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200
4.07.17.   10 讲(1)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一)、前言

于第六品中如来说,若有众生得闻《金刚经》言说章句,能即刻产生信心生净信者,是人福德、善根本是具足,已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同时在无始劫中已能修离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法门,也能修不离四相等,也就是修不取法相及不取非法相等法门。行者于修行中在舍一切法,所以如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方法用后要舍、境界获得要舍,这样才能成就佛道、菩提道。

第七品中世尊标示出无上正等正觉之行相,要悟无上菩提道者,当要了知无有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此品名为「无得、无说分」。无得是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对于一切方法、手段、境界、心法等,应抱着无所得的心态观之;无说是无所说,对于无上心法不能用于语言、文字来表达,故说无所说。若师者有所说时,是权宜设施而说,为初机、浅机者,为菩提种性未熟者而说。行者一被导入出到菩提、无上菩提道时即无所说。

《金刚经》的精神在那里?就是无得无说分,也就是第七品的品名,告诉你是无所得。释迦牟尼佛在第二、三、四、五、六品,就已经提出各个不同的修行法门,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释迦牟尼佛先从「降伏其心」讲起,能够把自心降伏了,才能够讲应住在哪个法上,所以世尊先提出衪自己,如来度尽无量无边众生,也是要观无一众生可度,已经在表示一切是无所做,有所做也不能执着有所为,这个观念说出来了,衪就能够度十二类众生。

从第三品开始就在教你佛法,讲了半天世尊说:「我有所说法吗?」世尊问须菩提;须菩提说:「如我知道佛所说的,应该是无所说!」为什么佛讲说了半天是无所说?你要把这中间的奥妙道理搞懂,不然就不能了解佛法是什么?这样步步的、一品一品的上来,释迦牟尼佛把佛法讲得次第都是非常清楚的,虽然没有段落,这些段落都是梁武帝的太子昭明太子,把它化分出来的,化分的对不对?所下的品目好不好?我们不去讲它,但是起码给了我们一些知见。

于第六品中如来说,若有众生得闻《金刚经》言说章句,就能够即刻产生信心、生净信者,这种人的福德、善根本是非常具足,已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同时在无始劫以来已经能够修离四相,离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法门,也能修不离四相等。离四相是第一个阶段,不离四相是第二阶段、是更高段,也就是修不取法相及不取非法相等法门,这部份在第五品、第六品,已经慢慢导入这四相。

行者于修行中在舍一切法,为什么教你离四相?为什么要发度十二类众生的心?然后度完了,说无一众生可度?为什么要离四相?为什么要无住相布施?无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释迦牟尼佛已经教你很多法门,做完了就要舍,做完福德了也要舍,用一个法用完了也要舍!得到一个境界,得到了后也要舍!心地起的念头、念起念灭也要把它放下,也是在舍!佛法一直都在讲舍、舍一切法,所以如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种无上心法,听了以后都要把它放下,不要永远在执着,何况是一些仙人讲的法、或者是欲界天神所讲的法、或者是一些外道讲的法、或者是一些天神、菩萨所化的一些人所讲的法,这些都是有为法,对佛法来讲,都不是真的法,连这真正的佛法都要舍了,何况不是真正的法呢?要舍一切法,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也就是方法用了以后就要舍、境界获得以后也要舍,这样才能成就佛道、菩提道,你是要成佛吗?虽然是历经无始劫,在最后、最后有一天你终会成佛。

菩提道有发「菩提心」的道、有发「伏心菩提」的修行道、有发「明心菩提」的修行道、有证到「伏心菩提」的道,有得比较清净解脱的「出到菩提」的道,当然最后、最后是要得「如来菩提」的道,这是最高的无上菩提。在这中间要行菩萨道去得到。所以在这里面的第一段就告诉你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三、四、五、六品所讲的这些法,要把它舍弃,教你无住法来修行,碰到什么?就用什么法来把它克服,克服完了就忘记了,这样不是很简单?譬如你很心烦,心烦我念一个:「放下!」就不烦了!以后「放下!」这句话到最后也不必用了!不要永远都抓住这句话,很好用就一直用,用到要往生了还在用,那不好!你就没有进步了。

当用到差不多时,心可以控制了,我在面对一切境界、或怨亲债主来了、謢法神、或者非人来了、或者菩萨来考试了,我都不必用「放下!」这两个字,就这样看着它:「你念起啊!」念起我就看着你!不管是完整的概念给你,我常告诉你们,受考试时,都是考你最近发生的事情、考你最放不开的事情,这个念头来,对某甲你跟他比较有好因缘,有一个什么事情?已经丢出第一个问题出来,某甲现了、事情怎么样、起来了、、,你都不动心:「你这家伙,怎么不动心?怎么不用放下、不用妄想?」再给你第二个念头!起某乙跟你吵架的事情,这两个吵架的事情起来了,你也不生气,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也不说放下、也不说妄想,第二关也给你考过了,这样六、七、八个问题一直考下来,到最后都没有用一个法去对治它,你就功夫高了,这就是解脱境界!

要死时,也是要经过这样的考试,是不是对你以前所做过的是是非非、对对错错、恩恩怨怨的事情都能够像这样,不动心的看着它,你没有修行就乱了,与某甲恩爱的要死,这个心一直想她,我死了她怎么办?她有没有人照顾、爱謢?她会怎么样?想了半天还是舍不得,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不了了,为什么?因为执着所爱的人放不下,那就下来照顾她吧!四十九天过去了、你都不去,你就去当鬼神,天天就在她旁边、在周围之间保护她,该去不去!所以修行成就难啊!

道理懂了,一切法都可以用,但是用到最后要不用,要舍、方法要舍、境界也要舍,境界不舍就会感召出生到哪一天?哪一界去?如果你跟鬼神道打上交道的话,那些魑魅、魍魉跟你灌气,很快的那个气都很强。外面的人不知道,都在学这些,一下子给你人电学,灌一下气,观想虚空、气就来了,少修少练、几天就能够有不得了的成就,那种都要着魔的、要小心!这种都是速成班的、很叫座!开价二十万也有人要来学,速成班的就是危险班的,跟我们讲的佛法都不一样,我们讲的都是懂什么!就要舍什么!学到什么!就要舍什么!境界得到什么!也要舍!这样才能成就佛道,舍得不能再舍时,才会发现原来好处就在这里!这点也不能跟你先讲,要你自己去体会:「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要你自己去体证,原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说:「不执着这个法、要舍这个法!」到最后、最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由你去悟!

第七品中世尊标示出无上正等正觉之行相,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行相,要悟得无上菩提道者,当要了知无有定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像我们中国武侠招式,第一招出什么招式?第二招比什么招式?这些都不能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守住空也不能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守住有也不能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今天碰到有、你观空,明天碰到空、你观有,后天碰到什么事情,四两拨千斤就把你的烦恼把它挡掉了,那里有一个定法呢?没有一个定法就是最高的佛法!

佛法是在空除空、在有破有,你执着什么?它就帮你破什么!能立能破!这是真正了解佛法的,佛法并非是有所得、有所传,有所得、有所传这些都不是真佛法。释迦牟尼佛要入灭时,衪有没有交给迦叶尊者什么法?没有!衪只是交给一个钵、一个法衣这两件东西,代表法的传承。无法就是佛法,没有定法就称为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求解脱道、要求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一个定法的、随招拆招,执着什么?破解什么!这样有很多的法,有什么法?不知道!等法来时再讲,这是最高的佛法!明天要做什么?几点要来?不知道!一切都随缘,这是很自在了!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所说的法,我们在三、四、五、六品不是已经取了一些法吗?为什么所说法有固定吗?一下子教你要这样子做,一下子又要你做了以后不要执着;一下子说度了无量众生,一下子又说无一众生可度;一下子说要离四相,一下子说不能离四相,离四相也不对。这种无上心法,要有高等智慧的人、福德够的人,才能够来理解,所以这一品,昭明太子给它安一个「无得、无说分」。

无得就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观一切方法、一切境界、一切什么力量,什么都不可得,而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不要认为衪有所说,为什么?因为衪是方便而说,当达到佛(觉悟)的境界了:「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真的悟道又碰到已经悟道的人,你要讨论什么?不起心动念,也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有的来拜访你,拜访你好像要谈论什么事,却也没事只喝喝茶,喝完茶、拍拍屁股就走人了,这就是悟道的人;面对没有悟道的人来,就要来参问:「禅师!哪一句话要怎么讲?、、、。」

路逢达道人,当碰到两个都是已经悟道的人,不将语!没有话可以讲,默对!默然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样也是蛮舒服的,心跟心两个心都很清净,这样互相对着没有讲话。而一般人不是这样子,你对着我、我对着你,两个人不讲话不是很憋忸吗?不会的!证到悟道的人,心平气和、你没事、我也没事,两个人坐在那里,大家空心对空心,那是很自在的,不会觉得如坐针毡,你要了解祖师大德修证的境界,悟到心空及第归时,不将语默对!

这「无得无说分」,无得是在讲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对于一切方法、手段、境界、心法等,应抱着无所得的心态观之,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不见得就会再发生;去年发生的事情,不见得今天会再发生。你抱着无所得的心态,得了也不见得就会再来,你也不要期盼为什么不再来?那善境界已经过去了,过了就过了,不必抱着那个心:「再来有多好!」在开悟时,心、身都有非常的多采多姿现象,身体气通、气旺,根本都不必睡觉,甚至于都不必吃饭,只要稍微调息一下,像我师父一样,只要他静坐瞇个眼十五分钟,整个精神就来,他从来不睡觉,要喝茶、聊天,他都可以陪着你到天亮。道家也有说:「精满不思淫,气足不思饮,神足不思睡。」禅宗或密教大修行者,也是这个子的,不淫、不吃、不睡,这是身体的状态,修佛法者不要以此为满足,还是要舍,才能证得无上心法、解脱道。

开悟时,身体的气机就是这么旺,心都不执着一法、很自在!然后无所不知、又无所执着,慢慢你不执着了就不会去感召仙人、天道众生,事情慢慢的就会空掉,不会去黏;你说以前那种境界好,好就是没有解脱,没有进步就是退步了,以前那种境界没有了,没有了就是以前跟人家牵扯的心愈来愈少了。所以禅宗祖师大德,为什么你不问、他不答?你问了,像丢块石头下去,他才有反应,你不丢石头下去,他根本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跟你讲,装做不知道!你问了他才答,契机了,对你的问题很直接了当,几句话就完了,像这些你都要抱着无所有、不可得的心,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就在治这个所得境界的执着。

为什么讲无所说呢?对于无上心法不能用于语言、文字来表达,已经证到空、无,体性清净的佛性时,你要怎么来讲?起心动念都不对,有因缘来你才会起心动念,那是已经进入有为的境界了,已经背离了我们自性清净,就是知而不能言,所以下面有一个不可说、不可说,有哪几种不可说?懂了道理以后没有什么可讲的,事情发生就过了,事情解决、解决完了就忘记了,不必去在意的,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在《涅盘经》里面有提到几个不可说,为什么不可说?不必说!因为悟道以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

释迦牟尼佛讲了那么多事,对于还没有学习到解脱道的人,你是什么根基的人?要跟你讲什么经典?这样讲了很多的法,权宜设施而说,为初机、浅机者,为菩提种性未熟者,就跟他讲一些有为法、跟他讲修善行,要观你的身、心,跟他讲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慢慢去学,学了半天这些也要把它丢掉。等到他有一点境界了,修到可以解脱了,就导入出到菩提,出到菩提是小乘自我解脱的境界,然后再教他行菩萨道,回小向大去开始行菩萨道,无始劫以来在这人世间里面,世世行菩萨道,以累积智慧,到最后得到无上菩提的智慧,你才懂得哪有什么可说,也不必说!对众生做很多事,也不必说!知道、不知道都好,不必说!这样才是真正悟到无上菩提。

如来纵然是有所说,亦无有定法可说,行者执于「有」,当以「空」破之;行者执于「空」当以「有」诱导之,务必使行者能入中道、无相、无执之空真如境界中。如此,此空真如体就能随缘应缘,依自性而现一切法尔现象,但因无妄习故,都能无住法而生其心,这是自性真如所现者,一真皆真,此就是法尔现象。若行者心未净时,空真如体未能显其用,有所心起,都是妄心、妄习所支配故,故说一假皆假。

如来有所说吗?你认为有所说,方便说这么去认为是可以,如果你认为佛有所说,这在后面也讲到了,你这样是在谤佛!《金刚经》的前面都讲有的,后面都讲空的,这部经典很有意思,在同一部经典里面,若给某些博士大学者来研究的话,会批评说互相矛盾,这会是佛讲的吗?博士只会做学问,他不是学佛法的人,不去管他!现在愈来愈有禅的味道,有大般若精神的味道了,听了以后要能够去做,要能够确实的在你心地上去推行,能够做多少?就做多少!今天就讲到这里。

(2004.07.17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