偿地看到一幅画,显示吾人从莲花中托生後花开见佛的画像。一看见它我就油然地升起一股欢喜心,它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光,令人十分的感动。因为画中立像的阿弥陀佛,其相貌与神情是如此的慈悲,彷佛在殷盼众生的到来;从莲胎中化生的童子,则是双足立於盛开的莲篷果中,两手合掌,身着红底金线的袈裟,理个光头,怀着无限的渴仰之心,在礼拜阿弥陀佛。事过月馀,适逢有位禅修中心师姊的母亲去世,便同张居士与其他同修大德,前往上香与做晚课。刚开始张居士为了要让大众收摄散乱的心念,临时改成先念佛再做晚课。在念佛时,我起初还蛮专一、虔诚的,尔後因心念纷飞,开始觉得脚酸,时间过得很慢,便改由边念佛边观想万佛圣城阿弥陀佛画像。不知何时,我眼中一直不自觉地流出眼泪来,似有一股面见父母亲之情怀。後来在诵「阿弥陀经」时,觉得课诵得很顺畅,而且时间过得比较快,觉得一下子就课诵结束。在回家途中,听张居士说师姊的母亲已被阿弥陀佛接引而去,我想这大概是我在毫不自觉的流泪时候,可能就是阿弥陀佛莅临之时吧!

 

在台与星公无缘 却在西来寺一睹

莫约八四年初旧历年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於教育部聆听了一场星云大师的演讲,听完之後,大会赠送每人一本「传灯 星云大师传」。那时并未翻阅将它束之高阁,月馀之後,因报名金融事业党部的佛光山叁日禅修活动,为了要对星公本人与佛光山有初步的认识,才开始阅读该书。以前对他的印像,仅限於他是佛光山寺庙的住持而已,等我读完该书後,却深深地被他的为人和行事风格所感动,更生敬佩之心。

感到有趣的是在佛光山见不着大师本人,却在美西参加禅叁後,谒拜西来寺时,无意中匆匆与他有个照面之缘。当时在走道中碰面时,我的情境给我的感受是─他不愿与外人多接触,为了要顺其心意,我原地不动的看着他与其徒众远去。事後,才得知他刚开刀病愈,可能前来养病吧!

回台之後,约在教师节当天早上或前天晚上,我梦见星公上人,他一语不发地站在我的床边看着我。次日晚上,因服药而张嘴时,却突有一阵风灌入喉咙,过了一会儿,逐渐感到该处会疼痛。隔日早上起床後,就开始发烧,在床上躺了一整天。次日起床时,已感到较舒服,即前往参加法尔禅修活动,而於此次禅修中,在午饭後经行〈注十五〉时,却突然感到眉间处会自行发光。发烧过後,一连串感冒症状陆续病发,令人感到最不舒服的是咳嗽。

 

如何透过十二重楼及喉轮

後来听一位师姊说,她以前也有类似现象发生,当内气要破喉结过喉轮入脑时,若内气被阻塞无法通过,就会产生咳嗽。她当初的处理方式是先吸一口气,把气放在喉部,然後闭气,观想喉部,直到忍受不住时再换气,把呼吸恢复正常顺畅後,再重覆做一次动作。当晚即照着师姊所教之方式来做,发现打坐时,两手就像拿着磁铁似地,气感很强烈,但是身体很沉重。坐完一炷香,咳嗽的症状仍未改善。

次日又以同一情况向张居士请教,其所教的处理方法则略有不同,他说先吸一口气後把气聚在丹田再闭气,闭气後观想丹田该处,内气即会增长而成细细绵绵不断,透过喉部将不会诱发咳嗽。刚开始采用此方法时,下盘振动得很厉害,感觉到有股强烈的内气要往上闯,但因无法压住它,便让咳嗽又咳出来,使内气走岔了脉络。往後经多次的练习,只要一感到喉咙开始发 ,就利用此方法处理,咳嗽症状才改善但未痊愈。

双十国庆连续假期,在灵泉寺参加叁天的禅修活动,我在打坐期间不断地采用张居士所说的方法,终於在禅修活动结束後,咳嗽症状才完全痊愈。此次感冒历经半个月多,总共换了叁家医院诊所,中西医生看了叁位,配合吃药、打坐等多管治疗方告结束。也因为感冒才使我有机会在喉轮用功,终於渡过十二重楼喉轮这一重要关卡,世间事得失还真难去说的。

 

法尔禅修中心 观世音菩萨显灵

大约一周後,在参加法尔周末的观音大悲水法会中,正当唱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及观想其圣像之阶段,唱诵刚快要结束时,该尊观想的观世音菩萨圣像之背光射进入我的眉间。之後在持诵大悲咒中,顿觉桌上大悲咒的字体变大,且忽远忽近的。此现象即内气已进入眼睛中,使眼睛看东西时,会有忽远忽近的感觉;张居士说忽远〈大〉忽近〈小〉是配合着我们的心跳而产生的现象,心缩压时眼睛看东西会大〈近〉,心舒张时眼睛看东西会小〈远〉。

谈到该尊观世音菩萨亦有一段因缘:它是放置在道场的结缘品,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觉得它很传神,由衷的生起欢喜心,想把它当作生日礼物送出去给一位小男孩,但是等我要去送生日礼物时,才发现忘记将它请回来,只好临时以另外一张观世音菩萨画像代替。第二次再看到它的时候,还是很喜欢,故将它请回家中供奉。有次在擦拭其画像时,才发现原来这菩萨像是显圣的真影,与一般的画像有所差异的。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

七年前,那时家母为了补贴家用,首次到「作月子中心」去应徵工作。第一位服务的产妇,因为对家母的敬业精神与为人都感到满意,故进而顾用家母为婴儿的褓姆。据该产妇自己说,当她有一次回到新竹娘家时,晚上作了一个梦,梦到一条大蟒蛇,过了不久,就怀了这个小男孩。这位男婴在睡觉的时候,手部的拇指与中指两指的指甲会轻轻地碰触,犹如结手印般地秀气。

有一回,当他第一次看到一尊寺庙所恭奉的石雕圣像时,他就很好奇地发问:「它是谁?」,家母便告诉他说,这是观世音菩萨,且教他礼拜。之後,只要看到观世音菩萨像,他必礼拜。我要送「观世音菩萨圣像」生日礼物的对象就是此男孩,记得当时他收到我送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张观世音菩萨圣像时,对此份生日礼物只看了一眼,好像很失望似地,一句话也没说。事後,听说他把它摆在书桌上,每次到该地方,必会自行礼拜一番。

 

身入虚空 与虚空齐

在咳嗽治愈後,因不知该将心系缘在身体的那个部位,遂去请教张居士,张居士要我摒弃先前的方法,而是心系缘在随息间,在随息中观想自身慢慢地放大,扩大到与虚空合一为止。起初,观想时觉得很空洞,摸不着头绪。随後,就可观想此一情境,但仍受空间之阻碍,譬如身体扩大到墙壁时,就无法再扩大下去,显系受所知见之障碍。尔後,再经过多日的用功,身体不须观想而会自行一直变大下去,并且变的速度很快。最後,连眼睛与身体一起进入第叁度空间 那是一个入口较大较亮,末端较小较暗但不见出口,犹如一道深邃、幽暗的隧道,此情境当我还小且一个人静静的时候,也曾碰到过几次,但那是只有眼睛部份的感觉。

 

禅四中又起幻相 平常心度过

十月底参加了禅修中心为期四天的禅修活动,在最後一炷香打坐中,又映现了一尊佛像的头部,而且巧合的是,在此炷香未起香前的休息时间,无意中走到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面前,正在仔细端详时,突然看到它的头顶还长出好多个如来小像,其中最高的那个,长相与观世音菩萨十分神似。当时自己的想法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前身是佛,名大正光明如来,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佛〈注十六〉,故两者的形貌会如此相似。我在定中映现的佛像头部,可以确定的就是它。

以前在课堂上曾听闻,如何在定中判断所现佛像的真伪,是出自本身阿赖耶识所幻化,或者是真有外境的佛像。判断时只要心起分别,觉识回到现实,此时若像消灭即是本识所幻化,否则为真有外境。但因觉得很麻烦,怕生起分别心,故自己告诉自己:「於定中所遇到的种种境界,皆是过程而已。」当此心念起,该佛像的头部就消失无踪。

事隔两周,记得当天是法尔周日的大悲忏法会,因记错时间而提前抵达道场,在利用空档时间打坐时,於下坐的前一刻,发现我的头顶有金色光环出现。陆续地身体各部位都可感受到如电流般之内气,时强时弱地在跳动、闯动。

最近,在搭乘公车时,与公车上的不 钢扶手,起了磁场感应。那时,吓了一跳,为甚麽此扶手会漏电呢?害得我搭在其上的手被电到。猛然地把手伸回来瞧瞧,幸好并无大碍。当自己再把手搭在那儿,此一被电的感觉就没有了,原来并不是扶手漏电,而是自己的内气与它相感应所发生的。

 

打坐修行中 一切病痛在消除

近日参加观音大悲水法会时,所观想之菩萨圣像忽然地由远而近,且由小而大,大到无法一眼就把它观想完成。隔了两天之後,头部开始疼痛,且有轻微的发烧现象,疑似感冒症状,乃前往医院就诊,经中医师望诊、把脉的结果:脸色苍白、嘴唇变色、掌心无血色、气脉微弱,当时血压是90/60,有贫血现象,须调理体质,以免婚後得了不孕症。建议采针灸疗法,在右脚叁阴交下方扎了一针,约二十分钟後拔针,拔针後发生晕针现象,无法立刻下床,待服用一杯温开水,多平躺一会儿,才好些。

次日,即月信来潮,此次生理期,不若前半年因旧疾复发导致腰酸背痛之现象加剧,反而无任何酸痛,只是身生寒意、手脚冰冷而已。再次日,於瑜珈课中,在做後式动作时,右手手掌及下臂感到一股强大气流聚集在此,且有酸麻的感觉。待用相同动作做相反方向姿势时,感到眉间处十分地疼痛,一直持续到半小时後,疼痛才逐渐消失。听闻师兄姐的说法,可能是内气冲到该处,才会有此情况发生,解决之道是做瑜珈术之过桥姿势或逆倒之姿势即可。

又在周四上打坐初级班课中,一边打坐一边在听经说时,自身在打坐之感觉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心意识与自身周围被温和的白气所笼罩。周六在参加观音大悲水法会中,在唱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突然感到旧疾部位─右腿脚板气胀、右胸口有一团气聚集在该处。

 

禅修中 心境的改善

国小时期,对书法十分喜爱,当我神游於笔墨世界之际,常常达到浑然忘我之境界,顿时烦恼尽除,写完书法之後,常感到身心舒畅,与其说我喜爱书法不如说我喜欢此种无忧无虑的感觉,来得恰当与贴切。而从日後的种种学习中,亦体会出在行、住、坐、卧各方面,只要活在当下,此种无 碍、心灵平和的感觉,自然会不求而自得。譬如打坐时将心念专注在呼吸上,随呼吸一进一出而摄受心念,使身、心、息叁者集中统一,不但可对治散乱之毛病,而且万念俱寂之妙境自在其中。又练瑜珈时,随着肢体之活动,将心念统一在身体某部位,配合着吸气、闭气与吐气,逐一将各种姿势完成,不但使全身肌肉得以伸展、收缩,亦可保持经神之平衡、安稳。

 

轮回投胎 中阴之迷

未接触佛学之前,总认为佛教经典只是出家众或修行者言行思想之圭臬。其实佛学浩瀚无穷,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它没有时空之限制、没有人事物之间隔,它适合所有的人、非人,它适用於叁世。

四年前曾做一场如下的梦境:

「那时自己是没有身体存在,只有心意识,在虚空中漫游,心意识会一直自行往前移动,见到在脚下似一片树林。漫游一阵子後,突然虚空中传来家母与兄长的对话声,内容是兄长告知家母我已死亡的消息。尔後看到树林中有一匹白马,它面无表情地抬头望了我一眼,便把头低下。又过了一会儿,看见前方有光出现,便趋光而入,而後就变成一只小迷你猪,接着我就醒来。」

事隔没几月,家中就出事了,小弟因一场车祸差点就丧命,两条大腿骨折、右肾切除一枚,在加护病房住了四十五天。随後,一连串的和解事宜带给我极大的压力。学佛之後,从课堂上或经典中得知:吾人死後因精神不知趣向何道,未得生处时,形为中阴身,此身对众生业力之牵引酬答能力,是非常深沈微细,当两性交合时,若与中阴身有缘者会发出光芒,而该中阴身对此光芒的感召力又非常敏感,一有光出现,即趋向该处,而受生轮回。

 

男女情爱     客观即可超越

又当初是因情场失意才辗转与佛门结缘,失恋之际,除了苦涩之外,那种後悔、痛苦的心情,是相当折磨人的。记得,在那段期间,当此种情绪涌上心头时,常藉助宗教力量来抚平它,例如:默诵炉香赞、至寺庙焚香祈求等,果然有感应,心中暂时得到一份平静与祥和。但过不了多久,此种思绪就如潮夕般,周而复始地潮起又潮落。因自己的胡思乱想,而又陷入该情境中。

最後,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阅读,从中使自己的心绪先沈淀下来,抛开原先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客观的第叁者身份来看待整个事件的始末,看清自己的价值观,承认自己也有过错,并非无辜的被抛弃者,进而原谅他,对他不再怀有憎恨的情绪,而此时的我,才真正的从悲痛深渊中慢慢地走出来。

而在寺庙焚香祈求的同时,遇到了一位善知识的开导,他是一位年约七十岁的老年人,日据时代受过大学教育,有一份安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後来为了修心养性,把工作辞掉,一心在城煌庙服务信众。他知道我心中的问题後,便提出一些方案供我参考。

方案一:主动再跟对方连络。因为我俩个性属於同类型,而且此人本性还不算坏,日後在事业表现上会有所作为。但是我认为感情之事,是双方面情投意合,当初是对方坚决不接受此份感情,除非是他自己主动再回头,我俩才有复合的机会,否则是自己在强求这份感情。

方案二:跳出感情漩涡。因为此人的占有欲强烈,与我爱自由不愿受拘束的个性,大有迳庭。况且吾人受於父母的身体是清净不染,应好好利用此一人身,勿在情欲世界里打转才是。

上二方案中,我选择了第二方案,并立下誓愿去开设孤儿院,抚育孤儿他们长大成人,是我今後人生旅途上之要务。每逢跟别人提起日後要去设孤儿院一事,总是赞同者少,要我多斟酌考量些,毕竟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是我认为由於社会上性思想日趋开放,婚前性行为大幅提高,而年龄层有下降趋势,未婚妈妈的个案时所闻,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更不可等 视之,故日後相关机构之需求会日益增加,而设立孤儿院所正是解决此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之一。

的确,自己曾经因为要如何达成此一理想而生烦恼心,困扰不已,後来自己劝自己「一切随缘吧!若在有生之年,能有机缘,去完成它就去做,否则,就把它当成是梦想。」之後,才把自己的心安下来,不再为此事挂心不已。

 

孤儿院难开 义工善行先来

约五月初,因内气走到左眼部位而引起胀痛、不舒服等感觉,但当时误以为是眼疾且经中医师诊断结果,疑似青光眼,而让我大为忧心,也因此使我一直想投入义工活动而迟迟未付诸行动的心,变得积极许多,深怕日後万一看不见的时候,想要再去当义工的机会就太渺小了。从此之後,便成为辅仁大学仁爱社慈幼股的一员,每逢周叁下午前往新庄丹凤国小替一些原住民小朋友从事课辅活动。经了解这些小朋友的家庭状况有的是,父母离异或单亲或背景不单纯,而造成他们在行为上、心理上的偏差,故要辅导他们就必须多付出一些心力与爱心,然而辅导者自己本身的心理调适也是相当重要。

 

佛珠佛号威力 驱退恶邪

继眼睛疼痛之後,曾经在夜晚入睡时,梦到有黑影在压我的身体,令我全身动弹不得,好不容易才把它赶走;随後它则化成舍妹以同样方式压我的身体,其力气非常的大,当我实在无法承受时,下意识地将右手抬起来用力才把她推开。

隔天早上起床,才发现那只手原来带着一串佛珠,那是在佛光书局购得,且经过佛菩萨加持,从该书局的师姐口中得知,这串佛珠是师父特地从滇缅地区挑选回来,而她自己本身也配戴一串。我那时是因为同事曾经要我替她到寺庙或道场去请一串,但是迟迟无法交差,只好进而选购之,当成生日礼物送给她,也顺便为自己买了一串。事隔一阵子,恰逢舅舅因车祸而住院,我才与家人、舍妹碰面,前往医院探病,就在当日,那串配戴近一年的佛珠却不翼而飞。

之後,又梦到上述类似的情节,起初他是童心未泯似的在与我玩耍,且一直在换化不同的造型,其中之一是小木偶。後来他不跟我玩了,换成又来压我的身体,这一次我是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圣号,突然间,他随着佛号声而弹开,站在离我约一公尺处,如同被吓着似的,愣在该处看着我,从他的表情中,他似乎很讶异,我为什麽口中会突然冒出这句佛号?过了一会儿,他才消失。

 

病痛中消业障 体会人生积极面

而那时除了眼睛疼痛外,若干与筋骨经络相关的旧疾复发、新病缠身,使得本年与医院特别有缘。但是也因为如此,让我亲身体会出人在病痛的时候,由於情绪不稳定,脾气较暴躁,对事看法较消极、较不顺心,而导致在为人处世上,就会显得不圆融,我们不要以负面情绪待之,反而更应该多一份包容与体贴。而且须庆幸自己身心康宁,应该好好地利用这血肉之躯,在有生之年,除了本身多修身养性外,并且力行菩萨道。

 

亲情金钱 能舍则平则安

约去年夏,发生了一则十分棘手的事,此事有关於亲情与金钱的纠葛。以前因有急需向家母提借约叁十多万元,後来透过舍妹将金额约定为叁十万元整,分期偿还,不料,家母却要我还她六十万元。为了此事,我的心情有好一阵忐忑不安,後来同学给我的建议是─必须态度委婉地向她老人家问明原由,若金额是原约定者,则一次将债务清偿完毕。

我一方面因苦无良机与她老人家提及此事,另一方面身边一时拿不出此笔款项,而陷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後来,某日夜晚,梦到自己与家母在谈论此事之情境。醒来之後,自己分析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会做此梦吧!随後,自己做了最坏打算,想依从她老人家的意思,如数奉还,才将自己的心给安定下来。

然而,事隔若干日後,美梦却成真,与梦境不同的是,当场多了一位此事件当初的唯一见证人─舍妹,其结果是我依须依约偿还叁十万元整。之後,欣逢公司与金融机构联合举办一项员工分期贷款活动,我就如愿以偿地将前债一次清偿完毕。

小时候,我一初生,家父即生病住院,家母为了照顾他,将我托给我大姑抚养,在大姑那儿一住就叁年,她对我非常得好,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时常误以为她就是家母。及至长大成人,有一回,舍妹陪同家母去探望她,她误以为是我去看她,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一面欢天喜地从楼上走下来,一面不停地喊着我的乳名「阿胖..」,等到她发现原来是自己弄错了,一时大为失望。

去年母亲节前夕,为了尽一份为人晚辈的孝心,特地买了一束花及营养品与大姑共渡母亲节,她显得十分愉悦,告诉我说:「从来没有人送过花给她。」那晚,她跟我聊了许多话。不料,月馀之後,她却因一场意外事故而成为植物人,至今仍然病卧在床。经由表姊口中得知,她将以往我拿给她的零用钱存下来,将该款项去打造一条金手 要送我。

由此可知,她视我如己出般地疼爱,我曾经想过要替她去放生,以治其因业报所感之疾病或求转机,但因不愿去攀缘的心念抑制着我,我始终未采任何行动。因为吾人想要了脱生死,就必须要放弃自我的坚持或固执,从亲情、生死中走出来,才能了脱生死。再者,世间之一切,皆是因缘法则─「缘起则聚,缘灭则散」,又何苦去强求,去改变呢?

此外,当吾人不攀缘时,则因缘法则自然会转变,而我正想知道此因缘法则是如何改变?约十月下旬,恰逢禅修中心的同修大德们,正在招兵买马找人到平溪去放生,张师母开口邀请我一块去参加,我当然一口就答应。记得那天是光复节假期,我搭乘张居士的便车一块上山去,用心良苦的张居士特地绕远路,欣赏沿途秀丽的风光,虽然那天的天候不是很好,但是蒙蒙细雨加上远离尘嚣的幽静,彷佛是来到人间的仙境般,而我的心境亦随之舒畅、澄澈。

 

在毫无预立下 於广钦寺皈依

一路上,张居士偶而会提起广钦寺上传下畅师父的一些事略。从他口中我才由不认识他到略微知道此人。一抵达目的地之後,看到的道场原是尚待扩建的临时道场。我心中自问了好几次「真的是到了吗?这就是所谓的道场或寺庙吗?怎麽会跟我想像中的差这麽多?」

放生仪式举行过後,接着是皈依〈注十七〉典礼。以前曾有师姐跟我提起过要皈依之事,但因当初无皈依的因缘。况且也不明白皈依之用意何在,故无皈依的意愿。事後,曾经自问:如果真的要皈依的话,又该皈依那位法师或得道高僧呢?後来,经过一番思量,或许在禅修中心墙上所挂的那幅画像的修行者吧!记得,刚来禅修中心不久,就看到该幅画像,画中的那位老人家,从他的举止、穿着上观之,好像是位有修行者,从相貌上观之,此人给人的感受是仁慈、亲切、开朗。那时,心中一直在想,若有缘的话,很想看看他本人。

话说十月二十五日当天,心中却产生了皈依的意愿,虽然我还是不明白其用意,但是我照着自己的心念去参加皈依典礼,正式在上传下畅法师带领下皈依了叁宝。事隔多日,无意中才得知,禅修中心墙上画像中的修行者,是承天寺的前住持广钦老和尚,而我的皈依师正是他的徒弟。皈依典礼结束後,徒众、信众们则纷纷供养法师,因为法师心性慈悲、谦恭,要大家顶礼一拜即可,其馀的,则顶礼诸佛菩萨。

 

颠倒妄想     使众生沦坠

有一回,站在一商家门口等候公车,恰巧此商家之骑楼外的梁柱有镜子安装於其上,一时从镜中看到所等候的公车开来,正要走向前去搭乘,却发现其为逆向车道之车辆,并非我想要搭乘的。此时,我刹那间明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之经文「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此一情状,就是「颠倒」─误认虚妄不实之境界〈镜中之车辆〉为真相〈所候之公车〉,恒审思量执着不放〈盼望且等候其到来〉,终被其所迷骗〈向前搭乘之〉。

 

初次参加禅七 感受良多

今年元旦连续假期中,报名参加生平第一次禅七活动。活动的前一天晚上,先举行 净仪式,接着由主七和尚上悟下本法师开示,在开示内容中,法师曾提及不倒单一事,因此有戚戚焉与进取心使然,故当晚临时决定在禅修中心用功,在禅修期间不回家过夜,仅於第一天晚上禅修活动结束後,返家携带一些换洗衣物与盥洗用品。平时,自封「睡美人」的我,不出所料,此次禅七的「不倒单」仅达到睡眠时间减少之地步。又第叁天恰逢斋日,於次日即开始实施四日断食,但於期间因受风寒,身体出现疲倦无力感,又加上未喝较多的水份,而有贫血现象发生。後来食用若干糖果、海苔片、热汤以补充体能,上述症状才获改善。

禅修的前二、叁天,几乎是身体上的疼痛,尤其是双腿,因终日约十馀柱香之久坐,该部位的酸、痛、麻,是其来有自,无法避免。若於下座前,进行腿部穴道按摩,活络经脉,可消除该部位酸疼。又於行香时,将舌头抵住上颚後半部,眼睛安详微闭七分,右手呈垂直,左手呈九十度摆动,呼吸粗且重,意守脚底涌泉穴,亦可将内气贯注於下盘,达到异曲同工之效。再者,於上下座前後,做些瑜珈姿势,在上座时,易於入定,在下座时,身体之不适,可以速得改善。

记得第二天下午,曾经因为耐不住肢体上之疼痛,而萌生退意,真想在禅堂外就一直休息下去。或许是同修的力量,使我打消念头。当晚禅修活动结束後,突然发现在大腿外侧,呈麻痹、毫无知觉之情状。本想再继续用功下去,却因此而改做一些腿部体操,待该处经络较舒缓时,就提前入睡。

然而隔天清晨,请教主七和尚身体方面随着禅修所引起的变化,正因双方对「观想」这名词上认知的不同,他误解我的意思而惹来轩然大波与痛骂一番,因本身当下能释怀,故默默地不加以解说,但因师姐见法师在责骂人,即刻替我求情,不料,情况却更糟。等他责骂後,我善意地看了师姐一眼,再恭敬地向主七和尚顶礼及问讯。这时,他的脸上已绽放出笑容。

经过此一事件,在上座後,痛改前两天之情况,再也不曾像 般地钻动,如同臀部沾着强力胶似地,稳如泰山。法师似乎也蛮惊讶,为何我的转变会这麽快。或许我想印证他的一些说词是激将法而非其本意,因师父永远是慈悲的。

行香时,主七和尚曾要求右手宜垂直摆动,起初很不习惯,後来经过两、叁回,发现该手痛得几乎要断掉似,但是经过两天的摸索後,情况已略有改善,把身体的感受放空掉,体会出主七和尚所云「无受清净」的禅意。

熬过前二、叁天最艰辛的阶段,第五天可算是身体机能达到颠峰之状态,一上座不需要先诱发丹田契机,及意守下盘观想该处,因丹田已充满内气而呈椭圆状,自然而然地内气会自行往下盘,使双腿充满内气而不再酸痛。而且後脑勺部位亦可感受到气流在往上走,脑部的妄念无法抑住而不断地冒出来,後来改用默背心经方式来抑住妄想,此时默背的速度十分缓慢,甚至会中断,经文内容会前後颠倒。最後,索性连心经也不默背,静静地坐在禅堂内,又一会儿开始觉得很无聊,因为再坐下去也是一样,无法再进步似地,很想就此中断。

当晚禅修活动结束後,几位学员围着法师一起谈天说地,法师讲述那时他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与亲身经历,从他平常的义行、人格特质与法相上观之,他俨如禅堂内所供奉的地藏王菩萨。当我第一次看见此尊圣像时,就很喜欢它,因为未曾看过如此庄严的法相,再加上首次参加地藏忏法会时,在诵念「地藏王菩萨功德本愿经」时,就被经文内该女子思忆母亲之情怀,而感动不已,世上竟有如此至孝之女子,实在令人难以想像。我如实地将本身感受告诉法师,随後在言谈中,也将自己以前爱管 事的毛病,以及如何修正自己想法的经验,与他一起分享。

 

禅七精进又断食 任脉通畅无阻

由於傍晚时略受风寒,以致第六天一早,就感到喉部不舒服,肠道轻微腹泻症状,加之在断食期间未补足水份,导致在打座时,频频打呵欠,甚至在行香时,已有体力不支的情形,後来服用感冒药及若干热汤、甜食,才略感舒适。下午时间是禅七心得分享会。之前,已为此会而心情波动,轮到麦克风传至手中时,刹那时,感到後脑勺有股气流冲上来,该处觉得麻麻的,脑筋里一片空白,心情变得悲感交集,不知该说些什麽才得体,因此默然而轮过,或许「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最佳心情的写照。

最後一天第一炷香结束後,因断食的关系,引发下痢现象。倒数第二炷香结束时,因不想下座,故意决再打坐下去。但是打坐进行到途中,却发现体内呈真空状态,任凭如何诱发丹田契机,也使不上力量。最後,只好向佛堂前的观世音菩萨像,祈求让我熬过最後这炷香。果然,过了不久,我丹田处又有了契机,终於完成了最後的一炷香。

禅七结束後,在返家的途中,对住家附近的周遭环境,却有点不太认识,我还特意地稍微确定一下,才继续往前路迈进。回到工作岗位,或从事日常起居时,感到比以前笨拙,脑中充满了气机不大想动似地,但心却很安祥无烦恼。左大腿外侧一直有股强烈的气流在走,且持续了十馀天,至今仍未消失。在上瑜珈课程,练习到有关腿部动作时,左腿曾一度颤动不已。

 

结语

在灵泉寺禅修时,因该寺庙严格要求学员们彻底地摄受心念,在告假後方才发觉受用,原来它产生净化功能,洗涤尘虑,让吾人心灵得到沈淀,那种舒服的感觉,非笔墨所能形容;又从山上回来之後,自己会主动想要打座。四月底参加一行禅一活动,他所强调的是动静兼修。佛光山的禅叁活动,师父再再地告诫学员们要随时提起正念。禅修中心的张居士,则教导我们要不时地观照自己的心念。研究所里的陈教授履洁〈与陈履安先生为亲兄弟关系〉,是要我们凡事以正面的角度来思量,要不停地问自己所言所行的动机何在,才能找出自己或事情的 结,专科学校一位教过我的商事法老师,则是提醒我们除了知命以外,还需要知道如何去转命。

综合以上各家言论,其实只是修行法门不一,一旦入门之後,则是殊途同归,皆是从本身的起心动念上去着手;身体上的变化是吾人修行入门之踏板而已,勿因肉体上的病痛而划地自限。以我为例,学佛禅一年来,打坐时约百分之八十是采散盘坐姿,此次禅七活动,亦不例外。由此可知,腿硬与修行境界并非绝对有关。

又吾人称依佛法的路线去行持、实践之人为修行者,故知佛法并非纸上谈兵,需要亲身去印证经典内容,待印证之後,就能了知自己日後的人生方向。普贤十大愿中第九愿为恒顺众生,虽然它只是简短的四个字,若吾人能深思之,则能明了其用意是在度化众生,去除我执,自我考验,我亦曾依此而力行,却有「知易行难」之慨。足见本身有待磨练,亦对佛法之浩瀚,叹为观止。倘若我福德兼俱,愿生生世世常随佛学。

最後要感激禅修中心的张居士及诸位同修大德们,以无怨无悔的精神,弘扬佛法,接引大众,我愿同样地以此精神与目的,再去成就他人。

 

《注解》:
一、唯识学是大乘佛教唯识宗的宗义,源自印度佛教弥勒菩萨、无着、世亲的瑜伽行派。识是心的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称为唯识。简单说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诸现象,皆由八识自体所变现之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又将所认识的对象之相似形状,视为心内之影像所映现而认为实在实有。且作为认识对象之物境自体〈本质〉,亦是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扁变生,故唯识以外无其他实在。佛光大辞典,页四四二四。
二、佛教的名辞术语,为五法之一。名,指事物之名称,能诠显事物之本体,相,指事物之相状。以名能诠显事物之相状,故称为名相。盖一切事物皆有名有相,耳能闻者为名,眼可见者为相。佛光大辞典,页二二五九。
叁、布施有叁,一为财施,即以财物去救济他人得福报者;二为法施,即以正法智慧施人,使人得解脱者;叁为无畏施,是菩萨以其智德加持他人,使人得无烦恼、无恐惧者。陈义孝居士,「佛学常用词汇」,大乘精舍印经会,八叁年七月,页一六九。老师以无畏施比作无谓施,意即不要麻烦我。
四、众生分为有情、无情两大类,细分为十二类,其为卵、胎、 、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十二类。众生一般指迷界之有情,因受众多之生死故名众生。而无情众生指草木、山河、大地、土石等,为非有情之各自别业所招感而成。张玄祥居士,「法尔禅修讲义─基础篇」,法雨出版,八二年初版。页一八八至一九七。
五、小乘佛教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等了别作用。第六识中除与前五根、五识起了别、分别作用外,本身不与前五识俱起,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等五不起作用时,则第六识自行起作用称为独头意识,独头意识有梦中独头意识与定中独头意识。顾名思义,在睡中眼、耳、鼻、舌、身不起觉知作用,但梦中心会起作用,此称为梦中独头意识作用。反之,人在禅定中,眼、耳、鼻、舌、身不起觉知作用,但定中心会起作用,此称为定中独头意识作用。佛光大辞典,页六六九七。
六、世界分开说时,世是指时间有叁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凡已生已灭之法,名为过去;已生未灭之法,名为现在;未生未灭之法,名为未来。界是指空间,众生依报所属,即叁界九地。叁界者有情果报居住的场所,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者是叁界的细分,名为五趣杂居地〈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苦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无色界〉。「法尔禅修讲义─基础篇」,法雨出版,八二年初版。页二零六至二零七。
七、指菩萨为如来之王子,因其与世间童子之无淫欲念,故称为童子。另随侍佛、菩萨、诸天者,亦称为童子。佛光大辞典,页五一六八。
八、印光法师所着「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行,八十叁年。
九、修念佛法门者,因缘具足,於命终时,承阿弥陀佛等西方叁圣之愿力,得往生净土,其未受报之恶业、不静业,无法再起现行,是谓带业往生。佛光大辞典,页四五二一。
十、为六欲界天第一重天「四天王天」之天神,住於须弥山半山腰,东西南北各住有一天王。东为持国天王,南为增长天王,西为广目天王,北为多闻天王。陈义孝居士,「佛学常用词汇」,大乘精舍印经会,八叁年七月,页一六九。
十一、张玄祥居士,「法尔禅修讲义─参证篇」,法雨出版,八叁年初版。页二二二至二四四。
十二、禅悦为入於禅定者,其心愉悦自适之谓,禅悦食为入於禅定,身心适悦,能长养肉体,资益慧命,一如食物能长养肉体,存续精神,故称禅悦食。佛光大辞典六四七七页。
十叁、十斋日为阴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叁、廿四、廿八、廿九、卅日〈小月为廿七、廿八、廿九日〉等十日。「佛门必备课诵本」,大乘精舍印经会,八叁年五月,第六页。
十四、系行者用功时选一典型的语句,作为「话头」,将意根一念系在话头上,观照话头由何处起,灭於何处,且要杜塞思量、了知分别等障碍,後再配合色身之用功方法,而达到起疑情或开悟的目的。同注十一,页四四九至四五二。
十五、经行(walking meditation),为南传佛教修持法门之一,其主要用意系利用吾人後天营卫之气,诱发丹田契机,增进禅定力。修习时间宜在饭後半小时左右进行。行者须将心意念专注在口令及其动作上。首先手心朝下安置在丹田下方〈男子左手,女子右手〉,另一只手则握住该手之手腕、双脚平行分立,与肩用宽,眼皮轻轻闭上、舌头轻卷砥抵上颚。动作共分为往前行走与往右旋转二种。进行时,动作宜缓慢、确实,依口令而完成之。
十六、补处,即补到佛位之意。同注二,见二八六。
十七:皈依者,皈向、依靠、救度之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称做皈依叁宝,亦称叁皈依,意即以「佛、法、僧」做为吾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其原由如下所述。同注二,页二二五。「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圣人,他是人类最慈祥、最伟大的导师,故吾人要常随佛学。「法」是佛所觉悟的道理 叁藏一切经典,是一盏不灭的明灯,能够引导吾人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故吾人要深入研究经典。 「僧」是严持戒律的出家法师,他们舍弃人间富贵,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吾人生活行为中的善知识,故吾人应当要常常亲近和请教。



[ 我的这一班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