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2004.09.27. 第 10 讲(7)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续)
(四)、经文大意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陀问须菩提尊者说:「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有得到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刚才所说的道理中,如来度尽十二类众生入涅盘,但实无众生可度想;又说菩萨不应住色尘布施,菩萨要能不住相布施;又说菩萨摩诃萨要能离四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所以不能以身相来见如来。又说菩萨在学习离四相中,不要取其法相、不要不取其法相。在此等种种所说无上义中,你认为如来有所说法吗?」
在解释名词时,已经把相关的名词做详细的解释了,世尊就说了:「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有得到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吗?」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如来我有所说法吗?如来,就是世尊自称如来,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吗?如来我有所说法吗?这就是上面几品之间,虽然世尊提出要度尽十二类众生,但要无有一众生可度想。又说要无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等等,又提出很多修无上菩提的这些方法,但是现在要先把它作一个段落,把这个理念搞清楚,所教你们的一些法,你们真的认为所教的这些法,是有法可得吗?我虽然方便说了一些法,你们认为我有所说法吗?这是在《金刚经》里面最重要的理念,诸法无所说,亦无一法可得。
在修行过程之间,世尊教了很多方便的法门,包括世间善法、小乘法门、大乘法门,然后修完以后,你得到了就要放弃;就像如来有没有得到正等正觉的这个法?如来说了那么多的方便法,有没有说法?我们知道后面很多经文都提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有少法可得,是谓无上正等正觉,最高的佛法就是没有一法可得,回到我们自性清净的体,这样才是证到不偏于有、不偏空的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把大众从小学生教起,善导善诱、教导衪的徒弟,把他们教导到已经进入大般若经范围,可以说是大学部的程度了,现在要告诉他们以前所学的法、或者听世尊所说的法,要有个正确的概念,用得上就用,用完了、渡过那个河就要放下,就不要再去执着,所以衪就提出这个问题出来问须菩提尊者。
须菩提尊者也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因为须菩提尊者是证空第一的,证空也就是要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重要的一个关卡,在开悟以后,要修内心的清净,然后心发光,得到智慧、断烦恼,到八地不动地等等,到七地之间要修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证到以后入不动地,这中间都在舍一切所修证到的一切境界,等于是五阴魔相里面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魔相都要度过去,这样才能够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之间世尊所说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这些法,都是随众生方便而说,所以不能讲世尊有所说法。
须菩提尊者就说了:「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个絶对的法,可以称得上无上正等正觉,从有为法去说,有为法也不能够称为是个无上正等正觉,有为法证得哪个境界都非究竟。从无为法来讲,以唯识来讲,六种不同的修证境界的无为法,也不能当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到真如无为的境界,这也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真正的体性,它是随时可以应缘生法的,有真正的因缘来,真正的体性相应,这就进入有为的境界,空,也不能够说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为法更不能讲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一个法可以用来称为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既然这样就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世尊在说法是应众生之根基去讲的,若是小乘的根基,衪就跟你讲小乘法,是大乘的根基衪就跟你讲大乘法,若刚开始修行的,衪就跟你讲善法,讲如何去布施?如何去做善事?如何去守戒?得到内心的清净,才能够得到果位,这些依每一个人、或者是当下哪一个法会里面的大众所有的需求,要讲什么法依因缘而定。所说的法不能代表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也就没有定法如来可说;哪一个人执着「有」,衪就可能对他讲空,一切法是不实在的、无实相的,会有生、住、坏、空之相,所以大可不必执着。
有的人证到「空」,衪就会跟他讲,「空」只是体性的一面,它会应缘产生一切的法尔现象,这样有因缘来,心会相应、会起法,不是永远住在空之间,这样会变成玩空、偏空,跟他讲「有」的道理,空中产生妙有,这一关你要去学,不是只有证到空、解脱,空以外还可以让你的心鉴照到很多的因缘,相应以后产生一切的互动,这样你就知道很多的事情,不是像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理、不相应,这样不是全部佛性,佛性有「空、有」的两面,要看行者证到哪一个境界,衪就跟他讲不同的法,讲来讲去只是敍述一个事实,最后这些法都不能称做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没有定法如来可说。
须菩提尊者就自己解释了:「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何以故?怎么讲呢?如来所说的法,是依当下众生各个根基不同所讲出来的,是当下可以启迪某些人的心智,让他没有烦恼、让他没有罣碍、没有恐怖、没有祈求等等的心态,说完了,听的人当下理解了,理解了若还有所得,那就不对了!很多同学说,坐在这里听,哪一句听得懂,好像体会了,但是回去好像都忘记了,我讲了什么?不记得!也就是我们自性本来就是这样子,声音来我能当下了解,声音过去了,我不必强记起来:「来无所黏,过无踪迹」,但是有一个很好的情况,以后我再面对什么境界的时候,我也可以用世尊所说的法,去应用,应用完了就放下、就忘记了,这么讲起来,世尊衪就是有所说法,但都不可取,也不能够再拿来讲。
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在心地里面有缘应缘,应缘就放下,妄缘更不用打妄想,根本就不会去在意了。你学到这个无上佛法,就很轻松,不必像去学武功一样,第一招要怎么样?第二招要怎么样?不必!只有简单的,用坦荡荡的心去面对那个缘,该讲什么话?你自己(自性)就会讲,该采取什么措施?你自己(自性)就会采取什么措施。或许在你的心中,会映现什么影像、境界?它就会现起!这些都很自然的、不必学,在心中自然就会现,像这种不能说、不可说、只能用意会、体验的,那才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法。
如来有所说,你听了以后,没有什么可取,不认为如来有什么可说的,就像《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经文,在平时不会罣碍,等到有境界来的时候,也许你就冒起里面的句子,刚好可以面对那个境,化解那个烦恼境,这些是自然而然的发起,这些你说有所取、不可取,世尊讲的,徒众们能解无无住。我们现在当下听了也没记起来,所以如来所说法都不可取、不可说,非法(空观)、非非法(有相)。非法是无法、是空,不可取,是无一个法可取,是空、是无,虽是空无,但是明明世尊有讲,有讲你要用不即不离去处理。若有体会还加以执着,就变成非非法(有相执),也就是这句话你懂了,以前没有学过,现在很渴望的能够得到这一句经文,你就很在意、很执着,这句话对我很有用,我要记起来、背起来,就变成不是一个非法,是真的有一个法,并不是没有一个法,这是非非法。
非法(空)、非非法(有)是看你听者的那种层次,当你懂了,就把它看成所讲的是不可取、不可说;而还没到那个境界,对你还有一个启迪的作用,就会在意,这不是没有一个法,是还有所说,是给你还有所存留的一个印象,如果真的到最后,应该都是不可取、不可说,应该都是非法,为什么要加一个非非法呢?因为有的人还在学,不能说这不是一个法,这还是一个法。是法、还是非法,要看与会的这些人、众生,他们修行的层次不同来判断。
总结,所以者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来世尊所讲的法,皆不可取、不可说,但是,又说是非法、不是一个法。非非法即是一个法,负负得正,就是说也是一个法,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是圣人,尤其是指俱解脱的阿罗汉圣者,他观世尊所说的都是不可说、不可取的法,是非法;而还没有究竟的慧解脱阿罗汉,或者是前面的八种阿罗汉,还有一点点要学习的这种阿罗汉境界,阿罗汉圣人有九个位阶,除了最后俱解脱是真圣人外,其它如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等圣者,多少都还有非非法(有学相)的这种感受,他们还要学习,除非己经得到俱解脱的真正阿罗汉果者,他可以说世尊所说的这种法不必用,因为已经心 澈底清净了。
这九种圣人的前八个,他们还是有点要学习的,只是学习的多少而已,那圣人前面的贤人更不必讲了,有十八种有学位的贤人,是信行、法行、信解、见到、身证、家家、一间(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盘、生般涅盘、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色究竟等等,世尊所讲的由最初基的慢慢带入世间禅定、慢慢带入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这些法门,或慢慢带入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或者入陀罗尼门等等的。到陀罗尼门以后,等于是比较像八地菩萨以上要学咒语的境界,之前的虽然登地菩萨,在三地以前都还寄居在世间,还是属于是世间禅定里面,第四地到第七地之间,寄居在出世间,等于是在学习断烦恼、求得解脱的知见,这是跨于贤人与圣人之间,之前的地前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这四十四位阶的贤人或者十八种有学位的贤人,他们都以有为法为主,九圣人才是修无为法,所以自己修有为,还是无为,可以用来分别自己修行的境界。当然要注意的是修行过程中四禅、八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十徧处等都是有为之定,一入空、无相、无愿三昧,即是修无为智慧。得三三昧后,又要学真正金刚菩萨的陀罗尼门,此虽是有为法,但是为利益众生而用菩萨、如来咒语,用后又忘记了,所以还是属于无为法的范畴。
要看一个人的智慧、要看他今生修行所接触的经典、或者所修习的法,就可以判断他的智慧到底是高、或低,利根智慧的人可以顿悟,当然顿悟以后,他修无为,直接趋入体性,学习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受想灭尽无为、不动无为,到最后若能够做到真如无为,那真是最完美了。之前的这些有学位的贤人,都是在修有为法,不管是念咒、四念处、四圣谛、十二因缘观这么去思考,或者是根本都还修不到佛法,只有在世间禅定里面,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大玩真如性用。
世间禅与佛禅有什么不同?世间禅是依他的心清净与否,心不能空掉的话,就连斯陀含的果位都得不到,第七意识的妄想心,一定要把它调伏,第七意识妄想心在三禅、四禅定之间都会现起来,初禅、二禅是在第六意识分别心里头,断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面对着色、声、香、味、触这些尘境,有没有办法把它摆平、不受它们左右?如果有,你所知所见,也不起瞋心,这样才有一点须陀洹的样子;到三、四禅,这个心可以调伏好,第七意识不起心意念在罣碍过去的、未来的这些心念都不起,这样可以安住在心不动之间,就有一点斯陀含的味道;而在三、四禅之间,已经可以做到心清净,第七意识不再妄执八识或者潜在的这些种子,你就不会起心动念、胡思乱想,这样就会住在一境性之间。在一境性之间也还没有得到果位,你要断除一切的贪,才能够证到阿那含的境界,阿那含是不还果,四禅的行者不贪禅定之间的境界,反过来断内心的贪着,对于诸欲望,对于名、色、财、食、睡等等的这些世间欲望,甚至于对修行之间的善境界,也是一样要把它断掉、不贪着,这样就可以证得阿那含果。
阿那含果是比世间禅定还要高,超出四禅福报天的境界,就进入五净居天里面去,这些从欲界的善行到初禅、二禅,甚至于三禅、四禅,若不修佛法,他们还是认为佛所说的法,都以有为法着手,还会去听、去用,不得不用,因为心不清净,因为禅定力不够,所以还要再修;如果在四禅境界、三禅境界或者二禅境界之间,真正的从内心去改造你的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六大根本烦恼,都要把善、恶断尽,这样才能够挤入无为的境界,在整个修行之间,你到底是贤人?还是圣人?要看你所修的法,今生不从有为法下手,或者是从有为法下手,然后进入无为法的境界,这些都是利根器的,是当生可以成就无为法的;若还是在有为法之间打转,那你还是属于贤者。
若于无为法之间在用功,用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的,方便有多门,用方便波罗蜜,做不到慢慢的去做,量力、随缘的去做,这样一年、两年、十年慢慢可以做到什么事情都无为的境界,那你也可以悟到空真如体的境界。所以须菩提尊者把它解释得非常清楚,佛所说的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这三个要连贯在一起,那你就是修无为法为根基之人,是属于圣人的种性。而你把世尊所说的法,认为还有所取、有所说、非非法,那就是贤人,你还要学习,因为你心不净,所以佛陀所说的经典,虽然现在留下来的,你喜欢观看、喜欢跟着去做,那就是还用有为法在修。
大家要有个概念,修无为法的人,大概都是佛亲自教导的,一位开悟的行者,衪都是以无为法来教导你,让你去除内心的烦恼境界,这是世尊的愿力,哪一个人进入开悟的境界,衪用身、语、意化,不必本尊来,衪本来就是法身无相、遍满虚空,衪感知众生的心,哪一位修行进入登地菩萨的,衪就可以感受到,可以直接以心与心对他教导,用意念、用语化直接可以指导他,一般没有开悟的人,心不通,因为还是用眼、耳、鼻、舌、身这色身五根在修行,虽然有所见,但是心不是很灵光,眼睛见性所见,认为那就是境、那是人、那是非人、那是菩萨、那是佛,这些人大部份都是菩萨在教导的比较多。
菩萨在教导有为法,有为法就有密咒、就有手印,就有念佛法门。真正如来教导的,都以无为法为主,自己可以判断一下,自己是属于修有为法根基的?或者无为法根基的?也可以看别人,他喜欢修密法、手印、念佛,念佛也是属于有为法的一种,只是佛号等于密咒一样的,阿弥陀佛的佛号,也是像念密咒一样也是很有威力,念得好、念到心里面去,也是可以发光,也是有无量的神力,因为跟阿弥陀佛的法身相应,念哪一位本尊的密咒,也可以跟那一尊的菩萨相应,相应以后如果真的破色身了,密咒得利后就要修大手印,大手印等于禅宗讲的,就是要修空观,把一切法都要放下、把它观空,所以还是回到无为法的境界,这时候就在走进入圣人的境界。
从有为、无为之间,来判断一切贤圣,都用这个来分别,这句话说的很清楚,修行有三不等的层次,你是什么根基、适合修什么法?是勉强不来的!无为法很好,但是教你来修,好像没有个东西在嘴巴或者在心中来玩一玩,你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意义,或不晓得怎么修?这样你就是不能修无为法。当你认为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你认为学什么法,好像都是多余的,这样你就适合修无为法,不想起心动念,不想有一些多余的累赘,那适合修无为法。譬如刚开始学打坐,学数息观,学久了觉得做数息法门,此动作有点多余,因为我的心也不去胡思乱想的,我为什么还要数息摄心?
数息是心会散乱、会胡思乱想,才要用一个数息法,把你的妄想心绑住,现在我的心根本不胡思乱想,我再数息干什么?我为什么在那里数一、数二、数到十又重来,不必用了,就可直接进入随息的境界,随息也还有一个心绑在呼吸上,如果气很旺,根本不必再吸气了,那心要观在哪里?一点点气进来,可以闷了几分钟再换气,也没有气吐出去,只有气再进来,这样怎么观息呢?这就不必观了。每一个人色身与心之间,都有一个互动,到底要有为?无为?要看今生的智慧与累劫修下来,你到底是到哪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你到那个境界,也不必去看不起刚开始学的,开始学的很多境界不了解,也不要去乱批评走在你上面的人,那个境界你根本搞不懂,以你的知见说东说西,这样反而会去造业。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得,后面经典也在讲,如果你说世尊有所说法,你就是在谤佛,意思就是在这里,有缘方便说的法,就是因为你还没有到一个无为的境界,才要方便说一些法。这一段话,在解释第三品、四品、五品之间世尊教我们很多法,但你不要认为世尊有所说法,因为世尊是方便对大家不同程度所说的法。其实到一乘佛法是无法可说、不必说,你自己从佛性里面就可以去应缘,可以产生一切的灵通变化,不必去说、也不必去学,进入无为法,就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法会产生,那就是产生妙有的境界。
佛陀问须菩提尊者说:「须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有得到所谓的『无上正等正觉』吗?梵文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什么是无上?如果有一个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高低,进入无为法的境界,就没有一个高低,所以成佛的这些佛陀、如来,祂们不管怎么样都是相等的,没有一个大的佛、小的佛,成佛就是成佛,祂们所悟到的都是一个空、无为的体性,然后可以产生无量的神变,这些都是已经成佛的,果地佛的境界,这称为是无上。
在修有为法的人就有高低,就会比念力,中国武侠小说也一样是有为法,学哪一派、学哪一个招式,有招式就有破绽,如果学无为法,随心而发,或根本不发,不必有招式,你怎么来?我就随心而发,就会看出你的破绽,就可以点破;有为法是有念力、有神力的大、小之分,而悟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法就能产生佛十力,产生只有佛才有的十种力量,一般的世间禅定或者一般的罗汉,甚至于金刚萨埵、菩萨都没有办法跟佛相比的这种十种力量,只有佛才有的,其它这些圣人或者贤人都不俱足。
如来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有法可得吗?这是世尊问须菩提尊者。如来刚才所说的道理中,如来度尽十二类众生入涅盘,但实无众生可度想,如果如来还有一个众生可度,或已经度了一个众生,有这种想法,那 祂就不是如来;度尽了十二类众生--有情、无情众生入涅盘,但实无众生可度;又说菩萨在不应住色尘布施,菩萨要能不住相布施,就是前面世尊告诉我们的第二点;第三点,又说菩萨摩诃萨(大菩萨),要能离四相,先从我相离起,再来离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离这四相就是大菩萨,衪告诉你要如何离四相?再来告诉我们,不能以身相来见如来,不要有一切有相的观念,想成就如来道,要成就无上菩提道、无上如来菩提,就不能以有相来成就佛道,世尊一直在强调无为法的这种现象。
这是在三、四、五品之间世尊提出来的这些教法,但是,为什么又问说:如来有所说法吗?世尊又教我们:菩萨在学习离四相中,不要取其法相,不要不取其法相,这就是禅宗讲的:「不即不离」。我们在打坐之间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你可以不必去在意它。不必去在意它,它就会下去。不必在意它,但是你却可以了解它,这个念头或者这个影像里面,大概是什么意思?你都可以有觉知,若没有觉知的话,那这佛性就不是很敏感、很敏锐。一个念头起来,你可以观这念头里面是什么意思,然后不再理它,等于不要取其法相,不要去取其法相,就要懂得它里面是什么意思,不要这念头晃一下,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意思?这影像起来了,你不知道里面大概是含藏什么意思?起码要了解到里面的人、事、物是哪一种?只是我们不要起心动念去相应,若起心动念相应,就是取法相,不起心动念去了解,那就是不取其法相,这样也不好。
以禅宗的语言来讲,对一切相要能:「不即不离」,这样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在修四念处的时候,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但是在观之间,一个念头起来,小乘的修行,一定会动念头这是一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即使你知道这是某甲,你也不必起某甲的名字,只是知道这是一个人,这样就是没有起心跟他相应;若是大菩萨修行不必这样,这个影像起来,我知道里面是一个影像、里面是一个人,也不加一个人的这种念头起来,它自己就会下去,这就是大菩萨的境界;声闻乘阿罗汉他总是要有一个意念,安一个名相在上面,这是一个人,好在他没有把里面那个人的名字,硬把它叫出来这是张三、李四,不必这样,在修行过程之间,你在学习离四相,从心里面或者从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境界,你都要能知其义,但不要执着其义,也不要逃避,可以坦荡荡的面对那个境;这一段是不要取其法相、不要不取其法相。
在此等种种所说无上义中,你认为如来有所说法吗?世尊就提出来问须菩提尊者,因为须菩提尊者是解空第一,所以他又称为慧命须菩提,从慧命须菩提这句称呼就可以了解,一切智慧都是从悟空而来,一个人如果没有悟到空,智慧就不灵光,同样一句话、一个境界,悟到空的人,他马上可以了解里面含藏什么禅机、意义?没有悟到空的人,就会胡思乱想,就会用自己的习气、思考模式,然后想一些有的、没有的,自己制造烦恼。所以要有智慧,第一要修空观,修到空观以后,要用在世间智慧,甚至于用在经文解释、理解,就可以达到非常锐利的理解力,这是从空之间来产生的。
须菩提尊者答说:「如果依我了解如来所说的意义,实际上无有一个定法,能够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定法如来可以来阐述。为什么呢?如来有无上智,会依众生根基,加以方便开示各种不同的法,所以说没有定法。现在如来对此等大菩萨方便开示的法,对于大菩萨而言,皆是无一法可以拿来用,祇有舍一切法执着的份,菩萨摩诃萨怎可能拿如来所说的法来用呢?若能拿来用的法则是属于有为之法,此非菩萨摩诃萨所当为。因是之故,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可取的法,对我们来说如来似有所说,实是无所说的,故说不可说。而我们面对于如来所开示的法,都要能够以不是法,也不是非一个法来面对它,这样不即不离如来所说的法,才是菩萨摩诃萨所应该学习与做为的。
须菩提尊者回答说:「如果依我了解如来所说的意义,实际上无有一定法,能够来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者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一个固定的招式、语句、法门,可以说你能够悟到无上『无上正等正觉』,一路走来,都是在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在舍弃一切境界,不管修行的方法、证到的现象、所体会的境界,都要一层一层的把它推翻掉,这跟修世间禅定,根本都是背道而驰的,这样才能够步步高升,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佛法就是在舍一切,舍到不能再舍的时候,烦恼没有了、境界不见了。若你还有境界,就会受到感召,感召就会生到天上的哪一天去了,不去执着这些修行的境界,你就不会受感召,就没有那种因缘、习气在,就不会受到它们的感召,就不会生到天上的哪一天去,这些都是相对的。
你闻到『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法门,是没有一个定法可说的,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定法,如来可以阐述的。如来衪对某一类众生在执着什么?衪就跟他们开导、化解,让他们放下,所以没有固定的法 。你在执着「空」,衪就跟你说「有」,你执着「有」,衪就跟你讲一切「有」,都是虚幻不实在的,要把它化解掉。尤其是初期学密法的要观想,观想日轮、月轮、莲花,能够观起来,又要把它化空掉,因为它是无中生有、化起来的,都是不真实的。你还是要回到空,回到大手印,用这个大手印来破解一切相。
所以没有一个定法,可以来阐述『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如来有无上智慧,会依众生的根基,加以方便开导,衪开示各种不同的法,所以没有一个定法,是依每一个人的心病、每一个人的执着、或者是与会的这些众生,依他们的根基,衪会跟他们说不同的法。
小乘根基的,就跟他们讲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等;如果是大乘根基的,衪直接就跟他们讲一切法都不用执着,一切法都是空、无,这样去观一切法,就会去修无为法,所以,没有定法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现在如来对此等大菩萨方便开示的法,对于大菩萨而言,皆是无一法可以拿来用,大菩萨已经了解这些道理,世尊讲的非法、不可取、不可说,他已经懂了;有时候一些大菩萨,会代众生问一些法,那是他已经知道了,但是很多周围之间的众生,智慧比较低劣一点的,还不了解,世尊透过衪的神通力,要某一位菩萨起来,代他们去发问,由世尊来回答。
譬如《金刚经》里面讲的四句偈是什么意思?文殊师利菩萨在《金刚经论》里面就是这样问:「《金刚经》里面,世尊!你常常提到的四句偈是什么意思?」世尊就开导:「所谓四句偈者,就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这四句」。然后就解释四句偈的意义:「证到空身就可以得须陀洹果,证到空心就可以得到斯陀含果,证到空性就可以得到阿那含果,证到空法就可以得到阿罗汉果」。那就是每一个众生需要什么法?当下菩萨知道,有些人不知道,所以就有必要提问,世尊就依衪们的根基、所需要得到的法,来跟他们开示,但是要学得「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法,就是舍一切执着的份。
在修般若波罗蜜,告诉你就是要观一切法是无所有、不可得,你现在修念佛法门,有一点成就了,要把念佛法放下。以前在中国佛教居士会,有一位年轻人,修得不错,大概有点开悟了,念佛念得气通了,他就来这请问:「我现在很不想念佛,我有个心很不想再念佛。」我就告诉他,不想念就不要念,为什么?因为你打开本来自性的时候,自性希望空寂、清静,不要有一个法在那里干扰它,干扰它就不能安祥,不能够住在涅盘的境界,你要顺着它的缘就不要念,管它以前念了几年的佛,现在自性不想念佛,想要安祥、想要住在涅盘境界,不起心动念,你要经过这段空寂的培养。
我们一般修行的法门,到最后还是要舍,所得到的境界,像刚才那位同学不喜欢动念念佛,那也是过程之间的一种境界,过几年以后,这个心已经学习到禅定,学习到对一切外境、内心的烦恼都不执着,这时候就可以回过来学「有」,进入有相三昧之中,然后再进入「无相三昧」,「无相三昧」就是对有相不执着,就进入有法无主的无相三昧,这样就是空三昧证到了,回过来对有境,但不执着的这种无相三昧也证到了,这样是不是一直在得到一个法、在舍一个法,得到一个境界、在舍一个境界,在修菩提道之间,都是这样子的。
菩萨摩诃萨怎可能拿如来所说的法来用呢?因为他一直在成就无上菩提,所以一定要听了放下,做不到的就拿来用,用完了就把它丢了,一直在用无为法来成就他的自性清净、来成就他佛性没有罣碍。若能拿来用的法则是属于有为法,有为法是进入无为法之间,前段的修行 。不管是念佛、拜佛或者是念咒,这些都是一个法门,法门有八万四千,不能够说哪一个法门好、不好,只要契机就好。有的人甚至不学佛法,他练气功,练气功练得不错,把身体打通了、窠臼打破了,这时候心起了无量的法尘,要怎么断掉?没有人可以教他,这时候他为了要解决身心的困扰,就会去看佛经、找善知识,这边找、那边找,最后他还是进入佛门,还没有进佛门以前,所有的人都是修外道法。
所谓的外道,就是修有为法,不管修世间禅定、或者修其它杂七杂八的法,只要不是邪的、不犯戒的善法,这些法都是佛法,这样修完了到一个境界就要舍掉,能够拿来用的法都是属于有为法。此非菩萨摩诃萨所当为,你要当大菩萨就要修无为法,从初地欢喜地到二地离垢地,去掉内心的汚垢,到三地心清净发光,称为是明地,到四地心清净发明以后,就有智慧,智慧像火焰一样,能烧毁一切烦恼,是谓焰慧地,焰慧地就有一点见道了,见道以后要怎么来断烦恼?见到我的自性本来清净,我的习气是另外一边的东西,我要怎么去掉?怎么来修得清净?这主、客已经了解以后,就知道怎么去修行了。
在四地焰慧地是一个重要的关卡,然后五地、六地、七地再配合禅定、配合般若波罗蜜,再慢慢的修无为法,再进入七地就要修空观、空三昧,修无相观、无相三昧,修无愿、修心里面根本没有一个祈求的心,这三种三昧都修证到了,就可以进入八地菩萨的境界,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他的定力与阿罗汉相当,虽然八地以前的菩萨有慧没有定的,而阿罗汉是有定,但是智慧不够,没有办法将一大堆的道理,让其它的人也能了解与接受,也许他只能教导你念佛、拜佛、打坐,只能够把他懂的那一套教人。至于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他无法加以阐述清楚,因为他只知道守戒、让心不乱,对种种境界可以摆脱,可以悟到无生法忍,他自己可以做,要讲一个道理给别人听,他却讲不来个所以然。
菩萨累劫修菩萨道,累劫在修智慧,知道这个样子、知道那个样子,知道所有佛经的道理,他可以讲得引人入胜,可以打动人来修佛法,但是他的习气也许没有办法断尽,也许戒律守的不够严格,不如阿罗汉守戒的严格,要成就佛道,当然是戒律与智慧两者要等持是最好的,定、慧要等持,不能偏废,若是得到声闻乘、辟支佛乘,世尊却认为不好,这是薄地凡夫,阿那含的果位只是脾气少一点而已,所以叫薄地,因未得完全解脱,所以叫凡夫。阿罗汉是有定、解脱,但是智慧不够。菩萨还没有到大菩萨的境界,智慧是有,但是有时候要做却定不住,这都不是很好的!
菩萨到最后要有智慧才可以度众生,又有定力可以不去犯戒,不去做一些世间人看起来不太对劲的事情,如此定、慧等持,就有如来的这种菩提,而不放弃一切有为法,就没办法做到无为法的境界,所以我们要恢复到真如无为的境界,不是什么都不做,真如无为就是回到真正如其我们本来的自性,然后我们自性就会应一切缘,就会现一切相,这时候神通就来了、变化就来了,若没有回到无为法的境界,就是用你的心成就一切法,这样能力有限、效果会受到限制。
因是之故,如来所说的法,是不可取的法,对我们来说如来似有所说,实是无所说的,故说不可说。对大菩萨来讲是这样,你讲的我已经懂了,不懂的人才认为有所说,大菩萨可以说是不可说,是无法可说,刚刚已经说明过了,一些还不懂的人,才认为世尊今天所讲的法非常的好,我要记起来、回去以后要怎么用!对于已经懂的人,了解在当下,回去就忘记了,以后要用的时候,才真的马上由自性应缘,从你的心地里面出来,马上就会用了,所以不必记忆什么法。
你们在学心中心法,我教吴大德怎么用心中心法去帮助他的夫人,他问我怎么用?我说:「你不必问我怎么用?你去修,到时候心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没有定法可说,吴大德刚开始用心中心法,到时候修法中要变什么印?就会顺缘变什么印!开始要念什么咒,他就会念什么咒,这是非常微妙、不可思议的。若是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那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是从心地起的,我们自性可以观十方因缘,甚至于你对于一些其它的苦者,以及之外的众生还在旁边,也许是冤亲债主、也许是什么人,无形中也许要加一些什么法,也许要把他们 皈依、也许要把他们送走、也许要做什么,就在当下你自己心里面就有那种念,有那个念就会现起什么印、就会现起什么咒语,就会心想什么语言?大乘佛法不可思议就在这里!
佛法的无上正等正觉,要能真正的舍一切法,你才能够去体会真如无为法的好处,讲那么多,其实都是在讲最后回到如来自性。至于怎么去用?无一法、无定法!今天对这个人讲这个法,明天这个人来问同样的话,你不一定回答同样的话语,为什么?因为他的根基、背景不一样,所提的问题是一样,但是根基、背景不一样,所讲的法可能是率性而出,教他不一样的解决方法,这是从你自性出来的,所以世尊在上面所教我们的这些法,是属于解脱法,你把它看成是无所说、不可取。
对我们来说如来似有所说,实是无所说的,故说不可说。而我们面对于如来所开示的法,都要能够以不是法,也不是非一个法来面对它,不一定说它是一个法、不一定说它是非非法,如果不是一个法,就表示你懂了、不必去记忆、不必听了,从空一面去解。如果你还看成是非非法,是一个法,从有着手,就是境界还不到,你还需要这个法,所以不是把它看成不是一个法,你还要用到它,对修有为法的人来讲,它还是一个法,等到有一天把它放弃了,代表已经学到世尊所讲的这个法,已经不适用了,我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以前境界,也就不必再记这句话。
我们开始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要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要这么观?因为我还脱离不了一切相的纠缠、脱离不了业缘的牵扯,所以我就要用这一句话、这个佛法,来帮助我脱黏,帮助我不必去烦恼这些。等到有一天,练了三年、五年以后,练得差不多了,你自己可以坦荡荡的去面对冤亲债主,他要你这样、你不这样,他要你那样、你不那样,他要你生病、你又把气弄通了,他根本都没有你的办法,你就不必去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你已经知道,实际上因缘是有因缘,冤亲债主来面对,是有这回事情,我能坦荡荡面对它,这时候就不必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一个例子,你要举一反三,能够这样去了解。
这样不即不离如来所说的法,才是菩萨摩诃萨所应该学习与做为的,你还没有究竟,要学一切法,《金刚经》里面的句子还没有办法做到,就把它记起来用。等到以后你功夫练熟了,十八般武艺都熟悉,也就不必用这十八般武艺,用心的这种无为箭拿出来用,就很好用了!不必再搬十八般武艺出来了,就回到我们真正如来的自性,随缘而去应化,所有障碍都不是障碍,就是人家念咒,使坏心眼用符咒诅咒你,也都不能得逞,这是我们自在无碍的心已现,也就是回到我们如来自性的真正能力,是可以摧毁一切的外道。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所有一切修行人,都依他修学有为法或无为法之因,而成就不同的果报的。所以修有为法者,仅能成就贤人的果位,修无为法者就能成就出世间法。再进一步讲,同样是修无为法之行者,亦有成就声闻、辟支佛、菩萨等不同果位的。」
你开始喜欢有为法,从念佛开始,修初浅密法开始,甚至于修外道的太极拳,或者是一些香功、什么功,也都无所谓,这些也都是属于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你到一个程度、境界,需要解脱的时候,一定要去找佛法来求得解脱,不然会沦落到世间福报天去,也就是你修有为法,修有为的世间禅定,执着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或者四空处定的境界,虽然破了色身,你没有办法去接触到佛法,而修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种四空处定,你没有办法去用空观,去破一切执着,今生就没有悟到真佛法,这样你会回归到福报天,四禅天或者四空处定,这天寿是非常的久远,但是你会错失很多的佛下生来人间,而你还在天上,大概五亿多年就有一位佛下生,而你的寿命是几千亿年,不是错失了好几位佛来吗?
修行者一入天上是很大的损失,除非你跟诸佛很有缘,诸补处佛菩萨在兜率天内院要下生成佛时,会昭告各方天神,而你跟祂有缘也听到了,你也会下生到人间。譬如说弥勒菩萨要下生来人间成佛,你在无色界天或者在色界天,甚至于在欲界的他化自在天…等等的只要有缘的,都可以听到未来的世尊(弥勒菩萨)在昭告所有的天界:「我已经要下生人间成就佛道,有意愿的都可以一起下来!」那时候就有很多的天神一起下生人间,然后未来的佛祂成佛以后,这些人因缘的感召,都会聚集在一起,大概都会出生在此世界的东方(印度曲女城附近),听祂讲经三会,都当悟到无生法忍。
今生没有成就,没有关系,这个因缘你要结,要念佛号、要供养诸佛菩萨,这样未来也许就结了这个缘,就有机会亲近未来的弥勒佛,然后一听祂讲经说法,就悟到无生法忍。我们是希望跟诸佛菩萨有因缘,不要修有为法,修到天上去,这样果报会是不同,一生天也许寿命久远,又没有佛的因缘,只有外道因缘,那你就会错失成就无生法忍的时机;所以修有为法者,仅能成就贤人的果位,在十八贤人的果位,从初发心修善行开始,都是这样子,在还没有开悟以前,都是贤人的果位,修无为法者就能成就出世间法,无为法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尽无为、最后能够进入真如无为的境界,修无为法者就能成就出世间法,成就解脱道。
再进一步讲,同样是修无为法之行者,亦有成就声闻、辟支佛、菩萨等不同果位的。修无为法有六种无为,可能会学习到声闻乘、阿罗汉的果位、或者是辟支佛(独觉)的果位,或者菩萨十个位阶里面,前几个位阶的不同果位,所以修有为、无为,追根到底还是跟因果有关系,就是以前修的因,今生你会修有为法,也是以前修有为法的业因,还没有无为法的根基,而你今生能够修无为法,也是前几世已经开始在修无为法,所以你很喜欢《大般若经》,喜欢讲空、无的这种概念,你会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自然就有这种趋势,对一切法不是很执着要去学,只能摆脱心里面所起的一切念、所学的一切法,能用、用完就放下,能学、能体会很多法,但都不固定在一个法。
一个真正悟道的道场主持人,一定是十八般武艺、种种法都会,不会只教一个法,而只能教你一个法的,自己都不是很究竟,从头到尾只能讲一个法,修准提法、永远都是准提法,修念佛、永远就只教你一个念佛法,真菩萨要能懂得八万四千法门,身体可以感觉,产生色身功用法,这个法的好处在哪里?就可以用!心地法门要怎么用?他都可以知道,随时可以变化,随时可以跟真心创造出很多的法门,所以就有八万四千法门,从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上七大,在这二十五个根本法门之间,就演绎出八万四千法门。基本法稍微加以变动,就变成不同的法门,所以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只是一个概括的名词,譬如念佛法门,念的快、念的慢、念四句、念六句,念金刚持、或者是念有声持、、,这些都是念佛法门,由意根进入的还是有所不同,稍微变化就是一个法门,因此真正的一位菩萨,所有的这些法,都是自己能够体会,也充分的利用在众生的根基之间,知道他到哪一个境界?就教他哪一个法!经文大意解释就到这里,接下来就是我们讲经主要的一个主题:「如何依本经文来修行」
(
五)如何依本经文来修行1.
「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从本段经文中,如果我们要成就无上菩提道,当要知悉如来之所以成为如来者,祂是在修行过程中看成无有一法可得,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者,不能执取一个法,也不能有不执取一法的心态,若执取有个法可学,来成就无上菩提道,那是属于有为法,是不可能来成就无上菩提道的。若故意不去执取着个法,还是有一个心在排斥此法,这样也不对,成为反面的执着,所以要能不即不离,才是正法。
什么是无上?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悟到”这个”大家都是平等的,悟到了无上菩提就是如来地的佛,就没有大小、没有高低,没有哪一位佛比较大、哪一位佛比较小,只要成佛都是一样大小,智慧、神通一样,尽管每一个人因地所修的法不一样,像弥勒菩萨是以「识大」入门的,对于讲心很在行,祂的著作《瑜伽师地论》厚厚的一本书,是讲心地法门入门。释迦牟尼佛是从布施入门,祂把所有身体、妻女、王位、城市、国宝等都可以舍弃,成就布施法门,这种布施法门,我们有时候是学不来,有人要眼睛就挖眼睛给他,老虎肚子饿了,身体就布施给牠,让牠吃掉,像这种把所有东西,都看成是可以布施的一种物质,尤其是自己的肉体,这一般人是学不来的。
有时候布施一些钱财,好像已经觉得很不得了了,更何况要布施自己的肉体,或者是自己妻女,…,更觉得舍不得。释迦牟尼佛在累劫修菩萨道之间,祂都可以舍一切,所以每个人所成就的如来因地法门,都不见得是一样的,当然只要悟道了,就没有所谓的高低,悟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来,就没有高下,只有一法,是大家都具有的三藐三菩提,这是无上、没有高下的。
我们要成就无上菩提道,当要知悉如来之所以成为如来者,都是学习无为法。祂怎么成就如来道?是在修行过程中看成无有一法可得,我们要学这一句话,一般人看到这个法会觉得很害怕,没有一法可得,那要学什么?要把所有的境界都舍弃掉,多可惜!能够见光、这个光我可以把它变黄光、白光,或者是百宝光,天天玩这个光,现在我把它放掉,这不是很可惜吗?而修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这样,放掉你所得到的,才能得到未来更高、更大的一个法,所以在修行过程之间,无有一法可得,你可以体会、可以去了解,身体有这个现象、心里有各种能力,但是你不能再去用它,除非是要化导众生,要帮众生离苦得乐,可以去用一下,其它都不能用,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中间,若舍不得哪一法,就会卡在中间的哪一站,在五阴魔相之间,地前菩萨有四十四位阶,很多人眼睛可以看到异相、见光、见阴神、见诸佛菩萨,耳朵可以听到异声、异响,鼻子可以闻到异臭、异香、…等等的这些五根尘境,都是属于色阴魔相,色阴魔相涵盖有四十四位阶的地前菩萨,地前菩萨简称为贤人,不能称为是圣人,贤人有四十四位阶,可以看到鬼神、有阴阳眼、或者看到什么,这些也都属于地前菩萨,只要能见、只要还有相可见的,是还没有入真正菩萨佛门,入佛门都是用心感应。
从登地菩萨到五地菩萨,那是开悟以后的第一修行阶段,心感然后慢慢修智慧,慢慢再断掉自己的习气毛病,一直在断掉、内断自己的习气毛病,外断一切法的执着,甚至于心所现起的一切能力,也都要放下,这样看成无一法可得。不要死在半路上,如果没有学正法、不看经典,或者是看一些没有成就的人所写一些解释经典的解说,就不能够很放心、很自然的去舍弃一切法。你是一位真正开悟的人,不是着了魑魅、魍魉而有的心通力,着了魑魅、魍魉照样有一点心通力,有一种超能力,但是你的行为、你的愿望,不是在舍弃一切法,而是在用一切法,用一切法就是要招来很多信众,你就会去接受人家更多的钱财,接受布施、供养,然后名气更大了。
从行为上就可以去看一个人,到底是真正佛菩萨在教导的,或者是卡到魑魅、魍魉而有的能力。主要从他的戒律上,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可以看出来,讲经说法大家都会讲,要看他所讲的是不是佛法、正法?是不是教导你不要执着一切?是不是教导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这是真佛法的三法印,都是在讲空、讲无,如果没有依这个来讲,都是讲一些如何赚钱?如何改风水?如何转运色身,…,这些都是外道。甚至于着了魑魅、魍魉、天魔之类的,更有怪力乱神之力,造成轰动。真正地上菩萨所教导你的,都是在教导无为法,有烦恼起放下不要烦恼。学了一种法,懂了就好,不要天天去玩这个。因为玩这个,其它还有很多你就学不到了。在修行过程中看成无有一法可得,这在使用的方法、修行的境界、心的能力,、、、等等的,你在体验了以后,都要把它放下,无有一法可得,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才能步步往前走,一年又一年,也许要走十年、二十年,也都不一定!
有一位网友修行者,他看到网络上「公案禅机」里面的前言,他认为自己破本参的样子已经有了,破重关的样子,好像也有了,但是他破重关跟我所讲的意义,好像是不一样的,因为我说要修十几年、二十年,始能到重关。他说没有,他当下好像就有那种境界,我就跟他讲:「你根本都没有打开,根本都没有真开悟,还是在世间禅定,进入那种气很旺不能起念,但在重要的第八意识没有打开,并没有得到大翻种子,要能大翻种子后,修到了心清净下来,才始到重关。禅宗六祖是很聪明,有无师之智,不必有师父教就有这种自我成就的智慧,他也修了十五年,才出来弘法。而你刚破初参就有重关的样子,这是什么重关?重关就是把我们的垃圾倒出来,在我还没有迷糊以前的境界,本来心清净能不执着一切法,那种境界显现出来了,那才是所谓的到重关。所谓的『重』就是我以前本来就有的,是后来退转了、迷失掉了,执着有为了,执着一切世间相了,所以才会迷糊掉了。现在我又回到自性清净了,不执着一法的那种本来具足的佛性,这才称为是到『重关』,而你还没有修,当下就有那种样子,表示你根本还没有打开。」
他本来主要在问,最后牢关怎么破?我说:「你第一关都还没有破,最后牢关你要怎么破?」他很用心地跟外道在研究,要怎么破牢关?我说:「牢关不是你用功就行,是要诸佛菩萨来帮你破牢关。」这些有的人不懂的,就在公案里面自己胡思乱想,什么是破牢关?就是你还有无始劫以来的种子、业力在,这些都是因果报应的种子,你现在如何把它转成不再去感召?要达到这种境界,只有依靠着诸佛菩萨的加持,禅宗所谓的:「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闭关是要做什么?闭关就是要求诸佛、菩萨来跟你加持,来破这牢关。自己不懂在那边胡修瞎练,练了半天说要破牢关。开悟也没有开悟,就说要破牢关,这是不可能的!破牢关以后,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凡夫的境界不能再堕落回去,圣人的圣境不能滞留。不离人间烟火的那种道行,也不要显现出来,显现出来表示你还没有圆融,不能够接受世间众生这些烦扰现象。所以不通凡圣,凡不落于凡,圣不住于圣,这样就可以圆融你的自性,众生的心地虽然每一个人都不清净,照样可以跟他们搅和在一起,但不为他们所为善恶而执着。
有的人是要度人家,但度不了,反而被人家度走了,表示你没有把断要津、不通凡圣,我们这个心如果动得太厉害了,他还是会回到凡夫的境界,所以要守住定境、涅盘的境界。而永远守住涅盘的境界,就不能跟众生接触在一起,就不能教化他们。涅盘与有为两者之间如何去拿捏?就要有一种很高的智慧,动、静都要能够把握得很好,这是在破了牢关以后的一种境界。禅宗当然是中国的佛法,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很简洁!但是要懂得更多的道理,还是一定要深入经藏,懂了中国佛教的禅宗,很多道理搞不懂,所以还是要回归到深入经藏,才会把道理完全的整理出来。中国的佛法证自己是可以,而要成就菩萨道,要成就智慧,还是要深入经藏。有的人到最后不深入经藏,以为不必看经典了,只要一部《金刚经》就够了,也不能这样讲,到了一个层次以后,要扩大你的智慧,也只有进入经典里面去探讨,而因为你已经懂得太多了,这边看、那边看,可以把它完全融会贯通,这是以后有一天能够进入到那种境界,就要深入经藏。
因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者,不能执取一个法,也不能有不执取一法的心态,你不去执取一个法(空观智),久而久之会变成顽空,否定一切世间相,所以也不能不执取一法,你总是要有一个法,因缘来时该用就要用,在空、有之间,怎么去拿捏得非常的完美?就是禅宗所讲的这一句话:「打断要津、不通凡圣。」若是太用一个法,心用得太多了,就会有点定力不够,智慧不足,就像我们这一把刀,若是天天这么去用、去砍,砍久了也会钝的。讲经说法天天讲,却不去充电、修行,不去打坐用功。或者有的参访的人多了,你都不去打坐休息,每一个来的都有障碍,这障碍也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又不去做调理,这样身体不行,灵性会越来越低,就没有办法保持一个最高的水准。这些用在身体也是一样的,用在心灵的清净程度也是一样的,用在法的执取也是一样的,都要随缘运用,用完放下。不要一定要去取哪一个法,也不要一定不去取哪一个法,这种心态都不能有,这样才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该取就取、该用就用、用完放下,能这样跟我不执取一法,不是一样吗?这种体验你要一层一层的这样往上推进,就能够有更大的体会了。
若执取有个法可学,来成就无上菩提道,那是属于有为法,是不可能来成就无上菩提道的。一开始就是用有为法,因为你的因缘就是这样,但是要以有为法为中心目标,要用功到一个层次以后,突破了色身,你就要开始学无为法的境界。修密法的如果没有突破色身,你就去学什么大手印,大手印就是在讲空观,就是在讲无为法,法门宗派都一样的。可能这一生的根基,只能修到念念咒、修修气,死的时候以颇瓦法脱离,死亡了再去投胎,今生又耗尽了,又走完了!
我常常鼓励同学,道理懂了、修法的层次也懂了,今生要如何把这色身打破?不管是练气功,不管是断食,不管是几天的禅修,这么把身体空掉了,当作是幻化而有的,这么去磨练它,让身体的气全部打通色身经络。这时候就要开始学无为法了,而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从头到尾执取一个法(执有)就能成就的,也不能够不执取一个法(执空),就能圆满的。到底要怎么来做?不能 够说绝对要这样、要那样,要观因缘随顺而转。有的人学密法学到一个境界,就要另外拜师学另外一个法,有的在这道场学、却听不来,就像法尔所讲的这些法我听不懂,听了就想睡觉,表示法不相应,不相应就要到外面去流浪,听那些比较浅机的道场去混混,混了三年、五年、十年,你知见有进步了,希望能听无为法了,这时候再回过头来听,就能听得懂一点了,这就是与你的根基、因缘都有关系,一切不必强求,因为认为法很好、强求了,心地却不相应,有什么用呢!
另则,法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你却还耗费在那里,不再去转进,那你这一生又耗尽了。有时觉得不好意思,这位师父对我这么好,但是我已经学好久了,已经没有一法可从他处再学,请示他也讲不出一个更高的道理,那你还耗在那里干什么?也不要对这个不好意思,甚至于把你框住了,你要转就 该转,在有为法、无为法间善决择,到底该修有为到什么时候?才能转为无为?就要看修行过程之间,你自己的因缘。若执取有个法可学,根本是不可能来成就无上菩提道的。
若故意不去执取着个法,还是有一个心在排斥此法,所以要能不即不离,才是正法。当已经懂了一个法,有一个因缘,众生有苦难了或者是什么事,其实你可以用这个法来帮他化解,但是这个法很伤身体,会伤灵力、体力,所以就不想帮助人家,这样也是不好的,只要是有缘前来,你就去执取这个法,要去用一用,用过以后就要放下,在有为法、无为法之间,到底要用什么法?只要用身、意生身或去摄受,观自心这个念头,就能依缘而作。譬如要度众生解除他的苦难,这个人来了,要用什么法?不知道!来了谈了一阵子,心起了要用什么法?然后顺着因缘就去做,再来要变什么法?再来要变什么印?再来要念什么咒语?随你心所欲,要行菩萨道就不要执着固定一法。
你只有学一个法,从头到尾就学某个法,只会念某个咒,当然就只有从头到尾都是这样,这样可以解决众生的苦难吗?也不见得!所以你就要学如来法,如来法就如「心中心法」,还有很多法,在这中间有时候诸佛菩萨因缘降临的时候,也许祂插上一脚,现在就用观音菩萨的什么法,也都不一定,也许你就比祂的手印出来了,也许就念大悲咒出来,就这么用如来法时,也念起大悲咒来了,这就是随缘,像这样不去执取不用哪一个法,也不去执取要用哪一个法,是随心性这么去应缘,那你就可以成就这一堂的法会,就可以把众生的问题解决掉; 以上是顺便讲一些以法如何帮助众生,以后要去帮助别人,要怎么去用?
禅宗有句话:「要不即不离」,这才是正法,该用就要用,对一切现象、境界、一切法,都是要如此。在度众生之间,也要抱着不即不离的态度,不即就是不要去抓那个境,譬如在禅定之间,现了观世音菩萨的法相出来,你又不去抓它,就是不去执着它。有的人不去抓它,警觉这是幻境:「我不要这幻境!」这就是离了,你也不必去说这是幻境,这是真的、那是假的,这种心态都不必要,要以不即不离,会现起什么影像?现起来影像,然后影像自己又消灭掉,从来就没有起一个心要即、要离,这种念头都没有,这就是不即不离,是修行最高层次的,修行境界就是要这样子,也已经是菩萨才能够这样做。
小乘行者却是执着:「我看到观世音菩萨了!」然后内心起了欢喜心,这已经着了境,也是不好的!心要坦荡荡的让境自己现、自己灭,不要起心动念跟它相应,这种在修行过程之间,你看到人、物,以前所经历的画面,或者是看到前几世所留下来的影像,看到什么都一样,要保持这种心态,不即不离,这样才能够慢慢的度过去,才能够步步的往上爬。
另外修行人在其修无上菩提道中,又难免有层层的境界会出现,行者又要能观其无所有、不可得,不要以为实有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实际上是无有一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不然执着有一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会迷失在有为法中,行者会迷失菩提自性了。
无上菩提道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菩提心,就是「发心菩提」,意思是要求如来菩提、要求无上菩提、要求最上乘的佛道。发起这个心以后,就要开始修心,修心就是第二阶段的「伏心菩提」,把你的烦恼心、内在不清净的心,害人的心、忌妒心、贪、瞋、痴、慢、疑、邪见等,什么心都要把它灭掉,甚至于所修到的善境界,也要把它推翻掉,这样就能得伏心菩提。做到了伏心菩提,就要得明心菩提,唯识学法相中有五别境,这是我们修行的一种善境界,不修行的人是没有的,有真修行者就有胜欲、胜解、念、定、慧别境,连这些善法也要把它推翻掉,现在我们修行之间所成就善的心念,也要把它推翻掉,修无上解脱道上,善、恶法都要去掉,如此「明心菩提」做到了,加上有声闻、缘觉的神通变化及小乘解脱智慧,那就是第四阶段的「出到菩提」,就是我们从烦恼的彼岸,出到解脱的对岸来,从我们世间的、芸芸众生的轮回里面,出到解脱的无生法忍,证到声闻、缘觉的这一岸边来,称为「出到菩提」。
第五种是「如来菩提」,「出到菩提」还是小乘的境界而已,还没有究竟,所以继续发菩提心,要成就佛道,就要求得「如来菩提」,这样就会进入菩萨道的修习,菩萨道没有菩提,菩萨道只是要追求「如来菩提」的一种修行过程;我们修菩萨道的人,就是要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如来菩提;在其修无上菩提道中,又难免有层层的境界会出现,行者又要能观其无所有、不可得,方法、手段、境界、五根所现的一些色阴魔相、心灵通力、、等等的,都要观其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执着,不去执着它就不会再现,一执着哪一个能力,就会一直再重现那个能力,譬如一执着能见光,天天想要见光明,其它的你都不想,那每一天都会现不同的光给你看,这样你就死在那里,就忘记往前走了,所以要能观其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
不要以为实有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无有一法,可以成为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是无有一法称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不然执着有一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会迷失在有为法中,行者会迷失菩提自性了。我们要追求的是菩提自性,现在你为了追求一个有为法,就会迷失在半途上,这不是我们要修无上菩提道的行者所该有的行为。
再来如来在前数品中,已说出很多大菩萨当学习的重点,为什么又问说,祂有所说法吗?我们要认知佛是无所说的,无上心法是无一法可得,既然无一法可得,所以如来也是无所说法的。如来若有所说,是有请而说、是方便说,说给不懂的善男子、善女人听,但大菩萨们听了或已懂了,也等于没有可用的法,所以等于无所说亦无所听了。
如来祂有所说法吗?我们要认知佛是无所说的,这是从理地上来讲,因为还没有到佛的境界、还没有到解脱的境界,佛就方便的开示一些方法,让你去学习,学习到了,原来佛是无所说,有所说的就不是佛法,无上心法是无一法可得,既然无一法可得,所以如来也是无所说法的,也就是如来常说的法不可说,诸法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生不可说,不生不可说,以上共有六种不可说,悟道者应有此种体悟,不应动一凡心相应,但在不可说中有因缘时,亦可说。如来若有所说,是方便说给还不懂的善男子、善女人听的,还没有证到大菩萨境界的小菩萨们听的,但大菩萨们听了或已懂了,也等于没有可用的法,不必去用了,说了等于没有说,等于是无所说亦无所听了,这是对大菩萨来讲。
有一天你证到这境界了,三藏十二部经对你来讲,也等于是没有用,除了一些高级的密法,当有一天证到大菩萨的境界,无形中你的心通虚空,这些咒语自然就会进来心中,不会结的手印自然也会结了。我们教你的忏悔印,谁去教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行无数劫的菩萨道,非常久远的菩萨道中,内心老是忏悔不干净,没有办法成佛,有一次祂就大发慈悲心,当这慈悲心发起的时候,感应十方诸佛如来,无形中祂就会结这忏悔印,然后很奇怪的就有一个咒语,从虚空之间进到祂的脑筋,祂就会念这大随求陀罗尼,这忏悔印一结、大随求陀罗尼一念,祂马上就证得十方如来的印可:「你未来一定会成佛,名为释迦牟尼佛!」。
修佛法不是光用心、用功,还是非常的虐待自己就可以,你要发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无量众生在苦难之间,我如何来替他们分担这些苦难?要有这个心念起,如果没有经典,也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什么会被授记?现在懂了,释迦牟尼佛也传授下这忏悔印,这大随求陀罗尼有三、四百句,一般人是学不来的,但只要念一遍,忏悔就一定会清净,我们智慧还不够,有时间我会把整个咒句梵字经典整理出来,现在整理了一部分,只能教你里面的一点点,就是:「一切如来心真言」,总是 聊胜于无!能够结忏悔印,再念这一部分咒语,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污垢、不清净的心,稍微能够把它清净,以前虽然教了你们忏悔印,没有教你们:「一切如来心真言」,有机缘再教你们这一个,这样才能够彻底的忏悔,也才能够得到好处。
今后我们行菩萨道,是要上求佛果(无上菩提)、下化众生,当有机缘方便随缘说法时,也不要认为自己有所说法,或认为自己说法说得多好、多妙,或说自己所悟的法是最好的,别人所悟的法都不对的,若还有这种观念,就是还没有究竟,没悟得真正佛法在讲什么,所以若行者还有所说法,这样就不能成就无上菩提道的。
菩提道是要累积无量的智慧,这也是从度众生来成就的,为什么经典不教导你这些?经典只教导你解脱的知见,但是这智慧、一切法,你要去跟众生应对之间去学习到,在下化众生之间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佛法,所以古僧大德所讲的:「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除非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无形中诸如来教祂一个手印,无形中虚空之间如来咒语直接进到祂心中,之外所化导众生的心法,这种小神通,你要去接触众生,慢慢就会学习到很多的东西。
当有机缘方便随缘说法时,也不要认为自己有所说法,说了就忘了,对谁讲了什么法也忘了,我常常听同学讲:「老师!你几年前对我说了哪一句话,对我很受用,这一句话我一直沿用!」不要说几年前,有时候昨天、前天对你讲什么话?我都忘记了!当然听的人记得很清楚,我说了还是应缘随性而讲,讲完我就忘记了,所以不必去认为自己有所说法,或认为自己说法说得多好、多妙,或说自己所悟的法是最好的,别人所悟的法都不对的,这种都是没有真悟者。
我们有位同学,他很有趣,自己不学自会讲经,他讲了好多经,讲的比我还多得多,《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药师经》、还有什么经都讲了。我真正第一部讲的经典是这部《金刚经》,这是正式开讲的,而且讲了两年了,才讲三分之一。有天他问说:「六祖为什么要说禅不在坐?」他认为这是要反驳神秀大师,因为神秀大师是渐修悟道的,所以他在弘扬渐修法门。他说六祖讲顿悟,所以此同学自认为六祖在标榜禅不在坐,是在反对神秀大师。我说:「我们六祖大师若有这个心态,他根本就没有悟道。」为什么没有悟道呢?大乘根基的人是跟六祖学的,小乘根基渐悟的人要跟神秀大师去学的,怎么可以说我的法好、别人的法不好,我悟的是对、别人的是不对,这表示你没有悟道,所以六祖才不会这样,这是他自己在胡说八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知见有误。
我在批示里面就跟他这样讲:「你不要误会六祖是针对神秀大师在讲禅不在坐,两个人所悟的法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渐修、一个是顿悟,其实两个都跟因果有关系。」渐修也好、顿悟也好,今生如果很用功,最后都可以成就无上菩提道,不能批说顿悟就很了不起,渐修都是笨蛋,刚开始是笨蛋没有错,等到他认真修到一个境界,智慧跟你一样了,有没有入门?入佛门智慧就来了,不管是顿悟或者是渐修,外道为什么称为是外道?因为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要真正的开悟,一定要有诸佛菩萨的加持。我常常跟你们讲的,学佛禅所走的那一条经路很特别,那一条经络的路一定会进到智慧眼,一入智慧就会无量,你要讲什么都能讲,看什么经马上就可以了解,这才是无量的智慧,这学是学不到这里的。
若是用世间人的智慧要来解释经典,永远没有办法去契合世尊所讲的心意,差别就在这里,不管是顿悟或者是渐修,只要是悟了,我所讲的是真悟,不要那种邪悟,邪悟的人就是行为犯戒,或者是胡乱批评一大堆人。外面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说他悟的是最好的,别人的都不对,这是不尊重别人,别人却不理他。
修行那么长的一条路,人家悟到了哪里?所教的是他底下有缘的众生。能够悟到高一点,所教的也是跟你有缘的众生,利根的人接近六祖是很好的,钝根的人接近六祖有用吗?没有用!所以他要神秀大师来指导。就像法尔一样,所讲的法是比较高一点的,有的人来听了就想睡觉,或者是有的看到打坐要两小时、四小时,他平常打坐几十分钟已经很不得了了,他一来道场看看马上就回去了,第二次不会再来了。所以你适合哪一个道场,是因缘的关系;而适合六祖教化的,他就会去找六祖,适合神秀大师教化的,他就会去找神秀大师,这不能说哪一个法好、哪一个法不好,所以我跟他讲:「若是这样,六祖就没有悟道了。」六祖才不会像他讲的这种心态,六祖他是大彻大悟的人,他怎么会说我的法是针对神秀大师来的!他只是说,利根基的来跟着我学:「禅不在坐」。
反过来讲:「禅不在坐」,那你有没有进入禅的境界?进入禅的境界才不要坐,如果没有进入禅的境界,要不要坐?没有打开本来,不打坐、不练功,怎么会打开第八意识?很多人对于修行境界不懂,然后就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思考,思考其实也没有关系,却变成一种所知障了,造成他现在心里上有一些偏差,他自己也在反省,要改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那已经是很久的熏习了,认为就是这样:「禅不在坐」,所以他很不喜欢打坐,而禅不在坐,要你改一个习气却改不来,气进不到脑筋要改习气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人说我们在强调「气」,其实我们在有气后更强调「修心」。你身上没有气就不用谈修行了,只有气进到脑筋里面去,把你潜意识里面的习气、毛病现出来,才能够转它,窠臼破不了,潜在的习气现不起来,你根本不必修了,修是有在修,隔靴抓痒,抓不到痒处,所以有的人念了二、三十年的佛号,他没有打坐、没有练功、没有禅修,一边念佛、一边可以骂人,这根本都没有修到内心里面去,眼睛看到人家行为不好,就一边诅骂一边念佛:「夭寿仔,阿弥陀佛!」这种有用吗?根本都是没有用,转不了!因此气一定要让它进到脑筋里面去,我们无始的窠臼把它打破,妄想念现出来了,那时候不修也自然会去修,当它慢慢清净以后,那才能见到空性,修心与身体是离不开关系的。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修的,或者讲的才是好的,别人的都不好,要懂得别人所讲的是什么境界?放在心里面就好,也不要去批评别人,如果你批评别人犯了戒,尤其是批评到出家人,更是犯了毁谤出家众的罪,犯了毁谤四众罪是不好的,连白衣都不能毁谤了,更何况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代表世尊,袈裟一穿上,你怎么可以去批评他?自己犯戒了都不知道,那表示你也是外道一个。
若还有这种观念,就是还没有究竟悟得真正佛法在讲什么,所以若行者还有所说法,这样就不能成就无上菩提道的。讲归讲,讲完就算了,对某个人讲了什么法?是需要对他去讲,讲完就算了,也不要炫耀自己讲的有多好,别人讲的都不好,这些都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所应该有的行为。今天就上到这里,下一次再继续讲第二段。(待续)
(2004.09.27.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