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选读--
金刚经四句偈解脱法进道功程(3)---悟得性空(续)
(本篇文章为上善下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三、空性之修证
《大乘金刚经论》云:「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大乘金刚经论》云:「此四句义,乃是超凡入圣,进道门路,三世如来,从此成佛,十方菩萨依此进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须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便证无生,阿罗汉果。」
回过来讲第三阶段「空性」的修证,先讲经文:「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要是已经见性的人,才能讲要来空性,若不见性,何要来空性,若见性不来做空性工夫,就是世间凡夫禅,非是修佛禅,非是要证解脱道。大家要把这种佛禅、世间禅道理搞清楚,前者所谓内道,后者即是所谓外道,内外道之分别就在此也。有些人无知境界或修行真实过程,只要有人所行、所为异于自己的认知,就随便给人家载帽子,说人家是「外道」,其实自己说来才是大外道一个呢!因自己放不下、容不进别人的事物,这样他不是也执取外境,不也是外道一个,若不是外道是何人物呢?所以要修佛道者,当知要完全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有话言说,不然都是外道一个。
明心已如前述,心能空了,就是明心。若是心还有自己主观意念,还有自己忧喜苦乐之想法,也还会随缘起妄想,然后随妄想流转,这样的人就是心还未究竟明,也就不可能是个见性的人。这种人连心都未空了,如何能说是见性呢?
一般人常喜欢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常出现在大家的文章里,或是嘴巴上。好像修行中有点见光或是现点什么灵力,就说已经是「明心见性」了。真正「明心见性」的人,自心妄想定已不再起。然后有外在因缘(看不到的)来时,您自性就会自然相应,自性相应中依缘而能心知一切。如在另一星球的外缘来给您一个心念,您自性就能接受到此心念,如遥远的佛菩萨,作语化与心化境况。或是近距离的外缘,如是一非人、一菩萨、一众生影像来,您自性就会现起此非人、菩萨、或其它众生之影像,此是非用肉眼观见。这些心念、影像都是从自性映照而现起,现起后的因缘,自生又自灭。此时您也不会有一相应的心念,境过也能不再去挂碍,所读知之影像、心念也都能自在放下,不再穷追忆、心想,之后也不会再起任何心念思维。若还有思维心念,就是又入妄想相随之境界了。或是过后,随便向无关或有关之人言及,这样也就是还在心未明的阶段,这就是心未真正空掉,故此等人不可能真见实性者也。
像这种空心又要空性的修证方式,若不是真正学佛法的人,或已懂得依般若智慧,实相观任何人事物、内外因缘所起之事相,也能自然而学习到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种人最后才能真见性。
再来说自性怎么应缘呢?是以依他起性而应缘,这是「唯识学」里面讲的名相,是从《解深密经》里头出来的。依他起性即是依他起自性,自性依什么因缘起?譬如以色相来说,我的眼睛看了,那我见性之自性起了作用,然后自性又起了法性,此法性即产生映照功能,而现起了影像;声音来了,我的耳根自性起了闻性,闻知声音内涵,或是意思等认知。
这些色相、声音是随自性而现,自性未现前是”空无”,自性应缘起性用、映照法尘之时,还是空无。自性之性用、映照法尘中还是无有一自性,因自性本来空无故,故世尊常言:无性性。既然自性空无,何能现物?善思维、善观照,如能真知其真实,当知所映照之尘境亦非真实境。诸性本空,因境有,境存境灭自性还是空。若能懂得这些道理,而能不惊、不怖,即是所谓真见性者。
此时行者即能知自性何谓寂然不动的道理,寂然不动中,能照物、应缘,而无所动,无所动之中,即能感知种种因缘。这就是经文所述:「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真实义。当自性应缘中起心法时,当心尘没有自性,自性亦无自性,所以一切的性都是空,一切的所生法都是空,法空、性空,总归无性性。
理论上应该这么认知,以闻性讲,也有没有一个闻性,在这里等着声音来时再来听?没有!都是声音来,因缘来,闻性才现起。一个人走过来了,我的眼睛看到他了,在眼睛看到,见性此时才起。人走过去了,声音灭了,闻性、见性同时都灭了。所以此过程是依他起性的作用,是我们凡夫、圣人都具有的功能,感而遂通,不是只用于见闻,还用于觉知上,亦即心念亦然也。
如何做到见性?初步先见此”依他起自性”的功能,还要知道自性其作用之过程,若是不知其作用之真实,怎能说是初步的见性?那到底是先明心后寂然不动,才感而遂通。或是先感而遂通,而后又能寂然不动?若能分别前后境界,即能知前者是见性,后者是空性。先不谈空性之现象,那是经文后半部份,现在只能说后半部是三圣果圣人之境界,这些圣人又有什么东西呢?是让其”圆成实性”现起。是要进入「变化无穷,威灵莫测。」及「明明了了,自觉自知。」
我们凡夫也有”圆成实性”,但是不管用,我们有没有佛性?有!我们有没有如来藏性?有!我们有没有真如性?有!我们有没有法界性?有!…。佛的十二真如性我们都具足,有归有,具足归具足,起不了作用就是起不了作用,因妄心所迷惑故。佛性本具有─空、有两面,为什么佛的”圆成实性”可以发挥极致的功用,而我们不行呢?我们若没真「见性」,连「依他起性」都不能见之,最糟糕的是我们还要住”遍计所执性”上,执着自己对、别人非,我修得好,别人修得不对?…。
”遍计所执性”、 ”依他起性”、 ”圆成实性”这三性,讲唯识就要懂得这三个东西,”遍计所执性”这是凡夫的境界,同样的,空性因缘起自性以后,若执着这个境界为真,然后依你的习气毛病去发展,尤其是烦恼境,就会产生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听到声音,听到就听到了,听过了就没有了,就不再去遍执这一个。
这个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我们遗失了它,它的功用就是本体,本体是空性,功用是把本体化成有相,所以因缘生诸法,凡夫执着这个诸法,变成一种执着,无所不执着。你喜欢这个人,就喜欢的不得了;恨这个人就恨得要命,依你的妄心性来做这些事情。圣人已经超越了这些爱、恨,所以祂看是看了,这个人看了是可以讨厌的,但祂不会起讨厌的心。会认为那是他的业力使然,才会造成他的行为是这样的,他不会去讨厌你,可能还会怜悯他。
你看政论节目的电视时,有时候可能很想要把自己的电视机砸掉,因为电视里面那些人讲的都不如你的意,越听越要生气,他讲归讲,没有什么关系嘛,你要听就听,不听就转台。有的人受不了的,就打电话去电视台骂,这些都是标准的”遍计所执性”,依你的喜怒哀乐去做事。圣人不是这样,看是看了,听是听了,没有感觉,我们要修的是这个除掉妄执心,若心不明,不用讲要见性了。
现在回过来讲,「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没有因缘的话,自性寂寂然不动,你在打坐时,没因缘来,也不会起心动念,有因缘来时,要起你的自性相应,干什么呢?真性会化一个色相,昨天用「山」当例子讲过了,这些理念可能你们还搞不懂,要花一点时间讲,不然您不知要如何见性。
再来讲这一句话,我们的”空性”是第八意识的本体,空是基本排在第一,然后因缘,此是以声波来比喻,声波是因缘,因缘(声缘)进到我们空性范围时,第一个能听到的,不是你的耳根,而是你的第八意识的本心(空性),本心先认知这个声尘的。一般人不会这样想,一般人以为是用自己耳朵在听,其实不是你耳朵在听,是你的本心在听(或看),先接收到了这个外在因缘,就是你的第八意识心,第八意识的见分见后现起了自相分,第八意识现了这个相分(声尘),然后八识心中产生了闻性,这是依他起性的过程,起了此法性,法性就会产生它的法相,所以法性会现起法相,法性现起法相生出,就可以现声尘。
此时的法相是什么?这个「声尘」的影像是法相,闻性所闻的法相(声尘)是从那里来,不是从这里外在声尘来,而是从八识心中的相分(声尘相)这边来,所以说是依托第八识而来,然后耳识来认这个八识中相分的声尘,耳识认知声尘是从八识中的相分来的,故说耳识是间接认识这个声尘。那耳根又是扮演何种角色,它只是声尘接收的工具而已,不是我们的耳朵听到这个声音。如果耳聋的,听不到声音,当他打坐能开发出闻性来,他照样有天耳通现起,不必假借耳根亦能闻。我们同学在听观音法门修行时,是用闻性去听的,不必用耳根去追逐外在声尘。
八识中的见性也是一样,如果会用它的话,您过去所经历过的事,过程是怎么样?它可能会现影像给你看,所有无始劫以来历史都是在重演,角色都是一样,只是个体外形改变而已,这些你读释迦牟尼佛的《本缘论》就可以知道,人轮回中永远都是处在这种状态之下,生生灭灭地重复着。
再来讲「变化无穷,威灵莫测。」心明的人,应能认知自性,自性能寂然不动,以后才能变化无穷,此变化要依自性净度而能变现。若依小乘修行的话,已近灭五下分结,即去除身见、戒禁取见、疑、贪、瞋等五结之微细过,此时当能感知众缘而自化。此处心明后又达见性之人,当得证入性空后,即能现起五神通,所以说是「变化无穷,威灵莫测。」
先来看看什么是变化,变化是指变化种种形相之意。若是于佛、菩萨等,是为教化众生,而以其神通力变化成种种相貌。其中,佛为地前凡夫等利益之事,而变现之佛身或菩萨等身,称为变化身、应化身、应化佛;为五趣之众生而变现鬼畜等身,称为化身;无而忽有之佛形、菩萨形、人形、鸟形等,称为化佛、化菩萨、化人、化鸟。又佛为教化凡夫,应机所变现净、秽之国土,称为变化土、化土。此外,能变化之心,称为化心;所变化之事,称为化事。
当然此处声闻人修行不能像八地以上菩萨或佛那样变化,但我们依经论来看看,这些圣人如何变化。小乘声闻人得神境智证通后,能引发能变化心,四禅中变化计有十四种。即:(1)依初静虑有二:欲界之能变化心及初静虑之能变化心。(2)依第二静虑有三:欲界、初静虑、第二静虑之能变化心。(3)依第三静虑有四:欲界、初禅、二禅、三禅之能变化心。(4)依第四静虑有五:欲界、初、二、三、四禅之能变化心。2+3+4+5等于十四,以上计有十四种能变化心。
若以菩萨道来讲,初入道中即是欢喜地,亦是初开悟自心行者,能让自心现妄想之相者。然后认真修心养性,以尸罗(净戒),远离微细毁犯烦恼垢,即入二离垢地,至此可说是明心。故说二地菩萨离诸垢后,已心明是谓明地,其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始名离垢地。心净极后明,则能让自性明现起,是名三地发光地。发光地后,能成就胜定大法,总持能发无边妙慧光,故名焰慧地。一般言之,此菩萨光修智慧,不能像声闻人,专心修除心病习气,所以达三地明地时,心明清净故,即仅能有一应化身。而声闻人若灭五下分结已,即证阿那含果,此时五神通现起,即能「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此处声闻人所化的不是意生身,是依禅定清净身所应化之应化身。
回过来讲,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是心识化形,自性即是佛性,佛性有空、不空两面。初修习时,空性之间没有因缘来时,它是寂然不动的,就是有因缘来时,也是湛然不动。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前一是缘未来时空性也不在,自性也不在,寂寂然。后一是缘来时,能动也不动,虽因缘来时始应缘,是空性应缘,而自性湛然不动。
以前有一位比丘尼身体不舒服,来请教营养怎么调理,我跟她讲了以后,回去她真的把身体调好了。然后她跟别人说,只要她发生困扰的事情,就想想张老师后,脑筋的灵感就来了,事情就解决了,我说:有那么神吗?这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这是侧面听来的,不是她告诉我的。
同样的道理,你心有问题,你想想观世音菩萨,祂的自性马上感而遂通,化个化身给你,那事情就解决了,所以修到越高层次,他的心性遍满虚空,你想念、意念祂,祂都会化为力量给你,这是心性问题,心识也一样。
现在讲心识,心识也有这种能力,就像有些人要控制徒弟一样。我们是自在的打坐就打坐,不会说要你打坐前,一定要先观想师父,因为你观想他,他感而遂通,就可以控制你,这样你就走不出他的阴影。像某些师父就是这样的,你跟着她之后就永远走不出来,也走不出自己的一条修行路来,为什么?因她可以控制你的意念。我们修行是要断习改心病,不是要让人来控制,除非是自己遇到障碍不能化除时,才要想想师父,这是希望他能帮帮您,也许无意中即能化除某些障碍。
欲修密法的人,就要有正知见,若自己被控制怎能来修心,两个不清净心连在一起,是修不好自己的。所以修密法走错路的人,遇到不对的师父,都变成人家的傀儡。连他师父也是一样,只是控制师父的是更高一层的东西。修行千万要认识清楚,学密法是可以,但不要修得失去自我。
我有一个女同事就是这样,带着她约五、六岁的小孩去皈依某人,一皈依之后,她的小孩就歇斯底里地发作,同事来问怎么办?我问她:「你到底信什么教?」她说:「就是某某上师」,我说:「你怎么会去信那人呢?」她说:「不知道呀!反正大家都信她」,我说:「你现在打坐不要再想她。」然后这小孩子慢慢医疗之后,就会好了。走错一步,好是好,不好的话就永远倒霉。除非你碰到善知识,教你把她的相片丢掉,教你不要想她,不然您走不出来。
有邪法持黑咒或是心不正的人,懂得这些心术,又喜欢控制别人,这不是在修行。真正的菩萨是给你清净心,因菩萨心已清净,您忆想祂可以得到清净心─空性、祥和、寂静,菩萨也会教你怎么解脱心障。若要想最好是想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法力最大,而不是想你的老师、想你的师父。
有一位同学说,她天天睡觉前一定要想想我,然后就要哭,我说:「你想我干什么?」他说:「不知道!一定要想,不然会害怕。」我说:「你要从害怕的那一点解脱出来,而不是天天想我呀!你究竟是在怕什么?怕黑?怕暗?怕孤单吗?要去认识这盲点,并把它打破,那就解脱了,不是要依靠别人。」学佛法不是靠别人,解脱要靠自己。虽然我们在拜佛、拜菩萨,但不是永远都是这样子下去。老师希望你长大,希望你独立,希望你成为菩萨,他只是在你无明时,帮你一点。
因为讲到要见性,当然要认知自性功能,一定要讲到四禅的境界。住初、二、三、四禅境时,都要能「明明了了,自觉自知。」初禅是有觉有观时,仅是观于自己心地,自心起灭。若渐入四禅境时,就能观照到外虚空、世界,这是四禅快现神通境界了,其接触范围更是广大。
阿那含向行者证到四禅境界时,是住在一境性中,四禅天可以具有五神通,自性跟心性开始发挥它应有的能力,这能力就产生它的神通,所以就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后两个比较不容易发起,前面三个很容易发起。到这里如果有神足通的话,也就是会飞而已,但跟菩萨的神足通不一样,菩萨的神足通是十方佛剎土自在的来来去去,那是菩萨摩诃萨境界,这里的神足通只是会升空飞一飞而已。
每一个人都说他做梦时,常常在飞,只是飞的方式不一样,有的自在一点,站着这样就飞了。有的要张开双手这样飞,有的要怎么样方式才会飞,这都是在做梦。从小做到大,都是同一个梦,这是你以前学会的,是那个梦中的飞法,就是那个样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修证的,如身体、气脉和心净都不一样。我说这些自性,开始限制它原有的妄习灭后,即能感而遂通,譬如说地狱有一个亲人,这亲人跟你有缘,你一感召,就可能心烦。有人修到用天眼是可以看到地狱像,看到那位亲人,这是你自性的功能。
到四禅天境界行者,心清净程度与修佛法者不一样。修佛法持戒净修,证到空性时,就是阿那含果,刚刚讲的,阿那含的境界比四禅天还要高,生在五净居天里面。所以阿那含或是四禅天的天神都好,它的自性很容易依因缘感召而起神通,尤其它会变化无穷,它怎么变化呢?譬如说某某人有病了,你心感召到了,他会随因缘变化,变化的结果就是让这个不好的因缘变好,把那个不好的业缘摆平了,有这种能力,这慢慢学,学到空观,空可以化解很多的事情,这是菩萨的境界。
所以不要看到佛、菩萨就很高兴的说我看到佛、菩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要在意,要修你自己就最重的心病,祂来也好,不来也好,永远不要太在意。菩萨不必来,因为十方虚空,那一个人起心动念祂都知道,何必来你这里呢?所以看到菩萨来了,就要小心,有修初级密法最喜欢这样子,我看到菩萨来了,我看到...。不必高兴,不即不离,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抱着这种心才不会出差错,因为那是你本来就有的自性,依他的状况变化,正的、逆的、顺的。
譬如说我为了度化这个人,他的脾气很坏,就要用比较尖锐的方法,有时吵架也要跟他吵,吵完架后我没事,但他吵完后钻牛角尖去,过好几个月,终于想通了,算了!但我对他还是一个样,还是照样照顾他,还是一样爱他,他这样就过了一次,然后二次、三次、...,这样一直在磨他。我师父也常常这样做,师父他看到那些很”铁齿”不信佛、不信菩萨的人,就喜欢整这些人,然后他们被整得服服贴贴的,也信了佛。学习你本身空无的心,没有偏执,没有报复,没有这种什么心,主要是为他好,你还是对他很好,真的!他慢慢的会转,到最后归顺于佛法。
问:有人在吵架时脑筋都是空的,那第一句话是从第八意识出来的吗?
答:吵架时,不要想说我在跟他架,吵架是率性而出的,内心那个”我”不动,如如不动,它不会吵架,那是另一个”妄我”现出一个大声的愤怒相,内心的”我”是不会动。像教育小孩子一样,教育小孩子你不能动怒,动怒就是犯瞋心,你要他好,表面上要教他、骂他,好像骂得很认真,但实际上里面的我,感觉是不动的,其实你知道那是在作戏,表面上看都似真的。
什么是圆成实性呢?此自性圆成,就会自己选择,这个人要用正的,这个人要用温柔的,这个人要忿怒的,...,不是你用思考去想的,你的自性会自己选择。禅宗祖师大德就是这样教化徒众,他能够随各个因缘而变化,这个人要怎么教化他,尤其是有神通的,他更高段,知道你的业力在那里,譬如这个人福德不够,又很悭贪,但是他今生应该证道业,就故意逼得他把全部财产拿出来布施。
昨天谈到优婆鞠多尊者他有一个弟子,祂也知道他可以成道业,但是他带了一大票的黄金来出家,悭贪心不去的话,怎么成阿罗汉呢?所以他就制造一个机会,说:你把这些黄金供养这些僧团,然后我会找个机会让你赚更多的钱,后来此弟子真的把钱财散出去了,等一散出去之后,觉得内心很欢喜,我爱这些钱财干什么?真的把悭贪的心去掉了,也不会再贪求什么了,过了不久他证到阿罗汉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点,有的贪钱,有的贪淫欲,有的贪种种舒适的生活,你贪什么,有神通的就针对这一点,破掉你执着,那你就能成就了。
所以这是谁来看这些呢?是你的自性自己应缘,自己变化,自己感应了就会起通,这在自性里面它有很大的变化,威灵莫测,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它要怎么做,它自己会做,就怕您起妄心障碍到它。
我跟同学吵了两、三次架,但吵归吵,对他还是对一般同学一样,没有两样,没有心对这个比较好,对那个比较不好,这个过程一定有它的必然性,或者是你讲一句重话,譬如说也不是故意要讲的,是因为某种因缘最后一定要讲这句重话,然后慢慢路才会走顺,走出一条坦荡荡的道路出来。这些都是脑筋想不出来的,都是从自性率性而出。佛法讲的「率性」很重要,不能经过思虑,一经过思虑的话就是你的妄想,起想法都是妄想,没有率性,率性就是进到自性自运作的功能,它里面那个灵知灵觉的心,比你的思考更合乎因果报应。虽然你的想法想得很好,但是结果没有用的,还是不如它。此自性该生起就生起,该发飙就发飙,该赞叹就囋叹,随性而去造作,这样做的话,就要看结果。有时候刚开始时是很不好,但是最后都是圆满的结局。佛法讲的是圆满,那不是一般的规划,规划得很好,最后是否就会圆满,是不一定的。
所以变化莫测,你没有办法知道它,威灵莫测,但是有一些人在变化无穷的过程之间,不知不觉的事情办好了,怎么办的呢?不知道,这样还是有一点隔阂,一个真正见性的人,一定在自性发神威时,清清楚楚的知道它在做什么,所以下面这句「明明了了」要知道,不是迷迷糊糊,迷糊就时暧昧不明,还在想阴魔相之间。
「明明了了,自觉自知。」
现在讲「明明了了,自觉自知。」自性发起作用时,要能明明了了,要知道它在作什么,譬如说我对一个同学生气,这个同学回去后很生气,我也知道他在生气,气还未消,越钻越深,钻进牛角尖去了,但是我也知道到最后他还是会再回来,我跟其它的同学讲,不用担心,他会再回来的,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也是智慧问题,有智慧的人第二天马上放下,有时候智慧比较低的,瞋心比较重的,要搞好几个月,然后才突然灵光一闪,我为什么要生这些气呢?生这些气干什么?这些过程之间你们都要知道,这是自性明明了了,如果你还不清不楚的话,最后也许是圆满没错,但过程你不知道的话,那也没有见性。
有些人更起清净心时,自己意生身起,去做什么事都能清清楚楚知道,整个过程都如己目所见,这是很高的境界了,已经接近要发五神通的地步了,也就是要证得阿那含果了。
讲明心见性,自性在作什么事情时、过程之间和对象,你都要明明了了,要知道这个是自觉自知,自觉就是不必去讲,因为自己觉知进展到那里,现在在干什么,他来时,会怎么样,不必去讲这些,一讲的话就犯了遍计所执性,我们可以依他起自性,觉知可以不要遍计所执,遍计所执就有一个习气加上去,所以再下去就是谈到它的功用,过程之间你要明明了了以外,还要寂寂然,明明是他的性用,寂寂是沈寂不动,这空体永远都是不动的。
「灵灵寂寂,无为常为。」
但是上面所讲的”感而遂通”,是因为你心起一切的缘,它是非常威灵,无所不至的,所以过程之间,你要清清楚楚的感知这些现象,寂寂然为体,灵灵为用,寂寂是无为,灵灵是性用、是有为,谁在为呢?不必语言去作,你的自性自然就会去作,所以这个自性要达到这样才是见性,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自性清净,然后感召因缘产生一个神变,自己去幻化,自己去应缘,去转一切境,所以在无为之间产生有为的性用,它在讲什么,一出口讲就处于执着,所以要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是悟到性空。
很多人很喜欢讲明心见性,昨天跟今天的课程讲完了,你有没有办法去判断这个人真的是明心见性了没?有能力的举手给我看看,都没有把握,心明到什么程度才算心明?如果喜欢讲话的人,表示他随妄想流转,他感知什么境,然后他喜欢跟你讲,你说他没有明心,没有,为什么?因为他还有妄想相随,这样不会吗?考不及格!
那一个爱讲他开悟的人呢,这个人一定也没有开悟,那一个人喜欢讲他明心见性了,这一个人一定没有明心见性。所以《金刚经》第九品讲的很清楚,证到须陀洹果者没有须陀洹果想,证到斯陀含果者没有期陀含果想,证到阿那含果者没有阿那含果想,甚至证到阿罗汉果者没有阿罗汉果想,你怎么可以公开讲自己是明心见性了呢?这个一定是没有明心见性,心不明,因为有妄想相随,妄想他明心了,妄想他见性了。末法时期是谁可以来认证的,释迦牟尼佛已不在世了,谁可以来印证您证到什么果,再自己看看自己,习气毛病都还一大堆,还有什么果位可得呢?
很可惜!有一位出家人,听说在电视台上这么讲,他33岁就开悟、明心见性了;卡普乐大师在民国72年去台湾,当时南怀谨老师派了一位耕云禅师去接待他,南老师躲在背后不出面。耕云禅师有听过吗?暂不去讲他有没有开悟,他是军人退休下来的,是有点修证,现在还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文章。卡普乐(capro)大师是美国禅中心的创办者,留学日本学禅的。平常我不参加这种活动的,这次我特地到南老师创办的「十方禅林」大楼去参加此盛会。我到时,看到一位似有开悟的人,坐在十楼大门口前,我没有跟他谈话,有没有开悟看他的脸就知道了,他坐在那里整个气运转得连眼睛睁都不开。就是说气脉通了后已开悟自心了,但这也还要修个廿年,也不可能完全明心见性,更不用谈空性了,空性就有五神通,就有阿那含果位了。
会中,卡普乐大师与耕云禅师之间有一段对话,卡普乐大师问:「大师!听说你开悟了?」耕云禅师说:「嗯!我开悟了。」又问:「开悟几年了?」答:「6、7年了。」当时卡普乐大师笑一笑,不置可否。
禅宗公案有没有这种的对话?不可能呀!五祖问六祖:「米筛熟了没?」六祖回说:「筛熟了」。五祖将杖锡往地上敲了三下之后就出去了,一个开悟的人智慧是很敏锐的(或也许用心沟通),师父叫我今晚三更到他的房间去。到时,五祖再问六祖某些话,六祖答对的,所以五祖印证六祖开悟之后,就将衣钵交给六祖,并要他赶快逃命去,不然人家会来追杀他。没有真悟讲我开悟了,不能这样讲,也不能讲别人开悟,别人开悟,你知道他的境界在那里就好,不要去诽谤人家。
大乘、小乘的开悟是不一样的,昨天讲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达了都可以讲他开悟,对不对?以大乘菩萨或以禅宗的标准来讲,一定要突破色身束才是开悟的,此时心通虚空,可以感知一切境,这时他不是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这些根身去功用,都是用此心与自性。所以他有无为的心,就能认知这是我们的自性,然后要潜默将养廿年,始能把事情搞清楚,明心是什么,见性又是什么。
世间禅行者会依每个人的境界不同,产生它的有为性用,性用间也要对自己的心能安住不动。但是你在行菩萨道,你要应种种缘间,自性它会自己去运作,你只是静观等待结果,最后总是会圆满,很奇怪!没做什么事情,那事情都圆满了,要达到这个神通变化,不必你去做任何事;很多修有为法的都是自己出阳神,去作什么事情,这是外道法;但是学佛法,如来者无所来无所去,《金刚经》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应有来去之身用。
再来就是自性遍满虚空,如果有个神我身进出的话,那是外道法,或是小乘的行者,他可以这样做。菩萨道的真正开悟的人没有这一套,都是自性遍满虚空,但住无为!不用一切法,但是自性可以应一切境,如果你做到这样,过程之间要明明了了,这一句很重要。如果过程之间不清不楚,迷迷糊糊的圆满,那你还没有见性,你预知每一件事情到那里,过程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才会完成,所以明心见性就是要这个样子。
懂了就可以去印证那一个讲了明心,心是明了吗?心明已是不简单,心明的人会想抽烟吗?会想喝酒吗?想名闻利养吗?是没有这种人的,再说心明的人,还有脾气,要吃香喝辣的吗?不可能,所以那种抽烟、抽大麻的,对行为无所无谓的,都不是真正的开悟的,也不是心明者。每一个菩萨都没有欲望,而且脸都清净的,衣服都穿得跟一般人一样,整整齐齐的,如果阿罗汉就比较自在点,他都无所谓,菩萨都是干干净净的,跟别人没有两样。
心明以后你自性才会产生功用,性用之间不必你去用,你只要守住你的空体,它自己就会去发挥它无量的神变,不可能也会变成有可能,怎么变是它的事情,你只要守住你的心不乱即可。
我昨天讲的,心还不清净,那你就要打打坐、念念佛,有一点定力让它去发挥,有时它碰到障碍了,会反射过来到你的色身,你觉得心不舒服,心有一点慌乱,那是功夫不够,功夫够的话,根本不会感觉,这些过程之间,自性它是非常威灵的,感而遂通,然后变化莫测,这些都是在讲自性之间的真正功用,昨天已经讲了,所有佛法里面在讲修行的境界、神通能力有关的,这四句偈讲得最透彻,「真性主行」的过程,最好是可以用《圆觉经》里面那一句话─「随顺觉性」。
这潜默将养中有几句话,都一定要用上,即是「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那是你修心明过程中所要的佛法。心明以后,你就不去执着,我感知的是真的吗?是假的吗?讲这些你是心明后,才能够去讲见性的问题。
好了!现在下个结论,既然你已经明心见性,而且也性空了,那又怎么样呢?只是阿那含果,不是成佛了,所以要搞清楚境界,当然明心见性不要乱讲,真的你证到明心见性就不还果了,还是住在四禅天上的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善现天以上是利根的,这三天心比较锐利,善见是可以看到十方虚空一切世界,一切因缘果报,这种圣者是利根者,祂可以在天上的五净居天,直接证得阿罗汉,是在天上就证得阿罗汉果,不必再来人间。
钝根的在无烦、无热这两天,祂们会再来人间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金刚经》上讲不还者,不是不还,还是有一些人要来,证到阿罗汉果就不来了吗?也不一定,阿罗汉不一定要住在天上,他也会来人间。所以不来者,不是不来,他还是要来,何种原因要来,就不得而知了。《金刚经》讲的名词,你们搞不懂这些来龙去脉境界的话,真的不知道世尊在讲什么,你要把这些修行的层次、境界、果报搞清楚了,你就知道,哦!原来是在讲这样子的道理。
老师!时间到了,是要继续讲下去,还是休息一下。没关系!今天不讲完的话,你们回去睡不着觉,留一个尾巴怎么办呢?
修空观有两个阶段,一是绝对的空,一是相对的空,绝对的空可以得到真正解脱;相对的空是证得「空有不二」的中道,所以这边(绝对的空)可以说是声闻乘,这边(相对的空)可以说是菩萨乘,这两个境界是不一样的,要先了解一下。
一个修行人第一阶段不修绝对空的话,你永远没有办法解脱境缘,所以外道为什么不修空观,他执着他的自性真如的性用,太执着它的能力,舍不得放掉,所有的佛法从初发心到最后成佛,每一点都可以体会,每一点都要舍弃,你有这个能力就要舍弃,有那个能力就要舍弃,舍弃才能往前走,不然你就卡死在那一点上,你所得的果报就在那一点上。
以后再来时,从那一点再开始,今生你有幸闻到佛法,知道佛法都要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观,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禅宗是讲「不即不离」,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功能,你要是想得到它、拥有它,这样的话,你就卡死在那里,一切的业障你认为它是真的,越讲越真。你说没有的话,它是真的,也会慢慢的就没有了。不是真的没有了,是动不了你的心,所以你的业力、冤亲债主熬不过你,不能得逞,你就可以摆脱它的纠缠。
所以般若波罗蜜是所有波罗蜜里面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波罗蜜的眼目,没有它的话,你做了种种的布施,只会生天或再来人间做国王,得到富贵的福报,你如果不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那完了!以后你迷失在荣华富贵之间,除非您守戒很好,用戒控制自心了,你就是起了了不起的神通变化,但这些你可以为别人犯了戒,不是为自己而犯戒,这是菩萨心。
戒是在干什么?你要把它搞懂,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它戒不戒,所以《大般若经》里面就是在告诉这些观念,净不净,解脱不解脱,涅盘不涅盘,种种都不要住那一个境上,这个智慧很重要,所以你还没有学到这个智慧以前,你要先学习绝对的空,否定一切,有身心所感应的是真的吗?对!但是也可说不真,舍掉你那种觉知心,等到你比较有能力控制自我,哦!原来佛法是这样,那时候你要回过来学习空有不二的相对的空。
脚根站稳了以后,就敢走大路了,修行要有层次的,如果直接从空有不二的境界进去的话,那这个人遇大事情来,或是大业力来时,一定被埋没的,脚根站不住,被打垮了。所以为什么小乘的十八空观是用意解的,因为没有办法实证,所以用思考的心去了解。我看到这个人是假的吧!看他呼吸,呼到最后没有了、空了,我内心对这个人的看法,空掉的话,我内空,外面这个人也空了,所以内外皆空,不知即用思考的,用理智把它一层一层拆开来,再把它剁碎碎的话,到最后剩下的是中子、质子类的东西,我们看不到,看不到就等于是空吗?庄教授是学物理的,电子转得很快,以为看不到就是空,很多都是这样认为,这么去想的话,那就属于是空了,这是小乘的思想,没有办法证得,只能用意想把它化空。
像大乘开悟的菩萨人要修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空是绝对的空,一切相都要否定掉,这种要有很大的脱粘能力,要六亲不认,但这样会被很多人怪罪,别人虽会见怪,这样我心很安定,没有挂碍,也无所谓,等到最后我走出来了,我对你特别好,因为当时我要求自我解脱,所以对你不讲情与理,现在我可以对您好一点,您也会忘记以前不合理的事了。
已走出来后要度众生时,再弥补他,可以表示对他的感恩,那是在修行过程之间,你如何把握得住自己,那是很重要的事,不是用你的感情作用去修行,那一定修得一大胡涂的,修不好的,所以这两个禅定,是开悟自心的人要去修的空、无相观。而这个”无愿”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我要干什么?没有我想要什么?
这个「愿」不是你发什么大愿的愿,譬如说我要一个道场,这个不行!该有道场时就会有道场,该有什么自然就有什么,上显下明法师你们认识吗?他是没有道场的,但是他到处讲经说法,所以到处都是他的道场,有了道场就麻烦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样样都要。我从来就没有想要一个道场,我到处去教打坐,后来有同学建议租个地方当道场比较方便,我说方便那你去做,我不是很主动,后来有一位同说他有一个房子很适合当道场,可以便宜租我们,于是就有法尔禅修中心自己的道场,接着就开班,那是短期住的。
现在的道场是因缘凑合,五天就决定买了这个房子,所以该有时就会有,不该有的你想呀!或是要大家捐钱,或是有了道场后就想要一个县市开一个分道场,叫师父的徒弟的徒弟去教,那可以学到什么?学不到什么的!还好!现在科技发达有个好处,就是网络很方便,网络像一个道场一样,你需要什么就进来看看,其它道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上法尔网站就可以得到答案。
修行的境界要有亲自经过以后,身体的变化、气脉的走动、心灵的变化、过程之间是如何,有时候不想讲话,讲不出话来,这些过程都要清清楚楚的,这只有过来人才能跟你讲得清楚,你现在是什么境界,有的人只说这是个过程,但没有告诉你该怎么化解,因为他不知道!要告诉人家怎么解决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他缩短过程之间摸索的时间,这是方便法门,要用中药方面、或是用什么..,等等,让他不想讲话的,早一点讲话,以前我也有一段时间也不想讲话。
举个实例,有一位淡江大学的同学去参加法鼓山的禅七,回去后又继续自己用功,最后就不想讲话,他妈妈很紧张,怎么问话他就是不回答,怎么办呢?带去法鼓山请示师父怎么办,师父说:这是过程没关系,安心回去吧!当时在那里当义工的我们同学看到,就跟他们说去法尔禅修中心找张老师,他会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带着他们母子到道场来。
我跟他讲述这是什么现象,要怎么去化解,刚开始他住在道场调养,几天后就回去了,他话讲不出来,要表达就用写的,所以不要说讲话很简单,问他为什么不讲话呢?他说讲话会死人呢!就是这样子!
有一天你不想讲话时就是快悟道了,哦!原来自性本来是不会讲话,翻过山头后,慢慢的就会学到真正的空,悟到真正的空以后,你才会慢慢的回过来学讲话,这是过程。没有经过这条路的,号称开悟,又在各处搞来搞去,那里有那么快的开悟法,真正修行二、三十年都还在磨,像六祖那么聪明的还要磨15年的时间,所以你看那一个说开悟了,然后就在台面上讲些琐碎事一大堆,讲得乱七八糟的,你就可以帮他作一个结论,这个人是没有真开悟自心的。
(张玄祥居士 讲于美南 尔湾 2005.06.03. )
[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