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选读--十二因缘法系列(2)
--《了本生死经》
一、前言
我们常说三世因果,里头包含着十二因缘法,因三世绵亘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以此三世立因果业感之理。盖是以过去之业为因,招感现在之果;复由现在之业为因,招感未来之果。如是因果相续果因,再复为因果,生死无穷,此即迷界流转之相状。《说一切有部》更以三世两重之因果说,来解释十二因缘,即以「无明、行」为过去之因,招感「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现在之五果;复以「爱、取、有」为现在之三因,招感「生、老死」等未来之两果。对其他宗教只论现在一世或现在、未来二世,此三世因果实为佛教教理之一大特色。
二、三人观十二因缘
《了本生死经》是吴‧支谦大师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之同本异译经有《佛说稻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稻杆喻经》、《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佛说大乘稻经》等,出三藏记集卷六所载道安撰之《了本生死经》序,谓本经为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四谛四信之要旨,内容包括:(一)以内缘、外缘二缘为缘起之要素,(二)开示因相缚、缘相缚,(三)归纳内缘、外缘之起,皆需待非常、不断、不躇步、种不败亡、相像非故等五事之起,(四)说十二因缘等。
据《北本涅盘经》卷四十载,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观十二因缘,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故有三种之异:(1)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谓声闻之人以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证真空之理;(2)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谓缘觉之人亦以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更能渐除习气,以其能观之智稍胜于声闻,故所证真空之理亦深;(3)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谓菩萨亦用体空之智,观十二因缘之生灭,了悟非生非灭,顿断见、思之惑及其习气,以其能观之智复胜于缘觉,故所证真空之理最深。
《稻秆经》,全一卷,译者不详,又作稻芊经、稻杆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弥勒应舍利弗之请,宣说因缘生法─有内因缘与外因缘二种,并以稻芊之由种生芽、由芽生叶,乃至由华生实,比喻十二因缘之次第生起。三国吴之支谦大师所译之《了本生死经》、唐代不空所译之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北宋施护大师所译之《大乘舍黎娑担摩Śālistamba经》,皆为本经之别译。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于是贤者舍利弗谓诸比丘言:诸贤者!佛说若诸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此谓何义?是说有缘,若见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佛,当随是慧。彼有二事见外缘起,有二事见内缘起,合为四。何谓二事见外缘起?为因相缚缘相缚。
因相缚为何等?从种根,从根叶,从叶茎,从茎节,从节怀华,从华实,是为因相缚。
何谓缘相缚?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从是因缘有种生彼。地为持种,水为润种,火为热种,风为起种,空为令种无碍。
如是得时节,会令种生,彼种不知我生根,根不知从种有,根不知我生叶,叶不知从根有,叶不知我生茎,茎不知从叶有节怀华,实亦不自知转相生有。又地不知我生种,种亦不知地持我,水亦不知我润种,种亦不知水润我,至火风空皆不相知。
是诸贤者!从因缘有得时会令种生,为非自作非彼作,亦非无因生。当以五事见外缘起?何谓五?一非常,二不断,三不步,四种不败亡,五相象非故。彼种已坏为非常,有根出为不断,种根分异为不躇步,少种多生实为不败亡,实生如种根非种为相象非故。
当知是二事见内缘起,因相缚缘相缚。何谓因相缚?缘不明(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更乐(触)缘,更乐痛(触)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老死忧悲苦懑心恼。
如是,是但大苦性具成有病,彼不明不知我作行;行不知从不明有,行不知我作识,识不知从行有;识不知我作名色,名色不知从识有;六入、更乐(触)、痛、爱、受、有、生,至于老死,亦转不知。
是从不明有行,从行有识,从识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老死、忧悲苦懑心恼。如上说,是但大苦性具成有,彼若无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懑心恼。
是诸贤者!因缘起故,缘是生法;有缘起不缘生法,有缘生法不缘起,有缘起缘生法,有不缘起不缘生法。
何谓缘起不缘生法?为缘不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至于老死,大苦恼具成有。如上说,是谓缘起非缘生法。
何谓缘生法非缘起?为如不明行、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爱、受、有、生、老死,是谓缘生法非缘起也。
何谓缘起缘生法?若出生住不断老死之生,是出生住因缘相近,因有相近,因微相近,因谛相近,因如相近,无异相近,不狂相近,缘起相近,以缘生如是法,有受、爱、痛、更乐、六入、名色、识、行,是谓缘起缘生法。
何谓不缘起不缘生法?谓得道者,彼何谓不明为如六种,六种受若女若男。何谓六?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识种。彼身得住是为地种,如持不散是为水种,饮食尝啖卧得善消,是为火种,身中出息入息是为风种,四大所不能持是为空种,随转如双箭笮是为识种。如彼地种,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无作者,非住无住者,非智无智者,非众生非吾非我,非彼有无有主,水、火、风、空种亦如是。
识种非女非男,非人非士,非身非身所,非人生非少年,非作无作者,非住无住者,非智无智者,非众生非吾非我,非我有无有主,如是但从六种为一想,为合想,为女想,为男想,为妄想,为身想,为自在想,为强自在受若干种,故为不明。
时说曰性痴净常想、乐想、身想,疑嫌妄非上要,佛说是不明,亦为染于物无慧生,妄故为不明,妄故为行,知物故为识,五性故为名色,猗名色根故为六入,三合(根尘识)故为更乐(触),更乐行故为痛,痛而乐故为爱,爱弥广故为受,受当复有行故为有。五性具成故为生,诸种熟故为老,命根噤闭故为死,热中为忧,诳语为悲,临五识身合为五苦,心识身合为懑,心念劳为恼,有故生有。
如是见知障显,是说具满大苦性足,从是受凶衰,着故复生,其始不可见知,不可度量。
又冥为不明义,作成为行义,知为识义,缘住彼彼相倚为名色义,主亦不专为六入义,更亦合会为更乐义,从知痛义,渴欲得物如火无厌为爱义,取为受义,当复有为有义,五性仰为生义,熟为老义,行亏为死义,如是义说,亦为十二缘起相。
又从不明(无明)近福德行作,近罪贼行作,是谓缘不明(无明),行有诸行故,近福不福而有识,是谓缘行识。由识作性行名色具成生,是谓缘识名色,是缘生作作辄受,是谓缘名色、六入、眼识会更乐(触),是谓缘六入、更乐(触),如更乐痛知亦尔,是谓缘更乐(触)、痛、死,不知痛者为行别故,从爱象辄取,是谓缘痛爱,从爱象更吞,是谓缘爱、受、有,受为三行身、口、意,是谓缘受有,有行劳,当复有具成生,是谓缘有生,五性已成故有老死,是为十二缘起随转宛转,造作田业,识造种行,不明造对行,如地持种,水令种不散,火令种熟,风令种起,空令种无碍。
行造田业亦如是,爱造润行,彼行不知我造田业,爱不知我为润行,识不知我为种行,不明不知我为对行,如地不知我持种,水、火、风、空,如上说,从有行劳,当复有具成生。
此亦无有从是世躇步者,但因缘相持,譬如镜净明朗,缘内外生面象,面亦不死此生彼,镜中从有面因缘不亏,是不死此而生彼,为有苦情因缘不亏,从是有受,如火以受不断现昼夜然其炎不步。识亦如是,不身相缚往来五道,有缘故生,是法无主。譬如月圆四十九由延(yojana),而圆形现于下水有缘不亏,非月死彼而于此生,观生死当如是,是为因相缚。
何谓缘相缚?如佛告阿难:眼缘色生眼识,彼眼不知我作猗行,色不知我为识对,明不知我为识照,空不知我令识无碍,识不知我生此作有,眼色明空念令眼识具成生,耳鼻口身心缘法生心识,彼眼不知我为识作猗,法不知我为识作行,心不知我为识作明,空不知我令识无碍,识不知我成此因缘。
是,阿难!缘心、法、明、空、念,令心识具成生,而此非自作,非彼作,非两作,非无因生,非我故非彼故,非无因有。
当以五事见内缘起。何谓五?非常、不断、不步、少行、多报。相象非故,彼如死际身已坏为非常,出生有身分为不断,或同去,或异去,分异故为不步,少行多报谓行不败亡,如行报生非故家也。
若见此缘起,无命非命为见法,见法无命非命,为见四谛苦习尽道,譬如明人见师成画,叹其画好师妙,见四谛者亦如是。佛一切知、一切现,从是得喜不离佛,得法众至真戒喜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