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23)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续)
如来总功德相说明(续)
「所行无碍。」
显第七别德:所行无碍,无碍梵语 apratihata,无阂、无碍、无障碍、无罣碍、无所罣碍。能行者主体,所行者事相。于佛典之中,常以「能」、「所」之对称来表现主体与客体,或主动与被动之关系,其中,「能」为具有主动自发能力之主体,「所」为被动之对境、对机,或被形成、被造作之各种作业。
如来要行什么?如来是法身清净遍虚空,衪无形无相,但是,因为衪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会示现很多的变化身、应化身,衪在度众生之间没有障碍,另一个法身永远在般涅盘之间,是谓大般涅盘。另外,衪的大般涅盘的清净法身,随缘都在化一切相去利益众生,这是当初因地位最大愿力,也就是要度尽一切的众生,菩萨才有机会成佛,如果不发这个愿的话,就不可能成佛。每个去受戒的人,都知道戒师告诉你,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要能度一切众生,就要天天这么念,这是被动提醒自己。这么念着,等到有一天你主动发愿,这种愿力起的话,大悲心就发起,然后累劫修菩萨道,才会有一个究竟,当然时间是哪个时候,时间是很长,但菩萨已无分别时劫,故不以为长。这第七个如来别德,是最清净觉所感召的「所行一切无碍」。
此段经文显示如来第七别德:所行无碍。无碍梵语 apratihata,无阂、无碍、无障碍、无罣碍、无所罣碍。而无碍有心无碍、色无碍、解无碍、辩无碍等区别。此种无碍法有内外之别,对外来讲,为什么要有所行?如来入大般涅盘mah2- parinirv25a是得清净永恒的法身,mah2是大,pari周遍、圆满,nirv25a是涅盘,衪可以永远住于佛净土那边,但如来衪是大慈大悲者,衪要利益一切众生,这样一定会有所行为。如对于大菩萨,如来要如何教导他?对于小菩萨,如来要怎么让他们成就,那些地前菩萨要怎么诱发他?初发菩提心的如何让他们进步?那些未发菩提心,要怎么让他发菩提心?所有一切众生该如何救度?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可以现种植应化身或者是化身来利益一切众生,这是衪所行的,要有所行,没有障碍,要怎么去化导一切众生都会成就。
能行者主体,所行者事相。如果能有所行,当然以如来最清净法身为主体,所行者是事相,现现一切法就是事相。有个众生有忆念佛,心有归指向佛,佛法身就有感觉,就是会用心念化他或者是现应化身,或者相当一个化身,佛不会示现佛的身,佛都是示现相当,你要以什么身得度者,不是只有观世音菩萨,佛也是这样示现不同身,要以什么得度者就现什么相,你要以居士身得度者佛就现一个居士身来跟你说法,你说现居士身好像佛变的,也不见得全部衪变的,衪可以透过一个居士来跟你说法,你不要想一定就是佛化现一个身来,衪也会影响一个居士,这个居士当然有智慧、学佛都比你长久,在加上佛加持力所讲出来的话,会让众生信服、相信,这个就是佛衪化现的;如果你真正要让佛菩萨化身,从衪无相、无为身,此法身变化一个人,有血有肉温体的在你面前,你要有相当的福德,才会让衪起这个作意念。不然就是跟衪的因缘很深,一定要利益你、救度你,才会有这样的应化身。这中间佛跟众生间,所行是要度一切众生,该怎么利益他?这种事相佛都没有罣碍、都没有障碍。
于佛典之中,常以「能」、「所」之对称来表现主体与客体,能,当然有一个主体,像你能觉知跟所觉知,能觉知是我自己本身自性,所觉知是外境,你要觉知的哪一个对象。佛,衪当然也有能、所之对称的主体与客体,或讲主动与被动之关系,佛,衪也有主动的出撃利益众生,衪也有被动,就是哪一个众生忆想衪,衪才化一个应化身给他,这是被动的,这个缘起法是很复杂的关系,其中,「能」为具有主动自发能力之主体,就是衪虽然在涅盘之间,但,众生起心动念衪都知道,哪一个众生有善因缘或者过去跟衪有因缘或者过去是佛弟子,今生已经可以清净的接受到释迦牟尼佛的讯息,衪就主动出击来利益他;一般地上菩萨可以直接受佛的身、语、意化三化,衪不必起座,衪不必化现,在清净法身之间,衪该发语在虚空之间衪就讲句话,或者是用意念影响此菩萨。
当然,语化跟意念其实没有很大的分别,你讲的话跟到我这里变成一种心的接收一样,没有一个声音,心声就没有这些世间相、文字相,跟意念的沟通一样,譬如我们在台湾用的是国语,国语是用中国字,讲中国话你都听得懂,没有这样,衪起念,把意思这么演译给你的话,你自己会翻成你当国的语言,意语就演变成无量的话语,不仅仅是佛,大菩萨跟佛一样可以讲很多种话。但是,在度众之间衪不必讲什么话,用心意念而已,心意念送过去,你感觉就变成你的意念,譬如说:「放下!」放下是一个意念,往向空处放,也就是放空;或者拿着东西,或者摆不下的心,叫您不要想了,放下!你翻成国语就是「放下」,要翻成别国语言其意念还是「放下」。这些佛依众生缘起,由衪自己依情况,作主动、被动地去显现出衪的身语意化,用法身主体产生主动自发能力。
「所」为被动之对境、对机,或被形成、被造作之各种作业。不管怎么样,佛都是主观意念的在引导众生,是为善导善诱,虽然衪所制造出来的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只有接受的分,佛教我怎么样,有的知道或者有的人不知道有佛在教导,祇觉得自己意念起什么什么心意,这很微妙的,无觉观境界者是很难体会的。这还要看你怎么去思维,有些人可以感应到鬼神,或者什么众生,譬如说有人都没有感觉到有阴气或者祥和气或者什么气氛的,突然间有个念头来,这个念头不知道从哪里来教导你这样、教导你那样,显然这个在无中之间有发一个念,教你怎么样、怎么样,你若是真开悟的地上菩萨,你就会受到这种教导法,不是只有自己看经典来学佛法。
看经典就是看得懂,有时候你也还会迷糊掉,当下该用的话,你想不起来要使用,一个人在障碍时,你就会自然忘记佛菩萨的存在,您不会想到衪们,就只会想到烦恼这件事里面,想到担心的一面、想到不好的一面。然而旁观者清,点醒您一下,说你怎么不去诵经、不去打坐、不去干什么,本来天天在做的功课,到紧要关头就都忘记了。这就是我们没有直接接收到佛的教导,因为你心眼不开,衪同样在发话、送意念,你也听不到、感觉不到,同样在放光,你也感受不到,永远都是迷迷糊糊的,障碍来了就迷糊掉。我常常说修行一定要身体有成就,有成就心眼才开,你才可以接受外境、外缘,不管衪从哪里发语意,都能接收到。本来衪入无余依涅盘的话,是没有一个角落、一个方所的,都可以让众生接收到。这些事有兴趣你可以这样去思维,有时候,没到那个境界,很难去思维修行者与佛菩萨间的这些关系。
所行无碍,谓如来所行无有丝毫阻碍,对于如来而言,泛指如来所作所为之一切行为、行事、行法无碍;对于菩萨而言,则专指于求证菩提之过程中,一切所修行之法、所实践之事等无碍。
所行无碍,谓如来所行无有丝毫阻碍,衪要度这个众生,当然这个众生一定会被衪度,衪要做这件事情一定会成功。菩萨是要修行,要往如来的境界去修,有的修得丢三拉四的不清净,菩萨是有点基础,智慧足够,用般若智慧,不执着一切法,智慧就愈来愈多、愈来愈锐利,你所作作为往菩提道前进就会没有障碍,这是对菩萨讲的。对如来是,衪已经不必再为自己做什么,衪只为众生说要做什么,或怎么去利益众生,所作所为是无碍的。当然我们讲的是如来最清净觉所现的「所行无碍」;有时候所行有碍,那是菩萨、声闻境界,祂们在修行过程中还有盲点,这要一并解释一下。
如来最清净觉具足十种所行无碍:总德「最清净觉」,没有比衪更清净的,有哪几种无碍,在这里说明一下:
(1)用周无碍,谓佛于剎尘等处,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无不周徧。
用周无碍,意即有为法有所用时,均能无碍。佛陀心要用一切法时能周遍法界,不是只有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十法界;周,就是无所不到、广无边际,一切世界都能够进入其中,所以说周遍无碍。此能力是指佛于剎尘等处,现法界身云,业用无边,无不周徧。佛,不是只有对娑婆世界发声或者放光,衪的发声、放光都是遍虚空一切佛剎土,你看何处的如来在讲什么经、现什么瑞相,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都知道,衪正现什么瑞象、要发什么声音、讲什么经,其它十方一切世界的如来,衪们也都知道。
为什么有这种功德能力呢?最清净觉的如来都是这样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觉,所以用时周遍一切法界,一切法界就包括一切佛剎土里面的法界,是为业用无边。法界身云,法界基础是法身,法身是一身,一身是无相,无相可以化无量身进入一切法界,这种能力也无碍。
(2)相徧无碍,谓佛于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佛剎种种神变,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一相,众相皆具,万德圆满。
用,是佛主动意念的要去现什么瑞象,或者度哪些众生,或者讲什么经典,开始用时,其用一定会现相,相也是遍一切佛剎土无碍,刚刚我讲声、光,只有一个佛发出,不是只有局限在衪佛剎土上,十方虚空一切佛剎土都可以听到、看到,只是我们凡夫听不到、圣人局部听到,如来位的这些无上正等正觉的佛衪们都是知道。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因为我们还没有到最清净觉,连点清净觉也没有。
有的人为什么听不到、看不到光?因为心还不清净,所以没办法,菩萨都没办法了,何况是我们,我们没有实际去接受到光、接受到声音,我刚刚讲地上菩萨可以接受到心声,有,但是,怎么发的我们也搞不清楚,衪也不会告诉你是谁在发话,说是我如来某某在发话,你要讲到电报、电话、视讯等,我是几号几号,是谁谁谁,没有,我们接受的讯息,衪也不会告诉你,若告您是某某,那可要小点,佛是教导我们无为法、无相观,不可能再加个名相给您。
佛只是看你有什么毛病、烦恼,现在叫你怎么去处理,您也不知道谁教的,修行本来要无相,你不要像有一些外道执着,说菩萨现相了、菩萨跟我讲、菩萨什么的,菩萨来我这边,哪里有那么多的菩萨、佛,真菩萨衪不会现身,护法神在周边还差不多,护法神随时都在,因为他有一个身,佛法身是没有一个身,只有你忆想衪,衪会化一个化身,那个化身工作完了,就不见了,也没有生、也没有死,就不见了,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你不要想哪一个佛来,就是真的佛来,也是化佛;譬如我们供养佛,供养时,佛的法身你在安立时,祂就进去佛像中了,这个木头就变成佛的应化身,衪就有灵力在里面,有时候,你碰到什么事,也许现这个佛像现出来,这是法尔的哪尊佛像,现这个相时,如来的清净法身衪还是不动,你所看到的不是如来真正的身,是衪的应化身。你去雕塑一个佛像,不管是铜或者木头的,佛像安立时,就等于变成是一个佛的应化身,这些应化身也是随缘会示现,你看得到的,看到哪里的佛,对如来清净法身衪没有起灭起灭。
相徧无碍,谓佛于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佛剎种种神变,皆有如来示现受生之相,随现一相,众相皆具,万德圆满。每一个时间都会有一个佛出现,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下一个佛是弥勒佛,这都是我们用一般人的想法在想,你再去思维,看经典看多了,这些成佛的都是过去毘卢遮那佛,衪应缘产生一个应化身,投胎、出生、出家,继续再修行,累劫修修修,修到最后成佛,还是要经过修行、证道、度众、入灭。你看经典,有时候会搞得不清不楚,怎么毘卢遮那佛化千万亿佛,释迦牟尼佛又是毘卢遮那佛,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哪一个是本尊、哪一个是分身?其实你要讲毗卢遮那佛法身无相、应身无量,应身是随因缘,众生因缘来示现的。
有那个境界的同学,可能会体会到,他自己是哪个菩萨的分身、分灵,第几世,有这种念头也不要当真,你执着这些干什么?有的执着这些,认为好高兴,但你今生也没有成佛,无助于来源、经历是怎么样,但也不能讲真或假,更不能明说是什么东西。像释迦牟尼佛,也是过去毘卢遮那佛哪个时候所化了一个化身出去,然后,衪开始累劫在六道里面这么修修修,弥勒佛也是一样,其它的药师佛、宝生佛、…,这些很多都是毘卢遮那佛所化的,衪就是本尊,本身、应化身无量。如果在哪一个世界化一个,像经典讲的,我们这莲华藏世界因立,是因毘卢遮那佛以前接近、侍奉很多的佛,所以衪修得非常的好,感召有廿佛剎土。
普通一个佛成就的话,就有三千大千世界的佛剎土为弘化的单位,但毘卢遮那佛衪跟很多佛学学学,认真的修修修,此因缘感召,衪的弘化佛世界就变成二十重,不是只有一个佛剎土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莲华藏世界里面的第十三重,衪弘化的佛剎土总共有二十重,这个宇宙之间有多少重?不能说,因说不尽,虚空无量。普通一个佛弘化是管化三千大千世界,毘卢遮那佛有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功德。
你要研究大乘经典,要看很多经文,去扩大你的视野,才能把这个本尊、分身或者化身佛等弄清楚,像这里讲的,毘卢遮那佛衪在哪个时候就化出去一个化身,从头开始慢慢修修修,累劫修,当然,衪善导善诱衪的应化身,都是毘卢遮那佛衪在指导教导,使祂的智慧慢慢累积,法慢慢学得,到最后一边教众生,一边自己成就,成就到最后又变成无相法身佛,跟毘卢遮那佛又合在一起,如来法身清净无相,到底有没有分别?是没有分别。这就是衪的相,有现相就有分别,衪现什么相?佛在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佛剎中起神变,皆示现去受生,受生去修行,修行再证道,再成佛,这些所现之相,众相具足,万德圆满,佛在十方虚空佛剎土中,示现去受身,修行、证到再成佛,衪示现的这种功夫,所现相、界的事情,是能无碍。
(3)寂用无碍,谓佛常住三昧为寂,无妨利物为用;即定即用,无碍自在。
寂用无碍。寂,是我们本体的清净无为相;用,是利益众生才要用。佛,如果不利益众生,衪要用什么?不必用,不管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或者建立一个修行的应化身,或者要利益哪个众生,这些都是所谓的用。寂然的体,要用时,没有罣碍、没有障碍。佛本常住三昧为寂,在正定中,法身无相,都是寂然不动,但无妨利物为用,衪遇缘要利益哪一个众生、要想利益哪个世界众生,衪都能够没有障碍的去做到;即定即用,这解释有点毛病,如来不必有什么定、也不必这么用,有的人写文章没有了解佛的境界,常拿定、用来说明,你看到《解深密经》这种境界,如果不了解佛的境界,就会这么说,这解释文不是我写的,都是很多解释名词去汇总的,会做解释名词的也是后代的这些菩萨,这么去看经典把自己懂得的用来说明。
如果你了解《解深密经》如来境界的话,法身清净无相,你要叫衪怎么住定?有定,就是世间禅定,那等于是说还有一个定相,那不是真定,衪是无相法身,无相法身可起用,当衪受感召才起用,或者像上面所讲的,如来要主动要度这个众生,这个众生起心动念衪都知道,你不起心动念,衪当然也知道,起心动念就曝光、显相,像《金刚经》里面讲的,为什么如来对于一切众生心都知,如来悉知悉见。你不起心动念,可能住在空寂之间,一起心动念,衪当然知道你在想什么,衪看你的心以外,还看到你的形相;像金碧峯大德一样,金碧峰入定时就无相,白无常、黑无常要来抓他却抓不到,神我在哪里?因已入定。黑、白无常,不是看我们的有形肉体,是看我们里面那个神我身,人一入定时神我身看不到,等到他起心动念那个相就现出来,原来他在这里呀。黑、白无常要来抓他,时间到了,要来抓金碧峯,他一入定就找不到,要怎么办?于是就去请教土地公,土地公说:皇帝给他一个玉钵,他最喜爱的,你们去找出来制造声音,他会以为有人要去偷那个玉鉢,他就会出定现形,因起妄想,起妄想就现相、曝光,露踪迹。黑、白无常就去这么去做了,找到玉鉢后制造出声音。
以前什么事都无所谓、什么事都引起不了他的罣碍,现在心爱的钵在那里发出声响,有所贪爱就会执着,所以就示现,一示现神我身,黑、白无常就要抓他,他警觉不对,是有外来因缘,马上就再入定,入定后,黑、白无常又看不到他,因祂又入空寂。后来他在出定以后,就把那个玉钵摔破,没有心爱的东西了,看你们要怎么来引诱我。
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不是只有你知道你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知道你起心动念,善念、恶念、什么念衪都知道,你不要说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你所作所为一切佛菩萨都知道,是很可怕,你说你自己在想,蒙着头在想而已,不是的。修行,为什么要无碍?放下习气毛病,如果你还有神我身,起心动念示现你的神我身,如果诸菩萨没有身的话,不起心动念就无相,起心动念还可以观察到,只有如来才可以知道没有身的风神,台风神,风神他是没有身的,如来却也知道。风神没有身要怎么知觉他,衪要让他变一个什么东西,才可以抓到,要不然不知道风神的身在哪里,所以除了如来有相、无相衪都可以看到、感觉到风神在哪里,如果没有吹得很大,你就不知道风神在哪里,风有风神,这些在讲即定即用,其实如来永远都在定中,用时可以众生因缘就在用,用时无碍自在,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什么罣碍,衪要达到利益众生事情的话,衪都可以做到。
(4)依起无碍,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
依起无碍,依,是依外在因缘,如果没有外在因缘,就是主动起的即用无碍,这里的依起,就是有外在因缘来感召缘起时,衪也是无碍的现起一切利益众生的法,谓佛虽寂用无心,而能依海印三昧之力,即起无碍之用。这海印三昧,只有佛所能证到的,还包括宽广无量无边的种种三昧,从无量无边的广博性海之中,会现起一切法,衪才叫依起无碍。
海印者,以譬喻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边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佛陀之心中,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宇宙间森罗万象一时印现,十方三世一切之法,皆悉炳然无不现起,这是依起无碍之证。海水不是静止的,静止是自性平静才是静止的,海水是依因缘,或者风或什么它都会变化,变化产生各种形相,什么形相随意而变,意思就是佛的境界,像海一样,海水没有固定模式,该风怎么起它就随它怎么化起,海岸是什么形状,它就随变化什么形状,是变化无量无边的。海印三昧在说明如来的一种正定的境界,这海印三昧从定中之间,随缘化起一切利益众生的法无碍。
再列举如来海印三昧密意,具有如下十义:
(1)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称为「无心能现」。
(2)如来三昧随众生之心而现种种相,此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称为「现无所现」。
(3)如来三昧于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皆为一念圆融而十方三世普应,称为「能现所现非一」。
(4)如来三昧于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虽十方普应不一,然皆本于一念,称为「能现所现非异」。
(5)如来三昧乃万法现于自心,此为不来;其身相于法界,此为不去,称为「无去来」。
(6)如来三昧普遍包容,无法不备,众生之世界,亦含容而不离于一心,称为「广大」。
(7)如来三昧将一切世界摄于一心中,而不简别巨细,皆能印现,称为「普现」。
(8)如来三昧于一切世界当念即现,无前无后,色相宛然,称为「顿现」。
(9)如来三昧于诸法相,无有不现之时,称为「常现」。
(10)如来三昧寂然不动,然为顺应众生,故于非应之中随感而应;犹如明镜,无心现物,而对像即现,称为「非现现」。
(5)真应无碍,真,指遮那佛之真身;应,指释迦之应身。真身是体,应身是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
真应无碍,真正的来应一切缘,且能自在无碍。真,指遮那佛之真身,刚刚讲的华藏世界或者娑婆世界真正的佛是毘卢遮那佛,衪是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有的是翻译还是毘卢遮那佛,其实清净法身也是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也是叫做毘卢遮那佛,这两个怎么分呢?我们人就很有分别心,才给不一样的名称,其实都是衪,此清净法身无相,衪的报身圆满萨卅二相、八十随好,也是衪的果报体所现的一种相,这个如果讲到真,应该从法身现起;应,是指释迦之应身。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也有很多的佛出现,这个娑婆世界也出现了过去千佛,现在是第一千零四个佛,这些都是毘卢遮那佛法身所应化而现,毘卢遮那佛现在以释迦牟尼佛化现来度众,你的视野不要被这文字相所迷惑,你要能够懂得这些,祂在讲这里,你就要想到过去一千零参个佛也是这样,都是毘卢遮那佛的应化身。
真身是体,应身是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如果,一个法身清净不用的话,无缘就不起,如果有缘起用了,就从清净法身无相中化现起,从本体上去用,就像你要去做一些有为法一样,要利益众生,你起心动念时,就是在用,哪里在用?从你自性清净的空性里面去用。扩而大之,遍娑婆世界,甚至于华藏世界或者二十重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跟我们一个个体一样、功能都一样,只是衪能量大,到如来境界衪是周遍法界。
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清净法身的毘卢遮那佛跟衪所应化的释迦牟尼佛,现在讲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看起来是有分别,其实是无二、无别,你慢慢去掉分别心时,就可以读到大乘经典里面讲的真实意义,然后你就不会有那么重的分别心,到底哪一个是哪一个佛?一直要把它搞清楚,其实衪就是衪,衪就是衪,这些是你的心量跟理解度问题,要慢慢懂得这些道理。
(6)分圆无碍,分,指手足、眼耳、皮毛等之支分;圆,指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一一身分即具全身。
分圆无碍,分,指手足、眼耳、皮毛等之支分;不分的话,是圆,指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全身不会妨碍你眼、耳、鼻、舌、身的功用,眼、耳、鼻、舌、身也不会妨碍你全身的功用,一身分即具全身。全身支分也不会去妨碍你去做全身的事情,你手可以做这边的事情,你另一边举引磬,一边喝水,什么都可以同时做,两边不互相罣碍,对身体也没有障碍、没有罣碍,这是所谓分圆无碍。
从这里你也可以说,如来变一个身跟变千万身,这之间的是自在无碍,我们以肉体来讲这个手、这个脚怎么动,道理是一样的,以毘卢遮那佛来讲,衪千万亿化身或者化了千万亿个佛,化一个佛跟千万亿个佛这些能力,这个佛跟那个佛,对我们来讲衪成佛有先后,对衪来讲,其实都是衪化出去的,这些前佛跟后佛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互相冲突或怎么样,以我们人身来譬喻毘卢遮那佛的分圆无碍,变化无量,化一切佛、化一切菩萨,这种能力都是一样的。
(7)因果无碍,谓佛依所修菩萨之行因,而证遮那佛果,能普现十方,自在无碍。
当然我们说修行,是要脱离三界,摆脱六道轮回,以佛的清净身利益众生,造了无量善因,如来却跟众生没有瓜葛、挂碍;小菩萨有时候还会罣碍,度了这个人被他黏住,度了那个人以后又被那个人黏住,佛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却能观无一众生可度,衪永远不会被黏住,因果对衪法身来讲,并没有什么发挥功用,这是法身不生不灭之理,这也就是佛所教导我们的般若智慧。
你不做善事,不能成就如来果位,你做了善事又怕被抓住、黏住,你要用般若智慧去做无住相布施,不执着的去做一切善事,这只有佛才能讲出这样的大道理。你熏习《金刚经》、《大般若经》每一品都在教你这种道理,不厌其烦的一直讲、一直解。最近网络上的文章,如果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无上咒,无等等咒」的话,一切障碍、一切毒药、一切众生要加害你的,都做不了,你就有那种能力来化解,这句咒是什么意思?威力有那么大,如来回过来教你,叫你不要执着那个相,不执着那个相,那个因跟果就不会现,人家要害你的心发挥不了作用。
上一次我讲过一个天子,感知他五衰相现起,他要出生做动物去,有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释迦牟尼佛的外道师父,天报完了,直接下地狱的都有,所以,出生到畜牲道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总是每个人都不想死,也不想出生到畜牲道。祂就下来人间就请释迦牟尼佛,说要救我、救我,释迦牟尼佛最慈悲,有求必应,就要他跪着,要他念「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么一念,他的识神顿了一下,就死掉了,死的剎那就出生一只鹿,小鹿一出生下来,又马上死掉,死掉后识神又回过来,此天神已经死了一次了。我们常看到有往生经验再回魂过来的,他有死掉的经验,有人就写一本书,经验是这样,人死后灵魂走了,但死了以后,其寿尽时间还没有到,所以又回来,或者有善因缘,他又回来了。
你要懂得佛跟众生之间,主体跟分身之间,所造的因果你要怎么摆脱,为什么说《心经》是佛的法身,法身是无着、无相,不黏一切境,所以你念《心经》就会有这个能力,二百六十字,念念、念念,或者不念《心经》全部也可以,你只念最后的咒语,那个咒是:「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 娑诃」一样,等于是念了二百六十字,念这个用字义来讲很简单,你要怎么度到彼岸?有般若智慧就能度到彼岸,般若智慧就是什么都不能抓,不抓因,因成就不了,果现不起来,如来为什么对一切因果能够自在无碍?
像我们这些小小菩萨,能力不够,看这个可以帮,那个不能帮,这个太大条了,事情大了,不够力量,不行!佛,当然衪是神变无量,衪的清净无碍的心无量,衪可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去做都没有关系,不会有什么因果来障碍衪;你要修到阿罗汉也是一样,阿罗汉是要摆脱三界,所以证得时因果对祂来说,起不了作用,不是没因果,是起不了作用。同样这些因果对佛来讲,也没有障碍,对因、对果来讲,衪都自在无碍。我们也是在学这个,你是学了几分、能不能做得到?
佛依所修菩萨之行因,而证遮那佛果,能普现十方,自在无碍。这里是讲因果,佛果也是佛的境界,菩萨有菩萨的行因,但是,菩萨要成菩萨,佛要成佛,离不开自己有没有脱离三界因果的关系,你要很深入的去思维这些事情,要能示现自在无碍,就要能摆脱因果的道理,这只有大菩萨跟佛才可以做到的,我们还是会落在因果里面,没有办法自在无碍。
(8)依正无碍,依,即依报,指佛所依之国土;正,即正报,指佛能依之色身。谓依、正相入,二皆无碍。
依正无碍,依,即依报,指佛所依之国土为依报,我们的依报是器世界,是这个娑婆世界;正,即正报,指佛能依之色身。谓依、正相入,二皆无碍。我们正报是身、这个肉体,依报是你的福禄寿;佛的正报,当然有正报的报身,就是卢舍那佛是衪的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而依报,衪有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就是卢舍那报身佛居住的清净场所,这个不管是依报国土或者正报卢舍那佛的应化身,这两个正、依相进出,没有什么罣碍,两者无碍。
到成佛的境界,你要去自己的清净庄严场,或者是十方一切国土,衪们都不去而去,不是有一个地方来去,十方国土在衪心中,十方一切的国土、佛剎土都在衪心中,不是只有自己正报、依报而己,十方国土都是衪的国土,十方一切如来就像衪本身一样。
我们有分别心,才说这是毘卢遮那佛的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哪里可以居住、依止?如来没得分彼此。一切如来都是这个身,虚空无相的身,这要怎么分。我们常常有分别心,一定要讲出一个毘卢遮那佛的法身、哪一个佛的法身、其它世界佛的法身,这些到如来境界时,讲这些都比较讲不出来,其实如来法身都是一体的。譬如说,五方化五佛,我们看成五佛,其法身并不相异,所以说佛佛彼此,其实不用分别。
(9)潜入无碍,谓佛智潜入众生界中,即为如来藏,虽作众生,亦不失自性。
据《胜鬘经空义隐覆真实章》载,如来藏可分二种:(1)如来藏超越烦恼,或与烦恼不同,亦即于如来藏中烦恼为空,称为空如来藏。(2)如来藏具足一切法,而与烦恼不离、不脱、不异,此即不空如来藏。
此处讲的如来藏,是具足一诶法的如来藏,就是佛的清净法身,还如十方三世一切,当然跟十方一切众生的身是一体的,十方国土在衪心中、一切众生也都在衪心中,像这样的话你怎么区分?衪进入到我们的心,甚至于进到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有进等于没有进,反正你就是在衪心中,每个人都在衪心中,芸芸众生好坏都是在衪心中,衪都可以容纳,没有分别心,不因为你这个坏蛋,你所作所为都很坏很坏,衪就对你没有什么特别照顾,也不会去修理你,你照样去做你的,业是你去造的,除非你善因缘成时,你想修行,衪就帮你一下。
像这种事我们体会一下,我们在修行之间,懂了一点,就觉得放不下,不懂还自在,反正我都不知道,给你懂了很多、知道很多事情,你就放不开。你要想一想,如来是所有十方虚空世界,不是只有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衪心中,衪看因果看得很清楚,而且都没有这种好坏的分别心,去责怪这个众生、去偏爱那个众生,是没有这些心眼,衪常常有能力进到衪的心中,其实反过来想,我们大家都在衪心中。
如来藏,就是跟你的十方山河大地、一切众生是一体的,一讲到如来藏,就是如来的境界,衪本身,当然,不要讲说你进到你心中,说你进到衪的如来藏里面的世界,衪能够大大小小都知道,每个人、每个众生,有情、无情衪都能够知道,你可以观想,这种智慧怎么去思维衪,不可思议,很难去讲,如来藏的境界就是这样,如来藏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去讲这些,起码我们了解佛的世界是这个样子。如来藏,是最清净觉的如来才有的,我们虽然有如来藏,但都现不事相来,不要讲现一个人、两个人在心中,你要用有为法去观,才观得起来,不用有为法去观,就观不起来、看不到。如来,不必用有为法,如来藏里面概括十方虚空一切世界、十方一切世界众生都在衪心中,衪要懂什么?不是去看,衪随时都看到,看得多广,虚空界有多大,衪都可以看到,不能说的广,这才叫做如来藏。你说,潜入一切众生界,一切众生,包括有情、无情界,衪都能够了解众生一切,不失自性,佛的法身清净,不被一切众生所障碍,这是所谓的圆成实性。
再观《佛性论自体相品》与《胜鬘经自性清净章》谓「藏」有自性、因、至得、真实、秘密等五义,即:
(1)万有悉为如来之自性,由自性之义而言,称为如来藏。
(2)此藏乃圣人修行正法而生之对境,由成为境界之「因」义而言,称为正法藏,或法界藏。
(3)信此藏可得如来法身之果德,由至得之义而言,称为法身藏。
(4)此藏超越世间一切虚伪,由真实之义而言,称为出世藏,或出世间上上藏。
(5)一切法若顺此藏则得清净,反之则成染浊,由秘密义而言,称为自性清净藏。以上五项称为五种藏。
《释摩诃衍论》归纳以上诸说,而立十种如来藏。即:大总持如来藏、远转远缚如来藏、与行与相如来藏、真如真如如来藏、生灭真如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能摄如来藏、所摄如来藏、隐覆如来藏等十种。
(10)圆通无碍,谓佛融大法界为其身,理无不具,事无不摄,无一法而非佛身,即谓同一无碍之法界身云。
理就是空理,遍一切虚空,法界有多大,衪就能够全部遍及,事无不摄,大、小事,衪都知道,因为神通无始无量的都能够观照到,大小事情,每一个众生、圣人、凡夫衪都知道,这个佛过去衪的世界、未来衪的事情,现在在哪个世界做什么事,每一个都知道,事无不摄,无一法而非佛身,衪就是众生,就是虚空界,就是一切有相界,要怎么分?两个是一体的。
《解深密经》会讲到这种佛的境界的话,你这么去看,才知道衪的功德、福德、神通有多大,还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连这些大菩萨,像文殊师利菩萨、衪们都观照不到佛的智慧跟境界,何况我们!我们是看经典,了解一点点,对、不对都还搞不清楚,起码我们在学佛法,能懂多少就懂多少,这仅在字面上懂。
无一法而非佛身,即谓同一无碍之法界身云。都是从衪的清净法身,现起来的一切因缘的现象。上面所讲的是佛的「所行无碍」概括这样,当然还有很多经典,还会讲更多无碍的,这里举这十个,给大家了解佛的「所行无碍」是怎么无碍法。今天时间到了,就上到这里。(待续)
(2007.05.23.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