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仪戒行篇--
《佛说净度三昧经》─受戒守斋戒之利益与行恶之果报(2)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辑录
尔时国王洴沙(Bimbisāra),与大臣长者三百人离坐,叉手长跪白佛言:「吾等久在大生死,没溺秽海,五毒苦乐,诸道皆更,为老病死恐所司,愁苦叵言。」
一者生苦,
二者老苦,
四者为所爱别苦,
五者一切不可意为苦,
七者愁忧苦,
八者饥渴苦,
十者死苦。
(注: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即:(1)生苦,有五种,即:(a)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b)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c)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d)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e)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2)老苦,有二种,即:(a)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b)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3)病苦,有二种,即:(a)身病,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b)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4)死苦,有二种,即:(a)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b)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5)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6)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7)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8)五阴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阴,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盛,炽盛、容受等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称五阴盛苦。)
复有三苦。
一者地狱苦,
三者畜生苦。
复有二苦。
一者鬼神龙苦,
皆由习所致苦。习诸尽者,则苦灭。是十习行,事属五官。五官属阎罗,阎罗属佛。」
(注:五官─在冥途司掌五刑之王名。又称五官王。十王之一。在冥途司掌五刑之王名。据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载,其本地为普贤菩萨,于三江之间建大殿,为治众生妄语罪之冥官。五官王为冥界十王之第四王。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此王之本地为普贤菩萨,系冥途中司掌五刑之王。亦即于三江之间建大殿,治众生妄语罪之冥官。亡者于四七日(即第四个「七日」)时至此王之处,接受生前所造善恶业之审判。五官王之称,古来散见于诸经。《灌顶经》卷十二云:「地下鬼神及伺候者奏上五官,五官料简除死定生。」又《经律异相》卷四十九所引之《净度三昧经》(就是本经)谓:五官乃指鲜官、水官、铁官、土官、天官,分别禁制杀,盗、淫、两舌、饮酒等五恶。而上述之《地藏十王经》则以十恶配当冥界十王,故以五官王为治妄语之冥官,此系由《净度三昧经》之说转来者。〔法苑珠林卷八十八、佛祖统纪卷三十三、禅林象器笺灵像门〕)
洴沙王(影胜王)白佛言:「我有并父昆弟(同父异母)流沙,无戒。不知属何官府,有何罪事,得病三年,于今不差?世尊难遭,愿闻其意。若令罪大,得病当即死。罪小者,不应久病。天地间尽,有几许台阁、官府、监司?几部人犯?几过为罪?何者为小罪?犯何过为大罪?人死不同。有老而死者,有壮而死者,有少死者,有病死者,有卒死者,为官府所杀者,贼杀者,烧死者,水死者,饿死者,冻死者,渴死者,牛马所杀者。若干种死,魂神所归云何?愿佛垂衰,开示盲冥,令知禁防。有可避者不?」
佛告王曰:「凡人无戒,复无七事行者,死属地狱,为五官所司录,命属地狱天子。天子名阎罗,典主三界。诸天、人民、鬼神、龙、飞乌、走狩,皆尽属天子。」
(注:七事行者(1)难作能作,(2)难与能与,(3)难忍能忍,(4)密事相告,(5)互相覆藏,(6)遭苦不舍,(7)贫穷不轻。)
「天子有八大王,八大王复有扶容(附庸)王三十国。扶容王各复有小统九十六国,各各所主不同。复有外监、五官、都督、司察、司录、八王使者、司隶等,与伏夜大将军、都官、唐骑承天帝符,与五道大王共于八王日风行,覆伺案行诸天、人民、夷狄、杂类、鸟狩,以知善恶。」
(注:八王日,亦称春秋八王日,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日,以此八日为天地诸神与阴阳交替之日。若于此间能持斋,自得增寿获益。)
「分别种类若干,亿万里数,分部疆界所属。司征君王、臣民,疏善记恶,以奏上扶容王。扶容王转奏八王,八王复转奏大王,大王奏天子。人民所犯凡二十事,最重亡失人身,死不复生,遂堕三涂,永以不还。亿千万不可计劫,乃出为畜狩。二十恶行引人,着三十八大苦处大泥犁(地狱)中。三十八大苦处泥犁各有城廓,有八大王,有小王三十。
「第一平胡王,典主阿鼻摩诃泥犁(无间大地狱)。中有大釜,准广纵四十里,其深亦尔。罪人满中,但坐杀生、淫盗、不孝、不忠。
「第二晋平王,典治黑绳地狱。中有铁绳,有三刃者、四孤者、八孤者。拼直人身,锯解之。或斧斫人身,或四方、或八角。但坐犯五逆杀生,矛杖刀斧害人及畜狩、淫盗、嫉妒、恚痴。
「第三莽都王,典治铁臼狱。治榨人身,如榨麻油。但坐镇沓杀人及诸众生。
「第四辅天王,典治合会狱。中有大铁钉。钉人身百节,痛彻遍人身。空中自然雨大石,碎破人身,身小如面。但坐诽谤圣道,毒念向佛、真人、菩萨,反逆不孝,断法断功德,轻慢父母、师友及所尊,杀生无道,以致斯殃。
「第五圣都王,典治太山狱。人适入山,山自然合,破碎人身骨肉。屎尿合碎,如榨蒲陶汁。但坐犯五逆罪、嫉妒、愚痴、瞋恚,尊己贱人,不顺父母、师友、君父正教,朋党贼盗,淫欺杀生所致。
「第六玄都王,典主火城狱。火烧人身,燋燃尽。但坐欺中人,无信;衣食他人衣食,贪利;不肯布施冻倮人;使身贪好服所致。
「第七广武王,主治剑树狱。狱中刀剑乱风吹,斫破人身,无完皮。复大鹫所食噉。但坐屠杀射猎,心心为恶,故受此殃。
「第八武阳王,典主嚾吼狱。中有狗,断人头,饮血噉肉。但坐心、口、身行杀人及杀畜狩类,倩人杀,教人杀,故致此殃。
「第九平阳王,主治八路狱。中有利剑遍地,间无空。人走其上,截足断趺。但坐喜行无慈心,斋日相使致其然,破坏法桥,损众生,强教人犯禁,故致斯殃。
「第十都阳王,典治刺树狱。狱中树刺长三丈。人适上树,刺下逆人;人适下树,刺上逆贯刺人;身皆破伤。但坐无戒,受人信施服餝、珍玩,常矛刀所刺,分攫钻钤。人念爱身,贱他人,阴嫉害众生,使获此极殃。
「第十一消阳王,主治沸灰狱。狱中有热沸灰河。入其中,身悉烂坏。但坐得猪羊鸡害生,可口。饮酒迷乱,卧沙门被枕中,口出恶语,无有慈心,以获此殃。
「第十二延慰王,典治大噉狱。铁城覆盖,闭其门户,大火四起,烧其罪人。但坐诬谤三尊及良善人,焚烧山泽,害众生命,剥脱人衣,谗害人,不孝三尊及其二亲,憍慢自恣,无戒信,故致此极殃。
「第十三广进王,典主大阿鼻狱。五毒治人,破解人身,披挓人身,如张牛皮。大钉钉之,心手足支节皆遍,及眼舌耳鼻皆通彻。但坐犯五逆十恶并五戒,以致此殃。
「第十四高都王,主治铁车狱。狱中人铁犁耕舌上,车轹□人身。但坐虚欺两舌无信,轻慢善人,役人三刀,自谓应然,故致斯殃。
「第十五公阳王,主治铁火狱。炭火燃至人膝。坐舍正入邪,不信善人、沙门、师友父正教,数行来蹈杀虫蟪,不持斋戒,或心持斋却行,以致此殃。
「第十六平斛王,主治沸屎狱。广长极深,罪人入中,身体熟烂,虫钻人身,彻髓筋,臭秽。坐不布施,强迫人,杀生养身,以致斯殃。
「第十七柱阳王,主治地烧狱。人足到地即燋燃。坐入律戒不能忍,坐数行来白衣舍,斋日却行来害众生所致。
「第十八平身王,典治弥离狱。狱中有虫,嘴如铁锥,喙人肌骨,皆令尽。但坐捕撮众生肌汁,杀生养身,故致其殃。
「第十九琏石王,主治山石狱。狱中有石,利如刀刃,与人膝等,或高五寸。足蹈走上,或上或下,截足断趺,剥脚断筋,石利如刀。坐八王日不行道,心虽念善,足行游逸,令六神飞扬。天官所察,以致斯殃。
「第二十狼耶王,主治多洹狱。狱中有热风。与人相逢,吹人辟地。呜呼之极,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生时□□,坐恼人所致。
「第二十一都官王,主治犁洹狱。狱中有大噉人鬼。身中出六十刺而贯人身。身中出火,烧人食之。但坐淫妹,犯人妇女及畜生,杀众生,故致斯殃。
「第二十二玄阳王,主治飞虫狱。虫飞来,食人不置,四面来无数。但坐射猎蚊虻之对,故致斯殃。
「第二十三太一王,主治汤河狱。流河水热,过于世间沸麻油。但坐杀生,罗网捕鱼,易卵饮酒,乱失十五行,故受此殃。
「第二十四合石王,主治大磨狱。广纵二千里,磨磨人如面。但坐杀生可意,研杀众生,垣石相填,可杀蚤虮(跳蚤),故致此殃。
「第二十五凉无王,主治寒雪狱。狱中罪人寒冻。但坐冻杀众生,杀后剥脱他人衣,禁固众生,着寒中,不施和温之所致,故受斯殃。
「第二十六无原王,主治铁杵狱。烧杵正赤,刺人咽中,唇舌肠胃皆悉燋烂。但坐恶口求味,身行恶,心念恶之所致,故受斯殃。
「第二十七政始王,主治铁柱狱。烧柱正赤,令人抱之。或卧烧铁床上,为淫鬼所食。但坐心口身淫所致,故受斯殃。
「第二十八高远王,主治脓血狱。坐血食食生,不净施人,贪淫所致。
「第二十九都进王,主治烧石狱。烧石正赤,令人吞之,燋烂肠胃。俱坐无戒,食人信施食,不持斋戒,断绝人福,以为己有之所致,故受斯殃。
「第三十原都王,主治铁轮狱。烧轮正赤,自然出人头上。但坐骑度父母、师长、君王、夫主及所尊,持头抵触人,弄沙门头形,笑蹇吃秃人,蹈师友父影,火烧人头,故致此殃。
「是为三十大剧苦泥犁。犯是二十大过者,皆更遍三十泥犁,积不可计劫。大泥犁形竟,次入百四小泥犁。终劫竟,从地狱出。当更饿鬼、畜生、奴婢、下贱,积亿亿万劫万恒边沙数。一沙为千劫,尽万恒沙数,乃复为人。虽得为人,口中恒臭,口舌妄来,多病不利,为人短命。犯是二十事者,今现世不利,当为诸天地狱所司。
「神明听察,疏记罪福,不问尊卑。一月六奏,一岁四覆。四覆之日皆八王日。八王日者,天王案比诸天、人民、杂类之属,考校功最。有福增寿,有罪减寿夺算。
「天地浩浩,黎庶无数。诸天、地狱、五道大王、司命、都录、五官、都督、四镇王、使者、承天、大将军等,春秋冬夏承天统摄,禁察非法。总持众生名藉,制命长短,毛分不差。人民盲冥,了不知天地五官所记。不能自知生所从来,死至何所。不能自知命之长短。不知为五官所收录。不知豫作善求安,不知豫作功德救罪。亦不晓依附三尊(三宝,三尊有时指佛等,三尊者中尊一般为释迦佛,左药师佛,右弥陀佛),求后世救。不晓求守戒明经道士,从求度世道。如牛老败不中用,大家言:『此牛老败不中用。烦劳牧养,久已无益我家。但当早杀。可得肉食之,亦可除烦劳。』人亦如是。不奉持戒禁,亦不作功德,如牛烦劳大家甚多。不益大家,又不能自活。人依道生,道气养之。不肯奉道,亦不能自度。为五官所收,死付地狱,尽属三十王所治如是。」
佛告王:「八王日者,诸天、帝释、参佐镇臣三十二人、四镇大王、司命、司录、五罗大王、八王使者,尽出四布覆行,持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文书,案校地方人民、八夷鬼神、飞鸟、走狩、立行善恶,知与文书同不。地狱王亦遣辅臣、小王、都录、监司、廷尉、邮公、伏夜将军、五帝使者,同日同时俱出,承天竹使符,统摄众生,禁检非法,捕恶赏善。有罪即效,重犯者即收神录命。福多者移书,关下天上、地狱,增寿益算,除死定生。一岁八出,故谓八王日。
「欲知日者,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日最急。岁终事毕,考课结定罪福,决死定生为急。终到立冬属春。立冬、冬至是为八王日。前一日夜半竟后一日夜半,是其时也。重犯者谓从前斋八王日犯过。福强有救,安隐无他。天帝、将军、镇王、使者、司命、主者,用福故,原贳过之。到后斋王日复犯。是为重犯者。」
佛告王曰:「五官者亦大分治黎庶(民众)。天上五官主赏善。地狱中亦有五官,与主五道。大鬼神王收捕罪人。
「六事罪属五官。一者行五逆罪,二者行十恶,三者不行五戒,四者不敬三尊,五者不畏天禁。何谓五官。一者仙官主禁杀。二者水官主禁盗。三者铁官主禁淫。四者土官主禁两舌。五者天官主禁饮酒。犯罪属地狱。五官呼名,各自有时。好杀无慈,心口行恶,为仙官所录。命在春。好盗贪求无厌劫人,为水官所录。命在冬。好淫欲,为铁官所录。淫鬼食其不净,并饮心血。病在心肝肾头目。命在秋。好酒醉乱,仁义不行,礼教废,为天官所录。命在夏。好妄言、两舌、恶口、传舌谗人、诽谤圣道,为土官所录。命在季月。五官主人根,人根从五事生,故有五官。乃自然之王也。五官及辅臣、小王、都录、监司、廷尉、邮公、伏夜将军、五帝使者,收捕罪人录命收神。死者不同。皆依本罪,故令不同。」
屏沙王白佛言:「流沙(王同父异母兄弟)俗人,本所不知,本所不晓,肉眼浊翳,不见天神、鬼王,监伺来时,云何避之?」
佛言:「欲避天神、鬼王,以救大难者,则为欲求无量安稳无极之福。谛听思念,内着心中,莫忘莫失。」
佛言:「未得道者持五戒。上至具戒人,名曰戒眼。贪着吾我,不见圣谛。贪求益得,走作思虑,东西南北,四出治生。更相欺中,淫荡无度,杀生可口,酒乱无礼,不奉圣化,不畏禁忌,行来至趣,放心恣意。从其所欲,可足诸情。心乱如蕴,不觉行入三苦。自许以道,死后受殃,悔无所及。今得自在,欲求何道,随心得之。求大得大,求小得小。三乘之宝藏,譬如海水,取者便得。三涂之灾,亦复如是。六藏俱然,三善三恶,俱无吏将守也,求者便得。作罪得罪,作福得福,求道得道,自作自得。以心为本,身为行首,审谛求道。不欲与三恶道从事,不欲为地狱恶鬼所录,欲削除地狱名籍者,当追明师,从受五戒,具足奉行。九斋、八王之日,守持十事,立志令坚。
(注:九斋日─合三长斋日及六斋日而成。长斋日即正月、五月、九月之每日及六斋日,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九种斋日。斋者,持戒不过中食,即过午不食。九斋日为帝释、四天王等伺察人间善恶之日,故过午不食,以慎身心。)
「何谓为十?
四者专心念道。
五者闬诸情欲。
八者不得妄行来。
「九斋日者,先前一日,当自严设,断绝因缘,男女别坐,饮食香洁。至其斋日,令得清净,斋戒完具。八王日者,当先前一日,男女异处,守持十法,斋竟后一日夜半。
「所以尔者,诸天、帝释、四镇、辅臣、司命、使者,当下覆伺。竈君在人左右肩上,有左右契。左神男,右神女。男神疏善,女神记恶。先前一日夜半,尽共上天,校定罪福。各自求功,诤了罪福,毛分不错。诸天亦自有岁尽,簿书分明。竈君左右契重。复持九斋所记,校四王所结,知为同不。校事三日,决死定生。罚谪了定,事诺听还。
「罪数多者,灭寿夺算,条名尅死。岁月日时,关下地狱。地狱承书,即遣狱鬼,持名录召。鬼无慈心,死日未到,鬼随不远推排,强使作恶,欲速其命。或五年,或三年,一年,半岁,百日,一月,十日,三日,一日。罪恶之人,为鬼所使,妄作非法,稍近死地,命日促尽。其福多者,增寿益算,天遣善神营护其身,条名关移地狱,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后得上天,为诸天所尊,生天地狱,各有迎人。人病欲死时,眼自见来迎者。应生天上者,天人持天衣、伎乐来迎之。应生他方者,眼见尊人为说妙言。应堕地狱者,眼见兵士持刀楯、矛戟、铁索围绕之。所见不同,口不能言。各随行所作,得其果报。罪轻微者榜擿之,谪者录神受罚,其人即病。各有日数、轻重不同,所系官亦不同。随行所属,天无枉滥,平直无二。随其所作,天网治之。」
屏沙王白佛言:「流沙受何罪徒谪(tucci,果报罪人),形竟何时?系在何官?愿示所在、罪过轻重、竟不竟。」
佛告王:「流沙所犯过,无花实,唯有根茎节。罪从心生,意恶嫉妒,毒心施人,意恶怀毒。天上所属星,被对下人即病。星者天之光,人之精。精神被问,系在土官,受谪千七百九十日,罪乃竟。」
屏沙王白佛言:「我见人,日日犯恶,强健无病者何?天神岂不知邪?犯大过亦无死者,犯小过亦无受病谪者。复有守善,死亡不利,疾病纵横,更相注渎,善恶不分。孩儿无过,复有病者、死者。何因复尔?愿释所疑,令知本罪。」
佛告王曰:「所问大善,善思念之。当为一切解释愚痴,令得开解。」
佛言:「三界颠倒,甚难了理。非阿罗汉、辟支佛之所能知。人根深远,受形无数。
(2) 或贵或贱。
(3) 或父为子,
(4) 或子为父,
(5) 或母为女,
(7) 或母为妇,
(8) 或妇为母,
(9) 或兄为父,
(11) 或姊为母,
(12) 或母为姊,
(13) 或姊为妇,
(14) 或妇为姊,
(15) 或弟为父兄,
(16) 或父兄为弟。
(17) 或师为弟子,
(19) 或师为父,
(20) 或弟子为子。
(21) 或君为子,
(23) 或君为臣,
(24) 或臣为君,
(25) 或父为君,
(27) 或父为臣。
(28) 或母姊为君妇,
(29) 或君妇为母姊,
(31) 或君妇为己妇。
(32) 或兄为君、
(33) (或)弟为臣,
(35) (或)兄为臣,
(36) 或师为君,
(37) 或弟子为臣,
(39) 或师为太父,
(40) 或弟子孙子臣为太父。
(42) 或为父兄,
(43) 或怨家为兄弟,
(44) 或怨家为父母,
(45) 或怨家为妇及姊妹,
(46) 或怨家为君为臣,
(48) 或为外家内亲,
(49) 或怨家为奴婢僮仆,
(51) 或怨家为将主,
(52) 或部民,
(54) 或父杀子,
(55) 或子杀父,
(56) 或兄杀弟,
(58) 或母杀子,
(59) 或子杀母,
(60) 或夫杀妇,
(62) 或姑杀妇,
(63) 或妇杀姑,
(64) 或母杀女,
(65) 或女杀母。
(67) 或臣杀君,
(68) 或奴婢杀大夫,
(70) 或奴婢杀大家,
(71) 或大家杀奴婢。
(73) 或孙子杀祖父母,
(74) 或师杀弟子,
(75) 或弟子杀师。
(77) 或子食父肉,
(78) 或兄食弟肉,
(80) 或母食子肉,
(81) 或子食母肉,
(82) 或夫食妇肉,
(84) 或君食臣肉,
(85) 或臣食君肉,
(86) 或师食弟子肉,
(88) 或妇食弟肉,
(89) 或弟食妇肉,
(91) 或大夫食奴婢肉,
(93) 或奴婢为父母兄弟,
(94) 或父母兄弟为奴婢,
(96) 或奴婢为伯叔,
(97) 或奴婢为君将主,
(99) 或父母为牛马驴骡雁肤猪羊犬,
(101) 或为驴骡雁驮,
「人在生死海颠倒。或高或下,或尊或卑,或贵或贱,或亲或疏。幡覆颠倒,更相茹食、乘骑,无有上下。宿命相雠嫉,更相杀害,共相食噉。因为怨结,或在鬼神中,来相杀害;或天上来,为民主识宿命;或在龙、阿须伦(阿修罗)中识宿命;或在地狱中识宿命;共相遭逢。
「对有大小,德行各有厚薄,德有胜贫。宿对恶责,适相遭逢,恶心自起,便欲相杀,以报宿怨。虽受天身,十结未解,得对便起。宿命福强,今虽行恶,宿福退救,不逢苦厄。未遭宿怨,其罪未熟。至其熟时,自受其殃。贞良现祸,以宿福薄,为故世罪所追,遭逢宿怨。
「对至不救,其福未熟。至其德熟,自受其福。殃福自追,如形影逐人,都无与者。作是得是,自作自得,不作是即无对,亦无所得。一切皆由因缘生。
「孩儿无过,而有病者、死亡者,当知是人宿命。故世鱼猎、探捞、破卵、杀生众多。故得短命,过生而去。
「一切罪福,命之长短,苦乐忧喜,皆由种生,获其类报。种福得福,种罪得罪,种长命得长命,种短命得短命,种好得好,种丑得丑。如人种麦得麦,种粟得粟,种麻得麻。随其本种,生其类报。人之种行,亦复如是。王不足疑也。
「持一戒完者,一天令五神护之,持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营救门户。上至六天,凡有百五十神,番代拥护,不令衰耗。」
「如是持戒完具者,十方现在诸佛皆称欢。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寿终时,佛皆分身往迎之,不使堕恶道。若戒羸者,当益作福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禅定)、智慧,燃灯、烧香、散花、礼拜。益持斋戒,亦复得度。
「戒不完者,诸天善神稍远离之。犯一戒者,二十五神去之;犯五戒者,百五十神尽弃离远之。恶鬼稍娆近,因衰病之,耗乱其家。遂致衰丧不利,财物不聚,所向不偶,死入地狱。
「虽戒完具,不持九斋,如六畜不生乳,树无果实,妇不生子,种谷不滋,治生无利,折耗失本。作吏无衣帻,使者无传,宁有信用者不?不持斋者,如人裸身,无有四时衣。如人倮形无衣,宁可用入众贵人中不也?」
佛言:「弟子不持斋,斋不如法,无清净福。戒倮无护,为无辅助。如人孤独,无有臣子。倮形无衣,露居无舍,必有恐畏。
三者更生信道难。
四者更生求师难得。
(2)复有五事苦。
二者生多惊怖处。
三者生五从残处。
五者生边地无福之处。
「(3)复有五事自侵欺。
一者不用佛教。
三者言我持斋,不从师、明经道士受斋。
(4)复有五事,亡失大福。何谓为五?
二者难得出家。
三者所生贫匮家。
五者顽愚难化。是为五事。
「(5)复有五事难。何谓为五?
一者生中国难。
三者求作沙门难。
四者求智慧难。
(6)复有五事难。何谓为五?
二者求安隐难。
三者求三昧定难。
五者求清净难。
(7)复有五事难。何谓为五?
三者除罪难。
四者求六度难。
五者解十结离着难。是为五难。不持斋者,有是(5X7)三十五难,难得度脱。」
佛言:「末世时人,作佛弟子,为世事所逼,役荷民穷,衣食不充,热恼自随,不得从心。所愿不成,皆宿命不持斋,不精进,懈慢不从师教令。或持斋,或不持斋,或有布施,或不布施,有无多少,各随所作德本,受其殃福。或在他方清净佛国,不行清净,漏行所致,福不还生天,罪不应堕地狱,谪来生阎浮提续人种,令不断绝。
「或从天上来生阎浮提,或从人道中来生,或从三恶道中罪毕,得生为人。五道中生死交符,更相换代,昼夜往来,日日不绝,譬如天雨,以续人种,故不断绝。皆由宿命斋戒不如法,谪来生是家。衰末五烧,毒燃浊世,受是十苦之恼、十自侵欺之患,堕十五缀碍之难。廻流三界,十二轮转生死不绝,受苦无竟。但坐宿命不奉大人重训,弃正行邪故,受是三十五苦恼,不得度脱。」
无尽意菩萨(Aksayamatir bodhisattvah,无量意)白佛言:「世尊每授人戒,并持九斋,皆言尽形寿。今复教弟子斋日,更受斋法,何因得尔?经法至重,如是为慢法弟子耶?」
佛告无尽意菩萨:「佛授人戒,欲度脱。居家修道,当持五戒行。岁三斋(1、5、9月)除三毒,月六斋(8、14、15、23、29、30)制六贼,九斋(3+6)除九恼,灭九思,愈九病,闬绝十二恶道,开十二门,令至泥洹。士女持斋戒,常令究竟,尽毕形寿。
「然弟子受戒以后,故有欲着,经营居家。畜养妻子,县官之缘,奴婢,债主役使,衣食之求,贩卖治生,垦地种殖,杀生萌类。贪求无厌,放心恣意。三毒猛盛,六神各逐所欲,心垢积厚。垢秽之罪引人入冥室,受苦无竟。
「已闻道门,当令闭塞三涂、八难之处,令得至泥洹清净无为。犹如长者有大宽堂舍,以圈牛马羊猪,满中作粪。节日已逼,贵客当来。无余坐堂,不及除扫。即以沙土而覆粪上,唤客前坐。主人设好美食,种种香美食客。至暮时,客还去。主人续圈牛马猪羊,屎尿满圈。上至七日,杂畜众多,屎尿以厚。有远方贵客来,不及除粪。如前以沙土覆上,复用过客。遭年六中,凡百二日,过客百日过,蕴圂粪各有百二重。
「弟子斋日不从师、明经道士受斋,便言我已见经,晓解斋法了了。自于舍持斋,专精勤进,念道不懈,清净无欲,已灭秽念,持心如真人而无瑕垢。譬如长者,以好沙土覆粪屎尿上。
「善男子、善女人,受佛五戒、十戒为尊者子,当令如法。人身譬如大堂舍,马牛猪羊譬如外五欲之利,粪譬如恶念也。至自持斋清净者,如土覆粪上。用不从师受,自净斋日,自言我晓斋法,因自持斋,如法奉行清净斋日。犹如沙土覆屎尿不净。罪福相累,重数分明。后当受罪福之报,一一不失。
「一念受一身,善念受天上、人中身,恶念受三恶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百岁之中,种后世栽,甚为难数。魂神遂种受形,遍三千大千剎土中,地间无有空地。
「于是佛愍念十方,哀伤弟子廻流没溺,沉没爱海,生死苦恼。故设法桥,化度无福,令得解脱。弟子心迷习俗,劳垢日生。佛以三渊法水,洗治弟子六衰之垢,令得解脱。
「前斋日已过,七日之中罪垢复生,重复斋福。罪垢未厚,复到后斋。大慈愍伤,开法惠水,洗去欲垢,令得清净。犹如除粪到本净地,香洁可居。弟子斋日,恭肃清净,惊怖监司,畏惧神明。
「斋日当弃家居缘务,就诣塔寺,礼拜三尊,从师受三自归、八关斋,于庙堂如法持之,犹如除粪到净地。斋过后,男女更相染污,到后斋悔过、三自归,思惟前斋,七日、或五日,其间所施行身口意,凡犯几过。至心恳恳,首过三尊,慎无覆藏着耻。须臾之间而不自首过,后长受痛,无竟已时。悔过、首罪,更受三自归,受清净斋。斋福相接,间无罪垢,清净得度。」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慈恩,愍念弟子,剧如慈母念其赤子。子不念母育养之恩,弟子亦复如是。」
佛言:「如是,如是。但用愚痴无黠故。」
佛说是时,八百比丘漏尽意解,三百菩萨入净光三昧(vimala-prabha,百八三昧之一),三万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无上等正觉),三万二千清信士,万二千八百清信女皆见道迹(须陀洹),千亿天人皆远尘离垢,三十亿凡士、二十亿凡女悉得法眼,前受五戒,莫不欢喜。作礼皆言:「幸赖得闻清净妙法,以救生死,制断三流,四渎,浇灭三毒之炽火,荡涤六情之垢,渐近清净,守斋无为,渐近泥洹。」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受佛五戒、十戒,得为尊者子。应在尊者坐次不耶?」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佛十戒、五戒,得为尊者子。居家臭秽,不得共尊者、比丘同床席坐,应当别坐。尊者、比丘坐复尊过于国王、太子、长者之坐。皆有大尊天神卫侍左右。白衣不应共坐。正使出家持十戒作沙弥,亦不应共坐起、饮食。正使具戒大沙门,犯戒,心不清净,尚不应共坐。何况白衣持五戒、十戒者。亦不应与白衣凡人共坐起,污尊者子。杀生、淫盗、两舌、醉乱、无礼无义,屠儿偷僧物,不当往来交易借贷。与之萨渎,亏损道行,共相污染,引人入地狱门,自作留难,堕隧恶道。为人证任,系缀三界,不得时度。愁苦忧恼,痛不可言。
「如人与盗贼为友,其贼有罪,王收捕着狱,五毒治之。狱吏问贼:『卿与谁为友?具说意状。』囚言:『我与某长者为友。』即便闻王,王即下外部录召长者。长者来到。王便问曰:『闻卿好人,贵人之种,何不自爱,择善人为友,反与不肖恶人为友?今日为此死罪囚所引。卿复作囚,云何?』长者白王言:『此囚亦好人君子,与我中外兄弟,或言婚亲士大夫。邂逅遇事耳。』王言:『此无罪人,与同罪者,亦当死。卿欲云何?』长者对曰:『实自不知。虽与囚为友,实不见不知。愿王圣心采察明。某口口守善,未曾犯恶。某有为佛弟子。』王言:『卿为智人,何不教令禁检?纵而置之,卿为已共,同心作贼。坐与为友,或教之,或为作方便。卿虽不能禁止者,何不远避之?且往诣狱。罪人若不怨卿,辞不及卿者,放卿使去。』
「弟子与凡人凶愚无戒行者、犯戒者共相交往,后为俗人所引,入地狱。地狱主问弟子:『卿为佛弟子,何不持佛经戒,教卿知识、邻里、朋友、亲族?卿为智人,纵而置之,无有慈心,不念众生。今此罪人引卿云:何不教我?我愚痴不晓佛道。谓死生不属佛,谓天云为大,死生属天,不知有地狱。不教我,不度我如是。罪人怨乱云:卿无慈心,不相念度。卿促人为罪。卿不能教度者。何不远避之?』弟子对曰:『我谓但自持戒,守善为佳。德行不高,实不能度。人又不用我言。愿王原救,除我过罪。我是佛弟子,尊者子也。』」
佛言:「清信士女,当自慎护,令清净。慎无与凡人为友、为侣,引人入地狱中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