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24)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所谓象身、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榖、库藏等身。」

这里面包括:动物身、珠宝身、金银财宝、库藏等……,这些都是幻师幻化的。怎么来诠释这些呢?如果只简单照表面意思来讲,就是把名相略作解释。但是经文里面,还隐含很多意思,所以这些翻译的大德,便将里面的深意一一引申。

 

此别明幻事,谓上总标现作种种幻化事业,而不别释。故今别释。真谛大师释云,四兵譬因缘珠等喻果,由四兵故能为珠等。或可四兵喻有情类,末尼等者喻非情类。总释意云,赖耶幻师,七识弟子,住四识住,积集种种名言等种,而生三界、五趣、四生、情非情等种种诸果。地前迷者,执有真实有为无为种种诸法。地上悟者,觉知如幻无实诸法。而诸教中,说业为幻师,四圣谛等为四衢者。凡论幻师,有其三种。一能造幻故名为幻师,即惑业等。二者如幻故名为幻师,即是菩萨。三造幻主故名为幻师,即八识也。今依第三,或可亦取惑业,或可通说三种,义亦无失也。其四衢道,亦有三义,一除惑四道,即是四谛。二初学所观道,即四念处。三幻主所住道,即四识住。今依第三,或可通取,义亦无失。

解释里面所说,此别明幻事,每个名相分别代表不同的幻化事物。总标现作种种幻化事业,标示一切会化起的种种事业,所以用「总」表示,而不别释,不必要一个一个来解释。今别释,现在要一个一个讲,所以真谛大师解释说,四种兵──象身、马身、车身、步身,这是古代的四种军队,有的骑象,有的骑马,有的用战车,有的步行,这些就是所谓四兵。譬喻说果,譬如说是因缘所产生的珠宝等等的,以此显示它的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有潜意识的业因的话,一旦因缘来了,应缘了,然后就会受报(执幻故),此中产生的法就是果。

上面已经讲过,幻师幻化诸宝诸物,就像我们的业力一样,都不真实,但是都会化成真,因众生执妄为真。像因缘来时,脑筋里会映现,阿赖耶识里本来就存在的事物,或者是外在因缘(外缘跟内缘)所形成的事物。内缘就是种子因,外缘是外境来的人或事、众生等。悟了,什么影像都一样!有的人到圣地去,途中自性映现一些情景,这情景在两千多年前已存在了,像这种是外来的因缘,然后在你的自性中映现。所以幻化事本来就是随缘而作,你执着真或假都不对,我们要以实相观观它。实相观的话,就是因缘起法,看成无住,就不执着。这种不执的能力,就是我们要修、要培养的。有的人要千锤百炼才能做到客观,有的则是当下一句话「放下」,就能放下。

所以如果你不能够很警觉、很超然的观这个法,不管内心起或外缘所现都不去执着,对于所现的这个果的影像,你都执着为真,它当然就愈来愈真!如果你看了不执着,听了也不执着,化起也不执着,过一阵子它也就没有了。所以也许是有点消息,也可能是什么,但都不要去在意:「是真的吗?假的吗?还是什么……?」在那里推敲半天,都是多余的。看了就看了,大略知道意思,真真假假不要太在意。如果是真的,随着因缘、时间过去,该成就业相的,一切你所感受的事情也就会现。如果是虚幻不真的,它不久就灭,最后也起不了什么果。修行的人就是这样,面对一切因缘法时都要客观、不执着。这种能力是在《解深密经》境界之菩萨,所必要学习的。所以在前面开头的第二品,即说要「不住有为、不住无为」──作有为时,不做有为想,也不要做无为想;作无为时,不作无为想,亦不要作有为想。这样就是随缘,要能学到这种能力。

四兵故能为珠等。譬如四种兵,当然有人是骑象,有人是骑马,有人是乘车,有人当步兵,你要把它想成哪一种?如果人是人,如果动物就动物,或者包括到一切珠宝,都是它所变的、幻化的,譬喻为果。或可将四兵喻有情类,将四类士兵看成是有情类,而将末尼(mani)宝珠以后的种种物相看成是无情类。我们众生本来就分两类,在《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众生包括无情类与有情类。有情类是有感知、有觉受;无情类一般人很难去理解,只有学佛法,佛讲了我们才懂。无情类就是金银铜铁、树木花草……等等。把金石草木类,末尼宝珠当作无情类。如果讲四兵,当然就是有情类。所以这一段将四兵跟种种珠宝,作更深一层分析,这些大德的见解也有代表性。

总释意云,赖耶(ālaya)幻师,七识弟子,住四识住(四处住─色受想行),积集种种名言等种,而生三界、五趣、四生、情非情等种种诸果。总的来解释,赖耶是幻师,这阿赖耶可以看成是幻化师,因为上面的经文就说幻化师在四衢道(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人多,所以他就在那里玩起幻化事。当然幻化师能够幻化,至少是证到五阴(色受想行识)魔相里的识阴魔相,所以会幻化。此外,阿那含果者有五神通,所以也会幻化,阿罗汉更是会幻化;一般的小菩萨是不会幻化,因为心还不净,所以要修到八地菩萨才有六神通,也是跟阿罗汉一样。

我们凡夫的八识叫作阿赖耶识2laya,「藏识」,因为它是不净。这里面有不净法、净法,不净法是恶,净法是善,这两个都会造成因缘果报,所以总称为染法。染法现起它因缘果报的相时,就是幻化。如果你在打坐中,现起过去世所造的哪一件业,过去已经过去了,是那一世所做的,也许是一百世以前,或者是五十世以前所造的业,它现起来时,就是幻化起来的。因缘起而因是扫到它,它就幻化起来。所以把阿赖耶识看成在四衢道变魔术的幻化师一样,然后此等弟子看到幻化师所幻化的人、宝物、库藏……等等,都认为真。「七识弟子」,进一步讲到,第六识、第七识都等于是幻化师的弟子。既然阿赖耶识(八识)当作幻化师,阿赖耶识是第八识,那第七识、第六识等等的,等于是幻化师的弟子,因为它会执着阿赖耶识所幻化出来的业缘为真。就像上面所讲的,别人有智慧的,看了明明知道是幻化师所化的,四兵或者珠宝……等等的,但这里幻化师的弟子无明,就认为是真的。

住四识住,指「识」攀缘于色、受、想、行等四蕴而依住之,分别称为色识住、受识住、想识住、行识住。积集种种名言等种,把一切你所面对的名相,把它聚集起来,所以这是苦集灭道里面的集谛。何不言识识住,识本身是生识用的,故不能自称。四识住就是罪业因,然后积聚业因而住,这就是业因。如果现果,就是今生,所以今生所现的苦,就是集谛里面所现的。当然还有的没现,有现的就是当生的苦,所以是积集种种名言等为种类。「四兵譬因缘珠等喻果,由四兵故能为珠等,或可把四兵喻有情类」,再来,阿赖耶识里面的因缘,所现起来的种种物相珠宝等为果,末尼等比喻为非情类,这一段跟上文所言,颇为近似。「而生三界」,这一段重复。「五趣」,既然阿赖耶识会幻化一切,然后六、七识执着为真,它就会产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等的果报。如果在欲界、色界里,还包括人、阿修罗、畜生、地狱等等;天、阿修罗合称一趣,再加上人等等,总共为五趣。

「四生」,包括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就是母亲会生下蛋,由蛋来化成受胎的。「胎」就是人或者大部分哺乳动物。「湿」都在湿的的地方蕴育,有一点温度它就会化成蚊虫。「化」从一个东西化成一个东西,例如:如果你是人,死时要变饿鬼,要化成饿鬼就出生饿鬼;你要入地狱就化成地狱众生相;你要生天,我们的肉体有一个神我,脱离肉体就化生天上,这些讲起来都是化生的。如果是胎生的,就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是化生,会变那种比较没有实质物质重量的形像。所以你可以想象,你看到的鬼神、佛、菩萨这些好像有那个样子,但是它没有重量。当然化生时,寿命尽也有再化生的,像小昆虫有一些也是一阶段化成一阶段,到最后变成蝴蝶、蝉、蛾等。「情非情等种种诸果」。以前在讲《楞严经》,就提过这些有情、无情、四生等的果报现象,可以参看。

「地前迷者」,地前之修行者,或者不修行时又迷失了,为什么会迷失?因为他还不究竟,所以见种种幻化师所幻化的,或者是我们心里面所幻化的,就会去执着。所以「执有真实有为无为种种诸法」,你说没有法,一切在心中现起影像、念头、或者是你看到的一切,不管是建筑物或者是六道各个现象,一般还不了解真正佛法,都会执着它为真,会说:「我看到什么…」,如果看为真,然后起而行动,就是进入有为法。如果看到了认为真实,却没采取行动,只安住我们的心,是以无为相对。我们要有为还是无为呢?这个是很有意思。比如说,要利益众生,无为中,你自性清净应缘,它也在用,所以是无为常为。

在《金刚经论》里面讲,当要「空性」时,有讲到「无为常为」。无为不是字面义上的不做一件事,无为是以空性应缘,不用我们的主观意念、念头起法。如果用主观意念的念头起法用的话,就是有为。所以我们用空性应缘,应缘中它会产生法,该会产生法的还是会产生法。所以法,说它有,又没有一个主宰;说它没有,又起了法相,这个法就能够很奇妙地摆脱外力的纠缠。所以你要学解脱,要返回到空性,不要讲哪一个影像、哪一句话、哪一个什么法相是对是错,不要去讲这些,把它归到零。要有能力归到零,能够归到零的话,你的自性就灵活。人家这么打过来,你要空,应对它,就闪过去了,有没有闪?没有闪,不必闪,但这个境界对你来说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像这种比较高深的、实证的功夫,你要到心灵开了,或开悟自心了以后,自然就会体会,原来这些圣人解脱是不用一法的。

释迦牟尼佛在面对天魔考验时,祂都不出一个念头、不出一个法,就自然的安住在那里,天魔对祂都没办法。天魔也是幻化师,幻化天兵、天将、天魔、天子、天孙来捣蛋,世尊都是不把它看成真,所以幻化的都起不了作用。我们要学习,在无为中,它会有能力去摆脱一切的外境,不管是有为、无为。下面所讲的幻师所幻化的,离不开主观能够幻化的心识;弟子是比较迷糊一点,会执着所幻化的为真。所以大概地前菩萨,以及还没有入地的菩萨,都是会迷糊的,因为他们学佛尚浅,修证的境界不高,难怪会执着。所以这些人都常常讲:「我看到什么、我体会到什么」,都很执着、放不下。

地上悟者,地上就是地上菩萨,地上菩萨怎么划分?如果色受想行识五阴灭尽了,即证阿罗汉,五阴尽是阿罗汉。如果加一点菩提的话,他可能证得辟支佛,辟支佛道,如果是这样,不列入菩萨位,因为祂是修小乘,自修而已,但也已经到了十信位。以次第而言,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位,还有四加行(prayoga),然后才是十地。故总共有五十四位阶。如果加上后面的如来地(共有十地),那就成了六十四个位阶。从十地之初地这里为界,之前的就是地前,叫地前菩萨;之后是入地或称地上菩萨。地前菩萨跟地上菩萨有什么不一样?地上菩萨无身,无色身;地前菩萨有神我身,这个神我身跟阿罗汉、辟支佛一样,所以还有一个形象。

地上菩萨只有一个心识,所以地上菩萨一入灭可以遍虚空,入无余依涅盘。地前菩萨因为有身,那要怎么跟虚空等齐?不能等齐!所以他们进入有余依涅盘,不能遍虚空尽法界。地上菩萨一般都可以用心识,心识还不净的话,当然就不够宽广能入十方虚空,但无论天上、人间、地狱,祂都可一动念头就到了。阿罗汉不列入菩萨位里面,所以十地是菩萨位。小乘是论果位,这里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果位。而菩萨没有果位,上述这些都不算是什么位,只是方便将其修证之心的内涵列出。所以有果位的,只有阿罗汉、辟支佛跟如来,这三种有果位。菩萨是讲几地,几地就是你修行的心愈清净,位阶就愈高。在八地不动地的话,应该是心已经如如了,神通变化也会无量现起。

一个人如果开悟的话,他直接面对自己的心起、心灭,自己可以看得很清楚。没有开悟的话,心眼也不开,所以你的念头就是思惟、就是想,看了就是仅此一个念,哪里有什么「我一个念,在看另外一个念」?看不起来!这就是身还没打开。所以身没开的话,就是一个修行的瓶颈。如果起心动念自己还不能知道的话,你要怎么修?没有办法!所以身体一定要在打坐中,让它能够心打开。如果开悟当然是打开了,起心动念都清楚,外缘来了你也知道,然后你自己内心有什么习气跟它相应也知道,然后又知道如何安住于空、无执中。这就是有时候佛菩萨给你的加持力,你会冥冥之中说:「唉呦,这个事情来了,有一个心乱糟糟,但有一个心又有很安详,定在那里,好像跟我没有关系一样。」这么去体会到底有几个心,你要是能这样就知道,于修行上就比较容易做、知道要怎么做。

觉知如幻无实诸法。地上菩萨是已开悟的,他觉知一切法是没有实际的。为什么讲没有实际呢?如果有实际的话,它应该不灭,所以实相有时讲空相,它不会灭,空哪里可能灭呢?不可能!空应缘产生有相,那是会的,因为有相是无常,是依诸法因缘而起,所以这个会灭,空性则永远不灭。是有缘来,空性起,空相如果指虚空无相,为了说明,所以安一个空相给它,所以没有实际的法是空相。如果实际的法应该不灭,但我们知道因缘所起的法,缘灭了,法就灭了。我们《金刚经》讲到「因缘」这个名词时,「能作因,所作因」,你都懂了以后就知道,诸法要起,有助缘、有增上缘……等等,不管它怎么起,都无实,因为它是因缘法,所以最后都会灭,既然灭就没有所谓实了。

而诸经教中,在释迦牟尼佛种种教导中,或者是各个教派、宗派(佛教分了很多教派),说业为幻师,有的说业力、业缘、业因,是为幻师,因为它会幻。四圣谛等为四衢者,上面经典讲幻师在四衢道,变幻四兵、七宝、库藏等等的……。有人说这四衢道里面,众生来往很多,这里面包含苦集灭道,在讲四圣谛,因为四对四,衢就是道路,四圣谛就是四条能够走到解脱路的,当然也可以讲道路。所以他说四圣谛等于是四衢道。

回过来讲幻师,凡论幻师,有其三种,幻师大略分为三种,包括:惑业、菩萨、八识。一能造幻故名为幻师,即惑业等,因为他能幻化,幻化就是无中生有,就是用念力让它从无中化成一个东西,化成一个人、一匹马、一只象。你若还没成就,就去学这种幻,就会忘记求解脱道。如果你修到了解脱道,你再来学幻,那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有时候会变现。菩萨要利益众生,更要待心清净以后,能善于变化,你不变化就不能感动芸芸众生。你用嘴巴辛苦讲了半天,不如你现一下灵异,喔,效果很好,每一个人就信服,非常信服。信服归信服,到底他要不要修到清净?那又是一回事情。所以若光学能力,就会变成:「哎呦,最好是这个能力可以教我」,这样子学佛到最后都走错路。

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喜欢祂的弟子现神通。释迦牟尼佛也是逼不得已,才现神通。当初,祂在中南部各个国家游历,六道外师一直请祂比擂台,各国国王也都巴不得赶快看两方怎么比?但世尊就只说:「好,好,你去准备。」有时候讲此事时,其时间还没到,所以世尊第二天就走掉了,到另一个国家去了。这样群众议论纷纷,都传言释迦牟尼佛要跟六外道比功夫、比神通,所以人就愈聚愈多,国王、大臣、一般民众,通通都跟着世尊,一路到舍卫国时,释迦牟尼佛不再拖延了,祂说:「好,正是这时!」果真要比神通了。为什么是这时候呢?因为上自国王,下至贩夫走卒,该来的、有兴趣的都来了,一听到要比赛神通,大家都来了,众生无量。这时只要大大现一次神通,就能降伏这六外道,以及无量国王、百姓,使大家都被折服。

我们说第一个能造幻的就是幻师,不像现在。现在的魔术师都是用道具,道具变的只是他功夫好,我们看不出破绽。古代有神通的幻化师不是这样,无中真的生有,讲来就是识阴魔相里面的心动,它就成就,所以心清净大部分,此等人都可以幻化。即惑业等,反过来讲,我们阿赖耶识所现的幻化事,其实就是我们的业,我们迷惑,见惑、思惑里面的业,也是会幻化来的,所以幻化师跟我们造幻(等于是业所幻)的一样。

二者如幻故名为幻师,即是菩萨。第二个,幻化师也可以如幻,故名为幻师。那能幻的应该是菩萨。为什么叫幻呢?因为所化的是幻的,所以叫做幻师。菩萨为什么是幻师?菩萨是觉悟了,然后能够悟一切法的缘起,能够体会诸法无实性,又可以悟到空,又以空能够化成有,有这个能力,方能名为菩萨。为什么菩萨要化?祂不是吃饱太闲了要化,是为了度众生才化。如果说要度哪个人,感动了观世音菩萨,感动了其他的菩萨,祂们会示现,(说示现,其实不是示现,祂的法身不动,祂的应化身随缘而化),表示应化身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应化身,但是确实是真的,有血、有肉、有体温,所以这样众生就一定很感动。

一方面是佩服祂的神通变化,二方面如果是适时来解除你的苦恼,那更是像再造之恩,一直要想图报。学佛学得有境界就想图报。如果你学了半天都没有动力,再学也是自己清净自己心地的工作,这样就是还没有成就。如果有成就,你自然会想:「我应该为佛做一些事情,好好报答佛恩。」最大的报答就是度众生,因为佛就是在度众生。你帮祂多度几个众生,等于是最好的报答。所以我们说报佛恩,最大的报佛恩就是度众生,协助如来度众生。如来本来就在度一切众生。有的众生比较浅机的,要用讲的,如来不可能示现一个个讲,因缘不具足的话,祂怎么示现?所以一般都是透过人间的菩萨,或者透过居士、出家众来讲。

刚开始在讲经说法,常会像被幕后菩萨在操控一样,讲到自己所想、所认为是对而其实不对的,就会讲不出来,因为有些是违反因果,或者是不该讲出来的。不是你知道都要讲,有些讲出来会吓人,会怎么样的,…,你就不能讲,这时就会噎到。这才知道,这是不该讲或是不能这样讲,不是想怎样讲就能讲。真正在学讲的人,都有护法神、菩萨在那里监督。你动了念头要讲什么,祂已经先知道:「哎,这个不对」,就马上制止你,怎么制止我们是不知道,反正就是说不出来口,就会噎到,开始这样几次后就知道「对、不对」,就知道这句话不能讲。所以诸佛、菩萨会借大众来宣讲佛法。

有时候我也会鼓励一些人,可以的话要起来学讲,你既然能讲出口,不管你本来懂或不懂,反正讲了以后,你就知道原来是这样,是菩萨在教你这么讲、这么讲……,你就会了,别人听的也会了。所以到某一个程度,就是学讲,要能教学相长,就是这样。今天我回了一个邮件,这一个邮件来已经一、二个月了,找时间现在才回。来信的人说他以前自己看经典,认为说自己知见很好,什么……都很不错,结果一看到我们网络上的五蕴魔相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修行还没入门!不知道的人,自以为有些什么能力、现象的,就觉得修的不错了,但若把五蕴魔相解说一书看完的话,就会发现:「哇,连色阴魔相还没有进入」。如果进入了色阴魔相,然后至受阴尽,才是十信位的第一个。你要如何辨别已经入佛法里的第几位了?受阴尽就是感情领纳作用没有了,你的忧喜苦乐已经没有了,这时才入佛门,喜欢对错都批评的人,忧喜苦乐没尽,也即是没入佛门。

《楞严经》里面讲五阴魔相,至受阴尽时,你也不会高兴,也不会生气,也不会烦恼,也不会怎么样地,看到一般人高兴的事你不会高兴,看到一般人会悲伤的你也不知道悲伤,心里已经很平常心,像这样的话,才是十信位的初位,这还没有跨到菩萨的第一位阶。所以在色阴魔相,眼睛可以看到三度、四度空间,耳朵可以听到异言,眼睛可以看到鬼神或者什么,这些都属色阴还没有尽,也没入佛门六十四位阶的第一阶段。所以不深入经藏,不懂得这些的话,有时候你看电视上通灵的一大堆,每个都能看到鬼神、看到什么,其实他们不懂佛法,不知道修行到底什么境界才是对,这类人很多。所以各位懂的话,有机缘当然尽量讲给人家听。刚刚讲说如幻,所以叫做幻师,也就是菩萨。

真正的入地菩萨是何境界,在此再加以说明一下,依经典所讲初地菩萨,即可见佛所放之光明达千个世界(千个银河系)。那么一般人禅定中所见光明要是有点距离,如百、千由旬(数百、数千公里)等等,那自己也是入地菩萨位了吗?不是的!若是所见不及千个世界的佛光,较小范围也能看得到光,那是佛菩萨加持让您看到的,但不是您真的修到菩萨的位阶了。所以有些人住色阴魔相时,五根都有异能,能见局部光明,若此时没有起邪知见,也仅知是佛菩萨的加持力才能达到见光的境界,所以知道后就不要自满,甚至是自欺欺人,说自己成菩萨、成佛。

再说第三,造幻主故名为幻师,即是指八识也。第三种造幻主,对自己幻师来讲,他是制造幻化事的主人,所以既然是造幻主,故名为幻师。名为幻化的主人,其实就是第八意识。我们说心力、念力,来自于第八意识本心。第八意识是我们的本心,所以本心才有这个能力。第七意识是妄想,是住胡思乱想,无实际的动作。第六意识是妄分别,既然是妄,妄怎么会产生真的幻化相?不可能。所以是要有心清净的人,你要化起东西才有办法。不管化这个心力要做的佛事,是真是假,当下念起,做了就做了。比如说我们这次在印度,游览车车窗被打破,整面碎裂但没有掉下来。车一开动时,我就起个念,观两个字──ra3(代表清净)、bhr93(代表智慧发起),请菩萨给它安住,然后车子到处跑数天,碎片真的都没掉下来。

说这个是起的心念所产生的吗?不知道!但是无形中就起这个念,做了这件事。如果心愈清净的人,要化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动物,都可以做到,何况是此种小事,幻化师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不要用第六意识妄分别来幻,这幻不起来,用第七意识幻,也幻不起来,一定是要用第八意识心来幻化,但引导要幻化的识心,还是要由第六清净识来前导。第八意识跟我们阿赖耶识业的种子一样,它也会幻化,主观意念借第八意识的能力,就能幻化。日本的所谓忍者,也在学习这种第八意识的念力,有的人把大块的木头(如树干),晒干以后观想:「木头着火!着火!着火!」当然不是刚开始观着火,就能发火,要在那里观很久很久,一个月、二个月、几个月以后,有一天啪地一下,真的木头就着火了。这种就是用我们第八意识幻化,跟我们第八意识里种子的能力一样。

密教的上师他当然修到心清净,或者未清净也能持咒、结手印,请诸佛菩萨加持,就是佛菩萨的垂迹加持身,这名词有上过悉昙的应该都知道。垂迹加持身加持,祂本尊是不动的,法身是不动的,你祈求祂,祂感应了,就现应化身,应化身所化的就是垂迹加持身,要前来加持。不是加持你,是令你做什么法就成就。所以不是说修到大菩萨才在度众生,是成为地上菩萨就须广度众生,但因功夫还不够,所以要进入陀罗尼门,借诸佛菩萨的三密来加持众生。这次悉昙课的讲义,有讲到「十二密印」,一切法从十二密印手印化起的,那要怎么祈求?你要结手印,要念告白,你念了就一定感觉有菩萨到,除非你功夫还不够,心不够清净,菩萨说你还不行,不能玩法。不然你一念,应该马上有感觉。当下在念,佛菩萨当下就到,然后你再结手印、持咒,无所不办。这是我们初步度众生,没有能力时,假借佛的垂迹加持身加持而用。

现在你也懂得──「大空音怎么念」、「加其他的元音怎么念」、「怎么借别人的音变自己的声」、「怎样转自己的音变他人的声」,明白这四种现象,而且又能分「麁显耎密」,所以总共就有八种发音情况。如果学悉昙密教,不学到这里,会以为念一念咒就在学密法,是吧!?你现在学会了,学会就要正确地念,不能像以前那样念。以<佛顶尊胜陀罗尼>跟<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为例,有同学说:「老师,您念个教学版吧,念慢一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念。」我说:「好啊好啊」,但就是没那个机缘去念,原来就是在等待。等学到这「麁显、耎密」两大类,然后又知道各有四种不同的念法,再来念,才真正能够契入密法里的秘密声意。

这期网络上的悉昙文章看了吗?第一部分就很重要,是教化大众对古汉语、汉字的重视。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将咒语都翻成汉字,然而现在很多专家,都不去用它,因为用了它就漏底、兜不起来了。但确实应该用这些汉字的中古音,才能找出真正的念音,而且这些念音还牵涉到耎密麁显与四种发音法。好比说第一种的大空音,<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当中的愣迦啰âla{k2r2、愣讫哩谛âla{k4te,要念 alaa5,不会再念alanalan是一两个月以前的念法,这个月开始认识大空音,就知道第一句门第五字要念「盎」。整个念âla{k2r2 la{k4te,里面除了大空音以外,k4k为什么念ki?因为借4i音读第三转音,所以要念成kirite,此亦刚刚所讲的,借后边元音来念。四种发音,第一种是「大空音」,第二种是「加他人的摩多元音来发音」,所以刚提到k要加i,正是借4的元音来发音,所以la{k4te变成alaa5kirite,念到大空音一定要顿一下,才能顺转鼻子音。

如果没有学到这个,或者有时连上师都不完全懂这些,就念不出真正的悉昙音,末法时期不易契入真正的密教,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在念咒语,常会碰到这些特殊的字,又如:者懒覩cal2{tu,这个l2{比对中文来看,对或不对你就知道了。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念。al2{有时候字典查出来,甚至写成这样alamk4te,为什么?因为现代不管是否为大空音,都把它改成m,认为这是鼻子音,有念就好了。我们学密法不能这样,这里一定是要用{。愣讫哩谛ala{k4te这里a{念「盎」,者懒覩cal2{tu这里2{念「安」,所以者懒覩ca+ l2 + an + tu,大空音会念了。简言之,第二、三、四句门的第五个字都要念安;第五句的最后一个字(ma),要念作庵a3。这些很重要,不然你学密法,没有真正体会进去。

回过来,今依第三,或可亦取惑业,第三就是什么?第八识。第八识是幻化主,也可以说是惑业,迷糊了所以才会幻化。惑有见惑、思惑。见惑是对外境,你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产生境的执着。思惑是内心,有时候叫做修惑,这是真正在修,就是对外境的执着要断,不执着。所以你说修修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修,除了心清净以外,你的业力幻化起来时,你不受它影响。幻化师幻了,你不执着为真。这一段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讲,幻化师幻成四兵、七宝、库藏等等的动物身、宝物……,我们的阿赖耶识也像这样幻化。所以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你对幻化相有没有执着。

像我刚讲的,有的同学这次去印度,他到哪个圣地就映现什么东西,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映现。映现了你看一下、懂一下就好。当然说,能写出来给人家看看也不错,不是表示你执着,那是要使人家提起兴趣,令文章有可读性,这也算有功德。有些读者就是要看一些比较特别的,才会有兴趣;如果谈的圣地都是石头,堆了一堆又一堆什么的,讲来讲去都是这样,那外行人根本没兴趣朝圣。我们为何去了又要再去、去了又要再去?跟过去的因缘有关,这是第八意识所种的种子,因缘很深。

所以它说,我们依第八识造幻主,能够幻化的主人就是第八识,第八识也就是我们取了惑业。或可通说三种,三种都可以讲,造幻,造幻主、或者幻师,三个都可以讲。因为阿赖耶识就扮演这三个角色,义亦无失也,如果这样讲的话,三种名词都来讲第八意识的话,都讲得通,因为它有因缘,在脑筋里面的阿赖耶识。它化起那个境,所以是造幻;它会幻化,所以是幻主;它会造一切幻,所以就是幻师。

其四衢道,亦有三义,讲到四衢道,上面有讲四衢道可能引申为四圣谛,四圣谛是走向解脱的道路(m2rga),跟四条通道一样的,这也说得通。但是它这里又有讲,四衢道也可以用另外三种意思来讲:四谛、四念处、四识住。

第一个,除惑四道,能除掉我们疑惑的四条道路,即是四谛,「苦、集、灭、道」刚好g42四条道路。你去过鹿野苑(Mrgadāva)也知道,世尊就是在鹿野苑初转四圣谛法轮,你也学过「转法印」怎么结。初转法轮就是在鹿野苑。四圣谛就等于四条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每个法每次都要讲三遍。

苦,你要认识苦,如果认识的话就是已知苦。释迦牟尼佛讲什么叫做苦?就今生你所出生在人的境界的话,这个肉体是苦。为什么会苦?出生就是痛啊,接触到空气就痛啊,所以哇哇地哭起来;然后生病也是苦,我们现在能体会生病真的是苦。光要操劳这身体,都不给它保养,一天用上七、八小时,又疏于打坐,所以现在变成这个结果,就是苦。所以你们如果打坐坐不久的,双盘盘不久的,就会有这些颗粒状的气结。我前阵子双盘退步到剩下半小时,这回按摩了快两礼拜,今天从上座到下座,刚好可以双盘一小时。所以肉体气不通,它会阻碍你的经络,郁结在穴道,让你怎么打坐就是坐不来!现在体会就是,如果不能长坐的人,有空的话,就要拿着按摩油,摸你的脚,哪里痛,就一直给它搓搓搓。会很痛!但不要舍不得搓,能这么揉开了以后,明天就会好一点。所以你要忍啊!这个就是苦,你要认识它,认识它以后要知,知了以后要证。

三转的第一转,让你知道道理,认识苦是什么道理,如果你现在是处在苦的状况,你应该知道。你生病了,你当然知道生病很苦,但是你要知道生病为什么是苦?因为体力不佳、疏于保养……等,那这个来源是什么?都是我们阿赖耶识所化的,有许多病都是冤亲债主所造成。苦,你知道苦是今生所受的,阿赖耶识所现出来业力,包括生、老、病、死、求不得、怨会、爱别离、五蕴盛……等等的,或者是忧愁,下雨就忧,为天下忧,干旱也忧,为要雨水者也忧,所以永远没有办法息苦,这种人比较神经质就会这样,所以这个就是苦。

然后第二转,你要去证。你有什么心病?你有什么习气?你有什么毛病?就是已证知。证知不是证到什么,是认识你自己有什么东西,这很重要。要证知自己有什么,是吧?上次我也讲了,你的毛病到底是什么种类?毛病的大小、类别、多寡,都要能证知啊!有的犯在贪,不至于贪钱,但会贪吃,这也是贪,什么都要好吃,想吃种种美食,这也是贪。所以每个人毛病不一样,自己去体会到底有什么毛病;如果连自己都认识不了,那怎么修?又如对钱看得不在意,但是很在意面子,这也是一种毛病。每个人的罩门不一样,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你都要自己去证知。

第三转,你证了以后要断。有什么毛病,全部断、断、断!全部都做到了,你的苦谛已经证得了。所以先面对今生,所反应在身体的、在心里的东西,都把它处理好;再来处理脑筋里面,阿赖耶识幻师的。集谛是不是幻师的?是幻师。幻师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一切种子的因都存在里面。那你懂了,就知道今生不要再集不好的,要集就集好的。所以,修这个苦,认识苦,证到苦,断掉苦,也是在集好的因,这是善缘,所以一定会有善果。善果就能改变脑筋里面不好的,并加好的进去。所以这样下来,你慢慢也做到三转。

再来,四谛的集谛,要如何认知?要知也要证,能证知你脑筋里到底还有什么业、什么因。如果你常作恶梦,或者祖先堕落到地狱道,或者常常一谈到地狱就害怕,就可能还有地狱因。你有没有这样?有这样的话,你还有地狱因。如果你没有地狱因、饿鬼因的话,谈到鬼神就跟谈到人一样,有什么好可怕?地狱就是一个形象、名称,有什么可怕?如果你谈到地狱就害怕,就表示你有这个因在里面。要认知它,去证知你还潜存什么东西。比如说诵<佛顶尊胜陀罗尼>,你每个礼拜之中,每天都出现一、二种动物,表示你还有出生做动物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认知它,集谛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因果积聚在一起的,下面会讲到积聚。你认知它,知道在潜意识里,脑筋里有什么种子、有什么因。好在有机会念<佛顶尊胜陀罗尼>,要多念诵以消业。你也不要心想:「哎呦,我有念过就好了!」你从法会念过到现在,不晓得又造了多少业,又讲错了多少话!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再念,不要太放心!随便讲一句话都可能有错,一错的话就有因果。虽然说我们修行人因果来了要坦然相对,没有错,但是如果讲错了很重要的话,讲到会下地狱的呢?有很多因果我们搞不清楚,以及是否招感三恶道的报,你也不清楚。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视电影,刚好是讲耳聋。有个小孩子出生就耳聋,他妈妈也是耳聋,他外公是完全的耳聋,一出生就耳聋。但这外公非常自傲,外公说是「耳聋的自尊」,耳聋就耳聋,大家很自卑,他就很自尊,说耳聋不是一个疾病,他认为也可以看,也可以思想,也可以达到他所要的,不妨碍生活与所求,哪有什么不好!然而小孩的爸爸是完全听得到的,而妈妈则是后来才听不到的,这个小孩子也是一样,这时还是有点听得到。这个故事开始就在法庭里辩论,辩论耳聋的文化。耳聋该不该装电子耳?不晓得要花多少钱。这个案子在法庭里面开好几次听证会。有的说:「耳聋就让它耳聋,让他学习手语。」有的说:「既然他还可以听得到,你为什么不让他听到声音?」在听声音,那表示电子耳在听的,不是你本身可以听的,它是埋芯片在里面,感应声音,然后怎么样刺激听觉器官,使他可以听见。这些人,有要让他保持耳聋的,如妈妈、阿公;有的要让他装电子耳的,如爸爸,因为爸爸是听得到的、耳聪的,所以爸爸希望他也能够听到声音。就这样,演一场电影一小时四十分钟。

从因果上讲,为什么会耳聋?没有学佛法不知,经典已经告诉你,毁谤大乘就会眼瞎、瘖哑、耳聋,这是果报。那我们有没有毁谤过大乘?像我以前不知道,说这个密教不好,持咒驱鬼神办事,现在懂了啊,是真要忏悔。咒语有什么用?修行者如佛陀都不能跟人家吵架,那没护法神守护怎么办?这一定要护法神来做某些事。修愈高的,愈不能跟人家吵架,要安忍、慈悲,这慈悲也会感召天神来护持,不必祂讲话,或者怎么样祈求。所以,虽然释迦牟尼佛曾被人家污辱、诬蔑,但都是由梵天王、帝释天王,主动下来处理这些障碍。佛陀祂自己没神通吗?不会化解吗?连菩萨都会化了,佛更会化,但是祂不能化,要去面对那个业力。我们修解脱道也是要像这样子,佛陀是一个榜样。

所以三转,我已经提过好几次了,你去鹿野苑,就一定会记住:世尊祂讲了什么?《无常经》与《三转法轮经》。讲了四圣谛,三转法轮。三转法轮第一转是对阿若憍陈如(Aj#2ta Kau57inya)讲的,所以「五比丘迎佛塔」以憍陈如来命名。过去的因缘就是这样,这个故事讲起来很长,憍陈如既是《金刚经》里面的歌利王,也是某世的忉利天主。所以这歌利王也好,忉利天主也好,都跟释迦牟尼佛有因缘关系。当时释迦牟尼佛是忍辱仙人,憍陈如是很暴虐的歌利王,坏也有坏的好处,可来考验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忍辱波罗蜜,是否修得一级棒。因此释迦牟尼佛也说:「我如果成佛,我第一个要度你!」这也就种下了未来憍陈如第一个闻到法的因。

还有一世就是憍陈如做忉利天主,然后释迦牟尼佛是年幼的王子,割肉喂祂的父母亲。当时因为邻国国王入侵,他们就逃难,本来准备粮食一个礼拜,要到另一邻国去,结果跑错路了,变成要走两个礼拜,到后面那个礼拜没有饭吃,祂父王就要拿刀子杀祂母亲,给自己跟儿子吃,结果儿子在背后看到就说:「不行,您杀了妈妈我也不吃。」「要不然怎么办?」「您割我的肉,您们俩老去吃。」这么孝心感召忉利天主下来,试验祂是否为真,是否如此孝顺。就变作护法神要吃祂剩下的体肉,考问祂:「你后不后悔?」祂说:「我不后悔。」不后悔怎么证明?「如果我真的不后悔的话,我的肉全部再长回来。」果真如此。歌利王割身体那段也是一样,忍辱仙人说:「如果我有丝毫瞋心,当然就这样;如果我连一点嗔心都没有起的话,你所割我的肉就再长回来。」这当然是菩萨会变,祂知道紧要关头祂不要变,祂要忍,要修忍辱法。

还有很多因缘,使得憍陈如成为第一个闻法者。你去看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里面很多故事,都可以学到因果观念。所以,无论是最后一个得度的须跋陀罗Subhadra,或者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都有它的因果。这些都是集谛里面的东西,你要去认识它,然后自己思虑,证到自己还有什么因缘果报在里面,然后要断,这个断是不要再造新的恶因,而旧的因要到灭才能没有。所以你学佛法、学小乘法,是实修的法。

我们两部经里头,其咒语为什么都要念三遍?第一遍已知,第二遍已证,第三遍已断,你要懂这个道理。人家都念一遍,你怎么要念三遍?冥冥之中就会现出这种概念。像这次印度走到哪里,要做什么法会,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是随那个因缘,就做什么法会。到哪个地点做了什么?次序是怎样?到另一处又变怎样?有的是诵哪部经?有的又是诵哪部咒?你们如果都记起来最好。所以这很有意思,冥冥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这都是因缘。所以不到那个境,不感知那个境,不知道那个圣地是什么圣地。

想到时跟你们分析一下,这个桑奇大塔,塔是st9past9这个二合字音,要念su + tu,这个s要借tu的元音u来念。所以悉昙到底念对了没有?到底有没有念进去?不要念英文的方法,s仅半音。所有二合的字都有要发元音,除非它耎密,像这娑诃sv2h2,这个v2不念,藏起来了,可以念娑诃,有人是这么念的。如果它全部翻出就是娑婆诃,那是全部念出来,是麁显的。而娑诃是隐密的。所以这里等于顺便跟你们复习这些密教的念法。今天讲到四谛,四念处、四识住留待下回讲。

2008.11.12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