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200
4.10.2.   10 讲(8)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续)

(五)如何依本经文来修行(续)

2.「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我们已知菩提道有初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如来菩提,而如来菩提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义。无上正等正觉者是不偏于空,执取圣境;不偏于有,执取凡境。圣凡两忘,以真如面境以自然性反应,而能无余习为之相应,这就是如如佛。

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上求佛果,在未来的哪一世我要成佛,在成佛以前就要下化众生,也就是要如何帮助众生?从慢慢的关心别人的身心,再关心到这个人的家庭里面其它大、小成员,慢慢的你用脑力激荡,就会有一些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他的身、来处理他的心。在发菩提心以后,除了调伏自心,了解自性本来功能,余习都是妄心,都得调伏,所以第二阶段就是伏心菩提。修行本来就要断掉内心一切习气毛病,每个人习气毛病都不一样,十个小烦恼要断、二中烦恼是惭、是愧的心要建立起来。

当有一天心眼开了,有觉有观能力现起,能够发现自己微细习气,开悟自心以后,潜在的习气会冒出来,虽然不会造成你行为上的差错,但是妄想念、习气随着因缘都会冒出来,这时候就要去调伏内心,害心、瞋心、贪心等等不清净心、胡思乱想心、自以为是的心、疑心病等等,都要尽力断除。有的人修了有点境界,慢心就起来了,这是声闻乘人的毛病。在我们这里还好,这种心比较少,外面有些外道,也不是真正在修佛法的,也不知道佛法是什么的,有的是假借佛教的名义在修行,也不知道怎么来修心!

初发菩提心以后,接着下来就要调理自己的心,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心病,都认为我的观念是对的,你的是不对的,这也是一种执着更不要常常说我懂得比你多,你笨拙、没智慧、你不会、…,这个心我们都尽量的要把它调伏。除非你已经在度众生了,该骂的时候也要骂人,祖师大德有时候打也要打,这也是为了度这个人,因为他已经无心了,所作所为都很自在,也就没有所谓的心、不心的问题,犯不犯戒的问题。但是初发菩提心,在还没有开悟或者开悟还没有证到解脱时,这个心都要一直去调伏它,所以伏心菩提是要用觉悟的智慧,来调伏你的心,这边所讲的都是菩提、都是智能,用智能来转移它,不是光用压抑的。胡思乱想起了 ,就叫它不要想,要用智慧来转它,我为什么还想这些?我想这些对事情也没有帮助,为什么要想?用智慧来转自己的妄想心、习气、毛病等,所以菩提放在各名词后面,就是要让你能够用智慧来调伏自心,这就是伏心菩提。

再来是明心菩提,伏心后心地已明,一般言心可以发光,此光可照亮智慧,让心光发明,不会有烦恼、恶心、邪心生起,自然能得自在,一得自在即得出到菩提。出到菩提者就是从我们烦恼的那一岸,出到我们觉悟的这一岸;或者从痛苦的人生里面跳出来,然后得到小乘的解脱道,这第四个就是出到菩提,能够做到出到菩提,就已经有声闻、缘觉的这种境界,达第四层次菩提,也就是已经有一点基础智慧了,起码你心里面没有罣碍,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烦恼,有自我解脱的知见。从初发心种了这个善因,继发行动修心,历经伏心、明心,得初步解脱知见。初发心最重要了,有的人发不起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以后就与众生结缘,要度众生了,因为自利利他,一边修心、一边利他,然后得到出到菩提。再来就是要行菩萨道,在行菩萨道之间,就是要学习未来成就如来菩提。菩萨没有菩提,菩萨是利用各种波罗蜜,藉以学习得到无上如来菩提。

菩提道有初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如来菩提,出到菩提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可以得到初步的自我解脱的定力,但是智慧比较少,没有办法教化众生,而你在这时候有能力教化众生,由小回向大,要修菩萨道,这就是要真正的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如来地地往上爬,在这之间不忘记众生,所以会帮助众生解除他们的苦难,最后得到如来菩提。

什么是如来菩提?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义,什么觉?就是对一切法不执着,心清净、真如性显露,真性主行,可以知道无量无边的事,却没有一件事情会让你罣碍,要有这种自在无碍的心,无上正等正觉不是只有心觉,还要包括像释迦牟尼佛才具足的无量智慧与无量神通变化,三身、四智都要获得,最后要获得一切智、一切道智、一切相智,等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种境界才是真正佛境界。正等正觉最少、最少要证到空、有不二,一切法等观,没有什么好坏、顺逆、善恶,、、,等等概念,一切法无心,什么都没有执取,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义。

无上正等正觉者是不偏于空,因为偏于空是出到菩提的行者所执着的,因为证到空才有解脱的智慧,所以证到空的人若是永远执取空,他自己很自在无碍,不屑去担忧别人的事情,没有对众生发大慈悲心,所以他会执取圣境。圣人的境界是解脱的境界,悟到空的人才有这种圣人的境界,而悟到空只是悟到佛性的一半,因为佛性的另一半可以鉴照、可以了知无量无边的事情,产生无量智慧。所以你悟空时要翻过这个山头,把心胸放大,让你的神通变化力能够慢慢的起来,就会进入「有」的状况,这时候的「有」与刚开始修行的「有」是不一样的。刚开始修行的「有」,是你胡思乱想的「有」,或者是你感知世间的一切相,好像是真的,又没有办法去转它的,好像会算命,却转不了你命运,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谓的「有」。

证到空再回过来学有的时候,那就是有神通能够转一切境,如果转不了境,就跟外道世间禅定的行者没有两样,祇有鉴照的能力,能知过去、未来,但解决不了未来的事情。世间禅者知道因缘果报,却逃不过那个业因,依然还是要受报,这不是一位菩萨所应该这么做的,菩萨要有能力做到转业,事情本是这样,但是你不能让它这样一直发展下去,菩萨要有能力去转它,所以在空之间再回有,依空的如来体性,来转一切众生的业,因缘成熟了就转它,因缘不成熟就留待观察、等待机缘,最后总是要能够不舍众生,永远让他都能够转,这就进入「有」的能力境界。

当空证到了就要学习有,学习有是很危险的,因为我们的心住在空是比较容易,你要去转,这有为法转完了要能够放下,不去执着它,这要有一点舍的功夫,不要玩过火了忘记空,没有空就没有定力、就没有智慧。有的人反过来玩这有为法时,刀子用多了就会钝,钝了就要磨刀子,不磨就永远会迷失掉了。所以以前修证那种空的圣境,可能慢慢就没有了,没有了你又很热心地要度众生,最后众生度不了,你又跟他们同流合污了,反而被他们度走了。因为众生的业力很重,贪、瞋、痴、慢、疑很多,你有心要度他,但却没有常常磨刀,到最后你也迷糊掉了。或者是碰到魔障又没有办法对治,所以一进入凡夫境,爬不出来,如此就前功尽弃了,这是定力不够。

偏于空不好,但是永远偏于有也是很糟糕。禅宗所谓的:「把断要津、不通凡圣」,能够做到这样,两边都悟了、都了解了,但是应该怎么拿捏?该清净守空的时候,你就要守空寂。有事的时候你要回凡,该用心法、佛法就用,用完放下。菩萨接触众生,要有这种有为法的作为,也要依空寂而住,在空、有之间怎么拿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卡。如果刀子乱砍,又忘了去磨刀,砍久了这刀子也会钝的。我们的灵性也是一样,心法用多了,灵性也会下降、定力会衰退,所以在空、有不二之间,色身的灵性要怎么去保存一个水准?这是很重要的,很多出家人福报是比较好的,要闭关就闭关,闭关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去充电了,这就是在磨刀。

我们在家的命比较苦一点,知道要闭关了、要磨刀了,就是没有时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对我来讲,有时候到哪里去带禅修,三天禅修也是一种闭关,把要做的事情先准备好,然后带他们禅修、打坐,我等于是去磨刀一样。我去美国磨刀三个礼拜,边带禅修边磨刀!虽然没有办法正式闭关,一边带众、一边禅修,也是在闭关磨刀一样的。对你们来讲,要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有的人没有上班、也没有做什么大事情,就是不好好用功长坐。当然发心是很好的,这边做义工、那边做义工,积一点福德,而福德已经积得差不多,该听的也听得差不多了,为什么不能专心地把所有事情放下,然后好好用功、自我挑战一番?

台中那一班,班上有几位同学很发心,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他们就举办禅一,两对夫妻,共四个人就搞了一个禅一,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的这么打坐,也就是在磨刀;有一些人已经布施得差不多了,就永远不要再想布施的事情,已经该自己修心,就要静下来了,好好的用功,一个礼拜不出门,这样一天七柱香,好好的用功打坐,比你去这边做义工,去那边做什么工,要好得多!大家都已经在听《金刚经》了,不要把自己搞混乱了,本末倒置,该修行就要自己发愤图强地用功。

礼拜三上课时,常有很多的感触跟你们讲,十年、二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你能够再活几十年,一下子就过去了,在有生之年,你说要求一个须陀洹果,或者是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什么阿罗汉果,身体都不用功,都不去自己闭关,怎能有所成就。在家里闭关也好,好好用功。很多人喜欢这边跑、那边跑,跑来跑去都是一样的,没有办法把心打死。看你们的程度,真的已经要用功了。但看你们浪费时间在积福德上面,劳力布施,为什么不利用机会开发你的智慧?开发出来才能够调伏微细的习气, 不然微细心没有打开,伏心菩提做不到,你修不到它,嘴巴讲的、脑筋粗的习气都转不了了,更何况是微细的心病,这是顺便提供给你们参考。

我看有人护持很多的道场,忙得一塌糊涂,回来就很累了,还要修心中心法,觉得很痛苦、很忙,很忙是你自己搞的,修心都来不及了,你要先有小乘的思想建立,要先自我成就,解决完了就可度众生了。去做工谁不会做?让别人去做,修行后能够动嘴巴去培养人家的慧命,这功德是无量无边的。《金刚经》念那么久了,念懂了没有?释迦牟尼佛说八万四千万那由他诸佛都供养过了,不如你好好的去读诵《金刚经》,好好的讲四句偈给人家听,好好的讲《金刚经》无上义给人家听,这样功德无量无边,这种轻重的功德要知道去拿捏;很多人过去的因缘结了,一下子要断也舍不得,自己要看着办。

像我从来就没有去哪个道场,以前还有去几个道场,去参加几次法会,看了幼璋大师讲:「江南、江北、湖南、湖北、岭南等等地方,参访那么多道场,各个师父告诉你一样事,狂心歇止即菩提!」你去哪一个道场跑来跑去还是一样,不如好好待在一个地方,好好把心打死掉了。在禅公案里讲得很清楚了,中国的这些佛法,看了就要会用,能用就好好的去用在心地修证上,心地有成就,智慧就来了,也就会讲经说法了,要去度众生就要讲经说法,这才是真正的往如来菩提道去走。

假设已经悟到空,又回入「有」的状况,你要能够不执着空,在「有」与众生搅和之间,也不去太在意,不偏于有,执取凡境,要圣凡两忘,不要住于圣境,不要偏于有为法,偏于与众生搅和在一起,忘记你是在修空观,把原来得到的宝贝「空」,又把它放弃、丢掉了,这样你会再迷失掉的。

以真如面对境界,以自然性反应,这是悟道人的境界。《金刚经》的四句偈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能够空掉心,再来就是我们的自性应缘,这就是真如,用真如性去应境、去应一切缘,以自然性就会应缘,不必你去思考、去揣摩要怎么样,、、,而应缘中能无余习与之相应。自性在应缘之间,不管碰到逆境或者是顺境,自然发挥你的心用,你都不必烦恼,也不用高兴,反正一切都是这么自在的,没有余习与之相应,此境就是内心已经没有喜、怒、哀、乐的种种感情觉受作用,这样去面对大众,面对你的内心,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是如如佛,就是中国禅宗祖师大德所讲的:「自在无碍的觉悟行者,都是如如佛。」

我们要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悟道,为要求心自在故,我们要能「在空破空」,「在有除有」,如此就真的没有一法是可谓「有定法」的。禅宗亦讲「能破能立」、「不落两边」,也就是跟上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一样。再来是要修得如来无上菩提道,是要以修各种无为法而现有差别相,所以修解脱道者当以空无的心去面对一切境,也要以忍辱的心去修菩提道。这样在修行中,也是无有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告知诉我们要有这种认知。

了解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义,我们要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去悟道,为要求心自在故,我们要能在空破空、不偏于空,在有除有,不执有为之法。你执着有为法吗?修行过程之间,智能比较差一点的,难免要用一些有为法,来解脱你内心的执着、妄想、习气。在「有」的时候,连这个「有」也不要用,在四句偈里面,到最后要悟得法空,法空是怎么样?从经典上言,所学到释迦牟尼佛的一切法,都要把它放弃、丢掉,为什么?因为你那时候还有病,所以世尊开药给你,你抓了哪一句经典偈语来用,就等于吃了这一副药,吃了以后已经药到病除了,已经可以自在无碍了,就不要再去执着那些了。经典上你所用的法已能离病,就要尽量把所学的法放弃,所悟的境界也放下,所感知的一切现象也都放下,这样什么都放下,就是有一点无上正等正觉的味道了。

在这过程之间,我们要能在空破空,在有除有,如此就真的没有一法是可谓「定法」的。有什么定法可以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见招拆招、见法拆法,这是对自己来讲,不用一法来对一切境,那就是无为法最高境界。以真如体性空,去应一切缘,得心自在,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这样有没有定法?没有!很多众生的问题、背景都不一样,不是用一法全部都适用,若这样就不对了!你要看这个人的心地怎么样?若能够适合他、解除他烦恼的,你要跟他讲,这个人的业障怎么样?要开导适合他、并且能让他接受的。

以修行的人来讲,一个人已经在学空观,已经空到不能再空了,他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这时要告诉他,不要一直再空下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你还一直待在「空」里,这样佛法只是学了一半而已,有为法虽然是无常,但是也要学一点,要用有为法去化解众生一切困境。当然在证到空以后,就要学无相三昧,无相三昧就是空、有不二的境界,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的境界。若真正能做到了空无碍,就是对于有的境界,也能够自在无碍了,这样无相观就证得了。

进而你心中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愿望,这无愿观又证得了。小乘与大乘的差别就在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的修证境界上。小乘一直在修空观,我执灭、分别法执灭了,起码到声闻、缘觉的境界;菩萨要做到空,然后再回有,回有又能够自在,是入空、有不二的境界,是无相观。无相观是有法无主,是已经进入相对空的另一个修证阶段,是进入「有」的状况,所以在空破空,在有除有,当处这两边都能自在的时候,也就不落两边了。

一切法对自己来讲,是无有定法,当然在哪一个时候用什么法?是随性、随心而起,才可以化解一切法,不必用佛法经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或者用智能,以四两拨千斤态势,就能把你的烦恼转掉了;如果障碍来自于身体,不必用念咒语跟对方对抗,而只要保持我色身的通畅,我身气通了,他什么方法都没有用的。所以现在最好用的就是几块磁铁,磁能环放在心脏,磁铁放在哪里,再加十个手指头,哪一条手指头管到哪一条经络,你能够把它转到一个角度,让气诱发起来,所有的经络也通了。或者你再绑上三条健康带子,肝脏、肾脏、脾脏的三个阴经络气起来了,膀胱经也通了、肾经也通了、胃经也通了、还有胆经也通了。这样方便法门有了,外道要作法害你,也都不简单了,他害不着你,像这种能够摆平外道这些害人的心、害人的法,才有一点自在解脱的样子。

不要讲了半天,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有的人被人作法加害了,那时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要死不活的,功夫有多行?最后还得求神母来化解。其实功夫不够,没有实悟到空,也没有悟到方便,一切法方便就可以用四两拨千斤力道,化解外在的这些冤亲债主。或者心不清净的人作法,常常会去干扰真正在修行的人,像这样用什么法去避免?是没有定法的,要求得解脱、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一定要学哪一个法,没有!见招 拆招,遇法不动,以无为法克服一切有为之用,就能产生神通妙用。《金刚经》一直在告诉我们,要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有哪一个法可以做到这样吗?没有!是要用智慧,随境随意变化。

智慧来自于空证,修到空就有智慧了,证空第一的是须菩提尊者,他为什么是慧命第一,智慧最高、最好?慧命不是这个肉体,是无形中的智慧生命,是我们的灵性智慧,这方面他是第一的,所以《大般若经》由他来当主角,由他来启问。当然我们要利益众生,也是要从慧命的增加来下手。慧命其实就是修无为法所学到的,不是教你什么有为法的,什么法只是帮助你把烦恼去除,把身体的业障消除,早一点悟到空,让烦恼起不了作用,这样你就有一种真正的觉悟菩提,若是认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有一法可得,这是你不了解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本意,虽然在第三品、第四品、第五品,世尊教导了一些法,并不是这些法就可以做到,就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是在培养你的功夫、培养你的资粮、培养你的福德,若正法是无一法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是无有定法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既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非有定法,如此就真的没有一法可谓「定法」的。中国的禅宗行者,亦讲「能破能立」,问题在哪里,先把它找出来,同时讲出它的道理出来,这道理是永远的吗?也不是!要再把它化掉、破掉,因为无有一法可以永远成立的,起初讲得头头是道,现在就像打自己的嘴巴一样,再把它破解掉。没有这种能立、能破的能力,就代表智慧不够,譬如在讲空、有,要学空观,空证到以后有多好,讲了半天,明天跟你讲空不好,为什么?因为空会让你变得空空、呆呆的,什么都无所谓,违反世俗,这样也不好,要学有世间相!昨天跟你讲的,今天把它推翻了,或者一年前跟他讲空很好、要修空观,等到过了一年他做到以后,对他说这空不对,要把它破掉、要学有相,不要再执着空了。

道理也是一样,讲得出一个道理出来,只要能够讲出道理出来,那个人当下听了觉得很对,但是你自己晓得,只要再用另一句话,就可以把刚刚所讲的话推翻掉,把它破解掉。因为有为法里面,没有一个法可以绝对的自圆其说的,你要了解这种状况,今天跟你讲这样,当下可以马上讲另一个道理把它推翻掉,这就是「能破能立」,因为世间一切相都是无常,既然是无常,你就可以用另一个法把它破掉。禅宗行者要有这种智慧:「能破能立」,能破以后要找出另一个理由,立出另一个立论,然后自己又把它推翻掉了,因为世间所有的智慧、世间的一切相,你都有办法把它破解掉了。

只有修到空,一个人心中悟空,他不出招,你不晓得破绽在哪里?一讲话、一写书在外面流传了,内行人看到,原来你所学的是三脚猫功夫,你不讲别人还不知道,白纸写黑字,人家看了原来你是到这个境界,原来你是外道,是假借佛教之名,挂羊头卖狗肉、原来是、、、。所以一讲话、一写书出来,人家就可以看出你的破绽、看出你实际修到哪里了,「能破能立」是你的智慧,是你对无上正等正觉的一种智慧表现。

「不落两边」是不落空、不落有,修到空观一定要证到空观,没有证到空观就没有解脱的智慧,烦恼来照样烦恼,所以在修空观的时候,要把念头全部打死掉。很多喜欢打妄想的,喜欢感觉我这样想好像是神通,好像是灵知灵觉,这也是错误的。你不希望还没有究竟以前有此灵知灵觉,要把那胡思乱想的感知打死掉了,才能够悟到空,真空修学是刚开始时,要用绝对的空,空掉一切相。再来就是用相对的空,去面对那个境,能不再去执着,这样就有无相观的修证。 尽管你修到空,也能不执着空。回到有的境界时,也不能够一直执着有。执着有就会迷失掉,这刀子就会钝了,而应该维持一个灵性、空性,要能这样你就要维持此空体。如此才能该用就用,用时、用后不要落于空、有两边。当然不能跟人家去抬杠,圆融、圆通的人没有一个观念,要去跟人家抬杠。开悟的人可以观十方虚空因缘,不会去吹嘘我的法最好,别人的法都不对,不能这么讲!有因缘要说,随缘而说,说而能无住,无因缘时可住空寂。

禅宗六祖是顿悟的菩萨,他有无师智,真正的无上菩提就是要像这样,就像释迦牟尼佛祂也没有师父,祂自己从内心去证得无上智慧,这样才叫做是佛。若有人教、有所学才得的智慧,严格讲这不能说是如来智,所以不能称为无上正等觉。神秀大师非常赞叹六祖,要自己的徒弟去向六祖参学,因为 他看自己的徒弟已经不是他所能教导的,智慧太好了,所以叫他南下,把六祖推荐给他。这位徒弟刚去曹溪的时候不报名字,偷偷摸摸的掺杂在僧团里面,六祖有神通:「今日有盗法者在大众中!」这位徒弟不得不走出来,表明了来由,请示了内心里面所没搞通的道理。六祖就教导他什么是顿悟?什么是化解一切心里面的葛藤?六祖虽然是讲顿悟,顿悟的人也要有那种智慧。法尔的课程是比较高阶的、是进阶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来听的,你能够待得下来的,代表起码是有相当的根基了,不是过去仅亲近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已经是亲近了千万亿佛了,才有办法接触到比较高深的《金刚经》、《大般若经》这种法。

回过来讲六祖,他的智慧无量、他无师自通,五祖也没有教他什么法,只是给他印证,教他怎么修行,后来在15年之间,他培养出自己的智慧,神秀大师称为是无师智,是没有师父的智慧,很多人都是师父教导你传承下来的智慧,六祖是没有人教导,培养出自己的智慧出来,神秀大师是走渐悟,因为他智慧比较差一点,渐悟是慢慢修也可以悟到佛性,顿悟者立即悟了也是悟到佛性,所以不是顿悟、渐悟两者之间,就有什么差别,没有这一回事情!

顿悟是智慧高的就依止六祖去修,智能差一点的,慢慢这么一阶一阶修上来的,他就去依止神秀大师,不然他去六祖那里,六祖说一句话:「一切都是虚幻」,你又放不开一切都是虚妄!偏偏我在烦恼没有钱,有了一百万 ,希望有一千万,有一千万希望有一亿,、、、,教我不要去烦恼赚钱的事却做不到,做不到,我在六祖这里修什么?不妨去找神秀大师!神秀大师可以教导你慢慢的断习气,你不要贪求一亿,只要想一千万就好,把标准降低了,然后心里再想我只要有一百万就好,到最后练到明天有饭吃就不错了,要这种渐修的功夫来断贪念,这神秀大师就可以教导你,但六祖只有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智慧不够,就是具足也用不上来,你根本就一下子做不到!

这两位大师,很多人喜欢六祖,贬低了神秀大师,这都是不对的!有位大德更有这种错误的见解,他修了三个月,观念是有点进步了,但还是半生不熟的观念。像这种例子,某一些人应该跟谁学,当然牵涉到因缘, 因为过去无始劫以来的因缘,有的是智慧比较差,这也都是有因缘的,虽然智慧差一点,但若打死他也能不跑,要在这里就是要在这里,这样久而久之,也会有成就的。有些没有因缘的,智慧又不够的,当然就不能 呆在这里了,一下子就跑了。有一些有因缘,然后慢慢的在这边熏习,也可以多少、慢慢的改善他的心地。

真的有无上正等正觉,这智慧自然就有了,就能分辨哪一个是正?哪一个是邪?哪一个是对?哪一个是错?在「能破能立」、「不落两边」之间,跟上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一样,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没有一个定法可以来解释它,随时什么法都依种种因缘,讲了就破掉了 。有一位外道去请示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喜欢喋喋不休地讲了一大堆的道理,世尊对他讲:「一切法都是空!」这位外道听进去了:「一切法都是空」。

然后隔几天又来了,空已经学到了,今天来请问法,世尊又对他讲:「一切法都是有!」这个人给搞迷糊了,世尊前几天才讲一切法都是空,今天怎么讲一切法都是有?世尊怎么反反复覆的?不是世尊反反复覆,前几天就是空,今天就是有,这就是一切法,本来法就是没有绝对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有什么病?就用什么智慧来治理、来开导你,当初是你执着有,就用空来破你的有执。现在你执着空,就用有来破你的空执,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法,是因缘而施教。

以后你要去教导别人、度化众生也是一样的,哪一个人很执着有为法,要教导他放下,不要去搞那有为法,好好的把你的心清净就好了,生病就很心平气和的去学习生病,障碍来了就心平气和的去承受,不用一法去面对它,这种无为法不用一法很好用。有的人就很害怕,有障碍了就赶快诵大悲咒、诵什么咒语,要跟他对抗、要消这种灾难,这种人比较不容易修到空,修到空要耐得住人家的磨练,人家给你的障碍,你都觉得无所谓,这样才能空掉你自己的习气。金刚经云,无我得成于忍,所以忍辱波罗蜜就能成就无为法。

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要修得如来无上菩提道,是要以修各种无为法而现有差别相,在过程之间要对有为法「能破能立」,对于修证的「不落空、有两边」,然后去学无上正等菩提、正觉菩提,以无为法来判别修到哪一个层次?我们在解释名词里面,就有六种无为法 ,或者九种或者三种不同的这种无为法出现,若以唯识所标榜的六种无为来讲,就比较偏向于境界之间的一种差别相,修证到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尽无为,最后得到真如无为,最后这才是真正佛的境界。

在这六种无为之间,你到底做到第几种层次?我们后面也讲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要修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个固定的法,这个法用完了又要丢掉,丢掉了要找另外一个法,这样一直上来、一直上来,不要讲有为法有八万四千,无为法里面就有六种无为,程度不够还做不到想受灭尽无为,就要用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甚至于不动无为,后来断掉内心的感情觉受作用了,是想受灭尽无为,所以没有一个定法,可以直接通到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抓了一个法,用了以后你进步了,进步了那个法丢掉,又找一个法,找到小船渡到另一个小河,你就要把这小船丢掉。碰到大河了,再找到一个比较大的船,坐上去又渡到彼岸,下船了又把那个船丢掉,这样一关一关的一直上来,什么是可以走到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一个既定法的。在过程之间不要去执着一法。一招半式走江湖,一招半式不如没有招式,没有招式就是空、无,这就是最高段的真如无为的境界,而你学会一招半式走江湖,也是不行!因为要证到无上正等正觉,有八万四千法门,甚至于千万亿的法门,你接触了获得好处、得到改善了,之后就要放开!再找另外一个法来修,这样才能够步步上升。

修解脱道者当以空无的心去面对一切境,空无的心是不执着,不管是顺境、逆境来,都没有好坏的心、都不执着,以空无、不执一法的心去面对境,这是真正有解脱的人,做不到就用第二种方法,也要以忍辱的心去修菩提道,忍辱就是还有一个心我要忍耐、我要修佛法,一切逆来顺受,这样去把不以为然的心,或者是还没有回到空性的心,自己的习气毛病、主观意念,、、,这种种的心态都没有了,当然就可以进入空无的心,但是做不到就用忍辱、无为的方法,忍辱是最可以修入无为的一种方法。

在《金刚经》里面,六个波罗蜜为什么只出现三个?告诉你布施波罗蜜、忍辱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在这里没有强调精进波罗蜜、持戒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因为已经在讲《大般若经》了,在讲如何修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三个波罗蜜在以前已经都修过了,现在不是主修、必修了,是方便修即可以了。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布施结善缘,这样做法的资粮永远不会灭,刚开始大家都做财布施、劳力布施,等到有一天你已经心智成熟了,可以讲经说法,就变成法布施了。或者已经悟到空无的境界了,你就可以无畏施,用你的无畏力施给别人。有障碍、有困难的人来到你的身边,或者打一通电话,菩萨心空力就自然产生,一种安抚的心现起,让他觉得心平气和、无有恐怖,没有什么可烦恼的,这是无畏施。

这无畏施不是一般人能做,是大菩萨才具有的力量,已经证到空无的心,才有这种能力。不然从布施金钱、布施劳力开始,这永远都是要做的。以后能够讲经说法,是行法布施,这样布施永远都要做,做了以后还要用无相布施。然后讲忍辱波罗蜜,因为忍辱才能够修到无为,才能够度到彼岸,如果你喜欢跟人家抬杠,喜欢跟人家讲道理,这样不能成就无上道。修佛法没有道理可以讲,刚开始还有一个忍辱的心,到最后安忍,不住忍而忍,反正看你这样做、那样做,我都心平气和、都无所谓,忍辱是修空无的心,一个很重要的法门。要度到彼岸的,这样做就能修到空无的心,这样也是无有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讲了八万四千种种法门,没有一个既定法可以修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释迦牟尼佛要传法,也没有一法可传,讲了老半天,若说世尊有所说法是在谤佛,因为你有这习气,告诉你怎么去改?祂只是方便说,教你改的方法,却认定是佛所讲的法,依这个法可以悟到无上正等正觉,并不是!是当时你的毛病要这么去处理而已,世尊告知诉我们要有这种认知,这是在讲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在再讲:「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世尊讲了四十九年的法,不要说如来有所说法,《金刚经》里面讲,如果你这么认为,就是在毁谤释迦牟尼佛,因为是小学生就要讲小学生的课程,听完就算了、忘记,中学生就讲中学生的课程,听闻、学完,也就把它忘记了,就像我们小学、中学,所教的那些课程,现在想起来都忘记了,只有英文、国文你可能会比较记得,其它算术用得到才会记得,其它有的、没的,大概都忘记了,甚至于高中的数学、三角、几何,现在都忘光了,不再教你的儿女,大概也都不记得了。修佛法就是要像这样,听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也是要像这样,听懂了就用,不用就是要忘记它。

当然有一天你要讲经说法,这些道理搞不懂就要深入的去了解,了解完这时候你不会很在意,如果不是为了讲经说法给别人听,也不会天天去想这是什么法,譬如说什么是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一大堆的,也不会去想一切法。碰到有人需要这个就会想起来,碰到小乘种性的,就教导他修四念处,或者这个人喜欢动脑筋,不如来思考十二因缘观,如何解脱心里面的生老病死苦?虽然你不一定要修这十二因缘观,因为你前世已修过了,修过了今生读一读就懂了。而今生是大乘种性的,小乘的这些法,过去世你都修过了,没有修过你今生不会有这种定力,不会有这种智慧,智慧是从行菩萨道来的,定力是从修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之间来的,是从守戒律始得修来的。

既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有定法可成,那世尊所说的法也就无有一定的法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于初发心善人等,世尊会讲世间一切善法、戒律;对于心地较好者,可能就教他们修安般守意法门,进入世间禅的境界中或破色身进入无色境界境界中。善根、福德俱足者,当修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四念处、卅七道品等,以求得小乘四果之圣位。若具有菩萨道种性者,想能成就无上菩提道者,世尊教导他们修卅七道品中的七菩提分、六波罗蜜多、十波罗蜜多、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以成就无上菩提、如来菩提,得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无一法可悟。上面种种,因人、因事而说修行法门,都是朝着证得无上菩提而说,故无有一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最后得果位者都要入无为之境,那怎会有一法如来可说,所以世尊从来无所说一法。

对于初发心善人等,世尊会讲世间一切善法,跟你讲善法,有十善道你要去守,戒律有五戒、在家菩萨戒、比丘具足戒、、、等等的戒律,为大众讲戒律的,已经是如来的境界了,才会跟小乘的声闻、缘觉讲戒律,讲戒律好像很浅显,那你就错了,会讲戒律的道人,对于守戒的这种心与行为一定都很严谨,等于是佛的化身一样,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够跟大众授戒讲戒律,不要说讲戒好像很简单,你要去看经典,第六地或者是第七地如来,才会跟声闻、缘觉等讲戒律。很多人开始在讲佛法,从如何布施讲起。讲了半天,要讲戒也是讲五戒,你要讲到250戒、375戒,所有具足,这些都是不简单的导师才能做的。

世尊会讲世间一切善法、戒律,对于心地较好者,初步的法门就提升了,可能就教他们修安般守意法门学习打坐,修善法、守戒律,我们不要讲出家人的250戒、375戒、500戒的戒律,我们讲五戒,这是初学者。善根具足了可以学习打坐,教他们修安般守意法门,用数入出息来摄受你的心,开始修心了,进入世间禅的时候,说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什么境界?这是世间的一切道相智。

世尊因为当生要成佛,祂是从初学的戒律,一直修善行,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于体会无想定,再进入无色界的四空处定,所有的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一切处,所有境界祂都要经历过,然后进入修空解脱的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再来就要修陀罗尼门学咒语,再来开发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也就有四种无碍的辩才,就有声闻、缘觉、一般天神所没有的十八不共法,然后就产生一切智、一切道智、一切相智,就是萨婆罗智,这种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从心地发起来的。

世尊在当生之间,从初学到成佛这一阶段,把《大般若经》的名相排起来,每一阶段就是你以后要修行、要成佛时,也要照这样走一次。我们没有!我们今生一插进来就是修打坐,接着学到《大般若经》、《金刚经》,也就是在修解脱的知见,圆融菩提的智慧,此时还没有得到陀罗尼门,得到陀罗尼门是心可以通虚空,自然就懂得虚空之间的咒语,这些咒语都是诸如来在守护着,你所学的大概都是菩萨的咒语,菩萨的咒语从经典里面去学,如来的咒语不是只有一位如来在守护,是十方一切如来所共同在守护着,水准到了、德行到了,自然就可以学到那种咒语,所学的是从虚空而来的。

释迦牟尼佛当时谁在教导祂?没有人教祂!为什么祂能讲无量的咒语?是从虚空来的智能,成佛者就是要懂得一些陀罗尼,才有大慈大悲的心,用咒语来度众,后面成佛这部分的法门,对我们来讲是高不可攀,但是我们起码要了解。现在我们处在禅定、解脱之间,在学这些在培养菩提智慧,这中间是今生已经修到这里,如果我今生死了,我下一世再来,是再接着继续下去,所以我常常讲的,有的今生好像是非常的积极,好像明天就要死掉一样,对一切法非常的渴望,很积极的去做。

这次去美国,庄教授说有位未满十岁的小朋友,去上他的物理课,是大学里面的物理课,而且成绩是前面三、四名,跟大学生的智慧在比,当然这不用讲的,是哪一位发明家、物理学家、什么家的,又来投胎了,他今生才有这种智慧。我也常常鼓励你们,不要一天进这么一点又退两点,心血来潮就进两步,障碍来了又退了五步,这样进进退退,今生完蛋了!怎么不能够跳耀式地精进,今生要悟到解脱道,把我的心空掉、把我执空掉,把今生所学的一切分别法执都空掉了,起码这样就可以解脱了,为什么要做到天上、人间还要来回七次?七次是几千万亿年过去了,已经是几位佛出生又入灭了。佛法难闻,现在已经听到了,要积极一点,尤其没有冤亲债主在障碍的,没有另一半在阻碍的,更是要好好修行!

一念转,能够放掉内心的执着,你就是觉悟了,这一日千里,智慧就来了,你为甚么不能够讲那么多?为什么这一句看不懂?就是里面的那障碍、那胡思乱想的心还一大堆,罣碍这个、罣碍那个还很多,你把这些都舍掉,在禅修之间会一日千里,若今生能破色身那是最好的,那是进入菩萨的境界,进入无色界,同时又听闻到佛法了,也不会走入无色界,无色界天神的寿命是很久远的,两万大劫、四万大劫、六万大劫、八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有八万大劫,寿命尽了照样轮回,而你藉这个机会破色身以后,修佛法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好好的修,那你今生就会有所成就,无量无边的智慧就会出来。

世尊依各个层次在教导学人,开始在讲经说法,前面也是讲《阿含经》,讲世界的一切现象,我们在开头讲这《金刚经》,已经把世尊所教化的五期(华严期、阿含期、方等期、般若期、法华涅盘期)划分出来了,里面都有讲这些道理。进入世间禅的境界中或破色身,进入无色界境界中,现在能够禅修,不管是色界、无色界,都跟他们讲这些法,善根、福德俱足者,要修解脱道,如果你没有破色身,在世间禅定,当修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四念处、卅七道品等,这样去思考,把道理搞懂了,之后不要被妄想心抓着跑,什么都放下,以求得小乘四果之果位。

古代有位开悟的人到处去参访,有个大师说:「你不要到处参访,回去在家好好把你的心管好,把你的习气毛病断尽,狂心歇止下来,狂慧不着,那空悟的智慧就有了!」具有智慧也会害怕的,你要想什么?一下子就通了!要做什么事情,一下子就能够把十几个步骤安排下来,这事情要这么做,就在几秒钟之间,所以这种智慧要还给天地,因为这是天的智慧,不要去求这些,你要求无上解脱,不能去搞这些,这才是真正有点开悟的样子。不要喜欢讲开悟,喜欢讲修的好不好,我常常听到这样,很不以为然,你不要讲哪个修的好、哪个修的不好,也不要去跟谁讲,更不能讲你自己修得好,没有人声称自我开悟了。

禅公案里头,哪一位祖师大德自说他开悟了?都没有自说开悟的,但可以用隐喻的,像五祖说:「你筛这米麦筛熟了吗?」六祖说:「熟了!」他也没有说:「你开悟了没有?」六祖也没有说:「我开悟了!」开悟不能乱讲,开悟这种事情讲经说法可以讲,谈到自己的修证就不能讲这些,只有喝醉的人你问他:「醉了没有?」「我没有喝醉!」没有喝醉的人,你问他:「再喝、再喝!」「不行、不行,我醉了!」这是讲颠倒话。不要去讲哪个修的好不好,修的好不好你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德行、行为都可以看,不要去跟人家谈,有人喜欢谈这些,跟一些没有究竟的人在谈,希望我们同学不会去犯这种毛病。

已经进入菩萨道了,从内心清净自性,二地是离垢地,要先把你所有的污垢都扫掉了,喜欢好讲开不开悟的心也要扫掉,当然,开悟的人有诸佛菩萨在护持,不会胡说八道去乱讲这些,他是潜默将养的,只有印证你的师父会知道,其它的人都不知道,他也不会跟人家讲哪一个人是开悟的、哪一个人没有开悟,就是开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开悟的人有的走到八地菩萨要走一大阿僧祇劫,有什么了不起的?开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只是我可以直接修我的心,可以直接看到我起心动念的那种习气,这样好修行!只是这样而已,开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初禅境界虽然没有把潜在的习气现出来,但是起码起心动念对不对?有没有习气?有没有害人的心?你也可以自心观照,这并不一定要开悟才能观,初禅境界就能观了,初禅也可以看你的心起心灭,这些念头好不好?

上面种种,因人、因事而说修行法门,都是朝着证得无上菩提而说的,是阶段性而说的,因缘不同而说的,这个人有什么毛病跟他讲什么法,那个人修到这个境界,跟他说明再下来要怎么样?世尊虽然讲了那么多,翻到我们中文来的经典也没有多少,号称一百本的大藏经,里面重复的很多,因为里面有很多人是同样的翻译一部经典,只要有人翻译,譬如在《金刚经》的部分,就把它撮合在一起,起码就有八个人翻译过《金刚经》,把这些都收集在一起,有的人是翻译什么经典,有的人是经文里面的哪一段再拿出来翻译,这个人也翻译,那个人也翻译,也都收集在一起,这样收集了有一百本,一百本中后面还有很多是画图的,像密教的这种檀场、佛像要雕刻的尺寸?手要多长?要做什么的,、、、,这些也是放在大藏经里面,真正的佛法是九牛一毛而已。世尊当生所讲的《阿含经》,也没有全部翻译过来,后来所讲的大乘经典,甚至于密教,这些也没有全部翻译过来,不管怎么样,当初祂在教娑婆世界的众生,把所有的法都讲了,不管是入灭前、后所讲的都是佛法。

我们了解六波罗蜜,如果你是修小乘的,又是依六波罗蜜修的,你可能积了这个因;而开悟的就要修十度波罗蜜,十波罗蜜从方便波罗蜜开始修,然后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这是要成菩萨道的,未来就能成就无上菩提、如来菩提。菩提悟了以后,还有很多神通变化等着你去学,神通变化要怎么去做?因为在开悟以后心的灵通念力,已经还给天、还给地了,现在要怎么神通变化?开始要学如来密咒,要学陀罗尼门,这也是佛要付嘱给你,才能记得起来!有的人脑筋记不起来,记不起来是智慧还不够、愿力不够、发心不够,这有没有办法改善?除非把头脑敲破,不是真敲破头脑,是敲破你那心对钱不够的执着,还有鸡毛蒜皮的杂事,爱你的儿女,爱你的另一半,把这些爱全部都拿光了,智慧就来了,我们都是卡死在这些问题上面,被钱框住了,被其它的情框住了,被身体的病痛框住了,才让我们没有智慧!

上面种种,因人、因事而说修行法门,都是朝着未来证得无上菩提而说,故无有一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最后得果位者都要入无为之境,那怎会有一法如来可说,所以世尊从来无所说一法。有所说是方便说,是你到某一个境界、我教你,到了觉悟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路逢达道人,如果你碰到一位已经悟道的人来拜访你:「你来做什么?」「没有、我来看看你!」「看看我、有没有什么可说的?」「没有!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悟道了,不将语、默对,没有话可讲,如果是哪一个人说他已经悟道了,然后来了在那里大谈特谈、辩来辩去,那保证是没有悟道的,一位悟道的人心平气和,没有话讲、不会跟你辩论事情,不会跟你辩论问题,有没有话讲?没有!没有、为什么要来?没有、就在那里坐!你瞪着我、我瞪着你也好,然后高兴就回去了!所以一个有、一个没有,才会有问答。两个都没有,吵的更厉害,谁也不服谁?喜欢辩论的都是没有悟得佛理!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要说你学到哪一法,而学了那一法却不放,不必这样,学了、学好了,记了、就忘了,用得上的就用、不用得上的就放下,也无有定法可说,在自利或利益众生之间,在有为、无为之间去用,能说的就用说的,能用心力的就用心力,用时无有定法,做完就不必去说了,这是心在度众生之间的一种现象,有一些是可以用有为法,有一些用嘴巴讲一讲,道理搞懂他就通了,有一些带着冤亲债主来、在周围,你给他开示、冤亲债主也听了,然后两者皆大欢喜,也许事情就解决了;有的是过了以后,冤亲债主不甘愿,你要用心力就要用心力,来找你的人也不会知道,这些是学菩萨道的人要去遵循的。

利益众生,并不一定要让众生知道你在利益他,如果知道了,表示你还有一种罣碍,给人家知道了也不好,因为他老是会抱着一种感激的心,而你沈不住气,表示还有法的执着,这些都不是修菩萨道的人所应有的,既然无所得、无所说、无所用,用了也等于没有用,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要学无上心法就是要这么去做,该用有为就有为,该用无为就无为,该用嘴巴简单讲就讲,该用心力是有障碍没有办法了,不得不用的时候就要用!用什么?不知道!视当时要用什么法?不是学一招半式,是随心而用、随性而用,因为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一念起,你脑筋里面的主人翁自己就知道,也许随便一个字、几句话、一个念头就可以化解很多众生之间的种种纠葛,最好是做完不必去说,这是最好的,古僧大德从来不去讲这些。

我们可说的都要有这种认知,不要有一法执取不放,就是在行菩萨道之间也是一样,还有所说就是自己没有放下,而自己没有解脱得了,还要教别人解脱得了,这都是没有究竟的,正如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所学的法、所用的法、所证的道,都要把它舍弃掉,更何况不是正法的,不是真的法,或者是不适当的法,都要把它放下,连空也要放下,这一段是在讲,如来到底有没有说法?要像须菩提尊者一样:「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有一法可说,说了是随缘而说,其实无一法可说,要有这种认知!(待续)

(2004.10.02.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