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14-1)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前言:

释迦牟尼佛报身佛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衪有十八种圆满功德相,衪具足如来的什么德行,现在讲第一句功德相,「薄伽梵,最清净觉」。觉有很多种,一种觉而不断习,还是不净;净,又有好几种,有天神的清净、有声闻、缘觉的清净、也有菩萨的清净,甚至于也有如来十地的究竟清净,最清净觉就是十地如来,也就是果地佛如来,具足最清净觉。上回我们讲到声闻、缘觉的清净,有七种真如,包括天神、凡夫在内,有七种真如自性。

凡圣真如有上不同真如相,故真如实相指一切万有之真实。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就假谛之妙有而言,即称实相;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此外,实相亦为空、假、中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一词亦通于空、假、中之三谛。

凡圣真如有如上七种不同真如相,故真如实相指一切万有之真实。我们知道真如性,依你修证的境界不同,会现种种不同真如的功用。天性就是现天性的真如,色界天的天神,祂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想定的真如性;四空处定的天神,就现四空处的真如性;九处地定、八背舍、十遍一切处境界者,都是声闻、缘觉跟天界、凡夫所具足的真如,他们都具足一切此等真如实相

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实相跟真如,体性来讲是一样的,依你的真如性现一切相、现一切反应。上回我们也讲到邪真如到正行真如,这是我们自性的功用,就假谛妙有而言,空、假、中观这三谛,空观、假观、中道观,这里面假观,空观是解脱的,中道观是实相观,是真解脱的。如果没有现象,就显示不出一切世间相,你修行也是要空有不二的觉知,不是只有学空功。学到空,你否定有这一部份,你就没有办法圆融,所以三谛之间能够圆满的运转,来度化众生。

就假谛之妙有来说的话,就是实相,实相就是你观一切相有这个法,但,它不管好坏对我都没有影响,你有这种修证,这就是实相观;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如果从假观里面的法而言,它还具足一个空,这样才能现起假有的法,如果从解脱的空观这部份来讲的话,它并没有分离空有的体性,并没有分为二,还是一。因为一切法相是从空相里面所起的,空相虽然起了法相,不破坏它本来的空相,它就一如,并没二相,还是一样的体用如。你慢慢去觉知真心是什么样子,还是从空性而起,真心面对着妄想习气之心时,它有觉知。你这觉知,当下能够分辨清楚,你就可以说是了知真心,也是了知自性。

《楞严经》讲的,当你起心动念时,你还有一个觉知可以知道你心里面起心动念,那个可以觉知你起心动念的,那个就是真心,你要明心见性,见性这个部份,就是见你的自性。如果再进而心明了以后,你能见自性,就知道它自性的功用。可以觉知,当然这个时候,在还没有究竟的人,因为心还不清净,才有一个真心觉知,与还有一个妄想心,这两个心对立。如果妄想心不乱起,习气毛病也断尽,像如来佛一样的话,就没有什么真心、妄心之别,只有一个真心的反应,只要起心动念都是真心的反应,都是圆满佛性者的反应(应缘)。我们还没有究竟才有真、妄之分别。以空谛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真正如其本来自性所具足的功用是什么,此功用就是真如。真如分别说有两个,一个是如实空的体,一个是如实空的体应缘所起的如实不空的法相,这两个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这些都是真如自性的反应,一体的两面。

此外,实相亦为空、假、中三谛之总名,空、假、中是一切法幻起时,一个体、一个相、一个觉知之间,三者之间具足的关系,如果你不去在意,一切法因缘起,你只有空,当然没有假相,因为你不应缘。有应缘,从空中起一切法,你又有一个觉知来观这个法,但是保持实相观,这个就是中,中就是中道实相观,所以空、假、中,在天台宗来讲这三谛,也就是在讲实相之总名。故真如实相一词亦通于空、假、中之三谛,在补充上面所讲的正行真如。这是凡、圣具足的七种真如。

继续讲今天的经文,如来最清净觉之义理:

「如来最清净觉当有别于三圣真如,以下如来所证最清净觉真如,共有十二真如异名,亦称十二无为或十二空。」

圣真如是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行者之真如性,有别与如来所证最清净觉真如,最清净觉者共有十二真如异名,亦称十二无为或十二空,这只有如来才具有的。很多人喜欢讲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真正的真如相,但是,只有佛、大菩萨的境界才有或才具足。我们这个心称为阿赖耶识,因为不清净,还有执着,妄想、习气、毛病一堆;声闻、缘觉乘的行者,祂的真如,偏向空、无我的体会,这还不是最清净觉。以下如来最清净觉所具足的十二种真如下。

(1)真如:真者真实,如者如常。诸法之体性真实如常,随缘变异(),而无变易()

常,就是永恒。一个法,能够永远不变、永远存在,只有一个空相,其它不能谓永恒、不变;如果,是有为相,它随时都会变或者是时间几千万亿年,它还是在微变,一秒钟变跟几千万亿年在变,总是在变,这就不是常。所以不变空体是如常、如恒的真如,这就是真实的如来。诸法之体性真实如常,诸法的实体就是空体,如果法有实体,那就不是虚幻、不实在的,但是,它会无常,会因缘灭,它就灭,我们说诸法,它是无实体,诸法依靠的实体,还是我们讲的空,真如如常,是空,真实如常,「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诸法依赖在因上,因依赖在哪里?因,有缘要法起,还是依赖在空性上面。所以随缘变异,凡夫者才是随缘变异,随因缘而变异,这是凡夫相。

随缘而不变易,是异转,这就是圣人的境界。凡夫的随缘变异,甲变乙,乙变丙,变丁,各种不同的法相。如果你随缘而没有变其它的法相的话,那就是实相观,你看一个东西只是一个东西,你不会转变它概念,我们在修行、打坐时,有时修行中看到一个影像或者一个色彩,你看到的色彩也许是紫色的,你一想这个紫色的好像什么跟什么,它就会随意而转变。你不想,它不变,你一想它就变,这就是变异,因为你的心在变之故。有的同学说我感应一个念,然后,你马上就变,依你这个念,马上想到另一个念头,另一个念头,马上又有另一个念头把你反驳回来或者把你引导到另一个地方去,这就是有所变。

你要学圣人,我可以听到这句话,但,我不去分辨、相应,而无变易者是圣人境界,能随缘而不变异。我们一般人都自己有自己的执着,如果碰到你内心的疙瘩或者是伤痛处的话,你可能会避重就轻,心里面会马上起心念相应,你一起心念相应,就是变异,一变异,它就有反应,再反应回来,这一来一往、一问一答没完没了,这凡夫都是这样,烦恼就是这样起的,你要学圣人,我内心感应到一句话或者现一个影像都好,不要起心动念相应最好,不起心动念就没事,最好,不变异,随缘,但,不变异。

如果你随缘而变一个、两个、三个这种不一样的法的话,那是凡夫,还没有到圣人的境界,这是真如。真如应缘所现那个念、那个境,是真正我们自性所反应的,第二个念头,你起分别,知道这个念头在讲什么,那还好,只懂,但是,不去起心动念再加以妄想,很多人都是起了分别以后,你分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接着下来就有你的意见、有你的思维,马上就变成另一个念头、影像,把甲的现象一转转到乙的现象,乙的现象,它马上给你一句话,你马上就转到第三个境界去,没完没了一直在那里绕、变化,变异,后面那是邪真如,你的妄想习气,那不是我们真正的自性清净真如实相所现的。

(2)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为诸法之所依,诸法为缘起之法。如来清净觉能遍一切法界,遍一切佛剎土,故言能尽法界。

法界真如性,如来法身清净,遍十方,界者所依之义,如果没有界,就没有法的存在,有界,譬如我们有三界九地,欲界,有我们四大部洲,欲界六天;色界有十三天,四禅各有三天,十二天加一个无想天,共十三天;四空处定又有四定,加起来总共有二十八天,有界都是众生所依止的。真如为诸法之所依,要起心动念,如其其本来功用的那个自性,是诸法所依赖的,诸法为缘起之法,如果一切法,没有缘起,它起不了法,就是你要打妄想,也是要有一个打妄想的因跟缘,在家里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这是没有实因缘的因缘,但,还是要因缘。

真正我们讲的因缘法,是讲实际有因缘的;譬如你现在想到梅干,梅干有没有吃到?没有,但是,你一想到梅干,你就要流口水,这是不真实的缘起法。如果有一个冤亲债主来,在干扰你,你身体不舒服了或者你心乱了,那是有实际的因缘,你可以体会,表示这是真实法,就有真因缘起法。

如来清净觉能遍一切法界,譬如说我们这个世界有十法界,虚空之间有一切的佛剎土、一切的世界无量无边,有的佛剎土里面只有善趣,没有恶趣,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六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里只有准圣人跟圣人,没有什么地狱道跟饿鬼道、畜生道。不管是哪一界、哪一个佛剎土,佛的清净觉性,才能够遍一切法界、遍一切佛剎土,故言能尽法界。法界无量无边的大,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如果有一个有形的形象要遍这个法界,是不可能的,只有最清净的如来法身,才能够遍尽一切佛剎土、一切世界,衪可以在每一个世界、法界里面示现。菩萨,虽然能够游历千万佛剎土,但是还是有一个限制,一个数目的限制。只有佛,衪不管虚空多大,衪都可以遍入一切佛的境地,一切佛剎土。

讲到法界,我们要有个概念,不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十法界,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有天、有阿修罗、有人、有畜牲、有饿鬼、有地狱,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但是,其它的世界可能不具足十法界,具足三法界或者只有圣人法界,不管你是怎么样,佛的清净觉可以遍一切,衪的神通无量,可以知道那个佛剎土,现在这个佛在现什么光、讲什么经,衪无所不知,这种能力,我们要去深深的了解,才不会说你证到什么境界、什么境界,对佛的境界不了解之前,我们看佛经、看名相解释的,你就知道,那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我们道理要懂,做不到是一回事,懂,是要做的。

 (3)法性真如:是为诸法之体性,真如缘法生性,故凡者有三性,圣者后二,惟如来为圆成实性一性。

法性,一切法开始要产生时,一定要有一个动作,空面对因缘法时,空,本觉,要开始遇因缘要起法时,有一个始觉,如果始觉不动,只有本觉,那只有鉴照,没有缘起。我们现在看不到自性在鉴照什么,可是佛的真如性,衪有遍虚空,入一切法界、一切佛剎土的能力,衪可以鉴照那个佛剎土,那个佛在讲什么经、在干什么,衪都能帮下知道,这是衪有本觉的空真如所具足的一切神变。

现在讲因缘,因缘你要起法性时,要先有一个始觉,始觉,譬如你眼根,指能面对色相,你面对的色相,一定是眼根真如起作用,开始法性现,它要变色相的法相,然后,我们的眼识要来认知它,这过程,开始第一念要动时,这个始觉在动,如果始觉都不起的话,就像如来衪的清净觉一样都不动,虽然衪可以入一切法界,可以现一切真如相,衪要动是衪的应化身现,这个如来境界概念第八品在讲的法。我们说修到最后你舍一切法有什么作用?舍一切法以后,你回到真正本觉空时,有人忆想,忆想时,某个佛,衪就一个应化身出去,衪本身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或者觉知而不动之间,化一个化身出去。

修到三地菩萨有一个化身,五地菩萨有三个化身,这个化身怎么出去的,当事者搞不清楚,不清不楚的,有的人说我看到你来,有吗?自己都怀疑,这就是我们还搞不清楚。当然如来祂,哪一个人想衪,衪能知道,但是,祂不是有为心化的,但能清楚过程与现象,但此化身不是祂用有为心去化的,化身是自然感应化现出去的,经云,这是未成佛前的加行修持力所化起,非自清净法身所应化而起。

我们修习佛法,要修到应化身能自现起,至少要到八地菩萨就多一点的化身,五地菩萨是不简单了,但才三个化身能化起,就是说同时有三个人忆想祂的话,祂可以化三个应化身出去。但,这个时候祂还搞不清楚,到底我化身出去了没有?心还不清明,因为化身出去,心还不清净,所以,有无明,出去做什么事情,就不知道。

这里的本觉、始觉名相,是《楞严经》里面讲的名相,本觉是无量无边遍一切虚空,它是不动的如来藏性;始觉,是我们一切因缘法要起法时,先起法性,再起法相,现在在讲法性,法性是依各个真如所现的,譬如眼根真如,它当然起了法相,法性,起了色相的法性。又如果是遇声音,它就起了闻性的法性,现出声音所具有的声尘。始觉亦在说明,自我觉醒想要脱离困境而生起修行的心,这时的名相就可以说是初步觉醒要修了,有人称此觉醒称为始觉。

法性,是为诸法之体性,诸法的体性,又是什么?当然是空性,现在在讲诸法的体性,一定在讲有为法,真如缘法生性,故凡者有三性,圣者后二,惟如来为圆成实性,只有一性。这三性就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凡夫,还是具有一个圆成实性的觉知真如,能感应一切因缘,此时圆成实性可以看做本觉,可惜凡夫不觉,依妄而行。依他起自性是始觉,觉知法缘之后,我们凡夫还加了一个妄觉,妄觉就是遍计所执。

圆成实性我们修不到佛的境界所以看不到,但是,它真如还是照样作用,作用以后产生依他起性的功能,现起法相,现起法相时,我们执着这里面是好呢?不好呢?一切现象依你的心态而来变,是很执着的,这就是遍计所执性,所以说凡夫具足这三性。不是你因为还没有成佛,那个本觉就没有,本觉还是在,只是你不认知它、你不懂得它的功用。你要懂得这些,最好把心眼打开、窠臼打破,这八识、七识、六识之间的心流交换,你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它动作过程慢半拍,很慢很慢的,那时候讲话要能观,那个是本觉心所现,空因缘所现的相给你的讯息,你才能够读得,看到那个心流讯息,才知道我要讲什么话。

很多没有究竟的人,他也有这个能力,他本觉照样可以有圆成实性,照样可以遍照众生的心、众生的因缘,但当事者不清不楚。佛当然是清楚的,但是,这个念头传出来时,给始觉认知了,因为他依他起性,始觉认知了,这是个心念,感召某个人在想什么、在罣碍哪一件,它现出这件讯息,这讯息他不知道来自于哪里,只是这边本觉传递给他的,这不是外境,这是心里面的觉知所现的,当然感知还是缘自于外境的。譬如说这里的外境是指某人的心意,心意只是用感知,用意念感知,感知他在罣碍哪件事,然后他就讲出来,他就提到这件事情,你就觉得怎么刚刚讲的那件事情,好像是对着我的心里的问题在讲的。

这个过程,本觉、始觉起法性,然后你可以看到心念的话,认知它,不要说还有遍计所执着性,你起码可以在这里认知它、可以读它。心念,在刚真开悟的人,念起这个过程中,因为要看它,所以讲话很慢、很慢,慢吞吞的讲。如果一个人讲话叽哩呱啦的快,除非他已度过了这个时间魔相时其,已在讲经说法了,这种现象慢慢会失去,也就是走过来了。从开始修行到最后边修行边讲经说法,若讲话都是这样叽哩呱啦,像机关枪一样扫射,那可以肯定他全心眼都没有打开的,此人他都依他的妄想在讲话,所以讲的很快、很快。你说这个人反应很快,反应很快就是烦恼很多,遍计所执性所导致。真的有证得本觉、始觉以后所起的法,让你会讲时,再加上遍计所执性,您会添油加醋,加上自己内心的不清净意,胡思乱想加进去些,讲得一大堆。如果修行的人没有遍计所执性的话,它本觉、始觉所现的法性、法相,简单明了几句话就完了,就读完当下,要说也说完了。

法性,大略讲起来有三性,离不开此三性,如果你要用六根去显示法性,就有六尘、六识等等的法性,如果你要以见、闻、觉、知来分别,那见,就是见性,闻就是耳朵的闻性,那觉就是身体或者心的觉受,知就是我们的意念,此四性中有六、七、八识等都有了。法性,六尘里面就具足六尘法性,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具足。

我们这里讲的三性,在讲遍计所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里,圣人没有遍计所执性,但是,他还会应缘,应缘之间他没有自己的分别、妄想,所以说圣人祂有二性,就是圆成实性跟依他起性;佛如来,衪只有一个圆成实性,衪如果不度众生的话,衪不必依他起性,衪以圆成实性鉴照一切因缘,法身遍一切法界,但,不去说也不必做(有为相),要度众生,才要说、才要做。

 (2007.03.21.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