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26)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如来总功德相说明()

「于一切行成就大觉。」

如来的第十二行之功德相为「一切行成就大觉」,如来的一切行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从第一段里面的四静虑、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等等的一切行,都是成就最大的觉悟,也是做到大觉、妙觉、无上妙觉,如果你做到这样的话,就是十号具足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上一个在讲「于一切法智无疑滞」,现在在讲行,「于一切行成就大觉」。先了解行是什么?大觉又是什么?这是显如来的第十二个别德。


  行德之
行为cary2 carita,意义为动作、行为,此处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如行解相应、行说一致、教行证、教理行果之「行」,意即对于知解言说之实地践行。如来一切行即修道断惑所造之业因,具足一切善法,并具足无量智慧、神通。如来行法有如四静虑、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卅七道品、三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等行法圆满,成就等觉、妙觉、大觉、无上妙觉,得如来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处如来显第十二行德,行者cary2 carita,意义为动作、行为,此处指为到达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要到达的目标,就是大大的觉悟的大觉。走到大觉的路中,所用修行法门、所用的行法,都能成就大觉,如行解相应。修行法门跟你所思维了解的互相呼应的话,慢慢就可以成就大觉。学佛法,你光看看经典,有时候还不能成就,你要去试着讲经说法,就是修行中用嘴巴来讲经、说解经义,能够讲得通、圆融,你就会真了悟,行解相应,或者行说一致,就是这个意思。

你的修行跟你所说出来的,能够讲出修行的境界,你就可以证得教行证,教化别人修行法门,自己要能亲证这个道理,教理行果相当,教这个理地或者修行的果位,都是属于「行」的方面。讲经说法中,依次解意,深入一层更去了解,慢慢的讲一次、讲二次、讲三次,你每一次讲后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你在学习佛的智能之中,体会衪为什么有这个智慧?如果,你是土法炼钢,你从来不会想到这些佛智事。那依各个经典所解释出来的东西,你可以慢慢进一步地去融会贯通,然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智慧,也是未来你要成就的目标,这样一切行,都朝向大觉的目标前进,最后身当然都会成就。

这里是指什么意思呢?意即指对于知解言说之实地践行。自己先了解,再去讲经,讲完了,你还要实际去践行,试试看此佛法,能够这样的话,就会成就大觉。如来一切行即修道断惑所造之业因,如来在因地时,是要修断一切疑惑,每一品有每一品不同的迷惑事,你修断下品、中品、上品之惑,全部能够断除的话,就是具足一切善法了,衍生具足一切无量的智慧,甚至神通,不管智慧或神通,都是用来利益众生的,帮助度化众生的。如来行法之中有哪些方法?在《大般若经》所讲的修行境界,摄心二法都是成佛所必需走过的,这里列举出来都是成就如来道,比较高层次的修行。

从四静虑、四禅定讲起,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心,证得四空处定,即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定,或证得八背舍,也就是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四禅加四空处定,总共成为九次第定,这还在世间禅定境界中。十遍处,就是十遍一切处,你的心可以进入一切颜色里面,这是十遍一切处,青红黄白种种的颜色,你都可以幻化而入。从十遍一切处之前,大概都是世间禅所修持者。

之后,卅七道品、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五眼六通、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于一切种智),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就是正定)等行法圆满成就。

世间禅行者只能入一个定,诸菩萨跟佛,衪们是得入千万亿三昧,各三昧都要能够证得,衪随时都在变化、定中,譬如要入何定,可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直上去,进入种种三昧,学习一切三摩地门,这些行法,才能成就大觉。大觉是最大的觉悟,什么是最大,无有就是最大,所以「无有」之觉是为真觉。前面还有些觉,是成就等觉、妙觉、大觉、无上妙觉。妙觉、大觉、无上妙觉,差不多一样意思,等觉是声闻菩萨所证得的,这是平等、平等法,这等觉还不能够得如来地的佛位,只是得究竟解脱平等、平等一切法;妙,在于一切的智慧衪都懂,衪可以静态用神通,观照一切虚空界、一切佛土、及其众生界,衪都懂。祂使用出来何法,都达到度化众生的妙用,这不是一般证到空的人可以想象的。

学佛法,都是在学智慧,学智慧要干什么?是要度化众生、利益众生,这时才用得上的。这样就可以得如来十号具足,你既然是大觉者的话,就要成就如来的十个名称: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每一个名相,都代表衪的一个功德相,你要具足空、具足平等、无上正等正觉;佛之无明没有了,一切行满足,是为明行足;善逝,又作善去、善解、善说无患、好说、好去。世间解,对世间一切相都能够了解;无上士,没有一个比你更高的,是为无上悟士;你还可以够随意化导一切众生,叫做调御丈夫。能够随意化导众生,你要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一切神通变化。

佛陀要化导一切众生,化导凡夫用低浅的法,化导菩萨用高深的法,要教众生他们,得依其大小智慧而教,都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种把众生他雕塑成成就菩萨、成就佛道,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而天人师是能成为天人导师。天人师跟佛,都是一种尊称,那是代表衪的境界。教化天神,天神有二十八天层次,你都要能教化到,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经云,初地菩萨教化四天王天里面的众生,二地菩萨是忉利天主,教化当天之天众。三地、四地、五地、六地等菩萨,依次在三至六欲天中当天主,并各自教化其天神,所以欲界六天里面的天主都是菩萨。初禅天是第七地菩萨当天主,初禅有三天,大梵天王等于是七地菩萨一样。八地菩萨是教化二禅天的天众,九地菩萨是教化三禅天的天众,十地菩萨是在广果天,是教化四禅三天里面的天神。再过去解脱五净居天是声闻乘的天,是阿那含行者居住的。菩萨祂一边修智慧、一边度众生,当然,祂还没有先证得究竟解脱,不是的,祂们先证得智慧,教化众生,然后,才能证解脱。八地菩萨达不动地境界,差不多可以自己证得究竟解脱了。这些纵横的概念,你要这么去了解,你要知道佛法跟修行境界之间的关系,若十号具足者,就是真正的如来,这是大觉者。

 

如来一切行法中圆满佛德 buddha-gu5a,圆满佛德即谓:(1)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恭敬供养)四种。(2)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3)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死,或安置众生于善趣与三乘。此外,佛亦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别德。复次,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随心三摩地、四智、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离诸习气、若远若近游止自在无有障碍、于一芥子能纳无量诸妙高山,如是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如来悉皆具足。

如来一切行法中圆满佛德,一切的修持方法,都要去掉内心的不清净,去除不清净即成就佛德,在功德方面都要圆满一切的佛德,当然两边都是相对,不清净去除了,你一份佛德就成就了,你完全不清净去掉,当然就圆满一切的佛德,这是第二段讲的。佛buddha-gu5a,佛的德行、功德,有的人说功德、功德,功就是你用功的方法,消除你内心的不清净,就是功;德是你消除一分不清净,就成就一分的功德。

这里功德有人间功德、天道功德,大、小乘圣人的功德,当然最大觉、最清净觉,成就的都是佛的功德、佛德。圆满佛德,分了好几部份来讲,即谓:

(1)因圆德:没有因成就不了果,因成就,也就是在不清净的部份,制造清净的因,包括无余修,修行的法门没有一项会漏掉,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衪当生要成佛时,从开始修善行、打坐,四禅八定都一样的,都要修,衪不是直接就证到如来的佛德,也不是直接就证到最清净觉,衪还是从一个凡夫身,衪开始打坐、修行,世间的禅定衪也懂,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智就是声闻、缘觉他们的智慧,就是解脱知见;道相智就是认识空以外,你还要用有为法去利益众生,所以菩萨的智慧,就是道相智;佛,一切相智,就是空证得,有为法也会用,用了以后又不可以执着。

这些一切智、一切相智,如来衪都得了,衪没有一项要修持的法会漏失掉,叫无余修,每一样都修了,八万四千法门都修了,而且是长时修。长时有今生的长时修,还有过去无量亿劫、三大阿僧祇劫的长时修,才能成就佛德。不可能说现在发菩提心,一修马上成佛,没有这回事情,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才能够证得妙觉、大觉。无间修,是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境界、每个层次,都没有间断的这么一直修上去。不管是天道法、或者善行、或者是禅定、或者去除内心的不净,等等法都是不间跳,每个阶层之间而去修证。

如此不间断修持,才能无所不知其境界内涵。为什么衪可以早期讲《阿含经》?《阿含经》道理最真实的,都是跟肉体修持相关,又跟心灵相关。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间修,是接续上一生而修。释迦牟尼佛从苦集灭道中,苦谛去修起,衪也要体验苦怎么苦,雪山六年修苦行。现在很多一听到心中心法打坐四个钟头、六小时,就怕苦!苦!不来、不敢报名,你没有突破色身,不管气多旺都没有用,你要苦、集苦,苦苦,感觉这个苦是什么味道,从身体表皮最不通处,酸、麻、痛,到痛到骨头里面去,骨头也会痛苦苦,去体会苦谛里面的苦苦是什么,这是粗的相,每一种苦都有三种相,中、细,苦苦不突破,你中苦就不能够体会,中苦不突破,细苦也体会不了,这三个都通过了,就不苦不乐,不苦不乐可以叫做轻安,打坐已经不再感觉身体有什么痛苦。

当然轻安以后,苦谛就已得到了,苦谛得到,你已经认识苦的道理,苦的道理能够懂,但是,也要做得到,到这里色身才破。释迦牟尼佛还是要通过这一关无间修,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十七道品等等的无间修。我们不是,我们是过去世修到哪里,今生来时就接下去,因为我们只在这条路上,初发心要修行,现在还在修行路上走,也许是色界四禅,每世都是走在这里,过去的你不去修,因为过去的修过了,今生接下去这是有间修。

有的从无色界进去,有的在天道里面开始走,天界,这是一条成佛的路,还没有成佛那一世以前都是有间修的。释迦牟尼佛要成佛这一生,衪从一开始体会,衪也能够得到一切的智慧,才叫无间修,果位也是一样,没有间断的每一个都要得到,一层一层进去,甚至于三昧也是一样,等持定都要能证的。为什么要体会上面所讲的三摩地,三摩地有千万亿种,无间修每个都要去证、去体会。世尊既然要得一切种智,众生他们所有修过的,你都要修,因为你要成佛,今世都要证过。

尊重修(恭敬供养),去掉我们的贡高我慢心,对佛、法、僧三宝恭敬,对众生、对未来菩萨、(恭敬供养),去掉我们的贡高我慢心,对佛、法、僧三宝恭敬,对众生、佛一样的要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所以要尊重、恭敬、供养。如来衪学过去很多的法,譬如以咒语来讲,衪在哪一世行菩萨道时,哪一个佛讲了什么咒,衪再回忆过去会想到哪一个咒,过去佛衪所修证的,今生衪会懂、也会悟,既然成佛得到最大觉,一切行为,衪也可以成就,今生虽然也会,还是尊重其法,因为法法平等,每个如来都可以讲无量无边的陀罗尼,不是说你讲了或者是你会了就占为己有,如来到最清净觉时,不会有这种行为发生,在因缘德来讲有这四种。

(2)果圆德:

智圆:果位圆满的功德相,在于智慧,每一个众生修行的位阶不一样,智慧不一样,但是,佛衪已经是最清净觉,成就最大觉、究竟妙觉,当然衪的智慧三身、四智圆满不止,还有其它智能都要懂,一切智、一切种智,智慧圆满。

断圆:断惑圆满,要断一切内在的不清净,习气、毛病、执着、种种的心病都要断,修行就是在断这些,断了这些,那些功德相就会现起。不是去玩一些神通异能,就有功德,没有,都是要断内心不清净法,断多少得多少功德,这里讲的是佛的境界,衪断一切毛病后,功德圆满。

既然要发大慈大悲的心救度众生,你怎么断惑,因为你自己已圆满,当然可以告诉人家,如还来做,该怎么来做。如果犯了瞋心很重,以慈悲心观它、破它,如果贪欲心很重,你会去破解贪欲的话,就观这个身不净,身体无常,死后会烂掉、发青、腐烂、长蛆等等的不净观。很多病的话,要怎么断?当然,每个众生的毛病不一样,你就要教导他不一样的方法。你怎么教导他?当然是你自己在果地上已经得到了,你说用这个法是适合什么人来修,所以称为断圆。

威势圆:威势是空、无相证得以后,你不执一法,自然这种力量就大,威势是相对于众生的有为法的力道来讲,如果一个菩萨以无为法来对无为法的话,没有所谓高低,如果是外道、天界众生行者,他们也有断几分的习气,但是,不究竟,你用有为法来对无为的如来心地的话,当然就有高低。你诵心中心咒、结心中心手印,为什么一结就等于佛一样,等佛心故、等佛力故、等佛威故,假借佛的法身,提高你自己的力量、威力,心地跟佛一样,因为你是借佛的清净法身来用的,这种威势就是不威而有那个大势力。

如果有形有相就不是佛所得到的一种法,佛是修无所得的法,这种无所得的法的空体才能够产生大威力。像《金刚经》在讲的一样,你有个身,既然有个身就不能叫大身,你观这个有身没有的话,这个身才是大身。大到哪里?大到遍虚空界,虚空界有多大?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如果有一个概念,说这个身就是这么大,一个佛剎土的大,有三千大千世界,既然有三千大千世界可以讲出来就不大,因为还有一个概念的数字。或者华藏世界有二十重、二十个3x109银河纟,既然可以讲出来二十个可以讲出来就不大。佛的无相威德,是从没有之间显现出来的,可以折服一切的众生,圣人也好或者是外道,具足圆满威势力。

色身圆:因为衪当世成佛之报应身,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在讲《金刚经》时,三十二相怎么形成?还是你去除贪、瞋、痴、慢、疑、邪见等等的毛病,行布施、施舍,有大慈、大悲心,这么将坏的去除掉,好的培养出来,慢慢形成衪三十二种相、八十种随好相,你看有形的佛报应身,是为色身圆。

一切法是要福德来成就,无形的空体、法身清净,也是要去除不清净的这一部份,来成就衪清净的这一部份,在果地上来讲佛所做的一切法都成就了大觉,衪就有四种圆满的果德。

(3)恩圆德:恩惠圆满一切功德。恩惠是对谁?当然对佛无所谓恩不恩,但是,祂利益众生就是一种恩惠,度众生,佛衪说没有众生可度,但,以众生来讲,佛给我们恩惠衪是圆满的给与,毫无保留地教导我们。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死,为什么衪可以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就是衪在因地菩萨位时,所修、所证、所圆满的功德,无所不漏地做到,产生果圆满的功德,从这两项,就能够用一切法来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永离三恶道,或者是永脱离生死轮回,这是最大的恩圆满功德。或安置众生于善趣与三乘,不是只有跳出三恶道,在三善道之间能够得到脱离生死,或者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间,给他们教导,恩泽普及这三圣声闻、缘觉、菩萨修行者。我们讲的佛,衪有什么大觉,从大觉感召什么功德相?从恩、加上因、加上果,这三方面来讲的

此外,佛亦具足十力,佛所具有的十种力量,还有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不共菩萨、不共声闻、不共缘觉的法),只有佛才有的法,这些也是衪的别德。复次,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是四大无量心,菩萨是学习四无量心,菩萨再往上去要学佛的四大无量心,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无量心就好了,为什么要学大?这是最清净觉、无上觉、大觉者,你要得到这样境界,就要有四大无量心。像心中心法一样,在《佛心经》里面讲,佛衪知道现在出现的现象,是什么道理才会产生这个现象,但为什么菩萨不知道?因为大菩萨没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得心,或者是有,但不具足,你在这里看《解深密经》是要用比较级的,讲这个比较级,菩萨有慈悲喜舍,但,不够全、不够圆,这样菩萨的神通就少一点,你像这些大菩萨一样,为什么没有具足佛的这种智慧、神通,就是慈悲喜舍心差一点,有差一点就有比较不圆满。

释迦牟尼佛也讲的很清楚,为什么这些金刚菩萨,怎不知道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譬如《佛心经》讲到太阳光明暗掉了、月光也暗掉了,大家在那里面坐着都没有光芒,怎么出现这种现象,这里面很多大菩萨、金刚菩萨,不懂就是不懂,佛就说你们虽然有慈悲心,但不够大,你们有喜舍心,也不够大,所以没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所得到的功德、神通、智慧就有比较小了。你要不要成佛?要成佛的话,后面所讲的这些行法,从内心的不净修到种种的功德圆满,会现起大觉,成就一切大觉,就有这些佛所具有的功德相,其它人所没有的功德相;

随心三摩地,不是你肉体打坐才有三摩地,正定、正受随心在,不管心处在顺境、处在逆境、处在定中、处在打坐,或者不是在打坐,或者在行住坐卧之间,你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安住在正定正受上。如果是智慧不够、定力不够,你就做不到佛的这种境界。你看有一些佛,像狮子奋迅佛,入定、出定快速,奋迅是很快,这就是说这个佛,不是只是衪.因祂以这个名称来叫衪,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八解脱门、或百千万三昧等等的,衪可以很快的进去,也可以很快的出来。世间禅者可以吗?世间禅从初禅,呼吸时,从粗的呼吸开始,到呼吸变细,才从初禅进二禅,二禅以后,我们说身体头要低一点,气从背面上来督脉,进入二禅,三禅气从后面到督脉、督脉又从譬如中脉、冲脉上来时,头要仰一点进入三禅,进到四禅,什么境界出现我都不在意,我都可以自在看着它不会起心动念相应,我们在一炷香里面,从初禅到四禅是很不可能,你要从初禅到二禅可能要修好个月,甚至于几年都有,究是进不去。

佛等不是这样,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好像几秒钟就进去,进到百千万三昧里,出来就下座了。我们进入二禅,有的都不知道怎么出来,知道周遭事,心很清楚,肉体你管不到它,要出来、下来,它就不下来,卡在那里出不来,还要禅师弹指或者用引磬把你带出来。佛等,不是这样,进去、出来都很随心,很自在无碍进入哪个定中,要出来就出来。像禅宗的行者,没有什么入定、不入定,你一静就入定了,你在不定中也是入定了、在吵吵闹闹的地方他也入定,因为他心没有烦恼就是入定,这种随心而入的定,菩萨也有,佛更是圆满,才有随心三摩地,进入各种百千万三昧之中。

四智:四种智慧,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前面两个是断一切六、七识习气毛病才得到的,这两个都断掉妄执,回到第八意识时,第八意识还有一种执着,就是阿赖耶识执着偏空、涅盘,这还是不完美,到完全成佛的境界时,就回到如来藏真如性,这才是真正的大圆镜智性清净,性清净以后,就能产生一切神变,这是《解深密经》第八品在讲的,如来神变的境界,衪是怎么变、怎么起来的;

二智;是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你从开悟以后,找回自己的佛性,空的一面,就是得到根本智,有根本智就可以断一切的妄想、习气,会产生涅盘的境界。这还不够,还要有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差别智,根本智是大家一样的空、无相,它是一相,这种样子只有一个相就是空,大家都一样,凡夫也一样、圣人也一样、佛也一样,只是有修有显,无修不显。但是后得智,这中间圣人懂一点点,佛全部懂,我们凡夫不知道它、不认识它。这个后得智证得了以后,才有办法从差别智产生一切神变,差别智就是世间相,世间相种种不同,也就是因果报应的一种现象,根本智得,才有差别智产生,要度众生的这种能力。

譬如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习气、什么毛病,因为刚刚讲的都断圆满了,功德成就了,你过去断过,所有习气毛病什么你都断过,你看这个人毛病在哪里,要用什么来断,告诉他要怎么来断,或者是一针见血指导他,马上让他受益。为什么佛衪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衪什么都修过,什么都懂得,这种智慧不是听一听就会了,都要亲自去证得。

二种智慧指根本智跟差别智,后得智就是差别智,如果是根本智跟差别智,你还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就不能知其用。为什么佛衪说一个后得智?你就知道,是后来才得到的智慧,根本智得到以后,才得到的智慧,叫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差别智,根本智没有得,后得智就没有了,就是迷糊掉。一般人就是这么迷糊掉的,你烦恼没有断了,怎么会有智慧?没有的。

离诸习气、若远若近游止自在,无有障碍,行者习气毛病断掉,要远要近,远游或者不远游、要止,你的心念随意成就,因如来法身、化身、应化身什么都能够自在无碍,可以产生上面所讲的这些功德相,是衪修证后所产生要出来、现起来时,衪都没有障碍。也可以于一芥子能纳无量诸妙高山,芥苿的种子是很小的种子,那么小的东西衪可以容纳像须弥山一样的高山,而且不是只有一个须弥山,是可以容纳无量无边的须弥山,妙高山就是指须弥山,须弥山有八万四千由旬高,再往海底下也是八万四千由旬,全高有十六万八千由旬。一由旬四十里,二千四百公尺,这表示不得了了,诸就是无量无边的妙高山,一个阿修罗可以把须弥山举起来,祂都有那种能力。现在佛的修证到一个芥子衪都可以容纳无量无边的须弥山,这是衪的智慧跟神通力。如是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如来悉皆具足。只要你证到十号具足的如来位的话,都有这个能力,一切行成就大觉,要有这些功德才是。

 

大觉系指释尊之觉悟,又作正觉、大悟,释尊觉悟宇宙之实相后,不仅将自己从迷惑中解放出来,更欲使他人得到解脱,而今觉行圆满,故其觉悟称为大觉,相等于无上妙觉。契经云,妙觉位则以虚空为座,成就清净法身,居于常寂光土。

无上妙觉系如来所得之觉体,不可思议,最胜而无有过之者,故称无上妙觉。《圆觉经》云:「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

大觉只能对释尊之觉悟讲,或者哪个如来所觉悟到的道理、神通、智慧,又作正觉、大悟,释尊觉悟宇宙之实相后,不仅将自己从迷惑中解放出来,更欲使他人得到解脱,而今觉行圆满,故其觉悟称为大觉,相等于无上妙觉,你要想衪觉了什么东西?智慧具足、神通具足,能观照虚空界、无量世界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具足,能够洞知十方虚空一切世界中众生的因缘果报,这些也都具足,这种智慧、神通。我们是知道衪有这个能力,至于要怎么去观另一个世界,我们都搞不懂,这是大觉悟的人才有的智慧、神通

契经云,妙觉位则以虚空为座,虚空是无尽的大,不能说的大,既然法身最清净觉,当然等遍虚空,以虚空为座;虚空有多大?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居于常寂光土,佛如来常住于此土。常是恒久不变的,寂,是寂然、湛然,不因为外界众生因缘感召而变化的,当然那个地方是光明无量,所以叫常寂光,有时候加一个净土,撑常寂光净土,这就是「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我们也看了净土五部经,衪把九品莲花往生极乐世界说明,念佛者要往生的话,分有三种净土,无相的常寂光净土、有相的清净庄严土,如果你还没有修证到真正的无余依涅盘时,你只能去净净庄严土,因为你还有个神我身,有个神我身就要依靠到有相的净土去,西方极乐净土、弥勒净土或者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什么净土都可以,如东方瑠璃光净土,什么净土都有。

如果以九品莲花化生的下品下生讲,此等人他犯了五逆重罪,或者是杀盗淫妄等重罪的话,他还没死以前,有念佛的机会,就会出生到方便有余土,权宜暂时住一住,还要续续修,或者继续留学、继续学习,学习到差不多的话,你到中等中生的话,可能会去清净庄严土。如果开悟者证到无余依涅盘的话,这里就是那里,那里就是这里,要去哪里?所以没有地方可去,以虚空为座,就是释迦牟尼佛等以虚空为座,法身清净就遍虚空,就是以虚空为座。

成就清净法身,因为虚空无相,清净法身无相,这两个是一,不是二,居于常寂光土,这是最清净觉者,衪的果报报身,就在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那边。无上妙觉系如来所得之觉体,无上,就是没有什么比衪更高的,叫无上;妙觉,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妙、妙在哪里?因为法身清净无相才会妙,怎么妙法?衪不度众生中就可以现度众生,第八品在讲的应化身怎么起?众生忆想衪,祂的应化身就出去,这就是妙觉。如果,三地菩萨化身只有一个,为什么祂只有一个?祂就是没有妙觉。虽然衪在无相法身清净之中,但是,如来衪无所不觉,哪个众生起个念想衪,衪就觉了,这个众生在哪里,譬如我们在娑婆世界念《药师经》,药师佛在衪的东方瑠璃世界,衪也知道,这是妙觉,这个觉没有时空的距离,而且众生哪个人忆想衪,衪都能够觉,能够觉才能够化出化身去,化出去之间衪本身又没有动,这种是非常殊胜微妙的境界。我们是从经典这么懂一点点,至于细部也很难去推测,衪到底怎么妙法!衪的觉体不可思议,不是我们这个凡夫可以想象的。菩萨都不能想了,声闻、缘觉更不会想得到,何况是我们凡夫,所以是不可思议。

最胜而无有过之者,如来衪这个妙觉是最上、无上,声闻、缘觉有声闻、缘觉的觉、菩萨有菩萨的觉,顶多有到等觉,等觉就是一切法平等、平等,没有什么善恶、顺逆,虚空、世间等等的分别,分别心都没有了,这已经很不得了了,到了妙觉,是静态之间就可以产生动态的神通变化,用来利益众生,这是最高最妙的境界,没有比衪更妙的、更超过的,故称无上妙觉。

《圆觉经》云:「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如果一个人证到开悟,然后依《圆觉经》这么修修修,地前菩萨随顺觉性,地上菩萨随顺觉性,修修修,回到清净自性,然后再得法身清净无相,也有如来这种功德相现起时,祂的心遍十方虚空,这个时候,当然如来真如性就出现了,出生一个如来了,从三摩地或者是三藐三菩提,或者是开悟以后,进入地上菩萨的修证,把一切法圆融、圆满,最后会产生一个真正的佛出来,当然不是讲的那么快,你还是要有三大阿僧祇劫的、二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这样,慢慢修、慢慢修,才会获得无上妙觉。一获得无上妙觉,你的法身清净就遍十方虚空,遍十方虚空,这个时候你就真正的入如来境界,一个如来出生了。

对菩萨来讲,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或者二大阿僧祇劫修持,对佛当生要成佛的来讲,你看弥勒佛早上出家,下午就证到如来境界。过去很多佛都这个样子,像观世音菩萨也是一样,当阿弥陀佛早上入灭,衪下午就证到如来境界,马上就接替下去化导众生一样,当然这是大菩萨、补处佛。经典都有讲,像观世音菩萨衪是过去成佛了,叫正法明如来,一个世界的如来也是只能有一个,在时间、空间里面只能一个如来,既然阿弥陀佛衪的寿命无量,哪个时候退位、入灭,还不知道要多久,有一个如来在化度,己经很不错了,还有一个大势至菩萨在那边辅助,因此观世音菩萨没事做,在观看这个娑婆世界跟衪很有缘,祂就来了、来化导此世界众生,菩萨祂有一切有为法的功用,祂可以用这些有为法的功用来利益众生。

如来化导的对象是比较高层次的修证者,如果衪要化导比较低层次的菩萨或者声闻缘觉或者善根人,衪就要化成另一个身,如果要化导畜牲道的,衪就要化成畜牲道的身,出生到畜牲道里,佛也是这么会变化的,这叫等流身。但是,真正的有为法的话,菩萨都是在你求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是有求必应,这是菩萨的慈悲心。我们看经典要了解祂们境界不同、心地清净不同,所以功夫当然不一样,这些大菩萨都是佛,文殊师利菩萨也是一样,也是成佛再来现菩萨身的,现菩萨身就是比较可以明正言顺的以菩萨形相来示现,佛是无形无相的,等虚空,要现什么相?除非要现一个实体的,以人来度人的话,就现一个「人」,要度动物,就要示现一个动物身,这些衪是相当自在无碍地化现,以衪的清净法身,还是可以随意变化。

如果,你可受佛直接教化,如来不可能有一个相、很少会这样,如果现有相的话,都是你念哪个咒,念得非常好、非常好,衪才会示现报身给你看一下,不然,一般的在修无为法的人,你看到的可能都是我们世间所雕刻的铜像、木头像等等的如来相,衪会以那种形式示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用这种心跟心的感应,去体会如来的存在才是真实的。

 

世亲菩萨释云,即是令入种种行功德。无性菩萨亦同。亲光菩萨释云,显示世尊于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随所应示现自身殊胜功德,谓遍了知一切有情性行差别如其所应现自身故。亲光菩萨后释意同世亲菩萨,如上诸释皆同入行。

世亲菩萨解释说,即是令入种种行功德,你要以什么修行的方法、行为,什么行法去得到什么功德,衪就让你进到那个方法里去;譬如你现在在修什么,苦谛,体会苦苦,你这个身体不破,还在苦,衪就给你观念,这个痛苦,我不怕苦,我一定要去体会这个苦,这个苦行、行苦,让你得到苦行的功德,苦行的功德就破掉身见,你们如果不突破这一关的话,连须陀洹境界都没有。须陀洹修行三个重点,要修的第一关---身见,都没有破,那须陀洹今生没望。身见破了,还再持戒,禁戒取见不犯、不执着,还有一疑心病要除,这三个重点得到了,才有须陀洹的果位。

不要怕痛苦,来磨一下,体会苦,苦集灭道的苦,第一关都没有办法证得,你说大乘修我不必那么辛苦,有气没有用,你脑筋里面那个受苦的心没有破,无法成就。为什么南传的行者会成就?祂是按步就班这么修上来的,第一个打坐,打坐练气、练呼吸,练了有风大、有气感,怎么突破这个苦?体会这个苦,脚一小时不痛,两小时就痛,两小时不痛,三小时就痛,痛到不能再痛的时候,痛就没有了,苦就破了,苦谛证得是到苦谛第三层次,苦谛证得的话,你才认识原来苦是这样子的。你超越它,超越它就不苦了,变成全身都是气、都很快乐,你没有超越这个苦,没有体会苦谛,苦不灭,怎么会有集谛修持?集谛,要进入脑筋里面去观因缘,你为什么会去造那么业、种子那么多,第一关身体不破,身体没有气,没有气就进不到脑筋里,进不到脑筋里,怎么去断这些业种?怎么面对它去修?

不是光讲《金刚经》离四相,经讲无相、无相,看你我无相,无相是这个样子?你要去证,你今生是在这条成佛道路上的哪一点,前段这是过去修的,今生不必修,后段是今生要走的。如果你有那种心地、有那种认知,有那种真正的觉悟,不被某些烦恼所迷惑,也许是你过去已修过,今生不必再从那里进入,可以直接跳到般若期。如果你没有般若期的境界,什么事情看不开,烦恼、障碍来了又摆不平,表示你定力还不够,表示你色身没有突破,是以前没有修、今生也没有修,不行,还是要从头修起。

给你一个机会,四小时同样姿势不动,体会身体疼痛。心中心法怎么修?他说要突破苦这一关不能变姿势,原则上都不能变,一变就没有气感了,他讲是比较高段的,他讲的理论是高段的人,如果我坐这种南传的姿势,右脚在外这个姿势,一个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气起来了,因为这个姿势,气起自哪几部位,都能体知。现在你改变坐的姿势,变成左脚在外,整个气场要转变转不过来,麻烦了,很多同学大概没有那么多的气,要转便身体体位很容易,因为没有气通过,所以还得从头再来过。真正南传的坐姿,一坐就是两小时、四小时、八小时、一整天,当然气机很旺,要一下转都不行,四小时以来,他们就要经行。

以种种的修行法门、种种的行为,佛都可以让你成就,衪自己先成就,衪知道如何可以让你成就,令入种种行的功德,对佛来讲衪是已经一切行成就大觉,这个方法有什么好、什么缺点,有怎么样子的,谁适合这个法,什么衪都懂,懂了以后,就令我们进入种种行的功德,进去做做这个法,就能得到什么功德

无性菩萨的解释,跟世亲菩萨相同。亲光菩萨释云,显示世尊于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随所应示现自身殊胜功德,如果哪一个人要以人身得度,衪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化一个人身来度你,人乘、天乘,当然这两个乘是方便讲的,不是真正乘,是人间道、天道或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你是哪一种料子,要修哪一种法门、哪种行为?衪都能示现,以后再来教导,衪这种示现自身的功德,也就是谓遍了知一切有情,祂的有情性或者有情性是讲的他的个性、习气,或者他的行为,心性跟行为是分开来讲,每个有情他是什么种性,不一定,什么种性就善显什么行法,是不一定的;譬如你是大乘种性的话,一听到阿含道也许你就会排斥,有究竟的,他当然不排斥,这两个都是相通的,北传的大乘法跟南传的小乘法,南传法现持戒、修心,北传直接练气、修心,南传是很踏实的一步一步的这么去练,两者一样的,是着手不同,过程、境界当然没有什么多大的差异,目标当然是一致的,如果目标不一致,你是学到外道法了,你没有正知正见学到佛法,有种种的有心性、行为差别,如来都可以如其所应现自身来教导你,你是什么种性,就现什么相,你要行什么法,就教你什么法,自在无碍的可以做到

亲光菩萨同意世亲菩萨所说的,如上诸释,皆同入行。总结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得最清净觉,能够于一切行成就大觉、无上妙觉以后,以衪的妙觉可以示现一切神通变化,来依每个人的种性,每个人所需要的行法来教导你,而且因为衪是过来人,衪的智慧、神通,可以让每个众生都能够成就。今生你要赶快用功,苦集灭道,苦要先尝试一下,不要怕。然后,过程之间你一定要忆想诸佛菩萨,这样祂们一定会化现什么身或者给你什么灵感,来面对你所要行的法,得到好处。

很多有的第一次去参加内观禅,或者打七,或者禅修,有的他就马上有那种感应,以前我们想这个人连一炷香都没有打坐过,他去参加禅七,只有痛的分,当然这种人也有,痛也是一种修行去体会苦、苦,这个苦到底是什么味道,有的报告写的苦,酸、痛、麻,那个酸是可以钻进去的酸,可以写出一套他的感觉出来,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有去感觉,那根本都是你没有上路,体会到苦的味道,若体会不了,为什么苦?生老痛死很苦,这种你还真正碰到,没有体会到苦,当然还没有体会,我现在用打坐修行,色身上不一样的姿势结构,让你产生这种刺痛、酸麻,你要体会它、要能够忍受它,忍受到最高时,也是气发起时,这个气开发出来以后,要通过哪一个点、哪一个地方,都会造成痛,那你就痛痛痛,痛到气布满每一个地方时,那个时候身体不痛不痒,就进入轻安,一进入轻,再下去,你会体会到那种气布满整个身体的快乐,从初禅到二禅,这个肉体不通过的话,很难去说什么成就。

借这个机会很难得,你失去机会,很爱惜你这个肉体,很怕痛苦,没办法,好好去研究这个苦苦,怎么感觉肉体的痛苦,如果你对于肉体的痛苦,可以突破的话,微细的痛苦不足道。很多人的报告说,我这个姿势,其实不是很痛,就是不耐烦的把脚放下来,那个就是中苦,表示心已经从肉体的痛,变成心的问题,你心没有把它突破的话,不痛你也是要放下脚来,根本最后的一个阶段的痛苦,你没有办法去体会。(待续)

(2007.06.06.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