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九品   一相无相
                  200
5.01.29.   12 讲(2)     张玄祥 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九品   一相无相

(三)、名词解释

1. 沙门四果(续)

今天继续讲《金刚经》里面最重要的沙门四果,对于佛法懂得经文很多、就是意思了解了,但是在末法时期有的人就做不到,尤其是在末法时期有修证的人更少,不能以先知先觉的神通力量,来观照每个人的因缘再加以度化,在佛法的传承上,释迦牟尼佛传给大迦叶尊者,他是在鸡足山等待弥勒菩萨下生把这衣钵传给衪,所以他还没有入灭,把这传承交给阿难尊者,也可以说是西天的祖师二祖,阿难尊者再传给第三个商那和修尊者,商那和修尊者再把真正的佛法传给四祖优婆毱多尊者,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灭的时候,曾经预言在百年之后会出现一位无相好佛,什么是无相好佛?就是长得并没有像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种好相、八十种随好相,但是衪度化众生的能力与佛无异,称为是无相好佛。

在四祖优婆多尊者度化之间,成就阿罗汉道的非常多。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观照预言优婆毱多尊者,祂开了一个长三十六尺、宽二十四尺的石洞空间,当每度一个人成就阿罗汉道时,就叫他丢一根筷子进去,筷子大概有四吋长,他丢到那个洞里面去,等到这个石洞塞满了筷子以后,优婆毱多尊者说自己就要入灭,这个山洞如此之大要丢满筷子,要度多少成为阿罗汉?当然度的量没有世尊那么多,但是也不少!我们修行,《金刚经》告诉我们得什么果都不要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的这种概念。但是很多人,虽然可以不要有这种概念,但是你有没有得到这种果位?当然有, 但不能执着,一执着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又没有此四果的境界了。所以这种真果位不是学了世间禅定者就可以成就的。

凡夫道与佛道的果位是不一样的,凡夫道就是修世间禅定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常常会错认境界,着魔的不算以外,自己认为有初禅境界好像就是得到须陀洹果,二禅境界说是得到斯陀含果,三禅境界者说是得到阿那含果,或到四禅境界者说已得到阿罗汉果。其实世间禅定的四禅与我们佛法所讲的四果都没有一点关系,佛法的四果似乎觉得很难,当然很难,但是第一个要有正确的认知,这是从心地的柔软与习气的解脱来判断你证到什么果位?以沙门四果来讲,很多人动不动就认为是得到阿罗汉果,这是大妄语。

今天特别提出优婆毱多尊者,他怎么来度化无数的徒众来成就阿罗汉道?当然这些祖师每一个人都有神通,证阿那含果要有五神通,证得阿罗汉果要有六神通,所以优婆毱多尊者善观徒众习气、毛病,再想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来度他?祂就会创一个法来随他的因缘出现、再来度他,但是度来度去总离不开心里面的习气。须陀洹要断三个毛病(称三结),讲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我们就是做不到,第一个我见结就是身见,执着色身为我,执着真有个我。第二个是戒禁取结,第三个疑结,是疑心病。这里面最重要的,世尊曾说:若是预流果的阿罗汉,应该断瞋心,只要断掉瞋心就是须陀洹果。所有的果位与世间凡夫的修行都不一样的,而《金刚经》讲了那么多,很多人都着重在其它的意义,在讲空、无相或者要观一切法会断灭。但第九品是最重要的,经文在告诉我们沙门四果的境界以及要怎么修证?

我们在修大乘佛法之间,往往都跳过了小乘的这些修行经文,我喜欢《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楞伽经》、《法华经》、《华严经》,喜欢归喜欢,最基本的基础你有没有做到?这最基础的就是沙门四果,所以每个人要反省,我修了一、二十年,为什么都没有断掉一点点的习气?这就是不知道果位与我们内心的清净与否是很有关系的。要证明这个果位,不是自己说说就算数,一个人没有境界来考验,都会误认为我什么都可放下、都看得开,也没有什么欲望、没有什么瞋心、没有什么怀疑心,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关系了。

在古代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幻化,一证到识阴魔相的时候,都是在讲用心可以变化,像魔术师一样都可以变化一些人、事、物,然后来考验他的徒弟,到底有没有解脱?天竺四祖优婆毱多尊者,更是其中的姣姣者,在大正藏中记载有很多祂考验弟子的一些方法。《杂阿含经》言及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境界怎么样?但是真正用一些境界来考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到?在《阿育王传》里面就举出优婆毱多尊者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好像在讲故事一样,度了哪一个人?怎么度法?

我们先讲大家都知道的,初果阿罗汉是须陀洹果,天上、人间还要来七次,最后当生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二果是一来果,天上、人间来一次就能证得阿罗汉果;三果不来果,他处于四禅之上的五净居天,一般来讲阿那含果一定有五神通,因为他是证到四禅境界以上,心地上断了所有的欲望,才能证到阿那含果;到阿罗汉果最重要的是什么都放下了,也没有恐怖的心。《心经》里面所讲的,若对任何事情没有恐怖,对生死、一切境界,逆境之中都没有恐怖,你就证到阿罗汉果,当然阿罗汉也是要有神通变化。

上一次大略所讲的两段经文,所要断的虽然是名相,但是离不开心地上的解脱,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心地柔软,果位是没有办法得到。优婆毱多尊者有一位弟子,他认为已得到初、二、三、四禅,且也得佛道四果。而师父知道他什么果位都没有得到,就要给他考试,让他自己知道什么果也不是。很多古代真正有修证的这些师父都有神通,会制造一些魔术师的化境来考弟子。

有一天优婆毱多尊者就叫这位弟子,你说已经得到四果阿罗汉,不妨到处去游历一番,顺便去弘法,结果这位弟子真的就出去了。当他走到了一个森林,看到了一些商人,商人当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突然间又跑出了上百位的强盗,强盗把这些商人全部杀杀砍砍,最后都死了。这位弟子躲在旁边的树后非常害怕、起了恐怖心。然后他自己思惟,我看到这种情况都还会生起恐布心,我根本连四果的阿罗汉境界都没有,那没有关系,我大概还有三果阿那含的果位!这样一厢情愿地自我安为慰着。

每个人都无知地自我肯定,这几位商人与这些强盗都是他师父所幻化的,要让他知道他什么果位都没有,阿罗汉果真的没有,因为他光看到强盗杀人的情形就心起恐怖心;我们在念「一切如来心咒」的BHAYA-BHAYA念得很多了,这字是恐布、恐怖,对任何事情、大小事情的恐怖,都要VIGATA-VIGATE要去除这些恐布,而真的可以做到了就是阿罗汉果。现在这位弟子知道自己还有恐怖心,了解到我不是阿罗汉,但起码我还有个三果!

接着师父也一直出题目考他,这位弟子又继续再往前走,突然间看到一位女孩子长得非常的美丽、标致,这位女孩子告诉师父:「我一个女孩子走路,我非常害怕,我想跟师父同行好不好?」他马上警觉,出家人不可以跟女众在一起,他想到佛陀的戒律:「不行!」,女孩子即说:「不行?那好!我就跟在你后面,离得远远的,我只要看到你、我就安心了!」想一想和尚也不可以拒人太甚了:「好!妳就跟在我后面!」

走、走、走到一条河边要渡河了,这位女孩子跟师父说:「您是否牵着我或者背着我过河!」师父说:「不行!不行!我接触到女生就犯戒了,各走各的!」女孩说:「不然我走上流,您走下游,这样可好。」就这样女孩走上流一点,结果走到河中间,这河水很湍急,女孩被水冲走、大叫了:「师父!师父!救我啊!」这时候他慈悲心生起,不能见死不救!佛陀也说若救人,不能管男生、女生都可以的。最后还是救她了,等到拉着她的手,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女孩子,第一个感觉这位女孩的皮肤很细腻,心里面就起了不同的感觉,这个欲心起来了,他马上想到,刚刚认为我起码有三果的果位,现在连三果都没有了,碰到这位女生就起了淫欲心,退一步!我大概还有斯陀含的果位吧!

终于把这位女孩子救起来,到了对岸以后,这位女孩子感谢师父说:「您救了我的命,我非常感激,可否以身相许嫁给您?」这位没有碰过女生的师父,一下子非常欢喜的答应她:「好啊!」女孩更故意引诱他,他的淫欲心更盛,抱着这位女孩子到丛林里面去,既然要结婚就要行淫,结果这位女孩子一下子变成他的师父,优婆毱多尊者现出他的本身出来:「你这个欲心不断,连须陀洹的初果都没有,你还说你修到四果阿罗汉!」这样大大的训駡他一下,带回阿兰那道场去,关入房间好好的去忏悔。然后教他成果位的法门,要求他断三毒(贪、瞋、痴),去五上分结(色界结、无色界结、我慢结、掉举结、根本无明结),开始再从心地里面去修,断淫欲心、一切的欲心、恐布心,到最后才证得阿罗汉果。

优婆毱多尊者,因为他有神通变化,可以幻化很多的境界来考验每个修行人。同样的,我们有时候修行也是在受考验,有时候护法神、有时候诸佛菩萨幻化的来考验我们,欲心不断是还在欲界天里面,根本连须陀洹的果位都没有,贪欲心不断、好吃的心不断,那斯陀含的果位都没有,不是只有淫欲心,你喜欢五欲的哪一欲都不行,二、三果 ,到三果要断一切的欲,色、声、香、味、触种种的欲,贪吃也不行,我有时候想想很难,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贪了饮食的欲望,吃的超多,也是一个欲望,表示你没有证到什么果。

再谈另外一则公案,也是优婆毱多尊者教化一位弟子的例子,人家供养的东西,他没有清净心、没有分别的心来用这个餐,生起了贪爱吃的欲望:「好吃呀!」我们都喜欢香积能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吃的嘴巴连连叫好吃!这是不净食,因为你动了分别心说东西好吃,一好吃就已经不清净,这连斯陀含的果位都没有了,更别说是阿那含果;有位弟子吃了这个东西以后,常起了贪爱的心去吃这些东西,师父知道以后,马上来纠正他:「你刚刚吃的是不净食!」弟子也有一点功夫,马上把刚刚所吃的东西吐出来,吐出来后里面都含有口水、什么东西都黏在一起,动了贪爱的心去吃这东西,还有欲心就是不净食,吐出来以后,师父就告诉这位弟子:「以后自己吃任何东西,都不能起欲心来吃,反正吃东西就吃东西!」要这么微细的修行,才能成就果位;并非是经文懂多少或者可以预知未来、知道过去什么的,这些都是世间禅里面的东西,一点解脱的味道都谈不上!我在讲四果,到底这个果怎么证得?怎么修?其实,有道行的这些祖师、禅师、大德就是这么教化的,看你有什么毛病?就针对这毛病帮你矫正,然后我们就要反省,我有这个毛病、我犯了什么毛病?

再讲一则故事,这故事虽然不是优婆毱多尊者,也是在同时,有一位比丘尼阿罗汉,当时她看到一位上座,就是一个道场里面的大弟子一样,好像可以度到阿罗汉果,她就跑到该道场去,说:「上座啊!你何不自我庄严 。」因为这位上座大概不修边幅,好几天没有洗澡,他一听赶快跑进去洗澡、换衣服整装一下才出来,这位比丘尼又对他讲:「上座啊!你何不自我庄严呢!」他又想:「我刚刚已经进去洗过澡、换过衣服,现在还不庄严?」他又进去,把他刚刚所穿的白色衣服,染成黄色的有色衣服再出来,这样应该够庄严了吧!结果,这位比丘尼还是讲:「上座啊!你何不自我庄严呢!」

这位上座生气了,瞋心就起来了,两次给妳这么讲,该做的都做了,瞋心一起来须陀洹果都没有了,他说:「我身体也沐浴、衣服也换了、也染色了,还有什么不够庄严呢?」这位比丘尼才告诉他说:「庄严者,佛法所谓庄严,是要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才是所谓庄严,你并不庄严,要往这条路上去走!」你天天在诵的《金刚经》:「所谓庄严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你的佛堂够庄严吗?佛的金身、诸佛菩萨的雕像够庄严吗?这与我们都没有关系,要庄严你自己就要成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他一生气连须陀洹的境界也没有了,但是后来他自己反省,依此比丘尼指示,去亲近优婆毱多尊者,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

其实证四果,都是从心地里面的心有没有柔顺来给你推证你得到什么果,不是从世间禅定里面,有超能力可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可以神通变化,就是有这些,还是连一点果位都没有,还自以为是的认定自己证到什么果!什么果!像刚刚讲的那个故事,认为自己已证到四果,又从四果一直退、退到后面什么都没有,欲心都没有断,什么果也没有。

现在再讲一些阿罗汉果的修证,如何来印证得到阿罗汉果?没有骄慢心、恐布心,刚刚恐布心已经讲过了,现在讲一则故事,是另外一个地方的故事,有一位弟子证到了四果,但是他知道他的师父只有证到三果的果位,他觉得如果让师父这样入灭实在很可惜,所以要让他的师父知道,他没有证到阿罗汉果,但是师父认为他已经成就阿罗汉果,弟子又不能直接告诉他,因为他是师父,弟子就出一个考题来考他的师父,请示道:「师父,您会幻化吗?」师父回答说:「会啊!」(阿那含以上及四禅天以上行者都有五神通,当然会幻化)又问:「师父!会变一只象吗?」师父说:「变象还不简单!」马上变一只象,他又问师父:「这只象可不可以再变的很大、很大呢?」师父说:「没问题!」马上就变成一只更大、更大的象,他又跟师父讲:「这头大象会不会狂奔起来吗?」师父说:「会啊!我可以让牠变成是一只奔的很快而且是很大的大象!」真的就变成一只非常大的大象,而且奔的很快,这位弟子又跟他师父说:「现在这只狂奔的大象,可以向着你冲过来吗?」师父说:「可以啊!」然后就变成一只大象冲着他师父这边一直过来,当这头大象快冲到面前的时候,他师父吓了一跳!马上惊觉:「我还有恐怖心,哎!我不是一个阿罗汉!」师父马上开始认真修证,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有恐怖心,后来也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无有恐布的。

回到「一切如来心真言」里面出现三次「恐怖」,为什么念这个咒语那么重要?就是让你要对一切事都没有恐怖心,做不到就没有成就阿罗汉道,一切生死、一切顺逆、什么境界都没有恐布心,能够做到这样才是成就阿罗汉果。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也是师父在考徒弟的,这位徒弟认为他已经证到阿罗汉果了,他师父说:「你证到阿罗汉果,很好!」这些证到什么果位,每一个人都自我认证,没有人家的印可,就说我自己是什么果、什么果,弟子自己说他证到阿罗汉果,师父说:「那边有一个水池,你下去洗个澡,清净身体吧!」这位徒弟真的跳下去洗澡了,他的师父就变成水鬼,在水里面无意中拉了一把他的脚,把他吓的要死,人都往下沉,于是赶快爬起来,一想:「我还怕这水鬼,我什么果也没有,阿罗汉果更没有!」

讲这几个故事,就是让你们了解,心清净与佛法所讲的四句偈才能够搭配的上,所以你不必懂的很多,今生要获得四果,就要从心地里面去改造自己,反省自己还有什么毛病?要切实去断!而没有瞋心、断了淫欲,这两者搭配去修,世尊说:「许汝得须陀洹果。」当然须陀洹是断了淫欲,勤于打坐修行又没有瞋心,这里所讲是断了三结,见结就是执着有身见,把身空掉大概在二禅境界左右,才能证得须陀洹果,若没有淫欲心、也没有瞋心,就有了须陀洹果。

再讲一则故事,有一位已经证得须陀洹果的人,已能不堕三恶道,认为自己天上、天下七次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也就不再上进。他的师父也是优婆毱多尊者,祂知道这位弟子不求上进,就说我们去一个村庄看一看,那个首陀罗,首陀罗就是印度四个阶级种族(婆罗门brāhmana、剎帝利ksatriya、吠舍vaiśya、首陀罗śūdra)里面最下贱的,都是在挑粪的、做一些不清净的或者堆圾垃的这些人所居住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最肮脏,那边的人都是卫生最不好的。然后师父就带他去,在这么肮脏的环境之下,看到一位小孩子,他身体到处长满了疮,因为很痒就到处抓身体,以致于破皮出血。这位徒弟来到这个地方,心里已经有点不适应,师父又告诉他:「刚刚那位小孩,满身长了疮,抓得皮破血流,他是什么来出生的,你知道吗?他就是须陀洹果来下生的!」徒弟问道:「为什么须陀洹果来下生,还堕落到首陀罗的下贱种族地方呢?」

这就讲到因果了,有其果必有其因,师父有宿命通就告诉他:「这个人以前也证到须陀洹果,却不求上进、瞋心不灭,他看到一位证到阿罗汉果的比丘,这位比丘长癣、长疮,皮肤常常发痒,在做法会的时候,常常动来动去、抓来抓去很不庄严,里面有一位维那,他看了很不顺眼,在这么庄严的道场做法会、做功课,有人动来动去抓这个手、抓这个身体很不庄严,他瞋心一起来,把他赶走:「你以后不要再来做法会!」这阿罗汉就说:「你要忏悔!我是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你这样对待我,这果报可不好呀!」他也不管、也没有忏悔,还是把他赶走,因为这个因缘,虽然证得须陀洹果,他下来人间就堕落到首陀罗最下贱的种族,因为针对骂这位比丘之故,同样的毛病也长在他身上。

所以,师父对他讲:「你对须陀洹果满足了吗?如果满足了,以后七生要生人间也不一定很顺,你造了什么业就受什么报。虽然证到须陀洹果,经文所讲是不堕三恶道,不会出生到畜牲、饿鬼、地狱,一定出生到人间,但人间也有三不等,荣华富贵也是人间,像最低贱的种族,身体长满了疮疤也是人间,所以你要发奋图强,不要以须陀洹果为满足!」回去以后,他真的就开始发奋图强,改造内心的种种心病,最后也是证得阿罗汉果。

再讲到阿罗汉果的印证,优婆毱多尊者他看到一位弟子,学了世间禅定也很会祈雨,但他却认为自己已经证到四果了,师父要怎么来度他?师父想了一个办法,他知道当地会有十二年不下雨、干旱,之中百姓真的是痛苦万分,大家请优婆毱多尊者来祈求下雨,尊者说:「我不会求雨,但是我有一位弟子很会求雨,最好去请他!」大家就到会求雨的弟子这边来:「听说你对于求雨很灵验,请你为大众祈求下雨!」当然他很高兴也就开始做法,真的不久云雾起来就下雨了,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大家非常的欢喜,然后供养他的人很多,他的心就生了一念,我慢心就起来了:「我师父也没有我这样子风光!」但是,他马上警觉了:「我没有阿罗汉果!」为什么没有阿罗汉果呢?因我自己还有慢心,阿罗汉若自认为阿罗汉,最大的毛病出在于傲慢心、骄慢心、比别人行的心,这种心起来他马上警觉,回来以后痛下苦心的修这个心,最后也是证到阿罗汉。

阿罗汉果是很难得的,除了断了淫欲心、五欲心、贪欲心以外,骄慢心都不能有,这里面还有一则故事,也是自己认为证得阿罗汉果的,优婆毱多尊者制造了一个机缘让他去化缘,告诉他:「现在道场缺少资粮,请你出去化缘!」他想:「我何德何能?那么多的住众要吃,我怎么可能一下子化的这么多呢?」师父说:「你就出去看看因缘如何!」他真的出去了,结果一出去,刚好有五百位居士在那里做法会,他就进到这个法会去,告诉他们:「我们道场住众比丘短缺食粮,拜托、祈求你们能够发心供养!」想不到这五百位居士,一下子答应:「我们这些人供养你们住众一周所有的饮食!」然后他就非常高兴,一位比丘出去化缘,与他的福德因缘有关系,福德够这供养就源源不断进来,化缘只要一出口就有了,结果他回来以后报告师父,心里面很高兴:「化到了这些东西,比师父以前受人家供养的还要多的多!」心里面起了我慢心起想到:「是不是我比师父高一点?」马上警觉:「不对!我还有慢心,我连阿罗汉都没有证得!」这也是一个证道有没有的例子。

怎么去了解有没有得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优婆毱多尊者在印证各个弟子之间,因什么习气,然后他用什么方法?让他证得阿罗汉果,当然这些师父不得了,都有神通,才能够去制造一些因缘。我们在讲沙门四果或者居士得果,当然也可以得到这四果,但是心要清净,淫欲心断了没有?心病都要境界来磨;瞋心断了没有?要这些同侪、儿女、父母来磨你,有没有断了瞋心、不耐烦的心?如果没有,这初果好像很粗浅,却都没有办法得到,学了二、三十年的佛法,连一个初果都拿不到,要怎么证得果位?很简单!要改造你的心地,以后再碰到人、事、物,瞋心就要转。

像这位须菩提尊者,他证到空第一、无诤、人中最为第一,他证空到什么程度?空到在一个法会之间,维那说:「这边人已经太多了,你到外面去坐!」他就到外面去坐;外面的人又说:「你是坐在里面的,里面在别的地方还有位子,你进去里面坐!」他也进去坐,谁要他坐哪里?他就坐那里!他根本都无所谓,像这样随缘、随众生因缘,你讲怎样、我就怎样,没有一个法的执着。世尊印证他得阿罗汉,无诤是没有争辩,哪一个对、哪一个错?这些心都没有;讲沙门四果也好、居士四果也好,我们对这四句偈好像高不可攀,其实从这些经典的印证来讲,我们也是今生可以做到的,只是你有没有要去做?有没有反观自己?我心有没有柔软?

所讲的断了九品的见惑、思惑,在后面也附了一张讲义,看起来是一大堆,其实就是内心里面六大根本烦恼的贪、瞋、痴、慢、疑、邪见,你要底断了多少?修佛法就在于这里,真的能够做到了、断了,然后再转向菩萨道,去好好的讲经说法、去度众生!也常常鼓励你们要打坐修行,其实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阿罗汉的境界?除了这些习气没有办法断尽以外,就是不痛下心好好反省,把这些习气真的都断掉了,应该就有神通变化,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从内心里面去断掉经典上所讲的这些毛病,你就能够心清净,心清净自然神通随意变化就会出现。当然在末法时期是不简单,虽则不简单我们也要做,不要待在自以为是的这种修行种种枝节,认为心中心法打打坐就完了,最重要的就是断习气,如何让心地柔软?如何让心的所有的这些毛病断尽?对人能够没有好恶观念,随缘而去应对,不要用习气去应对,这样慢慢修才有办法有一个果位。

大乘经典讲那么多,回过来再讲这些最基本的,在大乘经典为什么不讲这些?因为那已经是大学的课程,我们直接进到大学去读,我们是天才儿童,就因果而言,其实以前是学过了,今生会比较喜欢大乘经典的,但是,我们忘记了基础,现在还是要回过头来,再了解沙门四果到底是要修什么?刚刚所讲的这些故事,给你们一个概念,沙门四果不是很深奥的,只是要断除我们的习气,要实际上去做,就可能有这果位。《金刚经》也讲了,就是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不要有我证到了什么果位想,若是真的有人给你印证,怎么骂你?怎么不合理的对待?都要以一个平常心去承受,没有恐怖心、没有委屈的心、没有不甘意愿的心,很坦荡荡的好像没有这么一回事的去承受,这所有的习气都没有了,就有一点阿那含的味道了,阿那含是断了所有的色、声、香、味、触种种的欲望。

经典上种种的这些名词,三结断、淡薄三毒、五下分结尽、永断三毒、断除五上分结等等的,这些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但我们也要去了解;再简单的讲,就是要从心地上如何来加以搭配?是要反省,对这个人、事、物,我产生了什么反应?若是有不正常的反应,要慢慢的去转,心地上自然就能步步高升、清净,虽然讲这些并非是言论的佛法,但这却是真正的佛法,讲理论就偏向于以前的讲理论,某些法师有个长处,能把无上的佛法理论,用故事去讲的很平淡,从故事里面去总结,大众也学到了佛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并非是在佛学院里面把这些名词读了滚瓜烂熟,什么上座部、大众部派别,都要搞得清清楚楚的,但是谈起修心者,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还是要回归到心地法门,今生能够接触到佛典,要从心里面去反省,要柔软、要逆来顺受,要去掉我的执着、法的执着。

四果圣人进一步说明:

四种果位圣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即是居出世间,故称「出世间法」,可把它区分为九种类,即是正在断除烦恼的状态,称为须陀洹道和已断烦恼的须陀洹果,这是一对的,道和果一对;另一对是斯陀含道和斯陀含果; 再来是阿那含道和阿那含果;最后是阿罗汉道和阿罗汉果,合称为四双八辈,加上涅盘,一共九种,称为初果圣人、二果圣人、三果圣人和四果圣人,都是在圣人的境界。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即是居住在出世间处,故称「出世间法」。可把它区分为九种类,一个是道、一个是果,有的人说是向,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有的人说是道,道就是见道,见道须陀洹要怎么修?就要断掉我执、我见,断掉戒律的戒 禁取见,被戒绑死了,更有甚者被邪戒绑住,断掉疑心病,见道是我知道了要怎么做?但是还没有做到,做到就是得果了,所以见道与得果,这四果位都各有两位,称为是四双八辈,即是正在断除烦恼的状态,称为须陀洹道(有时候称为须陀洹向),或者称为须陀洹果,已经断掉某些烦恼的须陀洹,就是得到须陀洹果,道和果这是一对的。

另三对是斯陀含道和斯陀含果,阿那含道和阿那含果,阿罗汉道和阿罗汉果为四双八辈,一个见道的、一个得到果位的,最后再加上涅盘道,总共有九种,称为初果圣人、二果圣人、三果圣人和四果圣人,虽然这里称为圣人,但是要到真得阿罗汉果者,才是真正的脱离三界,证到须陀洹果大概是在二禅的境界,证到斯陀含果,是在三、四禅的境界,证到阿那含果的是在四禅天之上的五净居天,证到阿罗汉果的,天上、人间的圣地都随便你去居住。其实阿罗汉才是真正的圣人,前面三者圣人是方便说,是对世间禅行者相对说,表示他已经有这个善因了,不管天上、人间来回七次、或来一次、或者是不来,最后都可以证到阿罗汉果。

 

1.初果阿罗汉

初果阿罗汉,译为须陀洹,又名预流果,或称入流、逆流,也就是逆生死之流,而入圣贤之流。初果阿罗汉仍须七次降生人间,七次出生天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七番生死、 升降,才证得阿罗汉果位。预流果的阿罗汉已经断除我见结、戒禁取结、疑结等三结,明了四圣谛的道理,就建立了理论基楚,从心地上去断烦恼,而得到无漏的清净法眼,再也不堕落于三恶趣的果位行者。

初果阿罗汉,或称入流、逆流,逆也就是逆生死之流,入流是入圣贤之流。初果阿罗汉还要天上、人间来七次,仍须七次降生人间,七次出生天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七番生死,才证得阿罗汉果位。在七次之间有天家家,是在天上能够证得阿罗汉果的;在人间证得阿罗汉果的,是谓人家家,他要几次再来回呢?六次、五次、四次、三次,各称为六人(天)家家、五人(天)家家、四人(天)家家,四人(天)家家,还要四次在人间(天)成就阿罗汉道的。

在这里不要像刚刚所讲的故事一样,认为已经断了淫欲心了、已经去掉了瞋心,我应该有须陀洹果了,也就在那里一直等,我要人间、天上来回七次,你为什么不再往前进呢?我再加以踢一脚,今生为什么不能证到阿罗汉果呢?所以要好好地精进用功!要从心地里面下狠心去用功,要先得四果然后再来讲菩萨道,自己都没有解决问题了,却一直要去行菩萨道,有时候会再迷失掉了。

预流果的阿罗汉已经断除我见结、戒禁取结、疑结等三结,我见结就是萨迦耶邪见satkāya-drsti,萨迦耶是有身见,执着这个色身为我,在二禅境界以下的行者,都还有见性、闻性、嗅性、味性、触性这些五根的功用,是依身见所发起的功用,也变成了一种毛病,结就是把它打结了,并且执着为真,因此要加以断除,所以在打坐的时候要不要断这个结?当打坐气旺、空掉了身,没有我的执着才能见心性,你不执着这个身,这个痛去不了,就没有办法去掉我见结,虽然心地上已经断了淫欲心、断了瞋心,但是禅坐还是要坐!

有关于优婆毱多尊者,是在世尊百年之后所出现的一位无相好佛,他是教授禅第一的,让你在打坐之间怎么去步步高升?虽然心清净了,但是身体、禅定还是要有那个境界,不是光把心清净了,因为禅与修心这两者是要绝对搭配的,也在于你的观念,不要认为我得到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果位,这种观念都不要有,而心的毛病也知道了,还是要由禅定之间来慢慢断掉这些,光说却做不到是没有用的,教你不要生气,看到这个不顺眼照样生气,教你不要贪吃,吃多过饱三更半夜又要起来吃胃药,终归还是贪吃,还是要警觉、要修这个嘴巴,虽然是一味性没有错,什么都好吃,这样也很糟糕,虽然一样只吃一点也会太饱,而我们知道了,就要去守斋戒、要去断食,就像阿罗汉、辟支佛一入定,七天、十四天才出定,才去托钵一次,阿罗汉是一个礼拜,辟支佛是两个礼拜,辟支佛的境界比阿罗汉果高,禅定力更高,两个礼拜不用吃饭就一直坐在那里,出定以后就去托钵、吃饭,所以吃也要减少。

知道要怎么断心结?还是要搭配禅坐!须陀洹第一个已经断了我见结,执着有一个萨迦耶邪见,执着有一个身。第二个是戒禁取结,乃三三摩地近障法中之无愿近障,如外道之人,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如持鸡戒、狗戒等。还有就是我们去受戒,受戒以后很执着这戒律,这个不能犯、那个不能犯,变的很别扭,又把你绑的死死的,应该是要很自在,心自然不去犯戒,不要因为这个戒来绑住你,你要解脱就没有办法,反而被戒绑死了,因为处处怕去犯戒,也代表心不定常常想去犯戒,知道了就要从根本去下手,从禅定之中去断,我常常在妄想什么?所妄想的就是还有蠢蠢欲动的潜在意识,就要从根本去转,不要被戒律来绑住你。

第三个是断了疑结,怀疑正理,迷心背理,不能深信正法。一般人未入道更是有疑心病、疑神疑鬼,生病了就怀疑是不是有人作法在害我?是不是菩萨没有保佑我?、、、,种种的疑心症状就来了,还有这疑心病,就不能证到须陀洹果。须陀洹果是已经断除我见结、戒禁取结、疑结等三结,明了四圣谛(苦、集、灭、道)的道理,以得到无漏的清净法眼,始能得到须陀洹果,再也不堕落于三恶趣。得到什么果?要从自己内心去了解,不要乱去印证得到了什么果位?

前几天上网络,突然间看到一则:「要成就阿罗汉果的请进来!」想这是那门的狂徒,我就进去看了一下,是一个bbs 站,原来是在评论某居士,他四十几岁就已经往生了,生前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该BBS站在讨论有位居士自称证得阿罗汉果,此某居士也印证数千多位居士弟子证得阿罗汉果,这不得了了,末法时期阿罗汉果还有这么多呀!阿罗汉果要像优婆毱多尊者这样会神通变化,那才有一点样子;后来此居士自认为着魔了,死前虽然也写忏悔信了,但很可惜走错了路!听说给他印证阿罗汉果的人,又往下去印证他的师弟们已到三果;层 层印证得三果、二果、初果者真是无数。想想这种果位哪来那么多可得,好像在吃饭一样很简单就可得到。当然就有正知见的人,写这样一篇标题的诱人进网站看看,其实他本人是不同意某居士的这种知见,不管他怎么样?各人的因、各人的果,各自要去承受、去受报,因已犯了大妄语罪!

 

2.二果阿罗汉

二果阿罗汉,译为斯陀含,又名一来果。还须一生天上,再来人间受生一次,故称一来果。二果阿罗汉虽已断除前六品的修惑,但是尚有少分地薄有贪瞋痴三毒。斯陀含心要怎么清净?已断除前六品的修惑;我们没有从佛学院这么读上来,有九品修惑(贪、瞋、慢及无明等四烦恼对色、声、香、味、触等境,生起染着、憎背、高举及不了之行相转,称为修惑。)里面的前六品的修惑,前六品修惑是什么?附了一个表格让你们去参考,起码后面这一句话要看一下:「但是尚少分地薄有贪、瞋、痴三毒。」少分地薄有贪、瞋、痴三毒也就是贪、瞋、痴三毒已经很淡薄了!

贪有五欲,有名、色、财、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尘境,你到底贪哪一种?喜欢歌声、喜欢唱诵,这也是一种贪,贪吃、贪睡、贪声音、贪名声、、、就像刚刚所讲的做了一件事,好像比师父的名声或者是所得到的供养都大过师父的,在心里面就产生了一个傲慢心,这也是一种贪欲。台中有一位同学,有一天突然起一个怪念头:「我一定要超越张老师!」这一念头起来他马上呸!呸!呸!我怎么会有这种念头?不对!不对!他打电话来讲这件事情,我说:「对!你要随时注意,不要有这种贡高我慢心!」在五阴魔相里面就有这一个魔相:「在一念之间要超越三大阿僧祇劫,马上要成佛!」这种勇猛心是很好,但是要知道不是光勇猛就好,内心的习气毛病有没有断尽?契经云,阿罗汉道行者,有我已得阿罗汉果,只要一讲出来,就是我慢心生起,所以四果不能有得四果想,一想除着四相(人、我、众生、寿者相)外,就是 已有慢心在心地中。

我们知道贪、瞋、痴三毒断不了,断得了起码就已经是阿那含果的果位,但是你要少分的、薄薄的,不要那么厚重,会打妄想但是不要去做、瞋心不要发作,有时候对同学做这个不对、做那个不对,我的语气要大声一点,这到底是好不好?我是不在意!也许你也能不在意是更好,在意的话表示被骂得很不甘心,有的被我骂了就卷铺盖不来道场,当然没有慢心、没有瞋心,要回来就回来,法尔是大众的、不是我的,回来了也是要乖乖的、像大家一样坐在那边听,只是要有忏悔心、要谦卑、不要有慢心!也有几位突然间会冒出来一下,然后又不见了,隔了一阵子又冒出来,其实这些讲起来都是由于贪、瞋、痴不清楚,你自己把这些都打死掉了,哪里不能去?不要有一个好面子的心,或不知道因果的,其实被我骂的、出走的,不是今生才有,过去世也出现过,这些习气是无始劫以来都是这样子的,还是没有改过,拗一下就出去!

痴是不明因果真实,我们无明看不到因果,因果都是一直重复再重复,今生会这样,其实前生也是这样,只要有智慧就不会愚痴了,知其果就知道以前的因了,现在就要反省你自己!痴是看不出、不明了因果的关系,你现在碰到这些障碍,不是只有今生才碰到,应该无始劫以来就碰到这些障碍,为什么没有办法把它打开?要把六大根本烦恼的贪、瞋、痴、慢、疑、恶见(邪见)断除,今生犯了疑心病,在前几世也是犯了疑心病,现在仍然疑神疑鬼的,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为什么打不死呢?为什么那么愚痴不懂因果呢?贪、瞋、痴这三毒,在经文上所讲的三学就是断这三毒,才能产生戒、定、慧,慧是慧讲的很简单,慧是般若的智慧,亦即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而为什么不能观因果之间所现的现象是无所有、不可得?却让历史重复再重复的出现!在斯陀含向的境界就要去反省这些,对于贪、瞋、痴这三毒要淡薄,才有斯陀含果的味道,斯陀含是在三、四禅的境界。

 

3.三果阿那含果

三果阿罗汉,译为阿那含,又名不来果、不还果。此果的阿罗汉已经断除欲界修惑九品中的余三品,不再来欲界受生,而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故称不来果或不还果。到这境界的行者应该已经有神通变化(五通具足),因为修佛法已经到四禅的境界了;此三果的阿罗汉,已经断除欲界修惑九品中的剩余三品,上面在斯陀含的境界已经修了六品,剩下的三品就在阿那含的境界断除,当然九品里面又分了上、中、下品,可以参考后面的表格(修惑)里面的内容,不再来欲界受生,而生于色界五净居天中,故称不来果或不还果。没有破色身、只是心眼开,就生于色界是居住在四禅天之上的五净居天;破色身者生于无色界,随处都可居住,要在人间、要在天上、要在哪里都可以,不来的时候就在天上证得阿罗汉果,这是利根的;若是再来人间才证得阿罗汉果,那是在人间成就阿罗汉道。

《金刚经》云:「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若是没有在天上证得阿罗汉果,就要来人间再修,然后当生就证得阿罗汉果,在这时候内心该修的都修完了,所有的「欲」都断了。在经典里面也说到:「断一法(欲)许汝证阿那含果。」对于色、声、香、味、触种种的欲望都要断掉,就像刚刚所讲的优婆毱多尊者,考验他的四禅弟子一样,让他知道哪一果的果位都没有证到,从四果一直退、退到初果须陀洹的境界都没有得到,这些是要从心地里面去印证的,处在于人、事、物之间,你的心到底有没有这些毛病?就像柳下惠古德一样,即使女生坐在怀中都不乱,这是真正证到离淫欲。

优婆毱多尊者还考验一位弟子,他很怕女生,尊者吩咐他到某一个村庄,这位弟子看到女生都不敢正眼瞧一下,尊者故意让他去磨练,因为出去总是会碰到女生,漂亮的女生一大堆,这位弟子绕了一大圈回来了,尊者问到:「看到村庄里面的女生吗?」「有!」、「漂亮吗?」「漂亮!」、「是否动心?」「没有!」「没有!你就考及格了!许汝证阿那含果!」都是这么从心地上在印证的!而涉及佛法,读了浩瀚无量的大藏经,都不如从内心里面的这些法来印证你自己心里面的毛病,到底还有没有这些念头?这是最踏实的!若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嘴巴却讲得天花乱坠,真的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4.侐彆陝蹕犖

侐彆陝蹕犖ㄛ撈陝蹕犖彆ㄛ砩峈茼鼎﹜伀崞﹜拸汜﹝茼鼎氪ㄛ茼忳潔鼎欱˙伀崞氪ㄛ撈伀壺鞠跦歲齣絊崞˙拸汜氪ㄛ蚗壅輛蠡攫噫賜ㄛ祥婬衾譎鼻腔潔忳汜﹝陝蹕犖彆岆汒恓侐伈藷彆笢ㄛ郔笝腔燴砑噫賜ㄛ眒冪婬拸坻楊褫悝ㄛ秪森衱備拸悝彆﹝森彆眒冪剿壺珨歲齣ㄛ拸蹦俴蛂釴拏﹜畟妘逄蘇﹜麼氪懂厘奻腔揭岍諉昜ㄛ騰祫跺腔障酐腕囮﹜迉橾瓷遞脹ㄛ婓涴珨腔噫賜奻飲夔枑淏癩ㄛ奀奀桽嘈ㄛ蚗汜假蛂婓賤迕腔噫賜眳笢﹝

陝蹕犖腔伀崞砱ㄛ撈岆伀壺歲齣絊崞ㄛ涴跺崞珩憩岆鞠崞ㄛ岆扂蠅腔伎﹜汒﹜眅﹜庤﹜揖﹜楊涴鞠跺崞ㄛ鞠跦勤鞠藷綴莉汜歲齣ㄛ猁參坳伀腔樅祥隱ㄛ珩羶衄珨跺﹜岈﹜昜夔劂斕汜伎﹜汒﹜眅﹜庤﹜揖﹜楊腔涴虳歲齣ㄛ艘岆艘賸﹜泭岆泭賸﹜恓岆恓賸﹜凊珩凊賸﹜橇珩橇賸ㄛ飲夔祥雄陑﹜羶衄歲齣ㄛ涴岆伀崞氪˙拸汜岆俴氪垀党痐善彆弇腔噫賜袨怓ㄛ珩祥斛婬懂忳汜ㄛ眒冪昳腕拸汜楊賸ㄛ垀眕斕猁昳腕拸汜ㄛ祥岆髡痲衄嗣詢ㄛ憩岆垀衄嬝腔獗﹜佷媼鼻腔禱瓷飲眒冪剿鴃ㄛ涴奀緊憩昳腕拸汜ㄛ砉涴笱陝饒漪彆腔俴氪ㄛ飲眒冪衄朸籵曹趙﹜拻籵整逋ㄛ陝蹕犖載岆祥蚚蔡ㄛ遜樓賸珨跺穢鴃籵﹝

拸汜氪ㄛ蚗壅輛蠡攫噫賜ㄛ祥婬衾譎鼻腔潔忳汜﹝陝蹕犖彆岆汒恓侐伈藷彆笢ㄛ郔笝腔燴砑噫賜ㄛ眒冪婬拸坳楊褫悝ㄛ秪森衱備拸悝彆ㄛ祥斛悝賸﹝淩腔祥斛悝賸鎘ˋ甜準岆ㄐ綴醱腔耋﹜懂枑遜衄竭嗣猁悝腔ㄛ絞痐陝蹕犖彆祥隙陑砃湮党炾懂枑ㄛ珨蛂蠡攫ㄛ珨渾憩猁謗勀誶ㄛ渾婓饒爵拸垀岈岈﹜陑岆噱拸峈﹝岆泭恓善痰楊ㄛ憩眻諉泐徹涴珨壽党耋ㄛ憩坫傻賸謗勀誶腔奀潔ㄛ謗勀誶岆竭酗堈腔ㄛ譆毚狟汜岆坋拻誶眕綴腔岈ㄛ涴笢潔衄撓弇痰堤珋賸ˋ謗勀誶壺眕坋拻誶 ㄛ珨壺眒冪衄竭嗣弇痰婬堤珋賸ㄐ涴奀潔岆竭壅堈腔ㄛ痐善斬盓痰彆遜猁珨勀誶ㄛ符夔楷枑陑ㄛ垀眕踏汜猁植囀陑党峈ㄛ珩珨隅猁忳賭ㄛ涴欴眻諉泐徹陝饒漪﹜陝蹕犖俴耋ㄛ絞遜衄陝仵發誶猁党傖痰˙陝蹕犖彆呥岆拸悝ㄛ遜岆猁悝載湮腔朸籵曹趙﹜遜衄載湮的智慧,这都是还要去修学的。

阿罗汉果已经断除一切烦恼,无论行住坐卧、衣食语默、或者人情来往上的处世接物,乃至个人的毁誉得失、衰老病患等,在这一切的境界上都能提起正念,时时照顾心地不去相应、如如不动,永生安住在解脱的境界之中,这是阿罗汉的境界。有些师父示现病,但能不以病为苦,因心已无烦恼了。还有人问泰国大师阿姜查尊者不是很有修证吗?为何晚年十几年都在病中?圣人不是没有因果,过去造的因现起,还是要示现,当示现病时,他们都能自在无碍去面对,这才是解脱的真实境界。

 

5.世间禅与声闻四果之关系

《杂阿含经》云:「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眼亦不患,乐随观住,乐觉知,不染着乐。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具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如是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云:「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

初禅具足住,是有初禅的境界,在上面所讲的,你有没有证到心里面的毛病去掉?这里要搭配修入息、出息去走一还,就是修安那般那沙第法门,回归到原来的打坐修行,见道了知道要断什么?要去除什么?就要去修、要去打坐、去观内心、身体的变化与心之间的互动到底是怎么样?有一天打坐身体真的都不疲倦,当你通过酸痛以后,打坐就很自在,没有我的见解、没有萨迦耶邪见,不被这色身来困住,气不旺身体当然就痛,能够一炷香、两 炷香,一天好几炷香这么熬下去,到最后有一天觉得不痛了,身不疲倦。

「眼亦不患,」

眼睛会起种种的影像、观照到什么境界、现象?都不要有过患,有患就是不要去执着,因为五根都会起一些异能,眼只是一个代表,耳朵也是一样,眼睛是可以远见、隔见,甚至于可以进入四度空间,看到有一些众生,耳朵可以听微细的声音。有一位同学他把闹钟放在旁边,有一天把它放得很远,但是还听得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而且是很大声,到底是什么声音?四下寻找,原来那声音来自于手表,手表那么微细的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会变成那么大声?就进入色阴的魔相,这还是有身见的境界,所以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所现起的超能力,都不要去执着。

「乐随观住,」

慢慢的身体会产生气机,气会使身体产生快乐感,所起的快乐感不要去执着它,要如如不动的住在那境界上,乐觉知但不染着乐,这是在三禅的境界。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没有一位成道的人不去修禅定的,虽然正法时期每一个人守清净戒都可以悟阿罗汉道,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还是专心办道,我们常常看到:「所作已办,具诸佛法」,到底是做了什么?譬如要断三结的我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也都做到了,就是所作已办,这三结断了,你还要断贪、瞋、痴三毒,淡薄一点就得斯陀含果,所作已办就是贪、瞋、痴三毒已经淡薄、剩下一点点,等等的都断掉了所有修惑九品,也就是所作已办,当然就住在不还果。所作又是作什么?起心动念就是所作,作是作意,心有何病就作意什么?已办者把它所作的心病都以调伏,就是已办了。

所作已办都已经办完了,阿罗汉要办什么?是修色界执、无色界执、我慢心、掉举、无明等(又称五上分结)。最主要是我慢心,只要稍微有一个念认为我做的比谁都好,那就不是阿罗汉,刚刚所讲的故事去化缘的或者是去祈求下雨的,要让他得到很大的成就,事后会突然间起我慢心:「我做的比师父好!」但是这个念头一起来就完了,才知道我还不是阿罗汉,因为我还有这个慢心!这些都是你所要去办的,要去做所作已办。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禅,在初禅住了以后,要继续修二、三、四禅,四禅得到以后自然慈悲喜舍的心就会起来,这是修佛法要真正断内心,不是只有在世间禅,若是修世间禅你认为得到了果位,那是刚刚所讲的优婆毱多尊者的弟子,他修到四禅认为一定有这四果,那是凡间的 道,不是解脱的果;所以有了四禅境界行者,自然会生起慈悲喜舍的心,这是菩萨心地,然后再进入四空处定,心若不能脱离色身,就不能修到阿罗汉的境界。

「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俱足,三结尽,得须陀洹果。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

在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俱足,是四空处定俱足,色界、无色界境界证得,还要三结尽才得到须陀洹果,刚刚所讲的须陀洹果不是在二禅境界大概都可以得到了吗?这里都是在讲一连串的果位,所以在这四禅之间,二禅境界差不多要三结尽。三毒淡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五下分结尽是什么呢?是谓身见、戒 禁取、疑、贪欲、瞋恚。痴、疑、贪欲、瞋恚在须陀洹只是淡薄而已,是在斯陀含要断的,五下分的下分就是在粗习的部分,已经在斯陀含的时候断了,现在剩下少一点点的就是这五个,是须陀洹、斯陀含的境界所留下来的尾巴,这些一点点的习气,是所谓的微习把它断尽,五下分结尽,得阿那含果。即身见、戒 禁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得中般涅盘;中般涅盘在前面的讲义,也都已经说明过了。

「得无量种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得阿那含果的行者,就有无量的神通力,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者;生死智、漏尽智这是证得阿罗汉果者一定要得的,因为断三毒,断五上分结、九品修惑都已经尽了,就有漏尽的智慧:如是比丘当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在《杂阿含经》里面都是在讲最基本的要断什么的这些名词,为什么在大乘经典里面不讲这些?因为在小学、初中都已经读过了,在大学部就不能再讲这些,其实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以前没有从这基本去学,既然在讲四果位,所以再回过来,让你了解一下在四果之间所要断的,是心里面的什么毛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今天只是讲了四果沙门的一些故事,主要的意思是让你知道果位端视心里面的习气毛病去除程度,从而来印证的,并非是你能感知什么事情?可以感知过去、现在、未来,有什么通这些都没有用,最重要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都要断尽见、思二惑,能够所作皆办,这样就有果位的。今生打坐、修行是在反省这些毛病,大家常常在讲我又不是圣人,所以我犯这个习气好像是应该的,也不能这么讲,要把自己当作圣人一样,不能再犯这个毛病,要断除了!

今生要求得一点果位,当然真正得到了也不要去讲,哪一位护法神或者是菩萨,要出考题或者是因缘也很难讲,有的法师、师父、甚至于我,有时候出考题考你,有没有考通过?要如如不动就成功了,被骂了也骂的心平气和、被挑剔也挑剔的心平气和,身见没有了、守戒不住戒、自在如如、没有疑心病、对于色、声、香、味、触的种种欲望也都淡薄了、断尽了,瞋心、愚痴都没有了,等等的就有一点果位的样子,并非是那么难!但是得了以后要有人来给你印证,印证了以后虽然没有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显现神通来考你,随时都有謢法神在考验你!

我们现在所学的从上一节到现在,为什么一直在讲沙门四果?我的意思是要让你们了解《金刚经》的精华就在这四句偈,在神通变化的部份不去讲它,心要清净、要真心现,就要断这些结使,这些结使断不了,就是有灵通也没有用!要心地对境来磨的时候都不上当!这样才能有一点修行的样子,所以我一直例举小乘的经典,来让大家了解,得到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不要有得到什么果想,要是简单的带过去,也许你还搞不清楚,有时候连我也不会去记忆这些,现在为了要讲解,我去把它整理出来了,让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

下面的部份还会讲到更细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的各自境界是怎么样?虽然在经典上是重复再重复,今天世尊所讲的话要记起来,也许再过几天所讲的话,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件事,只是字词上有相差一些,里面意思稍微变一下,所翻译的又不太一样了,这又是经典结集,一段一段的从来没有漏失掉,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回去要好好的思考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境界是怎么样?然后能好好的从内心里面去反省、能够所作皆办,起心作意把它办成了,这样就不虚此生了!

(2005.01.29.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