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17)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如来十二种真如性(续)

前言:

如来的功德相成就了「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密严净土,是由十八圆满功德相所成就,如来的德行是最清净觉,这是如来功德总相,还有各别分相,下列来讲如何分别起现行功德相,上回讲到最清净觉的如来,具有十二种修证到的真如性,最后是虚空界跟不可思议界。

以上阐述薄伽梵最清净觉的总德,自此以下第二句起至廿一句释诸别德。如果要讲世尊是薄伽梵,衪得最清净觉的总德,就有上面十二种凡圣所不如的真如性,自此以下,第二句起至廿一句释诸别德。在说明总德以外的每一个别德,有差别相的德行,总共有二十一句,每一句都是衪的别德,佛法难就在难在一个名词,有好多的意思,你如果要全部把它列出来,对大菩萨来讲可以讲了几天几月,甚至几个月也可以讲一句经文。所以,释迦牟尼佛每提到不可说的、不可尽的意思,就简单一点、概括的说,因为我们智慧有限,讲太多你也不能思议,也不能记得,也不能怎么样受用,因也做不到,不知道在讲什么,因为我们智慧太浅薄了。

「不二现行。」

第一句「不二现行。」我们要了解二个名词,不二,就是所作所为,从来不出现有两种状况,就是不二。现行,一切法产生时,就是起现行,简单讲的是这个意思。佛跟三圣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别德:不二现行,言如来佛现行法为一切善、前六识中业所招感之极劣无记、第八心品等,是能现起不二之现行法。不二又作无二、离空有两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据《大乘义章》载,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称为不二。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有如前述。现行梵语 abhisa3skara指有为法显现于眼前之意。八不之显实如来现行法真实,如来诸法实相妙体,乃由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之八不而显彰,作为不执偏见、契合法性之中道观。

不二现行者即言如来佛现行法为一切善,衪只要起一切法都是属于善,衪没有不净业、烦恼业,因为证到如来境界入大涅盘时,都是能住有相、无相无碍。无相本来就无碍,有相是依众生因缘,而现起一切法,衪可不主动去现,有必要的话,衪也会现,自意产生,大部份都以应化身现利低凡有情,衪现一切法起来时,离不开善,善就是有利益于别人、有利益于众生的,这叫做善。

一般来讲,所谓善,就是有对自己好、别人好,是最完美,如来的善,没有所谓对衪好、不好,衪只有对众生好,对衪自己没有所谓好、不好。我们一般人,除了对自己有利益的才做,然后也不去利益别人的,也有这种情况,这种不叫善;如果,有一天你像佛或菩萨一样,自己没有利益,但是,为众生有利就去做,这叫做真正的善。

前六识中业所招感之极劣无记,在化佛,释迦牟尼佛也是应化佛之一,衪是真实有这个人示现,无形中,我们所谓的化佛,就是为了化度众生,从法身清净之间化一个身出去,叫应化身,是化佛,密教叫佛加持身。现在在讲当生成佛的、成如来的应化身、报身等衪的第六识做用,释迦牟尼佛在生时,虽然证到如来果位境界,衪还是用眼耳鼻舌身这六识在利益众生,这里讲的不是真正入涅盘的如来,不管是报身或者是化身而现的像,是真正实际有我们这个肉体的,衪的前六识中的业所招感召,都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无记业,无记,就是不能记善恶之业。

当然,菩萨也有无记业,声闻、阿罗汉、辟支佛也有无记业,但是,没有佛的这种极劣的无记业,极劣的无记,是根本记不上之业,没有因缘果报会沾染到衪,内心最清净觉的佛,始有这个能力。我们一般人,所造业的有时是无记、无记,你这个人念头太多了也烦恼,你说你自己在这里吸空气,一吸一动之间没有妨害到别人,这是无记业。但是,你动久的话,也许身体受不了,或者气吸太多了,肚子涨得太大,或者干什么的副作用,有些毛病就来了,业是无记、无记,但你记忆力又会记进去,最后也变成一种烦恼;譬如你在打妄想、胡思乱想,想什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对自己,不会妨害到别人,但,想多了脑筋就会神经衰弱,想一回、两回、三回,熏得太久,变成一种烦恼。

诸佛、菩萨衪们无记,是无覆无记的,不隠藏的无记业,是谓无覆;菩萨、声闻、凡夫等三,凡夫是属于有覆、有记的。覆,是盖住自性,让它不清净,当然凡夫是有覆有记;声闻、菩萨是有覆、无记,是初步的解脱,自性还没有完全清净,但是,祂们这种无记业,会熏习而住;只有佛,衪是无覆、无记性,完全清净,因是最清净觉,衪的德行就有这个能力。

如来只要有所现一切法,衪是以善为主,这个善是大善、是完善,完美的善,只有利益众生,对自己来讲没有所谓利、不利益,衪会用前六识中的业来成就业,此业就是善业、恶业所造的,但佛所做的动作都不会感召善业,恶业衪不会造,为什么?因为衪是无覆、无记,造了善业有极劣的无记性,衪不会有因果轮回的现象再现。我们造业,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无记业有时候也会起烦恼,覆盖你自性,现起烦恼。

而所谓第八心品等,就是真正的本心,阿赖耶识第八心,第八心就是真心,前六识,六根有六识,本来凡夫第六意识就是分别识,是烦恼无量识;在佛的境界,当然第六识也是清净识,所以,从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具有的六识,所作所为都是善的,所作所为所感召的业都是善业。因此,一切佛、菩萨用祂们前此识加地六意识心成就「成所作智」,也就是用和合一味事智来利益众生。但是,此等业不感召一切善业,是属极劣的无记性。第七识妄想识,衪不打妄想,所以这个对于佛是不可能的法。

而第八识是真心,就是我们一般凡夫所称的阿赖耶识(2laya),凡夫或者是七地以前的菩萨此识叫阿赖耶识(我爱执藏识),八地以上的菩萨,叫做阿陀那识(2d2na),阿陀那识还有执着性,它执着好的、执空、执圣性,但它不会执着坏的,会执着好的空性,阿罗汉跟八地菩萨究竟者,或入如来地的,会有阿陀那识(趋寂舍业识)。而佛如来的真心八识是叫如来藏识,一得此识,佛心与虚空等齐,佛心即世界及众生,二合不一不异,所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随念而述说。

我们凡夫还是有业,所以叫阿赖耶识;这边阿陀那识,有的是业清净,但是执着这个空无,或者是空之中带着业。有的人是,虽然带着业,但祂没有烦恼,你心有不清净的种子,会起现行,但祂不会烦恼,这个阿赖耶识的力道很薄弱,也可以说跨到阿陀那识这边,但他执着偏空。超过声闻这边的境界,进入所谓的真如或者法身真如,入如来藏境界,这个只有如来始能得。讲如来藏,一定是指如来、佛,或者讲十号具足的如来等等的。

第八心是现不二之现行法,因为佛衪是最清净觉,所现的法,没有两种状况出现,所以叫做不二,一有法现始终如一。现不二法又作无二、离两边。两边就是指空、有两边,前者指无为法,后者指有为法。或者离事两边,真实两边,指对一切现象应无分别,世间相里面的一切相,衪没有分别以外,对空所现的一切因缘法,衪也没有分别。或超越各种区别,你没有分别就是超越种种区别。

像如来在大般涅盘之间,所现的一切现行法,是有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之间衪也没有种种差别相、没有区分,没有说这个人用某个法,那个人什么其它的法,因为衪是证到最清净觉,对众生一体,没分别以外,对现行法也一体,没有分别,这也是不二的现行

《大乘义章》是专门在解说大乘佛法的这本书,它记载着,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我们讲实相观,是菩萨要学习的,如果,学得最完美的境界,就是一实、一实相,它的空理产生殊胜微妙的作用,寂寂然的空体,产生一切因缘法所现的相,所现的相之间又能够离相、不着相,这叫做一实,也叫实相观、中道观。《金刚经》就在阐述这些初步的道理,你做了多少,做了多少就有初地、二地、三地等等一直上去,到如来地还有十地,到如来究竟觉时,那就不得了了,就是有这现象,能作不二现行,如如平等,依各个法性,产生一切法身,住在一切法住上,对佛来讲都平等平等,如来十二种真如,是三圣构不到的,没有衪的境界,衪能够以一实之理,住殊胜微妙的、寂然的,离一切有为相,能够做到这样,所以一切现行法都如如平等,亡于彼此,一切现行法之间没有什么分别,没有什么彼跟此、此跟彼,法法一如平等。

当然以佛、如来来讲,本身是有最清净觉,所现的一切神变、一切能力、一切智慧化度众生的,衪当然没有什么这边跟那边的分别,菩萨跟众生的体跟心本来也是一如的,何况是佛!照道理来讲,我们随时都跟佛心一样的,因为我们不去进入那种佛心清净无为的状态,常常胡思乱想,常常造无量业,善、恶业天天都在造,不能够清净下来,体会如来的清净体是怎么样,其实衪跟我们是无二、无别的,我们是置外于衪,所以,烦恼愈多的,更是见不到清净如来心。

既然,是没有彼此之分,如如平等的话,那有什么叫二,故称为不二。不二又为真如、法性之别名,真正的法身真如,是真正不二,法性是众生或佛性之间最清净无染的空体,衪是随缘应化而已,真如也好、法性也好,也可以安上一个不二,真如是不二、法性是不二,真正不二仅如来才能这样子,菩萨、声闻、缘觉祂们还做不到这样,我们凡夫更不用讲了,佛者有如前述十二种真如性

不二说完,再讲现行,现行者梵语 abhisa3skara指有为法显现于眼前之意,叫现行;无为法无相,不现一切境相,是有因缘起法,不管众生感召如来起法或者如来衪为了过去的因缘主动现利益众生的善法,只要起法就是谓现行,是有为法显现于眼前的意思,叫做现行。八不之显实如来现行法真实,只有八种状况可以来说明佛如来不二之法,如来之「八不」是一个名词,「八不」是八种状况、八种名词,即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等八,来显现如来的现行法的真实意。如来所现诸法有实相妙体,所以具有八种不同的现象,初谓「不生、不灭」这个现行法,虽然起了法,但,对如来法身来讲是它「不生、不灭」的,你不要说如来心中现起利益众生一切善法,对衪来讲是无所谓生、不生,不生就无所谓灭,就不灭。

「不去、不来」者,即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管如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众生在哪个虚空界,衪不必来去,因为法身清净遍满虚空界,所以,不管这个众生距离在哪里,如来没有什么来去,就算衪报身,出身做菩萨,然后修行,然后悟道、然后度众,再来入涅盘,好像有来受生,有入灭,对如来来讲没有什么来去;像广钦老师父所讲的「无来无去无代志(事)」,悟到真正如来境界的,对这个应化身来示现一下,我们看是有生,最后圆寂了,对佛来讲是没有来去的,对他本体来讲更是没有来去的。

不一、不异」者,不住一相,一相是空性,如果永远只有一相,那就只有空相一相,空相就不起法,现行法起不来,这是称一相,如来是圆融者,有因缘能够现起法的话,就是不一,不一就是虽然现了理体真如跟法相真如,对佛来看这两个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所以有法无相,此种状况称为不异。像刚讲的示现,示现对衪来讲,不见得是真的示现,利益众生的一切过程之间,衪心如如的空性依然在,应缘所现的一切善法有很多,叫不一,所以此不一、不异境界,来解释如来起现行法的真实相。

「不断、不常」者,上述不异是住空性才能够说不异,此处不断就是有相,不能永断一切相,称不断;不常,常是空相,不常、无常是有为、是因缘法。如果守空就断灭,是声闻,如来衪不断灭,如果守恒常就是空寂,衪不常。如来能不断者是最清净觉故,不必去断有为之相;不常者不永住涅盘相,因圆通具足,利益众生故,利益众生中,自在无碍故,故能不断、不常。

在生灭、来去、一异,这六种法上安上一个”不”,是跟断常之间有不同的阐述,如来虽应缘所现的一切现行法,但,衪法相跟空性真如之间没有什么两样情。你这样去思维,如来衪没有真入大般涅盘,若有入大般涅盘就没有应一切众生因缘来救度。而如来是大般涅盘中,还在应缘度众,应缘中又没有应缘想,这才是真正的究竟、如如,观一切法平等平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目标。

「八不」而显彰如来真实法的真实,动、静二相如如,作为不执偏见,你能够做到不执着,不偏于空、不偏于有的话,你才是最圆满、最圆融的修证现象,契合法性之中道观。如来的法性是最清净觉,才有最中道观,菩萨、声闻这两种圣人,菩萨还有一个中道观,声闻、缘觉是偏向于空的执着,没有中道的观念,这是上面在解释不二跟现行的名相。

 

其余凡圣之现行法,具有能熏四义,能熏本识(第八识)以生自类种子,此乃相对于「种子因缘」,而称「现行因缘」。唯识宗主张阿赖耶识具有生出一切法之能力,称为种子;自此种子产生色、心、非色非心等一切万法,称为现行法。其中,即以种子为因相,依因缘之故,现行而成为果相。如此,阿赖耶识之种子由因缘和合而生现行,即称为种子生现行;再次由其现行法之影响,而熏习新种子(即新熏种子),称为现行熏种子。在种子、现行法、新熏种子三者之间,产生「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密切关系,互为因果,同时完成。亦即现行由种子而生,种子依现行熏成,能生之种子、所生能熏之现行、所熏之种子,形成三法展转,互为因果,故称为「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刚刚讲如来的境界,其余的凡圣者,凡夫、天神、声闻、菩萨等。一般的人、凡夫离太远了,天神境界色界、无色界天等,或者声闻、辟支佛、菩萨他们的现行法,都具有能熏四义。而如来衪现一切法,因为衪能够做到如如平等,八不显现衪真正现行法的样子,圣人(三圣)之间,依他修证的不同,还不完全清净,他还有二相,他所现的行还有二行,不是不二,此不清净法性,就有四种能熏的意义。了解一下,还没有究竟觉、还没有最清净以前,都还会熏习种种的种子,种子再熏习成为因,因再熏习就成为果,因果因果一直在互熏习,这是圣者还不清净以前都是这个样子的。

能熏本识(第八识)以生自类种子,此自种子怎么起?都是你一回想、二回想,一回熏、二回熏所形成,叫你不要胡思乱想,每一次都想同这一件,你认为不清净或者不以为或者不痛苦的事情,想一次就熏一次,就是没有真正的事实,你也乱想,想到最后好像真的一样,变成脑筋熏了种子进去,变成一个厚种子。清净的人,他是不胡思乱想,但会受众生心感召的,他也起胡思乱想,不是为自己乱想,是为别人随缘起想,菩萨就是这个样子。乱想,想一次、想二次,想多就了也会变成一个种子,这个对于如来来说,因是最清净觉,所以衪不因为众生想不想而熏习,有熏也不能成为习性。要吗!就化一个化身给他,要吗!衪就如如不动,衪不会诱起这个熏习事情。

不清净的人,才会自熏习,此乃相对于「种子因缘」,而称「现行因缘」。这个种子是一个因,然后,碰到一个缘,你才会生起一个现行法,这个现行法起来了,一次熏、二次熏,就再变成另外一个现行因缘,到底是种子为因,还是后来熏的这个为因,这两个互相搅和,没办法厘清楚,这叫做现行因缘,你如果没有现行因缘的话,自种子自然现不起它的作用,就没有烦恼可言。偏偏我们不像如来那么最清净觉,风吹草动,你心里面的自种子就会现起来,自种子现起来,熏啊!熏啊!起现行后熏,起现行就熏成另一个种子,叫做现行因缘会熏成自类种子

唯识宗主张阿赖耶识具有生出一切法之能力,阿赖耶识是不清净的众生心或者是八地以前菩萨的心,或者是还没有成就阿罗汉果以前的修行者的心,此等心都能够生起一切的法,这些生起法的称为种子。如果没有种子,再没有因缘来的话,起不了一切法,此法源叫做种子;自此种子产生色、心、非色非心等一切万法,色法是有关于五根六尘所现的一切法,心法是心里面种子而起,内心里面种子所现的一切,也有可能是属于不是色法、不是心法的,此四法真的就演变成万法,这些全部概括在现行法里面,称为现行法。

其中,即以种子为因相,种子是基本的因缘,如果,脑筋里面的种子,没有这个人的影像、概念,这个人出现对自心、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你不会起现行法,再熏成现行因缘,反正他跟你没有关系,有法也不痛不痒的。所以这个因缘就进一步来讲,是过去有没有因缘,如果连过去一点因缘都没有或者因缘很淡薄,好像第一次见面,不来电,就是过去的种子因缘没有。我们说种子有深、有浅、有厚、有淡薄,这个人看了,有点感应,心有起现行法,但不长,一下子就没有了;有的人因缘比较深的话,为什么才一下子,一见就来电了,而且过去以后还会想的要命,这个是过去的好几劫、好几世的因缘所形成。

譬如夫妻之间的因缘,一看,就是这位,没有第二句话,就一头栽进去了,就恋爱、结婚,迷迷糊糊的,这是很深的因缘,你没有这个种子,遇到一切法,你起不了作用。,问题就是说,一切众生过去都尝为六亲,过去不是做你的父母、儿女,就是叔伯、兄弟姐妹,这六种眷属,或者婆婆、公公也是,你看这种子多重、多长,今生碰到了这一个,产生了这个现行法,一定有种子因缘,种子因缘碰到了这个因缘,起了法以后,起现行了,就变成一种现行因缘。你造业地又熏、熏、熏,就再续前缘,这跟过去的因缘深、不深有关系,所以说种子为因相,依因缘之故起现行,有因再来碰上缘,导致果的现象起来,变成果相,是为现行而成为果相。

我们常讲因果因果,一定中间有个缘,没有缘的话,这个因归因,起不了现行法,种子碰到种种因缘,不管是因缘、所缘缘、增上缘、什么缘,它会产生果相,这是已熏的一种能力。如此,阿赖耶识之种子由因缘和合而生现行,你对众生第一次见面是今生,过去你没有见面吗?有,有相处,才有成为种子的因,今生看了喜欢是过去有善因缘,讨厌是过去有恶因缘,不讨厌不喜欢那有平常、或不深的因缘,根本没有感觉那是真的没有因缘。

这些种种过去的种子因缘现象,在起现行因缘时,你就会感受到,你会用,你现在的善观因缘,你会感觉很多事情,可以认知很多事情,你一见面就非常投缘,你一来法尔,法尔不来好像不行,这就是很深的因缘,有的人,一来看这个很好,再来不能契合,就是没有种子因缘,虽然有一个因缘,让他产生兴趣,但,来一看,因缘很淡薄,淡薄是过去他修得不好或者佛法太深听不进去,当下不久就不见了。

你要这样去思维,很多你周围之间的事情,你会没有什么烦恼的,能懂因果的人,就很潇洒地能随缘,来就来,不要千方百计的想留住他,有缘他会留,没有缘,一方面法不相契,二方面不是人多就是好,不要拉一个算一个,不是这样子弘法的。你懂因缘的话,你就要善观,你跟别人好,那是过去善因缘的种子,不好,那也是过去所造的,你要这么自在的去随缘的话,合就合,不合就散,很简单的事情,如此就没有烦恼。

如果你要转变他,有菩萨心要转变他,那是大菩萨才能这样子,用如如的清净心,看你清净到多少,你如果有智慧的话,有佛跟菩萨的智慧,你要想办法去度他,亲、疏善恶因缘都要度时,那已是大菩萨了。我们不是大菩萨,连小菩萨也构不着,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只有自修、自律,然后随缘度化。讲种子因缘跟现行因缘,你要好好利用在你生活起居之间,没有那么大的事情让你烦恼,你要能随缘一点。

再次由其现行法之影响,种子因缘,然后起现行因缘,然后再以现行法的影响,现行因缘就变成一个法了,又再影响回去,而熏习新种子,如果有过去因缘的话,起现行因缘,这个现行因缘发生了法了,你一回熏、二回熏就变成一个新的种子,旧的种子,当然是一个最主要的因,今生又熏了一个新的种子,刚刚那个你认识的善因缘,今天一看,好像心有点契合,然后就熏成另外一个新因缘,称为现行熏种子。

现行法所熏习而成的种子,当然这种子在于你在、不在意,是不是熏的很多次?如果,你不让它熏,为什么阿罗汉或者是菩萨,祂所面对的这些众生,应该也有过去的因缘,祂们为什么可以这么不动心?祂们把这个熏习的能力降低,甚至于把它灭绝,不让它熏了。为什么叫你要感召悬绝,要能做到就要在熏时,降低它的熏能力,你要胡思乱想就少想几次,你要是想个好几十天,变成一个种子,是去不了的,你要想几分钟、几小时,过几天以后就忘记了。你被熏的能力多厚重,影响你现行因缘再熏习成新种子的能力有多大,都互有相关的。为什么凡夫会成为凡夫,圣人祂不受熏,祂才有办法逃过这个种子因缘、现行因缘,不再熏成新种子,你要不住法、不住法做报到,菩萨为什么能不住法而生心?祂们就是有这个能力,不让思维它熏成新的种子。

在种子、现行法、新熏种子三者之间,产生「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密切关系,这是互为因果的。第一个种子因缘是一个因,现行法是一个果,这果之间又熏成一个新种子,又变成以后另外一个因,永远没完没了的;像冤亲债主来要命的,过去你杀了他,是过去的种子,今生它来了,你感应到了起现行,它要来杀你,因为你过去杀了它一命,它要来要杀你一命,你被它杀了,被杀这个又是新的现行的法,变成一个新熏种子,新熏习而成的种子是被杀,角色又互换,因为是你记得我被杀了,我是记进去了---我被杀,以后我要杀你。然后,这个杀人的冤亲债主,本来是受害者,现在变成一个加害者,现在它把你杀了,它也记起来自己杀了你,以后就会受报。

这是众生因为不知道过去的种子跟因缘之间,产生现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今生两个人,不知道过去,只知道说今生你杀了我,我被杀,我是受害者,你是杀我者,它是加害者。到下一生又因缘种子就起现行,角色又互换,我又来杀此冤亲债主。如此因困果果、果果因因,没完没了地,这么一直在轮回厮杀,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人生业力就是这个样子。

你要回复到清净觉或者最清净觉如来境界的话,你要知道过去种子灭不掉,是没办法的,但当你心起现行的因缘来时,你要能控制得了,不要再熏成一个新的种子,不然就没完没了的,这么因因果果,这么一直再轮回下去。现行一法,我们光讲如来境界,是现行不二法。我们凡夫的境界,不知道怎么修行也不能达到,你要懂得这些。业缘三者关系,产生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相互密切关系,互为因果,同时完成,果变为因,因本来就已经成为果,现在果又变为其另一法之因,实时完成、同时完成。

亦即现行由种子而生,种子依现行熏成,能生之种子、所生能熏之现行、所熏之种子,形成三法展转,互为因果,故称为「三法展转因果同时」。不现行,就不会再生起成新的熏习而成的种子,起了现行以后,凡夫一定再熏习成为另外一个新的种子,三法之间一直在循环,制造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没完没了的。

 

有关如来别德之不二现行,世亲菩萨释说是,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此处指非如声闻独觉智亦有障、亦无障故。且如天眼三千界内无障,外即有障,而如来天眼明内外无所障其见。次处二者有两说,一者是指得通未究竟者说,二者约未得通于内外处,皆有障行,佛无此故说不二现行。

有关如来不二现行别德相,依世亲菩萨释说是说:于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如来,因为是最清净觉,能具足知道任何事物,衪做任何事情一向都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来障碍衪,衪才可以现不二现行之法,他圣二法于佛只有一种,只有如来具足的。此处指非如声闻、独觉智亦有障、亦无障故。声闻、独觉的智慧有所障碍,障碍在空,也有没有障碍的,没有障碍就是因为他执着空,他能够解脱内在的习气、业力。如来是最完美的,具足功德能不二现行诸法,无所谓有障、无障,对衪来讲都没有障碍,对衪来讲,衪才可以现不二现行的法;对声闻来讲,祂修到断五上分结,跟永断三毒就是阿罗汉果;独觉,祂是听闻佛法,思维十二因缘观,过去也有亲近过如来,今生再来投胎时,以过去服侍清净如来的功德,自己今生在没有人教之下,自己结果、证道。

缘觉行者是观十二因缘悟道;独觉,就是自己开悟,然后,证解脱知见,解脱知见就是比解脱高一点点,阿罗汉是解脱法身证得,独觉是证得解脱知见法身,但菩提不多,他是用七菩提分来得到一点菩提智慧,但是有果就有因,就推测到过去的因,就是有亲近过如来,才有后来的果,虽然如来现在不在,但是,他可以自己开悟,证解脱知见,叫独觉。

这两种圣人,还是不究竟,祂有障碍部份,也有没有障碍部份,无障碍部份,就是心比较清净一点,烦恼黏不上,证到空理,证得我空理,祂可以去掉烦恼,但是,祂有障碍部份,就是执着偏空,没有办法像如来空有不二的圆融、如如平等的证悟,声闻乘等没有办法,所以说有障碍。又以天眼来说,且如天眼,为什么声闻、缘觉或者菩萨,菩萨要到八地以上才有神通,七地以前的神通不具足,因为心不净故。四禅天天天神当然也有天眼通,阿罗汉也有天眼通,这个天眼仅能够观三千界内的世界,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三千界外的世界他就看不到,所以说祂是有障碍。佛,衪是有天眼明,天眼明是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观宇宙虚空之间,多少世界衪都可以看到,这是讲有障碍、没障碍的分别。而如来天眼明内外无所障其见,尽虚空界、遍法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次处「二」者有两说,二,指不二的二,次就是再来讲,说不二的二,有二种说法,一者是指得通未究竟者说,有通,但不究竟,天眼通跟天眼明差别就在这里,有通,但,不究竟,所以祂有障碍跟无障碍的部份。二者约未得通于内外处,皆有障行。有的是修行修了一半,没有得到神通,没有得到神通,就什么都看不到,内外都有障碍,三千界内看不到,那三千界外更不用谈了,这样你说是有不二行,反而有好几行,这就是三圣跟佛有不一样的地方。佛无此故,说不二现行。从智慧利益众生的能力来讲,佛是不二现行;从神通来讲,三圣是有限制的部份、有障碍的部份;佛,衪是无所障碍的,你要了解衪的神通力。

 

又不二法门是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维摩颉经》述入不二法门品载有三十三种之不二法门。如何修入不二法门?对于经中三种入不二法门意义,有说维摩之境界为最高。有说法门虽殊,然妙旨虚融,总为一义,而唯以遣相、融相二门统摄之。(1)依舍遣相对,以表示高层次之绝对,此指诸菩萨之观点,是为遣相门。(2)认为二法同体,非有所舍遣,此即文殊及维摩之观点,是为融相门。

言不二法门,在不二上有时候,常被拿来讲在佛法的修行上,这跟世尊所具足的不二现行法是一个目标,但你要怎么来修入这个不二现行法,这就是不二法门,上面在讲目标的现象,这一段在讲如何来走到这个目标,光讲如来是这样子,二圣是那样子有障碍、无障碍,那要怎么来修到?

对三圣声闻、缘觉、菩萨,或者对凡夫、或者我们刚刚要学佛的,要怎么来做到入不二法门。此不二法门,是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绝对是不能够商量的、平等真理之教法。佛法,里面所谓的不二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才能进入如来的境界,你修其它的法,那就走不到,就是这个意思,叫不二法门。你要修无为法,是入不二法门的唯一道路。

很多同学很无奈,我要修无为法,因为过去的因缘跟今生的智慧不够具足,所以,无为法做不来。但是,我们要知道,要怎么走入如来不二现行的境界。即在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是叫做不二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是有为法,有为法之外,有一个没有法的法,叫不二法门,能够直接进到圣道。在讨论不二法门最多的是在《维摩颉经》,述入不二法门品载有三十三位菩萨现身说法,怎么进入不二法门,但是,最好的、如何修入不二法门?在《唯摩颉所说经》经中三种入不二法门意义,这三种者,(1)一个是唯摩颉居士,所显示的境界,(2)一个是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入不二法门的境界,(3)一个是其它的剩下的这些圣人所说入不二法门的境界。

其它这些菩萨所说的法,都有一个有为相来进入他们所谓的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菩萨知道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一切法相,但是,衪为了要表示这个内容,所以把它说出来;维摩颉居士的不二法门,是当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颉居士:仁者,你入不二法门是什么?维摩颉居士就「默然」,不讲话;一个是行为表示他的法,一个是用解说来敍述这个法的现象。最后文殊师利菩萨不得不赞叹,仁者所示真的是最高的入不二法门。祂是用真正的法来显示入不二门,文殊师利菩萨是用嘴巴来说明,其实这两个有没有不一样?维摩颉居士的不二法门跟文殊师利菩萨所讲的不二法门,其实两个没有两样,。一个是用说的,一个是用行为显示,两个不是一样的吗!

有的说,说的已经不行了,还有文字相,文字相是你有执着才是文字相,文殊师利菩萨才不会执着,所以有说等于没说。修行,如果偏执一个现象,你也是执着,你说这个维摩颉居士最好,因为衪示真正的不二法门,离言说相、离文字相,什么相都没有---默然,是无为法的最高境界。但文殊师利菩萨其实讲起来还好一点,因为祂不执着「默然」,也不执着言说相,祂可以再用文字说明,来跟大家解说,如果大家听你这样显示,有几个人能懂得,所以衪还是把它讲出来。这两个圣人是空有不二现象的显示,一个是显示它的样子,一个是真正住无为境,此两者都可以直入圣道的一种境界,两个圣人来讲如如平等,没有什么差别,你不要偏执这维摩颉居士才最高,文殊师利菩萨就低了一点,没有这回事。

有说维摩之境界为最高。有说法门虽殊,然妙旨虚融,总为一义,文殊师利菩萨虽然用嘴巴讲出入不二法门,衪如果不为众生,那么多的圣人或阿罗汉在旁边听,如果你也不讲、我也不讲,在那里「默然」是什么意思,没有人懂得,如何真正入不二法门?这两个圣者,一个是显现用言语阐述的方法说明,一个是用动作来显示,用比划的,其实这两个本意都是一样。总为一体,所以妙旨虚融入真实法里面,真实法里面含有有为相,不会失真,意思就是这样子。究竟的人没有分别,不究竟的人才有高下之分。

而唯以遣相、融相二门统摄之,不管你讲怎么样,你默然、不表示也好,有言说也是融相入无为相,或者是称有为法,你能遣一切有为相,但不执着,那也是可以的,不管你要怎么进入不二法门,离不开这两种法门;这两种法门怎么解释?

(1)依舍遣相对:在修行过程之间,你对一切有为相、对一切种子因缘、对一切现行因缘,你都能够舍、能够遣,遣就是支开,舍就是不要用它,把它丢掉,不要拿来胡思乱想,用舍跟遣这两个法门,相对境界来处理。用此来表示高层次之绝对,我常讲要修空观,要先修绝对空,得空三昧。空三昧一定要绝对空观一切相,不管你有为心、无为心,真的有为因缘法,还是假的有为因缘法,都是你的妄想,缘起法后面都是你的妄想,真的有因缘来的现行因缘,我都观它绝对空,一入绝对空就不会去想,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这样你怎么会有烦恼?

修行都有层次、有境界分别,你这一部份做不到,后面的无相观,就不用讲了。无相观,它就是相对的空,就是我可以感知、我可以体会种子生因缘法、我可以起心的现行法,但我可以融合它,不一定要排斥它,这个境界更比较高一点,但没有空的三昧、绝对空证得到的话,你就没有无相三昧的修证。刚开始就执着有为法的人,永远就没有解脱的能力。你一开始就学咒语,你天天都念咒语,依靠咒语,菩萨现加持身来帮你,这样你永远自己都长不大、站不起来。

我们的道场比较有秩序一点,法门无量就是修哩,你们可以学什么法门。像密教的,一开始就教你咒,从小菩萨请来加持,一直请到大菩萨来帮忙,这样你永远都脱离不了奶嘴,长不大的。你要是能修无为法,像《金刚经》就是讲空的道理,它目标要讲实相观,实相观成就叫你第一阶段要修空三昧,空三昧就是观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好!你这个法门做到了,再来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人,不要有断灭相,不要再讲绝对空。你要学习相对空,你有能力才能讲相对空,没有能力讲什么相对空,一下子就自性就被湮没了。你要有那个能力,我可以观,起心动念观,到底是谁起这个法?到底哪个人在干什么?你是可以观,观了又能无碍,又不去会害怕、执着,这就是无相观。

当然,这中间要空证也好、要无相观证也好,一个原则是你不要起心动念,有所愿求,要能离种种欲望,你才会住无愿。这个法门是可以介于空三昧、无相三昧之间,如何做到,空三昧、无相三昧,你证得这三个三昧以后,你才能够资格进入陀罗尼门。陀罗尼门不是在学咒语、干什么的,是在了解诸佛菩萨的精义有什么用处?当然,是讲经说法利益众生,或者利用很简短的咒语来加持众生,一个种子字,一句咒语,十句、百句咒语,入总持法门,摄一切义理,这是要行菩萨道时当用到的。所以,你懂了所有经典的经义,其修行次序跟道理,其实都是融会贯通的,就怕你看一个经典就执着一个经典,有的人看到这里就分辨维摩颉居士最高,文殊师利菩萨比较怎么样、怎么样,那都是不对的看法。此指诸菩萨之观点,是为遣相门。菩萨的就是用遣、用舍字法门。

(2)认为二法同体:如如不动的理体、空真如性,因缘所现的这个法,空有二法之间,两者都是没有分别的,叫二法同体。这有为法是从无为性生,空之间产生出来的,这两个法有分别吗?分别在于我们一般的解释,或者你没有究竟,才有分别,你没有做到空三昧,就是做到了,还没能回凡,你不喜欢这个法现起来,希望这两个法都没有、没有,一味执空。等到你空三昧证得,有能力、解脱做到了,有定力了,这两个法再相对时,你就会说原来是一样的。原来一样的话,你就会放开你的自性去应一切缘,应一切缘时在心中就起很多法,你才可观心里面是什么个道理。不然心如像石头一样,空空空、不黏不黏,这样就会没有觉知、没有佛性。

佛性是具足两边的,空的解脱与空性跟应缘所产生一切有为相之间,种子因缘起现行因缘,现起法来时,你才知道观的是什么因缘,不然你神通怎么能发显而起?是起不来神通,像石头怎么起神通,所以说二法同体,非有所舍遣,此即文殊菩萨及维摩颉居士之观点。

我刚讲文殊师利菩萨,虽然用嘴巴讲出来,衪是阐述真不二的境界,是用语言、文字说明,一切三藏十二部经,其实也是这个样子,在阐述如来的一乘佛法,但基本上本来无所说,因为你不懂,才讲那么多,各取所需,如果你像文殊师利菩萨或者维摩颉居士这样的话,如来的三藏十二部经根本都不必去看。衪懂,我们不是懂,我们还要看很多经典,就是这样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按步就班这么去学上来。

不管是空三昧也好、无相三昧也好,或者是入不二法门的唯一的默然、无为或者默然之中现有为相,其实你心能够包容一切法,这两个是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一体的,这个就是髓胃的融相,把一切有为相,用空性融合在一起,你能观空有不二的话,就有这个能力。以上讲这个「不二现行」别德相。今天到此。(待续)

(2007.04.11.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