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2005.09.24.   第 15 讲(3)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续)

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三)解释名词(续)

9.供养

上次我们解释了身分供养和心分供养之别。今天则继续就供养物之种类、供养方法与供养对象来做说明:

二种供养:据《十住毘婆沙论》说,有:(1)法供养,指善于听闻大乘正法,指已发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说法或广或略。(2)财供养,饮食等四事供养。据《大日经供养法疏》说,有:(1)理供养,指以证入真实之理为供养。(2)事供养,指供养香花等。

二种供养:根据《十住毘婆沙论》,提出两种供养:

(1)法供养:法,指的是讲经说法供养大众,指善于听闻大乘正法,指已发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说法或广或略,这是法供养。能说多少是多少,但先决条件,开法筵要受菩萨戒,菩萨才能讲经说法;未受菩萨戒者最好不要讲经说法。法供养的功德是最大的,为什么功德最大?财施只是解决他人生活上的问题,或供养出家众、父母、师长是满足孝道;法供养则可让人由心地里解脱,这是最大的供养,非一般人能做的。自己道理懂了,熏习日久,有若干程度的修证,方能行法供养。

(2)财供养:指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

另据《大日经供养法疏》的说明,《大日经》是大日如来也就是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经典,后人就这部经典所写的一个供养法的说明,其中提到有两种供养:

(1)理供养:法的究竟,称做理。讲善行是法供养,讲初级的打坐也是法供养,进一步的法供养是讲经说法,讲小乘、大乘的经典﹔但若讲到空、无相这些道理则是理供养,指以证入真实之理为供养。要悟得解脱的是法供养﹔理供养则是会理入证,怎么从心地里面去断烦恼、习气,以得到空无的心?真实之理就是悟到空,面对因缘时自性应缘,应缘完了就完了,无有诸习气毛病相应,大乘菩萨或是阿罗汉悟到空的境界后,能够把这些道理讲出来,就是理供养。

(2)事供养,与财供养一样,供养香花、水果或者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等,都属于事供养。我们学到两种供养,最基本的法、财、理、事,意思都差不多的。

 

三种供养:据普贤行愿品疏之说,有:(1)财供养,指供以世间之财宝、香花等供养。(2)法供养,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3)观行供养,指行周遍含融观、事事无碍观等华严观行供养。十地经论卷三说,有:(1)利养供养,指衣服、卧具等。(2)恭敬供养,指香花、幡盖等。(3)行供养,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之供养。

三种供养:其实是由上面两种供养所衍伸出来的;据《普贤行愿品》疏抄之说,有三种供养:

(1)财供养:指供以世间之财宝、香花等供养﹐尤多见于密教。珠宝、花果、灯烛这些都属于财供养,而行财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当然也是属于物质类,会增加你的财宝。

(2)法供养:提起法,就只有菩提心,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是自利、利他两种利,这是法供养。

(3)观行供养:用修道的一些道理、心地法门来观行。指行周遍含融观、事事无碍观,此种华严观行供养,也就是《华严经》常讲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作所为于法界性里一切唯心造,这是佛达到的境界,衪都能够确实的掌控,从空里化有,所以要了知诸佛怎么化?就观法界性,法界性本空,空中可以化有,如何化有?一切唯心造!你怎么观想,它就怎么化,这就是周遍含融观。

心量够的话,十方虚空一切佛剎土都可融合,然后观想供养,世间的所有物,化多化少,端视你的心量。心量观并仰仗咒力,七粒米也可化成如须弥山多。我曾讲过,法会时,清香一柱可以化千万亿柱,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摩诃萨,你心里面这么观、这么持咒,它就真的化无量无边,供养了虚空一切诸佛、菩萨。心能力够的就这么观想,但观想之中不可打妄想,否则供养就化成了不清净物。

有一位法师,在做这些观想供养时,刚好下雨,他打了妄想,想到他的鞋子在外面淋雨,一想到鞋子,他本来要化给众生吃的食物,全部化成鞋子,这下糟了,这些众生瞋心起来了,把他整了一顿。所以在修观行供养时,不能打妄想。有时候修禅或修密法的人,这个心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层次的众生,或收到一些障碍你观想的讯息,若定力不够就干脆别观想,把东西摆在佛堂前,念咒就好。本是要观无量无边的食物化给众生吃,若观到不净之物就很不好!

《十地经论》卷三说,也有三种供养:

(1)利养供养:这与财供养大同小异,只是名称不同,指衣服、卧具等。

(2)恭敬供养:是指没有实际可以得到好处的,例如香花、幡盖等,这只是尊敬,花供养只是让衪能够闻花香、幡盖能够遮太阳、遮虚空之间的不净物,是属于心地的恭敬供养。

(3)行供养:修行上的供养,行供养是指信行、修行、戒行等供养,发起信心信仰佛法,产生十种信心,同时化成行为,这也是一种供养。持戒、修行也是行为上的一种供养。

三种供养分财、法、观行;另外有利、恭敬、行供养三种,可稍微了解一下。

 

三业供养:《法华文句》记载,有身、口、意三业供养,即:(1)身业供养,身至诚礼敬诸佛菩萨。(2)口业供养,口发言称颂诸佛菩萨功德。(3)意业供养,端心正意,想念诸佛菩萨相好庄严。

三业供养:《法华文句》记载,有身、口、意三业供养,即:

(1)身业供养:是用身体至诚礼敬诸佛菩萨,称为身供养,一天礼拜五百拜、一千拜,其实就是成就你自己的色身。

(2)口业供养:是从口中发言,赞叹诸佛菩萨的功德,例如学偈语,如文殊菩萨一样唱诵,把对佛菩萨的感激之恩、赞美之词写出、在佛堂、佛前念出,这都属于口业供养。

(3)意业供养:端心正意的忆念诸佛菩萨相好庄严,这是心不错乱,忆想诸佛菩萨美好的一面,是谓意业供养。

 

四种供养:(1)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之说,有香花、合掌、慈悲、运心等四种供养。(2)据理趣释卷下之说,有菩提心供养、资粮供养、法供养、羯磨供养等四种瑜伽教之供养。

四种供养:

(1)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之说,有香花、合掌、慈悲、运心等四种供养。《大日经》是密教的两部主要基本经典之一,另外一部是《金刚鼎经》。要修学密教就以这两部经典为主,毘卢遮那佛的心法,手印、咒语都在其中,与一般所了解的初浅密法不一样,当然它也有仪轨的部份,例如如何供香?起法念什么咒﹖点香、合掌、礼拜念的咒都不同,虽复杂但只要心诚敬,依照仪轨去进展,就会进入另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这四种供养中,香花是属于财物类供养,合掌就是我们一般的双手合十。合掌约十一、二种不同的合掌法,如虚掌、半开幅的莲花掌或全开幅的莲花掌等等,密法里皆代表不同的意义。慈悲供养则是待人接物慈悲以对,运心则是以心运想来行供养。

(2)据《大乘理趣般若波罗蜜经》释卷下之说,有菩提心供养、资粮供养、法供养、羯磨供养等四种瑜伽教之供养。

1.菩提心供养:发菩提心也是一种对佛的供养,为什么?因为发大乘心,佛最欢喜,你发了菩提心修自己,就是伏心菩提、明心菩提,证得出到菩提,再

利益众生、行菩萨道、追求如来菩提,这是菩提心供养。

2.资粮供养:有两种,一种是财施供养诸佛、另一种是给出家众,供养佛法僧三宝,以培养资粮。供佛可以得智慧,行菩萨道之间要有智慧能够讲经说法。而利益众生,也是一种储存资粮的供养,因为众生是你未来要成佛的助缘,你利益、度化他们,除了可以学到很多外,更能除去自己的微细习气,是培养你成菩萨、成佛的资粮。

3.法供养:把所学、所印证的解释给人听。

4.羯磨供养:在诸佛、菩萨面前做法会、诵经,是属于一种法供养。以每天诵的经典供养诸佛菩萨,也可从中得到些佛法的概念﹔另一方面,参与法会的无形众生也能得到啓示,因此法会是可以利益到很多层次的众生。

羯磨也是一种法,大多偏向于修行上的指导。授戒时羯磨和尚大多主讲戒律、规矩、或佛理,是要有阿阇黎(上师)的资格才可为羯磨,并非人人可为。《大乘理趣般若波罗蜜经》是很高深的经典,这四种供养是比较大乘方面、是四种瑜伽教之供养,要有传承、有上师指导,才能去从事这些行法。

 

四事供养:(1)据《增一阿含经卷》说有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等四种供养。(2)据《无量寿经》说有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四种供养。(3)据《善见律毘婆沙》说有饮食、衣服、汤药、房舍等四种供养。

四事供养:

(1)据《增一阿含经卷》说有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等四种供养:最通俗的讲法,就是四事供养。

(2)据《无量寿经》说有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四种供养:彩绘幡盖或一条条的悬缯,是游行时所携的装饰品。幡盖是给诸佛、菩萨、出家众遮阳、隔尘用的;燃灯、大量的散花、或点各种的香,这是在《无量寿经》提到的供养。

(3)据《善见律毘婆沙》说有饮食、衣服、汤药、房舍等四种供养:与四事供养唯一的不同是加了房舍,把卧具扩大为房舍!

五种供养:据《苏悉地羯啰经》说有涂香(持戒)、花鬘(布施)、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燃灯(智慧)等五种供养;另加阏伽(净水,忍辱),即为六种供养。

五种供养:据《苏悉地羯啰经》说有涂香(持戒)、花鬘(布施)、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燃灯(照破黑暗,表智慧)等五种供养,以不同的方式来表征六波罗密除了忍辱外的各种修行;要持戒就以香涂手,手也许做了恶事,涂了香表得无缺戒香身﹔供养花鬘代表布施,对上是供养诸佛菩萨;烧香,表精进用功,佛前烧香诵经、做功课皆可;供养饮食,表征具足禅定力,不饥不渴了,自能断去饥贪渴爱﹔然以饮食供养佛菩萨只是象征性的,我们学打坐要能以禅悦为食,吃多了会影响修行;燃灯是照破无明产生智慧。

另外加上阏伽(净水,代表忍辱),即为六种供养。修忍辱法可以悟得无生法忍。前面所讲的这些,其实还是以忍辱为最重要;修忍辱当然要用智慧,用智慧才能自在的去行忍辱法。无我,也是用忍辱来成就的,《金刚经》云:「无我,得成于忍」,菩萨能够悟得无我,则此菩萨胜前菩萨,以满恒河沙等无量无边的世界七宝,去供养诸佛菩萨,所得功德是非常大。五种供养再加上忍辱供养,即为六种供养。

十种供养:据《法华经法师品》说有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等十种供养。另据《大藏法数》说,将缯盖、幢幡合并为幡盖,而加入合掌,成为十供养。

十种供养:据《法华经法师品》说有花、香、璎珞(珠宝)、末香、涂香、烧

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音乐)等十种供养,是合并前述的所有供养,都是对诸佛菩萨表示供养的范围。

另据《大藏法数》说,将缯盖、幢幡合并为幡盖,而加入合掌,成为十种供养,以上是增加我们对供养的概念。我们一般家中是水果、香花、蜡烛、燃灯,若是对出家众、师长、父母,则再加上四事供养,若要庄严道场,可以供养幡盖、彩绘、布条等,尤其是游行时更适合。

 

此外,佛前之供物称佛供,神前之供物称神供。供养梵天、帝释天、功德欢喜天等,则称供天或天供。供于亡者,称追善供养。专供饿鬼者,称饿鬼供养。庆祝佛像开光者,称开眼供养。供养经者,称开题供养,又称经供养、一切经供养、书写供养,如书写《维摩经》而供养之,称维摩经供养。叩钟庆祝者,称钟供养。又就佛法僧三宝而言,供养佛,称佛供养、供佛;供养法,称法供养、行供养;供养僧,称僧供养、僧供。

此外,佛前之供物称佛供,神前之供物称神供。供养梵天、帝释天、功德欢喜天等,则称供天或天供。供于亡者,称追善供养。

追善供养:是祭拜、供养祖先,追思亡者望其能往生善趣。

饿鬼供养:专供饿鬼者,农历七月的焰口法会就可称饿鬼供养,是在供养孤魂野鬼。

开眼供养:庆祝佛像开光者,称开眼供养。关于佛像开光,佛像造好请回来后,最好赶快开光、供在佛堂上,不然也是有过错。将之收藏起来或摆设在书架上都不是很好。当然有的人说佛像已经雕刻好,要开什么光?或说不必了,佛的法力无边,尤其禅宗更是方便,把它请上去,拜一拜就安座完毕。密教对此可讲究了,有很正式一套开眼供养的仪轨﹔我们显教比较方便,念一念香赞、心经、大悲咒,再回向就好了。

开题供养(经供养、一切经供养、书写供养):供养经者,称开题供养,又称经供养、一切经供养、书写供养,如书写《维摩经》而供养之,称《维摩经》供养。我们印了《金刚经》,称《金刚经》供养,印了楞严咒,称楞严咒供养。抄经供养功德很大。现在就简单了,印刷术发达,只要出了钱,印一万本、二万本都很简单。从前要抄写一部经可不容易,要全身沐浴洁凈,穿新衣,再一字一字专心的抄写,这大部头的经,要多久才能抄一部?是不简单!后来纸张发明了,一种粗糙的图刻版,用的是竹纸或石头,雕刻后能印多一些。两千多年前,在贝叶上刻一部经是很大的工程!现今科技发达,印部经快多了。照道理一部经印了后,应供置于佛前做一个仪式供养,然后再流通出去才是。

钟供养:叩钟庆祝者,称钟供养。我们是方便的居士道场,若是丛林,在清晨四点钟一定要叩钟,唱诵楞严咒,每一个叩钟的人一定要会唱,声音宏亮地唱楞严诵,每唱一句就撞一次钟;以后我们做观音法门,要规划一套楞严诵的叩钟偈。叩钟是钟供养,有时候有人来拜山要叩钟,或法会也要叩钟、某位菩萨、某尊佛生日了也要叩钟,这都代表一种供养。

叩钟好像只是撞响一下,其实这个钟声可以振荡十方虚空一切不干净,甚至利益很多的众生让心清净。观音法门里有时用一百零八下的叩钟,身体有障碍的话,光听这一百零八响,障碍就趋掉了,所以这个钟虽然是供养,但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能,这里只是指庆祝时叩钟的钟供养。

以佛法僧三宝而言,供养佛,称佛供养、供佛;供养法,称法供养、行供养;供养僧,称僧供养、僧供。

 

其中,招请百僧,设斋以供养者,称百僧供养、百僧供;招请千僧,设斋以供养者,称千僧供养,或称千僧斋、千僧供、千僧会;传说此种供养之功德无量。又供养之施主,称供养主。供养众僧,亦称供众、供赡。记载供养意义之讽诵文,称供养文。为供养求福所造之佛像,称供养佛。以灯明供养佛像、塔庙,则称供灯。于日本,在书写经典之后,以之供养、宣讲,称为供讲。

其中,招请百僧,设斋以供养者,称百僧供养、百僧供。经典里提到,无遮大会或斋僧大会都要设一百个高座,请有德行的高僧大德、出家众上座接受供养,这功德非常大!在此间,七月份的斋僧大会算最多,其它时候就比较少有此类供养。古代的印度有无遮大会,动不动就供养上百、上千的出家众,招请千僧设斋以供者,称千僧供养、或称千僧斋、千僧供、千僧会。

传说此种供养功德无量,为什么呢?因为供养对象都是有德有道的修行人。能够供养一位行者就已不错了,何况这些修行人持戒清净,起码有须陀洹以上的境界﹖早期有很多出家人修到类阿罗汉、类声闻阿罗汉的境界,如今末法时期到底是少一些,因为要证到阿那含、阿罗汉,应该心都清净了,有五神通,甚至于六神通,这些很不简单!现在的人有一点小通就不得了,已看不到真正五神通具足、六神通具足的圣人了。无论如何,出家总是功德无量,我们供养他们,这个功德当然也是很好。

出钱、出力去印经、斋僧,做种种供养之施主,称供养主。供养众僧,亦称供众、供赡。记载供养意义之讽诵文,称供养文,例如疏抄。讽诵文是由古印度传来的,像这次禅三清晨放的大觉寺的三皈依,就是讽诵文里固定的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后面是巴利文唱的经文﹔其它又如法会所念的疏文,其中有你的大名,这也是讽诵文。

为供养求福所造之佛像,称供养佛,佛像不一定是雕塑的,可以是临时造作或画的。以明灯供养佛像、塔庙,则称供灯。在日本,书写经典完后以之宣讲、供养称为供讲。这些名词因为谈到供养,我们就把它例举出认识一下。

 

10.   

塔梵语stupa肸扔,音译作窣睹婆、窣堵婆、窣都婆,略译作塔婆、偷婆、兜婆、佛图、浮图、浮屠、佛塔。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大冢、冢、坟陵、塔庙、庙、归宗、大聚、聚相、灵庙。塔者为「顶」、「堆土」之义。

塔梵语stupa肸扔,每个翻译的人所采用的名词都不一样,若对梵字有研究,相对地译者翻成哪一个汉字,就知道差不多是哪些字、该怎么念。译作窣睹婆、窣堵婆、窣都婆、卒都婆。这些译成汉字,用河洛话来念音都差不多,若用北京话来念就很不一样。塔或略译作塔婆、偷婆、兜婆、佛图、浮图、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一命比建造七层塔供养佛的功德还要大,这是从利益众生来)、或佛塔。

意译为高显处,比一般土地高出的地方,把它做成高耸而明显的某物,称为高显处,藉此纪念某一事情、某一人、或供置佛陀的特定物件以资纪念;又译作功德聚、方坟、圆冢、大冢、冢、坟陵、塔庙、庙、归宗、大聚、聚相、灵庙,塔者有时亦称为「顶」、「堆土」之义,所以stupa可以称为是顶,或是一堆高出平面的土,亦是此意。

 

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所建造之建筑物,然至后世,多与「支提、支帝」(梵caitya)混同,而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过去佛之经行处、有关佛陀本生谭之圣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印、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堆土、石、、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之建筑物。

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以供后世纪所建造之建筑物,然至后世,多与「支提、支帝」(梵caitya)混同,而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最的鹿野苑,到后来的像灵鹫山、祇园精、广严城等)、般涅盘处、过去佛之经行处、有关佛陀本生谭(事迹)之圣地、辟支佛窟(修行处所),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印、祖师高僧大德之遗骨等,而以堆土、石、木等筑成,以置佛陀或哪一位辟支佛、阿罗汉的的舍利子、头、衣冠等圣物。

这一期网路上有篇我们一位台中同学的文,她跟父亲游陜西、新疆附近的丝路,到法门寺去瞻仰佛的佛指舍利子,寺里有一个是真的释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子,一个是阿罗汉的手指舍利子,另外有两个假的。她这人还有一点灵性,对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佛指舍利子,很自然地就顶礼了,当下非常的感动!这是理智的我,跟祂里面的我合一﹔她对阿罗汉的手指舍利子,虔诚心是有,但就不似前者那么感动,另外两个假的就没有什么感受,所以灵性高就可以判断出真假,越是有修证的人,祂的头发、牙齿、衣物,都有不可思议的灵力。

最先释迦牟尼佛悟道时,有两位从斯里兰卡来的商人供养佛陀,并且自然的唱诵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时佛陀身边还没有僧团,商人供养佛陀最好的蜂蜜、甜食,上等人家才能吃到的东西,佛陀剪下一撮头发馈赠给他们,这两位商人带回斯里兰卡去供,现在这个发舍利还在,每一年固定一天让大众来瞻仰、供养、礼拜。这些都是有心人建造塔,来放置供养的舍利、圣物,这类建筑物都是属于塔。当然有钱的人可以建一座庄严的塔,没钱的把沙石堆成塔也是可以的,虽说难以长久保留,但是心诚所建的塔,就有不可思议的福报。

 

然据《摩诃僧祇律》、《法华义疏》记载,则应以佛陀舍利之有无为塔与支提之区别,凡有佛陀舍利者,称为塔;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支帝。据此,则安置佛陀舍利之拘尸那、摩揭陀等八塔为窣堵波,另如迦毘罗城佛生处塔、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之成道处塔、鹿野苑之转法轮处塔、祇园精舍大神通处塔、曲女城边三道宝阶处塔、耆阇崛山大乘经处塔、庵罗卫林维摩现疾处塔、沙罗林中涅盘处塔等「八大灵塔」则皆属支提。

然据《摩诃僧祇律》、《法华义疏》两部书籍所记载的,则应以佛陀舍利之有无,作为塔与支提之区别,凡有佛陀舍利者,才可以称为塔stupa;无佛陀舍利者,安置阿罗、菩、圣人的舍利、物品,是称为支提、支帝。

据此准则,则安置佛陀舍利之拘尸那、摩揭陀等八塔才能称为窣堵波,另如迦毘罗城佛生处塔、佛陀伽耶菩提树下之成道处塔、鹿野苑之转法轮处塔、祇园精舍显大神通处塔、曲女城边(世尊于三十三天为摩耶夫人讲经说法完,于十一月十六日从忉利天所下处)三道宝阶处塔、耆阇崛山(灵鹫山)宣讲大乘经处塔、庵罗卫林维摩现疾处塔(维摩诘居士示疾,文师利菩付佛所嘱去问疾,这塔就王舍城,王舍城也盖一座阿育王石,两地相距约一小半的车)、沙罗林中涅盘处塔等八处为「八大灵塔」则皆属支提,没安置佛陀舍利,但与祂一的事、生、讲关系的都属于支提。关于塔与支提要稍加分别一下。

 

若以所纳藏之物而言,则塔之种类有:(1)舍利塔,又称佛塔,即窣堵波之本义,为安置佛身荼毘后结成之舍利所建之塔。(2)发塔,为供养佛发而立之塔。(3)爪塔,为供养佛陀指甲、足趾之塔。(4)牙塔,供养佛牙之塔。(5)真身塔,供养高僧之肉身者。(6)灰身塔,即高僧荼毘后,收其遗烬,筑塔以藏之者。(7)碎身塔,非安置全身或全部遗烬之塔,而系仅纳藏荼毘后遗烬之一部分。(8)普通塔,又称普同塔、海会塔,即收纳众僧遗骨于一处之塔。(9)三界万灵塔,即合祀所有有缘无缘之遗骨者。(10)塔,为祈求五谷丰收而在其中收藏稻谷之塔。(11)一字一石塔,即在每一小石上刻写法华经等经文中之一字,而埋至地中,复于其上建塔。

若以纳藏之物而言,则塔有不同之种类:

(1)舍利塔:又称佛塔,即窣堵波之本义,为安置佛身荼毘后结成之舍利所建之塔,为安置舍利所建之塔。

(2)发塔:为供养佛发而立之塔。

(3)爪塔:为供养佛陀指甲、足趾之塔。

(4)牙塔:供养佛牙之塔。

(5)真身塔:供养高僧大德之肉身者,为肉身不坏,是未经火化的真身,脚不由头至臀,如坐着有两、三尺高,坐坏瘦下来,还要再缩小,所以我们一般看的肉身菩都不高大,在真身上再安金帛,便永不会腐烂,这是供养真身的塔为真身塔。地藏王菩的九华真身塔,台汐止的弥内院,也慈航法的真身塔,其它还有很多的地方都有肉身菩萨。释尊是荼毘的、火化,祂的舍利子及未火化前的指甲、脚趾、头发,都可以供养。

(6)灰身塔:即高僧荼毘以后,收其遗烬、骨灰,筑塔以藏之者。真正修得好、守戒清净、有气功底子的,大概烧出来都有舍利子,尤其是童真入道、修学打坐,死后火化一定有舍利子的;居士修行的,起码要七年以上的清净身,打坐有气了,也可以培养出舍利子,不然就都是骨头,像石灰般打碎后堆在一起,当作骨灰塔一样的。

(7)碎身塔:非安置全身或全部遗烬之塔,而系仅纳藏荼毘后遗烬之一部分,以为代表追思之意,是谓碎身塔。

(8)普通塔:又称普同塔、海会塔,即收纳一般众僧遗骨于一处之塔。僧众往生后火化,安置在一起的,这种塔称为普通塔,不特别纪念谁。

(9)三界万灵塔:即合祀所有有缘、无缘之遗骨者,只要检到的都可以归到一处,不管修得好、不好,只要看到的,发慈悲心把它们收纳于一塔,是谓三界万灵塔。

(10)塔:是用木头去搭建的仓库,为祈求五谷丰收而在其中收藏稻谷之塔。

(11)一字一石塔:一字一石即在每一小石上刻写《法华经》等经文中之一字,而后再埋至地中,复于其上建塔,把它收藏起来。或是每一个人的发心不一样,有的刻标题、有的刻经文,就看你的发心,而有这种心量,就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护持,建造塔是有为的心量,会得到诸佛菩萨有为的加持

若以建材而别,塔之种类略有下列数种:

(1)砖塔:现今锡兰、缅甸、西域等地所遗存之塔大多为砖塔,以砖为建材所搭起之塔。

(2)木塔:洛阳之永宁寺塔等,均属木造之塔。

(3)石塔:这是比较多的,用天然的石材雕塑为塔。印度自古大都是用石材造塔。于中国,如大同云冈石窟中所存诸塔亦多采用石材;山东济南神通寺之四门也是石塔,系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之古石塔;河北房山云居寺之北塔,有四座造于唐代之白色大理石塔,这表示云居寺也蛮古老的,几位法师有神通,知道佛法的经典会灭于某些朝代的昏君,中国在历史上有四次佛难(三武一宗法难),经典都被这些昏君烧掉了,所以有先见之明的法师们,就发心用石头刻经,雕刻好后把它封藏起来,才有现在《房山石经》的出现!

《房山石经》是在三十几年前,在北京郊外房山县的云居寺被发掘出的,后山共有九个山洞埋藏石经,发现的人将其偷印出来,是为《房山石经》,后来由北京华夏书局出版,然后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九时九分九秒,再把它全部埋藏回去。

唐朝有很多日本僧人游学到中国,携带回国的经典仍然保存于日本,才有日本的大藏经(大正藏),保存得蛮完整的,中国的龙藏、乾隆藏、卍字藏还是有,但是抄抄写写总难免有讹误,所以以古代的石经来相互印证,也可以校对一些错误的咒语或者是经文。

(4)玉塔:世间所存极少,是为稀有贵重的,国内无一存者。

(5)沙塔:《法华经方便品》、经律异相记载有「童子聚沙为塔」之故事,可知古代印度造塔风气之普遍、建材之广泛。然以沙材虚松不坚之性质,故无长久存留之沙塔遗例。

(6)泥塔、土塔:如《法华经方便品》所记载:「或有起石庙,栴檀(是一种树木)及沉水,木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7)粪塔:在印度有把牛粪与泥土搅和在一起,做成一个塔庙,还蛮坚硬的。其实牛粪是混杂未消化与已消化的草,牛有四个胃,前面三个是假胃,后一个是真胃。假胃有细菌,牛因为没有办法分泌胃酸消化吃下的草,只有靠假胃的细菌来消化它,消化后会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与我们人的脂肪不一样,它是挥发性,碳键比较短,两、三个或者是三、四个,这种很短的碳接连在一起的酸,很容易挥发掉,牛就利用这些酸来合成牠的肌肉、脂肪,与我们人不一样的。

我们人是吃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来合成蛋白质,牛是吃牧草、稻草,再加上细菌,细菌也是一种蛋白质,里面也有一些氨基酸,这细菌繁殖很快,也很快就死了,最后进到真胃里去再被吸收,真胃就与我们人的胃一样。牛胃的细菌都在第一胃、第二胃、第三胃里,牛吃下的草,经过消化反刍后才到真胃里去,所以牠解出来的粪便其实是干净的,除了死掉的细菌外,就是这些未消化或已消化的牧草纤维,从前中国还拿它来当燃料,印度是拿它当建材来盖房子、涂抹墙壁,还够坚硬。

据「大唐西域记」卷一所记载,佛陀在世时即曾预言,于其涅盘后两百年将有迦腻色迦王,于犍驮罗城东南造立浮图。佛陀涅盘后二百年,果有迦腻色迦王出生,某日出游到城东,看见四童子迭牛粪为塔,高约三尺,不久风吹雨打顷刻消失,国王一看很失落,希望继续保存粪塔,乃于原地发心建构真正的寺塔,原本的粪塔摇身一变,成了今日著名的雀离浮图塔。

(8)铁塔:工业技术较发达后,开始有铁塔、铜塔,经典所记载最著名之例,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铁塔。

(9)铜塔:阿育王在印度建了十几根石柱阿育王原是反对佛教的,他曾在菩提伽耶摧毁菩提树,第二天,信众用牛,树瞬间便长出来,显,感了阿育王,后他虔信佛,所佛陀走过的足,他都建塔以纪念。中国的吴越王钱弘俶,也仿效阿育王造塔之故事,自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开始,前后十年共铸造了八万四千座,高约二公寸(约五公分)之铜塔,内藏《一心秘宝箧印陀罗尼经》、《心咒经》,颁施诸国,远近称美,世称「钱弘俶塔」,铸的虽是小铜塔,但有恭敬心就有功德。

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宝箧印陀罗尼经》,最主是造了七层塔,再把经或咒供置于内,这塔就变有佛的法身在里面,然对着这塔虔礼拜,治病、求什么都会应验。台有一位退伍军人,在三十几前得了胃溃疡,三十几年前胃溃疡是大病,也不手术,医生告诉他不行了,等同回家待死,后来他翻到大藏经,翻阅这一部经典,这一位退伍军人真的去做了,是用铜造了七层塔,把这一供置于里面,很虔诚的礼拜了两个多月,他的胃溃疡好了!因,他把亲身经历,大乘精舍就花钱为他助印,这一部经典才开始在台湾广为流通。

(10)金塔:应该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于《法华经》方便品、《宝箧印陀罗尼经》、有部(佛教分布下来有很多的派别)尼陀那卷四等诸经典中,佛陀均听许以贵重的金材造塔,且印度自古即有以金材造塔之例,惟限于材料珍贵,并不普遍。现在台湾有很多妈祖的金身,都是用999纯金铸造,但铸造金塔就较没听说过,有的话也应该不大,金材多半是用以雕神像。

(11)银塔:与金塔同属罕见之造例。据「出三藏记集」卷八所记载,在华氏城有一婆罗门,曾于其宅造一座高三丈、宽八尺之银塔,并于塔之四龛各安置一尊高达三尺余之银像。这是属于比较稀少的,有钱能够发心建银塔也是好的。

(12)水晶塔:这种材质更少了。如今科先进,可以用高级玻去压缩出水晶,现不是很贵了,有天的水、也人造的。日本「阪本实藏坊」之水晶舍利塔为著名之造例,属日本国宝。

(13)玻璃塔、砗磲塔、玛瑙塔、琉璃塔,及诸宝间杂严饰而成之多宝塔:见于《法华经》方便品、宝塔品等之记载。表当时的雕艺品,已有点发了,所以这些材质都可以雕成塔。

(14)香塔:如果你有心要制塔,这可能是比较简单的。现,即以香之粉末拌水为泥,作成小窣堵波,高度常达一、二十公分以上,塔中安置手抄之经文、咒,供养礼拜,称为「法舍利塔」。早印度很多人做这种香塔,若渐积聚无数小香塔,即可造成大窣堵波集中奉置。

在「五阴魔相解说」一书里,正文前第四页彩页的建物,是1881年挖掘出来的,当时周围并没有很多窣堵波,现在则已是一片窣堵波了。很多人看到经典,知道造塔的功德大,有钱的就疏通管理人员,在里面造塔,台湾也有人在里面造了一座迦叶塔纪念,很多同学都在那儿照过相。

据经典所载,造塔功德是很大的,造了塔以后,将手抄之经文、咒语安置塔中,正心诚意供养、礼拜,可以开智慧、治病。但你若不发心,也就不会有很大的改变。有人怀疑为什么拜了那么多却没有效果?除了诚心不够外,也可能是方法不对、仪式不对。光是诵经,经前的咒语、经后的咒语都没念,即使有念也念不对,这些都有关系的。末法时期,经典还好,咒语就很紊乱了。我现在大部分的工作是在校对咒语。显教的义理,《金刚经》彻底了解也差不多了,再加上一部《楞伽经》或《楞严经》,把要明心见性过程中所有的修行境界都涵盖了,而利益众生一定要用咒语,以密为用。

关于塔的说明,主要是增加知识。起码对于常听到的塔庙,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知道只要正心诚意徒手造塔,材料不拘,安置经、咒于其中,好好地去礼拜供养,是很好的功德,若能够更进一步在印度的八大圣地造塔,其功德更是无量!

(2005.09.24 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