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0-18)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六、解深密经各品槪论

8.如来成所作事品()

我们知道修行都有次第证解脱身与法身,上一节讲的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解脱身是二乘所证,差别在哪里?我们说法身清净有五分,讲出修行的次第,第一个是戒法身,如果你守清净戒,做得到的话,就得一分戒净法身,这是靠戒律来安住我们的身心;再来要修禅定,也就是得定法身,各种禅定、各种三昧都要去修证,打坐修行如果证得的话,定法身已成就得到二分法身。光有定法身,但是,产生不了智慧,还是不行,就进一步要成就戒定慧三学,就会产生慧法身得三分法身净,戒定慧三法身具足了,就有解脱法身,这边的解脱身是四分法身,最后有佛的知见的话,一定要证到解脱知见法身。这五分法身圆满具足,这是佛的境界。上礼拜所讲的,法身跟解脱身有什么不同,解脱身还不是究竟;佛的境界,是各种知见都能够清清楚楚的,就是具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种智,这是佛的知见法身。上一次所讲的(9)如来法身与二乘解脱身的不同。

上一节(10)也讲了如来威德住持有情相,有情众生因修行故,得佛住持生欲界中,定生剎帝利、婆罗门等大富贵家,人身财宝无不圆满。或欲界天、色、无色界,一切身财圆满可得。若有众生于此道行违背轻毁,又于如来法起损恼心及瞋恚心,命终以后于一切处,所得身财皆下劣。

 

(11)、净土与秽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难得。何等名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众生、三者种姓家世兴衰差别、四者行诸恶行、五者毁犯尸罗、六者恶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乐加行菩萨。何等名为二事难得?一者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二者如来出现于世。曼殊室利!诸净土中与上相违,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易得。

第八品成所作事品,净土与秽土何事易得、何事难得?当然净土,是诸佛报身所居住的地方,也是自受身所居住的;秽土也许是报身(应化身)所居住的地方或者众生所居住的秽土。在净土处什么事易得、什么是难得?在秽土什么事易得、什么事难得?这是文殊师利菩萨拿出来问释迦牟尼佛的。

文殊师利菩萨问:「诸秽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诸净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难得?」佛就回答说:诸秽土中八事易得,不好的先讲、不清净的众生心或者众生所居住的秽土有八种很容易得到的,二事难得。何等名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修行,每个人都在修,修的都是外道法,虽然了知真如性用,而不能得解脱的法。所谓外道,就是追逐我们的真如性用、不除去心垢或迷惑的,虽然外道也有初步的心净,但是,没有完全清净,微细的习气,他不知道去断或者有的修禅定,气把微细习气压住,它根本现不起来。

修佛法,一定要进入第八意识里面去,把所有仓库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把它消除掉,如果光修色界禅定,在第六品所讲的分别瑜伽品有各种禅定境界,如果不修断微细惑的话,你就走入外道。所以佛出现以后,才有真正的佛法,或者佛入灭了,留下经典,我们还可以看到佛法,但,时间愈久,真正证道的人愈少,然后能够了解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愈少,所以大部份人都走入外道。

如果你懂得佛法,能够把真正佛法介绍给大众的话,把它导入佛道里面来,像我们《楞严经五阴魔相解说》是很重要的一本书,告诉你修行有这些自性的功用,但,这些对你修行上都没有帮助,对果位一点都谈不上,虽然能够具足五神通,可能就没有须陀洹的果位,你要把真如性用在过程之间看成是一种现象,不要去执着它、不要去玩这些,要用般若智,中观、空观来空掉它,最后增长我们的一切智慧,如果你一入定,甚深的禅定,几千万亿兆年都有,但是,你却没有办法了解佛教这个智慧,没有办法增长智慧。佛陀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能够讲很多经典、道理,这些都是累劫修菩萨道成佛而得的。

在秽土里面,修行人大部分都是外道,世尊成佛时,每个人都是外道,除了释迦牟尼佛除外。衪成佛以后,才开始把解脱的道理讲清楚以后,每个外道才开始修菩提道、修佛道,也能马上成就阿罗汉道。在秽土里面修行的人,第一个最容易得到的是外道法,追逐身外的现象、物像,甚至于内心的真如性用,追逐这些,不去求解脱道。

二者有苦众生。当然,众生都是处于苦,八苦,你只要受生做人或者入下三道,你就是有这些苦可受的,这些苦,都是因为我们无明、造业,常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等,甚至于造五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众生执着有为诸法,然后就会受报,很容易造业,所以秽土众生很容易受苦报。

三者种姓家世兴衰差别。有的人,过去造善业,他可能生剎帝利家,都是皇宫贵族,有的人修行,也许受报又出生在婆罗门家,还可以继续修行,不然就是这些商人,做生意的,下阶的这些首陀罗家,最下贱民。每个种姓都依业报而显现,最高贵的种姓家族这些人,也是有衰落时,这些秽土众生很容易得,这是第三个。

四者行诸恶行。起心动念,行为都造业,尤其是减劫时,我们娑婆世界的寿命,在减劫,也就是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是最高,没有人夭折,当然来受生的差不多都是圣人,福报很好,这么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减到差不多四万岁时,就有偷盗发生。在这么十善具足,每个人都不输于天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这十善在八万四千岁时,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十善具足。到人寿四万岁时,偷盗就开始发生,然后,一下子就减二万岁,然后再有其它的毛病,贪欲、什么的一直来,这边就减的很快,一下子寿命就减一半,当然这中间时间很长,因为每百年减一岁,这中间就发生这些戒律违犯的问题,戒法就开始破了,末法时期,你看众生每一天都在造业,你自己反省,是不是嘴巴讲出去的可能就是造业,起心动念可能也造业。

五者毁犯尸罗。犯戒,尸罗就是戒,恶行以后就犯戒。如上所述,人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德行具足,土地平坦,污秽自然埋入地中。待有人心思欲望、偷懒后,违反戒律、善行后,人寿就可能减半了。

六者恶趣。犯戒以后,就趣向恶道,恶趣是下三道,也就是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行诸恶行,毁犯尸罗,所得的果报就是恶趣,在秽土众生很容易得到的。

七者下乘。就是有修行,也是修小乘的、下乘的或者是仙道。大乘佛法,比较没有办法得到,只要有因缘去接触到正法、接触到佛法才有办法修习大乘佛法。

八者下劣意乐加行菩萨。就是你会行菩萨道,也不是很圆满的菩萨法,不修忍辱波罗蜜法、般若玻罗蜜法,专会修一些喜乐于身心之法,虽然在想学菩萨、菩萨道,但是,都是找那些最好修的、最下劣的,都是注重在心能够有这种快乐,也就是趋乐避苦,不喜欢苦修,修那种比较轻快的,想要成菩萨,又怕苦行,又怕什么困难的加行,或者能让你产生意念快乐的这种加行,专去修这些。

像在婆罗门教的瑜伽师,他们是修苦行,根据经典讲的,这些外道有的躺在一荆蕀上,身体就躺在上面睡觉、忍刺痛,或者有的是睡在树上,有的根本就是一脚抬起来、就让一只脚站着睡,各种苦行,磨练自己的心智,能够忍受这些痛苦,这些以佛法来讲,释迦牟尼佛也修过,比祂们更苦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一天吃一麻麦。如果吃一颗麻那就吃麻,如果吃一颗麦就麦,有时候三天才吃一颗,有时候七天吃一颗,在经典上里面讲的,有时候,不是每一天都吃一颗,那我们一餐都吃一碗饭,还有菜,衪六年都修成枯瘦的法相,衪比这些人更苦行,这些瑜伽师虽然是肉体刺痛,但是,没有饥饿,衪这种每一天吃一点,饥饿自己的肉体,衪更是修苦行。

衪是修这种苦行,后来觉得不对,这个心不能偏向于苦、也不能偏向于快乐,应该采取中道,那时候衪悟了以后,觉得这样苦行不行,苦行还是没有悟道,就觉悟,其实苦跟乐不要太强调它的分别,衪就开始接受牧羊女的糜乳,牧羊女要供养衪也是有天神在跟她指示,那里有一个修行人现在身体很虚弱,你应该怎么去做糜乳。

经典上有记载,这个苏嘉达经天神跟她提示以后,她就照着这方法去做,方法是很复杂的,以后有机会去参访苏嘉达住的村庄时,再跟你们介绍这个天神怎么教苏嘉达去做这个糜乳。至于吃多久,很多经典不是讲的很清楚,其实不是吃了一餐以后就去菩提迦耶菩提树下打坐,就悟道了,不是这样的,是供养了半年以后,你看衪皮包骨法相,只有一层皮包着骨,都没有肉,油更不必讲了,没有油。这样苏嘉达每天慢慢的喂喂喂,供养了半年,你看我们断食七天,复食差不多也要三五天才能够恢复,衪断食那么久,虽然每一天或三五天吃一颗麻麦,那等于没有吃一样,慢慢让衪身体恢复到正常的样子,已半年以后,才开始从苦行林,渡过尼连禅河到菩提迦耶这边来,然后,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

这边讲的,在秽土众生,虽然修行要当菩萨,乃是修一些下劣心,求简单易行、快乐、身体快乐的这种加行法,这样就在修行,当然这种最容易得。就是不从心地法门下手,断无始劫妄想、习气、心病等,所以产生不了智慧。

何等名为二事难得?一者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之所游集。要让你已经有真正的心快乐的,要让再增上加行的菩萨,他能够聚集在一起的不多,这个是很难,表示说要一大堆的或者像僧团在一起修行的很少。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衪一定要成立僧团,为什么要建立僧团?当然第一弘法方便,第二个就是说出家后才能够真正得解脱,才能够真正悟到法身、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甚至于有一部份解脱知见身,不像如来那个样子。

魔请初成道的佛陀入灭,祂说不行,我还没建立僧团,四众还不具足,没有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那时候衪刚证悟,还没有去度众,那个魔就叫衪入灭,衪说不行。后来世尊衪要入灭,衪在吠舍离就开始思想衪要住世多久,因为寿命快尽了,衪也知道魔随时都要来请衪入灭,就跟阿难讲,一个仙人修到仙人的境界就可以住世一劫,一千六百八十万年,那我证到如来境界,那更不用讲,我要活多久都可以。阿难很可惜不知道衪在讲什么,衪讲衪在思考衪要不要入灭,结果衪讲了三次以后,阿难没有请衪再住世继续弘法,衪摇摇头,众生福薄就是这个样子,衪就决定要入灭,魔他马上知道,魔他有灵通力,谁在起心动念、谁做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他马上就从第六天下来,然后就请佛入灭,佛说好,魔就说我以前请您入灭,你说四众弟子还没有、僧团也还没有建立、什么佛法也还没有讲的很多?不能入灭,现在您做得差不多了,四众也有了、僧团也有了、佛法也有接续的人了,你应该入灭,衪就答应他,马上当下法身入灭,但用衪的神通力把衪的肉体延长三个月再入灭,肉体变成凡夫身,果报什么的马上就来了。这是在我们这个秽土上,增上意乐加行的菩萨之所游集,这种事情很难得到。

二者如来出现于世。如来出现于世的这种事情,没有办法得到,我们刚刚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来出现于世这种事情在秽土是很难得到的,你看,我们要经五亿多年才能够等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如果你没有跟佛法有因缘的话,可能就会错过,像《金刚经》里面讲的释迦牟尼佛衪无始劫来千万亿佛都出世时,衪都供养承事没有空过、没有错过,每一世只要有佛出生,衪就马上同时能出生在那里,都可以亲自承事供养,这个功德当然很大,我们现在就没有值佛,佛已经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入灭了,要碰到如来出生一世的,这在秽土中真的很难。

诸净土中与上相违。讲到净土哪八种事不容易得到、二事易得?在净土,这八个秽土所容易得到的,在净土众生他不会去犯这些毛病,没有;反过来讲,在净土这些增上意乐加行菩萨一大堆,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修行,你看在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起码没有须陀洹也快到须陀洹的境界,每一个都是准圣人一样,我们这边什么都有,如来随时都在你身边,在净土,因为本身佛的报身就在那里。当知八事甚为难得二事易得。这就是上面所讲的八种不好的跟二种好的,在净土对调过来,就让我们了解说众生之所谓众生,有他的必然性,因为环境、心地都不行,碰不到佛,在净土,为什么好、不会做坏事?因为他有如来在教化,随时修行的很多,这是成所作事品里面的第11在讲的。

 

(12)、依教奉持功德,这些显示了佛果三身的不同作用:尔时曼殊室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于此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汝当奉事。说是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摩诃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

依教奉行,在刚开始讲这部经时就讲过了,这部经比较特别一点就是:不是在最后大家才信受奉行,而是在前面有几品时,这里面有叫哪几个菩萨护持,然后大家就欢喜信受奉行,在第五、第六、第七品里都有,第八品最后还是有这一个奉持。依教奉持功德,这些显示了佛果三身的不同作用:法身、报身、应化身,上面讲的这十一点神通功德相,很多如来佛的清净法身都可以做的。怎么做?上面都已讲了,这部经的殊胜就在最后这一品,此跟《佛地经》有点相像。《佛地经》是在讲如来佛的成所作事部份。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此名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成所作事,再加一个「了义」;了义就是能够究竟一切义理,由空性显发,产生一切成所作事智、产生一切的神变。你要神变,你就要有五分法身清净,那就可以无所不能,智慧无量得一切智,化身无量、应化身无量,众生怎么多人忆想衪,衪都可以化身去救度他,这一段在讲于此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

汝当奉事。你们应当学习,不要光懂,你要再学习、持行,当然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会问,这几位菩萨,如弥勒菩萨衪也是未来佛所问于第六品,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所问第七品,第八品所问是文殊师利菩萨,也是成佛了,衪也是补处佛,衪虽然成佛了,衪还是回来娑婆世界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衪问这些佛的神通境界,让那些快五分法身清净的菩萨,能够学习,特别提出这些问题出来。

说是如来成所作事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七万五千)菩萨摩诃萨,皆得圆满法身证觉。圆满者梵语 paripūrna,周遍充足,无所缺减之意。圆满法身证觉,就是五分法身成就。印度的这种算数说法跟我们的不一样,像《金刚经》里面的一千二百五十人 俱,怎么说呢?就是说成「再半个就凑成十三,再有一百倍数」,第一句话是十三减去半个,等于十二点五,再 乘以100,这样就成为一千两百五十,这种算数算法,跟我们比较不一样。这里讲七十五千,因为他们以千为单位引用西方的单位,七万五千大菩萨就圆满五分法身证觉,戒法身圆满、定法身圆满、慧法身圆满、解脱法身圆满、解脱知见法身圆满,等于大家都成佛了,因为他们都是大菩萨。

这段经文,我希望你们听了以后,也能够马上有进境,虽然是概念提出,这以后讲到这段正文时,要去参阅其它的翻译经典。概论讲完了,再来就要讲细论,各品的细论,也许请谁讲了几品时,现在把它整理一下。最后境界的《华严经》暂时不要去看它,《解深密经》这部经,解深密者若依梵音涅谟折那删地。言涅谟折那nirmocana此翻名解,删地sajdhi翻为深密。你学这个梵文,梵文有一本字典,叫Sajdhi规则,Sajdhi就是连结或者节,我们竹子有一个节一个节,连结的方法就是规则,譬如法身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如是因;彼法因缘灭,是大沙门说」Sajdhi nirmocana解脱,解结或者解,这里讲解,解结或者解深密,它也有很深禅定的意思。


几本译本概述:

(1)第一本是Sajdhi nirmocana-sūtra《相续解脱经》,相续,一直连续下去,这个心跟心互相牵连,他是这么翻译的,这是求那跋陀罗法师所翻,你看跟我们第四个版本《解深密经》,第一品、第二品、第三品、第四、第五、第六都没有,只有两品,第七品,他把它翻成《相续解脱地了义经》,在讲菩萨每一地中修波罗蜜法,相当于《解深密经》的第七品,然后第二部份把它翻成另外一部经《菩萨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这是我们刚讲的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这位功德贤法师只是把这部经里面后面两品最重要的翻出来,学波罗蜜的每一地的菩萨跟如来神通的,以后学这部经来对照这个第七品、第八品,他的说法有没有不一样,因为他们大部份翻译,像我们《解深密经》是玄奘法师所翻译出来,他翻译偏向于一句梵文翻一句汉文,像其它这些外国来的法师、印度来的法师,他都把意念理解后,再翻译出来,我们到时候讲到时,要参考他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够把这部经完全了解,每个人的所翻译的内涵不一样,增加我们的知见。
 

(2)第二本《深密解脱经》,是由菩提留支Bodhiruci法师所翻的(魏云道希),他把《解深密经》的第二品,有四位菩萨发问,他把每一个菩萨所问的问题,分段就当做一品,本来是八品,现在把第二品化成四,增加三,八加三等于十一品,《深密解脱经》有十一品,其它的品目都一样,当然这位也是印度来的三藏法师,他也很有名、很多弟子,以后我们也可以参照它的内容,有特殊不同的讲法的,也可以把它提出来。
 

(3)第三本《佛说解节经》,三藏法师拘那罗陀(陈云亲依或名真谛)也是从印度来的,他也是把第二品把它拿出来,其它七品都没有了,等于他把第二品把它化成四部份,跟菩提留支法师一样的,每一个菩萨问的都有一个不同的品目。这里不可言无二品、过觉观净土、过一异品、一味品,过就是超越觉观、境界,一异这种观念要如何超越?如果不超越的话,你就在一跟异之间的种种法,在那边执着,到最后进入一味品,什么差别相都没有,回到一味,这就在说明胜义谛相的样子,反正不管什么相,你都不要去执着那个境,大乘佛法在讲的中道实相观,就在讲胜义谛相品,这四个菩萨问,他把这四品列出来,这是真谛法师所讲的,后面他就没有翻译了。
 

(4)第四本《解深密经》是玄奘法师所翻的,因为他是中国人到印度留学十七年,在那烂陀大学呆了七年之久,又到印度各国去留学,最后在桑迦尸国的曲女城,就是我们要去参访释迦牟尼佛从忉利天三十三天下来的地方,桑迦尸国的曲女城,在那里他把唯识论提出,在无遮大会时把公布在那里,在那边打擂台,但数天没有人敢起来反驳他,不管是佛教徒、婆罗门教、其它外道都没有人敢起来挑战、反驳他,那时候他声名大噪,一个中国留学生留学到印度,所得到的肯定。他为什么要到印度去呢?因为他看、读当时这些经典时,觉得翻译的不好,他十几岁就会讲经说法,看了翻译经典觉得有缺点,决定自己去取经回来翻译。他在贞观三年时出发,贞观二十年左右时回来。

当时印度国王很器重他,像这种人才回去太可惜了,但是,他一心一意要把中国的佛法弘扬,他把经典能够拿到的全部都带回来,他翻译的经典特色,都是一句一句的对翻,意思不会跑掉,但是,对于义理方面,有时候如果脑筋不清楚时,你可能不知道衪在讲什么,这一点要靠你的智慧,读经典要靠智慧。

我们知道,序品、胜义谛相品、心意识相品,从心意识产生一切法相品,法相品产生时,你要观一切法从自性起,要解脱就要观一切自性无自性,是第五品的无自性相品,第六品就开始要修行,理念懂了,你就要打坐修行,种种瑜伽,瑜伽包括你身心的磨练,上瑜伽课就是用高难度、种种不同的姿势来挑战你的肉体,让它痛苦。另外,用种种违逆你自己心性的来磨练你的心,你要喜欢舒适,偏偏不要让它舒适,不要坐在冷气房,在大太阳底下打坐,或者不要睡在床上,要睡在荆棘上,磨练你这个心智,让你忍受这种痛苦,瑜伽就是这个意思。

修行以后,有色界天的境界、无色界天的境界,往后就要学菩萨,菩萨十地各种波罗蜜,在第七品里面讲。最后就是我们刚刚讲的,如来清净法身所产生的一切神变,如来成所成事品第八。往后七、八品可以参考的有三部经,可以互相对照,前面的第三、四、五、六有二部经可以对照,第二品有三部经可以对照,序品有二部经有讲到,但是,讲法不一样。(八品概论到此结束)

(2006.09.20.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