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1-8)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一、序品()

前言:

一般讲是四魔,如果要仔细讲的话,还可以加上阿修罗、毘那夜迦等也算是一个魔道,修行时遇阿修罗来,你瞋心会起来,毘那夜迦也算是一个魔众,他让你顺,也用逆来阻碍你,有的逆境中被毁坏掉,也有于顺境中也可以被毁坏掉。逆境中大家比较有警觉、防卫,所以不大容易垮掉,毘那夜迦会让你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你要有道场,就会有好多道场,要供养就会有供养,要徒众就会有很多徒众。到最后修行人不警觉,认为这就是很好的修行、度众,结果都被他毁坏掉。当然毁坏掉了,因钱多了会作怪,或者是名声大了、奉承多了,忘记什么叫修行,这是顺境让你毁坏掉,这里主要讲四种魔。

「远离众魔。」

魔有内外魔之分别,内外魔即内外来之魔障。四种魔者,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前三魔属于内魔,系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碍,如贪、瞋、痴等烦恼。天魔则属外魔,乃外界所加诸之障碍。天魔之全称为他化自在天子魔,魔王与其眷属居于欲界第六天。彼等时时妨碍人之胜善、憎嫉贤圣之法,扰乱修行人成就出世之善根。

色身等受想行识五蕴魔,会转成烦恼魔、死魔,此前三魔属于内魔,系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碍。修行过程之间,色受想行识这五阴身,现起种种的魔相,不管是善境界、异能、神通,都是一种障碍,一执着就没有办法回复到我们清净自性,这是内魔,你执着,就不能够超越此等境界。你若能不执着,用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它,那就能度过去。

一切内心的不清净,就会造成烦恼魔,烦恼无量,二十个随烦恼、六大根本烦恼,或者是佛法所讲的三毒---贪瞋痴,不能够驾驭、控制,就形成烦恼魔。我们修行就是在修断烦恼。五阴魔是在五根所产生的神变、异能,你一执着,就变成一种魔相,你玩这些魔相,然后就忘记要怎么修行,这样子走不出来。

第三个是死魔,一个人还没有超越欲界生死时,都还在六道里面轮回,就有生、有死,就是证到梵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还是有天之死魔,虽然天寿久远,天寿尽了还是再轮回。如果,你有修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境界,那就有圣人的样子,虽然没有完全超越死魔。但是,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来回就可以证到阿罗汉;斯陀含者天上一来回,就可以证阿罗汉;阿那含者就不来了,真正脱离死魔,死魔不是只有欲界才有,如果天界里面的色界、无色界都还包括在死魔里面,只是他的天寿很长很长而已。

五阴魔、烦恼魔、死魔是内魔,内心不清净所感召的业力,系由自己身心所起之障碍,你放下,这三个魔障就不形成一个魔障。最根本的是贪、瞋、痴等烦恼,就是我们烦恼魔以外,五阴魔、死魔也包括在这里面

天魔则属外魔,乃外界所加诸之障碍。每一世的佛,要成佛之前,都有天魔来干扰,不让他成佛,因为一个成佛的人,他可以讲出正法、转正法轮、转解脱的法轮,所以很多有因缘的众生,会依佛陀的教化而超越三界,就是超越天魔的管辖,天魔一定要阻碍每个修行人,反过来讲,修行都要有障碍来考验,你说你要成佛,如果,没有天魔的考验你也不能成佛,你要度过天魔的考验才能够成就佛道。

上节讲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时,第六天的夜晚要进入第七天,快悟道了、快证得佛道了。天魔知道了,就派了他的女儿、儿子、魔众,甚至于他自己本身都下来障碍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用无生法忍的法─慈悲忍对付它。慈悲忍就是不用一法,用慈悲心忍一切的外来的幻境、魔境,能不用一法相应。

当时天魔问世尊衪,您不用一法,您怎么证明呢?释迦牟尼佛就随便把手一摆,就是后来形成触地印,触地印是这么来的,触地印不是一个手印,此印祇代表不用一法,以慈悲心面对一切逆境。世尊衪为了印证不用一法对付天魔波旬,他左手心自然向上摆在肚脐下,右手手心向下就很自在的放在大腿膝盖上,这就是自在无碍的触地印,因为世尊衪用这个手势降伏了天魔波旬,所以我们也叫降魔印。降魔印要用什么法力?没有法力的法力,慈悲忍之力。以慈悲心对于天魔波旬不用一法面对他,而能够降伏他。

天魔之全称为他化自在天之天子魔,因为他是在欲界的第六天里面,欲界六天有两个天宫,一个是魔天或者叫魔天宫,一个是福天宫。一般的天神,就像天主教徒,他们所要去的地方,就是耶和华菩萨祂居住的地方叫福报天;另外一个天就是魔天他化自在天子魔等所居住的天宫。

魔王与其眷属居于欲界第六天处,彼等时时妨碍人之胜善。你做善、修善行,而且是做殊胜的善行,他就要来障碍你,因为你的果报可能要超越欲界天,超越他的管辖区,他不喜欢有人超越出去。所以一个人,修行过程之间,要有所成就,都要经过魔考,不一定要成佛才考,你要超越欲界,就要受考验。

天魔外,也有刚刚讲的阿修罗、毘那夜迦等等的这些障碍人修行的,随时都在有意、无意的障碍你,他们憎嫉贤圣之法。贤是还没有成为解脱的修行者,圣人是已得初步解脱或者是完全解脱或者是具解脱(心善解脱与慧善解脱者),这就是声闻的阿罗汉或者辟支佛,或者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这是真正的圣人;如果,把标准放低一点的话,登地菩萨也可以说是圣人,登地菩萨的他功夫,还没有到真正解脱的境界。

贤人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等,还没有登地的菩萨都称为贤人,甚至于儒家的所说之圣人,也叫做贤人。大正藏里有一些文章有写,像孔子、庄子、老子、颜回等等都是圣人化身而来度化众生的,事情知道多了,其实世界就是那么小,所有的圣人都是菩萨、所有天主也是菩萨,就不用斤斤计较你信什么教,最主要在于你心地里面,到底清净了没有?你信什么教,只是一个表相,不要说我信佛教、我在打坐禅修,我就高人一点,你要真正修得好,你就可以容纳比较低阶的宗教,或者其它修行人,没有什么好、不好,全部照单全收。

但是,这些魔众,他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修善,令禅修者不修超越欲界,得不到色界、无色界境界。所以要修贤圣之法,他就要摧毁你,不让你成就,扰乱修行人成就出世之善根。一般的阿罗汉或者是小乘的修行人,他受具足戒,守戒严格,心没有什么障碍,当然就可以超越魔众的纠缠。菩萨,不是仅修自己,还要连带的要接引一大堆的众生,众生间难免程度不齐,有好、有坏,这个坏的人会牵扯到菩萨,所以菩萨有时也会有障碍。

菩萨为什么要学实相观?学善也好、去恶也好,对他来讲都是没有罣碍,有时候,犯戒、不犯戒,对他来讲都是自在,只有菩萨为什么要修这种法?你看一些菩萨不按牌理出牌,好像不是有一些不是很像圣人,或者阿罗汉那么完美,但是,他是为度众生示现,在内心里什么叫做罪、不罪,什么叫做善、恶?他没有这些分别心,所以这修行的层次更高,当然,他们不是为自己去毁犯禁戒。

昨天有师父来谈到这个问题,有的出家师父是修心严格,不想去接引众生,自求自利。有人说,那你不去接引众生,没有菩萨精神,该不该去度众?度众又是那么复杂,不度众比较好修,这就是你学佛法,学到菩萨境界了没有?你要把善恶看得那么严谨,那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这么修的,起心动念都要中规中矩。那菩萨都能够自在,顺逆自在。菩萨如果能够运用的很好,而且使众生得度的话,他也会做,每个人心里面了悟的佛法,不一样,不能够一概而论。

另有《大智度论》指出十魔说,即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这是对于初学、浅机的人会犯的,当然佛已调伏这些,再远离上述四魔了。此处十魔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即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都可以称为魔。即:

(1)欲:有个欲望,包括财、色、名、食、睡,包括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你都还执着这些,就是一种欲望。当然最根本的是淫欲心,这是一定要突破的,不突破的话,你没有办法超越欲界,进入梵天,进入出世法里面修习。

(2)忧愁:多愁善感、忧虑这个、忧虑那个,事事放不开。每个刚开始学佛的,这些毛病都会有,怕这个、怕那个。忧愁也是一种魔障,这是对内心,对自己家里的事忧愁,甚至于社会、国家事你还要忧愁。有的人悲天悯人,还忧愁世界的种种现象,农作物的丰收、不丰收也要挂碍,有的人心太多愁善感,难免都会感召这些。

(3)饥渴:福报不好时或者遇到人灾人祸、天灾天祸时,产生的饥渴也是一种魔障。

(4)爱:这里的爱,偏重于世间的情爱,父母的情爱、儿女的情爱、夫妻之间的情爱,甚至于没有修行的人最容易犯的这种外遇。有外遇的双方,当然牵涉到因果,因为你过去世跟哪一个人有深的因缘,今生已经结了婚,深因缘的关系,让你无形中对于另外的异性又产生爱,没有因缘,就不会爱,除非这个人长得太美丽了,你看了就爱,那是你心里面的淫欲、淫欲心很重,这个是内心很不清净。其实这些都包括在上面的烦恼魔里面。

(5)睡眠:睡眠,一个是真正的入睡,一个是你脑筋不灵光,常常被这些烦恼所障碍,我们有时候叫随眠,随眠就是烦恼,像睡觉时一样不清、不楚,当然睡得太多或用功时想睡觉,就是一种魔障。

(6)怖畏:对什么事情抱着恐怖心,明天有没有饭吃、会不会失业?会害怕,什么事无不害怕。如果,你对世间事里面,没有太高的祈求、愿望,这种怖畏心就会减少或去除。譬如你说没工作,到时候有饭吃就好,怎么知道有饭吃?没饭吃,就随便找一个工作讨个饭吃,总是可以活下去,不然到深山上去采一些野果、吃树根都可以活下来,没有这种豁达的心,常常在担忧未来事,这种人一方面是没有智慧,二方面是富有的人,最怕这种社会环境变迁,所产生的落魄感,有的人就很害怕,未来社会会怎么样?这种担心很多事,无形中的怖畏,变成一种障碍。

(7)疑:对自己胡思乱想的怀疑、对佛法不理解的怀疑,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怀疑,大乘佛法对南传佛教行者来讲,根本都不可思议的,大乘佛法都讲神通变化,讲这个世界来、那个世界去,这个在阿含道里面只有讲解脱解脱、讲内心清净,那根本都是很难接受的,南传的小乘法跟北传大乘法,这两种的经典差异很大,尤其是大乘密法,你看了会怀疑,这是怀疑佛法。但不能随便毁谤大乘,毁谤大乘,果报很不好,后世眼睛会看不到、嘴巴不能讲话、耳朵听不到,盲哑闇的果报大概都是毁谤大乘法的。所以,不懂就少随便批评,少讲话总不会错。

(8)含毒:心不净所产生的毒,毒,就是三毒,贪瞋痴三毒,最重的毒就是无明毒,无明就是痴,不懂因果、不了解因果。阿罗汉已断了愚痴病,才是断根本烦恼、才能说得解脱;阿那含愚痴病还没有断,虽然知道因果的牵扯因缘,但是,还没有断除,他还留有一个尾巴在那里,那其它的人更不用说。

(9)利养:就是修得好,名声大了,供养接续不断一直进来,这会造成魔障。有名时,如果再有一些什么神通,再显露一下,一传十、十传百千万,马上名闻利养就来。就像我刚刚讲的毘那夜迦要把你毁掉,就是用这样方法。这是《佛心经》里面所讲的,我们网络上也有,在「心中心法」里的「十二种佛心决定相」。这里面就有一个毘那夜迦作怪篇,他障碍你,让你昏沉、让你不能修行或者让你发达,道场很多、徒众很多、供养很多,最后把你毁灭掉了。

(10)高慢:贡高我慢、慢心,高慢约含偕邪慢、增上慢、过慢等。慢心来自于内心所修所证,或有点神通以后,你认为是成圣、成佛了,我是怎么样了,慢慢都会迷失掉,因为各种慢心起,你没有警觉,已经失去心清净。阿那含果者或向阿罗汉者,他有五神通,以为跟佛差不多了,佛是具足六神通,且有三明。六神通里的漏尽通是很难得到,因为一个人内心清净、没有烦恼,才是漏尽。没有慧眼的人看不清楚,阿罗汉有神通他看不出佛到底心清净多少、智慧多高?他搞不清,所以,他就会说你有我也有,你有神通我也有什么通,这样慢心就起来。小乘的行者最会犯贡高我慢心,大乘的人是管这个心,受菩萨戒,以心戒为主,心起了我比你强、我比你怎么样,就是心已不清净,马上就要警觉,哪里可以让这个心发作起来。而且菩萨有慧眼,可以观一切众生,虽然我们不知道佛、大菩萨的神通变化、或心清净多少。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心地都是祥和,以那个标准来印证自己,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跟衪们相比。所以,学佛者要谦卑、要多学习。菩萨也不能看轻初学的、不能看轻老参,因为初学的人,智慧好、精进心够,他可能进步很快;老参,当然如果倚老卖老,不求长进,不见得比初学的有更高的境界。老参,当然是年纪大,该尊重,有时候,修得不好,我们也要尊重他,看在眼里也不能有所批评,因为批评就有果报,对初学也不要有慢心。这几个讲起来都是烦恼法,在《大智度论》里面把它看成是一种魔,十种障碍

《华严经》亦载有十种魔,即:五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失善根魔、三昧魔(着于所得禅定为魔)、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为魔)、不知菩提正法魔。谈过的不重复外,心魔,心魔是烦恼魔里面的,包括执者一切好坏,这心不净,善恶境界都执着。

失善根魔:要成就佛道要有善根,要升天也要有善根,如果,你个善心失去的话,那等于断了果报的最后升天、乘贤圣法的道路,不要让我们的心,失去善根。谁来障碍人失善根,骯然还是魔众等,譬如说您布施后,影响您,让您反悔,这样让你失去善根。若失去善根要再去积极的培养,去多做善事、多积福德,如果,是自己的贪欲心所产生的失去善根,就要好好从内心里面去突破。

三昧魔:着于所得禅定为魔,你如果是很执着禅定那种快乐,它也是一种着魔。定力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变成一种魔相,像世间禅定,你一执着初禅境界,就不会进步到二禅,执着二禅的定,你就进不到三禅,变成一种障碍你进步的定,这种在修行人看来,都是一个魔障,《华严经》是对菩萨讲的,我们说要追求三昧,百千万亿种种三昧很多的,你得了一种三昧,三是正,昧是定,正定,你只有得一种,你还有去尝试第二种、第三种、一百种、一千种、一万种,种种的三昧,不能去执着一种定。大乘菩萨法,像《金刚经》在教我们的,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没有一法可得,没有一法可得,就没有定可得,你一执着有这个法可得、有这个定可修,那你就会钻死在一个地方,这样对大乘菩萨来讲,是一个魔障,这样不行。还有楞严经中所说的,悟空者若不能走出来,就会如经所说:「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噉肉,广行淫秽。」

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为魔,善知识,本来就是懂得很多的道理,但是,如果悭吝佛法,不想舍施给别人,那就是一个魔障。你懂了,你就要教给别人,这样你的智慧才会愈来愈多,不然你以后的果报会变成愚痴。这是《楞严经》里面有一位菩萨周利盘陀伽尊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其果报就是这样。他前世也是一位法师,学了很多佛法,但是,舍不得教给别人。在世尊成佛那一世,他也出生了,也出家人。出家人世尊都要教他们背一首偈语:「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他指导者教他念此偈语,他念到前面,就忘了后面,念到后面就忘记前面,光一句也记不起来。世尊后来知道了,前来看他,问他为什么烦恼,他说我很笨,背诵偈语背不起来。世尊说:会说自己笨的人,一定是不笨的。世尊就为他想个办法,就叫他去扫庭园--扫地,他天天扫地,扫地时,就天天把垃圾用桶子装起来。有一天他这么思维,这些垃圾就像我内心的烦恼一样,天天要扫,然后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把它用垃圾桶装起来,拿去除掉。这种人慢慢思维,后来也悟阿罗汉道。他的果报愚痴到记前面偈语,就忘了后面字,后记后面字又忘前面的字,一首偈最多四句,记不全。所以说有大善知识,舍不得教给别人法,这是一种魔。

在武侠小说里最多这种现象,师父教徒弟,如果学了一套七十二式,就留一个最重要的破解招式不教他,就怕徒弟以后反叛,到时候师父没办法治他,留一手,这也是一种魔障。当然,佛法在学习的是清净内心,一切烦恼习气要断尽,没有什么可以保留的,教你怎么去做到内心清净这种法,每个人都可以学,学得好、学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教你,不见得你全部可以学到,像藏经佛法,讲那么多,到底几人体会得了,看了有的进步很快,有的进步还是很慢。同样教你,你都不善思维或者是不去好好做,让你的个性习气发作,永远都是留那么一点毛病,当然不会进步。

不知菩提正法魔:听经闻法那么久了,你把菩提搞清楚了没有?菩提,佛法一谈到菩提,大家就觉得很高深,天天讲菩提,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一问到菩提是什么?不知道。要怎么去得到?不知道。这就是魔障,没有机缘把真正义理搞懂就是菩提正法魔障。如果你没有看《大般若经》,你就看《金刚经》当然会看不懂,《金刚经》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你说无少法可得,要怎么去做?当然,里面的名相都有说明,但是,你不懂还是不懂,譬如实相观,就可以做到无有少法可得,实相无相、实相非相,你不去执一法,这就是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就是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内心的毛病,上面所讲的《大智度论》的十种心病,甚至于《华严经》所讲的内外魔障跟智慧定力等等的这些执着,都是一种魔障。什么是发菩提心?要得如来菩提是发菩提心,要度一切众生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后要伏心、明心,初悟解脱,再执行度众生事,这样就能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过程中你只要学到「放下」,碰到什么就「放下」,这就是在做菩提的工作,觉觉,觉悟,你要觉,觉是知而后舍,就是觉,觉后不能舍,就没有菩提,这样你认知真正菩提正法,不然你天天说菩提、菩提心,讲菩提外,怎么样都不对,这就是魔障,《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这十种魔障。

 

此外,古德将天子魔又称为鬼神魔,并分为三种,即:堆剔鬼(惕鬼)、精魅(时媚鬼)、魔恼(魔罗鬼)。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指出三种鬼神魔,魔能现诸形相,恼乱修行,障蔽禅定;行者若不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而致身心恐怖,有妨精进。

世尊成道会遇天魔,我们没资格受天魔青睐,但遇到其它魔类机会很大,所以古德将天子魔又称为鬼神魔,并分为三种,即:堆剔鬼(惕鬼)、精魅(时媚鬼),山精、水怪,在《楞严经》里面讲了很多这些鬼的名词,五蕴魔相里面的魔,大概都这些鬼魅老来成魔,老来不甘寂寞,然后就去对修行人作恶,做一些神通变化来迷惑修行人,老来成魔都是这一类。

魔恼(魔罗鬼),魔罗m2ra是梵文,意有死亡、破坏、偏见,就是心不正的魔罗鬼,让你心烦的,像我刚讲的阿修罗跟毘那夜迦,也可以是属于这一类的。据《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指出三种鬼神魔,魔能现诸形相,有的魔是动物灵,他具足人身或者动物的头,这些传说也好或者是印度婆罗门教里面的神,很多都是这一类的。如果,他心地正,那就是佛法的护法神,心地不正就是属于魔类,会恼乱修行人,障蔽行者禅定;行者若不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而致身心恐怖,有妨精进。

有的修行人遇魔障,不是执魔赐给的异能为真,不然就会变成心慌意乱、神智不精、散乱不定,这两类都是障碍。魔为障碍你的心,你要死也不会死掉,整个人就神经兮兮,没有定力,知见不够,或者执着什么神通,有欲望会被这些鬼神魔渗透进来。因为你还没有要成佛、你还没有要成为大菩萨什么的,所以天魔来的机会很少,都是周围这些鬼神作怪。

现在讲起来,我们的环境、科学发达,好像经典所讲的这些天龙八部、什么之类的很少看到,像龙就很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龙,除非你心眼开,你可以看到超时空,看到龙吐水,龙一滴水就可以滋润整个宇宙、我们的世界大地,他的神通不可思议,看到龙吐水,就一定下雨。龙不吐水,我们就要得干旱,像到人类寿命平均十岁时,龙大忿怒不吐水,人类就要毁灭,这就是龙看到人类德行不好,就七年七月七天七夜七时都不吐水,人类就这样毁灭掉。人类有阶段性的毁灭,每到减劫人寿十岁时,就会毁灭。为什么人寿会十岁呢?科学太发达,大家研发原子弹、氢弹什么的,互相丢来丢去,到最后都死光了,人寿平均只有十岁,打仗时,人寿平均都很低,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寿已经降到三十几岁,那是战争,平均人寿降到三十几,照道理来讲1942-43年这是战争结束时,平均人的寿命才三十几,原来应该是要七、八十几岁。当人寿十岁时就是德行不好、战斗心很强,这个国家打那个国家,而且都不是用刀枪,都是用核子弹、氢弹,到最后人类就毁灭掉。

我刚讲的鬼神魔还有很多,那些没有善因缘接触到佛法,自己想打坐产生障碍的,都是碰到这些鬼神魔,不是天魔,你还不够资格有天魔来考验你,或者是《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那些魑魅魍魉老来成魔来障碍您。

(1)精媚鬼,此鬼由精灵变化而厌媚于人,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若多卯时来者,必是狐兔之类,说其名字,精媚即散。余时来者,类此可知,呼其名字,即皆消灭。

精媚鬼,此鬼由精灵变化而厌媚于人,以十二时中化成不同的十二生肖,譬如老鼠鬼,它会出现在晚上十一到一点之间,丑牛,如果是牛鬼的话,那就会出现在凌辰一点到三点之间,这么推下去总共十二生肖,晚上比较有这些鬼出现,十一点到清晨四、五点,你要看哪一个时辰碰到哪一种障碍,如果是十一点到一点之间,你也可以直接叫老鼠鬼,你不知道、也看不到,你就叫老鼠鬼,不要在那里作怪,速退!速退!他以为你看破他了,他就退了,确实是这样的。十二时辰,哪一种时间现出哪种鬼神等兽为种种相,但有时会作少男、少女,这鬼魅会变,变男、变女或变老人家、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你说修行要有没有定力?在这个时候,如果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它「无所有、不可得」,此相是虚幻不实在的,你就不管是真、是假的,看到不好的,不要恐怖,看到好的不要高兴,因为魔或者这些魑魅、魍魉都可以变成佛、菩萨、你的家人,甚至于你的师长或者出家师父等等的相,你也不必太在意,只要对你有好处,过了也要算了,对你有障碍面对时,不要执着为真,也能够得定,过去也就算了。

不管变或者言行出现时,各当其时而来。若卯时(5~7)来者,必是狐兔之类,说其名字,狐兔鬼速去!速去!这些精媚就会撤离,精媚即散。余时来者,老鼠、牛、老虎、兔子、狐狸也好,大概晚上落于这个时候,如果再往前的话,就是鸡、狗,晚上大概这一些,狗、鸡、猪、老鼠、牛、老虎、兔子、狐狸,再过去天就快亮了,天亮了它们比较不会出现,所以,你就是依时辰叫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消灭

在古代,修行者都在深山野外,常常会碰到这些物,它们也号称说在修行,要作你的伴侣,有时候好心要帮你加持、干什么的,像这种鬼魅加持气很强,你消受不了的话,就头就会涨、睡不着觉、亢奋什么的。诸佛菩萨跟你加持都是很缓和、温柔的,刚好你够用,不会造成你的困扰,你打坐时气一步一步的发展,发展到一柱香、两柱香、三柱香,刚好耗尽,刚好下来,正常人一个。

有的不是这样,突然间气灌进来了,气很旺盛,精神很好,觉得不得了了,气那么旺,觉得很好、很好,然后晚上睡不着觉,一个礼拜睡不着觉,心慌意乱就来了,变得神经兮兮,这种现象我看多了,你们要了解这些现象。你要学有为法,去化解这些气,有的人被灌气进来了,马上觉得气很旺、精神很好,然后睡不着觉,你要用一些有为法来化解这些气就好了,像瑜伽的过桥式、摊尸、肩立式,把气分布到整个身体里面去,先决条件你被灌气进来时,你要知道,你不知道以为这是佛菩萨加持的,还很欢喜的,佛菩萨加持不会这个样子,佛菩萨加持会让你心平气和、让你气刚好够用,不会那么旺、那么强。就像你见光也一样,光如果很亮丽、很白色、很怎么的,这些就是天神或什么神光明,如果佛菩萨的光明是温柔的黄色光,亮丽但是很温柔,让你觉得心很舒服,这样也可以去分判正邪。

 

(2)埠惕鬼,埠惕即恶夜叉。据《摩诃止观》载,拘那含佛末法之时,有一比丘,好恼乱众僧,为众摈出,遂发恶誓,常恼坐禅之人。此鬼亦作种种形貌,或如虫类缘人头面钻刺之状,或抱持于人,或复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来恼行人。行者应即觉知,且暗中呵骂彼鬼:「我今识汝,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兼诵戒律以除却之,彼鬼即便退去,无能恼乱。

 埠惕鬼即恶夜叉,夜叉也有善心、也有恶心的,这所谓不好的,都是指鬼类恶夜叉。据《摩诃止观》载,拘那含佛末法之时,有一比丘,很喜欢去捉弄这些出家人,众生对他不理不睬,老羞成怒,遂发恶誓,以后要常恼坐禅之人。所以后来有打坐、禅修的人,都会受其扰乱。此鬼亦作种种形貌,有时化作蛇或龙头等等的形状,或抱持于人,或复说话恼人,或出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来恼行人。

此鬼各种野兽样子都可以变现,有时出声喧闹,让你禅定的人心不定。有时出声音说话,让你听得到,有的人不知道,故意问你什么话,您就会一问一答,没有警觉的人,你常常说:我为什么会心自问自答?修行人很少自问自答的,都是外面的人问,让你以为你的心起念来了,以为自己在问自己,自己就回答。很多人进入这种鬼神障碍时,都不知道状况,常自问自答。真修行人不管是心里面有什么念头,最好不要回答,要有这种能力,这样你就可以接受到外来的心念。若你分不清楚此心念是外来的,会觉得是在自问自答。不是的,就像这种埠惕鬼他自己说话,然后,你的心听得到,不是耳朵听得到,以为自己的心起念,然后自己自问自答,没有这回事情。

有的人更离谱的是,除心在自问自答外,还有的是嘴巴回答,在那里自问自答,自己问然后自己答,这也是受这一类的影响,这种人定力全无,都是一般人着魔类。修行人的嘴巴不要乱动,不要自己一个人在那里自问时说话,自答时也是说话,这一般不修行人最会犯的,其实神经病的人大概都是这样子。其实神经病人不是真神经病,都是受到这些鬼魅或者冤亲债主所障碍,他搞不清楚。

修禅定者,有这个能力时就是心眼开了,接受到外来的心声,以为你自己又再自问自答,这种毛病最好不要有,你把心封死的话,没有鬼神类会再来找你。很多人不知道修行境界,有一个菩萨心,他的心可以接受到外来的这些念,这些鬼神、冤魂,常常会来找你。很多同学常常说,这些来找我帮他去承天寺做超渡,或去干什么的。为什么人家会找你?从来就没有人来找过我,就是她太喜欢攀缘,太喜欢把心听到的心声当真,当然就有人来找您。若你当不知道的话,谁会来找你?这就是定力,没有坚定力、禅定力,就有人找上你。

有上面等等情形时,行者应即觉知,且暗中呵骂彼鬼:「我今识汝,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吉之即是鬼名,又作吉之鬼(有另意为起尸鬼),这段主要是说你持戒清净的话,戒本身就有定力,不怕这些邪魔歪道。另外,戒,让你有一种定力,不会让你害怕、怖畏,你只要念出这一段话的话,他自找没趣,就会消失掉,如果还不行,你就要诵戒律以除却之。诵戒,有个名词叫布萨,受菩萨戒后初一、十五就要布萨,布萨就是拿戒律经典出来念,记忆一下。譬如菩萨戒有二十八条,从头念一念。出家众,比丘有二百二十五条、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左右,你念这个戒威德就很大,可以把这些障碍去除掉。彼鬼即便退去,无能恼乱。为什么戒可以得定?也可以趋鬼神,我们用《金刚经》是用其义理,用佛的福德来降伏他。戒律,是叫你不要做这个、不要犯那个,你念一念不惊吓,这些鬼他也会退去。


 (3)魔罗鬼,魔罗,梵语 m2ra,意为能夺命。此鬼能夺行人智慧之命,多作三种形相,恼乱行人,即显现丑色、恶声等可畏五尘及虎、狼、狮子、罗剎等违情之相,或现美色、娇声等可爱五尘及父母等顺情之相,或现寻常所见五尘等非违非顺之相。以上三相,或令怖畏,或令爱着,皆能动乱行人之心,使禅定不得显发。

魔罗鬼能夺行人智慧之命,不是夺你的生命、夺你的肉体之命,是智慧之命。有的人碰到这种障碍时神经兮兮,喃喃自语。我们说修行,有什么通,什么心通,要特别小心,无定力才会着魔道。为什么你没有定力?转不出来?碰到这些障碍,会把你的智慧生命除掉。

智慧要形成是依空,学空观,培养慧命,能够把空观学得好,就有智慧来面对这些魔障,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对你来讲都很自在可以化解掉。有的人碰到障碍,叫他退但它不退,其实都不用讲,连跟他讲:我认识你、不认识你,都不必讲,你心定如如,它自讨没趣就走了。问题是你没有智慧,一失警觉,慧命失去,就让它乘虚而入。

这些魔罗鬼,多作三种形相,恼乱行人,第一个,即显现丑色、恶声等,以丑脸、恶声、恫吓的话语,来怖畏人。不好的声音或者辱骂的声音或者是非常吵杂的声音,来让你怖畏,这包括色、声、香、味、触五尘,声音、丑陋的形色、不好的声音或者很臭的味道,或者这里香臭味是鼻子,很臭的味道,甚至于很酸或者很辣或者什么这些味,舌头所接触的味道等等的五尘境。

甚至变成老虎、狼、狮子、现山罗剎鬼的样子等不好的违情之相,或者现出正面的、顺境的这个美色,来诱惑人。《聊斋志记》最喜欢写人鬼相恋故事,它就变成很漂亮的女孩子,如果你淫欲心不断,又疏于警觉,就会迷失进去。它或现美色、娇声,娇滴滴的、美妙的声音或现种种可爱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甚至于变成你的父母亲等等顺情之相有时候会变成你相爱的人。在梦中这种情形比较会有,如果,有类鬼神要采取你污秽、不清净的分泌物时,淫欲心不断,人鬼两种心理乡合,就是这样子你说作了春梦。什么叫春梦?就是这类的鬼神,男的找女的、女的找男的来行淫。修行人一入情境就要警觉,不要在梦中随其所欲去做,你要马上警觉,一觉就没事了。

其实这类鬼神来跟你合好,有的变现成你过去相爱的人,或者你离家在外,就变成你的先生、太太之类的,你没有警觉,就马上失身,就犯了淫欲,修行要修要这个境界,睡中是睡了,但是,有这种影像、梦境起,马上要能坐起来,要能警觉。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那是禅定功夫都没有,凡夫一个。

这些会变成种种顺情,或现寻常所见五尘等非违非顺之相,不痛不痒的,一个是不好的、一个是好的、一个是不好不坏的这三种相,或令怖畏,或令爱着,皆能动乱行人之心,使禅定不得显发,你的定力就没有办法现起来。所以,为什么般若智慧要观一切相「无所有、不可得」,好的也不可得、坏的也不可得、丑的也不可得、顺情也不可得,这样如如不动,才是有定力。

再依四法离魔道,谓有四法能令菩萨远离邪魔之道。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载:(1)不离菩提心,谓菩萨依菩提心修习众善行,常欲度脱一切众生。(2)无恼害心,谓菩萨修习慈善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而不起恼害之心。(3)明了诸法,谓菩萨以智慧照察,于一切法皆明了通达,正直无碍。(4)不生轻慢,谓菩萨了达诸法平等,于众生常行「不轻慢」之行,而无憍慢之心。以此四法得永离邪魔之道。

除要去除这些种种魔,不管是四魔,还是十魔,或者是后面讲的鬼神魔,用四法来离魔相,谓有四法能令菩萨远离邪魔之道。据《大迦叶问大宝积经》载:

(1)不离菩提心:这里菩提心又出现一次,什么叫菩提心?求无上正等觉之心、如来菩提之心,怎么做?有能力觉知一切境,然后,能观它一切相、一切心念,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菩提觉心,你不要远离菩提心,远离菩提心就迷了,迷失掉,就是顺缘迷失掉,逆缘恐其心、恐怖其心,想要逃避,这些都没有菩提心智,谓菩萨依菩提心修习众善行,善行是从内心发起,常欲度脱一切众生,要常有这种心,度了众生以后,也要用菩提心观它,无众生可度,不要度了一个众生,就执着度了一个,度了千个就说千个、度了万个就说度了万个,不要有这些心念,不然,你就犯了迷失菩提心。

(2)无恼害心:谓菩萨修习慈善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而不起恼害之心。所谓: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对于一般人不要去恼害他、对于这些鬼神魔众,也不要想要害人家,如果你起了一个心要跟它对抗,起了一个心要害它,你就失了菩提心,你没有观这些相「无所有、不可得」。我常常讲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去降伏这个天魔波旬?衪的慈悲心很重、很大,衪具足无上正等正觉,衪没有对魔产生不痛快,或者想要害他、修理他,什么都没有。一个菩萨也是要这样,不要有恼害众生的心,这个众生包括一般众生,包括恶劣、行为不正的众生,专门在害修行人的众生一样,这跟道家的行者不一样,道家的行者,喜欢用一些法来趋鬼神、来打击,或者利诱、或驱使、怎么样的,修菩萨法不能这样,他不好,你能感化它最好,你没有感化它,你就不要想害它,不要有害心。

您有定力,它要障碍你,也障碍不了,菩萨修习慈善行,于一切众生常怀悲愍,一切众生包括善、恶众生,都要常怀慈悲,你不要对那种行为不好或者为非作歹的咬牙切齿,修佛法不能这样,哪一个人喜欢作坏,都是贪心重、业力重,才会这个样子。我们要对懂得这些因果的道理,不要对他们起恼害之心,你能够做到这样的境界,就很不错。

你说,我不要恼害,这个心念都不起,这是很难得的。有时候,你知道有人作法要害你,无聊的人士想要作法害你时,你也不能把你所学的法,如「心中心法」一座六印的威力是很威猛,你知道了就赶快起来作法跟他斗法,这是恼害众生的心,你要解除众生的苦难,是可以用佛法,你要保护自己不能用什么法,要用法也只有用慈悲忍,用世尊的慈悲忍,忍一切境,这就做到没有恼害众生的心,这是第二个离开魔道的第二个法。

(3)明了诸法:清清楚楚,具足法眼的话,就是明了诸法。很清清楚楚了知这个法是怎么样、那个法是怎么样。有的人冤亲债主来了,出现心神不宁,也不知道有人在作怪。然后,跟先生或者太太就吵架,今天心情不好,吵架。为什么心情不好?你没有办法去了知心情不好的因,周围之间有冤亲债主或者有这些阿修罗或者毘那夜迦来障碍你,你不知道就是没有明了诸法的现实。没有明了诸法能力,那你也可以警觉,我今天怎么心不平、我今天怎么会乱?一定有因、有缘,才有不正常的心乱现起,这些你修菩萨道,你能了知最好,明了诸法,如果,不能了知,也要警觉,一定有其因,无穴不来风。

谓菩萨以智慧照察,如果你有心力察照,那是明了诸法的现实,如果,你做不到,就从因果去观想、察照,总比没有好、总比迷失掉好。于一切法皆明了通达,正直无碍,如果碰到障碍是人的话,是人、无聊的人,修行人还是有很多无聊的人,总是想作法害人。像老上师常常讲,他修得好不好?有没有开悟?跟人有何关系?但总是有很多人要来勘验一下,当然勘验不是人来,都是另外一个意生身或者化身,或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如驱鬼神等…一大堆,你能了知最好,你不能了知,也知道因缘关系,到时心乱就不对,想一定有因缘,你要清楚这些现象。你正直、没有恼害心、用菩提心、不离菩提心,就可以克服一切现象,兵来将档、水来土掩,自在无碍的化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菩萨要具足这四种智慧。

(4)不生轻慢:你用了禅定力或心通力,了知一切境后,也不要对他或它起轻慢心,起心动念说你功夫不过尔尔,或说你害心不去,还来恼怒我,或者什么的,这些都不必去讲,保持一个平常心,好像是真、也好像是假,什么都无所谓,这种不轻慢心,是第四种法,这样菩萨了达诸法平等,你对我不好、你要害我、你要对我干怎么、你要障碍我,都不看成是你要害我、你要障碍我,都平等观一切法,于众生常行「不轻慢」之行,这众生对你不安好心,你也不要有轻慢他之意,有的从语言、有的心念起,会骂他或者是消谴他,甚至于讲一些伤人家感情的话,修行人有的没有真正修到平等观,对你一句伤感情的话、伤他自尊的话,他会记得清清楚楚的,增加他的怨恨心、障碍人之心,说我跟你没完没了,那你就糟糕了,烦恼总是较多。

我们要不生轻慢心,对好坏众生都一样,不要起轻慢心,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样的话,自己就无憍慢之心起来,对于圣人,当然尊敬,对于这些不清净的众生,障碍贤圣法的众生,你没有对他们起轻慢的话,他也不会增加起恶意,你自己也有得清净。

这四种法不是很简单吗!第一种菩提心要具足,菩提心就是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多修善行,保持这种要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的心,也是要具足菩提心。第二个没有恼害心,不要有加害心,语言加害,实际心力加害,甚至于用佛法加害,佛法就是念咒,有的咒是趋鬼神,去破坏人家、去压迫人家,这样也是不好。第三个是明了诸法,清清楚楚、心地明了,通达最好,不通达也要思考因果。第四个是对好坏众生不要起轻慢心,以此四法是无为法,以无为法才得永离邪魔之道。除了讲魔以外,还提出对策,如何脱离魔障。(待续)

(2006.12.20.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