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19)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如来十二种真如性(续)

「住于佛住」

《无性摄论》第十卷云:佛无住为住者,生死涅盘无住为住,此即安住无住涅盘。诸事无功用者不由功用作一切事,犹如世间末尼天乐。无性 (Asvabhāva) 菩萨《大乘论释》云:随其所应恒正安住圣、天、梵住,非如声闻要作功用方利有情,非如外道有住非胜。圣住即是空无相等,天住即是四种静虑(四禅天),梵住即是悲等无量。又云:于空大悲善安住,故名为佛住。如是佛住者诸论总有四释,一住无住涅盘、二住圣天梵住、三住空大悲、四住大悲。

 佛无住为住者,佛如来法身清净遍虚空,有相,当然,就受限制,无相等于是住虚空,也无所见;如来,衪是住于佛果位,佛以无住为住,不住生死、不住涅盘,无住为住。为什么不住生死?因为报身佛,衪随时会化现,让衪自己化现一个佛来投胎,住胎、出生、出家、修道,证无上菩提,再度众生,再示灭,回到原来的虚空所住。衪不住生死、衪也不住涅盘,衪应化身随时会示现一切佛,衪出生、证道、弘扬、入灭,在所弘扬的世界中,衪也住在涅盘中,涅盘中就是寂静不二的法身遍虚空;法身遍虚空,衪怎么利益众生呢?世尊入灭时,怎么生起应化身?应化身,是从衪的清净法身而现,衪不依自性作意而起,衪是依众生忆想释迦牟尼佛,衪在无知无觉之间会化起一个应化身出。

如来既然会化应化身,就不是永远住在涅盘境中,如来入灭以后,衪就是随缘示现,衪不畏生死,现在生死上,住在涅盘中,衪也会依众生因缘起心用,化一个应化身出去,所以,祂不是永住涅盘中。因为住涅盘中,衪就起不了一切利益众生的心,所以生死无住、涅盘无住,以生死、涅盘现无住为住之用,这是如来佛的境界。

这是什么意思呢?此即佛安住无住涅盘,安住在不对于涅盘坚决、执着的一种境界。阿罗汉祂是住涅盘,真正的住涅盘中;佛衪不是完全安住在涅盘中,叫无住涅盘。而佛亦有涅盘境,是寂静不二的清净虚空体,是绝对的清净,才可以应众生忆想而化现,产生千万亿应化身。又所谓诸事无功用者,不由功用作切事,是讲如来不起身动念,若有心法起,是不依自心,而是依他心念,心起是缘起,缘起依他心非依自心故。非依自心是涅盘境界,依他心而起自心是无住涅盘境界。依自心而起但还住涅盘处,这也是大涅盘,或者趋向完全的涅盘。

对于佛产生心念而现一切事时,这些事无功用者,不由功用来作而能作一切事,也就是佛清净法身才能现不做而做之事。佛如何从自心现一切相,利益一切众生,犹如世间末尼天乐,末尼清净剔透、没有污垢的宝珠、末尼珠,末尼ma5i意译作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末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世间以这末尼净天的快乐为追求,犹如世间末尼天乐

批注《解深密经》的人有无性菩萨、世亲菩萨、亲光菩萨,有好几位古代的菩萨所解释的。无性 (Asvabhāva) 菩萨《大乘论释》云:随其所应恒正安住圣、天、梵住。一切修行的人依其所修得而安住在某一个境界中,是诸法各安其位;你证到天界的有天性的,就住在色界天,证到无色界的天性,祂就安住在梵天住;如果证得了偏空理,就是声闻、缘觉圣众这些人,就是安住在圣住中;菩萨是安住在佛跟声闻、辟支佛之间的,也可以说是圣性住。佛不住涅盘、也不住生死,所以衪是住无住涅盘,也无住生死,这种佛住。

非如声闻要作功用方利有情者,是说不像声闻乘众生或者菩萨等要度众生时,还是要起心动念等功用,这么去做才能利益有情众生。虽然我们讲三地菩萨有一个应化身,五地菩萨有三个应化身,如来衪可以于不动心念、不作功用中就可以利益有情。但如来所住,更非如外道有住,如果有所住,就非殊胜,不是住很殊胜微妙的清净自性如来圣住即是空无相等,声闻乘证到空以后,就住在圣性上;神神的天住,就是修四禅定,得住在四禅天上,即是四种静虑(四禅天),初禅境界梵天或者二禅境界证得欲心断除,梵行(清净行)建立,称梵性住,即是悲等无量,是说会产生无量的悲心,这是无性菩萨的解释佛住

如来于空大悲善安住,故名为佛住。空,是如来的法身体,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微尘,才是真正的空。声闻、缘觉、菩萨等是有空证,但是,此空还是不究竟。尤其是声闻、缘觉执着于偏空,菩萨虽能修实相观,不偏于空有,但还是不究竟。如来于真空中会现起大悲,因为大慈大悲是如来种姓所具有的功德相,也是因为衪在因位菩萨时,发大慈大悲的心要度尽一切众生,衪才能够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进而体证妙觉而成如来,故佛住就是于空大悲善安住。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加一个大字时,只有如来才有具足这种大慈大悲的心,依《般若经》的名相来讲,修四禅静虑,再修八背舍、九处地定、修得遍一切处,就可以修入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再往上过去,依空而进入陀罗尼门,陀罗尼门就是把佛法的精义,用简短的一个字、两个字、或一句、十句义,可以代表佛法甚深的陀罗尼总持义,就能够产生大慈大悲的心。学入陀罗尼门后就会现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大无量心,一般的菩萨仅具慈悲喜舍而已,不是具有”大”字。在有为境界时,佛是住在利益一切众生中,具足大慈大悲,安住在大慈大悲上,从自己的清净自性证得以后,法身遍虚空界,虚空有多大,衪的法身就有多大,遍一切虚空界时,这是衪修证的境界,再依衪的功德相,会感召佛剎土,就是衪报身居住的自受用土,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

以经文第一点阐述来讲,是悉说佛住哪里?安住在衪圆满功德相所感召的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第二个,虽然住大般涅盘中,但,因为祂有大慈大悲的心愿度众生,所以,衪无住涅盘,无住涅盘中,衪能随缘依大事因缘,会示现佛的报应身,再来出生、化众、证道、度众、示灭等,你要了解从哪个角度来说明佛住是住在哪里,其实衪是无住而住

如是佛住者诸论总有四释,四种解释,第一住无住涅盘,因为衪是要度尽一切众生,不能永住涅盘,虽然,有示现大般涅盘的境界,但是,众生心忆想衪,衪就会化一个应化身去利益这个众生。如果祂永远住涅盘的话,衪心是都不动的、不感召众生心,但是,如来对于众生心悉知悉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所以如来所住的是无住涅盘处,感召众生心即能化千万亿身出去,故说无住涅盘处;

二住圣天梵住,这不是如来住,这是圣人住圣住、天神住天住、梵天住梵住,虽圣梵天能住圣梵天住,但是佛衪有没有示现菩萨、声闻、缘觉、一切诸天,梵王等等,衪也是有现此等身,即是六类众生随类感召出生示现。衪也可以说是无住涅盘以外,衪还随缘到各个天界度众生处示现,以便度此类众生、圣众等。

三住空大悲,空是最基本的修证,行者进入无相时,法身清净就是无相,入无相就要产生大悲心,若进一步能具有四大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具足此等大心,利益一切有情,即能证得如来一切智、一切神通、一切功德等。

四住大悲。虽然这里只有讲大悲,其实盖括四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大悲跟空一样,大悲是空的对待名词,空应一切众生缘,就会产生大悲心,所以,应化一切应化身去利益众生,大悲是一个源起法的一种动力。回想简介到第八品时,这个佛心,衪是不动的,但是,衪为什么可以感召众生心呢?衪是依过去所修的菩萨道加行法。主要是什么加行?主要是方便波罗蜜加行。一切的方便法,自利跟利益一切众生,都以方便为主度的彼岸的加行,依这个加行力,在佛心不动之间、涅盘境界之间,就能化起一个应化身出去,这是如来清净无住的心,会产生功用的一个基本的道理。

 

「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第四种的别德,总相就是衪的德性,别相,也可以说是别德,地四种是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平等性是如来十二真如之一,如前述。释迦如来所得平等性智与诸如来所得无异,梁《摄大乘论》云:平等性所依即法身意乐、即应身,作业即化身,如是三身一切十方三世如来,平等无异皆已至得。

世亲菩萨译为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平等性智梵语 samatā- jñāna。又作平等智。《秘藏记》云:「平等性智,清净智水,不简情非情故,彼此同如故,常住不变故,名曰平等性智。」《心地观经》云:「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逮得一切佛平等性,是说一切佛所证得的境界,平等平等、无等等,没有高下,一个人如果修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话,是无有高下,那是已经成佛了。如果,不是成佛,祂的平等性所证得的就有差别相,像声闻、缘觉有其所证的平等性,但此有别于菩萨所证的;菩萨所证的平等性,又有别于如来的平等性智;世间禅定的行者,这平等性就更是薄弱了。平等性是如来十二真如之一,凡夫圣人七种真如相,如来不共真如有十二种,其中有一种是叫平等性,如前述。释迦如来所得平等性智与诸如来所得无异,因为如来等都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所以没有高、没有低,一律平等。如果,如来佛跟菩萨、声闻、缘觉、天神等等的平等智,这中间就有差别相,证得如来平等性是最平等的。

梁《摄大乘论》云:平等性所依即法身意乐,平等性是依清净无相的法身而产生的涅盘意乐感;刚刚讲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就能生起最平等性,这大舍才是最高的平等性,才叫做,慈悲喜舍这是菩萨的境界,既然,衪是最极的平等性智,加一个大舍,舍也是舍一切念、不执着,所有的法对衪来讲都是平等、平等,不会有分别,四圣众里面佛、声闻、缘觉、菩萨这四种圣人,祂们的平等性智(舍心)是有高低,如来所得的是最极的平等性智。

佛跟如来有什么不一样?有些名词看起来是一样,其实内涵是不一样的;譬如一心成就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牲、人、天、阿修罗、声闻、缘觉、菩萨、佛,这里的佛也是只有觉者,觉悟一切法因缘起,未得最清净觉,故尚列于十法界中。而如来名有十号,你要讲佛名就是十分之一的如来名,因如来是超越了十法界,故如来具有十个名号,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号名每一名称是代表衪的一个功德相,如来要度、能度一切众生,就是要化尽一切法界里面众生。所以,觉悟的佛衪还要成为如来,菩萨当然更要成如来,声闻、缘觉以后会进入修菩萨道,也会向如来菩提前进,其它的这些众生,他们也会往前的进入修行的路途上。

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平等性智跟一切如来是相等的,没有两样,会有两样的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这些圣人,因还是有点差别相。这里讲平等性智是依法身意乐而现,然后起应化身。应身即应化身,作业时候即起化身,这里讲的就是清净法身意乐,就是法身无相或者三身之法身,报身或者称应身,这里讲的应身不是应化身,应化身衪是来投胎,像释迦牟尼佛投胎、出生、离家、出家、修行、证道、度众、入灭,这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当生的身就是报身,再来是化身,这三身加四智,佛法说要修证得三身四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

如是三身一切十方三世如来,平等无异皆已至得。都得到了,法、报、化身,三身都得到了,这是第一点一切佛平等性。像我们诵《金刚经》一样,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无有高下,佛佛平等,没有大小之分,你没有证到如来境界,常常还有不平等心地。

 

世亲菩萨译为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平等性智梵语 samatā- jñāna。又作平等智。《秘藏记》卷上本:「平等性智,清净智水,不简情非情故,彼此同如故,常住不变故,名曰平等性智。」《心地观经》卷二:「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如是名为平等性智。」

西天廿一祖是世亲(vasubandhu)菩萨,这些都是大乘佛法弘提者,世亲菩萨译为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世亲菩萨对于这句话,我们用的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玄奘大师翻成「逮得一切佛平等性」;世亲菩萨翻译这句话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法身无相,遍虚空之中,依其种种众生忆想,自己没有障碍的、很自在的就起作业,当然这个作业不是自己去做什么事,是化起一切的应化身而去利益一切众生,这种能力诸佛无差别,现有为相与涅盘境无差别,是谓无差别相,是完全没有什么差别。

再进一步讲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梵语 samatā(平等性)- jñāna(智)。又作平等智。《秘藏记》卷上本云:「平等性智,清净智水」,没有选择、不受一切法差别相所迷惑,叫清净智;如来是最具清净智,具极清净觉,所以衪具足最清净智。不简情、非情故不简就是没有分别,不去简择分别,简择是有分别,不去选一切法,如果有差别相,就不是真正佛所证得的清净智慧,不简情非情者,情是有情,非情是无情,佛清清智、平等智,利益一切有情、无情心是一样的。

我们一般观念在于有情世界里面六道轮回,但在如来心中概括一切无情类众生,对衪来讲都是平等对待的去救度,一切的花草、树木、石头一样的无情众生,照样可以受到如来清净水的洗涤,所以说彼此同如故,有情、无情都一体,有情于中与如来一体,无情也与如来一体,彼此同如故,这样才是真正没有分别。只是佛心里面对众生有情、无情类跟自心没有分别,而且是有情、无情众生类跟佛的身心是一体的,所以还是没有分别。

如来的清净法身是遍虚一切空界,既然是遍一切虚空界,衪也涵盖一切有相,才能够彼此同如、没有分别,这是最高的平等性智。常住不变故,对于法身来讲,衪是常住不变,常住不变之中,可以应众生忆想而化一切应化身,虽然这个会现起有为相,但是,衪还是常住不变。谈到大乘佛法,你要思维这些问题,一个清净法身遍虚空界,能够应缘而起一个念,起一个念又会化起一个应化身给众生,这种能力都是住涅盘之中现不涅盘相而去利益众生,如来就是这个样子。如果如来是跟菩萨、声闻、缘觉一样,经作意、起心动念才能利益众生,那这个如来衪的清净觉、平等性,跟声闻、缘觉、菩萨不是一样了吗?所以,在《解深密经》里一直在讲如来的境界,是怎么样、怎么样,让我们了解四圣之间为什么有分别相,如来衪的清净法身,真的是常住不变,所以才叫平等性智。

在第八品讲如来的所行跟如来的境界,所行是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土,建立一切的功德相,如来的境界主要都是为一切众生,如果不是为众生,衪不入一切境界,不入十法界去利益众生,如来现境界就是要度众生,如果不为一切众生,衪不必现一切有为境界,衪可永远住涅盘中,叫常住不变的涅盘境界,如来有永住涅盘的境界,也有从涅盘之中应缘可以进入各个有情界、无情界,利益一切众生界,这是现有为相。现有为之间又有无为的体性清净,所以有为、无为对佛来讲也是平等性、没有差别,我说心动、心起念、用法去利益众生。你还有差别在动,如来无所动,这个在说如来心发起时,不依自性是依衪心,名曰平等性智。」

《心地观经》云:「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平等性智」,我们说要离四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离后面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要先离我相,离我相就是去掉我见,就是以我为主体的外在的人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有我见,有我见就是面对诸法看进去了、听进去了等等的这些烦恼法,如果不转我见识的话,你就得不到平等性智。一般讲三身四智,三身是法报化三身,四智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等。六祖讲说:「妙观察智,见非功」或者《本生心地观经》也在讲妙观察智,如果你有我见,就产生不了妙观察智的功用,你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不能对色身香味触这种尘境执着,一执着就产生不了妙观察智。有的人很执着,执着你的智慧、执着你美好的规划,要做的什么事情都要做得最好,做得最好就是执着,一个修佛法的人,那这样就不要做事了?不是,是他要做事时,拿起他的智慧就做做做,做完了就放下,不再执着。

这个我见不转的话,就没有办法修得平等性智,一切法平等、平等,这边的跟那边的一定要相等,好坏平等、善恶平等、合理不合理也平等,这样去观它的话,就没有什么差别,都平等平等,就有平等性智。这里讲的我见,如果还是有的话,就没有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就是你对一切人事物的妙观察心,非常微妙的一种体验,可以看到人的心地里去,可以对动物、人的灵来观照,这个人的内心清不清净,当然心地也可以读,读他的心地清不清净,这个还是粗浅的妙观察智;有的人第六意识心旺盛,因为它的分别心很强,没有破解分别心,就没有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现不起来。

如果你心有病,平等性智就起不来,好等于不好,你说好就是好,怎么等于不好?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如果你还有这种执着的话,你就是心有病;譬如善恶,在世间人看来是对待语,对佛菩萨看起来是平等平等、没有什么善恶,你做这件事有这件事的因果,并无所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这个对于修大乘佛法的人来讲,他为了要成佛,做很多善事,没错,但是,他不会去执着,不要去执着,就没有这些概念,善恶、好坏、合理不合理、顺逆等等分别想;不会说喜欢顺境、逃避逆境,顺逆境都照单全收,不会去执着,心没有去执着,这叫心没有病,心一没有病,就回到清净自性,回到清净自性心才没有病。

如果,菩萨有菩萨的一点毛病,声闻、缘觉有更多一点毛病,天神有更大的毛病,欲界天(下劣天)---我们世界的欲界天,有时候也称下劣天,比较低劣的果报可以得到的这种六欲天报的善境界;人的毛病更多,你要建立平等性智,就要去掉你的妄心,去掉你的妄心,这个心大概都是在真心跟妄心之间的调理,把妄心灭的话,只有真心现起的话,那平等性智就会现。

什么叫妄心,会起妄心是什么?就是心有病,心有病、心有习气会见境,它才会起妄心,如果心清净,看到什么东西、看什么人,他都不起心动念、分别,这样不是平等性的建立吗!对于一切法之间,脑筋里面没有这些分别性,不去思维什么分别,最后破第七意识。第六意识破、第七识破掉的话,从外面眼睛对外尘不执着,五根控制了,再进入内心里面,法法不会有分别的,没有善恶、好坏、顺逆等等的分别心,那就平等平等,平等性智这么去建立,如果平等性智建立,八识功能就会现起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一定要自性清净,自性不清净就起不了大圆镜智,这个安下去的话,就遍虚空界都能够看、遍虚十方空界的一切众生,都能够知道其因果报应,而且时空无始、无尽,这才叫做,无量无边的虚空有多大,就概括在那个境界,这就是静态如来的神通。静态,就是说像一面镜子一样,衪自性能照、能够鉴照,用见性、闻性去了知遍虚空一切佛剎土里面的一切世界,及里面的一切众生,衪都能够大而圆的鉴照到。圆就是所有都知道,大是遍虚空,虚空界有多大,这概括在这个虚空里面的所有世间跟它的人、众生,都知道因果报应,这才是大圆,镜是静态的鉴照,没有神通变化,只有鉴照之能。可以照哪一个佛世界,衪自然就现在衪心中,这是要等待到性清净时就可以。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我们自性被妄想、习气、毛病所蒙蔽,心有诸病,把它给盖住了,起不来鉴照的功夫。

我们要了解如来的最清净觉是这么做到鉴照神通力的,那动态的神通,就是《解深密经》第八品里面所讲的「成所作智」所现,偈语说「成所作智同圆镜」,这既然是静态的神通仅鉴照,那这边是动态的神通是会变化、幻化的,因为是动态的神通才会变化、幻化,这主要是鉴照,前五识要依它来产生功用。而平等性智言,如果第七意识妄执破灭掉的话,就得心无病,就建立了平等性智,法身无相,当然是最清净的。

这里讲不简情非情故,于此同如故,常住不变故,平等性智,转我见识得此智慧,是以能证自他平等二无我性。因为清净法身圆满时候,没有什么你我之分,你就在佛心中,佛怎么跟你分别?你在外、在内、在中间什么的,如果能够证得自己跟他人等二无我性,等于没有差别性,万物跟我一样。我常讲菩萨有菩萨病行,为什么要有病行?不是他愿意要病行,因为你证到心眼开了,肉体突破色身时,你就会感应到众生跟你是一体的,众生有病,菩萨就有病,菩萨为了要化解这个病,就要方便去化解,而且菩萨得这个病是别人给他的病,他不以为苦,如果以为苦的话,这个平等性就建立不起来了,要有这种忍辱的功夫去体会。

菩萨是对众慢慢发大心,有一天你能够修证到空、无相三昧时,对众生的业感比较浅薄了,不会那么攀缘了,原来你跟他同体也是攀缘心在作怪。但是,如来衪是以清净的自性融入众生一切有相里面去,并无有任何觉,这就是自性最清净觉始能。很多佛的修行境界,我们是很难去体会,如果如来刚开始脱离一切世间相、一切人、一切山河大地,回到空相时,衪如何用空再融入一切有相呢?空有融在一起,衪是因为法身清净,自然就有这种能力容纳一切有相在衪的心中,完全跟衪一体无异。

你要想两件事情,如来证得的是,一个是空无的相,一个是世间山河大地、一切人类,这两个到最后会融合在一起,你怎么去分你我他,是没有二分,是很自然没有二分;菩萨,祂是心有点清净但还有执着,色身破了以后,跟众生心跟身都合一了,如果,你有这样的能力的话,你会改变很多众生的因缘果报,除非这个众生无明、福德不够,没有坚定信心。密教里面上师用法利益众生或者怎么样,甚至要传法,传法要看这个人,他是不是对着你都是永远虔诚,经典讲的都是事事供养、时时供养,从来没有违逆过,这代表他对你很有自信心,这样上师才可以传法给他。或者是时时供养,结的善因很多,你要不要常常挂碍他、去利益他,当然基于因果,还是要传法与他,菩萨境界就是这样。如来的境界,衪是法身清净,更是能够证自他无别,众生能体悟如来心、清净自性,自能接受如来教化,从如来身语意化中得到教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性智,《这是心地观经》解释平等性智。


   
无性菩萨释云:平等性所依无差别者,一切皆依清净智故。意乐无差别者,一切皆有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胜意乐故。作业无差别者,一切皆作受用变化利他事故,非如声闻等唯有所依故。亲光菩萨释云:显示世尊得一切佛相似事业殊胜功德。谓证诸佛相似事业平等性故。即谓诸佛能现受用变化利有情事平等相似。

 平等性智所依的自性,是没有差别相的自性,没有差别性的自性是平等性之本。有差别性的自性,是我们的凡夫性,或者声闻、菩萨种姓,未究竟清净者。如来衪是无有差别性,因为衪是最清净觉,故所得到的是最清净平等性智。因如来没有差别相,故一切皆依清净智故。你要现起平等性智最完美殊胜微妙的,当然是从最清净的智慧里面产生的,依最清净智,其实又没有一个相可依,不要一看到一个清净,就有一个清净的东西来让你依靠,没有,如来法身清净是无相,但是,没有相之间又是一切平等无差别性智所依的

意乐无差别者,是谓(1)一切皆能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皆可以得到衪的利益,也可以得到衪的心净,使一切有情胜意乐故,依这个胜意乐故,可以使一切有情得意乐,此乐是非常殊胜,是得到最胜的这种意乐。(2)作业无差别者,是如来起神通变化就是在作业,如来作业利益众生是一样,与住涅盘境无二无别,刚才的成所作智就是在作业,一切皆作受用变化利他事故,是如来成所作智,当然要也所作业,如来的作业不是依自心,而是依他心作业。衪所作的业是利益众生,不利益众生,衪是永住涅盘,不起念的。作业中无差别者,一切皆作受用变化利他事故。受用,是佛衪证到妙觉时,自受用成就「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因为要有这个净法界宫,而成就十八种圆满功德相;而祂的他受用身,在自受用土外,当然也有他受用土,他受用土就是在最胜光曜场上,菩萨依所证境界,是可以到这清净佛国土的,居此他受用土中。

如来可以化成一切法眷,化成天龙八部;为什么在清净如来的庄严场,有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不是修得还没有究竟者,怎么会有此众生?不是的,此众是如来所化现的,衪要表示衪有很多的法眷,故化现如是。我们比较要注意的是他受用身跟他受用心,他受用身是应化身,如来作业起的他受用身,由化应化身去利益众生,如来是心起,但自心不动而起,是依他心缘起,众生他忆想佛,佛才会有一个应化身给你,你不忆想衪,衪不会给你,大般涅盘者应该法身都不动了,为什么衪自性会化?是依衪在过去在因地菩萨位时,所修的诸波罗蜜加行法,这加行的能力,让衪随缘能化出衪的应化身给众生,但如来本身都清净不动,几千万亿人忆想衪,衪同时可以化几千万亿化身给众生,这就是最清净觉的能力、神力、佛力、如来力,就是这样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应化身。

如果,像有人修得有点清净,你们想他,他无意中、自性清净中,就会化一个化身出去,五十亿人口每个人都同时忆想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衪就会同时化现五十亿话身去利益他们。不然菩萨不是很忙着在化吗?没有,菩萨夲身并无觉知,安然于涅盘境界中。一样的,如来还是住在大般涅盘中,自性没有动,但是衪可以随时化无量应化身出去,所以下位菩萨、声闻、缘觉、众生等,谁忆想着衪,衪就化一个应化身出去。

如来所作的事业,都是他受用,非如声闻等唯有所依故。声闻行者他要起心动念,成就一个神通变化,任何做为都要起心动念,是有所依的,都是依自己的心识,不是依别人的心识化起,祂要主观意念化一个东西、化一个人影去帮助谁,他的化身才会起作用,因为声闻、阿罗汉也是有神通,祂们有天眼、神足、宿命、他心,祂是依祂的修证来的能力去化的,不像如来是被动感召去化的。此种被动感召而化的,才是轻松自在无碍,其量才可以无量无边

亲光菩萨释云:讲一切佛平等智,显示世尊得一切佛相似事业殊胜功德。我们要懂得一切佛所做的事业功德相,就要进入《佛地经》,进入什么其它的大乘经典,看衪怎么用神通变化去利益众生!你懂了这些以后,你也要学习这方面智慧,怎么学?不是有一个有为法可以学此能力的,而是要拿掉你内心的种种执着,修无为法回到自性最清净处,你就有这个能力现起。修行路怎么走,向上一路怎么走,看大乘经典看多了,你就知道怎么修持下去。不是练什么功夫,练勤一点,就可以练得到。像打坐,可以练勤一点,就可以坐久一点,如来境界的这个平等性不是这样修的,拿掉拿掉妄习,不执着一切法,愈不执着,把内心妄习都去掉了,才有办法像如来这种无意中作业去利益众生,同时现起无所不能得事业

谓证诸佛相似事业平等性故,即谓诸佛能现受用变化利有情事平等相似。佛,衪利益众生的作业功德是一样的,而且每位佛的大慈大悲心量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衪在因位菩萨时,已发要度尽一切众生等大悲心,才有机会于未来世成佛,不是只有对有情众生大悲,连无情众生一样,都是平等平等观他们、利益他们,诸佛都有相似事业平等性,这是对诸佛的能力来讲是平等的也就是说诸佛能现受用、变化、利有情事,平等相似。如来佛在自己本身建立庄严佛剎土、清净佛土一样外,在现起他受用、变化,利益有情众生的能力,也是平等平等,所以说诸佛都平等。

 

如是诸论总有三释,一者诸佛三身无别、二者诸佛净智大悲受用变化二身无别、三者诸佛示现受用变化相似事业无别。

总结住佛住有三释:

一者诸佛三身无别:这个佛得到法报化三身,与那个佛所得三身无别,诸佛也同样得到法报化三身,没有一个如来会少一个身证得,不会的,都是三身具足。法身是最清净、无相,遍満虚空界;报身都是具足卅十二相、八十随好,都事庄严具足;应化身是千万亿,利益众生悲愿与能力是无有差别的。

二者诸佛净智大悲受用变化二身无别:如来的自受身、他受用身、自受用土、他受用土,这种能化佛土、净土的变化能力皆相同无别,如来要自己用的话,建立一「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这个能力,每个佛的能力都能化,所化佛土名称都不见得一样,但同样是最殊胜的佛土。像释迦牟尼佛的道场法界宫就是「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这个化净土的能力是一样的,阿弥陀佛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衪也是依这个能力化的,佛佛证到如来境界时,衪们都可以去化出衪的自受用土。而他受用土、他受用身、他受用心,这些是利益众生的心,此等能力也是没有两样的。

三者诸佛示现受用变化相似事业无别:如来要示现在哪一个时间成佛、度众、入涅盘,这种能力诸佛能力是一样的,同时受用、变化等等相似事业,无有差别。有时候我们还没有看懂所有经典以前,会很迷惑某些概念,有时候说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下子又毘卢遮那佛,一下子又是卢舍那佛,到底哪一个是哪一个?最近有一个女孩子写mail来问,到底华藏世界跟娑婆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华藏世界就是毘卢遮那佛的世界,就是一个佛剎土具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面哪一个世界都有化一个佛,去那边成佛,修修修,累劫修,修到最后成佛,然后化度众生。这个佛也是毘卢遮那佛化的,释迦牟尼佛也是毘卢遮那佛化的,在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一个小世界,3*109之一的世界。

如来这种建立佛净土的能力是一样的,化导一切众生的能力也没有分别,自受身、他受用身、自受土、他受用土,这些变化能力都是一样的,他受用土是在清净的佛剎土本身地方,祂可以在那里。另外,衪可以化成一个方便清净土给菩萨,如果,你修证到菩萨境界或者声闻、缘觉,衪可化一个清净小小的净土给你在那里安住,每个菩萨都到去哪里!去每个佛所给你的他受土处,去占一席之地,是暂时给你住的。

我们了解佛的境界跟我们娑婆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衪们能力是在做什么,不然成佛有什么好处不知,搞不清楚,就不会恭敬供养。成如来者是具大悲心者,不是如来一入灭就没有了,不是因法身清净,入灭就没有了,不是的,衪入灭后才能够度尽无量众生,如来于不起心动念间,才能够平等平等化给一切众生,众生要不要忆想衪,这就是不平等的,有善心的忆想,衪就给他,有的跟本连佛的名称都没听过,亦不忆想,衪怎么给个化身,这种人是无缘。无缘,这个也不能怪佛,是他本身无佛缘,是过去没有种善因果。或者跟佛有结缘,但不知道要忆想佛,佛就是化度他。

像这些能力佛佛是平等的,都是没有高低,只要是佛都有这个能力,在自建立清净佛剎土、功德圆满相,每个佛都是一样,而在化他的能力,怎么化、怎么去利益众生的能力,也都是一样。讲到「佛一切平等智」让我们知道更多佛如来的神通境界。今天上到这里,下回讲到「无障碍处。」(待续)

(2007.04.25.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