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27)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若有众生,非愚非钝,善慧种类,有所知晓。

本段第三悟者觉妄喻。有其五段翻译应知。一能悟人,二所悟境,三正明觉悟,四因悟起说,五劝不重观。

娑婆世界之世间相是众生共业所幻化,这问题比较难理解,若是说有魔术师幻化一些相,或有修行者能真幻化一些真实境物,后者能被觉知是妄,这应不是难事,除非上述经文所说是愚慧者。会谈到幻化事,就是世尊在谈大乘佛法,佛陀教导说要学大乘一法印,一法印者是指佛陀在大乘教所示「诸法实相」义理之信印,也称作「实相印」、「一实相印」。小乘教也有三法印,此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法印乃佛陀教法之信印。大乘教以说诸法实相之义理为本,故谓诸法实相之义理为大乘教之信印。离开此种说法之其他一切法,大乘教皆称之为魔说。

本段第三在讲已悟的人,他能觉知何是妄,也就是他能感觉凡事所幻的法,都是不真实的;就像阿赖耶识业力所幻化出来的相,你也要能观它不真实,这样才能具有解脱知见,不然就会随缘流转,随缘流转就成了又愚又钝的众生。底下有其五段翻译应知。

1.觉妄喻者有五种义:一能悟人,能悟的人,指此人之心;二所悟境,所悟的对境,如此心境相当,能离相即悟。三正明觉悟,正确明了觉悟的法、觉悟的境;四因悟起说,能够真正明了觉悟的现象时,才可以随缘而说,为度众而说,不无缘而说;五劝不重观,由于他不会执着,所以不必叫他重观,仔细观此相是真是妄。要劝他重观的话,就是这个人犯执着,把一切看为是真的,叫他看──这幻化的境是真吗?如果是真的话,就应该永远不灭才是;但此幻化境最后怎么是灭了呢?如果,他执着不真,叫他再观观看幻化的当下,有没有这个法、这个境?是有呀!可见执着不真也不对,执着真也不对。因缘生法、缘灭法灭,法法生住异灭,就这么回事情,这样理解的人就不必再叫他重观,所以,第五是劝不重观。

第一明能悟人,文有三节。一若有众生者,辨能悟人,谓地前菩萨。或可谓地上菩萨,识五蕴假者。二非愚非钝者,起悟近缘,谓无痴善根。三善慧种类,有所知晓者,正明悟体,以慧为性。此喻地前加行位中,分证能取,所取空性。或可视地上菩萨,了知胜义无二之理,名知晓也。

第一明能悟人─再来细说明悟之人的分别相。能悟的人,当然是了解佛法才能悟;有的听了佛法、学了佛法,面对于相起还不能悟。这牵涉到过去累劫的因缘、累劫所修的智慧,有时候是勉强不来。同样听闻佛法,有人当下可以觉悟;有人道理懂了,还是做不到。这包括种种的现象,无法一概而论。文有三节,文字包括三个层面来说明。

一者若有众生,辨能悟人,谓地前菩萨。如果众生里有这类人,虽然能辨别、能悟入,有修有证,可以看到、听到,但仍没有真正开悟此理,知所面对境是幻化者,所以称他为地前菩萨。普通修世间禅定的,或者还没有究竟懂佛理的人,虽然自己的见性已能够观看,也可以知道随缘化起之法,但尚未打开第八意识,尚未进入法身现起的现象,(法身是无形无相,而法身现起清净的法身本来跟佛无二),但还有很多的习气、微习,蒙蔽着清净的自性,所以还是不清净,故说还要继续修无量劫。若有人强说:不加修习便成正觉,如此十方世界应尽是净土,这样触向对面,无不觉者。今虽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证者也。我等愚辈,纔闻即空,便废修行,不知理即佛之所由。

所以,能够辨、能够悟的人,到底是什么程度?他是可以辨别,或者打坐到具有眼耳鼻舌身的异能、功用,但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诸法相所缘。或可谓地上菩萨,识五蕴假者。如果能够辨别而且真的悟到自心性,那可说是地上菩萨。能够开悟自心、自性,真正开悟,那是入门菩萨、登地菩萨。已历劫修一大阿僧祇劫了。

而且从初地、二地,一直要至八地,才是不动地,又要修一大阿僧祇劫了。而不动地前还不会起神通变化,要到法云地才真能有大神通变化,但这样也还没进入如来地。而如来地还分十地──金刚道后异熟空,才是真正进入如来十地的初位;而到修证成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佛果,才是十地如来,是十号名称具足的如来!(当「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名号都具足的话,代表衪的功德相都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成佛。)至于识五蕴假者,看五蕴假我之身为假,不会执着所看是真、所听是真、所遇之像是真,能体认到五蕴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说色受想行识是假,如能这样认知的话,就是地上菩萨、能悟的人。

第二个非愚非钝者─表示一定不是愚痴、钝钝的根器。起悟近缘,他已经接近悟入真正佛法或者似知明心见性之真理了,当然还是不究竟清净。谓无痴善根,像这种人等于是没有愚痴,且具有善根性。因为非愚非钝,开始起开悟心,接近要开悟了,所以叫无痴善根。这里讲的无痴,就是有生之年不会再造业。像有的人,天生心性就非常平和安祥、与世无争,这并非只是个性很好或今生怎样调理的,其实是他累劫修来的,与生俱来的,对于因果也已经不太违犯,所以他今生再来,也现不出暴戾之气或者种种不好离谱的行为,这不是说要不要的问题,是他过去累劫所修的,会重现在今生个人的言行上。所以这无痴,亦表示已善具足根了。

三善慧种类─无痴而有善根,是上述者。有善根而又具有智慧,而且这智慧是善的,不是恶慧。若恶慧则会执着一切境,恶慧的人于恶慧中,作用强者,称恶见,为五见(五利使)之一。善慧又作正见、正慧。像修世间禅定的人,至四禅天就有五神通,问题是他会执着所看的境为真,所以没办法认知诸法是因缘法,没办法对于所看之因缘不相应。相反地,若是有善慧者,就一定有能力对境不执着。有人只要依一句话、一句简单的经文,就可以自己学习到放下执着。

像《金刚经》里有若干文句,你如果常常背诵,就知道不要执着一切法。像《金刚经》中世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光看这个句子,就知道不能用声音来求佛,不能着相取境,不能自以为看到的如来了。能看到的相是化现的,像你们去印度或者去哪里,亲眼看到了一些景象,终归是幻化的,是真是假更是另一回事。此处经文你知道谁幻化?是幻化师幻化的,你是亲眼看到幻化师幻化的,如果幻化师所幻化的,你没有看到过程,你就不知道是幻化的。所以,不管是幻化、所化是真是假,你都要有善慧不去执着它。

这样的话,有所知晓者,正明悟体,以慧为性,能明白前因后果。像这种善慧种类之人,不是只有看到境,还要知晓其前因后果。我们一般修行,第一个要先「空身」,身空再来谈「空心」。心空就是心明──明心,明心以后要见性,见性后要能「空性」,如果性也空了,这才是真见性。很多人对明心见性搞不懂,以为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其实并不然!开悟是破掉色身束缚、开悟自心性现起,是能看到第八意识里面无始劫以来的种子,但还有深重习气未尽。能知道我们自性本空的道理,自性也能够应缘起法,但是习气还是没有完全断尽,要无量劫来修除。

虽然此等人粗习是没有,但微习还很多;所以要空心、不执着,是不简单的。心里知道很多事也要空掉,这才是明心无执,明心做到了就应习尽。习不尽,怎么叫明心?包括所有的心行,贪欲心、瞋心、愚痴心,财色名食睡等都会令人贪,那你断了没?能否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供养、不求什么?这些贪欲心都灭了,就是心有点明而已,心明就知道自性是怎么样子,自性会有神通,若无神通发起,也还是没有明心见性的。

如果心明了,就是斯陀洹果(一来果)了,再来见性时,再把自性所为能空掉,这样最少有五通现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有宿命通时,则事情的因你也要能知道,现在可能看到的是果,果又是过去的因,现在的果现时,又是制造未来的因,所以对于未来、过去,都要有所知晓,这样认知,实际修行是不简单的,尤其是我们在这末法时期。但见性的人一定要有这个能力,现起五神通,若不能就是没真见性。

一般人是好像知道此心,而明一点或者不明也没关系,至少不明之因缘来,你也能察觉,也好像知道一些小事情,只是说──不晓得过去为何这样,以及是哪件事导致这件事变这样,或者现在的事,导致未来的哪个时空会怎样,这些都看不到。所以这种人虽有点善根,但善慧还不具足。修行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不是有点小神通或小能力就了不起了,没有什么,这是自心的反应。

一般人看不出幻师是怎么幻化的。如果修证到性空的人,他能感觉到──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前因后果都要能懂,也都很有条理。如果只知道结果,或者只看表相,对于这个境为何这样、为何那样,都搞得不清不楚,那是因为还没有真见性。我们说如果目标要做到空性,心空做到了,然后就是证得性空,若心不能清净,怎能悟空。现在所知要能依戒律而修,管住此心不踰矩,心能柔和、稳定、不动摇,你能够证到这里,就有阿那含的果位,阿那含是不还果,不再来,是声闻三果,居住在五净居天,即四禅天再上去之净天。

刚刚讲第二种是善根具足,善根具足的四禅天天神,他也可以证到五神通,但也不是完全所有知晓,只能看到一些境或者前后各八万劫的因果,八万劫外就看不到。我们看幻师或阿赖耶识在幻化,也是一样,无法全面看清楚。所以,同样是善慧种类,也有高低等级之不同。所以不要看经文讲到这善慧,就以为那是什么都懂,是有点懂而已,没有全部都能懂、能证。

正明悟体,所谓正明是指作为主要宗旨而直接诠显、表示之,称为正明;当有人解说其他事理时,由于旁涉所及而间接附带说明者,则称为傍明。此处对于幻师所幻化事,能正明了悟,其本来理体之空,要是能够正明此智慧之体的话,那你也算见性了。见性乃空性证得,就有智慧发起,说空证而无智慧者当是虚假的修证,所以不应有邪见,不应有妄执,如果一个人身口意三业都不净,何来明悟其体。

一般讲「慧命须菩提」,表示须菩提尊者祂慧命第一,为什么?因为祂证空第一。证空第一,一定是真的证到性空,这样才可能见性,所以身口意三业已净尽;当然祂已是阿罗汉,比这个见性还要高一层的修证,因为性空再上去就是要知法空,法空证得了才是真阿罗汉。我们对佛法的理解,跟实际上的修证,二者要能够兜得上,不然光看经典、名相,搞了半天,知见还是不清不楚,若是未得谓得,即是犯大妄语。阿罗汉是要有五通外再加一个漏尽通,是没有烦恼了,是解脱了,智慧具足了,一切业力黏不住祂了!黏不住祂,祂有没有因?还有因,因是不会灭的,只是遇过去不顺的逆缘,也能不逃避,就是被人打死,一死就解脱成阿罗汉的。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是法身清净?因为衪因果的因,已经全部还清了,没有再欠人家任何事情,一切都清净还光了。菩萨累劫修行也都是在还债,三大阿僧祇劫中都在还债,只有修忍辱法才能还债,在还债中不造新殃。你过去被人家欠的倒还无所谓,但是你过去欠人家的、得罪人家的,有意无意得罪人家的,都要还债、都要受报,也唯有用忍辱来消旧业。也因此,世尊才会在要入灭时,喝到脏的水,那个也是受报;以及在入灭前三个月,腰开始痛,这个也是受报。因为衪过去某世比武时,比赛结束后,又把对手抓起摔一下,这个对手大概太过份了,虽然衪赢了,衪还是瞋心一起,把这个对手摔了一下,摔到腰。于是世尊在吠舍离(Vai02l1)说要入灭时,当下法身就入灭了,但这个肉体的报身、应化身,还拖三个月才入灭,这也表示衪的寿命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要活多久就活多久,不是天魔波旬或者魔王可以控制的。

菩萨修行是在学习智能,也有很多债要陆续去还,也不怕去还;阿罗汉修行,则是看一切法都空、无,所以可以暂时不受报,有还有未还光的因,但由于衪执着空、无的境界,否定一切相、否定一切因缘法,才能够解脱,但这也让衪不能完全了解真正的佛法。菩萨不是这样子的,菩萨是进一步证得空以后,就随缘度众生,然后培养般若智慧,在因缘果报之间,好也好、不好也好,顺境、逆境照单全收,就这么过生活着,这种人是要有智慧,具有般若智慧,如此才是真正的善慧种类。

善慧种类是以慧为性,自性是经以智慧来回熏真如,如此所养成的自性,当然是以慧为性、为体。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善慧种类能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清净智慧为己用。善慧种类者不是以妄习或世间学得的智慧为性,那些都是有为法。邪见、邪智者是有无明染法为因故,即回熏真如体性;因以此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成无明种。所以善慧种类更不是以邪知、邪见为熏习真如之现象,而是以智慧来熏习真如,当然此真如清净体是以慧为体。所以,善慧种类,能正明悟体,所悟的体是空体、清净体,就能产生无量的智慧,这是以慧为性。此等人所作所为都是有智慧的,不会依妄习而发作,不会有邪知邪见,自误误人。习气之好坏、厚薄也有三不等。我们一般人还有习气,虽然知道事情发生了,但是以习气来做事,这还是以无明为体。

此喻地前加行位中,分证能取,所取空性。如果是地前菩萨,还没有到入地菩萨,他在四加行位中,四加行位是属内凡位,而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者就是外凡位,未入真圣流。修行过程有个门坎,地前菩萨跟地上菩萨的分野在四加行之四善根中。地前菩萨涵盖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加行就是yogaprayoga就是前加行。有前行成就这些法的话,才会有后面之十地菩萨修入,一入初地就是入地菩萨;有的直接打坐、用功,这也是在前行,也有机会入地;或者你修「心中心法」,也有机会直接进入四加行位。这当中,有些人不一定要一个一个走,因为若过去世有修、有因行,今生就很容易进入四加行;如果过去世连这边都没走过,那还是得从头来,对于太深的道理,他也没办法接受,纵使能接受也未必做得到。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地上菩萨,这也要看过去宿缘,如果宿缘不具足的话,一厢情愿也没办法。

四加行之地前菩萨能够分证、能够取得,阶段性的证什么事、什位阶,一件一件的都能做。像你开始打坐,先悟初禅「有觉有观」,未至定及入初静虑之有寻有伺三摩地,即是有觉有观定。中间定之无寻唯伺(无觉有观)三摩地,即无觉有观定。第二静虑近分以上之无寻无伺三摩地,即无觉无观定。此三称为三定,或称三三摩地、三三昧。然后再悟「有觉无观」,进入二禅喜俱禅,三禅乐俱禅,再进入四禅一境性等等的,这么一直上去。

如果修四加行或者打坐、练气功,有人这样也可以开悟,因为过去世已是菩萨,所以今生学了一个气功法,让身体气通了,他也就进入开悟状态,开悟后得修心养性,长养圣胎,即断习去执。所以,分证能取,清净身口意等三业,所取空性,到最后一定要学空。「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空性是当中第三阶段修熏。如果行者还有执着心的话,就明不了心;心不执着、一切境不执着,才有办法见性、空性。所以,所取空性,不管你修什么法,到这一关卡是最重要,一定要悟得性空,对一切世间法不执着,对出世间法也不执着。然后,接着转入陀罗尼门,继续修菩萨道利益众生,一方利益众生,一方面增长自己的智慧。有人说憋了十年了,还会再爱执取一切境,还是爱讲话,爱写文章,这显然是心有未死,这样子是白修行了,浪费了十几、廿年,结果还是心未净,习未空,白作工,这是因无善因缘故,也可以说无佛缘。

或可视地上菩萨,善慧种类也有地上菩萨的。了知胜义无二之理,名知晓也。一般大乘法将真谛分为义、得、正行等三种胜义。妙体离言,超越法相,称为胜义谛,又作第一义或真谛。即:(1)义胜义,以义来说境界,因其体为真如,故知是真胜义。于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胜义胜义等四种中,此义胜义摄于第四之真胜义。(2)得胜义,若以证得之义来说,其体为断惑所显之涅盘境界,于四种胜义中,摄于第三之证得胜义。(3)正行胜义,若以行相之义来说,其体为修行之胜境,属得无漏智,于四种胜义中,摄于第二之道理胜义。

用在实修上,于一切法都是认知为因缘法,因缘法有缘起法。面对外境,如果是好的,顺其自然;如果是不好的,忍耐几天,待缘尽了,法也灭了,事情也过了,就是这么回事。所以,地上菩萨了知胜义,什么叫胜义?胜义谛就是一切法无住,就能断烦恼、得无漏智。无住,就是做有为不做有为想,做无为不做无为法想。所以,菩萨不可能不做度众生事,要利益众生一定要用有为法。做有为,做了就做了,不必去想好、不好,也不必做无为想,不要光守住空寂,如果光守住空寂,就不能利益众生;如果做无为,当不做无为想、不做有无为想,这就是一切法无住。知晓这个就是胜义谛相,这是释迦牟尼佛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真正的佛理。

地上菩萨了知胜义不二之理,知道有为、无为都一样。你不要说解脱一定要修无为法,若有为法做了就忘记、或不执着,也算无为法,无为法并非仅是不做就叫无为,无为常为,你不必主动去做有为法,你先安住你的心,若十方因缘来时,你还是会相应,或者人家在想念你的话,你还是会相应,除非你是不知不觉,有如石头。看你修到哪个层次,如果是地上菩萨,心性都是遍虚空,只要有人很确切、很专心的忆想与忆念,这地上菩萨一定会知道。大菩萨更不得了,有恺切、不恺切衪都会感觉。如果你念佛是有也好、无也好,也没认真念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念得不三不四,不是很真切的念,衪也不见得会理你。

像《金刚经》里面讲的,众生的心诸佛悉知悉见,经典不是随便说说,如来确实就是有这个能力,而且衪不是只有知道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起心动念,而是十方虚空一切世界里的众生心起心灭衪都能知道,而且不是只有知道现在,过去也知道,以及未来你要在哪个时空,要讲什么话、起什么念,衪也都知道。如来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不是讲讲这些道理就是佛,衪的神通、智慧是无量的。

至于地上菩萨,一定要了知胜义,空、有,无为、有为都是一样。所以,不住无为,做有为不做有为想,这样你就不会永远住在哪一边。随缘这么变化,随缘去救度众生,就是这个样子,这样才叫做真正的晓知。所以,善慧种类一定要能够知晓这些法。地前菩萨要有虚空性,没有虚空性就不能解脱。地前菩萨,要取空有不二胜义谛相,要了解这样子。这部经是讲给声闻要入菩萨到者听的,是教这些菩萨不要守空,做有为,就不要执着有为、害怕有为,你了解胜义谛相的话,随缘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于草叶木瓦砾等上诸幻化事。

善慧种类,有所知晓。有所知晓,当然是很清楚的知道因缘。幻化师于草叶木瓦砾等上作诸幻化事,要能变化成珠宝、变化象身、马身、步兵等等之类的幻化事,一定要有一个因缘,要有一个假借,没有假借,你凭空化起,化不起来。像你要观想你的家人,因为你的家人已经跟你生活几十年了,这是因缘,你要闭着眼睛就可以观起他来;如果一个你都没见过的人,碰到了什么障碍,可不可以帮他加持?你没见过怎么加持?大菩萨,当然可以;小菩萨,就似有似无,观不起来。观不起,普普的,不然用名字去观也好,看你的心力。一定要有缘,由缘而起,没有缘就起不了法,有缘才能起法。所以幻师要幻化,就随意找些树木、草叶、瓦砾等,当做种子缘来化,化成大象、马、兵等等的人物。

有善慧的人,看到幻师依这些草叶木头瓦砾等等,来变作这些动物身、步兵及种种的珠宝、七宝,知道这些都是幻师所化,因此不会迷惑。当你知道这是幻化师所幻化的景物,你会当真吗?当然不会当真!如果你看到化成的物,看是看了,你也不会去执着它。我们要抱着这种心态,要解脱也是这样!如果习气毛病还没有规范到一定程度的话,一定会相应,过去的因造成眼前的果,果一现了,你忍不住,又用习气去相应,就又变成另一个新的因。因果、果因,这是很复杂的。因现果,果又因习气之相应,变成新的因。新的因种下未来的果,而果继续又产生新的因。这样一直在循环不已,若不学真佛理,永远都在轮回中。

现在的果,你应接的不好,又变成以后新的因。譬如某甲杀了某乙,某乙被杀了,下一世回来再杀了某甲互相报复中。这当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果就是因,因就是果!所以没完没了,一直在轮回就是这种人,不知修忍辱法,以还旧债。修行要摆脱轮回,控制住不要去报复。学佛法就是受欺负要能以德报怨,或者忍辱不去报怨或者想怎样的,反正就是安住这个心,忍辱!忍辱!这样就不会造新的业。在这当下就切断因果,不要再留到下一世了。当这个果来时,习气没有了,习气没有,产生不了新的因。因为你在这里忍!忍!不相应!于是这个新的因起不来。佛法,为什么只能求解脱,它有独到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还包括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还有菩萨的六波罗蜜、十波罗蜜,都是在讲这种理念。

其实这些理念,其实忍到最后,都要用般若智能为主,观它忍、不忍都无所谓,都是用般若智慧。善慧种类者,有所知晓,也知道幻化师要幻化,也知道他是拿了东西,比如草、树叶、木头、瓦砾等等,来变成新的、很多的幻相。这些你都看了,也不执着,也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如果说有,那就是愚痴的人,如果说没有,但明明是他变幻出来的,怎么会没有?为什么也化成了?所以最持平的心态,就是不要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因为幻化出的有为法,过一段时间就会破灭,如果幻师不再用力加持它的话,那些就会破灭。所以,那些都是不真实的,经典上言,一般幻化的事物,过不了七天就自动化灭,除非是佛如来。我们的业力也是这样,阿赖耶识幻起一切法时,因缘刚好当下发了,你慢个半拍或者一小时、两小时不去相应的话,那个法就可灭除了。

你在实修境界上,应该会感觉,感觉有事情,这事情如果当下二秒钟、三钞钟转了,(所谓转,就是不被它系住,不去想这个事情),于是那个事情一下子就没有了。有时候,菩萨在考你也是这样!丢一句话给你,然后你看不开,就钻进那句话里面,心想:「这句话如果是真的,接着第二步怎么样,第三步要怎么样……」,妄想就没完没了一直来,这就是应缘了!应缘了,如果你还没证得空时,应缘了一定造新的因!有的人心里沉不住气的话,看到冤亲债主来捉弄,你就气得要命,你愈气,这个新的业因又来了,又陷进去了。你不能气!要用修忍辱的方法:「你让我身体不舒服,我就用运动、拜佛或者吃药、看医生来调理,也不怪谁。」明明知道有人在捉弄您,但就是要有这种心态,不用理它。

你学佛法,第一个要懂因果报应的关系!你能够这样安住自心,能够忍受一切逆境,那些冤亲债主也拿你没办法。如果,再用一些方便法,譬如结二连环扣、三连环扣,手指能够扣住的话,气脉会自己运转,外力也就没你办法。所以,进入实修境界的人,这些都要有所体验。你是三秒胶一下就黏住,或者三秒就能空掉?三秒就能空掉的,是上等智慧者;三秒就黏住,那是愚痴的。到底黏不黏,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学佛法要实际用得上。心跟众生之间,或者虚空之间,或者你个人跟家人、同事之间,这些都是难免的,要了解因因果果之间的关系。

 

第二明所悟境,如文可知皆是幻事。

上面讲悟的人,有地前菩萨、地上菩萨都可能有所悟,也讲祂们具足哪一种善慧,知晓哪一种事情。现在第二明所悟境,第二个要讲你所悟的境。你亲眼看到,幻师用上述这些原料化成很多的大象、马、步兵、七宝,以及种种库藏的谷类、财物等,所以,悟知此境皆如上文所示,通通是幻事。你自己看到,幻师依这些而幻起上面经文所讲的动物、步兵、七宝、财物等等,便知道是幻化的事。

 

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

有善智慧的人,见已、闻已,看也看了、听也听了,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所看到的这象身,只是幻师所化出来的,其实是没有的;此外实际上也没有车身、马身、步兵这些人,也没有末尼宝珠、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也并无真正的种种财谷或者库藏的宝贵银钱等等。有没有这些身?他认为实际上是没有的,因为是幻化师依草木瓦砾所变化出来的。你要提醒自己,有智慧的人不去看他变化出来的结果,而对这过程也很清楚,也不认为能变的人跟所变的物,真的有这回事情。

 

第三正明觉悟,于中有二:初明实境非有后,然有下明,假境非无。此即第一实境非有,如文可知。

第三正明觉悟,因为你亲眼所见,所以,要导正你的知见,是幻化就是幻化的,幻化不可能成真,如果幻化能成真,哪有这回事情!如果幻化能成真,那是只有如来才有办法,就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业力所感召的,是阿弥陀佛心清净以后化成的,那个极乐世界是不会灭的,跟幻化师所幻化的不一様,因为幻化师是用心力、障眼法这么去弄出来的,这种是会过去的,缘尽了就灭了。

于中有二:初明实境非有后,然有下明,假境非无。你看他所化的这些实际境界,不会永远都存在,所以说实境非有后。但你当下要自己了解,如果说这个境界没有,就否定当下有这个法,明明他幻化的东西是实际有这个境,事可摸得这,若是动物还是有血有肉的,你却不承认有这个境,那也不对!所以,你可以说──这是化成的东西,他很会变灭的,变了很真的事物在这里,刚开始知道它是假的,没有错!但是,你当下要明白,他这个东西仍是有为因缘,而凑合成这个法。因此,假境非无,这个假的境,这幻成的人物、动物或者珠宝等等,是实际有这个境,你不能说这些没有!说它没有,它有现起啊!你去摸它真的有,你去摸这些动物,它是有体温的,这些都是真的。但是,你也不能因为它能跑、能走、能怎样冲击人,就认为如此就全是真的了,这样你就犯了跟愚痴人同样的毛病了。所以,虽说假境非无,但对于有无也不必太在意。

此即第一实境非有,你再反观到第一个实境,是变化出来的,你说它真的有也不可能,但说没有,没有却化成有一个东西在那里。那么到底要保持什么心态?不即不离──也不说有,也不说没有!知道它是因缘法用化术幻化成,跟我们的业力一样,阿赖耶识感召化起业力也是这样,所以,是很可怕的!因此你要学会,在往生时,最好是不要有这个幻相起来,如果有人助念或者你自己念阿隬陀佛,很专心念的话,这些幻相起不来,阿赖耶识、潜意识那些过去所造的业化不来,因为你念佛的心很恺切,或者人家在旁边帮你助念,你也专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不会产生这些幻相。

一般人不修佛法,或者没有念佛的经验,或者没有学密法等等的,普遍他们都是会现起这些境,现起这些境时都会认为是真的。有火烧过来,好热、好热,一定要逃跑,不然会被烧死!经典上讲过,你认为很热,所以,火烧过来你要逃跑,往后一直退、一直退,就退落到冰寒地狱去,所以你要下地狱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觉得很冷、很冷,要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偏偏就会堕落到炎热的地狱去。这就是一般人认阿赖耶识所化的东西为真,所产生的结果。你说它不真吗?不真的那个境,有智慧的人、学佛的人就看着它。

光用讲的很简单,你要真的不怕死才算!否则一怕死,你就必定执着那个境。如果,火烧过来你就偏偏不动,让火烧过来,烧过来,就过去了,你也没怎样!如果,你起了恐怖心、害怕心,往后跑,往后跑就着境!这种心识是很微妙的。所以,你要如何面对这些死亡的境界?平时就要练!等要死才练,已经来不及了!同理,很多在修法之中,或者打坐之中,所产生的幻相、什么现象之类的,你也要都能把握得住,不执着它为真,这样才可能到临死时,也都能自在。

不然,你就要有把握,届时有人来帮你念,才不会迷失掉。所以,平时要广结善缘就是这样。因缘很奇怪的。像有的人说他有信佛、也在念佛,但是一碰上家人或长辈往生时,偏偏找不到人来助念。找这个,有事;找那个,也不在。什么人都找不到,为什么?这是因缘,你平时不去帮人家助念,没种那个善因,当然也就得不到善果。所以你既然学佛,就要多去助念,等到你的长辈某天要往生了,自然就有因缘,得到旁人来助念。你帮人家助念就有因缘,人家到时候就会来,不然,很奇怪,到时候你所认识的人,那一天刚巧都有事。所以,因缘很可怕的!

你如果家中有长辈,平时你就要先帮人家助念,这因缘总有用得到的一天:当长辈真要往生时,就会刚好有人帮你联络、帮你长辈助念。助念的人未必要多,十几个有修行、有打坐底子的人,那就够了。有在修行、打坐的人,念出来比较心平气和,效果比较好一点,有时光一人也就够了;如果找一些没有禅修、打坐者来,念出来则是另一种味道,两者不太一样的。你们有禅修的底子,就明白差异何在。总之,看这个境,也不要执着,知道是假的,但不要完全否决是假的,因为那个法已经现在那里,你也不能说没有,说没有的话,那是恶慧,恶慧种类会否定一切相。

 

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之想,乃至发起种种财库藏等想,或彼种类差别之想。

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你明明已经知道,而且作是念:「我所见没有实际有这些象身、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等的。都没有!」你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但是,你所看到的,这个被迷惑所现起于眼前的事情,你说有没有?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之想。本来你也清楚了,他在变化、幻化;等变出大象身时,你却会感应、迷惑,然后眼中就发起大象的身,一看见外面有大象的身,你内心就会发起大象的身想,甚至会有一只象、二只象、好多只象,或者成立象、马、车的差别身,这些都是你内心里随缘跟着它。它在变,你也看进去了,所以随着它变。为什么会变?你迷惑了,内心里面迷惑了。

所以「心中心法」里面有讲,如果你「心中心法」修得好的话,有一些鬼神原本会变化的、或者会藏在你周围之间或者哪里的,待你手印一结、咒一念,牠就现出原形,变不起来了。如果,你的定力够,当碰到有乩童在起乩时,你一站在他旁边,他就起不了乩!因为,你如果没有幻化的心态,幻化师来到面前,他也幻化不起来。问题是,一般人都会有这类「病心」,一看就当真,因为心还不清净。如果是诸佛菩萨,衪当然也可以看清楚谁在幻化,衪不会受到迷惑;我们就没办法,有这毛病,会相应,于中发起大象身想,还发起差别想,才有这只大象、那只大象等等的分别。

乃至发起种种财库藏等想,才会发起经文中所提过的东西。从大象开始化,化到库藏等等,因着你受到迷惑的眼睛,事情也随之发起。或彼种类差别之想,每种库藏,有其差别,每一种财谷有不同的财谷,每一种动物、每一种珠宝等,也各有分别,都是依着你的心起了分别想,而有种种差异。也可以说,它的心意怎么化,你就跟它怎么化。我们的阿赖耶识也是一样,依它怎么化我们就跟着它所变现,然后就这么起分别想,于是就什么东西都好像是真的一样了。

 

第二段明假境非无,文有二节。初言,然有幻状迷惑眼事者,正明似境非无。后于中下示迷惑之相,此即初也。然此幻状,诸宗所言不同。萨婆多宗(十律诵)顺正理云,如变化色由定力故,虽是化色,而是实色,是眼识境。

第二段明假境非无。若说这是幻化而成的境,但是这个境真的摆在眼前,你说它没有吗?非无!我们阿赖耶识幻起业力,能说这个业力没有吗?或者是,冤亲债主来了,在作怪,让你身体生病或者让你家人要吵架,有修行的人就知道有外力干扰,但是,你说这是假的吗?不可能假的,已经是事实在演变。幻化师所幻化,跟我们阿赖耶识所幻化,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是假境非无。这个假,是安在实际有那个境,我们在修行解脱道之间,把它看成假的,是可以这么讲;但是,不能说这个是假的、骗人的,如果说假是骗人的,应该不会成就业力,不会生病或者发生什么问题,应该都不会怎样才对。问题是我们修行的人,心到底清净不清净?能不能观它是假?如果能观它是假的的话,你就不会相应。这就是我们要修的──「有这个境,我知道,但是,我不跟它相应」。我们要有这种心态。

「假境非无」有二点。第一点,初言然有幻状迷惑眼事者,正明似境非无,是外力它在变化,让你眼睛迷惑,产生种种相,但是因为你有正知见,你能够明了这个境,是幻化出来的,这个境是有,不能说没有。接下来第二个,后于中下示迷惑之相,它会产生迷惑之相,如果光化成那些还无所谓,你内心偏偏会相应,然后接着下来,他化的感召你内心,然后你也产生相应迷惑之相,此即初也,这就是初步第一件事。然此幻状,诸宗所言不同,幻师所幻化这些状况,每一宗派所解释的不一样。

萨婆多宗(一切有宗,十诵律,他们是遵守研究十诵律的这一派。在三藏中,除特别侧重阿毘达磨之外,另亦传持十诵律。)《顺正理》云,如变化色由定力故,如果一个人能够变出真正有形相的东西,一定要修定、有定力,如果没修定力,却想化出有形有相的物质东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有修禅定的人,要化成出现一个人、一只动物,都是要有定力,从定中一观想它就化,这对菩萨而言比较简单。像优婆毱多尊者是天竺的第四个祖师,祂也很会幻化。只要是真正得道的这些祖师大德,每个人都很会变化,无论是化成真正的河,或者化成真正的什么人去考验弟子的,这些都一定要修禅定,要有禅定力,有定力,才能一观想就化现,从无中也可以化有。

虽是化色,而是实色,虽然是化成的物质形相,但这物质形相还真有其物。我们这次去美加,那边有同学讲他去拜访东南亚一些大德的事迹。当时一大德在开示时,他的一个弟子也是去参观的访客,觉得很口渴,动了口渴的念头,结果,从空中就掉了一个椰子下来,而且不只他,是每个人面前都掉下一颗。到底椰子从哪里来的?东南亚这些小乘的修行人,他们很多是有神通的。修禅定的人,也有会变化的。这椰子是真的吗?真的是变化来的,也确实是椰子。实际上有这个物质形相的东西。那大家椰子水喝也喝了,也实际解渴了。末法时期,修行很难达到这种境地;但在二千多年前,对修行者而言,这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不是只有佛教徒,连婆罗门教徒都会神变、会化。这里讲,你要会化,就一定要有禅定力、要有定力,不是像魔术师学一学就来变化,魔术那种都是障眼术,要变化还要用上道具。

是眼识境,他所幻化的物质形相,让你眼睛看起来确实有那个东西。好比说到圣地,有的人就很会看到幻境。看到这些幻境,也是用他的眼识去认知所幻出的境是什么,当然是用见性看,再透过眼识来认知。你有学过「唯识学」就知道,我们真心所看的境,(真心是我们的第八意识),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一个人出现在你的范围里面,你看不看得到?这范围的大小,要看你的心量有多大。凡夫的心量是起码在一、二公尺以内看得到,若是如来则衪的范围是无穷尽的虚空,也因此衪可以看到所有的众生的心。现在以凡夫来讲,一般有五根,但第一个看到的不是眼睛,是第八识!第八识是真心,所以,在很远的地方,你看到了,这个人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心中(也有称作心湖),这时候五根都还没有看到,眼根还没看到,但是,自己第八识它已经看到了。

有神通的人,甚至不透过眼睛,也可以用见性看到。所以,你去圣地,眼睛闭起来,还是会映现这个境,或者看到某个人的影像,只是说到底是真有那个人,还是化的,就未必知道了。现在你心中,第一个先看到是第八识心(真心),第八识本来是空性,空性因为这个因缘来了,有缘起,所以第八识以其见分,加上缘起,就在这个空性中现起了这个人像,至此就是相分。所以,能见的见分,看到这个产生相分,这样子的状况 般凡夫就还是不知不觉中了。那我们如果看进去的话,再下来,我们空性会产生法性,法性产生后又产生法相,因为这是色相(物质形相)。也就是,要映照这个物质的法性,像这个空性一样,忽然某个人来了,你就产生这个相分,这产生法相,照样的又是变化的一个,你就用眼识来读它(用读的,不是用看的),看是用我们的真心在看,我们眼识只能读八识里的像。

眼识有见分,眼识是依托八识而起像,而产生见分,眼识的见分依托八识的相分也自己产生相分,有属于眼识自己的相,然后眼识来认知它,这是间接所缘的,所缘为八识心中之物像。《金刚经》在讲亲因缘跟疏因缘,亲因缘是直接的,直接缘到那个境的是第八识,而所现的那个境,为眼识所缘,亦为第七识所缘产生相分,第七识相分为第六识所缘,如此前五识及七、六识,都是疏因缘,为什么?绕了一圈,你没办法直接看到这个境,只有第八识有这个能力直接看到这个境,这是亲因缘、第八识所缘,其他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跟第六识、第七识,都是间接的这么缘来缘去。像这个过程,说要真,只有第八识的见性才是真,前五识眼识所看到的都不真,第六识也有自己产生一个相分,第七识也自己产生一个相分,这二个相不会完全一样,如果你这二个的相一样,那你是圣人,表示你不会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不会转变化成其它的形状。

我们的习气毛病就在这里,如果分别心重的,你喜欢的,你就美言几句,你不喜欢的,就多讲几句坏话,那不是就改变事实了?这些虽然同样都是人的形状,会因为你的心、习气不同而变化、扭曲。如果您是圣人,都不会去变化、扭曲所知所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内境一定都跟外境相等。会扭曲的都是第六、第七意识,都是自己的妄执心,依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变化。这些变来变去都是假的,只有第八识这是真正缘起进来的,真正进来的这个也是真吗?还是幻化,因为真的实境是在外面。实境现在我的心里面,我要抓这个出来,也抓不出来,所以,现在这里就是真的吗?也是虚幻的。

如果你看到一团火烧过来了,呈现在心中即是一团火。如果你说:「无所谓,任你烧吧!」火就烧过去了,也不会怎么样,因为那个火不真。我们会认为是真,是因为在经验中,摸到就是会烫。例如小孩子一摸到热水壶会烫,就不敢再摸;一摸到火就会烧,依经验法则就不敢再碰。「一碰到火就会被烫伤」──这个概念根深蒂固,让我们没有办法转,一旦业力来时,现火你就怕被烧死了,或者现寒境你就被冰冻了。完全没办法自在!圣人与凡人之不同点就在此──祂看到火不是火,看到冰不像冰,能破解这些虚幻不实的幻相。

大乘佛法有云:「识之所缘,为识之所现」。你的心所缘的境,都是以心所现的境为所缘,因此,以幻缘幻,真心缘实境,缘是缘假的,这已经是幻的,然后第七识的见分,看到后又产生一个相分,第六识又看到第七识所幻想的,产生一个相,所以,「识之所缘,为识之所现」,这些都是幻化不实在、不是真的!你如果能够安住的话,业力所幻境也是一样,魔术师所幻的境也是一样。好像有那个境,但是你不执着为真,要有这个能力,要练这些。学「唯识」有此好处,就是讲清楚、说明白,让你知道每个心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学佛法不懂「唯识」,你修起来就很累。叫你放下,你放不下。放下要怎么放?

这个人是真的吗?到我心里面已经不真了,然后,再眼识认知这个也不真,然后,我又再想他好,就好,想他不好,也不好,那这第七意识也不真了。你分别他好不好,也是不真,哪一个心是真的?勉强讲,我们的第八意识真心所现的境,好像是真,但真心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反正,有什么境你的心就现什么境,这个能当真吗?也不能当真!所以,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情,业力也是这么回事情,你要怎么去控制?让你的习气毛病不执着它为真。每个人修行的境界有高低之别,能够安住这个心、能够忍一口气、能够慢半拍,什么事情都过去了,自然就会转,学佛法的重点在这里。

真心现一切实相。五识(眼耳鼻舌身识)去依托八识起这个相,七识也依托八识起妄想、审慎思量,六识依七识相分起分别心。你在修行、学唯识,或者以后要幻化神通变化,像魔术师一样的化,都要懂这些。要知道各个心何以能够现起幻相。在「无」之中,你想象了什么东西,它就能化出什么东西,这些就是幻术力!当然,修行到有这些能力时,也要放下,要回到清净自性。心要先得究竟清净以后,再回头复习或者重新学这些东西,便可以利益众生。若在尚未获得解脱之时,一路上走来,仍然要以空无、实相观面对一切境,破一切相,这样才是我们常讲的般若智慧。

2008.12.24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