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25)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其四衢道,亦有三义,一除惑四道,即是四谛。二初学所观道,即四念处。三幻主所住道,即四识住。今依第三,或可通取,义亦无失。

幻师在四衢道(十字路口)做幻化的事情。解释的这些大德,对四衢道有三种解释法,经文是这么提的。

第一个说法:四衢道代表四圣谛。上次已经讲了,能除掉我们见惑、思惑的圣道,就是四圣谛。你要修四圣谛,去思惟苦、集、灭、道,然后每一个项目三转,就有十二种行相。第一转我们已经讲好多次了,道理要先懂。首先要已知其道理,知道苦后,知道其观照法之道路则好修行;其次要已证,去证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内心这些不正常的妄心、习气、毛病;第三要已断,断我们内在的习气毛病。苦谛证得,再往后推便是集谛、灭谛、道谛,也都要能已知、要证、要断。

四衢道的第二个说法:初学所观之道,即四念处。初学所要观照的道理,是四念处法门。这四念处,不管你学打坐,还是学对身体、心理的控制,都要好好来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般在修四念处时,观这身、受、心、法,这身体的不净,一般人不会去观白骨观。古代的世尊弟子初期常常在修这个白骨观,要把身体看成像死尸一样。死尸它会淤青、会膨胀、会长蛆,蛆会吃腐尸的肉,然后露出骨头,这种是小乘禅观行者所修的,最后可能厌恶这不清净的身体,将自己肉体视为假相。有些人就是会对身体很执着,执着异性容貌的美丽与肌肤的滑嫩等,这都会造成偏爱的欲心,放不下就麻烦。你放不下别人的身、自己的身,都会造成淫欲心重。

小乘行者禅观从厌恶自己的身体、别人的身体这么起修,所以要观身不净,七孔常流不净。我们如果是打坐时,可以观身的变化,不见得要像小乘行者观身不净,直接观身的变化、气机的变化,所以修行还是从修身开始。有很多人说修行是修心而不修身,但你身体不突破,色身没有气机,再怎么修也没有办法成就。有了气我们可以以气得定,如果你把气练起来了,平常看大家的行为或言语,就比较能看得开点;如果没有气的话,你跟一般人一样,也常会发脾气,常会看不惯。初步修行有气可以帮助你脑筋里面被压住一下,反应慢半怕,这样比较不会随即发作妄习,但这种也是不究竟的。如果老来,气没有了、体衰了,这种气就跟世间禅一样,是会退转的,故佛法最终不以气得定,而是要以慧来得定。

这个以慧得定,你就要学习般若(praj#2)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你说这个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很难。以前讲般若经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现在加三个字,变成「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要得般若智慧就是练这个功夫!哪个修行人虽自己说自己修得多好,但就是放不开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境,您虽不能也不愿去每个道场亲自去听其法,但可以从网络上知其人之言行,若不讲经说正法律,一直虚论、妄言,这种人一定没研读《金刚经》,更不可能观《大般若经》,所以不能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所以你慢慢的,在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用这种心态去对一切境,然后就能够慢慢的得定。

如果你仅自修倒还简单,把这种定力用在生活起居上,只要不去管别人家就好了,反正别人好坏跟我没有直接关系。刚开始眼睛看了、耳朵听了,都会不以为然,修到最后都是无所谓了,别人怎么样,做得好、做不好,讲什么好话、坏话都是无所谓了。但是当你要去行菩萨道时,又要去跟众生交往、搅和,这时才正式可测试你,到底有没有真的修到般若智慧具足。

这两个法门,你说要从哪一个开始?有的若是光修慧,会修得比较慢点;有的光念佛,二、三十年习气毛病还是改不了。因为身体都念不出气机!方法有问题,没抓住念佛要点。所以起先修行人以气得定是很重要的。但以慧得定更是重要,到最后能得阿罗汉就要得俱解脱,就是以气也可以得定、以慧也可以得定,这样才是俱解脱,才是真正的阿罗汉,还要具有六神通哩。身体有气机的话,大部份可以现神通的,但心不净就不行,所以真神通只有真阿罗汉果得者才有;如果没有气机,身体没有起变化,是现不起神通的。所以身体气机打通了身体经络,人的身体此时就会飞,故要学神足通能飞就很快速的可以学习到。真的经络打通的人,有的说自己开悟自心了,我问:「你说开悟了,那身体经络有没有全部通达呢?」他说他也不知道!身体通是什么现象?躺在那里,身体一直要浮起来耶,因为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气体,所以躺平时会一直要浮起来。这个时候来学神足通是很简单,但要配合你的心地清净度,然后身体有气就可以飞了。

不讲是神足通,神足通最好修了,来讲讲宿命通。你要观我们这个阿赖耶识里面,过去储存下来的东西,你还是要有气机,不然怎么会观到过去一世、七世、十世甚至二十一世?就算你是由持咒得到这种宿命通能力,也是佛菩萨给你加持的,如此你也可以得到宿命通。要看你持的是什么咒语,通常都是可得七世,到二十一世就很多了;如果百世、千世、千万世,这是开始有在现起神通了,但这种人要是真正修 养性有成者,现在人已没有了。那什么叫做真神通呢?宿命通要能知道八万劫,也就是现在算起,过去八万劫,与至未来八万劫,这当中所有众生的因果报应你都要能知道,这才算是真正有宿命通,否则不要说是谁得了宿命通。所以一般常听人家在讲:哦,这个人有神通。有什么通?他有天眼通。他天眼通是看什么?看鬼神!」这是天眼通吗?

怎么天眼通只在看鬼神众生呢?天眼通是在看三千大千世界,3×109这么多的世界!每一世界里面是一个银河系,等于有3×109那么多的银河系,这才是真正的天眼通。当然也有小天眼通,《般若经》里面也有讲,菩萨用净肉眼,肉眼不执着一切相,不执着一切境界,就有可能观到百千由旬,甚至于百千世界,最少一百由旬。一由旬有的说四十里,有的说六至七公里,佛教是以六到七公里来讲。反正差不多就是古代印度,一头牛拉着车走一整天的距离。所以不管怎么样,总是一个数字,光肉眼净菩萨,就要看得到三千大千世界,如果肉眼净可以观到三千大千世界,那你就不要天眼净,你不必得天眼净,是真有天眼通了。所以每一个五根六尘的神通变化,都跟你心的不执着、跟心的清净度有关,否则就是着鬼神之通了,要小心认知。

一个人的修行,没有心清净而有神通,那一定是着魔了!好在现在没有真正有神通的人。这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在现今东南亚比丘众,大半以神足通为多,常常有高人飞来飞去。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东南亚这些出家人可以做到?他是专心在修行、打坐、净心。不管世间事情,就保持释迦牟尼佛过去那时候的修行方法,每天吃一餐,然后其它时间就打坐,这种用功法,你说不成就也难。现在末法时期,在家众为了赚钱,一天拨两小时打坐已经吓吓叫、很辛苦了,这样怎么会有成就?而出家师父有的也不打坐,可能赶经忏或者做做法会,不走修行打坐的路线,这就本末倒置了。若要讲经说法、要怎样的,一定要有身、心的成就,身心不成就,你讲的都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会很相应。总之,以气得定,如果修得好的话,就一定会有神通,这样还不够,要以般若智慧来以慧得定。

praj#2翻成「般若」是耎密音、隐藏r之音,本来实有四音──paraji#2各一个音,这是麁显读法,组合起来读praj#2。现在由此可见到pra念成pan的音,这比较奇特,所以你要愈学愈多,懂得愈多。我们在翻译咒语时,如果这隐藏的音搞不懂的话,你抓不到这字是什么梵字。像这个para还好一点,不是四个字全现(即para),就是三个字(pra),如果它写二合就是(pra,念还是念para,不能用英文念(拚音),所以你学到现在慢慢懂得加他摩多(元音)的声音来发音,故不能念英文的半音,para要念para不能念英文的pra顺便再讲一个字,连尊者Maudgaly2yana巴利名 Moggall2na),当中ma+uda+uo,所以变成mo不是本音,是已转音,汉字译为「」。然后d不念出来,而这个l变成n的音,所以整个合起来就念成mogan犍」(」的闽南话发音就是gan)。最后lya(发音似梁),又接鼻子音,因此译作连。连听起来像moganlyan这就是耎密音的变化。

那为什么要耎密音?耎就是你说话柔软,用鼻子音出声,除了讲话缓慢、柔软,还有跟菩萨祈求时,就比较能够相应。粗显耎密在持咒语上面是很重要。我在美国上课时,跟他们同学开玩笑说──你要求佛菩萨来帮助你,你不能说:「喂,来帮助我!不行!你一定要柔软:菩萨,请您来帮助我……」,这不就柔软了?所以你要请一个人来帮你,如果口气很不好,麁显坚硬,人家听了就算要帮你,心里也不欢喜,你要柔软的才好。密法里面,包含了很多耎中又带着隐密的字音。像药师咒:「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莎诃 」(o3 bhai=ajye bhai=ajye bhai=ajya -samudgate sv2h2)。当中samugadesa是「如是的、这样的」;mud是「安然的、愉悦的、快乐的」;gate不是去来的去,是「发起」之意。mud的原形是mus你去reader查字,跟上头例子一样,本来是ut碰到后面的g所以变成ud。在samudgate之中这个d没念出来,这就是隐藏。所以这个要实作的,非常如意的让它发起它的效果。很简单的咒,你这么一直念,你的身体就会健康,你的病就会好。想到什么就跟你们讲,你们也要记起来。

最后阿罗汉能够得到俱解脱的话,就真正是阿罗汉了。以气得定的定解脱,应该有神通,阿那含就有五神通了。进一步的以慧得解脱,是向阿罗汉,然后俱解脱的话就是真正的阿罗汉。为什么宿命智在修行上那么重要呢?释迦牟尼佛快要涅盘时,阿难尊者很难过,因为阿难尊者那时只有证到斯陀含果(二果),感情作用还没有完全去掉,所以就伤心得哭哭啼啼,这些大阿罗汉就提醒他:不要再哭啦,赶快把握时间,问世尊四件事!

第一件:以后结集经典,第一句话要安什么?世尊说:「如是我闻。因为阿难尊者是侍者,每一个法会都在场。至于有人翻译成:「闻如是」,是有间接听到,不是直接听到的意思,如果你参加法会,世尊讲的当然自己听到,你没参加法会,我闻如是就是间接听到这件事。

第二件事是:如果世尊入灭以后,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世尊已经不在了,没有人当僧团头了,因为僧团里面每个都是师兄弟,谁也不服谁,谁大?谁小?要以谁为师?世尊说:「以戒为师」。要以戒为师,才能成就戒法身,所以世尊说「以戒为师」。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世尊入灭以后,比丘非理违犯戒,不受调伏怎么办?」世尊说:默摈。默摈就是默默的排挤他、排除他、不理他。如果在一个团体里,大家都不理你,那一定很难过,每个人心里都对你不以为然,你会受不了的。修行人的心是很敏感的,心能感觉──那个人对我不好、这个人对我很好、哪个人怎么样……,你都会有感觉。如果你修得好,如如不动,不去管他对你好、不好;有的人修不好,知道这个人对你有成见,你就觉得动作什么都不自然,讲话也很腼腆。所以默摈有默摈的效果,等到他承认犯戒、改进了、学好了,再接受他进入僧团。

第四件:以后初学的人来要学修行,要怎么教他?」世尊说:以四念处教他。所以您可看出四念处是多重要!四念处就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第一个法门,与身、受、心、法有关,教你如何打坐、如何呼吸,如法观身受心法等四法,把这身体突破,养成有气感。如果身体有气感时,慢慢就能进入修心境界,这心还包括对身体的痛感。以脚痛来讲,通常我们身体有气就很欢喜,脚痛就很烦恼,所以要观它受是苦。受就是觉受,这个觉受就是我们心所体验到的忧、喜、苦、乐的感觉;哪件事你看了高兴、哪件事你看了讨厌……等等,这些就是感情领纳作用。我们开始修行打坐一定脚痛,在当时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你只要观这个痛,觉知苦是无常法。我们现在不能够排除痛,问题就在这里──把痛跟自己心绑在一起,不能超然来观此痛。

要认知这个痛,这要很有技巧。你打坐修心中心法,双盘二小时到极限,你要再追加五分钟、半小时,继续双盘,这会是很痛,也刚好修四念处,观这个就是痛,谁在观它,不去管它,只能注意这痛感。如果说我在痛,那你一定更痛,你只要认知它这是痛:哦,原来痛是这样!」不能再用更多的话说:「我觉得很痛、我觉得受不了……」,这样你才能从痛里面抽离出来,要这么去观。释迦牟尼佛当时在教这四念处的法,就讲这些道理。所以你以后如果要打破打坐的时间、脚痛感的话,你可以用这四念处去观受是苦,这个痛是苦没错,但不要连结「是我在受苦」,那就心乱了,试试看,很奇妙的。

你若感觉「哦,这就是痛」跟「我感觉我在痛」这两者的意义不一样,所以你真的要打破身体,就要打坐,从基础这么练起来。觉受有忧、喜、苦、乐、舍这五受。忧、喜是心方面,苦、乐是身方面,舍是平等法,sama平等,就是没有分别忧、喜、苦、乐这四者。身心平等,忧喜平等,苦乐平等,诸法都平等平等。这个你们要去体验,从身体的痛里面去磨炼。等你的身体有气感了,觉受受到控制,定力增强,气会进到脑筋里去,进到脑筋里会开发你的心,翻出妄想、妄念。妄想是你主观的想,妄念是八识心田所现出来的法尘,你控制不了的,飘飘飘出来,你会认识它,但这也是无常。

无常就是不会永远停在那里,因缘灭了,它就灭了,飘过去了。但你扫到它,它又起来了,你不理它,它又下去了,是这么一直在变化着。所以既然无常,就不要太在乎它,要学习心不执着妄想、妄念,让它自在自在的起灭起灭。这时候你要练习禅观,有念起时就观,没有念起时就观呼吸,呼吸跟身体有关,所以观呼吸。所以南传的安那般那数息法,你专心这么用功用功,有时候对你帮助很大。所以你们修心中心法的二小时以外,也可以利用时间来打坐,不管南传坐法,或者是单盘、双盘,认真观呼吸,这样一步一步,觉知「身、受、心」,你都一定要去体验。最后见「法」时,当观法中无我。不管因缘怎么起灭,不要把」搅和在里面,不要说我在当主角,若你把这种当主角的心移植进去的话,你的心就乱了。

譬如说你观了一个不好、恐怖的影像现起,然后你自心说:「我很害怕」,一害怕当然乱。如果你说:「那个影像是恐怖,但我不恐怖」,说不恐怖就不恐怖,这就有点样子了。就像我们观痛,痛就只是痛,一般人却把「我」也加进去,说是「我在痛」,当然会更痛。如果说一个恐怖的镜头,你说:「哦,是恐怖,但『我』不恐怖!」这样安住此心的话,你就不会害怕。这些法是代表一切,怎么做到法无我?你就要做到这句话──「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要能够这么观。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更熟,你就是做到以慧得定,是有慧解脱知见。如这定解脱、慧解脱二个都得到,就是俱解脱。俱解脱有了就有阿罗汉的境界,但还是不完美,一定要现神通,六神通现起才算是真正的阿罗汉。

回过来讲四衢道的第三个说法:幻主所住道,即四识住。变化的主人,他所住的道路,也就是四识住。四识住有欲界心、有色界四禅之心、有无色界四空四识、有圣人的解脱心识,所以说幻主所住道,就是四识住。你住在欲界天的种姓,你就可能会出生到欲界天;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心,你就有可能出生到色界天;四空处定就生到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定;如果你真的解脱了,幻主有时候幻化的话,他可作有为不作有为想、不作无为想,作无为不作无为想、不作有为想。所以每个菩萨也都是幻主(幻化的主人),会变魔术的主人。有的变了以后不执着,也有的变了以后很执着。我们一般人都会执着:「我在用有为法,怎么样变化?」菩萨们千变万化,但不会执着祂会这些变化,所以这就是祂们不执着有为、无为。

后面讲的:今依第三,或可通取,义亦无失。三种方法都可以互通,这四衢道的义理都讲得通,幻主就是在所住的道路十字街口那里变化。你说四衢道是四圣谛;你说四衢道是四念处;或者是实际幻师所在的地方,用识阴魔相在变化,这些都讲得通。经典解释是依每个人的根基,要怎么讲都可以,它义理不会有偏失。

 

若诸众生愚痴、顽钝,恶慧种类,无所知晓。

本段是第二愚者妄执实喻。于中有五,一明能执人,二显所执境,三正辨起执,四依执起说,五劝彼重观。

经典讲的是愚者执实喻。第二种愚者,顽固但是智慧又不够,所以会把幻师所幻化的这些人事物、宝物(军队、车马、象、珠宝)等等的事情,将之执着为真,这样当然是愚痴的。有为法所犯的错,一般人看来是真,因为无常最后还是会破灭,所以它说是愚者妄执为喻,妄执实际有这种的譬喻。于中有五,当中这愚痴有五种意涵:一明能执人,二显所执境,三正辨起执,四依执起说,五劝彼重观。

一明能执人,第一个,能执取幻境的人。我们知幻术其实都不真,过去造的业,留滞在我们脑筋里,等到再缘起时,一执着它为真,就会去出生,又轮回在六道里。所以这是讲妄执的人。

二显所执境,第二种,显现出所执的境。有能执的人,当然有所执的境,他对这个境有对象,如果把心里所幻起的法,或者因缘感召所现起的法,很明显的去执取它的话,这是愚痴、顽固、看不清楚因果。学佛法就在练这个功夫──怎么面对一切境而能不动心,能够不抓那个境。

三正辨起执,第三种,能够正确的去分辨哪个境界,然后你开始执着它,所以这就是所谓一般的人,能执的人跟所执的境发起时,你却很认真的去辨别这个法本是幻,却认为是真,然后执着它。

四依执起说,第四个,执着的人接着下来就会讲出来。我们修佛法,为什么有的人就不想讲,有的人喜欢讲,这个就要看每个人的心性。你如果开始修无为法,你也不喜欢去讲这些事。每个修行历程或者行菩萨道的过程中,难免都有这些因缘起诸法,由佛菩萨去加持你所做的这些事,但除非为了让众生起信,否则不去讲那些有的没的。有的众生无明,(一如此处所言之愚痴、顽顿者),你若讲太多神通、太多异能之事,他就只看到这些事,他不知修行是要从内心去断除这些习气毛病,所以会被误导走路邪途。

释迦牟尼佛禁止所有弟子现神通,一现神通不是被駡就是被处罚,像莲花色比丘尼变成转轮圣王,去迎接释迦牟尼佛从忉利天下来。(如果她以比丘尼的身,人家不会让他靠近的。她变成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只是比较不明显、不明确,跟佛比起来是差一点,模糊模糊的那个相)。所以大家没有阻碍她,只是怀疑哪冒出来的轮王?她到世尊面前,好像第一个拜见释迦牟尼佛,世尊駡她说:「为什么要现神通?你不是第一个见我!第一个见我的是须菩提(Subh9ti,《金刚经的主角,是解空第一,所以跟释迦牟尼佛问答金刚经)!」

当时须菩提尊者本来在缝衣服扣子,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回来,祂本来也想去迎接,但一想不必了,就直接入空法身,一入空法身马上就遍虚空,结果成了第一位接触到释迦牟尼佛的人。所以你要学佛法,就要知放下一切,回到空性,你就可以跟佛、菩萨的真心相应,不是执着有相。如此以空见佛,你会觉得心很安祥、没有烦恼。所以我们要求佛菩萨加持也一样,不要嘴巴喃喃念念有词,你放空,诸佛菩萨都知道你面对什么、碰到什么障碍,只要你心保持清净,祂就给你加持力。要学这种法!所以这里讲,愚痴的人,依执起说;不执着的人,则事情过了就过了,不再去讲。

五劝彼重观,第五种,如果执着起来的话,你要告诉他:「重新来观这个境──是真的吗?可以执为真吗?」如果修无为法,刚开始好像有什么境,但一过了就忘记这件事了。至于幻师的弟子,则是对幻师于所变化的事事物物,都认为是真的,像这种人,你就要教他重新观、仔细观。

此即第一明能执人,谓诸愚夫五蕴假者。真谛大师记云,愚痴凡夫者,婴儿凡夫,即是阐提(一阐提icchantika)。恶慧种类者,聪明凡夫,即是外道能起见者。今解愚痴者,出无明体。

此即第一明能执人,谓诸愚夫五蕴假者。能执之人,不讲幻师,讲愚痴的人,观自己身体──色、受、想、行、识五蕴身为真。五蕴即是「色」(色身)、「受」(有感情领纳的作用)、也有「想」(思惟),也有「行」(深层、微细的因果轮回种子,在我们脑筋里面),还有「识」(我们的本心),总共这五个法,都不是真的有我,既不是真的我,又会依之起神变。佛也会现这五蕴,只是祂不执着为真。凡夫则是执着之外还会妄想。所以五蕴假者,告诉我们,能执的人,要观五蕴身为虚幻不实在。所以《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般若(praj#2),就是你对一切境能脱黏、不执着,没有这种能力就没有般若的智慧。

愚者对于幻师所幻化的这些事情,或者变化出来的宝物、象、马、动物等等,这些都执着为真。反过来讲,我们八意识田所幻化出来的业报,就是离不开色、受、想、行、识。这五阴身都是不真的,都是假的,但立在因缘上。所以我们上《金刚经》时讲过:有因没有缘者,它起不了果。现在色、受、想、行、识都是假立,虽在因缘上会现起一切相没有错,但我们修佛法的人要看它是不实在,不要执着为真。执着的话,你就会轮回。要实相观它:有缘无执,要做它的主人,要能够这样才不会受轮回。所以以上讲,假者愚夫执取它为真。

真谛大师记云,愚痴凡夫者,婴儿凡夫,即是阐提(一阐提icchantika)愚痴凡夫就是像小孩子、不懂事的凡夫,这些人大概都是一阐提。icchantikai-cch-an-ti-kaI有涅盘音i`n有大空音an,这个tn是第四句门的第五个字。后面ka没有译出汉字音,是隐藏的音。一阐是一阐提。一阐提是什么意思?就是失去善心的人、没有善根的人,无善根者就是恶人。失去善心的人能不能成佛?这个公案在古代吵得轰轰烈烈。喜好辩论者尤其喜欢讨论这些──极恶之人能成佛吗?「失去善心、善信的人怎么能成佛?」所以有人认为:「不可能!连上天堂都有问题,还想成佛?!」

但我们要了解因果,一阐提仅代表在一段时间里面他是不行,但不代表以后在另一段时间点也不行。懂吗?如果这样坏就坏到底,不会变成好,那这样因果就不是因果了。像我们现在受苦难,都是因过去所造的业,所以现在要受苦难。但是你听到佛法了,赶快去种很多的善因,藉由这许多的善因,你的命运就会转!所以一阐提icchantika不见得就是没有救了,也许未来哪一世他也会成佛。再大的恶人,他死时,若善心发起能够念佛、能够修佛法,虽然有恶报,但也不会说永远迷糊掉。

所以所种的善因,永远都存在,有它发挥作用、成果报的一天。我们听闻佛法,知道佛法就是讲因果,至于其它的种种佛理,都是用以阐述这些因果道理。然后你要知道怎样对治你的习气毛病,从因因果果里面脱离出来。佛法先讲因果的道理,然后再教你很多方法,教你如何从里面解脱出来,这就是佛法。废离这些,都不是佛法。所以不是光讲一些怪力乱神,或是什么神通的,不然通来通去,你还是没有跳脱轮回!所以有神通不代表你会脱离轮回。你要认得定解脱、慧解脱、俱解脱,阿罗汉就在修这个;然后你还要学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得一切智,这是菩萨道行者,也可以得到解脱的。

上面讲到恶慧种类者,聪明凡夫,这种凡夫比较聪明,但是专门执着外境,世间禅定就是这种恶慧凡夫,凡夫就是还会轮回的,不是天神就不轮回,欲界是照轮回,那是一定的。色界天呢?天寿久一点,但天寿尽了还是要轮回。无色界定呢?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空处定,定力衰退照样去轮回。这些都还是凡夫!所以凡夫不是只有指我们人笨笨的,连天神都是凡夫,因为祂们没有得彻底解脱。比较好一点,就是他修到色界、无色界,有一点定力了,但还是不真实。

我们常讲,世间禅定都是以气得定,第一阶段也是一样,都是以气得定,你没有气就定不了,人的行为跟心性都是浮动的,爱讲话、爱说有的、没的。而修到空观的人,他就不喜欢讲话,也没有必要讲话,如果没需要或没人问他问题,他都可不开口讲话。所以你看到那些不讲话的,你更要尊敬、恭敬祂,你不要说「这个人都不理人家」,修行人就是住在空时不爱讲话,也没有什么话可讲。度过了这个关卡,他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不讲话,你要度谁?所以,以前没有讲的,你要补回来,不要怕!以前没有讲的,说不定后来变得特别多,讲得特别多。像吃饭一样,你吃太多就早一点「再见」,你吃得少就慢慢吃,就吃得久一点,人家少吃者活到100150岁都有,因为你吃得少,得病、发病的机会就少。当然,初步以气得定的人,也是会吃得少或不吃,像仙人一样他们都是这样子,根本都不吃,吞吞口水他就饱了,以津液为食。

外道能起见者。就是不好的智慧,一阐提icchantika的人,你说他没有智慧?他智慧很高,但就是不学好,用他的智慧去害人、去为非做歹,或者去伤害善良的人等等。愚痴的凡夫是二相的,icchantika有一点智慧但不是好的,或是聪明的凡夫。为什么叫不好的智慧?就是没有脱解的那种智慧,所以他说是外道能起见者。外道不是不好,是他的知见不够完美,所以修了以后会入世间禅定,或者执着外面的神通变化;内道行者就要自己修心养性,从内心去解脱出来。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喜欢弟子现神通诱惑人,如果现神通诱惑人,大家看到哦!你有这能力,我来跟你学的,是要学那个能力。」学这些却不断除内心的习气毛病,这样岂不是误导众生了?

宾头卢(Pindola,全名Pindola-bhāradvāja)尊者为什么不能入灭?因为祂在有生之年现了神通,所以世尊说:「不能现神通,我已经告诫过了,结果你又现神通,好!你不要入灭了,你就留在世间,如果谁在做法会要供养圣贤僧的话,你就出席,代表僧众被供养。」所以我们每年的斋僧大会,最里面有一桌,碗筷都摆好,就是没人坐,那要做什么?就是等宾头卢尊者来应供、来享用。怎么知道祂有来?很奇怪!每次工作人员都会发现──筷子都有动过!本来还没吃时摆这样,等到其它人轰轰烈烈吃完了,就看见那桌的筷子,是有被动过了,摆不一样的位置,也没有人员去动呀,这就是祂来过了,只是你看不到。如果你看得到,你当然知道祂来了。

所以我们说修行不要去讲神通,不要去讲什么能力,这些对你解脱都没用!但是修行过程之间,我们的自性有那个能力,所以才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等境界。在四禅天就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了,会现起五神通,不用讲得到阿罗汉,仅四禅天的天子就有这五神通,不过没有漏尽通,他们是修出来的。而阿罗汉是心清净以后,有人教如何发神通,只要一个概念,他一下就能发起,不必练。世间禅定的人则要练很久。以宿命通为例,是一直倒回去观想,今天在这里听课,你来是怎么来的?你坐车来的,那你还没有坐车以前做什么?上班,上班在做什么事?这么一直想,让你的阿赖耶识一直回想。

我们一般都很会忘记,但他们就是利用这个心一直想,这个心愈想就愈灵光、记得愈多,所以回想起来就很快。昨天晚上、白天发生的,往前再一天,再往前,一直推推推,到你来出生以前的种种,你都可以记起来,宿命通是这么练出来的。所以他们达到以后就一直在观这些,到最后也能开发出宿命通。但阿罗汉的宿命通不一样。所以你们学佛法,这种实证的功夫也要去懂,你不一定要去证,但讲起来时你要会懂。如果你真的要专学阿罗汉道,那你就不必学菩萨道,因为菩萨道是要度众生的,阿罗汉是心自我清净,所以他当下可以得果位。菩萨是希望未来得如来的果位,所以不希望现在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但虽然不得果位,你的心也要清净,尽量清净。

聪明凡夫,即是外道能起见者,所以外道修行禅定的人,自性可以有很多功用,这是四禅八定里的东西。聪明的凡夫就是外道,外道跟我们修心、内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去执着自性对外境有什么能力,否则纵使可以看到天上、人间、地狱、千世界、千万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还是凡夫。世间禅定四禅定的天神就有这能力。像刚才讲的就是聪明凡夫,但他没解脱,只是比一般凡夫聪明一点,但还不够聪明、究竟。所以他们都是以所知、所见以为皆真,不能脱离轮回。

学佛法刚好是要背道而驰,一看到幻化的心,都要当成没这回事,即使真有幻化的事,也当成没这回事,这样才能够安住这个心。不然你随幻化的心转,或者因缘感召的心在起灭起灭,你就定力不够,还是会去轮回的。所以,所谓外道,是指世间禅定的人,他在初禅有初禅的现象,二禅有二禅的现象,每个禅定的阶段,都会现起一般人所谓的好现象,但从修佛法的角度来讲,只是一种过程、现象而已,你若执着它就会起见,会起你执着即谓起见。我们修行,过程或许十分热闹,但不要执着那个境,才能够走过来。所以这边讲的是外道的起见,讲聪明的凡夫执境。

今解愚痴者,出无明体。经典里面的愚痴者,就是从根本无明上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由根本无明而现愚痴的,心是本来清净后来黏无明,为什么会无明?习气毛病盖住它了,所以根本无明就。以十二因缘观来讲,一直往前推到无明的话,无明破了,你心就明,有明你心当然能解脱,所以说愚痴出自于无明体。无明就会做出很多的傻事,甚至于我们人世间的人会自以为聪明,其实都是造业,所以这个还是出自于无明之体。

2008.12.10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