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32)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如来佛的十六个别德()

「得佛无二住胜彼岸。」()

声闻、菩萨学者有四念住,依身、受、心、法四念住之体而有如下三种分别,即:(1)自性念住,又作性念处。四念住各以慧为体,此慧有闻、思、修三种。(2)相杂念住,又作共念处、相应念处,以慧与所余之俱有法为体。(3)所缘念住,又作缘念处、境界念处,以慧所缘之诸法为体。

声闻、菩萨学者有四念住(身、受、心、法)我们在学的还是四念住,还不能做到三念住,这是佛的十八种不共法。我们从初学的四念住,四念住在三十七道品里面叫四念处,还没有成就叫四念处,成就了又叫四念住,像今天所讲的得佛不二住,这个住都在住什么法界、什么境界,还没有可住于遍法界的,就学习注于身、受、心、法。相信四念处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幼儿园的课、初基的课,三十七道品里面世尊说,未来修行者要教哪个人修法,第一个要教他修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在打坐之间,用南传的做法这么去观,很容易成就。我们在家居士都是兼业的修行,所以成就很难,出家师父要专业修,专业修就是摒弃外缘,好好在那里双腿一盘,南传的坐姿或者北传双盘也好,就是修这四念处。

在《色身功用行》中有介绍这四念处的作法,从呼吸、身体的感觉跟外界的影响,教你怎么去安住你的心?你天天这么修,很快就有成就。你工作太忙了,时间有限,当然成就也有限,回来至少拨一、二个小时坐坐,修这四念处。这讲来也是因果道理:你投入少,得到的就少;投入多,得到的就多。释迦牟尼佛在三个月之间证到十六种殊胜境界,从呼吸快慢,到有呼吸、没呼吸,到身体的变化、振动,振动、不振动,到心里的变化欢喜心、不欢喜,到身体神识脱离,不让它脱离再抓回来,要死也不能让自己死,有十六种殊胜,都跟你讲得很清楚,修行离不开这个从身体的变化,到呼吸的变化,到心的变化,到神识要不要死掉,要体会死亡一下,死时,不能真的死,真的死未究竟就入灭了,那就升天去了。

开悟以后要学佛法,才不会残留习气,毛病没有断尽,就死掉了,很可惜。今生有幸修是修了,窠臼盖住你的头,有修没有到,讲了半天有听没有懂,有懂又修不到,有修是不究竟。我们常常在兜圈子就是这样子,这个道场跑到那个道场,那个道场又跑到这个道场,跑来跑去的,所有全省道场都跑光了,所有大小师父都见过了,你个性习气还是没有改变。那种人看多了,爱讲话还是爱讲话,嘴巴叽哩呱啦,眼睛看到什么就讲什么,好的也讲、不好的也讲,造业无量,这样你跑再多道场也没有用。应该要像佛讲的,回心返照,把这个心由不清净弄到最清净觉,那就好了。

这边跑那边跑有什么用?当然跑也是有用的,看的人多。但如果你不回光反照惭愧心,然后忏悔心不起来的话,你跑太多也没有用,反而增加造业。跑多了,你要去反省,不跑,当然没有这些因缘,让你反省如何跟人家产生互动,若没有互动对象,你也不知道自己好、不好,没有对象来污辱你、轻贱你,你不知道你到底修得好、不好,能不能全盘接受顺逆。但是,是要你知道修行宗旨才来跑,你不知道怎么修行,乱跑也没有用,跑多了,只是多造业而已。这四念处就是在讲这里。

依身、受、心、法四念住之体而有如下三种分别,即:

(1)自性念住:我们讲比较深一点的,不是身受心法,那是初级的。自性念住,什么是自性?自己的体性能够发起一切法,这叫做自性。创生就是起法,出生、产生,让一切法生起,有为法,把七粒米化成须弥山那么大量的东西,供养一切众生。自性,就是能生心,或者心生,虽然你可以进一步去咬文嚼字说有不一样,生心好像主动意念去妄想烦恼,心生是被动应缘可以生起念,不管怎么样总是自性起作用、自性起法。自性起法要住,自性念住,我们毛病就在这里,眼睛看到一个人,这个是人就好了,你偏偏要分别一下是男的、女人,是我喜欢、不喜欢的,烦恼就在这里,你只要眼睛看到、见性看到,这个人就是人,你不要再进一步去想,这叫自性念住。

这样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我们自性念起要不住?因为胡思乱想,譬如眼睛看到人了,第一个你就在分别认不认识,认识了又分别是冤家还是喜欢的,喜欢的人就对他微笑,讲一些好话,冤家就一脸臭臭的。后面这些分别念头就是自性念不能住,住于一境,毛病就在这里,我们的烦恼就在这里。修行那么难吗?禅宗讲管住你的心不动,管它好不好,管它法起不起,「执杖牧牛」把这个心管得死死的话,自性念就会住。我们自性都有一个应缘的能力,你不可能眼睛看了没有到,耳朵听了没有进,但你可以不起心动念去加以分别好不好、喜欢不喜欢。你天天生活在办公室、家里、道场,你都用这种空无的心,面对所接触的这些人,你就会让你的自性念住。我们第一阶的修行就在这里。

又作性念处,四念住各以慧为体。慧是智慧吗?不是,佛法的慧是来自于空,不要讲这一般的智慧,像什么我有智慧可以应付这个人、让他服服贴贴,这不是智慧,这是你为人的思想、作法,那不叫智慧。佛法的智慧是空,用空可以转一切境,就是说刚开始境不好,最后也会圆满,这是佛法的修证,你用空才可以转成圆满。为什么《金刚经》里面的须菩提尊者叫慧命须菩提,因为他是悟空第一、智慧第一,不是衪懂得最多,不是,因为他悟空第一,所以叫慧命须菩提。我们对一切事物,怎么以圆满的智慧应对?这是由空性而起的,空性起,你才可以让这件事这么转、那么转,到最后圆满了;如果,你心不空,你有执着,硬要这么做、那样做,最后结果就不圆满了,也许只满你的意,不是结局的圆满、皆大欢喜。

佛法在修的是这种智慧,要以慧为体,不是指用一个智慧当做体,一谈到智慧,就变有为法去了,那个怎么能当成体,那是用。此慧有闻、思、修三种,因为你开始还做不到空观,所以须闻思修,我们佛法常常讲的,你要听、思,最后要修,缺一不行,尤其缺这个修,那更不好,但你光自己随便修却不去听也不行。这个听包括看经典,世尊不在人间,用眼听闻祂所说的佛经。如果你程度比较高的话,你去听程度低的人讲,不如自己去看经典,深入经藏,你可懂得比去听人家讲的还多。见闻或者听闻也好,都是闻,你的眼睛听或者耳朵听都一样的,要去深入经藏。有的人没办法,经藏摆在那里,他从来就没有想到去看,那么一百册的大藏经,他从来连一部都碰不到,有的人甚至连一部经文都没读听过、一句佛号也没有听过,真是有这种人,果报就是这么微妙。

你现在信佛了,也说你是佛教徒,也去受五戒、菩萨戒甚至于具足戒,你到底看几部经?有的喜欢比较,我们不要有高低分别之心,《佛地经》里面告诉我们,对佛所说的法,不要有良贱分别心。不用认为很高深的《解深密经》是已经学习快成就的人看的,比较好;那个初学的《阿含经》是比较低,自修自利守戒律、除心病,没谈到心性种种,若这样就是自己有分别心。这些都是修行所要的,《阿含经》、高深大乘精典,是没有什么分别,大小乘也不必分别高下,因为你都要涉猎、都要走过去。自看经典你要有那个能力,不是你看的意解就一定对,明明世尊讲的不是那个意思,你却把它读歪掉了,这种人很多。听经闻法后你要去想一想,讲得有没有道理,不管是凡夫天讲的、世间菩萨讲的,你都要想一想,因为不是每个讲的都有道理、都切合你的境况。

但是,你懂了就好,不要去跟他抬杠,不要写文章骂他,你不要去造业,我们懂他讲这句话有毛病、那句话不大圆满,我们说他讲得不大圆满,但是,程度比他低的仍听得法喜充满,只是对你来讲,你可以看出他讲经说法的漏洞,你程度比他高,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想去拆人家的招牌,不要这样,这样反而是你修得不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告诉你什么?要修什么?修忍辱。修眼睛、耳朵、鼻子、…,六根要清净,何必去给人家拆招牌?骂人家你有开悟、没开悟,有开悟的人就不会讲一大堆有的、没的!这表示不是佛弟子。真正佛法听了,要想,想,如果是正规佛所说的法,你去思惟更深一层的道理在哪里。

每一回我讲经说法,不会去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虽然讲义编是编了,我都是想到就讲、看到就讲,这么做,首先,我会有进步,因为我理解才能讲,而不是逐字解释字面意涵而已。其次,今年讲的深度与修证,也会跟去年不一样,我们不是佛,不可能一下子就证知所有境界与般若智慧,所以教学相长有好处,鞭策自己日日都能进步。但你要知道,真正修行到要能讲经说法,二十几年不为多,有的出家三年就在讲经说法,我是在1980年左右去某某寺,有意念想:「你要讲《金刚经》。」虽然当时我天天在诵《金刚经》,但是,要讲《金刚经》,《金刚经》的道理是什么?我都还搞不憧,直到四、五年前才开始讲《金刚经》,那已是廿年后了,也是我第一次讲经,我所谓「讲经」是指完整的讲「一部经」─《金刚经》,另一部经是 现在也在讲的「解深密经」。

以前我都是找每部经里面跟修行有关的重点经文来讲,这跟修行人直接有关,像解释《圆觉经》的地前菩萨随顺觉性、地上菩萨的随顺觉性,当中的境界是怎么样?要怎么修?菩萨的随顺觉性又要怎么修?这个最重要,我把这个最重要的经文都拿出来讲。又如《楞严经》五阴魔相,你没有境界的姑且不讲,你有境界的,这五阴魔相就一定要懂。包括,出现色阴魔相的是什么情况?眼睛看到异相、耳朵听到异声,什么、什么现象都会发生;然后进入心的状态,受阴魔相、想阴魔相,不得了了,一想了什么事情都来了、都成就了,但这些都不能住在一个法上,都要度过去,这些道理才重要。

刚开始你智慧还不够时,几个跟你修行直接相关的主题,你要去懂,没有境界,你要逼着自己进入那个境界,你不要说光以目前的情况就满足了,可以坐三小时、五小时、六小时,光坐也有一些进步,有的是从没有感觉,到身体有感觉,心这边闷、手脚那边痛,这是一个进步,但是,这个进步太少了,还没有跨入佛教的门坎。皈依以后就是佛教的门坎,那是一个形相;你修心要修入佛教的门坎,则要到色受阴尽,这个多高?到了受阴,你的感情觉受没有平等平等观的话,受阴不尽,忧喜苦乐一大堆。

色阴魔相已经越过了,又进入心的忧喜苦乐境界,对这件事情烦恼、那件事情喜欢,什么事情都是你在里面乱搅,叫做不尽。感情作用不尽、觉受不尽,这些不尽就是受阴未阴,你要提醒自己赶快进入舍受。虽然我们不能像佛的平等平等观一切法,那个境界太高了,但是,我们修到舍受,尽量用我们的心去平等观一切法、一切众生,修行就是在学这方面。闻、思、修,如果你是有修了,闻思摆在旁边,光有邪知、邪见,那不如不要修。外道、邪道所说修的就这样,闻思摆在一边,光修这些怪力乱神能力,自己感觉怎样就讲怎样。

有时候我睡不着,会听听广电,听到凌晨四点多,有个节目会请人家来讲禅修这类知见,但都是变相的在讲心灵要怎么修,修到第一个层次会怎么样、第二层次会怎么样、第三层次会怎么样,都是依自己意解而说,都不是世间禅定里的境界,这就是标准的只修不闻思,这是邪道,讲得似是而非的道理,不懂正理的就会跟他讲的学。你要懂佛法的,便知道讲这些都是胡说八道,所以你真的要闻思,不要光是修。外面没有佛因缘的都是光修、不闻思,才会进入了邪知邪见。这些邪知邪见者,如果自己不去影响别人,还无所谓,偏偏这种人最喜欢推销自己、影响别人,自己没有正确知见,又想名闻利养,真是在以盲导盲。

我们人世间不懂事的人太多了,接触邪知见者就说好。你看佛教除了大法师以外,要收很多徒弟的很困难,默默无闻的法师要有三、五个徒弟也很难;而那种外道、邪道的居士或者变相穿着袈裟的,他们的徒弟就一大堆,都几万、几十百万人。末法时期真的很悲哀就是这样子,无智慧的人一大堆,对显现出这些怪力乱神能力的人,更是趋之若鹜,这个是没办法,你也不能去拆他招牌,或比擂台什么的,这就跟他一般见识,若这样表示我们修得也不好,所以很多修得很好的法师就不会要理他、不会要讲他、拒绝提到他,总是会有人去度他,不用你去讲他;慧,显现在闻思修,这还是世间慧,还是要学出世间的法。

(2)相杂念住:又作共念处、相应念处,以慧与所余之俱有法为体。什么叫所余?如果慧在讲空的话,所余就是不空的这一部份,不空代表我们内在的习气或者代表外在的因缘法。我们要学习在空、不空之间,怎么让你的心安住、定住,让你的心不会去随缘流转,轮回就是这么流转的。以后,你要学习到自性起法时,你要怎么让念住,能够念住,这个相杂念就起不来,就等于不用性念住、自性念住,如果你的自性应缘时,第一念觉,我们叫第一义谛或第一义谛空,你不再起法相应,都不再起任何念头的话,没有杂念起,没有杂念起,为什么要住?

这个共念处,就等于自性念住,自性念住就没有相杂念住起,就不必住,自然而住,我知道这个是人,我看是人,我也不想去说这个是男人、是女人、是冤家还是亲家,还是什么。佛法在学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观所有相都是虚幻,都是在学自性念住,相杂念住去掉不起,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这样。你还没有走到运用心能力去帮助众生时,修行过程离不开这样。先认识自性,自性会起念,因为它一定会去应缘,如果自性不能应缘,那你就跟石头一样,那个不是佛性,只修了一半。

有个同学,以前去学练自发功,身体气很旺,压住头部,不起动念,自认为定力很强,念头都不会动了。还好来修心中心法,修心中心法手印一结,修几十座妄想就冒起来,昨天的事、今天的事、明天的事一大堆的,哪里有什么定力?以前说多么有定力,现在怎么一点定力也没有?因被邪气压住头部,就没有念头能起,这是不究竟的法,是拿石头去压草,看似没有草,其实慢慢它又长出来了,那是不究竟,这就是世间禅定。你要把石头搬开,让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全部现出来,然后一个一个修除,修到你内心清净,应一切缘它不会起念,眼睛看了是看了,如果跟我没关系我可以不讲,你来问我,我就讲,如果跟我都没有关系的话,好自在像溜声一样,什么事都不管,这样眼睛等六根都很容易清净。

但,你不能因为说你在修行,什么都可以不管,你有你的职责,牵涉到你要管的事情就要讲,该讲就要讲,但讲了以后你要自在,人家被讲了不痛快,有反应你也要自在、照单全收。你知道他修的不好,被讲了一定不高兴,他几天不讲话、对你脸臭臭的,那你也要自在的,不能怪说对方错了还要面子。你骂了他,要他好,他会怪你一阵子,怪时,你要跟以前一样对他没有分别心,还是一様的态度,你一没有分别,慢慢他心才会跟着在转,他到底还是在学,修的没你好。

像这种讲起来,光讲名词,你懂得吗?这几句,已经把所有佛法修行过程都讲完了,你还听那么多三念住、四念处?所有佛法都可以演变成你修行的种种法门,问题是你懂了没?你要不要去做?闻、思了以后就要去修、去做。因为有一个空、不空的法在这里做体,才要对它修,这是不究竟的人要学的。你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自性念住,因为你从动相念住、相杂念住,慢慢修得好一点了,就是你开悟了,也要经过几十年「执杖牧牛」的磨练,才能够做到自性念住,不然理智上想放下不管,但是,你内心那个习气毛病,还会起哄,还是有一个念「不甘愿」。

虽然,你说看这事情不生气,但是你内心里面种子的生气心,一直冒起来、冒起来,你才发现表面理智已经告诉自己不生气了,为什么里面还有一个瞋心在冒?那是根本的种子,不是你不生气就真的没生气。我有时候告诉你,你观自心在生气时,它一直冒一直冒,为什么你有一个坦荡荡的心在看它生气?这表示能观生气的那个是你的自性,那被观在生气的是你的习气,刚开始不可能两分离,凡夫就是这样子,就连开悟的人也是这样,跟须陀洹向一样的,跟刚开始学的人没有两样,都在修心。当然佛法或者禅宗讲的是开悟以后修比较快,其修行过程跟阿罗汉的四果修行,没有两样,都是要你管住这个心,所以过程并没有什么大小乘之分,只是方法不一样,大家懂得这种现象。你这样搞懂了以后,一次、二次、千百次磨练,慢慢这个习气没有了,以后对什么大小事情,都引不起你生气。

(3)所缘念住:我们说心王、心所,心王是直接对一个境;心所是加上你心的毛病合一起来的,这两个是有别的。心,我看到这是一只笔,这是见性的心;如果我开始说这只笔不好,没有水了,怎么粗粗细细干什么,那是你心所的毛病。简单讲你心有病,它活动的范围很多,你愈龟毛,那个心就愈不好,你愈斤斤计较,愈是烦恼、痛苦,这个要这样、那个要那样,你说这样那你就不要工作了,不工作在人世间怎么活?如果你愈粗枝大叶,神经大条大条,那是修得愈好,你说这个人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无所谓,那是大修行者。

有两件事要好好去做,第一个是福报、佛菩萨的事情要好好的去做,香要烧最好的、装饰要最庄严的、花要供最上等的,这是表示你的恭敬心;第二个是有关于佛教的事情,你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好,不要导致别人出差错,不然你也有共业,你导致别人被引到别的地方,没有引到正的法这边来,这样不好。除了这两件事以外,其它的就随便怎么做都好,你家里的大小事,有做也好、没做也好,有照顾也好、没照顾也好,随因缘去转,大方向抓住了,知道修行怎么去修、怎么去学,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又作缘念处、境界念处:以慧所缘之诸法为体。你见闻嗅味触觉这些心,面对色声香味触这些法,你产生什么心?你看到人、听到声音、闻到什么的,你起什么念?最好不要起心动念,它就成念住,回到自性念住。第一觉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空,就是不起动念应缘,就是第一义谛空,看是可以看、听是可以听,但,我不加以评论,就是住在第一义谛空。很简单的法你要修多久、听多久?你要懂得的话,五分钟就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如果你不学菩萨讲经说法,已经够用了,问题是你没有办法体会真正的修行境界,没有办法知道怎么用,用不上力,所以搞了十几、二十年,还是在那里,好像也没什么进步,这当然又回到因果,你过去的智慧就是这样子。

为什么有的人听一句话就懂十句,一件事就可以做十件,做得好好的,进步很快,课听了五年、十年,也有人听了二十年,为什么习气毛病还是一样?境界来了,夫妻还会吵架、相骂?会!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就是所缘你都让它起念、相应,你没有办法令六根面对六尘时不起心动念,没有办法住在第一义谛空之间,这是谁在让你没有办法?是你内在的个性、习气、见解、一切毛病,你要不要拿掉?要啊!怎么拿?身体没有成就拿不了,身体没有打开,没有把气逼到脑筋里,要修很难。

我常对网络朋友灌输这种概念,不是你嘴巴会讲经说法就是开悟,若你行为没有开悟的样子,你所作所为都违反戒律,怎么会是开悟的行者?不可能!你说我知道了,因为身体没有成就,讲归讲,依然没有办法了解,没有办法好好去做。如果你身体开通了,你可以用一个觉知的心,观照你起心动念,都清清楚楚,要谁教你怎么修?不必,你看一句话「执杖牧牛」就像这样,或「第一义谛空」就像这样,你心眼看着、心里冒着,你不让它发作,保持第一义谛空的样子,保持自性念住,刚开始做不到,慢慢学一、二年,渐渐以后六根都清净了,看到、听到都很自在了,随便别人怎么搞都无所谓了。

当然大事情大原则、影响层面太严重的,就不能够让它搞垮了,譬如让你搞下去道场要垮,那怎么行?骂也要骂、打也要打!我说的是一般的,让你们去做,不会太离谱,怎么做都没有关系。当然这三念住就是我们要学的,其实讲起来这也概括佛法所要修的,讲名相一大堆也是一样,离不开这个心地。你懂一部经如来衪有特定讲的对象为谁,但道理讲来讲去都是相通的,譬如这部经比较深,衪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那部经比较粗浅,粗浅还是有高深的修证道理,而高深的心清净,还是从低浅的心不净所慢慢断除上来的,经文本身之间没有什么好坏、冲突的。

世亲菩萨释云,即是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是谓无二法身名平等法身,即于如是无二法身得善清净波罗蜜多。解云:准梁论用圆满法身及四德波罗蜜为功德体。故梁论云,如来法身名住四德究竟名波罗蜜,具说如彼。

「得佛无二住圣彼岸」,刚刚讲的自性念住、相杂念住或者所缘念住的话,就是已经做到涅盘了,不要讲说证到像佛证到二住的彼岸,我们还没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心安,心安就是涅盘的境界。世亲菩萨解释说,此三住即是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法身清净无相才叫平等,如果法身还不清净,像刚开悟的人,有一个名词,这个名词是经典里面提过叫「素法身」,「素法身」讲起来有几个意思,刚开悟的人开发出来的法身,叫素法身,素法身就像小孩一样不懂事,因为开悟的人对这个自性还不大认识它,它有超能力能可以认知过去、未来很多的事情。

那时候你会害怕:「我怎么会这样!」当知道一些未来的事情,放不开、放不下啊,这就是心还不清净,这样不如不要知道。很多事情不要知道比较好,尤其大事,最好不要知道,只须一天过一天的面对现实,这样比较好,知道未来要怎么样、怎么样的,多烦啊!知道愈多愈烦恼,无论你做得对或不对,缺乏定力都很麻烦。如果像菩萨的话,知道未来几千万亿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也还是自在无碍。

素法身,你慢慢去认识它,它有无量的神通变化,那个感召力是不好的!这个感召力强不是很好吗?外道喜欢学这个,让你的天性、真如性起功能,不是很好吗?佛法有没有教你学这个?佛法要教你学会回到最清净觉,都不用一切有为法,心才能清净。那未来要怎么去度众生?对众生不是动动嘴巴、讲经说法就好了,病痛、什么障碍都要能帮他化解,他才会信你。后来等你进入空、无相、无愿等三昧成就以后,你就要进入陀罗尼门,学悉昙陀罗尼,不过你要自然能讲咒语,那还太早了,要到八地菩萨才可以自说咒语,我们只能学咒语。

不过该你学陀罗尼时,你就会学得很快。像我以前背一个咒都背不起来,永远背不起来,要看着念,现在我背了已经大概十来个咒。以前要背一个咒很难,虽然我教你们,我自己要背很难。现在查咒语单字,一个一个增加,一个一个查出来,现在每一天都念,以后行菩萨道就是用这些咒语去度众生,你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用什么如来咒语、菩萨咒语念一念,用我们的不清净身依附着如来法身来成就一切佛事,这很较简单,不必你用很大力量在那里搞了半天,才帮人作一件事。这要学到一个相当程度,好好去念咒语,每一种咒要念到一个相当程度才会起作用。

素法身的灵通力比较大,灵通力大也可以讲是执着,什么叫执着?就是天性的执着,天性的力量,天界众生修到这个境界都有这些能力,这个在修佛法就要去掉,不去玩这个,要修无为法就是这样。然后,素法身就起不了大神变,这些小灵通力有,但起不了大神变,叫素法身。当然像佛的法身就可以产生大神变,阿罗汉没有现起法身,只有解脱身,登地菩萨、地上菩萨才有法身现起,但是,他法身还是不清净,慢慢学、慢慢断习,学到真正法身圆满时,五种法身相成就,五种法身是从戒法身到定法身,入慧法身,得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以外,还有五种功德相,圆满这些就是佛的境界。

菩萨境界有法身,但是,还不完全清净,小菩萨神通变化没有,到大菩萨才跟佛一样,可以十方世界来去自如,这是大菩萨。登地菩萨第一个不懂素法身,第二个起不了大神变,有小灵通起不了大神变,这叫素法身。然后慢慢修、慢慢修,到二地菩萨离垢地,离垢是大汚垢都没有了,心里面大的汚垢,微细的习气没有了,但是,微微细、极微细的习气还有,这样法身愈来愈清净、愈来愈清净,清净到三地菩萨,三地菩萨是明地,祂心会发光,心明才有一个应化身,法身清净到有一个应化身出去的能力。

你有没有应化身,要看你心有没有清净,心清净多少就现起几个应化身,不必你人亲自跑去,只要人家想你,你就化一个化身去帮助他,多自在,这么好用,怎么只有一个,因为你心还不够清净。四地菩萨焰慧地,他是智慧像火焰一样,智慧无量,智慧是空慧,空慧可以断烦恼,所以是为焰慧地。五地菩萨是难胜地,六地菩萨是现前地,真如性现前,七地菩萨是远行地。五地菩萨,有三个应化身,就是清净法身到一个程度,三个人同时忆想你,你可以同时化三个化身出去,五个人忆想你就不够用了,你的能力不够。三地菩萨、五地菩萨看起来已经非常不简单了,但是在法身变化上才这么一点点,你看大菩萨像观世音菩萨,这些大菩萨都有千万亿化身,跟佛都一样。

接着再回来谈「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这句话,法身清净无相才叫平等,平等法身是究竟;波罗蜜多,是了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等的意义,但是了解后还要做到,才叫波罗蜜多,我们简单翻做度到彼岸,这里面波罗p2ram就是对岸的意思,itai动辞的变化,走到对岸,p2ramita何称,等于度到彼岸。我们一般的讲经说法,波罗蜜多就是度到彼岸,波罗蜜多要有智慧,才能度到彼岸,什么智慧?六度里般若智最重要,般若智就是放下,无一法可用。你懂,懂得它,波罗就是趋向彼岸,趋向彼岸要有智慧。又如懂布施波罗蜜,就是我布施,随缘布施或者三轮体空布施或布施以后,不要罣碍它没有没有功徳,这些做到了,就是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你念了半天,般若波罗蜜是讲什么?《大般若经》里面讲的是什么?就是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而已。

无所有不可得,那你这样观一切世间事,都能够知道,但都没有烦恼相应、没有所缘这种法起的话,那你就是做到般若波罗蜜,能够了解这个意义,也能够做得到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来黏我,我也不去黏你,这就是做到般若波罗蜜智,才算度到彼岸,你们要懂般若波罗蜜的意思。是谓无二法身,只有一个法身,没有二种样子的法身,像阿罗汉是解脱身,不是法身,菩萨初地有法身不清净,不究竟,十地菩萨有清净法身,但是,不及如来的最究竟圆满法身,最究竟觉法身,佛的无二法身才名平等法身。(待续)

(2007.07.11.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