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试解《解深密经》的奥秘(2-23)
             
胜义谛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为祥比丘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胜义谛相品()

幻师于四衢道幻化诸宝诸物有智慧的人观幻师之所作是为谛实。真谛、俗谛的实相是怎么样?就是知道真是真、假是假,而能够不执着一切相,这是菩萨所应修习的。因为文中出现谛实,所以我们介绍各种有关「谛」的名相,给大家认识。「七谛」已经介绍过了,「十谛」现在讲到第六个。

名相越多就展现佛法越微细的一面。所以一般在修解脱、修空观的,有时候不去懂太多的名相;至于菩萨,就要学种种的名相,因为要先自己懂粗的名相、微细的名相,然后才能教导众生。每个人的修证境界不同,在过程之中,难免都会对某种法有偏爱,或对某种法,觉得没兴趣。这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一生之中都没进展,只修一种法,当生就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很多人常说「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对,自修时可以,因为八万四千法门只有取一法来修就可以入门,不一定要八万四千法门全懂。但是有境界、悟入了,你就要慢慢由空转有,这里的「有」是真有、实谛有、实谛的有。前面的空是在讲无为,才能修到解脱境界;等到空境证得了,你还是要学习有为法,进入陀罗尼门学习诸咒语。各阶段都有它的必然性。

 

(6)事谛─为正见之众生说,若迷于四谛将起苦果之事;即说苦谛。

(7)生谛─若迷于四谛将造集,能生后苦;即说集谛。

(8)尽无生智谛─若解四谛则能灭染累;即说灭谛。

(9)令入道智谛─为正见之众生说应解达苦等;即说四谛中之道谛。

(10)一切菩萨次第成就诸地起如来智谛─为大乘可化之众生说成就大乘如实之行德。

  

(6)事谛─为正见之众生说,若迷于四谛将起苦果之事;即说苦谛。

第六个是事谛,佛法常讲「理事体用」,尤其在禅宗都以这种理事体用的概念在讲。理跟事是相对的,体跟用是相对的,理即体,事即用。所以上面讲到「相谛」,就涉及一切法的法相、名相。在四谛来讲,就有悟到空,它的体,然后泛做一切事。所以在泛做中,于事谛也不能执着,这才能叫谛;如果还会执着的,就不能叫谛。什么叫事谛?为正见之众生说。正跟邪是相对的正知、正见也就是所知、所见都能够正确的导向究竟。究竟亦有分声闻的究竟、菩萨的究竟等,不要看到究竟就觉得是最后了,如果仅是声闻的究竟那还不够,要再转成菩萨的究竟。这种知见都是很正确,不会走错路。

这次去大觉寺绕塔,叫你们都要发愿:「请求世尊协助我──断除贪、嗔、痴、慢、疑、邪见」。这绕塔方法是我去后的体会,知道要怎么绕塔,所以写在网络上,教导同学这么念、这么做。贪、嗔、痴、慢、疑、邪见这六个是根本烦恼,然后衍生成二十个随烦恼,再化成八万四千无量的烦恼。有个同学后来就说:「念了贪、瞋、痴、慢、疑,一到念邪见时,却起不了念头念。」我五年前也是一样。当时在2003年去绕塔时也念:「祈请世尊协助我断除贪、瞋、痴、慢、疑、邪见」,到邪见词时也一样念不出来,你念不出来代表你没有邪见,所知所见都是正确的,所以你念不出来。如果你念到邪见时念不出来啊,跳过去,这样从此行法的过程间,多少能体会到,自己大概不至于有邪知、邪见。能够不有邪见,就是过去累劫熏习下来的,有经过诸佛、释迦牟尼佛等亲自教导,所以当然不会有邪知、邪见。一个动作、一个念头,有时候无形中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可以了解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修行要有正知、正见,才好对众生开示;如果知见都不正,甚至落入邪知、邪见后,你还把这些概念转给众生听,那就是在造业,并没有功德、福德可言,因为您断他人的慧命。很多邪知、邪见、着魔的人,所传播的都是这些错误知见,明眼人一听、一看就知道是不对;但是迷糊的人,外道种性者还好,邪道种性者就没办法分辨对错。外道种性者只是修世间禅,虽也想断烦恼,但只是断得不究竟而已,还不至于害到人的慧命;邪道邪师则是跟你讲些有的、没的,违背戒律,违背佛法所讲的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认为有一法可得。

所以,对初学的人,要叫他修无为法;学得有境界的,悟到空的,要鼓励他修有为法。《解深密经》就是在教导菩萨学习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在做有为、无为之间,都是为众生。为自己则没什么有为、无为可做,反正都是自在,没有什么祈求;在利益众生间,则有所作为又不会执着。所以该用无为,自然就会用无为;该用有为,自然就用有为。用有为、无为中,又不去执着有为、无为想,这样的话,就是真正的自在。

在处此事谛时,就是菩萨能够为正见之众生说。如果一个人迷于四谛将起苦果之事对于苦集灭道不懂,比如说灭不错,灭做到了,但是没有真正入佛道的话,修到空解脱会执着空,所以声闻就会执着空,没有做到空有不二的境界。所以起迷惑,对于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搞清楚,思惟得不究竟,就会得到苦的果,也就是苦谛。刚刚讲的理事体用,是圣人的境界;这里的事谛,是在讲众生无明时,迷惑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会自己尝受苦果。有因就有果,是必定的,因缘果报这四个字是连在一起讲的。因有了,缘来了,果报就现起。一般凡夫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做一切事都违背苦集灭道等真谛的话,就会自受苦果,会陷入苦谛。所以苦谛不究竟的话是苦谛究竟的话就变成离苦之智慧。

上一次讲到三转法轮,如果证到认知苦谛,苦谛第一转──已知苦谛的真理,一转,知道:什么叫做苦?为什么世间有苦?苦又分为身与心的苦。到底怎么苦?八大苦?还是十六大苦?种种烦恼所起九十六种皆是苦,无量无边,你都去思惟,知道苦的真理。苦它是由我们过去、今生所造的业感召的。

如果世尊再二转苦谛的道理的话,你要已证。已证──自己去证身心的苦,肉体的苦、心底的苦,都是苦,所以证就有分种类、大小、身心……等等。打坐就脚痛,这是身的苦,为什么身会苦?其实是心觉得苦,所以身它就苦。有的人打坐很能耐痛,他就不会觉得苦。所以同样的苦,有的人可以忍受,有的人则忍受不了,这些都要去体会。去证、证知!等于去体会,要体会自己对苦的种类、方面、程度……等。上次讲到多少、大小,或者强弱、…等等的,你要去体会──自己有什么?世间人有什么?别人有什么?我没有什么?要自己去思惟,去体会苦的道理。如果真是体会了,也能处于苦中观其是无常法,是集谛所生,就当要离苦,得苦类智,能离苦的智慧。

三转时,知要断苦的因,或者是苦现而不执为苦。果报所现的苦,苦现时,不要执着苦,这样苦就证断。所以断身的痛、断心的烦恼,你就已经悟到苦谛的真理。一般凡夫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所作所为,都是跟众生善恶之间互动,就进入收集一切的苦的集谛中。

 

(7)生谛─若迷于四谛将造集,能生后苦;即说集谛。

第七个生,是说什么呢?有四谛就有生,所造所为就有生,像十二因缘观一样。若迷于四谛将造集集业,能集诸业是因缘法,像十二因缘观──有爱就有取,有取就会有生(受生),有生跟这个生谛一样的,就是再造集谛集谛就是收集作种种事情、果报的因,收集因成集谛,要去认知它。过去无明造业成集谛之因,今生学佛后,知道苦谛,当离集谛。你的习气就是过去所收集的,一个动作、一个观念、一个嗜好、一个厌恶心态、…等等的累积,变成你有一种个性,这种个性是集谛所成,它是有因,有因就会产生果。所以一个人如果脾气不好,会常常得罪人,你骂人,人家也骂你。你们观念不正确,作一些行为,常常会被骂,被人家纠正,这就是过去的因,你有没有去思惟这个现象?生活跟人互动,不高兴就骂、或者是反驳、或者是得罪人家,这是在造业。为什么会造业?有的是过去的因,造成你的个性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爱讲话却讲不出好话,讲的都是得罪人的话,就干脆不要讲,就闭嘴修禁语。禁语是最好的修行,你不讲话就不会得罪人!所以以前有一个皇后,召见禅师来请教佛法,她高高在上坐,禅师在底下坐,然后皇后就请禅师建议如何修行,禅师也不得罪她,对方是皇后,所以便说:「老夫守不语戒。」不讲你,是说我!一方面我不要讲妳,讲了不中听,或者你程度差,听了烦恼,反而怪我,说修行就要不讲话。所以就说自己说:「守不语戒,不讲!」也暗示说:「我守不语戒,你也可以守不语戒。」修行第一阶段都不要讲话,闭嘴!眼睛看了,耳朵听了,不管是好、不好,都不要讲话,起码不会得罪人,不会造恶业、结恶缘。

所以这一切事情上面,如果对苦谛不知道,你就会收集很多的业因,集谛一般就是这样成就的。所以能生后苦一切的业,因缘具足时就会产生未来的苦,后苦!俗语也讲:「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时就受报。像你们一生顺利者,要钱有钱,要吃东西有东西吃,然后家庭美满,这也都是过去所造的善业。所以以下讲四种人:

(一)、「生好、老也好」。为什么这样?出生时、年轻时、壮年时都过得不错,老时也不错。生好是过去因,老好是现世继造善业。不是说你生为好,就不用做善业,还是要继续造善业,所以老了才会好,这样一生都是好的,甚至于下一世还继续好。

(二)、「生好、老不好」。生好是过去世造的善因,但今生不知做继作善事、不知修行,所以老就不好,你们自己也有经验,过去做的风风雨雨、事业、福报…等等都不错,也许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以后就不行,倒的倒,没饭吃的,什么不如意都来了,这是今生不知道继续做善事,所以就不好。

(三)、「生不好、老好」。生不好当然很很苦,老了变好了,那就是他今生虽有苦,但是后来做很多善事,所以老来转运,不再受苦。

(四)、「生不好、老也不好」。过去世没有做善事,今生也不知道做善事,所以一生之间都是劳劳碌碌、痛痛苦苦地过日子,下一世还是一样地过苦日子。

人的命运离不开以上这四种。所以不管今生过得好或不好,都样做善事。今生过得好也不要高兴,要赶快做善事修行,修心养性,然后能帮助别人尽量帮助别人,有钱就出钱帮助人,没有钱就多出力量,做善事不一定要钱,你出力也是做善事,所以有一些团体专门鼓励人在做善事,就是这样子,就积福德嘛。当然跟我们讲真正的佛法是不一样,真正佛法是一定要求解脱,做善事是随缘而作,做了就忘记了,不去刻意做善事,一直修自性清净,一直修解脱道。所以要懂得胜义谛跟十二因缘观的,爱而取、取而有,一样的道理,我们要破它,就要产生智慧,如果学佛学了半天,光喜欢听但不想做,十年、二十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性习气,这样的话,学佛法是没有用,学了不是真的学,是听听就忘记,没有真正去认真做。

所以知而后能行最重要,不知当然就不知道,不知因果原来是这样。对于很多苦命的人,要鼓励他多念佛、多去做善事,这样他命运才会改变,否则光帮助他、拿钱给他,那有什么用?他钱花完了,照样还是苦。所以真正要教导众生,帮助是可以,适度帮助可以,最主要你要让他学佛,认真学佛。所以《大般若经》里面讲的方便,是「方便波罗蜜」。如果你光用方便的话,只有施舍而没让他学佛,这不是真方便!

有些密教的大师都是这样子,一看,「唉呦……,他不学佛,他只要来问怎么看风水,公司怎么赚钱」,上师就帮他作法,让他赚钱,让他把风水改一改。改了半天,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对方发达、顺了以后,就忘记你,也不知道要修行,这样子的以利钩之的方便,就不叫真方便。不要借口说「以利鈎之」,鈎之是起个头,你当时想:「我以利鈎之,跟他看风水,跟他治病,跟他帮助事业发展……。」但是你后继无力,他发达以后就忘记你、不修行了,事业愈做愈大,愈跑愈远,是你害死他的!

如果他没有做那么大事业,也许他会修行,人在不利时才会想要修行。如果是生活过得很好的话,会想修行,那是过去世有因缘,经典中提过很多天神下来投胎的,玉皇大帝事前就会告诉他:「你去吧,到时候我一定下来帮助你,让你不会迷失掉!」不然天神下来了,都去出生婆罗门家,出生在富有人家,家长又说:「我要有后代,我舍不得你出家。」所以把人看得紧紧的。当然只有求这些菩萨,(玉皇大帝是二地菩萨),请菩萨下来帮助他,不会迷失掉。你看我们印度朝圣专栏的文章,很多都在讲这种故事。人在顺境中,很容易迷失掉;生病了、家境不如意了,他才会想要修行,解脱这种痛苦,才会这边跑、那边跑,有的跑得不对了,还跑到邪道去,接触的都是外道、邪道,搞得也没有究竟,也没有解决痛苦。

像这些我们要懂。苦集是怎么一回事情。今生有幸接触到佛法,就好好去做,不要在迷糊中还是怨天尤人、埋怨生活不如意……,这就是你过去的业力。无知就会说没有因果,学佛就在讲因果而已,这些都是因果!前世好,今生出生就会过得好,如果不继续用功,不继续帮助别人做善事、供养诸佛菩萨,以后就会不好。所以才会有这四种的命运。生谛知道了,集谛就造成一切因果的因。

 

(8)尽无生智谛─若解四谛则能灭染累;即说灭谛。

第八个尽无生智谛,生就是一切业力,那你要怎么把它除尽?修行让它没有生的这种道理。生是生烦恼或者来受生,生是上面接下来讲的。所以,若解四谛道,则能灭染累。染者指作烦恼、随烦恼,或依所缘之诸法而称为不善、有覆法。或指与无明相应,而能染污善心、净心之法。诸染污之法,即有罪、有覆之法,故为诸智者所呵。累者指,亦指烦恼恶业,因烦恼恶业能染污、系缚心,故称尘累。

此灭谛,你要灭一切的因,甚至于目前的苦,再追溯到过去的因,都能灭除、离垢最好。所以染法是不净。没有脱离因果,就叫做染法。染并非绝对都不好,只要你去做善事就有受报,那就没有脱离三界轮回,在佛法来讲、解脱道来讲,这还是染法!净法,就一定不会再来受生,是解脱的法,那只有波罗蜜。所以善事要做,不要执着,才是净法。如果你做了善事,就脱离不了因果,就是染法。

在佛法来讲,不是鼓励人家修善行,但你不做善行又没有根基,所以叫你去做,但不要执着,所以称为布施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这个样子。染以后会变成我们的尘染、累赘,变成我们的业力,累积起来,就变成我们无量的业因,所以你要把它灭,灭苦、灭集,这样你做到了,就是所谓的灭谛。这些法都是对着苦集灭道在讲。所以怎么灭?不是你说要灭就灭。所以才要打坐、才要修心。打坐,坐不下去,你只有拜佛。因为你心不定,或身体气不通,所以打坐脚就痛、坐不久。但你身体没气,气怎么进到脑筋去?气不进到脑筋去,怎么修?脸都不会改变澄清。那一定要拜佛、念佛吗?我们有人就要修断食。断食是比较锐利、比较直接,不是一般人能做。

但是看看我们一位同学,断了两个多礼拜,前后两次,她身体当然也有改变,瘦下来了,而脸相也有在改变澄清。有的人是在真修打座啊、拜佛啊、诵经啊,脸永远都没有改变。什么叫做「脸改变」?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的话,这个脸像佛的脸一样,非常清澈、非常庄严、亮丽,如果你不劳累,然后气通的话,你自己看看自己的脸,或摸了是会光滑的,你看我之前十几、二十年,皮肤也好、脸也好是滑润,不像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已经把它超用过度了,连自己看都不满意。没办法,我命不好,无法像你们可以悠哉悠哉、晃啊晃。命不好,不是没饭吃,是要做啊!一个责任问题──要做。所以你说:「老师休息啦!」我也愿意休息,若有人来帮我做事,我当然就可以休息,当然你要帮我把事做得好,不是做完了我还要再来做一次,那没有用的。

所以您们一定要让气走到脑筋里面去,脸才会改变。这次我们从印度回来,看到另一位同学,我说:「妳有用功喔?今天脸看起来很清澈。」她说:「对啊,我知道老师要回来,所以我前几天就赶快用功。」有用功、没用功,看得出来,骗不了人的。所以你说:「我用功是用功了,为什么没有改变?」这是你内气不够,气产生不出来,再怎么修都修不到脑筋里去,脑筋没有气进去,这个心就不会柔和、是不柔软,也没有去除烦恼,没有转成很平和、很柔顺,脸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还有这个毛病,也许你知道,也许不知道,知后要改变方法修行。如果都坐了几年都没有改变,就表示用功方法不是很对。

 

(9)令入道智谛─为正见之众生说应解达苦等;即说四谛中之道谛。

进入第九个令入道智谛。第八尽无生智产生出来了第九令入道智就产生出来。所以智慧产生出来,才能达成真正解脱的目的。苦集灭道的道,至此就得到了。所以道谛,一般来讲是声闻的解脱,还不是菩萨的究竟。因为苦集灭道主要是初步修行、要有境界的,解脱境界一定要做的。但这些对菩萨法来讲,对《解深密经》的境界来讲,还是只有做一半,不是究竟。怎么进入道智谛,能为正见之众生说应了解通达苦谛等法!你要认知苦的道理,认知集因果的现象,然后尽量用佛法修心养性,才能够进入灭谛、得道谛、道智谛。

「苦等」就是「苦、集、灭」三个包括在一起,用苦等代表。也就是说四谛中的道谛你做到了,做到有什么现象?过程有什么样子?在《阿含经》里面都会讲这些,所以修的好不好?你自己知道。比如说道谛我得了,心有没有清净?有没有烦恼?或者冤亲债主来了,有没有能力避免他们的干扰?维持身心安详?如果你都做不到,你说已经苦集灭道三转十六行法都做完了,那是骗人的!出家众更要懂得四圣谛,善思惟苦谛是什么。已知当要证,已证当要断!思惟集的道理,已知集的道理,证你到底还有什么因果?因果是习气啊,你要怎么断?到已断因果是不简单,烦恼来时不烦恼,障碍来时不让障碍得逞,要有这个能力。所以不是光在文字相上执着,是要用你的心去印证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苦集灭道就是没有完全的去体会、去证、去断。后面的(6)(7)(8)(9),刚好即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这四个法。

 

(10)一切菩萨次第成就诸地起如来智谛─为大乘可化之众生说成就大乘如实之行德。

最后第十个法,指一切菩萨次第成就诸地起如来智谛这是总说。如果苦集灭道证得的阿罗汉,祂要转成菩萨道,要学菩萨法然后慢慢地要得到如来的智慧。所以这是包括一切,最后这个要花很久的时间去修,不是你修今生就可以成就。苦集灭道四谛,是可以当生成就的,由其在古代,末法时期就难了。你只要认真打坐用功,是可以成就的,佛说现在的时间点可以修到三达智圣者;但菩萨道要得如来智谛,则要三大阿僧祇劫,就算没有三大阿僧祇劫,也要两大阿僧祇劫。所以讲是讲,后面这个已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为大乘可化之众生,说成就大乘如实之行德。我们在学《解深密经》,也是大、小二乘法都要学。如果你已经对《阿含经》很懂,而且也实修有境界,当然就可以直接转入菩萨道。

有的人说:「我过去有修过。」过去有修的话,你就有那个根基。你不要轻视苦集灭道是小乘法;《大般若经》里面世尊有讲,如果是大乘菩萨,却对苦集灭道这些小乘法,都不知、不证、不断,那这菩萨不是真的。一个人如果今生没进入《阿含经》里去研究,但行为、知见、解脱智慧,生来即已具足,这才是真菩萨。有的人生下来就不爱讲话,也不会去犯错,就是这么长大的,长大后又有机会学佛,有机会往前进,这就是宿缘、善根深厚。有的人则是生下来就爱讲话,苦恼、病痛一大推,这个就是过去的恶业于今生所现。所以第十个起如来智谛,就是久远学菩萨乘而得到的。以上把十谛讲完了,接下来看《瑜伽师地论》怎么说

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六,开展四谛而为七谛、十谛,依此阐明迷悟、因果之理。其中,七谛与四谛之关系如下:爱味谛(集)、过患谛(苦)、出离谛(道)、法性谛(灭)、胜解谛(道)、圣谛(灭)、非圣谛(苦集)。十谛与四谛之关系如下:起初之一切苦谛等五者,系显示八苦,表苦谛;其次,业谛与烦恼谛系表集谛;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谛与正见谛系表道谛;最后,正见果谛则相当于灭谛。

瑜伽YOGA是前行、前加行是修行的最初境界《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所作的论,祂把修分成十七个地。地是没有果位,但是分成十七个境界来讲,包括初禅怎么样、二禅怎么样、三禅怎么样、九次第定往上又是怎样?这一部论,上次在开头讲序论时就有提过。《瑜伽师地论》里有两品,都是照着《解深密经》的内容抄上去的,所以里面包含了《解深密经》后面比较高深的佛理。它在卷四十六里面讲,开展四谛而为七谛把四谛转成七谛或转成十谛,依此阐明迷悟,四谛之苦集灭道,或前面所讲的七谛,以及刚刚所讲完的十谛,内容怎么变,都只是境界、心地状态划分不一样,或者名相、名称不同而已,其实内涵差不了多少。

迷是怎么样?悟是怎么样?因是怎么样?果报又是怎么样?都在讲这些道理,所以佛法讲起来,就是在讲因果而已。如是因,如是果。你今生修行也是造善因,得解脱果,或者得菩提智慧。你没有修,怎么会有菩提的智慧?所以讲来讲去,都在讲因果。如果你过去的因已经糟了,今生修行,要怎样来灭掉对因的执着?要先灭掉你内心的习气毛病,心病、执着、个性、毛病、…这些,都要推翻掉,不要执着「这样好、这样不好、这样对、这样不对」种种观念。你要懂得苦谛──今生的苦、烦恼,就要知道集谛,是我们累劫养成的习气毛病,这些都要断都要灭,如果光说不练,光听不去作,也没有用。

有人智慧高的,听一句他就懂怎么做,而且会在生活起居、与人互动中,好好去运用。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看起来像不错,但是到紧要关头总会现出你的习气,很自然流露,你未必知道。比如说,你有不屑的心态,对人或对哪件事,有时候你没察觉,但你自然就会流露出那种动作、表情出来。这就会被看得出,这人还对某种事执着,还有某种习气毛病。也就是──99%都不错,但是对某一种事情很不以为然,无形中就会表现出来!这是为什么?就是你没有灭掉集的因。所以自己要思惟。也许你自己不觉得,我看了我就会知道,你还有这样、还有那样,有时候不好提醒你,要看因缘教化。

譬如你对喜欢的人当然是语言柔软、眼色和悦;对不喜欢的人就讲话不一样、动作也不一样,这就习气。所以集的因要断很难,但是你要知道、要警觉,打坐时要思惟。如果说,看某人就觉得不可理喻,你还存有这个想法,打坐时不妨多想:「这个人也不错啊,有什么不好?不好都是我在妄想的。」要这样转自己心意,不是叫那个人要改好符合您意。如果有一天你是菩萨,你讲话他会听,那你直接教导他,是吧!你还不行时,你先转自己。

听说有的人只有听我的话,别人的话都不听,来道场乱搞,不知道规矩,他不学佛乱搞,想的都是自以为是的就去做,人家讲他,他就问:「是谁说的?是张老师讲的吗?」如果你跟他讲:「是!」他就摸摸鼻子:「喔!」如果你不敢讲是张老师讲的,他就有理由:「你讲的,你是老几?我不听你的!」这样子都是心有病。他也不知道人家讲他,是因为他行为不对。你没在正式道场待过,我们这里是很开放,你去真正出家道场的话,是中规中矩,走路都要有威仪的。像你不是香积组,就不要到厨房去,什么还有自己拿东西在厨房里煮的,道场是十方的,怎么可以这么做?自己要有智慧去分辨,不要人家讲了,你还振振有词问:「谁讲的?」香积组的人才能够入厨房,不是香积组的就少去,有时候我也会去监督一下,看看香积组谁在煮。

所以人家跟你讲了这些观念,你自己要思惟为什么这么讲?问一问,不懂就问,你不清楚,就不要怪东怪西,怪这个人、怪那个人,人家讲你还要跟你结恶缘,不讲你又看你愈迷糊下去。所以迷跟悟,智慧不一样就在这里。有的人一想就知道该不该了。哪里没你的事,哪里就少去,少去不该去的场所,你来道场就到佛堂用功,吃饭就在饭厅,其他区域跟你无关的就不要进去,这个也是修行。讲修行那么难?很细。看看你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这些都无所谓,当然再怎么修,都没有用。我讲了你们有这些毛病的,你要去思惟。迷、悟就在一念间,因果也在一念间

其中,七谛与四谛之关系如何?七谛──爱味谛(集)、过患谛(苦)、出离谛(道)、法性谛(灭)、胜解谛(道)、圣谛(灭)、非圣谛(苦集)。那么,苦集灭道这四谛,跟上面这七谛,诸法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下把它相互对照一下。

1、爱味谛是集谛。你有爱,然后执着,就是比较收集因果的因,你犯了什么喜爱的毛病?你做了什么行为?都造了因,所以一切因都聚集在一起,这是集谛。

2、过患谛是苦谛。集了以后因缘成熟又产生果报的现象,所以过患谛就是苦谛。今生有的人生活不如意、身体病痛多,就是苦谛来了。这些都是由前面爱味谛所集来的。你说:「我今生没有害人、没有做怎么样啊,为什么会这样?」那是过去世所集来的。所以你思惟,不要只思惟现在。很多人说:「我不信因果!」你不信因果,因果还是照样绕着你;你信因果,因果也是绕着你,但是你可以学习──过去的因怎么来,习气毛病怎么转,不好的因如何转,不善的念赶快转,转了以后,天下太平,眼中没有一个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什么都好!随缘!随缘!这样你哪里会有烦恼?也不会跟人家结恶缘。如果你处处语言、肢体、行为都不管束,都觉得无所谓,无所谓你就集愈多业,然后苦就愈现。所以说苦谛是过患谛。

3、出离谛是道谛。心出离行为出离你就得真正的解脱

4、法性谛是灭谛。你要懂得法、懂得自性怎么样,就是要用法来学灭一切因,或者坦诚地面对苦果,把苦不当苦,这样的话就是灭谛。

5、胜解谛也是道谛。道理懂了,也做到内心没有烦恼,身体病痛也无所谓……等等,就是悟了道谛。所以七谛与四谛之间,有稍微重迭之处。

6、圣谛也是灭谛。圣就是解脱、就是空,是灭一切法,这就是圣谛,所以它把圣谛挂在灭谛里面

7、非圣谛则包含苦、集二谛。如果以菩萨法来讲的话,上面讲一切菩萨次第成就诸地起如来智谛非圣谛也就是不住在解脱的空的里面。菩萨就有这个心,能解脱但不脱离群众,发心度无量众生,这样祂也是在世间里面。讲苦谛、集谛两个,那是讲一半,还没有究竟的人的现象。

至于十谛与四谛之关系,以下也把它统整一下。起初之一切苦谛等五者,前面这「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说成谛」五个是苦谛。如果一切苦谛,则有八苦,表苦谛。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基本的生、老、病、死这四苦,加上爱不得──你喜爱的偏偏要分开,怨憎会──你讨厌的人偏偏会在一起。又有求不得之苦、五阴炽盛苦。一家人也不会永远在一起,像男生被调去当兵,做父母的就很思念,现在比较好,可以用电话打来打去,过去哪里有这样?过去有的人,若有神通当然没话说,无距离之隔;但没有神通的普通人,思念、别离,种种都是苦。

此外又有求不得之悲苦,没事找事也苦。比如一下雨,就想说:「唉呦,那些晒稻谷的人就糟糕了!」如果没有下雨,就想:「唉呦,种田的人缺水无法收成」,这样也烦恼,什么都烦恼。常常杞人忧天的,更痛苦。好比说这几天台南传出看到蚯蚓又大量涌现出来,然后太阳一照又死了一大堆,有人就怀疑:「是不是地震又要来了?」有人一看这报导,就害怕:「唉呦,糟了!」忧悲苦恼不断。不管你怎么样,该来总是会来,不该来就不会来,也不因为你忧愁它就不来,也不因为你怎么样它就改变。所以,有修行的人就知道,一切都是因果,便坦然去承受忧悲苦恼。无论国家大事、家庭的事、亲戚朋友的事、自己的事都一样,尽量淡薄,这样你就没什么烦恼。上述这是基本的八大苦,佛法要讲更细的还有,九十几种苦都有。

其次,业谛与烦恼谛系表集谛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谛与正见谛系表道谛。如果你能够听闻佛法,而且佛法里面涵盖有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你若想求出世间的话,一定要守戒律修行,正法就是戒律。世尊转的法轮,是讲解脱的道理。转轮圣王就是讲正法。转轮圣王以什么治天下?就是以戒律,叫老百姓要守戒。最基本的有十善,如果你要成阿罗汉,则要守两百五十戒;或者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圆满做的好,今生一定证得阿罗汉果。

为什么末法时期没有办法?刚开始的苦谛都不去用功。你看过去修行人,虽然南传的坐法看起来很简单,但一坐下去就是一天、两天、三天不起来。你们都舍不得这样做,怎么会成就!为什么他们都可以这样?过去的人就专心在修行,还没有悟道以前,日中一食,就一天托钵一次,吃完了就坐,也没有什么功课,也没有什么拜佛,也没有什么持咒。要学阿罗汉,不是诵经、不是持咒,是观这个心,是守戒律,让行为、威仪非常如法、如律。然后坐下去就是一天,能坐一天当一天,过去哪里有躺下来睡觉?所以古代的人悟道快就是这样,因为他们用功的时间长。

现在你打坐有一小时就觉得不得了!打坐两小时就稀有了!而且每天能不间断就更厉害了!人家二十四小时,扣掉托钵、吃饭三小时,还剩二十小时在那里打坐。如果你真的要有成就,像我们这一位师父现在很认真在拜佛,动,当然是很好,动的时间以外,你不如就打坐。南传的坐法,你这边动右脚撇出去,累了左脚撇出去,每天坐个二十小时。看!马上就会有阿罗汉产生的。所以这个是真的。苦集灭道,你体会它之后,然后彻底的去观:「我的脚为什么会痛?我的肉体为什么会痛?谁在痛?这些都是无常法,无常法是苦,苦时心意观苦,即能悟无苦。」这个是在座上修。至于拜佛,当然每个人体力不一样,量力而为。这一位师父发生车祸,所以体力比较虚弱,但虚也可以练出来,因此现在可以拜三百拜了,以前没办法,从来没有拜过三百拜,现在已经进到三百拜了。

我们以前在断食时,每天还要拜五百拜,那时候在三重汤城里,所以大家都吓到了,现在一谈到断食,只有初生之犊不怕虎,才会常讲:「哎,老师办断食喔!」老生每一个都静悄悄,谈到断食赶快跑。当然累是累,但是过了以后你会有受用,所以断食时,你还可以拜五百拜。当然是一天以内,不是一下子。有人在断食时,体重减的速度慢下来,这时就要起来拜佛,就算没一千拜,那五百拜也好,燃烧脂肪了就会再瘦下来,体力也会再产生,如果再兼用南传的坐法打坐,观呼吸进出、进出,身体就会起变化。

所以断食的人不要光断食。第一个,要勤练宝瓶气,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大小肠都没有脏东西堵塞在那里,练宝瓶气很容易发动契机。第二个,要打坐,把睡觉、休息的时间拨一点出来打坐,你会觉得,以前打坐时间没有坐那么长,我们现代人被时间观念限制了,过去哪里有什么时间观念?没有!一坐上去肚子饿了才起来托钵,证到阿罗汉以后,一入定就是七天;证到辟支佛,一入定就两个礼拜,二七日祂才出定托钵一次。佛根本就不必吃,偶而随缘,出去走走、看看有什么人可以度,所以祂会出去托钵,祂是可以不吃饭的。

所以我们了解因果,就明白──你多下一些的功夫,就得比较快的果报。如果你说慢慢来就好,一生又一生,日日蹉跎下去,那么你今生要有什么成就也很难。再来菩萨则不一样。你看再来菩萨也没有什么用功,他怎么进入那个状况?那是过去累劫修的,有佛菩萨在因缘到了来给他加持,自然就进入那个修心状况。如果你过去不是亲近过佛菩萨的话,今生靠自己修,又没有了解用功的方法跟程度如何影响你的果报,你就会舍不得或者狠不下心来,把你的肉体好好的操一下。我们对出家师父特别寄望,因为一成就就可以影响很多人,教化很多人,所以要多用功。不像在家的居士,大小杂事一大堆,染缘、杂缘一箩筐,不容易用功。最后,正见果谛则相当于灭谛你有正知见得到的智慧相当于灭谛。今天整个把十谛解释完了

2008.10.29讲于法尔)

 


[ 解深密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