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26)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上善下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续)
【若诸众生愚痴、顽钝,恶慧种类,无所知晓。】(续)
今解愚痴者出无明体,顽钝者显痴用也。此即起执本也。恶慧出执体性即是诸见,无所知晓者恶慧用也。此明由痴执,为实有有为、无为也。
今解愚痴者,出无明体,由无明的体性,产生愚痴的凡夫,所以称愚痴者是出于无明凡夫体。愚痴是不明因果,所以用心去用。这样就会发起、现起、执取一切法所现者为根本。他不会观它空,不会用般若(praj#2)功夫去观一切法虚幻不实在。愚痴不懂因果,是因为从无明体而发作,如果有一些人愚笨到去造业,那就是显得痴用,「痴」就是因果轮回的根本。凡夫不懂因果,却自以为聪明,往往有所作为,便造种种业了。所以佛法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因果。
所谓的三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性(不记性)这三种,这些都是有漏法,都会受报。那么,菩萨、阿罗汉要怎么度众生?因为有所造业,都是有果报的,所以就要学《金刚经》里面的般若波罗蜜,造一切法,不做有为、无为想,要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这种概念要建立!这样就不怕说去度众生、去做好事还造业。你若怕果报,而根本不去做善事,这样不做善事,就无法积褔德,也难成佛了!所以这很微妙。第二个,顽钝者,显痴用也,此即起执本也。那顽钝的呢?也显现出他不明因果的一种用,把一切法执着为真、为本。
第三种,恶慧出执体性,即是诸见。恶慧出自执取体性,我们体性都会应缘,因缘来了应缘起心念,有天界性你就应缘看到天界,天有二十八重天,都现起的话,你执着它就有所见。修行不一定要现起那种能力,不一定要入禅定观这些,你只要有智慧在妄想习气或因缘起法的时候,能安住你这个心,就是有般若的智慧。一般的聪明凡夫他有恶慧,都是出自于执取体性,体性所现起的现象就把它当真,变成自己的一种见解。若以心的境况,以及因缘跟现象间的关联而言,这些都是虚妄的,是恶慧它发作后,障碍你回到清净自性。因此,如果是不正当的慧、世间禅定的慧,或者欲界天天界的慧,也都是出自执着的体性。
如果你不执着,恶慧便不现;若你一执着,就会产生种种的见解。我们常提及「邪见」一词,为什么会有邪见?因为一个人所知有限,又自以为是,自证自知然后说出来。这样有什么不对?关键在于他不究竟!像所谓证到宿命通,八万劫内众生的因缘果报他知道,那八万劫以后呢?他说没了、断了、灭了,讲起来好像因果只存在于八万劫内,而此外就没有了。正确来讲,不是说没有,只是他看不到,结果看不到就拨无因果,这也是他的自证知。你说他没有境界吗?有啊!但是受时空限制。而且他看到后,又以这种知见去告诉别人「是这样、那样」,这就大有问题了。
所以《楞严经》里面讲,乌鸦有黑的、有白的,这种人就观察「为什么乌鸦突然间冒出来?到八万劫以后又没有了?无中生有?」故认为「到八万劫以外,就没有了」──这就是所知有局限,也是一种断灭的邪见!这类邪见大多是这么来的,是故要深入经藏就是这样子,因为我们智慧有限,又没真正神通,所以更要去经典里面找答案。释迦牟尼佛祂智慧无量,所讲的都是真的,所以你看了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不要以耳传耳,看到一个光,你就自认为说:「哦,我开悟了!」要见光,那初禅境界就有了,例如刚才讲的恶慧就是天性,找到天性就有那个能力。你说那个就是佛性?不是。佛性不是这样,佛性是随缘应化但不执着、不被粘住,然后遍虚空尽法界之种种都能知道,有那么多的智慧,这是佛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瞭知的。
回过来讲,如果你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四空处定,你对所现的一切现象、一切超能力,都不去执着的话,这个智慧就是般若(praj#2)智慧。所以在《大般若经》里面讲的,为什么对于每个境界都要跳过去不要执着?从五蕴、六根、六尘、六识,一直到最后释迦牟尼佛得到一切智(sarvaj#a),你都不执着,佛有那个智慧祂也不会执着。所以我们还没成佛以前,都是放下、放下,不要执着!一执着就成恶慧。不好的智慧,出自于你执着的体性,这些都是你有见,有诸种见解,变成你很强的主观意念。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八万劫以外的你看不到,你就说:「因果是这样子,到某时候就没有,又或某时会忽然冒出来。」这就变成一种执着的境界了。所以世间法,没有一个绝对的要这样、要那样,不会的!都是随因缘在转,我们学佛法就要学这种智慧,不要执着,它慢慢就可以转。
如果你自性这么随便一动,譬如打坐时心一动,这墙壁就破一个洞,真的是会这样,你起心动念它就成就。在南投有位出家众就是这样。我们同学去拜访他,看见墙壁破一个洞,同学就问:「师父,您的墙壁怎么破一个洞?」师父说:「打坐时心血来潮,就用心去碰撞墙壁,碰!就弄出个洞。」所以这种是天之性,你去练它,练这种念力、心力,就是一种恶慧。所以般若经一直叫你放心、放下,不要执着一切相,因为上述那些都不是真正的智慧。恶慧是不好的,我们要学的是般若智慧,不是这个恶慧,不是没有解脱的世间智慧。
无所知晓者,恶慧用也。假若无所知又不深入经藏,且有所执着,就会充份利用这不正当、不完美的恶慧。不知就会去用,知了就不会去用。我们有读《金刚经》,就不会一直想要去解释或者是体验什么佛法,或者高超不可得的神通力。无知、不懂才会去用恶慧。像初禅、二禅的境界,有没有心通的能力?有,可以感知旁人的心。有些人有这个能力,找个人,对方在高雄,他在台北,两个人互相想来想去,这个心在空中交会,他们就专练这能力。这就是标准的无所知晓、用极恶慧!佛法刚好是要降低你的敏感度,降低这种能力,这样才能从跟众生间的因缘解脱出来。不是让你去练习愈来愈强的交流、沟通的心力,那样两个心会愈绞愈紧,无法解脱。
所以我们讲五阴魔相,就是在说这个不能用、不能学,不能去充份发挥它的功用。一如这里讲的恶慧,没有解脱的智慧。出世间禅定里的天性,或者我们本身,确实具有此能力没错,但它既然不能让我们得解脱,又有何用?一个人就算能看三千大千世界,能看人家因果,但是自己心不清净、解脱不了,那有什么用?这就不是般若智能,只是恶劣的智能。所以不管怎样,上面所讲的幻化师、种种的宝物、种种的军队、种种的人物是幻化出来的,愚痴的人就把它当真的,然后更愚痴的人就跟他学了。「哦,你怎么那样会变?我跟你学,也学这种变。」这是来自于真正的无明!
那后面讲聪明的人观它:「你变了,变出来的东西,好像有那么一回事情,但是是短暂,能放多久?」果真不用多久,它就幻灭了。为什么?因为它是幻化的,它不像阿弥陀佛有那么大能力,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化成以后就永远在那里。幻化师没有这个能力。幻化师幻化一个房子,过一阵子就没有了。幻化师的能力跟佛的能力是不能相比的。所以这段让我们了解,幻化师对所幻化出来的东西,都执为真;而有智慧的人就把它观实相:「你变我知道了,但我了解你这是变化出来的。」我们第八意识也是这样,阿赖耶识它会化,化什么?你想到什么就化什么。比如说你想到火,那个火光就在你心中化起来;你想到某个人,那个人的影像就现出来,然后现出来以后,你一直想他、一直想他,好像真的,他的心就跟你搅和在一起。
所以我们行菩萨道,虽然懂众生的心、懂自己的心,要帮助他时可以摄受他,让他超越那种苦难,但结束了也就忘记了!有些上师要弟子打坐前看他的相,这在密教里面无可厚非是这样子,因为你是依赖上师,但若这上师不三不四的话,那就糟糕了!如果心清净的上师,你观想他,他就化一个化身去帮助你,帮助你是让你得定、让你心里的罣碍解脱、让恐怖得以化除,而不是你俩愈黏愈紧,师父的心和徒弟的心二个愈黏愈紧,那不糟糕了吗?所以是帮你修行,帮你化解苦难,完了他也就忘记了。为什么忘记?因为做有为不做有为想、不做无为想;做无为不做无为想、不做有为想,菩萨本来就是这么自在。此即前面讲的般若(praj#2)智慧。
附带讲到,学悉昙(sihhd23)要学这一句:nama` sarvaj#2ya sihhd23 sv2h2,你要懂得──悉昙跟梵文是不一样。梵文只是个语言,悉昙就有很多的秘密。比如刚讲的:麁显耎密各乘以二就是八,再加上喉音、舌头的音、嘴唇的音,这样八乘以三等于二十四种,然后再加男声音、女声音、非男非女声三种,就是二十四再乘以三,等于有七十二种不同的发音了。当中,女声音比较高亢,在嘴巴里发音,或者在喉咙上部发音;男声音较低沈,是在喉咙底部发音。五句门中的第一、第二字是女声音;第三、第四个音是男声音;第五个大空音,是不男不女声,在喉咙的中部发声。你想要真懂悉昙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念法。要注意你从哪里出声,舌头放哪里,才能发正确的发音,所以有七十二种变化。
我们现在不管是在哪里发音,能念出来就不错了,其实你要学得好,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像这个tath2gat2ya,这个ta、th2、是女声音,ga又降到男声音,t2又升高回到女声音,ya是非男非女声。这样念起来是咒仙(会持咒的咒仙)念法,念起来就非常的流利,而且嘴巴变化得很快,那才有一点持咒仙的味道。我们现在还差太远,现在还在讲理论、讲概念,但已经有很多人都不懂了。因为早已失传很久了,各位能跟得上已经很不错了。把理论告诉你,你有心的话,你要取一部咒,然后好好念,该高就高、该低就低、该非男非女声就分得很清楚,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念,就像你在念声乐一样,要表演会认真的练。一首要练几个月,一个咒不是像我们这么会念就OK了,你要像这样七十二种变化都能够拿捏得准,那个念出来就真的不一样了。
此明由痴执为实有有为、无为也。因为他了解由愚痴取执着,然后他认为一切法皆有有为、无为,确确实实有有为与无为。但刚好我们黑板上写:「做有为不做有为想、无为想,做无为不做无为想、有为想。」这是前面经文就提到的概念,等于是总概括一切法,你要抱着这种心,这样你学到佛法,在行为上、语言上就能够有所觉知,都符合经文所讲的义理。这部分也等于是复习前面所讲。
【于草叶木瓦砾等上诸幻化事。】
第二辨所执境,谓草叶等喻善恶业。诸幻化事喻业所感,或识所变种种诸事。
这里仍是在讲愚者之妄执,其第二辨是在显所执境。讲到草叶等,则是譬喻善恶业。幻师会化出很多的动物、兵马、或者珠宝、草叶、木头、瓦砾等等,他都会变,而所幻的物就是所执的境。正如第八意识,如果因缘来的话,你所现的也是这个境、影像、或者念头,你要观它为空不执着,一执着就会像幻师的弟子一样,会执着一切相为真。于草叶木瓦砾上所幻化的果,或者是种子(三恶业),都要认知这是幻师所幻的。当然幻师是主观用心去意念、用神通去幻化,我们阿赖耶识也是一样,阿赖耶识所感召、幻化出来的业力,那也是属于善恶业。之前讲《金刚经》时提过,有六种因、四种缘。「因」就是种子(善恶业的种子),「缘」就时间、空间、地点、人事物等来的时候,你就会现出果,这一连串所现起、感召的业力都会来。
诸幻化事喻业所感,或识所变种种诸事,到底是指什么?你如果读到五阴魔相的识阴魔相,就知道这个心会变,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如果你没有体会到这样,在度众生、在用有为法之持咒、结手印,做一些法时,你就都没感觉。有的人是没感觉又成就,有的人是在做之间有感觉,那样才更善于变化。总是要了解。你对于所做的法不清不楚的话,怎知到底有没有效?有时候我们是以经验法则,过去曾做了,体知有效,日后就可同样来作,使众生的苦难得以解除。这就是用心识去变化。密教就是这样。而且这些都是幻化而成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所以化了以后就算了,不要去讲。但是没智慧的人就很执着。所以我们心会变!心所变的种种事,你想变什么它就变什么。就像我们阿赖耶识变草叶、变木头、变瓦砾等等包含三恶业。所以识所变,是有一点主观意念。业所变也是透过你的心、自性、外面的因缘才能成事。这里的诸幻化事喻业,就是在说我们所执着的那些境界,也是我们心所犯的;或者业力所感召的,这些事情、现象。如果你有学佛法,学《大般若经》、《金刚经》这些,一旦碰到冤亲债主,碰到外道干扰,你会观它为没有这回事情。
有一位网友他写信来,说自己有时身体一变化,就容易把它当做不正常,疑神疑鬼。譬如皮肤气在走,他会觉得身体好像毛毛虫在爬,而不是气在表皮走,因此搞得神经兮兮。所以身体有境界最好要懂佛法,不懂佛法的话,心就会乱七八糟。如果过去世也是佛弟子,因缘成熟来了你跟他讲,他马上改,弥补过去的无知,不再执着那个境,这样很快可以走出来。有的人因缘不具足,搞得神经质,每天像精神病患一样过日子,这些都是把幻化的执为真。到底「有没有」?你说有,它就有;你说这影像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譬如又有网友说:「我上厕所时,突然跑出一条很大的虫,信以为真!然后去了某个教的道场,他们跟我说:『哦……,你某天上厕所,拉出一条虫,现在我们把它抓出去了。』」这网友一听就当真:「对!跟我感觉一样!」一样也好,真的也好,这是识神所变,你不要执着它。所以不管幻化师变化也好,阿赖耶识幻化也好,或者业缘所感召而来也好,我们都要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这样何必管它真的、假的?懒得去分辨,这样才能安住自己的心!所以愈有感应、愈有怎么样的,愈要观空,也不要去讲。有异于旁人的情况或许是好境界,但不要执着,平时更不该去讲。
【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实有象身、实有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
第三正明起执,谓由无明起分别,见执实有象等。真谛记云,见已者谓自见即是幻师,喻聪明凡夫。闻已谓从他闻,即是弟子,喻愚痴凡夫。
第三正明起执,第三个,对这种所幻化的东西,明了后就开始执取它为真。你修行有时候也会看到、也会听到,但应该不当一回事!有同学或网友写mail来问:「我可以看到鬼神,我会害怕。当我看到那些不好看的怎么办?我会害怕!」我说:「你用眼睛余光稍微看到也罢了,需要看那么清楚吗?你要看得那么清楚当然会害怕。」因为天龙八部这些天神,有时候长得不是很好看,而且什么形状都有。为什么会变天龙八部──较低一点的天或龙或夜叉等等?经文常将这八种一起列出来,他们都是有褔报者,是有点修行,但瞋心不去除,所以总是有一个死角没有修到。
他们是有在修,但最重要的却没修到,所以就有这些瞋心、嫉妒心、什么心还留存的,于是这样感召。说没修嘛又有修,所以升天去了;但又修得不彻底,里面的贪、瞋、痴、慢、疑、瞋心、嫉妒心都留着,所以才会变成阿修罗(asura)、夜叉(yak=a)、迦楼罗(garu6a)、干闼婆(gandharva)、紧那罗(ki3nara)、摩睺罗迦(mahoraga)等等。所以我们修行要懂,不是光念佛、诵经、拜佛就是在修行,应该是要设法断掉自己的习气,不要留下这些不好的如嫉妒心、瞋心之类的,否则会让你变成天龙八部,是很划不来的,寿命长偏偏长得又不好看。
看到了、听到了幻化师所化的,愚痴的人会这么想:所见到的都是实有。实有象身、实有马身、车身、步身(步兵的身体,像阿兵哥一样),末尼(摩尼宝珠是清净透明的宝珠,甚至有形、有相、有颜色)、真珠、瑠璃、螺贝(即比较特殊漂亮的贝类)、璧玉、珊瑚,种种财谷(能够代表财富的这种谷类)、库藏(库财里面等等宝物)等身。这明明是幻化师所幻的,但愚痴的人就犯这种毛病,会执着为真。因为看到了、听到了,就执着它为真。
谓由无明起分别,见执实有象等。开始对这些所幻化的东西起执着,是因为由无明而起分别。无明是根本无明,每个众生都有,连菩萨也都还有、还没断,而阿罗汉也是只断我的执着,对法的执着也还没灭,所以都还是有根本无明。讲《金刚经》时提过<法身缘生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所以彼法要尽,你要缘尽,一旦缘尽即起不了作用,这样起码就有阿罗汉的境界,或菩萨的境界。但是因还没有灭,只不过是缘已经控制了。缘要控制的好,就是你对马身、车身、步身种种的东西,就像对于一个缘、一个境,都不去执着它。等到能把全部的因都灭了,那就是如来了,该还的大大小小所有业都还光了,这个才是完全清净。世尊入灭前三个月,都是在还清宿世因果,还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进入大般涅盘(mah2-parinirv25a)了。
否则以阿罗汉而言,还要再发菩提心,再来修菩萨道;菩萨则从地前要一直修到入地,入地还要一直修到八地不动心,不动心但是还有业,异熟识还在。所以你懂佛法也要深入、广博,不是光持一部经,或光懂表面道理而已。所以缘、因就是从这个变化的。你有没有执着它?不执着它,缘就可以控制了。控制不了,是无明起分别心,认为它有这回事;有这回事没关系,但你又执着它为真,那就凡夫了!所以见执实有象等,就将象身乃至于库藏等,都认为真的有。修解脱道的人,他就不去在意这个地球哪个地方埋了什么宝贝,不在意哪个石头、哪块玉长得漂亮不漂亮。你若还执着这个,还是有起分别心。有时候习气自己无法察觉,但这些都会显现在你的个性表现或举止行为上。
真谛记云,见已者谓自见即是幻师,喻聪明凡夫。真谛大师解释:自见就是幻师,自己看到自己所幻化出来的这些宝物,那就是幻师,那这也可以讲是聪明的凡夫,因为他喜欢变,无事而变,又不是在度众生。一切佛菩萨是为了度众生才现一些神通变化,如果不是为利益众生事,祂不会去变化,而且不是对每个要利益的众生都起变化。像对于修无为法的人,祂就不会变;变给他看做什么?把他从无为法导到有为法,那反而坏事。倒是给信心不具足的人,祂会变给他看一下。因为有些人会疑惑:「到底有没有菩萨?有没有鬼神?我又看不到,不相信!」此人若有一点善根却看不到,菩萨就可能示现给他看一下,让他看了起信,就会用功。
初基的人要这样,无可厚非;但是你如果修到有点样子了,反而不能去执着这些,更不要去好谈、谈玄。像有的同学心里犯嘀咕:「老师,您叫我不要执着这些,却又叫我要写印度朝圣的报告。写得文笔不顺、不好,又要退件。」这样的文章是给外面的人看,你能讲,顶多是童言无忌;如果师父讲,就变成怪力乱神。外面的人都是这样,没有引诱的因,他们就觉得圣地没什么!你给他一些讯息,虽然不致趋之若骛,但是网友他们看了才知道确实有这么回事。
修行人就是要没有执着,心地柔软,然后没有什么异样,就等于没有了。如果不是为了色身,连吃饭也免了,像这样你还看不出他修得好不好?所以从行为谦卑、心地柔软,种种吃喝玩乐都没有兴趣来看,如果你还看不出他修得好不好,那就表示你不知道什么是在修行。所以你看有些出家众,仙骨飘飘,什么都很自在;你看他有什么神通?没有!但是他心地柔软,无所执着,又容易亲近,这样才叫修得好;不是光会变一些什么,而且变得花花绿绿、光怪陆离的,像幻师一样很会变,你就以为说:「哦!这个好!」会变也要很无聊的在变,默默地变,所谓无聊在变,是为了度众生而变,那不是什么。如果变是为了求得名闻利养,让人家因此会想向你学或干什么的,这样你会误导他。很多无知的人会说:「哦,很会变,这个好!」他们以为修行就是在练这个,这不是!修行是在练心,练如何自在、如何柔软、如何怎样都无所谓这样。
幻师会变,变了又自己看,看了以后又自己执着,所以会变当然是有点能力,所以是聪明,但是没有解脱,只能算标准的聪明凡夫。而闻已谓从他闻,即是弟子,喻愚痴凡夫。从他变了以后,听到了或者看到了。(「闻」也可以代表见闻觉知,不是只有用耳朵听,见闻觉知等等五根,所面对外境、所接收到的,都可以叫做「闻」。)这是指他的弟子。弟子从他变,执着这个是师父变的,又执着所变为真。弟子因为不会变,所以是愚痴,且本来就是凡夫,又因为没有解脱,所以是愚痴的凡夫。这样我们也可以了解:聪明的凡夫是幻师,愚痴的凡夫是弟子。
【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着,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
第四因执起说,谓不知幻故,执为实有。余人云,不是实者,皆是愚人,及以妄语。
第四因执起说,这是讲第四个,因执而起说。如果你内心感觉了或是幻化了什么事情,完了也不必去讲,这样你才是像密教里面的上师,真正上师大概都这样子。如果你化完了,就到处去讲:「我变这个有效、我变那个怎么样,很真……」,那是因为执着才会去讲。愚人认为是真的,所以去讲,讲了以后还说这才是真正谛实。但「谛」是指真正的道理,会变怎能叫真正的道理呢?只有空才是真正的道理!你所幻化的,不是真正实际的道理,是会幻灭的,会幻化而起就会幻灭。不要认为是真的。所以说其它的都是虚幻的,所变的才是真的。
有的人喜欢去讲,有的人不喜欢去讲,其实这跟过去的因缘都有关系。如果你过去真的是修解脱道、修无为法的,你自然就有那种对境不执着的能力,哪怕是自己所化起的境!完了就算了,过去了就没这回事情,不必去讲。这个观念对你们来讲很重要。又,你要能够化得好,有产生做事的效力,若心不清净也化不起来。想一想,做是做了,到底有没有效?如果有基础的定力,大概都会成就。所以出家师父如果过去修禅定、念佛也好,修得心柔软、清净,学了心中心法,不一定要修至一千座才能玩法,也许一、二百座至三百座,就可以玩法了。把咒语练得熟,知道怎么做,也就会做了,但做了不能执着为真,做完了就算了。如果你因执起说,这边讲、那边讲,每次都一直做那些有的没的,就是不知道你所幻化的也是虚幻不实的。
幻师幻化了以后是所见,然后他的弟子看到幻师所幻化的,那是间接的,但这二种人都执着变的这回事是真的,随起言说,喜欢到处去讲,讲说所见、所化的种种现象都是真的。而且一摸,真的有珠宝,再摸,大象也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般;不像我们近代那些魔术都只是障眼法。古代幻师都是真的变给你看,真的有血、有肉、有体温;但是心不撑持的话,过一阵子又破灭了、没有了。总之这也不是真正的,因为是幻化的。所以你修佛法,用密法帮众生也是一样,心有感觉然后起幻、生想──「清净啦、或让他身体没有障碍什么的」,随心所欲,一想就好像真的一样,这么真真假假,也成就了佛事!真正进到密法的层次,都是用心在化;你如果还没有体悟到这样,表示还没有进入佛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密教(法)。当然你心要完全清净、不执着,才能够走入陀罗尼门,才能够真的会去玩这个法,且玩完后就忘记了、放下了,不必去讲。
幻师所幻化的本来就不真,别人有智慧、有能力说这不是真的,你为什么说是谛实、是真的呢?执着幻化为实有,这不是很愚痴吗?如果你去看魔术师表演,你很入神的在看、在拍手叫好,那就有点把幻化当真了;如果你只是微微的笑一下,知道他有这个能力,也知道他所幻化的都不是真的,没有激动、也不会太入神,那你就不至于成为愚痴的人。反之,如果人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你却说这个是真的,还称赞说:「变得很真。」一执着,就愚痴了。原本只是变的,其它的人都知道是幻化不实的,你却说:「这真的、是真的。」那「变」忘记讲了,对于幻化而成的境也不晓得,对于幻化的能力也不识得,只执着说是真的,这就是愚人。你所做的事情,也是愚痴。
那为何说执着不真也是愚痴呢?你虽不执着真,但你执着不真,那也是执着。所以你不要说:「我在修空观,否定一切相」,否定一切相就是执着空,那这样执着不执着?还是执着!所以修佛法修到最后,要像刚才讲的:「做有为不做有为想、不做无为想;做无为不做无为想、不做有为想」,这种就是随缘、不执着。有为、无为,做了就做了。不落空、有两边,这样人家就没办法说你愚痴了。有一些人喜欢说:「我没有烦恼。」没烦恼也是执着空,怎么没有烦恼?如果没有烦恼化一切法的话,那就表示你光会执空,不会化有。化有了以后又不执着空,这才高竿!不必去讲。所以不落空有两边,落了一边就是有毛病,无论是执着有或执着空,都有毛病。你一坚持说「没有,那是幻化的。」执着那是幻化不真的,这也是很愚痴;执着那个幻化是真的,那也是愚痴。这两种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都是愚痴。你说学佛法那么难,到底要怎么做才对?反正有因缘就现,你不执着它,不执着它过了就过了,没当这回事情,这样就自在了,那是标准有智慧的。
【彼于后时应更观察。】
第五劝彼更观。由彼顽钝,不知是幻,执为实有。于后幻灭,更审观察,乃知非实。
第五个是劝彼要更仔细观察。不管是执着幻化为实,或者不执着幻化为实,到最后,你要去进一步仔细观察。如果你执着有的,要看清楚──它真的有吗?一段时间后还存在吗?若是幻化的,没有心力继续支撑的话,那东西就会不见。所以有的人化出钱给你去花,结果你跑去买东西,或者放在抽屉中,没多久钱也会变没有了!究竟有没有东西?你说:「没有。」但是当下所化的境没有吗?所以劝彼要更仔细的观察。你也不要说有或没有,反正缘起就有法,法灭就没有,要懂这道理就随缘,这样你两边都不执着,就不会犯下错误。智慧不够的、顽劣的、迟钝的人,不知是幻化的,所以才会执着为实有。你要告诉他:「执着实有是不对的。你要等一下或者等一天再来看看,这些幻化东西有没有幻化掉?如果幻化东西已幻灭,你一直说『有』,到底有在哪里?」所以于后幻灭,你再来更仔细观察,更深入观察,便知不是真的。这是在告诉你要观察,你执着真的以后要观察;你执着不真的,当下就要观察真的、假的。
以上讲的是恶慧众生或者愚痴众生,他们会执着一切有相,凡是所看到的一切境,愚痴的人认为它真正有那个境界,认为都是实际的、真实的。而恶慧众生,他所幻化出的境,有时认为真、有时认为假,这些都要重新再思维,所看到的事物,是真、是假。以下则讲有善慧的众生,与上述愚者之不同处。
【若有众生非愚、非钝,善慧种类有所晓知,于瓦砾、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之想,乃至发起种种财谷、库藏等想,或彼种类差别之想。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着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彼于后时不须观察。】
我们先简单解释经文。若有众生,如果有一些众生,非愚、非钝,不是不懂因果,不是不懂缘起法,也不会很迟钝,也有一点善根。善慧种类有所晓知,有一点善慧,(善慧不是去做善事的这种智慧,是有般若的智慧。善根、善慧都表示有点解脱的能力,可以看到法化起,但不会去执着,这就是善慧),能够观察法起法灭。有善慧种类的话,于瓦砾、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善慧者对于事实有认知,对于瓦砾、草叶木等幻师所幻化的东西,知道是有其幻化的缘起。
如果没有这些树叶、木头、瓦砾,来当做根本幻化的缘,再加上想要变成的物(象、马、车身,珠宝等等的),那如何无中生有?为什么此处要先提瓦砾、草叶、木头等等?因为幻化师就是用这些来幻化的,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化成大象、马、步兵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怎么凭空化出?要藉因缘、要有种子,才能化出。我们阿赖耶识也是一样,过去的因加上了缘就会幻化,总是要有个根据,不是凭空化出的。现在现起幻化术,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有这么想法:「此所见者无实象身」,知道他所看到的,其实没有真正的相,既然没有相,那为什么你会看到?可见只是短暂所看到的,没有实际的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等身。实际是没有。
那为什么会看到呢?然有幻状迷惑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之想。用所幻化的状态来迷惑观众,让大家认为:「啊,真的化起,有马、有象、有……等等的,还会跑耶!」以幻化而起的种种形状来迷惑你,然后你看了以后,发起大象身想,或与大象身有差别之想。大象身跟车身、马身是不一样的,也许他能从瓦砾变出彼此相同或相异的东西;无论变出什么大小相异的东西,反正都是从瓦砾、草树、木头等等变来的。但是你起了分别想以后,就说大象是大,马身比较小。至于其它的车身、步兵身……等等的,也都让你有差别想。乃至后来的财谷、库藏等等想,也都是这样。
这在讲什么呢?幻化师用他心意化起大象,你觉得虚幻的东西让你看到了,然后从内心里面想:「哦,这是大象!」然后真的你就感觉有一个大象,我们对缘起所现的那些影像、念头也是像这样,一个影像让你看了,你说:「啊,他是一个人,这人是要来打我的。」其实也没有来打你,这个幻起被阿赖耶识执着为真,跟第一段讲的幻化师之幻术相同。幻化师所幻化是在外面,但你为什么内心也感应,并现起那个相?所以这里讲有迷惑状态是没错,但是起码有的人不相信,幻术就起不了作用,只对相信的人起作用。
为什么菩萨、佛面对众生业力,可以让它化不起来?众生也有化,但是祂不接收来。对方的化是在外面,你自己的内心不起共鸣,所以内心的业力现不起那个境。所以化师是化师,或阿赖耶识所化的业,如果你不去执着它的话,你就起不了果报,所以阿罗汉有解脱能力就是这样!这一段在说明──所化的事经过你的眼睛,你再用你的心执着它:「是真的有」,跟它起了共鸣,那你当然是随业去流转,因为已经起了差别想。
或彼种类差别之想。种类就是大象、马、车身、步兵身、摩尼等等这些宝贝、库藏等这些差别,这些东西都是瓦砾、草叶、木头等变来的,当然不是说瓦砾一定要变象身,瓦砾也可以变马身、变车身,其实这些就是从三处缘来而已,所化的物,把种种谷财算进来的话,就化成总共有十二项。库藏有很多,比如说大钞、小钞,或者是镍币、银币……种种很多。不管怎么用,都是因为你的分别想,所以就产生差别相。如果说他化了以后,你不执着、不动心的话,就只有看到瓦砾、看到草叶、看到木头;你一执着,就变有象、有马、有……什么。
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着,随起言说。你有所见,其实不像你所见那样;你有所听,但不像所听那样,因为那都是虚幻,是幻化师幻化的。本来不像你所看、所听那样,但是你却坚持、执着说:「有啦,我看的是真的!」说得很坚定,然后随其言说:「这个所幻化是真的、真的!」唯此谛实余皆愚妄。认为其它人都是愚痴、不真实的,因为你看到为真。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如果你要表示所看到的是真的话,于中随其言说(喜爱去讲)。所以,你有差别相、没差别相,是在于嘴巴有讲、没讲。你嘴巴讲,代表你心已经执着进去了。有些人,有一些能力什么的,幻化完了都不会去讲;有一些人则是虽会幻化,但做了事却到处去讲。前一种人,有幻化等于没幻化;第二种人,有幻化却执着幻化为真,又到处讲,这样就等于还是愚痴人。
彼于后时不须观察。如果你所见所闻,都知道是不真实、是随缘而化的,过了以后也不必仔细去观察,因为你已经知道是幻化的。所以如果某人执着有的,你要叫他仔细去观察:「是真的有吗?」要再观察观察。如果他已经知道不如所见、不如所闻,是不真的,知道它是幻化的,不会依所见所闻来坚固执着、随其言说的话,过了以后就不必去说、不必再去观察,反正他本来就知道是不真实的。此段讲的几个概念、名相,前面也都讲过了,可以互相参照。
这一部分是讲有善慧的种类众生,他不愚也不钝,知道凡事所幻化的是随缘而幻化,是有那个法但不要执着,因此也不说真、也不说假,反正就是那回事情。因缘所起的法是真,你能够不执着,就能够超越。因缘所起的法,缘灭了、因灭了,它也会灭。所以,也不应该执取它的真假,这就是善慧种类,有所知晓。下次再引其它注解,进一步解释经文内容。
(2008.12.17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