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10)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显第十五路圆满也。于此中大念、大慧及以大行作为所行路、所游履,故名为游路,是道的异名。十八圆满净法中之路圆净,又作路圆满、道路具足,是谓净土以大乘正法中之闻、思、修等三慧为其往还通达之道。又菩萨因三玅慧得入净土,故名游路。

如来衪有能力让所有菩萨远离四魔以外,这一段在讲,圆满道路,你要证得如来菩提,你就要依大念、慧、行,以做为到达如来菩提的道路,游路也可以说是道路,历游修行所要经过的路、道路。
  
第十五路圆满是佛陀能够使大众依照这条大路来成就如来菩提,大是用共享词的,全句应为于此中大念、大慧及以大行为所行路(修行路),或者是游历修行所必需经过的道路,故名为游路,也可以说是道路,是道之异名。道有很多种,见道,如果是世间禅,它也可说是世间禅定的道路,最后得世间禅,要得出世间禅,求内在自我的解脱,菩萨道的出出世间禅,各有其道。虽然见道了,到底是见哪个道?我们要搞清楚。

如果,见世间禅的道,那是不正知、不正见;如果是见出世间禅的道,那是见了一半,小乘初解脱是为一半;如果见出出世间禅的道,那才是全部的、所要修的法,走入如来菩提的道路。游路也好、道路也好,既然如来要成就每个菩萨,以衪的功德圆满,使大众能够起大念、具足大慧、具足大行,以做为成就如来菩提的修行路。

讲到这里是十八圆满中的路圆满,第二阶段如来功德相,具足十八个,这里讲到第十五个。十八圆净中之路圆净,又作路圆满、道路具足,念、慧、行具足,是谓净土以大乘正法中之闻、思、修等三慧为其往还通达之道。又菩萨因三玅慧得入净土故名游路,不管你往生哪个净土也叫做游路。大念、大慧、大行,我们说大愿、大慈、大行,这些是菩萨已具足的功德相,现在我们在修因位时,就要以这个大念、大慧、大行来学习、来进行,这三个法更深一层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大念者十法界入一念中为大念,指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之十界,皆为吾人一心所作,故其体平等,无有差别,观此平等之理,称为十界一心平等,即是大念。因为平等,所以一定是空、无相,化成无量就变成十法界,归入一心就变成空、平等,所以无有差别。你要得这种大念,要这么去认知,这就是大念。如果,你执着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都有所偏执着,这个就不能为称大念。集平等、无有差别相,十法界都是一心所化,从大念上要这么去认知,当然你要修到这个大念的境界,要有后面的大行去执行,理念的认知上要这么去认知,诸法平等、十法界平等,无有差别相,这样才能得如来菩提。

大慧者圆满一切般若智慧,是为大慧,梵语 mahā prajñā 之意译,音译摩诃般若。又指平等智具足大慧,此指唯有一乘之佛慧;盖以此智能证平等之理性,故称平等;又以众生皆可齐得此智慧,故称平等。如《法华经》见宝塔品云:「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法华经科注》云:「平等有二:一法平等,即大慧所观中道理也;二众生平等,谓一切众生皆用因理以至于果,同得佛慧也。」

当然所有观念正确,你就要具足智慧去做,如何修得平等一切法呢?只有用这个大慧,大慧者圆满一切般若智慧,是为大慧,平等观一切法,有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能够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要能够这么去熏习,才有办法做到平等观一切法,你没有这个功夫,光有这个大念,你也没有办法成就,这个般若智能慢慢的去学习,去观世间一切相、出世间一切相,都不要执着,圆满我们的般若智慧,一切般若智慧,是为大慧。

佛法里面所讲的智慧,当然,这只是在离念而已,能够实相观一切法,我们说实相,实相是有相、无执,不要执着那个相,你能够以客观的心,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就是有客观的心。客观的心,去观你所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于修行中所出现的一切世间禅定的境界、出世间禅定的空三昧、出出世间禅定的实相三昧一样的,都可以做到有相、无执着,这就是以客观的心去观,这种就是般若智慧,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大慧。《金刚经》一直在教你离相、叫你对一切法「无有少法可得」,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大慧的一种,用大慧来观照到一切法。

经文第一个大念所讲的是平等,集平等法,一切法无差别相是平等,那怎么做到?就是你有这种离一切相的能力,那还没有这个能力,你就要学习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无所有不可得,这么慢慢的千锤百炼去训练,很多人比较难做到的,就是没有进到觉知很强的那一部份,你光用我们有觉知的一点点小慧,要观那个境,不要理它、不要理它,小事情,你还有能力控制,做到观它无所有不可得,大事情、大逆境来的话,你就乱七八糟、心慌意乱,这种大慧,还是要慢慢去学习证得,当然过程之间,出世间禅有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这些三昧能够做到的话,就有大慧,有般若智慧,观一切法,能够平等观一切法,这种是为大念。你做不到时要稍微去听,上面所讲的闻思修这种工具,你听人家讲,刚开始听人家讲,看经典也不能直接能受用,听人讲,然后去思惟,听懂了,像修一切法都要听三次,你听一次,可能还不能够了解,再听一次是已知,懂、你讲我懂了,第二次又打开习气,毛病要断,所以在第三次要证。

世尊在《三转法轮经》里就在讲这个三转法轮,衪讲苦集灭道,你第一次听到苦集灭道,道理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知道这回事情,有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法,就修修看。第二次再讲时,修久的人就能马上理解,遇事缘马上放下,断了,断了以后,进一步到证得,何谓证得?不是内在的妄想习气断了,就是证得了,不是,你还要,譬如你要断习,断习,同时可以得到性空,这两个是同时得到的,你断习就能够悟空,悟空,再来依空起用就一定有神变,如果你还起不了神变,就是没有证到、证得,这是阿罗汉道的,修行一定要证到这样子,有六神通现起。不要说你证到什么、证到什么,你心净了、性空了,你要能依空起用,能够产生神变,这才是证得。要证到阿罗汉果,一定要有神通变化、六通具足。

同样的道理。我们修大乘的法,要修得有大念,要能平等观一切法,体性空、平等,但是,我要怎么做?要用般若智慧,用这个大慧,去观一切法,慢慢修、慢慢修,能够做到真的实相观了,实相观就是无相三昧,无相三昧证得,那就是能够解脱,这是大乘的解脱法,那边是小乘修证的境界。此指唯有一乘之佛慧,既然要修如来菩提,要成佛、成如来,你就一定要用佛慧、觉悟的智慧。觉悟的智慧是什么?因为此智能证平等之理性,理性是空、是无为的,自性可以感召一切的因缘,又没有自己的习气相应,觉而不住,这是我们修空观的行者所有心态,这样就能够做到平等,平等一切法,故称平等;又以众生皆可齐得此智慧,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具足这一个,不是说唯独某些人才可以得到,大家都可以得到,为什么有的人比较慢得到呢?当然是因缘果报的关系,业障多、不多的问题,但是,原则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智慧,所以叫做平等,智慧是平等

如《法华经》见宝塔品云:「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经,为大众说。』」这是释迦牟尼佛在讲《妙法莲华经》以后,宝搭中过去如来就出声音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以平等心讲此经,不要说对某些人讲,未来能够成佛的跟你有菩萨根基的都对他们讲这部经,从《华严经》讲完再讲《阿含经》,再讲《方等经》、再讲《般若经》最后八年讲《法华经》,然后讲《涅盘经》,在最后《涅盘经》不去提它的话,最后的阶段都在讲《法华经》,一乘佛法的《法华经》,《法华经》都在讲心的神通变化,先求解脱时,然后再得到平等、空性时,再对众生一切的讲一乘佛法,不要住扎在小乘的境界,不要修小乘的阿罗汉境界,要直接去修一乘佛法的如来菩提。

《法华经科注》(这是后人解释《法华经》的)云:「平等有二:一法平等,一切法,其实可以说只有一法,我们常常分别有二,有好、有坏,甚至于不好不坏三种相,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不净所造成的。如果,你心慢慢用大慧、般若智慧观一切法,取得平等的话,就不会有心病去观一切法,是好、是坏,还是不好不坏,都很平等的观,这个法就是一个法,什么法?是因缘,因缘法而已。小乘经里面所讲的「缘起法」,它讲得很清楚,偈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这翻得比较好,诸法从缘起,是谁说的呢?如来说的。但是,从缘起,如来还进一步讲缘是始起法,但是,根本就是这个因,如来说是因;彼法灭,彼法为什么灭?因缘灭,它也灭,这个要看,彼法灭,怎么灭呢?因缘灭。所以,彼法灭,彼法在讲这个法,彼法因缘灭,此法因缘灭,此法当然灭,彼法这个法生,当因缘灭了,所以这个法也灭了,是大沙门说。

沙门,就是一切的出家修行者,大沙门就只有指释迦牟尼佛,大沙门只有一个。你如果懂得这么观一切法的话,你自然就有平等心去观世间一切法,你不会说不好的你就讨厌,为什么不好?因为你过去造的因缘,今天有恶因缘起这个法,如果果报来了,你要坦然去看这个恶因缘,你就不会非常的排斥不好的现象,这个不好的因果报应来了,你现了,到底好不好?不要讲你心态在平等观这个法,这个果报现了,代表你在还债,还债到底是好不好呢?还债还完了就很好,有什么不好呢?这样你想一想,也许还好,早一点还、早一点了,不然下一世还要还,这是自我安慰。

学佛法不要这样,学佛观,仔细观因缘起法,是恶缘、是善缘都好,起法以后,你要坦然平等去观这个法,这是一法,用因缘去观这个法,只有一法,如果用你内心习气的好恶来观,那就变两个法、三个法,如果顺法,你说很好、喜欢,如果恶缘、不好的法,你就说我不喜欢、我讨厌,如果一般的因缘,不痛不痒,这是不好不坏,都是我们在分别。这里讲的一法,一法平等,你要学习这种心态,慢慢的去对一切境,当然,难啊!但是,你要这么去观,平等平等要这么去学,用大智能去观它,即大慧所观中道理也。

用般若智慧来观它,般若智慧能观得起、能观得到,平等平等,说一法平等,那就是你有成就了,当时还没有,如果我们内心还不清净的话,当然不能说你观它无所有、不可得,然后就真的无所有、不可得,本来还有一点罣碍、害怕、伤感,但是,也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也许你说放下、放下,就能无碍。你要慢慢去学习,虽然般若智能是大慧没有错,但,不是一下子就大得起来,事理你可以懂,大念你可以这么去理解,要平等去观一切法,没有差别相,智慧是要慢慢去累积,要由小智慧,变成中智慧、变成大慧,能够做得到就具足大慧,这是对法来讲平等。

二众生平等,谓一切众生皆用因理以至于果,同得佛慧也。众生要成就佛道,众生也可以成佛,所以说平等,一切众生都平等,佛、众生也是平等,只是佛已经先成佛了,众生是未来要成佛,这样从因,我们依理地、空观修证,也可以得到成佛的果,这么也是可以得到佛的智慧。这是从《法华经科注》里面所提的平等二相,一个从法本身来讲,一个从众生本身因果报应来讲,从法上来讲你要具足大慧,所观之中的道理,观一法平等、一法平等,不要有好多的差别相;众生,一切众生都平等,大家都因为我修证空观理地,能够来证得到佛的智慧,这就是得到果。

除非你今生不用功、今生没有因缘的,这个「缘起偈」,有的叫「法身缘起偈」,「法身缘起偈」就是在讲神通变化,法身是清净无相,你用有为法也是从这里做起,我们开始还没有法身清净,我们要修解脱,譬如要断习、证空,过去习,熏习的就是因,因在这里,因有缘,它法就起,我们要修还是这么来断习,得到理,理也可以说是空,这样的话,你也是得到一乘佛法的智慧,这个是过程,有因、遇到缘起了法,这个法灭了,法怎么会灭了?就是因为那个因缘灭了,法当然灭了。这偈句会这么翻,也是真的很传神,同时灭尽,你要说因、缘灭了是同时,像那个法、像那个法一样的,跟彼此之间、同时,这里有彼此的意义,同时、彼此,同时就有两个,彼跟此灭,他翻彼法因缘灭,有的翻因缘尽。这是很简单一个理念,其实这是小乘佛法的悟道的根本,悟道的根本,你能够这么去思惟世间、你的家人、你自己、周围之间的一切事情,离不开这个缘起法,你懂这个就悟道了,做得到断一切习不跟它相应,那就解脱了。

然后再进去法身缘起偈,你既然这样解空,你也就可以能够变化,化被动为主动缘起,你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去变,怎么变?既然你过去造很多的因,你现在要知道哪件事,你就进去法身清净地去思考,这个人、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你看它自性怎么起?法身缘起,我不会秀神通、也还不想学什么神通,但,我可以教你,你们会去秀,你们要修宿命通,这个事情怎么会这样、这个人怎么会这样?跟过去哪一个因缘,你脑筋那个佛性去转,这样,也许你哪一天可以证到宿命通,宿命通就知道很多人跟人之间的事、很多人跟事情之间,它怎么、怎么…。

当然法身清净不简单,你愈清净的,它的灵力就愈强,那这个法身要生起一切法,所以是很简单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随心所欲的能够你问衪就答,衪不用经过思惟的,你问了衪就答,这个是法身完全清净的,所以不假思维、不假观照,你讲衪就知道,你讲哪件事情,衪就知道其因、其过程,最后果怎么样,思惟这些是很有意思的,你不要光记一些句子、名相,不知道怎么去用。我这样跟你们讲,你会用,你就去用,几个有心的你去用,最好能够闭关诸习让心清净,然后身体气机也很好,去看看这个法身怎么缘起?能够缘起的话,你来告诉我。

所谓佛身口意三业净为慧行,「一切身业随智慧行」系十八佛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称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系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故称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系佛十八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意业前导随智而转,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称为意业随智慧行。

佛身口意三业已清净是为真慧行,虽然我们讲大行,大行对自己来讲,普通大行、大行都在度众生,现在先想自己,自己都还没有清净了,怎么去度众生,大行放在后面,现我们在修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净为慧行,那你身口意三业还不净,就要用智慧来观照,让身口意三业清净。要修什么,都离不开身口意三业要让它清净,你有智慧让你的身口意清净,这就是智慧之行。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我们要学习一切身业净,就要能够随我们的般若智慧来远离这个身业,身业离不开杀盗淫,比较重的业,杀盗淫概括一切,不杀、不盗这些都是重罪,不淫,淫是邪淫,是身业,还是要随智慧行,随你般若智慧去远离你内心的不清净的杀盗淫三个身业。「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可以做到的话,就成佛了,那就是十八佛不共法之一,身口意三业都一样,衪具足这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

我们虽然是还不清净,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境界,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因为佛的身业清净了,衪随时要依度化众生的因缘,然后以衪的智慧,随时要转,要怎么转就转,衪要现种种殊胜的庄严相,衪就会现,要调伏众生时,衪就会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一个是现殊胜相,一个是随众生的根基、他的程度,演说让他一定要得到解脱、证到解脱,这种功德相,称为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善观因缘、善观众生的根基,自己要现什么相、自己要演说什么法?随时依这个而变。

口业方面佛有「一切口业随智慧行」,这是另一个十八佛不共法之一,只有佛才有的,就是菩萨、声闻、阿罗汉所没有的,因为他们的心还不完全清净,所以没有佛的随智慧行、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这才叫不共法。口业随智慧是什么意思呢?又作一切语业、口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讲出来就是如实语、真实语,因为我们智慧太浅薄,而且妄习一大堆,蒙盖我们真心实性,所以没有办法起身业、口业为前导而转,随众生因缘生智,随此智慧而转。

那佛为什么可以做到呢?因为衪以微妙智能的语言,譬如爱语、软语、众生喜欢听的话而说,但是,却能切中本身他最主要的习气,让他能够觉悟、放下,舍弃这个不好的一面,佛陀衪微妙清净的话,是随衪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常常讲世尊十号里面有一个调御丈夫,衪就知道这个人要怎么去化导他,讲出来让他能够听得进去,要能够马上放下他的习气,很快就证道了。世尊在世时有这个好处,称为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谈到意业,「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也是十八佛不共法之一,又作一切意业前导随智而转,意念当做前导,随佛陀衪具足的智慧来转,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这牵涉到佛陀的能力,衪有三化的能力,一者身化、二者语化、三者意化。身化是身体变化殊胜的,遇众生要衪要现什么相,用身化来度化他;随众生的因缘,该讲什么话就讲,直接能让众生知悉、明了;如果不用身、不用语,那就用意念,虽然这里讲意念是进众生的心,其实衪是在很远的地方,祂可以起一个念,这个念自然就可以飘到众生的心里面来。

佛有一种能力,就是衪要给谁看到身,衪就可以让谁看到身,只有一个能看到。衪要给大家都看到,那就全部可以看到其身,衪要给某些人看到,其它不给他看到,衪也可以做到,佛就有这种神变的能力。这个意也是一样,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把这个覆盖在我们真心实性上的无明、愚痴、黑暗,这一层不清净的膜把它拿掉,称为意业随智慧转行。

前面讲的般若智慧,只是一个大慧,但是,这个还不是究竟,我们要得到的像身、语、意三业清净慧行,这才是佛要教导我们进入衪的智慧里面**如果,你习气比较淡薄一点,衪教导你种种无为法,慢慢你就可以体会身业、语业、意业随智慧行,不然你光懂这个名相,到底佛怎么做?有因缘看经典,哪里仅看到这些名相的样子,如果你本身能够证到空、无相、无愿三昧的话,你可以试着去学习,当然神变不大可能,或者是一个应化身、三个应化身,那是三地菩萨、五地菩萨的境界。像佛有千万亿的应化身,这要法身完全清净才有办法做到。

我们可以体会,衪怎么意化;譬如你观想一个人,对他发声、用心念发声,他如果心眼有开,他可以听得到。心眼没开的话,当然没办法,所以,以心传心这是两个心眼都有开,不必讲话用心念传心念,佛是用意随智慧转,来度化众生。我们说地上菩萨,因为心开了,佛起心动念要教化你,就起心动念教你,当然衪教你简单一句话,应付你当时的烦恼,譬如:放下!不执着!随它去!无形中这些话都会飘在你心里面来,你在慌乱时,突然间棒喝一下,放下!你真的就放下,我为什么要想这些,这佛、菩萨教的法没有什么理论,都是直接以无为法来做,一下子让你入无为法境界中。

当然衪还可以用空性来影响你让你得定,佛的法身清净,有时候你会想身体不舒服或者气打不通,你怎么不会观想佛的法身跟你会合在一起,合在一起,气可以闭得久一点,然后可能就通了。当然短暂通也可以,学佛法有时候要这边试试,那边试试,这是在学习,尤其学习到《解深密经》程度的人,不要去讲那个断习,这里都是在讲释迦牟尼佛说法提及的那种神通变化,一点概念就要去试试看,当然试了又不要执着,有效,就放下,太执着,有时候着魔了还不知道,因为魔知道你一直要学这个,有时候故意让你有点样子,那你不觉的话,可能就真的着魔了。体会我们自性空,它有什么能力?有这个能力不是随便玩,如果遇众生有障碍了,你要帮他,才试试看。这是佛的三个身口意三不共法,你有大慧只是一个方法,让你去修,最后希望能够得到释迦牟尼佛三种业随智慧行。

大行者行业广大之意,指菩萨之修行,菩萨为求佛果菩提、如来菩提,乃发大誓愿,历经三僧祇百劫,修波罗蜜等诸善万行,积大功德,故称大行。反之,声闻、缘觉等二乘之行,则称为小行。

你所做的事业要能称大行,那是菩萨之行,当然这里所做的都是菩萨道的事业,不是你的生意做得多大,这里不能讲生意,这里是菩萨道的大业,大是广大之意,行是修行,指菩萨之修行,菩萨为求佛果菩提、如来菩提,乃发大誓愿,历经三僧祇百劫,修波罗蜜等诸善万行,积大功德,故称大行。如果,你不发大誓愿,你不会成佛。在快进入八地菩萨心清净以后,就是要学诸佛,祂们在菩萨因位时,曾发大誓愿,大誓愿就是要度尽一切众生,这是最大的誓愿。你成佛不是成佛就好了,不能入寂灭,要誓度一诶众生。你要是入寂灭,那是小乘行者,阿罗汉就可以入寂灭的。

成佛是要有很大的悲心,要度尽一切苦难众生让他们成佛,这是个大愿,有你这个心,你才可以去修如来菩提,如来菩提是最后要得到的一个智慧,要进行三大阿僧祇,甚至百千万亿劫,这些都是代表时间的久远。这个时间不可数,到还是有一个数字,根据印度的十进制历法的记载,是1X1051,这是他们所谓的阿僧祇,如果是「阿僧祇转」,这个数字就是1051 X 105110102。另外不可量、无有边到底有多大,这个数字,当然可以写出来的不是很大的,1051现在科学的位数讲起来比较好讲,过去不知道怎么去表示,百劫是比三阿僧祇还小,一小劫是一万六千八百年,百劫还没有上面那个数字大,这只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你发了求无上如来菩提时,然后就要发大愿,成就如来菩提跟你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个可以划上等号,因为你有这个大誓愿,要度尽一切众生的愿,你才有办法让你修证到如来菩提、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你要修种种波罗蜜,我们一般讲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这里面每一种都有很多的善行,只要有善就要去做,所有善,都离不开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广积大功德。

这里问题就来了,大行,每个人都有心,但,没有能力,碰到一点点障碍,不行,身体也受影响,心倒还好,心烦恼一下子,所谓烦恼就是身体有点不舒服,你的身体为什么不舒服?就是功力还不够,功力够的话,身心都不会受影响,没有金刚身、金刚心,这个大行不能行,这大行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但是,你受了菩萨戒,不做不行,多少都要去做一点,推动一点。

反之,声闻、缘觉等二乘之行,则称为小行。我们刚讲的世间禅定,再过来出世间禅定,你要修到出世间禅定可以自我解脱,但,这个不究竟、不完美,要修学出出世间的智慧,这个才是大行。如果修出世间禅定而已,就等于修到出到菩提就满足了,这个满足,只是当下而已,你以后还是要发菩提心,再修大行,出到菩提就可以证阿罗汉、声闻乘的。

发菩提心时有五个过程,初发菩提心,每个人去受菩萨戒,是发菩提心,这个心到底要干什么?还搞不清净,发菩提心,就是要求如来菩提,如来菩提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梵文就是阿耨多罗(无上)三(正)藐三(等)菩提(觉),这是什么意思?《金刚经》讲无有少法可得,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要回到清净法身,过程间不能执着一法,这样才无有少法可得,连一法可得都没有,过程之间都要舍、舍一切法。

发菩提心就是要求这个如来菩提,发菩提心就是要能行菩萨道,菩萨道要能够度众生,要一边度众生,一边修自己。发菩提心以后,就要去先求自己清净,内心要调伏,调伏就是用伏心菩提;内心要断一切习气毛病,断一切习气以后,心明了,就是明心菩提;明心就能见性,见性,如果不舍弃这个性用,这个性用不去除的话,你怎么能到达出到菩提,因你还有我法的执着。明了心,明心菩提做到了,这个性用不能用,用的话,就违背这里的无有少法可得,你违背这道理就做不到如来菩提的境界。

你要是迷失在世间禅定里面,世间禅的人,外道都在利用这些性用,舍弃了见性的性用,你才有办法得阿罗汉的解脱,这初步解脱。初步解脱,你这个时候有能力,你要去度众生、行菩萨道,学智慧、做种种的慧行,慧行是自利,自利就观自己怎么超越自心性。明心见性的阶段是自力,然后,利他,利他就是要度众生,用身语意,你到底能够出多少能力去度他?要去学习菩萨道,学习去度众生。自利自己解脱、利他去度众生,这两个这么慢慢去学一切的智慧,就能够慢慢的证到佛的智慧,就是如来菩提。至于如来菩提之后,怎么发起神通变化?这部经第八品所讲的,衪怎么用成所作智。

此外,略说菩萨之大行,于天台宗亦指摩诃止观中之四种三昧,即是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此等三昧为修大行。菩萨这对修行来讲,不是度众生,菩萨自利方面也是要用功,怎么断掉内在习气毛病,以坐来得定,或者经行、常常执行来得定,或者也坐、也行来得定,或者不坐、不行来得定,这是天台宗所谓的修行之大行。
 

(1)常坐三昧,为依《文殊说般若经》、《文殊问般若经》而修之三昧。即以九十日为一期,独居静室,结跏正坐,舍杂念思惟而系缘法界,观一切法皆是佛法,并专心称念一佛名号。于一期中精勤不懈,念念无间,则能破除业障,显发实相之理。因仅修常坐一行,故又称一行三昧。

有一部经叫《文殊所问般若波罗蜜经》,它里面所指的就是说常坐三昧。要怎么修呢?即以九十日为一期,独居静室,结跏正坐,舍杂念思惟而系缘法界,观一切法皆是佛法,表示过程之间所现的一切法,都是佛法,不要执着就好,并专心称念一佛名号,你要抓哪一个佛号来念都可。于一期中精勤不懈,念念无间,念念无间,就是你在念佛时,没有间夹杂念进来的话,这个要到什么境界始能?要到心念心闻的境界才有办法,也就是你熏习你的心,心它自己在念佛,它在念时,你自己妄心、知觉都进不去,有几位已有这个能力,你只能观照它,或可以引导它念或者叫它停,你不可能在它念佛之间夹杂心念进去,心念心闻的境界就是这个样子。

当然九十天,整天用功,有时间整天用功的话,坐着不下来,尤其是结跏趺坐、双盘,这是大修行,不是一般人才有办法,这样能够破除业障,你如果开显你的潜意识、你的窠臼,当然就好像打破粪坑,打破粪坑,垃圾都丢出来了,垃圾丢出来看得好清楚,你不破除根本业障的话,没有办法让你自性完全清净。很多人在这边常常搞不清楚,肉身不成就、肉身不打破,怎能进到深层意识里面去,想修行有成就,这个是很难的,若是有成就也是小小的成就。

因为我们根深柢固的无明,你没有深入底下去把它淘出来,把它扔掉,怎么能够清净?你永远没有办法清净自性,有的是小翻种子、中翻种子,到最后还是有一些残余积在里面,没有办法完全清净,就是说给你粪坑打破些微,你余习还是有,要到如来境界才能使法身完全清净,不知道还要多少阿僧祇劫,还要这么去练去练,为什么要累劫修累劫修?原因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今生闻到佛法,要怎么去用功?诸法从缘起,你也听了佛法,你也去了菩提迦耶、八大圣地,表示你过去有这个因,现在有缘了,去了八圣地,表示你过去还是释迦牟尼佛哪一世的弟子或者诸佛哪一世的弟子?不知道。今生要赶快用功,有赚钱的,当然也不得不去赚钱养家,没赚钱的,要想办法用功。礼法师,上一次去大陆元音古寺后回来,一同三位师父来道场,我告诉他有一位上海的年轻人自己打七,刚开始坐四小时,有时候二小时双盘,有时候三小时、四小时双盘,最后一天六小时一坐,总共十八小时,坐三座,也有翻种子了。上周六本来要去他那里,因他们在打七,他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在打坐,这是人家讲的事,他听进去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来做打七?

有时候,没有一个挑战性、一天过一天也蛮悠哉的,悠哉悠哉的都没有办法成就。九十天以内都是尽量双盘、念一句佛号,在九十天之中精勤不倦,念念无间,能够念佛念到心念心闻的话,能够念佛念到杂念都不间夹进去的话,可以破除业障,显发实相之理。为什么有实相之理?你体性现起来时,你就有那个能力,面对一切境不惊恐、不惊慌、不执着。你为什么会执着?就是你真正的空性、佛性,还没有办法显发出来,一些事情,甚至于对某些人,你都很执着,不管执着正的、反的或者执着什么…,反正都是执着,你没有办法很客观的去面对一切境,实相观就是在修行客观的观一切境、一切人、一切物,当然不是行菩萨道要度这个、度那个,不度他,你就没有瓜葛,我们功夫不够,度他都有瓜葛,不像释迦牟尼佛当然有身语意三业随智慧行,不管怎么样,衪都有办法让你成就,断除一切业障,然后成就果位。

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以后,你要行菩萨道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有的想度他,但是,他习气毛病又那么重,最后搞得两个吵架都有。我们功夫不够,调御丈夫不是那么好做的,佛的十号有一个调御丈夫,调每一个人能够使他得到解脱,这种功夫要学。要学,你如果自己都没有佛这种清净心跟知见什么…,没有办法转众生心地,顶多讲讲经,他听懂就懂、听不懂也就算了,不然怎么办?

你没有那种力量,让他听了以后就懂,世尊衪讲话出来,他就能放下他的习气、毛病,他就会转。我们没有那个能力,如果真正要这么做,真的能够做到,显发出你实相的话,事情就好办法了,起码自己解脱就比较容易,在理念上、在各种名相讨论了半天,还是别人的东西,要自己这么去弄一下、体会,原来是这样,起码自我解脱可以做到,不要讲后面要度众生的菩萨行,因为这里在讲培养你大行的基础,先自利。因仅修常坐一行,故又称一行三昧。六祖也有在讲一行三昧,三昧是正定,因为他只修常坐,叫常坐三昧,常坐的,有的坐、有的行,他只有坐、坐着念佛修定。
 

(2)常行三昧,乃依据般舟三昧经而修之三昧。又称般舟三昧,即以九十日为一期,于道场内,身常旋行绕佛,无有间休,口常唱念阿弥陀佛,心亦常想念阿弥陀佛,即步步声声念念唯阿弥陀佛。如此,精勤不懈,则可依佛威力、三昧力,及行者之本功德力,而于定中见十方诸佛显现于行者之前,故又称佛立三昧。

常行三昧,乃依据般舟三昧经而修之三昧。又称般舟三昧(佛立),梵语 pratyutpanna samādhipratyprati,是对立之意,或接utpanna,所以prati转化为praty,再接utpannautpanna是起床之义,是utpad的过去分词(pp),也就是不倒下来睡觉而修念佛三昧。

《楞严经》有提到二个法未来法灭时此二法先灭去,一个是《楞严经》的经咒,一个是般舟三昧。如果佛法要灭时,般舟三昧会先失传,第二个是《楞严经》失传,这两个不见时,佛法就近要灭亡了。这里讲的常行三昧称为般舟三昧或者佛立三昧,一方面是自己修持中,不能倒下去睡觉,也不能坐一直要站立着,二方面你修到九十天了以后,诸佛会现在你面前或者站在你面前,这就是般舟三昧成就。

「心中心法」心密的祖师大愚法师,就是修这个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有重业障的人,会有很大的身体恶化出现。你看九十天都不能坐下去,都一直要站,根据他们在修的人说,从屋檐上面挂一条绳子,绳子用一个铁圆圈绑着,既然不能躺下去,就把身体绑绳子,或用手勾着圆铁圈站着打盹、睡觉。到最后大愚法师脚就水肿了,所有的业障都往下坠,所以脚肿得很大,不能走路,不能走路还是要继续修,就用爬的,爬爬中很痛苦,几日后感召普贤菩萨示现,说末法时期修这个法太辛苦,你去修大正藏里面有部经叫《佛心经》,它里面有一个法可以修、一咒六印。要怎么修?经文中没有讲,所以普贤菩萨再跟他讲要怎么修,他在终南山修了三、四年,才真的是证到了,证到后他还有神足通、会飞,飞到空中,你真的是证到的话,一者心清净,二者是神通会现起,这才是真的证道。没有真正神通,你就不要打妄语,说你证到境界、证到果位,真正证得应该是五通现起、漏尽通也得到,这才是真正的证得。

我们没有办法像他这样,即以九十日为一期,于道场内,身常旋行绕佛,一直绕佛,如果在这里打般舟三昧的话,你就一直绕佛,一直绕绕,不能停下来、更不能躺下来睡觉,无有间休,口常唱念阿弥陀佛,心亦常想念阿弥陀佛,没有念的话,就用意想,口念意想阿弥陀佛,即步步声声念念唯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你要看《佛说阿弥陀佛经》,你只要念这部经,不是只有受阿弥陀佛的护念,一切如来所护念经,你不要小看净土宗佛念法门,《观无量寿经》或者《阿弥陀经》都有指示其殊胜处,你只要念这部经,念《阿弥陀经》不是只有阿弥陀佛来加持你,是常受诸如来所护念。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没有因缘请法之间,衪自己讲这个《阿弥陀经》,这是利益末法众生,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浅薄、障碍无量,像这种念佛法门最简单了,你念《阿弥陀经》、念佛,有的人会背,《阿弥陀经》了,你不要有分别心,说心中心法就比较好,《阿弥陀经》就比较不好,不是这样,所有上、中、下根基,你只要念《佛说阿弥陀经》那也很好,因为它受诸佛所护念。你再修般舟三昧的话,不是用念,就是用心意想,念念不离阿弥陀佛,如此,精勤不懈,则可依佛威力、三昧力,佛的威力、圆满功德威力、定力、三昧力及行者之本功德力,佛跟你自己的功德力,而于定中见十方诸佛显现于行者之前,我刚讲的,你如果在九十天因缘具足的话,诸佛会现在你面前,这代表你般舟三昧修成功了,故又称佛立三昧这是天台宗所讲的四种修法,菩萨修自利的法门。

(2007.01.03.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