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16)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如来十二种真如性(续)

前言:

上次讲到如来最清净觉,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所不能比的最清净觉。如来应化身所居住的,报身、自受身所居住的「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衪具有一切如来功德相来形成,衪成就这些功德相,现在讲十二种真如性之法住。

 

(9)法住:法住于真如之法位,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不离诸法,故称法住。又法依性而住,所以法依实法性、事法性两种法性而住。法性之法为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一切法性无有变易,皆可依轨则而修,故称法性。(1)实法性,即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成正觉。(2)事法性,即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如地、水、火、风、空、识等六法性,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然不外乎法性之理。

法住是住于真如之法位,一切法从真如性起,住在真如法位上,要了解真如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修行人都能开发出他的阶段真如性,因为不是佛所证得的如来藏,所以他们的真如性各有不同,在得如来的最清净觉后,才有真正如其本来的真性功用,这是仅有如来所具足的。

最后还谈到如来的真如,一切法住于真如之法位。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什么叫真如的妙理?一切法都从真如性起化现真如相,最清净觉所现的真如相是最真实的,菩萨、声闻、缘觉所现的是真如性的一部份,比较靠近如来所证得的,但,还是离一段距离,其它的天神、欲界天、凡夫更不必比,所以这个妙理非常殊胜微妙不可说的。

既然一切法生起,是依真如妙理所现,必住在一切诸法中,诸法中有一切真如,真如现一切诸法,这是从真如空性中现一切相,从一切相中安住在一切真如相,然真如不离诸法,诸法不离真如而生,这空真如与缘起法真如两个讲起来是一体的,故称法住。一切法依真如而安住在其法位上,如来法住是如此,其它人的真如所住法住是不大一样的,就是没有办法安住在全方位的真如性上。如来的真如性是最高、无上的,是最清净觉而产生的,涵盖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之圣人所证得的真如缘起法住,当然也涵盖天界、欲界、凡夫这些功用,各安其位而住的真如法,称为如来所得法住。

又法依性而住,此性为空性而生、而住,所以有法依实法性、事法性两种法性而住,一切法生起都有它的自性生起,生起是一个动作,我们讲法缘起的过程为成、住、坏、空,这是它的生灭过程,一切法生灭都离不开这四相。开始成时,就发起、生起,在法住法位时,就是法在现起时,就是住阶段,发起住位时,又因一切法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它总是会灭的,因缘灭了它就灭,到最后回到空,坏了以后就回到空,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这里讲的依真如性而住,分两个法来住,一个是实法性、一个是事法性来住。实法性也就是实际不变的恒常真如,也就是在讲空真如体;发起法是依因缘而起诸法的,缘发起以后,等于是无常真如,这边就是法性现法相,这就是事相,这个事相是会灭的,法是依一个是实法性、一个事法性这两个体而住的。

法性之法为轨则之义,依真如性、实性所产生的法,都有一个轨则、一成不变的。什么叫做轨则?法只会发起,我们的恒常真如性只会发起,发起以后,显性、相、显法,法生这边不加以执着,不以妄习相应,这是圣人的境界,依空真如体所产生的法,显相、显法,依实法相而住;另一边是依无常真如性而住的事法性而住,这是法缘起就现的相。一个是住空、一个住有,这空有两个法性而住,而起法味。

凡夫做不到这样自在,圣人是加以执着此法,但能不与妄习相应。凡夫刚好相反,他会执着,不管是天性或者是人性都是有遍计所执性,天性执天的真如性反应,凡夫执凡夫性的反应;凡夫真如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等真如,加上邪真如行缘起法。天性也是以他们比较清净一点的种种真如性缘因现起以后,他便执着它,这种理实之法就是轨则,是指诸法生起的一个原则,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圣人也是一样,凡夫也是一样,只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祂们是没有妄执这一部份,显相以后,却能不加以执着,不与妄习相应。恒常真如性,开发出来得到完整、不完整是个问题,完整是如来的真如性,不完整就菩萨、声闻、缘觉,甚或是凡夫等等的真如性,声闻、菩萨是有点清净,但不是最清净,有觉,但,不是最清净觉,有觉而不住的能力,但不是最清净觉而不住,这个理念大家要了解了。

性即不改之义。种种自性,它不改其功能、不改其义理,你看见闻觉知或者称为依他起性所具有的见闻觉知,或者极圣人的圆成实性所具有的佛性,此性是一成不变的,凡夫、圣人、菩萨、佛等都相同。唯会改的真如是属于邪真如,邪真如才会更改、变易,邪真如是我们妄修习而成就的,妄熏习而成就的,所以是属不清净法,养成一种如其本来就养成的真正功用,所以遇缘中邪真如都会起法相应。因此才有所谓禅修、修行,要修什么?修掉我们不清净的邪真如性,让它不会再发起功用。真正的真如性,它是不可能有改变,是没有变易的。这个法性显示的,它本来就有一定轨则,依它的特性而现。你的见性就看到物相、闻性就听到声音,…,邓等这些自性永远不会改变,各有各的功能,问题是显相、显法以后,执着、不执着这个法的问题,不执着就是圣人,如果执着就是凡夫。凡夫为什么会执着?都是真如起用后,再依邪真如加上去作用。

一切法性无有变易,如上所说,今言皆可依轨则而修,修,就是把邪真如这部份拿掉,邪真如性不起作用,而仅让真正的真如法性起用,你没有改变它,不可能改变法性的,不被改变的法性,即是真正的真如性功能,故始称法性。此法性是分两部份解说:

(1)实法性,即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如果一个法生起,法是真实法、应缘而生的法,非忘想之念。面对此等因缘法,你没有善恶分别想,这个显出来的法,都是平等的,那有善恶。仅是我们凡夫才有分别心起妄法,分别等于不平等,不平等法生时,此一切法就有善恶分别,或者着空有分别两边,这边所生法都非实法性。实法性,只是现那个相、那个法,它没有虚妄性,是因缘法当然非虚妄性。若是虚妄性,就是我们所讲的邪真如所现这些法,邪真如的法性、法相起,虽邪真如亦是生法性、起法相没有错,但是,只有凡夫才有的,所现的一切法相,它会变异,它是不真实的,是虚妄性的。若有人能一实相现,则远离虚妄相。所以实法、虚妄法本一体两面,其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成正觉。你要认识自性的功能,然后,去除你那邪真如部份的虚妄性、烦恼性,这样就能成正觉,当然这个修证过程之间,就有三不等的正觉,只有佛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再进一步证得平等玅觉。

(2)事法性,即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如地、水、火、风、空、识等六法性,如果,没有心就没有地水火风,我们讲一切法,如果不用心去相应的话,就无所谓的世间相,再讲到果报身的生起或者世界相的生起,都是空大发起、成就四大的样子。我们讲六大真如,六大真如是空真如,空真如是依识而现一切法,显相、显法,都依识心自性所现,有识心它就会产生地水火风,这就是世间相、或讲器世界,讲我们的根身。根身是人体五根六尘,器是器世界。一个世界要成立是我们阿赖耶识的共业,依空性而显露成就,这是阿赖耶识的共业。在阿赖耶识的识心,依空性而显示地水火风个体相,而总果报体是一个器世界。各别的果报体就产生各个六道众生相,这是六道真如所现的一个法性,随俗所知所见,虽属于事,然不外乎法性之理。你所看到的器世界、根身,或者识的本身也一样的,都离不开各个真如性所变现的,这一部份属于事法性,这一部份是我们理法性或称为实法性。一切法是依实法性而现起,所显现的一切法就是事法性,不管事法性或者实法性,一切法所依的是空、有这两部份,事法性是会灭的,因缘尽了,它就灭了;理法性、实法性是事法性所依止的。起法的根本,不管是凡圣都具足这种能力,但如来是最清净觉,如来所证得的法住,当然是最微妙殊胜的,不住菩萨、声闻、天性等。

 

 (10)实际:极真如之实理,至于穷极之际。实际bhūta-koti,乃真实际极之意。即指绝离虚妄之涅盘实证,又指真如之理体。《金刚三昧经》:「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无际之心,则入实际。」《大智度论》:「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如阿罗汉,名为住于实际。…,善入法性,是为实际。…,实际即涅盘。」《中论》:「究竟推求世间、涅盘实际无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厘差别。」此谓涅盘即实际,而生死与涅盘亦皆平等不可得而无毫厘之别。

如来得最清净觉所现的是实际性,实际者即极真如之实理,真如的实理有三不等,声闻、缘觉、菩萨也有实理,但是,不究竟、不圆满,最极、最真、最实的真如性,就是如来所具足的,衪具有极真如的实理,能够做到什么境界呢?实理能至于穷极之际。达到穷极之际,无边际,宇宙有多大,衪就可以到哪一个地方。你如果要解释这种情况,你可以用所知所见的神通来说明,阿罗汉能够证到,观到三千大千世界,已经很不错了,菩萨(大菩萨,指真正的法云地菩萨),衪也是可以看到比阿罗汉还大的佛世界,但,还不是最穷极之际,只要有虚空,虚空中所安住的佛剎土,每一位如来衪都可以真正看到这些,不是只有看到世界,还看到所有这些世界里面众生的因缘果报,而且衪了知不是有时间性的,有情、无情,一切众生,不管时间多久远,衪都能够知道它的因果报应的现象,这种现象才能够叫做实际,是穷极之际。因为衪是最清净觉,也只有衪才能够做到这样子。

实际bhūta-koti(千万,在这里真实的范围最远的最远的,有多大,它就到最边远的地方),乃真实际极之意。bhūta-koti,千万,在这里真实的范围最远的最远的,有多大,它就到最边远的地方)即指绝离虚妄之涅盘实证,在涅盘境界来讲,没有虚妄性的涅盘实证,你有一点菩萨的虚妄性或者声闻、缘觉的虚妄性,就有一点偏执一切法里面的一点点,如来衪是绝对远离一切虚妄性,证得真正的真际涅盘。又指真如之理体。这是如来真如的理体,也是空,最究竟空的一种理体,为什么四圣众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四圣众,同样都是在修真如体,因为智慧,跟清净程度跟涅盘的证得有不同,所现的理体还有一点点的差别,还是有差别相,当然还是如来所证得的实际达到这边际。

《金刚三昧经》云:「佛言,实际之法,法无有际,佛在解释什么是实际的法这名相时,衪说法没有边际,心也要没有边际,如果心有边际,就受规范在一个范围里面,心无边际,你真如性所达的一切宇宙之间的佛剎土,都能够构到。所以,以所现的一切法,当然就无边际,以范围来讲是无尽的边际;以心清净度来讲,就是没有一个心,没有一个心,无相所现的范围才是广大无边。《金刚经》里面讲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无有少法可得,无有少法可得,意思就是你一有执着,就是有法,没有执着,就是没有法,没有法,这个心量就无量的广大到无边,从这些名相,我们可以了解,修行愈不执一法,你的心量就愈大,你能够了知的事相就愈多,你能涵盖的众生相就愈广,这些我们用思维可以了解。天神之所谓天神、圣人之所谓圣人,他们的境界分别就在这里,有心无心、有法执、不执着,声闻、缘觉、菩萨跟佛之四种圣人,当然又有一样的这种实际理地的修证,进入最高无边际的就是实际境界,只有最清净觉的如来,才能进入最穷极无际的虚空中,无际之法身或如来心,则入实际中无所不至。」

《大智度论》:「实际者,以法性为实」,你要现世间相,你还是以法性让它显现,你愈不执着,这个法性愈自在,愈能显一切相,看你学空、无,学到什么境界,但,要现法一定有法性所依住,如果,没有法性怎么起法呢?有起法性时,你以如实空的体,让它现,证得此法性所现的相,你才知道它有多少边际、有多广大,当然这些我们都以语言文字来说明,我们没有办法用证量来思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跟佛,他们的实际性到底有多实际性,只是我们知道这四种圣人有大小,因为佛是最清净觉,所得的实际范围,是没有边际。如阿罗汉,名为住于实际。…,善入法性,是为实际。一个修行人,只要你的法性现一切相,也是实际入一切相,也能实际无住一切相,也能遍及一切法界,…,这都是实际性。譬如我讲阿罗汉、八地以上的菩萨,或者心已清净的人,有时候祂也可以去体会到虚空间哪一个世界,他们所流转在哪个佛剎土里面的法音。

我们常常不自觉的去感知到有一些法音会留在心中,这是你法性到底多清净,让它的法性自然去感应,你就会现一切法在心中,像有咒语,有一些咒语,你学过当然会听得懂,你没有学过,听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谈到咒语,如果你学过的话,它如果用唱诵的,你就很容易体会,这个调是这么唱、这么唱,在某个世界,一定有某些圣人用他们所知道的梵语,在赞叹衪们如来的一些声音、咒语、歌剧之类的,像这样,各种法性都能够以实际来让它显现的话,这就是实际性。愈不执着、愈清净的心,就愈能让一切法性现起一切法,我们也可以推测四圣众他们的心,多清净,因为有清净,法性,随一切的因缘而现一切的法相在祂们自性中。

我们用凡夫的这种观念,就只有知道我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以外,或者我们人世间所制造出来的音乐、声响、梵呗之类的,这些我们是可以体会,我们就是连天界的天乐也没有听过,这是我们的法性被我们的妄想习气所蒙闭了。阿罗汉祂们因比我们清净得多,祂的法性随外在虚空间因缘,它会现起一切法性应缘起法,让它起一切法相。这样祂们也就是说,让自性之法性产生法相,实际能够达到多广的虚空范围,它都能够现起法缘,有多少种类让它现以外,范围有多大,祂们都可以让它现起;阿罗汉可能得知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的清净心,让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法缘现在祂心中,这种也是阿罗汉的实际性。阿罗汉有阿罗汉的法性实际性、菩萨有菩萨的法性实际性。当然,如来佛,衪的法性实际是最清净、最广大无边。

实际即涅盘,实际性也可以说是涅盘,在寂静不动的真空如体之间,没有自己的起心动念,但是衪可以映现无量无边佛剎土的世界跟众生,而且衪也没有烦恼、没有执着,这才是真正的涅盘;我们说佛的法身遍十方虚空,十方虚空一切有相、一切世界,都现在佛心中,但佛也没有罣碍,这才是真正的究竟涅盘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实际性,最广大、无量、无边界,全部法都能概括进来,而且在祂有觉、有知之中,也没有起一丝一毫的执着,这种能力不是我们凡夫可以想象的。我们多知道一点事情,好的就觉得很好,坏的就很罣碍,怎么会这样。最好不要知道,知道后你多了点麻烦。因我们心量不够豁达,常常有一些事情,最好不要知道,知道你会烦恼,如果知道未来一年、二年、三年会有什么事情,那你不是很烦恼吗?你不能自在的去让心量自己去运转。佛,衪是过去也知道、未来也知道,现在更知道,而且不是只有祂自己知,是每一个众生祂都能知道,每一个世界里面的众生也知道,这种能耐,才是真正的实际。你要了解衪的实际性是什么样子、涅盘状况又是什么样子?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跟实际有关的提出来说明一下。

《中论》:「究竟推求世间、涅盘实际无生际」,世间相,本来是有相,涅盘的境界,实际是是空无的、是无生际,不管有相、无相,以平等不可得故,你观它平等,这就是中道、中论的大道理。这个平等心很重要,我们要学习忧喜苦乐平等、善恶平等、合理不合理平等,做起来是很难,你要观到有世间相跟空、真如、实际一样的,都要能没有罣碍,这种心量要非常的大,毛病一丝一毫都没有,才有办法做到这样。平等不可得故,又跟心清净程度有关,佛的最清净觉,就可以观十方一切佛剎土,有相、无相,有相、涅盘相都一样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平等观一切相,无毫厘差别。最清净觉所得到的涅盘无碍相,跟世间因缘所现的一切相,衪都能自在无碍,没有差别,没有丝毫的一点差别,这是关于实际,此谓涅盘即实际,而生死与涅盘亦皆平等不可得而无毫厘之别。

 (11)虚空界:虚空界,理体周遍。如来衪得最清净觉,在虚空界之间,理体周遍一切法界、一切世界。实际法性、法住,为什么有大小、有究竟之分?因为如来证得法身遍虚空界,因为最清净觉,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才可以做到究竟涅盘,平等观一切法,理地跟事相之间,永远都是不分别。虚空界,是遍一切虚空,当然虚空,是蛮广大的,不可说不可说,到底有多大?不知道,因为虚空本来就无相,无相又非常的广大,才能够容纳那么多的佛剎土在里面,我们的宇宙观在经典里面讲的,几个恒河沙世界,恒河已经很多了,恒河里面的沙更多,有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的恒河沙外,有一个世界叫什么、叫什么。佛,因为得最清净觉,有上面种种的真如德行,衪的心量也遍虚空界,理就是空,空的真如体、理体能够周圆,不管你周边有多大,它都可以达到;遍是无所不到,虚空有多大,如来法身、自性身、应化身等,都能够达到。

讲起来是要把我们心量放大吗?不是,是要把你执着的心都拿调,把你思维的心都拿掉,愈空、无一法可执时,你这心量就愈大,你要证得无上正等觉也是这样,不要去执一法、不要去一相,一法、一相都不执着的话,放空,他的心量就大。以如来的心空法了,就可以周遍一切虚空界,菩萨就小一点,周遍到祂所可以达到的一个极限,但,还是大受限制;辟支佛跟阿罗汉甚至于四禅天的天神,初、二、三、四禅的天神,祂们也可以见他世界,见一百个或一千个世界,这是大大有局限。只有佛的无相法身能达虚空界,而且是周遍,周围有多大衪法身就可以构到。这种功德相都是因为如来衪具足最清净觉,所具有的真如性、如来藏性才能周遍,真如性现起一切的现象。这虚空界没得讲,你只要知道多大多大,所有十方一切佛剎土都在它里面,佛可以以衪的空真如体不执一法,全部概括进来,无所不到。

 

(12)不思议界:理体绝思虑言议,不可思议。真如法身,如来之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故称真如法身。真如为一切现象之实性,超越所有之差别相;如来之法身即以之为自性,灭除一切烦恼障,具足一切善法,如如不动。

不思议界,是在讲如来的心量、神通、智慧等。我们说数字里面有一个不思议,无量、无边或者不可说等等的,这些是大数字之数。不思议界是在讲心,不能思维,不能用心识去了知的,以下心已不知如来境,譬如说菩萨不知如来心量、神通、智慧;声闻不知大菩萨心量、神通、智慧;以下人天更不知较高一层修证人的心量、神通、智慧,这就是不思议。

理体绝思虑言议,谓不可思议。我们在空真如这边来讲的话,不能依思虑来体会它、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议论它,你只要起心动念去思维这个理体、空体,你说到底是怎么样子,这个空真如体就准不是。你一起思维就不对,你用嘴巴讲就不对,但是,为了教学、为了让大家了解,不讲而讲,勉强而说。其实这个已经违背了它本身理体的意义,我们要学空观、学体会空真如,就不要用心识去思想,不要用嘴巴去说,当下放空、无执,那就是我们的不可思议境界。这种不可思议界,也是因你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而现有不同层次,是不是?因此也就只有如来所做到的最清净觉,祂所得到的不可思议界,当然是最不可思议境界。衪不会起一个心意念,如果,有起一个心意念就障碍到衪真正的如来藏真如性,此真如性就扩及不到尽虚空界、遍一切法界。虚空界也好,不可思议界也好,就归到一个名相,就是真如法界,真如法身。

刚刚所讲的十二种如来的真如相,是如来以最清净觉所现起的功德相,它从哪里现起?从真如法身所现起、从理地法身、自性法身所现起。我们说法身无相,无相就是虚空相,虚空相就是不思议相,有如虚空界一样,这虚空界跟不思议界都讲空、理体的这一部份,是在讲如来法身这一部份。

真如法身,如来之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我们来看看人到底是以什么为自性?根真如、尘根如,六根真如、六尘真如、六识真如,六根应缘生识,能够看多远、听多远?真正以它六根如其本来的功能所现的一切相,是为凡夫真如性。你看,我们眼睛能够看多远?远一点你就看不清楚,知道是人,是谁?不知道,这种都是局限在我们小小的范围。天神的天神,他用见性看吗?闻性闻吗?六根有六根性、六尘有六尘性、六识有六识性,这个真如都是受局限,六根性跟真正的见性、闻性、…,又不一样,这六根见性等跟真正第八阿赖耶识见性又不一样。六根用眼睛看人,距离受限制。不用眼睛看,像阿那律陀尊者,祂眼睛瞎掉了,就去修第八意识的佛心见性,才有半头天眼通。祂没有眼睛怎么能看到天界,用眼睛只能看到鬼神跟我们在一起的众生,因为光波长改变,所以才能这样。他不是用我们根自性的见性看,这天性所具有的见闻觉知,虽然范围是大一点,但还不是最大,而且还是有一个局限。才有一千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或者是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别,这种三不等的虚空范围给你看到。

要看到十方一切世界,只有用空真如,这个空,就是虚空界、不可思议界,这种法身具有的真如性用,仅有如来具有。所以,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祂们都是以这个真如法身在用,但是,法身清净有多少,是究竟的真如法身,还是修学一点空的真如法身,其功能就不一样。所以,才有这四圣众不等虚空界,这中间就有最清净觉,或者是清净觉或者是50%60%的清净觉等分别,才有层次、能力的分别,也仅有如来能得这不思议界。

你要了解这个佛法,我们要超越六根尘识的功能,进入天界的真如性功用,但这还不够,要回到不执一切法,不执一切法的清净法身真如,我们知道了,但是做不到。这里如来之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我们知道自性是现起一切法的根本,自性,性,就是心生起的这个体,是有因缘才会生起。那你说虚空之间哪一个没有因缘,十方世界永远都在那里。你法身清净的话,当然随时可以映现到它,它不是来找你,它是安住在法位上,法是住在法位上,你清净法身就有能力去映照到它。

对我们而言,普通因缘,是对着你的因缘来起法,你才能够感知。现在最清净觉的如来法身,衪已经是无所不着的遍虚空界、不可思议界,十方虚空一切佛剎土的所有世界,当然跟衪都是有因缘,随时都契合在一起,是如来衪的因缘,会产生一切法,衪的自性会现一切法,它的真如自性现起中,当然没有起灭,会现起就会灭,这对如来法身清净觉来讲,是不适用的。

天神的天眼通,他想到哪一个事情、地方,那个事情、地方才会现;你要说忉利天的玉皇大帝现在他在做什么,你想到他,你有这个能力,他就会现起在心中,你要有想才会现,为什么不想他不会现?因为他的法身还不完全清净,还没有完全开显出来,所以不是用含容一切相的。而如来因为是得到最清净觉,衪有这个能力,所有一切中,如来法身是最微妙殊胜,衪的法身自性无所不在的,都是跟十方一切事相相契合。当因缘来,衪就是利益他,随时都在无量无边的虚空中。当然如来心中事相现起都没有生灭,除了这个世界灭、除了那个佛剎土灭,所以因缘才灭,灭而后再生。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佛剎土,衪就能够涵容无量无边的佛剎土,这中间有生有灭,你要知道如来的法身系以真如为自性,故称真如法身。

自性是生起一切法的根本,而这自性法身又不生灭,随时都在的,真如为一切现象之实性,现象是法相,住在法住,住在法味上,上面所讲如来的实相、实性或是理体,也可以讲空,真如为一切现象是实性,实性也是因为它有自性,所以产生一切有相,超越所有之差别相,就是实性。差别相,你去掉多少,心地就清净多少,你都没有差别相的话,诸法因缘所现的法,你没有善恶、好坏分别想,这样就是这样、那样就是那样,不会去在意它。你的心只要能够这样清净,你当然就能够让一切法没有差别相,安住在真如自性上,而只有清净的如来法身,才有这种功德相;如来之法身即以之为自性,如来的法身就是没有差别性,超越差别相的实性为自性,灭除一切烦恼障,具足一切善法,最重要是能够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不是说不去让一切法产生,才称为如如不动。如来的清净法身,是依实性真如所现跟虚空一切相包容在一起的,衪里面有种种的相,但是,衪以理地空为真如,超越一切差别相,既然超越一切差别相,就没有烦恼、障碍。

因为是如来,衪是发心度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果,祂有这种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具足一切利益众生的善法,这中间衪能够如如不动,做了善法、做了无量无边的事情,没有做一件事,没有做什么善法、不善法,度了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可度,这种法身真如所现的一切境界,衪当然能够自在无碍,为最圆满。

()不思议界:如来有十种不可思议法,(1)最胜身相不可思议,(2)妙好音声不可思议,(3)最上大智不可思议,(4)微妙光明不可思议,(5)圆满戒定不可思议,(6)广大神足不可思议,(7)十种智力不可思议,(8)四无所畏不可思议,(9)大悲之心不可思议,(10)不共佛法不可思议。

前述不思议界即理体绝思虑言议,不能用语言、文字、心来思考的,叫不可思议界,理体绝思虑言议当可理解。如来有十种不可思议法:

(1)最胜身相不可思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相,每一个相都是福德因缘修成圆满所具足的,不是一般的菩萨、声闻、缘觉所可比的。

(2)妙好音声不可思议,言妙是声音可以遍无尽的虚空,好是众生都愿意听,一听即能悟解一切法,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3)最上大智不可思议,佛的智慧到底多大?没有一个人知道,只有佛佛才知道,佛跟佛之间才了解,如来跟如来之间互相知道以外,其它众生根本构不到衪们的智能到底有在那里。

(4)微妙光明不可思议,光明是佛所发的百宝光,或者千万亿无量光,佛都可以随意而发,微是微细、量多,无所不遍;妙,虚空界有多大它们都可以遍及,你这边世界发光,在无量微数的另外一个世界那边的佛衪都可以知道,遍及,我们凡夫就是这个世界的佛在发光也构不到,被照到了也不能够了知,不要讲其它世界的佛,这种是不可思议的发微妙光。

(5)圆满戒定不可思议,佛德行不可思议,戒法身清净、定法身清净,当然这是最基本的,然后,产生慧法身、解脱法身、产生解脱知见法身这是菩萨境界,那佛的境界,更是五分法身具足以外,还更圆满,这里讲圆满戒定慧不可思议,解脱、解脱知见法身,都可以讲不可以思议。

(6)广大神足不可思议,衪无量无边的神通具足,衪不是只有宿命通,还有宿命明,不是只有天眼通,还有天眼明,不是只有漏尽通,还有漏尽明,其它的神通智慧,到哪里就到哪里,因为衪可见的世界尽虚空界,衪要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菩萨、阿罗汉他们的心量受限制,就是可以看到的、可以去的,还是在三千大千世界里面,其它他们都不构不及,因达不到佛的境界,所以叫不可思议,只有佛跟佛之间才知道。

(7)十种智力不可思议,智力为daśa balāni,佛与菩萨各有不同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种,又称作十神力,是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称为力。佛具有:

(a)处非处智力,又称作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不是力、是处非处力。处即谓是道理。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不漏。

(b)业异熟智力,又称作知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业报集智力、业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不漏。

(c)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又称作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染清净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定力,即因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不漏。

(e)根上下智力,又称作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根力。是说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能实遍知不漏。

(f)种种胜解智力,又称作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欲力。是说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能如实遍知不漏。

(g)种种界智力,又称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是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能如实遍知不漏。

(h)遍趣行智力,又称作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至处道力。是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盘无漏行所至处,能如实遍知不漏。

(i)宿住随念智力,又称作知宿命无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不漏。

(j)死生智力,又称作知天眼无碍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智通力。是谓如来藉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如实遍知不漏。

(k)漏尽智力,又称作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智力、漏尽智力。是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诸智不漏。

 

(8)四无所畏不可思议,佛四无所畏亦是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即:

(a)诸法现等觉无畏,又称作一切智无所畏、正等觉无畏、等觉无畏。意为对于诸法皆觉知,住于正见无所屈伏,具无所怖畏之自信。此智以十智为性,与十力中之第一处非处智力同体。

(b)一切漏尽智无畏,又称作漏永尽无畏、漏尽无所畏、漏尽无畏。意为断尽一切烦恼而无外难怖畏。此智以十智中苦、集、道、他心等四智以外之六智为性,与十力中之第十漏尽智力同体。

(c)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又称作说障法无畏、说障道无所畏、障法无畏。谓阐示修行障碍之法,并对任何非难皆无所怖畏。此智以道、灭等二智以外之八智为性,与十力中之第二业异熟智力同体。

(d)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又称作说出道无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出苦道无畏,亦即宣说出离之道而无所怖畏。此智灭智以外之九智为性,与十力中之第七遍趣行智力同体。

 

(9)大悲之心不可思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四无量心,衪都比菩萨要大,怎么大?不能用我们的心来思量。一般言悲,是指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又佛、菩萨要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所以大悲是指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大智度论》言,慈悲有三种:

(a)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一切救度以过去因缘为主。当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而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b)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c)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

 

(10)不共佛法不可思议。佛有十八种不共法,不共菩萨、不共声闻、不共缘觉的法,更不可思议,十八不共法。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特有之十八种功德法。《大品般若经》广乘品指出十八不共法:

(i)身无失,佛自无量劫来,持戒清净,以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故于身无失。

(ii)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而使皆得证悟。

(iii)意无失,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心于诸法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

(iiii)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

(v)无不定心,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摄心住善法中,于诸法实相中不退失。

(vi)无不知己舍心,于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觉知其生住灭等相,而住于寂静平等。

(vii)欲无减,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

(viii)精进无减,佛之身心精进满足,为度众生恒行种种方便,无有休息。

(viii)念无减,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

(x)慧无减,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无碍故,于慧无缺减。

(xi)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着,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一切烦恼之习悉尽无余,即于解脱无缺减。

(xii)解脱知见无减,佛知见诸解脱相,了了无闇障。

(xiii)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xiiii)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xv)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以上三项,乃佛造作身、口、意三业时,先观察得失,后随智慧而行,故无过失,皆能利益众生。

(xvi)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

(xvii)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

(xviii)智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障。上三者谓佛之智慧照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达无碍。

 

到现在为止,我们把如来所成就最清净觉的圆满功德相,说明完毕。为什么如来得最清净觉?因如来具有十二种独有的如来藏真如相,比凡夫跟小乘圣人或者不全清净觉菩萨们所得都要圆满,除佛外诸圣还是有差别。

前面讲的七种真如就是凡夫、小乘圣人的真如境界,后面所讲的十二种如来真如性,菩萨是有一点,但不究竟,只有如来具足最极致的真如法身,才能够现起最殊胜微妙圆满的这十二种真如相,此是如来最清净觉所获得,你要了解它含有什么意思,都是在讲真如性,但意境不同。下面接续另一段经文,是讲如来其它功德相,今天就上到这里。(待续)

(2007.04.04.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