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来藏法门选读--
          从近代科学研究来阐述
                   如来藏与真如性之真实境界(4)

法尔禅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张玄祥)撰


十二、宇宙本是虚无因缘起而幻有

由上知悉全宇宙本来是虚无的,因众生妄识而有有生。古德云,此生来人间当悟佛所说、入佛所说者:最初者即是最末者;最末者即是最初者。所以如来示现先说华严,最后说法华一乘教,因此知悉─华严即是法华,法华即是华严。此是圆教之教理,如来示现所要教导众生入一乘佛法者。

佛驮跋陀罗大师(Buddhabhadra觉贤359429)《华严经》云:实幢菩萨承佛神力说偈言:「正觉游十方,一切诸世界,不离于一剎,普现诸国土。如来自在力,应现一切身,得道转法轮,究竟般涅盘。谁为思议佛?谁为不思议?谁见诸如来?谁为等正觉?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众生虚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者,无佛无世界。」

实叉难陀(Śiksānanda喜学652710)大师译《华严经》云:星宿幢菩萨偈云:「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如来普现前,令众生信喜,佛体不可得,彼亦无所见。若能于世间,远离一切着,无碍心欢喜,于法得开悟。神力之所现,即此说名佛,三世一切时,求悉无所有。若能如是知,心意及诸法,一切悉知见,疾得成如来。言语中显示,一切佛自在,正觉超语言,假以语言说。」故星宿幢菩萨颂云:「众生有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

前一经云:「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众生虚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者,无佛无世界」后一经也云:「一切法皆如,诸佛境亦然,乃至无一法,如中有生灭。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了达法性者,无佛无世界」正如《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所言:「幻无自性,唯心所现。现如梦幻,不能为一切法而作生因,所以坏愚夫希望计着也。如实处,即指自心所现一切如幻之法,不堕有无能所,所谓诸法实相也。不见一法,方见实相。此觉自心现量境界,唯证相应也。」

「众生虚妄故,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者,无佛无世界」此中提到两种知见,前者是凡夫众生之知见,后者是圣人之知见,凡夫执妄情故,随缘造作诸业而轮回;圣人得涅盘境,能不被业缘所牵,所以可以入无佛无世界之境地。有佛有世界,易于理解。而无佛无世界者如前述,虚空本空无有相,无妄情者能离识,不着因缘起法故,是无相可见。虽如《法华经》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所以圣人无执故,不见其相,若起心作意,照样能现世间相。因此等圣人以证解脱知见法身,现有相时等于无相不执,如3D底片讯息不显,如前图所述,再录如下。

3D底片虽有讯息于其中若不起妄心时无从知见

胶脂底片仅一小片即能再看原有全像

 

那如来的实际境况又如何?如来不能像阿罗汉一样,起心动念才能现天眼,才能见想见之物相。如来法身遍虚空、尽法界,所以不能离诸法界,也不入诸法界,此是何境界?因如来佛是与如来藏世界不能分离的,无始的时间与空间中,是法生是法灭,都得留存于法界中、虚空中,故《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所以如来神通与智慧不能离世间,也不入世间。其境界又如何呢?是虚空诸世界、诸众生都在其法身中,其自性实为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所以说如来者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能以有无来论说。这是破根本无明之如来境界,所以《金刚经》中佛说:诸众生心悉知悉见。

谈到圣人的天眼与如来无量知见,《维摩诘所说》已为此问题作解答。经云:阿那律(Aniruddha如意、无障)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此段让我们得知,未成佛的圣人,其天眼仅止于三千大千世界,能观无量远的世界对象如观手中庵摩勒果(芒果)。但此等圣人要见必需作意,不起心作意,诸远物即不自动现。这也就是维摩诘菩萨质问阿那律陀尊者: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所以不作意中能见诸世界者定是根本无明已尽,也就是成佛地了。

由此段精彩的开示,让我们知道如来者,实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佛之如如心中实有世界,也无实世界。惟因如来已得真如性,与如来藏不可分离故,故说有世界、无世界亦皆如如,因此不必强说如来真如性中有世界、无世界,示现不示现都是多余的。此时不缘起即无世界,如来是有宇宙相与众生相而无执,其如如性等虚空,虽等虚空,亦不离一切相。因此宇宙本是虚无,如来若不为度众生故,可不必缘起有为法,而观何处有善根众生可度者。故如来示知:实示一切前尘分别,悉无自性,唯心所现。故曰因心成体,所现唯心。故曰咸有体性,此湛然常住。所当自认,不应迷于前尘,妄同生灭。

十三、幻有执取为真即入有相

心灵感应(Telepathy)是我们常描述的话语,两人意念强烈时,是会有此种能力,这是大多数人认为可能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将某些讯息透过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径传到另一人的心中。这种讯息在报导中往往描述为和普通感官接收的讯息相同。又称心电感应、心有灵犀,当然此与佛教所说的他心通还差得远。

上期谈到科学家以两个本来聚集在一起的电子,此两个电子若用特殊仪器让其分离后,一个电子永远能感知另一个电子的动向。意思是说只要有因缘关系后,那怕小至电子那么小的物质,都离不开因缘的纠葛,会互相牵扯不停,这就是我们轮回的根本,您不能脱离过去与众生所产生的因缘,其累劫互相纠缠在一起的就是果报之结果。

        此两电子是物质尚且如此能互相牵引,那人类或众生的心灵除能执业造罪外,还是有互相感通之事。经云自性唯心,心外无法,一切万法仅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变现。自性,指自己之本性,亦即本来具有之佛性;唯心,即「三界唯一心」之意,三界之所以有三界都是此一心所感招所幻化。此乃叙述心识执着后,就会另有一实体事物之存在。此类万法唯心、三界唯心、自性唯心之主张,无论就哲理上或修持上,皆为大乘佛教教义主要基础之一。六十旧译《华严经》卷十菩萨说偈品:「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外,如「一切从心转」、「一切唯心造」、「心造诸如来」等语,皆为佛典中常用来表示大乘思想用语。

经文中所述较难理解,我们来看看近年来科学家的论述,其是否真实尚不得而知,但也许较能让我们间接体会。大陆的王存臻先生提出了「宇宙全息律」,他说在现实的某种较深的层次中,两个次粒子(电子)不是分离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基本相同来源的实际延伸。底下是摘取其片段叙述。…。

这种幻境像相的延伸,很难让人理解,试验者Bohm先生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象一个水族箱,里面有一条鱼。也想象你无法直接看到这个水族箱,你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两台电视摄影机,一台位于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于侧面。当你看着两台电视监视器时,你可能会认为在两个荧光幕上的鱼是分离的个体。

毕竟,由于摄影机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会稍有不同。但是当你继续注视这两条鱼时,你会觉察到两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当一条鱼转身时,另一条也会做出稍微不同,但互相配合的转身;当一条面对前方时,另一条会总是面对侧方。如果你没有觉察到整个情况,你可能会做出结论,认为这两条鱼一定是在互相心电感应。但是显然这并非事实。Bohm先生说这正是在Aspect先生实验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况。

根据Bohm先生所述,次原子粒子之间的超光速连接现象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现实有更深的层次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一种超过我们空间的更复杂空间,就像那水族箱。而且,他补充,我们会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离的个体,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它们部份的现实。如此的粒子不是分离的「部份」,而是一种更深沈与更基本整体的片面,这种整体具有全像摄影的结构,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样无法分割。而且由于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所组成,于是整个宇宙基本上是一个投影,一个全像式的幻象。除了这种幻象的性质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着其他更为惊人的特性。

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离是一种幻象,这表示在现实的更深层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是相互关连的。在人脑中的一个碳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是连接到太阳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中的一个质子,而它们又连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鲑鱼,所有跳动的心脏,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一切事物,而虽然人类的本性是去分类处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一切的分类都是必要的假像,而一切的终极本质是一个无破绽的巨网。若是这样,在一个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基本不变的。

因为在一个没有分离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观念会瓦解,时间与三度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是一种更深秩序的投影。这种更深的现实是一种超级的全像式幻象,过去,现在,未来都共同存在于其中(如佛所说的─无佛无世界,若是无佛无世界,何有三世之分。有佛有世界,是凡夫的分别心所致)

这表示只要有适当的工具,将来有一天有可能会进入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现实层次中,取出过去古老的影像 (其实宿命智通就是如此)。这种超级全像式的宇宙还包含了什么,是一个开放而无解答的问题。为了方便讨论,假设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结构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来根源,至少它包括了过去和未来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组合,从雪花到夸粒子(quarks),从蓝鲸到加玛射线(gamma ray)。它可被视为一种宇宙性的储藏库,包括了所有存在过的一切。

虽然Bohm先生承认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这超级的全像结构中还隐藏了什么,他大胆地说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它没有包括着更多。如他所言,也许这种超级全像式结构的现实层次只是一道「阶梯」,在它之上还有「无限多的发展」。

在脑部研究的领域中,与全像摄影式幻象有关的,如史坦福大学的脑神经学家Karl Pribram先生,也分别独立地相信现实的全像式本质。Pribram先生研究脑部是如何储存记忆,因而被全像式结构模型所吸引。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显示,记忆的储存不是单独地限于特定的区域,而是分散于整个脑部。

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一连串历史性的实验中,脑部科学家Karl Lashley先生发现不管老鼠脑部的什么部位被割除,都不会影响它的记忆,仍旧能表现手术前所学到的复杂技能。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人能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这种奇怪的「整体存在于每一部份」的记忆储存本质。(这华严境界有所述─事事无碍法界,即宇宙一切事物均有统一性、延续性与包容性,于此范畴之下,无时空限制,法与法之间互缘融通,相资相成。宇宙间每一现象皆为本体,本体亦可变为一一之现象,则整个宇宙收摄于一个现象之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无尽,超越是非善恶之价值观,而为圆满平等之境界。)

 然后在一九六零年代,Pribram先生接触到全像摄影的观念,知道他发现了脑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的解释。Pribram先生相信记忆不是记录在脑神经细胞中,或一群细胞中,而是以神经脉冲的图案横跨整个脑部,就像雷射绕射的图案遍布整个全像摄影的底片上。换句话说,Pribram先生相信头脑本身就是一个全像摄影相片。(此脑部若是有记忆,也不是只记忆今生,还有无量劫沉迷六道中之种种人事物。我们说这是阿赖耶(ālaya藏识)之作用,不是脑细胞,究竟人死了,脑细胞也活不了。)

Pribram先生的理论也解释了人类头脑如何能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储藏那么多的记忆。曾经有人估计人类头脑在人的一生中能够记忆约一百亿位(bits)的数据(大约是五套大英百科全书)。相似的,除了其他功能之外,全像摄影也具有惊人的数据储存容量─只要改变两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许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过,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块底片上可以储存一百亿位元的数据。如果脑部是根据全像摄影的原理来操作,我们就比较能了解我们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从我们那庞大的记忆仓库中取出所需的任何数据。(除有心较清净者能撷取出部份的资料,如有人入定中之独头意识所见,或清醒梦中部份影像所现,能让人知道过去部份及片段记忆,除有宿命通能全记忆八万大劫众生因缘果报。佛如来的宿命智通是不受时间、空间所限制,全能随念而撷取。)

如果一个朋友要你告诉他,当他说「斑马」这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不需要笨拙地搜寻某种巨大的脑部字母档案才能得到一个答案。相反地,一些联想,如「条纹」,「马」,和「非洲野生动物」等会立刻跳入你的脑中。的确,人类思考过程的一项最惊人的特征是,每一件数据都似乎与其他所有数据相互连接─这也是全像摄影幻象的另一项基本特性。因为全像摄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与其他部份交互关连着,这也许是大自然交互关连系统的最终极例子。在Pribram先生的全像式脑部模型的启发下,记忆的储存不只是脑部科学唯一稍获解答的谜。另一项谜题是脑部如何翻译它从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动(光波,声波,等等),使之成为我们知觉的具体世界。

记录与解读波动正是全像摄影最擅长的。正如全像摄影像是某种镜头,某种传译的工具,能把显然无意义的波动图案转变为连贯的影像,Pribram先生相信脑部也有一个镜头,使用全像式原理来数据式地把经由感官收到的波动转变为我们内在知觉的世界。(是否如此,要用唯识学去论述较好。)
   
有大量的证据显示,脑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来进行操作。事实上,Pribram先生的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脑神经学家的支持。阿根廷籍的意大利脑神经研究者Hugo Zucarelli先生最近把全像式模型应用到听觉的世界中。他迷惑于人脑在即使只有一只耳朵有听觉的情况下,也能够不用转头就侦测出声音的来源方向。

Zucarelli先生发现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释这种能力。Zucarelli先生也发展出全像式音响的科技,一种录音的技术,能够几乎真实无误地重新复制出声音现象。Pribram先生相信我们的脑部根据外在波动的输入,以数学方式建立出「坚硬」的现实。这种想法也得到许多实验上的支持。实验发现,我们感官对于波动的敏感度要比我们先前所认为的远为强烈。例如,研究者发现我们的视觉对声波也很敏感,我们的嗅觉是与我们现在称为oamic波动有关,而甚至我们体内的细胞也对很广大范围的波动敏感。如此的发现使我们推论,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觉领域中,这种波动才能被整理归类为正常的知觉。

但是当Pribram先生的全像式脑部模型与Bohm先生的理论放在一起时,才显现其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因为如果这个世界的坚固只是一种次要的现实,而真正「存在」的是一团全像摄影式的波动,而如果头脑也具有全像式结构,只从这团波动中取出部份的波动,数学式地转换成感官知觉,那么客观现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客观现实就停止了存在。(如佛所说─无佛无世界,能修到不要执取一切法,即能安住自心,如此客观的境界就不存在了,何以阿罗汉可永处于寂灭,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东方宗教的教义,物质世界是一种maya,一种幻象,虽然我们也许以为我们是实质的生物,活在一个实质的世界 中,这也是一个幻象。(maya─to mistake, misunderstand)我们其实是漂浮在一个充满波动的大海中的「接收者」,我们从这个大海中抽取出来,并转变成实质世界的波动,只是这个超级全像式幻象的许多波动之一。这种对于现实的惊人新观点,Bohm先生与Pribram先生的合成理论,被称为全像式模型理论(holographic paradigm), 虽然许多科学家以怀疑的态度看待它,但这个理论风靡了其他人。一小群逐渐增加的研究者相信,这也许是科学到目前为止,关于现实最准确的模型。

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释许多科学以前未能解释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为自然的一部份。许多研究者,包括Bohm先生与Pribram先生,注意到许多超心理学的现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论下变得较为容易了解。在这个宇宙中,个别的头脑实际上是一个大全像结构的个别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连结的,心电感应其实就是进入了全像式的层次。如果一个分别的个体A的意念能够传送到个体B的脑中,如果这两个分离的个体原来已经是连接的,这种现象就很容易了解。(如来的语化、意化正是如此。)

世界是一张全息图,如果你问别人物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他很可能告诉你是“物质和能量”。但只要我们学过一点工程、生物和物理的话,就知道信息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给汽车厂的机器人金属和塑料,它们不可能做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只有给它们下达如何焊接的指令它们才能组装出汽车。我们身体细胞中的核糖体拥有阿米诺酸组建模块和ATP合成为ADP(能量交换中的三价转二价)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但如果没有细胞核中DNA所携带的信息,同样无法合成任何蛋白质。类似地,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进展告诉我们,信息在物理系统和物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实际上,现在就有一个学派认为物理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John A. Wheeler先生。该理论认为信息才是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不过是附属物而已。这种观点引发了对许多古老问题的重新审视。硬盘之类存储设备的信息存储容量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样的进展什么时候会终止?一个重量小于1,体积小于1立方厘米(这大约是计算机芯片的尺寸)的设备的终极信息存储容量是多少?描述整个宇宙需要多少信息?这种描述能被装入计算机的内存中吗?我们真的能象William Blake先生说的那样“透过一粒沙看世界”吗?抑或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诗人的狂想?(如来的世界是如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尘即非一微尘,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要由一起观一切,从一微尘观一合相,这就是缘起法。凡夫缘起后只会执取,所以受轮回。圣人缘起无非要度众生,观何人善根成熟而行身语意三化。若是修密法者,学得曼荼罗法后,行者以三密(身口意)方便为缘,以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为非思议之境。另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等,也是佛教对于宇宙现象之缘起论。归纳之,凡夫有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圣人有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声闻可有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缘起等缘起法。[1])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理论物理学的进展解答了上面的部分问题,而这些回答很有可能是找到客观的最终理论的重要线索。通过研究黑洞的那些神秘特性,物理学家已经推导出了某一部分空间或一定量的物质和能量所能包含信息量的绝对限度。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宇宙也许并不是一个我们所认为的那种三维空间,它很有可能是某种“写”在二维表面上的全息图形。我们对日常世界的三维认知要么是一种玄奥的幻觉,要么就是观照现实的两种方式之一而已。一粒沙也许不能包含整个宇宙,但是一个平板显示器却有可能做到。两种(entropy)正统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应用数学家香农。他于1948年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论文,所引入的熵这一概念如今被广泛用于信息的度量。长久以来,熵就是热力学(研究热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的中心概念。热力学中的熵通常被用于表征一个物理系统的无序程度。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兹曼提出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描述:一团物质在保持宏观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其中所包含的粒子所有可能具有的不同微观状态数就是熵(entropy)。例如,对于包围你的室内空气而言,就可以计算单个空气分子所有可能的分布方式及其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式。

当香农设法量化一条讯息中的信息时,他自然而然地得出了一条和玻尔兹曼一样的公式。一条讯息的香农熵就是编码这条消息所需二进制位即比特的个数。香农熵并不能告诉我们一条消息的价值,因为后者主要取决于上下文。然而作为对信息量的一种客观度量,香农熵还是在科学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任一现代通信设施——蜂窝电话、调制解调器、CD播放器等等——的设计都离不开香农熵。

…。

如果全息原理(由诺贝尔得主、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Gerarad't Hooft先生于1993年提出,并得到了Susskind先生的进一步阐述)是正确的话,信息容量取决于表面积,这一令人吃惊的结论,就将得到自然的解释。在日常世界里,全息图形是一种特殊的胶片,当用合适的方法将它曝光时,它就将产生一个真正3维的影像。描述3维图景的所有信息都被编码到2维胶片上的明暗相间的图样上。用这个胶片随时都可以复现该3维图景。全息原理指出,这一视觉魔术的原理可以类推到对任何一个占据3维区域的系统的所有物理学描述之中,另一个在该区域的2维边界上定义的物理学理论能完全描述该3维区域的物理学。如果一个3维系统能被运作于其2维边界上的物理理论所完全描述,我们就有理由推测该系统的信息容量不可能超越其边界上的描述。

“画”在边界上的宇宙─我们能把全息原理推广到宇宙这样大的范围吗?真正的宇宙是一个4维系统:它有体积并随着时间轴延伸。如果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学具有全息性,那么就会存在另外一套运作在某个时空的三维边界上的物理学定律,它们将和我们现在所知的4维物理学完全等效。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这样的3维定律。事实上,我们拿哪个界面做为宇宙的边界呢?要实现这些想法我们需要首先迈出的一步就是研究比真实宇宙更简单的那些模型。(该文录至此处)

十四、凡夫禅或未究竟菩萨之天眼见

空间里的四维系统科学家用研究是否能知,未有定数。要知四维物像应该有修行到心清净时,就能现起天眼通或是天眼智明,此等非吾所能及。如阿那律尊者,是佛弟子中天眼第一,于灯照佛时,九十劫来善根不灭。今得天眼第一,又常受如意报,故生剎利种,乃至得道。《佛说维摩诘》中,阿那律白佛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他处经行,见有梵天名净复净,与千梵俱来诣我,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答言:『仁者!吾于是三千大千佛国,如于掌中观宝冠耳。』时维摩诘来谓我言:『云何贤者!眼为受身相耶?无受相耶?假使有受身相,则与外五通等;若无受相,无受相者,无计数则不有见。』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至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言:『世孰复有天眼?』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常在三昧,禅志不戏,悉见诸佛国,不自称说。』于是,众中五百梵,具足发无上正真道意已,皆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注维摩诘》云:二乘依四禅得五通,通与外道等,但多一陋尽通也。外道修俗禅得五通,然不能出凡夫见闻之境也。此有作相也!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若菩萨实相三昧得真天眼,所见十方皆是无为,不应有分别之见。若无作相,即是法身无为之相,岂容见闻近远之言。二乘依四禅得五通,则与外道等。若观四谛断惑择灭无为,虽异外道,则无有见。小乘依俗禅得天眼,故取相见;大乘依实相定得天眼,故见而不取相也。而三界报身,六情诸根从结业起,名为有作相也。法身出三界,六情诸根不由结业生,名为无作相。夫以有作,故有所不作。以法身无作,故无所不作。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有天眼通者尚要「作意」才能真正见外世界,如一世界、十世界、百世界、千世界、…,至三千大千世界。若非真天眼者,而现有异像见,都是六根不净所现的魔境,佛陀告诉我们不能执取此等境界,如五蕴魔相中所说都不能执取。末法时期众生福薄,要修得有天眼,也要到明心见性,我们已学到所谓明心者,就要能有正知。何谓正知,依大论言,要能有正念,即要能「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露、不失法性、明心记性,总是名为正念、俱念」。至此境界者是真的心已明,心明者即能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如龙树菩萨入龙宫,短短时间内,即能将《华严经》背诵回来,这就是明心记性的写照。

楞伽宗通》云:「尽恒沙世界元是一空,既若如此,何处有佛度众生?何处有众生受佛度?何故?如此万法之性自尔故。若作自然见,即落自然外道;若作无我无我所见,堕在三贤十圣位中。」

不论众生于日常生活中执妄为真,沉迷于轮回中。就是低阶地上菩萨、地前菩萨以下,与诸类众生,因尚有无明心,或一分至二分、…、十分无明故,有者要求住无佛无世界中,认为有个佛可成,方便说是谓解脱。另一者众生妄执一切有为诸法而永处轮回中,不知何叫解脱,也不知要修解脱。

《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寂灭涅盘,法所摄持;知诸法从缘起,无缘则不起,法所摄持。」故如来示知:「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于《法华经》中云:「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已经要进入因缘法了,所以得探讨一下,何谓「佛种」?先观前后句偈语:「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

由此段偈语,毫无疑问的如来示现是为说一乘佛乘,无别有乘,三乘仅是方便权宜之说法。不够让我们知道不管那个接触一乘法的众生,今生成佛是不可能,未来成佛也是已授记者有份,当时未被授记者,或末法时期众生,也会因此段因缘,或记得法华义一偈一句,也已于世间相中,住其法位上,这就是一乘「佛种」,此因缘法常住不灭,未来是成佛有望。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云:「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等差别之说。何以故?诸佛.如来离于种种取相过故。文殊师利!如来若为一种众生说于大乘,一种众生说缘觉乘,一种众生说声闻乘,如是说者,是如来成不清净心;是如来成不平等心;是如来成诤过心;是如来成无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如来成诸相过心;是如来成于诸法中生悭心。文殊师利!我为众生说于何等何等之法,彼一切法随顺菩提、随顺大乘,取一切智,毕竟究竟能到一处,谓能到于一切智处。文殊师利!是故我土无乘差别。」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三乘差别性者,何故如来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而言此是声闻学乘,而言此是缘觉学乘,而言此是菩萨学乘?」

佛告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地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法相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人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少功德,知多功德,而佛法中无乘差别。何以故?以法界性无差别故。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令诸众生悉入如来诸佛法门,令诸众生渐入如来大乘法门,如学诸伎,次第修习。

「文殊师利!譬如大海无量百千河水入,入已一切皆同一味,所谓盐味,以常住故。文殊师利!大海水者,名为如来一切智慧;种种河水皆入者,名为声闻、缘觉、菩萨;入已一切同盐味者,名为一乘;常住者,名无分别一切种智。文殊师利!依此义故,汝应当知无乘差别。

 

十五、如来示现为何事端?

若说无佛可成,如来示现为何事缘?不是说如来因一大事因缘而示现?是要度众生故?是佛度众生?还是众生自度?若无佛无世界,芸芸众生如何体会得,如何悟入佛知见?到底有无如来度众生?有无众生可度?真费思量。

且看《楞伽宗通》云:「法华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入大乘,为本此之谓也。百丈云,秪如今于一一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于自六根门头刮削,并当得净洁,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头陀精进,是名天眼,亦名了照为眼,是名法界性,是作车载因。果佛出世度众生,则前念不生,后念不续前念业谢,名度众生。前念若嗔即将喜药治之,即名有佛度众生。但是一切言教,秪是治病,为病不同,药亦不同。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实语治病,病若得瘥,个个是实语。治病若不瘥,个个是妄语。实语是妄语生见故,妄是实语断众生颠倒故。为病是,秪有妄药相治。佛出世度众生,是九部教语,是不了义教语,瞋及喜,病及药,总是自己,更无两人。何处有佛出世?何处有众生可度?如经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亦云不爱佛菩提,不贪染有无诸法,名为度他。亦不守住自己,名为自度。至哉言乎!说到病及药,总是自己,更无两人。须具宗眼始得。」

 

十六、如来所谓的真实「一乘佛乘」

何谓一佛乘,真正一佛乘是密乘,如《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云:

稽首薄伽梵        大毘卢遮那
 能为自在王  演说金刚界
 无边功德法  成五解脱轮
 三十七智身  我今归命礼
 瑜伽大教王  开演一佛乘
 如来三密藏  是乘无比喻
 最上最第一  唯佛不共智
 相应成佛门  为令悟入者
 圆成净法身  三世薄伽梵
 皆依此法成  是故诸如来
 敬礼如理法  若修此法者
 善住于师位  备族姓相好
 调柔心正直  以戒常严身
 以戒常严身  清净无所畏
 于此秘密乘  决定深信解
 空有性相义  随化道应知
 住大悲方便  引接诸群品
 能令所依者  顿获如来位

十七、一乘佛乘之缘起法

上段偈语只告诉我们要悟入真寂灭处,那一乘佛乘不应仅是如此而已,仅要能观世间相如3D之底片,无一法可见,即能无一法被执取,哪这是什么究竟佛乘?况且菩萨因位中已发菩提心,无菩提心之因,即不得佛果。而菩提心是为要度尽一切众生,若已能自我了脱,就说这是一佛乘?所以不得不从法华经此偈句:「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如来者善知一切真实法及世间有为缘起法,其具足十二真如:(1)真如,真者真实,如者如常。诸法之体性真实如常。(2)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为诸法之所依。(3)法性,是为诸法之体性。(4)不虚妄性,法性真实而离虚妄。(5)不变异性,法体不变不改。(6)平等性,离诸法之差别相,平等不二。(7)离生性,离生灭。(8)法定,法性常住。(9)法住,住于真如之法位。(10)实际,极真如之实理,至于穷极之际。(11)虚空界,理体周遍。(12)不思议界,理体绝思虑言议,不可思议。这些功德相应不致于仅光具足而无有功用,如来之心真如门,即是如来藏心之体,这真如门如何起功用,何以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能生一切智智?为此问题,不得不再来戏论一番。

(待续)

 


[ 《如来藏法门》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