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200
4.07.10.   9 讲(9)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如何依本经文修行()

7.九无学位

上一次我们讲到二十七贤圣,后来觉得九个无学位有需要加以说明一下,我们大家总归都要往上爬,九个无学位到底是哪几种?还是把它补满了。有关九无学之名称及次第,诸经论所举不一,也就是声闻乘本来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四果,有四果四向,我们讲到四向三果,最后这阿罗汉果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罗汉是分成九种,中阿含《福田经甘露味论》加以了解一下。希望今生能够证得阿罗汉果,不管是这九个无学位的哪一个都好,我们要步步高升,不再来受生是最好的,要来受生也是来行菩萨道。

(1)退位阿罗汉:若遭疾病等异缘,即退失所得之果,乃阿罗汉中最钝根者。

有的修行修到境界也有、智慧也有一点了,但是一碰到障碍就会退转,得阿罗汉果者是十信位住,未达十信位住,当然所证定力会退转。有的发菩提心想帮助别人,但是一帮助别人,自己身体就病痛,又没有办法化解,也就退转了,或者是自己发生疾病,养病以后就不再继续去行菩萨道,这就是会退转。

若遭疾病等异缘,即退失所得之果,乃阿罗汉中最钝根者,这九个无学位的阿罗汉里面,是智慧最差的,本来阿罗汉的智慧就差一点,菩萨的智慧是多一点,但是定力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的定力比较强,越往上位的定力越强,当然智慧也越多,越在下位的会退位,一碰到疾病、碰到障碍、碰到家里不平安,也就退转了,有的就改信天主教、改信基督教的也都有了,这也不能说他不对,因为他的因缘就是这样子,没有办法有智慧看破这个。

我们要有一种认知,在行菩萨道、在学佛法中,碰到障碍、遇到身体的疾病,不要怪东怪西、不要怪菩萨不帮助你,要怪自己的业力,自己的业力不因为信佛就没有业力,它照样要来的,对这种业力就要面对它,坦然的去承受,该病就病,但是该修行的、该打坐的、该用功的,还是要继续用功、不能退转!这就是不把生病,或者是家里的不如意,当作是一回事情,这起码就有一点解脱的味道了。

在五、六年前,我这个腰部摔得连躺着都不能躺,那时候在龙潭刘同学的家里上课,劳动了刘同学、陈同学都用车子来载我去上课,连坐也不能坐,躺卧在车后座。讲课还是照样要讲,身体的病痛还是让他病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我来说,似乎没有一天身体是很健康的,但是事情还是要做,对于每天该写的文章、该上网的事情还是要做,这就是身心要分离。身体不舒服就动一动、练一练动功,我们最近一、两个礼拜就会出来一本书,就是讲动功与打坐基础法门方面的,人都会老或气都会衰,年纪四十、五十岁都还不觉得,到五十五岁以后,年纪大了气慢慢就会衰弱了,所以平时就要保持动功、保持运动,这样才不会越来越衰老,到最后坐轮椅那就不好了!(注:《佛门禅修与色身功用行》一书,已于2004年7月、11月两次出书结缘。)

钝根阿罗汉除了不会转向菩萨道以外,他碰到一些障碍,自己就退转了,自己有了疾病也会退转。听说有的人读诵了什么经典,好像很积极,等到真的生病了、要死了,却怪说:「我读诵了那么多的经典都没有用!」好像是诵经、拜佛病就一定会好,那是要看你有没有发大心?你要发大心,菩萨或许认为你留下来有用,如果只是为了保住你的命,那有什么用?所以你有病时更要发大心、更要跨出去:「我要跨出去、我去帮助别人、我要去弘扬佛法,我去让更多的人信佛、、、。」这样佛菩萨认为你这个人还有一点毅力、还有弘法的的决心,觉得你这个人可以帮助、可以再留下来;若是光修自己,然后病就病了,病了还无所谓,却怪菩萨没有保佑,怪东怪西的、不知道自己所造的业有多重、所杀的人有多少?所以今生四十几岁,五十几岁就生病了、生了重病,甚至于要往生了,这些都要去了解因果,所以第一个会退转的位是退法阿罗汉,是阿罗汉之中最钝根的。

(2)思法阿罗汉:惧退失所得之法,乃欲自杀,以保所得。

思法阿罗汉:「谓已证得阿罗汉果者中,其性钝根,恐所证之果退失而欲自杀,以入涅盘者。」所以畏惧退失所得之法,乃欲自杀,以保所得之阿罗汉称为思法阿罗汉。」好不容易证到这无生的果位,但又怕今生一不小心会退失了,才又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在《楞严经》五十种魔相之中,行阴区宇里面就有这一类的行者,在修行过程间觉得非常的艰难,之前的修行是很艰难,再往前走又没有新的修证,所以心起恐慌,还不如自杀算了,这些都是不知道「方便」,我们修行要有「方便波罗蜜多」,身体有进步当然很好,没有进步也要方便,内心的体悟有进步了,天天有更多的智慧开发出来;而如果有一天觉得好像什么都没有进展,那也要等待、要有方便,最重要的就是要再多积一点福德,以前做了多少的供养?布施?做了多少的功课?慢慢的也由于工作太忙了、上班了、或者是什么事情,把你耽误了,有时候这些功德都不会去做,不去做资粮就不够了,慢慢的也就会退转了,这就要从因果道理去思考,不要认为自己证到有一点没有烦恼的样子了,又怕失掉这种境界,不如早一点结束生命算了。自杀了!这是不对的,也是智慧差一点的。

 (3)护法阿罗汉:于所得之法防护不退,若怠防护,有退失之惧。

护法阿罗汉者是于所得之法防护不退,若怠防护,有退失之惧。此等阿罗汉不守这个心,而是守这个戒,若是要防护这获得的阿罗汉果不退转,就要战战兢兢的,其实用一点菩萨的智慧,多读一点《方等经》、《大般若经》、《金刚经》,遇到困难、逢刃可以化解、不惧怕退转,遇到了困难就用智慧:「遇到困难、我要等待一下!方便的休息一下?」当障碍过去了,再继续加紧用功也是一样的,所以有进有退,是每一个修行的人,一生之间难免都会这么进进退退的,没有几人可以一直勇往直前的,也不可能今生就成佛了,但是我们的智慧、定力是累劫修上来的,也是在今生之间,慢慢的增长。

有的人听了几堂《金刚经》的课,觉得听不懂,当然才听了几堂课而听不懂,有的人是连其它的课已经听了好几年了,才勉强的听得懂,因为佛法所盖括的太广了,从做人的道理、欲界天的道德、色界天的禅定、无色界的破色身,再加上修佛法的四圣谛、十二因缘观、三十七道品、再往上是圣人一路所修的,太广、太多了,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的名词、名相,难免雾煞煞(不懂),我们光讲这个《金刚经》,就已经接触了很多新的名词,也增广了我们的见闻,以后也更能了解佛法。

第三种阿罗汉的「护法」,是防护他不退转,还有一个心:「我不用心就会退转!」其实也不必担心,心里面永远有佛菩萨,或者是平时多持咒语、多念佛,那就不会退失,尽管障碍会来、一生之间哪里会没有障碍?就是没有你自己的障碍,也有别人的障碍,别人的障碍也就是你的障碍,这些我们都要看淡它,平时习惯就好了,就像第一种退法阿罗汉怕疾病,当你懂得养生,大的疾病就不容易来,而不懂得养生,最基本的营养、维他命、矿物质也不补充,要有足够的蛋白质也不去注意,吃素就天天吃菜,吃得真的面有菜色,当然就会生病了,外力再加以干扰了一下,也就完了。

有时候我们学出世间法,就是要成阿罗汉、要解脱,但是离不开世间法,离不开世间的这一切工巧、医药,这些到某个时候还是要学的,这些最后还是要懂。你处理一件事,个人的病有一个因,那个因已经把他纾解了,剩下来的复原工作、复健,这些都要智慧、都要医学、都要物理观念、都要有营养、维他命的观念,这样你不会一碰到疾病,好像就呆摆在那里,我们最怕的是背后的那个因,冤亲债主要你的命、要你怎么样?既然那个因已经解决了,复健就要靠自己了。

 (4)安住法阿罗汉:若无特胜之退缘则不退,若无特胜之加行则不转较优之种性。

第四种的阿罗汉是安住法阿罗汉,若无特胜之退缘则不退,若无特胜之加行,则不转较优之种性,这种阿罗汉就是安住在那种境界。反正是到目前我觉得已经不错了,没有因为碰到恶因缘就退转,没有碰到殊胜的因缘帮你踢一脚,你也不想进步,天天就是这么吃饭、睡觉、游荡游荡的,这种就是安住在当下的阿罗汉,很多都是这样子─不求上进。起码也要去多读诵经典,多读所有的大乘经典、、、,要多多充实自己的智慧,或者是哪里有举办禅七、佛七,都尽量去参加。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参加,有时间的要多去用功,不然就在我们自己的道场用功也可以,这么天天用功。

若是没有一个法会,能够知道自己用功的就很少,没有去办一个断食,自己知道去断食,有时候是很难的,所以要有特胜之加行来刺激他,才会改变他基本的种性,这种性是你属于哪一种类的真如性?是阿罗汉的种性就修小乘自我解脱的,是声闻乘的也是这样,是菩萨乘的就有喜欢帮助人家的个性,为别人忙碌、自己都无所谓,这种是菩萨种性。有的是跨在菩萨、阿罗汉之间的还不定性,也有不定性的种性,当他碰到障碍,只求安定就好了,若是没有碰到障碍,那种热心帮助人的心就起来了,这种还是不定,到底是要声闻种性?还是菩萨种性?还没有确定。

若是定性声闻了,那就专心地修他自己不去管别人,别人的死活跟我都没有关系,只顾自己就好了;有一些菩萨种性的,他就是很在意别人的好不好,很愿意为他们付出,这种就是菩萨的种性。而如来的种性,是每一个人要去追求最后的一个目标,不管是声闻种性、缘觉种性、或者是菩萨种性的,也都是暂时性的,虽然是定性、已经定了,但是在两万劫(3,360亿年)以后,他还会改变、会进步,只是他进步的时间太慢了,还要花几千万亿年,他才会改变心意,不然他就当阿罗汉一样,个人悠哉悠哉的自在、也不去受生,这就是自我解脱了。

在《楞严经》里面,对声闻、缘觉二乘的圣人,释迦牟尼佛还苛责他们,这样是不对的,要由小向大、要修学菩萨道,不要把持住声闻、缘觉这种小乘的修行。第四种的安住法,大家看名词就知道了,就是安住在现状,你不踢他一脚、他就不会进步,没有退失的因缘,他也不会退转,就是安住法阿罗汉。

(5)堪达法阿罗汉:堪能行练根修行之事,速达不动种性。

堪达法是堪能行练根修行之事,速达不动种性,这就进步了、也比较有动力了,能够接受修行、磨练,使你的五根面对六尘,能够不受外境所诱惑,这样子认真的修行,以达到不动的种性。这不动种性起码要对身心都能够自主,也就是身有障碍来了,你不被它所迫害,可以保持你的金刚身,这平时都要练气,而不练气一个障碍来,也就没有办法了,当练气的时候,这些冤亲债主、非人、甚至于某些外道、无聊的修行人、心不清净的人,他也会害人的,看别人不顺眼了,因为自己的心不够清净,就会使用心法来害人,这种情形都有的,对于这些你自己都要能够处理,能够处理就可以不动,而不能够处理,就要求救了,这还不能够达到不动。

行菩萨道的人,随时随地都要准备战斗、准备让身心要自在,如何达到不动?这是很重要的,就像菩萨道,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处处都要使身心能够自主,才能达到不动,当然这是讲身体。现在是讲心时,这个心有时候别人要让你烦恼,你能够不烦恼,要让你家里发生什么事情,小孩子的事、先生、太太、或者是父母亲的事,种种情况都会有,有了事你就去处理,在处理之中不觉得很烦恼,却好像是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一样,该做还是要做,就是不烦恼,外缘直接对你的心要让你烦恼,则要修得如如不动,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去烦恼,甚至于大事情也不要去烦恼,有的人烦恼没有钱、有的人烦恼没有饭吃、有的人烦恼钱不够多、或者是怎么样、、、,这些也都不必去烦恼,反正做就做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就很自在了?

要如何磨练你自己能够堪当大任,达到这阿罗汉不动地的种性,这是更进一步了,是第五种的阿罗汉,很快的能够达到不动种性,因为不动才能够解脱,才不被一切烦恼所左右,当然阿罗汉比较少生病,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天天打坐修行,二方面是他们不去干预别人的恩恩怨怨,不去行菩萨道就没有这些恩怨,所以他就比较少生病。

行菩萨道的人大部分就常常在生病,像维摩诘居士,还是要示现生病,他是极喜世界的补处佛,他也是示现在我们娑婆世界的,他家的遗址就在印度卫舍黎阿育王记念石柱旁边约两、三公里的地方。他已经是大菩萨了,还是要示现生病,释迦牟尼佛派了文殊师利菩萨,带了一大堆人去问疾,怎么生病了?维摩诘居士说:「众生有病、我亦有疾!」为什么?众生生病了,他为了度这众生,就会变成是他的病,这是每一个修菩萨道的人都会感觉、感受的,你去帮助别人然后自己就会不舒服,不舒服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已经学习解脱了、看惯了,身体不舒服就把他调理到舒服,气不通就把他弄通,流鼻涕感冒就吃药,反正把它调理好就好了。这就是所谓众生有病了,菩萨也一起生病,因为天地同根、万物同体。

万物同体是与众生的心身,有时候是同一个,他有病、你就有病,他心烦、你感觉到了周围之间心在烦恼,我们今天诵经就没有以前的清净了,因为有一些同修有障碍了,难免就不清净,知道不清净就好,要以平常心去面对,这些知了,懂了、那就放下、然后去调理,照课操练、不要去烦恼、不必要去想什么,最后就是我们要学习不动,要练到身心不动。在第五种阿罗汉的阶段,就是堪达法阿罗汉,让你能够很快的练习,五根面对六尘境都不受影响,然后对众生之间的身心,也能够不受影响,这样速达不动种性,有的人很快,一发心就很快、冲得很快、有的人是慢慢来、慢吞吞地来。

以上所讲的这些懂了,可以想一想、我到底是落在哪一个阶段?有没有在九个无学位里面的哪一个学位?或者前面所讲的十八个有学位的哪一个学位?不要以为现在还很年轻,很快就老了,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要用功、要用跳阶段的、一次三级跳、四级跳,不要看轻自己只修到哪里,在十八个有学位的信行、法行、信解、见道、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盘、生般涅盘、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色究竟,这些你要赶快在今生好好的磨练,看能不能够修到九种无学位里面的,不要天上、人间还要来几次?不还果还好,也有钝根不还果的,还得来人间一次,才能证阿罗汉果。锐根不还果的,也许他在五净居天中就可以进入阿罗汉果。我们懂得这些境界、名词,不是只懂就好了,我们要积极一点,人身难得已得,所以要发大心来修大法。

(6)不动法: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得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修练而得其性之二种;前者称不退法,后者称不动法。于六种阿罗汉中,合二者为一,而于九无学中,则分别开立二名。

第六种的不动法阿罗汉已经得到心不动了,第五种还是堪达法阿罗汉,尽量要往不动地去冲,所以要认真用功、修练五根六尘境与心地清净,去掉根本烦恼,现在已经进入不动地的阿罗汉,即得阿罗汉果中最利根之种性,能够得到阿罗汉果的不动种性,他们智慧就比较锐利。

有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会钻牛角尖?有的人就能够回心反观自己:「我为什么要执着这些呢?」,有的人根本不当一回事情,这种智慧差别在哪里?就在利根与钝根之别,有的人你跟他讲了他看得开,有的人跟他讲了还要说:「我是凡夫呢!」还没有做就认定自己是凡夫,认定是凡夫当然做不到,那就完了!你要学习去转目前的困境,所以此处不动法阿罗汉是最利根的。

得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得到种种的漏尽,那不干净的烦恼没有了,得到无生法忍的智慧,无生智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看到的、我听到的、甚至于冲着我来的种种逆境、以及顺境,你都可以不生起厌恶心或者是喜爱心,什么心都没有了,好像很平淡、淡而无味的那种白开水,有时候白开水还甜甜的,也就是世间的一切法,对着你来,不管好、坏你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坏心起,该这么做就这么做,根本没有起心动念去分别好、坏,这就是无生法忍。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每一个人只要参加祂的某一个大法会、小法会,他们都可以马上悟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没有烦恼可起了,好的来他也不会高兴,坏的来他也不会觉得很糟糕,什么心都没有了,这个心都很平常的去看世间一切事,看是看了等于没有看到、听了等于没有听到,要有这种智慧,就是得漏尽智、无生智而不退动者,得这种智慧时就真的达到不退转、不退动了。

有由本来之种性与钝根者由修练而得其性等二种,阿罗汉本来就是有这种样子,但有一种是比较钝根的,一直很认真的修行,修到不动的这个位阶。我常常告诉你,不要说:「我今生就这样子吗?智慧不够就这样子过一生吗?」不是的!你是可以更认真的用功,第五种堪达法阿罗汉一样的,天天用功、不耻下问,去思考问题,思考人家给你解答了、搞通了,你这个智慧转通了,自然对什么事情的看法就不会那么在意,我们最怕就是钻牛角尖,不会回观反照:「我为什么要想这些?我为什么要烦恼这些?」这是智慧问题,智慧问题是钝根没有错,但你更积极的去用功,每一次有法会都要能够到,而且真的能够用心听,回去了好好的思考:「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这件事情我做不到?所听到的法能够用得上吗?」你要这么去做,今生马上可以跳三级了。

本来就有这种不动种性的阿罗汉,是锐根、是利根的,也有从钝根这么很认真去修练上来的,有利根与钝根这两种之别。前者称不退法,后者称不动法,前者利根的,本来就具有不动种性,是称为不退法;钝根的智慧比较差一点的,但是他非常认真用功,一突破心里面的这些执着、障碍,可以得到不动,就是真正的不动,这一部分就在讲,是从第五、第六冲上来,就称为是不动法阿罗汉。

于六种阿罗汉中,合二者为一,把这利根的、已经具有不动种性的,他本来就不动了,也把钝根的、认真修行的,堪达法位阶阿罗汉很用心的突破,也练到不动了,这两种果位的行者,合二者为一,都把他合列在一起。而于九无学中,也都称为是不动阿罗汉,再细分下去,则分别开立二名,也有人智慧是锐利的,所以他以智慧来达到如如不动,有的人是智慧差一点,但是练到根、尘、识面对外境、对内心都不动的,这种也是有。所以利根与钝根这两者最后的功夫是一样的,一个是智能锐利、一个是这么硬学、苦学上来的。

就像有的人根基比较差,要考大学、要读硕士、博士,他很用心,别人就是天天玩,考试时还是一百分,但钝根者要天天读到三更半夜,才考到九十分而已,这是没有办法的,有的人天生就是这么锐利、智慧好,有的钝根的就要靠你用功、靠你精进,也可以得到不动位,这是第六种的不动法阿罗汉。

(7)不退法: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全不退失之无学圣者。中阿含《福田经》所说之不退法阿罗汉乃最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及无生智;此中修练为因而得者称为不动,依本来种姓者称为不退;亦即前者不败坏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后者不退失所得之功德。

第七种是不退法阿罗汉了,修佛法要达到不退转地,这是最重要的,就不怕上面所讲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的情况,老是心里面记挂着我会退转的心结,就像一位林同学所说的:「我们死了以后,然后再来出生,当经过了妈妈的产道,迷糊掉了怎么办?」就是担忧这些,如果你修到了不退位,就不会去想这些,因为你出生了以后,冥冥之中照样还是会去行菩萨道,还是会去修学佛法、还是会去找回你自己,不会迷失掉的,虽然刚开始出生出来时,也许什么都忘记、不知道了,但是年纪增长以后,你慢慢的也会走上修行的这一条路。

至于怎么进来修行路上是很复杂,有的是生病进来的,有的是不如意进来的,有的是自然碰到善因缘,有的是自己本来就是很喜欢佛学,看了书籍导引出兴趣了,有的是天生就会打坐,即使教不教他,反正是自己就会打坐,这些都是前一世所熏习来的,所以不要去言道过去怎么样?因为你懂得因果,过去的因就会让我们后世得到什么果,这是一定的,而要修证到第七种无学位阿罗汉的不退位,是最上利根者,上面的行者是利根,现在是最上利根,是他的智慧很厉害,这厉害也不是他天生就厉害,不知道已经修习了几千万亿劫,每一阿僧祇劫都这么在修习,菩萨道就是在修智慧的,别人看事情,跟他的看法都不一样,这智慧是超利的,他什么都没有烦恼,天生就是这么看得开,那不是学的、是学不来的,这不退位是最上利根者。

所得功德全不退失之无学圣者,所学、所做的这些功德,他都不会退失,不会退失是什么意思?是无住相不去执着,这功德才不会灭失掉了。《金刚经》云:「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没有福德性,对于所作、所为不去执着功德,不去执着福德,既然不执着就没有,没有当然就不会退失,菩萨或者是利根阿罗汉,尤其是大罗汉做了很多的功德、也度众生,对于所学的也不会退转掉了,这称为是全不退失之无学圣者。

中阿含《福田经》所说之不退法阿罗汉乃最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得漏尽智及无生智,不退转阿罗汉,当然他的智慧是非常的锐利,不会碰到障碍、困难就退转,是打死不退的,这种都是要你有很大的功德,这些功德造成自然的果位、果报,就成为无学圣人了,自然就能够断掉烦恼,一切的烦恼对他而言都不是烦恼,然后功德圆满,无生法忍的智慧都能够永远的存在。这无生法忍不是只有你在烦恼时才有感觉妄想,有时候不是的,有时候你不打妄想,冤亲债主或者是诸佛菩萨也会来考你,怎么考呢?就是你最近所有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现在脑中,第一件现出来你不动心、第二件现出来你也不动心、现了好几件事情,绕了一圈,最近所做的好事、坏事都有,你都不动心,这就是不动智慧的无生法忍。有的人不是这样,给你起了一个头,然后你就钻进去了,不晓得转了几圈、出不来,譬如爱你的女儿,又怕这个女儿生病,一提到女儿就想得没完没了的,想了三天、五天还是在烦恼、放不开,这就是没有无漏智,没有无生法忍。

我们修行有没有感觉在被考试?有时候我所讲的,那些四天王天的天王、忉利天的天神、太子,在斋戒日时下来考察人间善、恶,他也不必去怎么样做,对于过去的事情他们没有那种神通力,祂们没有像诸佛、菩萨有那种宿命通,而当祂来考察时是怎么做呢?祂就让你回想,最近做了什么事情?你一个人就在那里发呆,从去年想、从上个月想、最近做了什么事情想?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浮现,你就在那里发楞、在那里回想,然后考察者就在旁边记录:第一笔是怎么样?第二笔是怎么样?第三笔是怎么样?第四笔是怎么样?这些当你知道了,会觉得我们实在是很笨,会觉得我们的命运都是被人家操纵着!

你有没有办法做到无生法忍?他出这个问题、你都不动心,他问说:「你做了什么好事?」你说:「没有做什么好事!」都没有做什么、忘记了,做了什么好事?上面所讲的,一切都是无所得、凡所有相皆虚妄,也不必想,做了什么坏事?也不去想我做了什么坏事,做都做了还有什么坏事,也不起心动念。这种事是很有意思的,我只是透露一点消息,让你平时不要去常打妄想,这妄想不是你在想,是别人要知道你最近做了什么?有没有做一些违反修行的事情?有没有障碍别人的修行?你有没有怎么样?不要自己想、自己都觉得对,做了很多、却又胡思乱想。

你要练到不退位,得漏尽智及无生法忍智,断一切烦恼,智慧是到了不退位时才有,这时打死都不退。就像某些大师,我们非常的佩服,身体有病甚至于经过手术,病后照样到处弘法,这种都是行不退菩萨。此中修练为其因而得者称为不动,依本来种性者称为不退。

在这中间还要经过修练,然后才得到不退位的,是从不动地升上来的;还有一种他本来就是这种不退种性的,菩萨再来的时候,本来就有那种种性的,自然就永不退转。一种是从第四种安住法开始一直冲上来的,智慧差一点,但是他修到不动位,就是打死不退,碰到障碍也不退,因为要弘扬正法,有很多的魔障一直要障碍你、一直要让你不能够顺利的弘法,要弘法、要出书也都会有很多的障碍,障碍归障碍,永远是该做的还是要做。

一个正法的道场,要发展是很困难,而一个邪魔歪道的道场,没有三、五年全省每个地方都有分道场,要看他的法是什么法?这是很无奈的,末法时期就是这样邪教兴起,或者是邪魔歪道假装出家人、穿着袈裟,破坏佛教的名誉,或者是所讲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这些冥冥之中都会被破坏。我们要保护正法,这是修行到一个境界的时候所要去做的。但以阿罗汉本身来讲,可以从修练之间,有这个因、然后得到不动位,进而达到不退位;另一种本来就是有这种不退位的,那是从好几劫修上来的。

亦即前者不败坏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后者不退失所得之功德,前者在前面因认真修行而上来的,不再败坏所得的三昧,当他修到种种的三昧以后,不再退转,最主要不再去破害这德行,也就是戒律;后者不退位种性的,本来就不退失所得之功德,做了无量无边的佛事,可是他并没有什么功德这些概念,没有这些概念,功德永远不会失去,这是不退位的阿罗汉果。

(8)慧解脱:了断慧障之烦恼,于慧得自由。指仅由无漏之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而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

修学佛法最好是用智慧来得解脱,不要用忍辱、禅定这些都不究竟法,到最后一定要用智慧得解脱,所以般若波罗蜜是佛法所特有的,外道并没有这种智慧。慧解脱位是了断慧障之烦恼,于慧得自由,指仅由无漏之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这里面有两件事情要说明,有一种智慧是世间智,或者是佛法学来的,所有能够学的都是有为法,有为法也是智能,是文字般若、或者是名相般若、、、,这些都是还在有为法的范围。阿罗汉的智能不够,所以会从这边去学习,他没有像菩萨学习到不动,学习到真如无为的这种境界。

阿罗汉都是从有为法这样去学习,从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去观,这么去思考,从四念处去观身、受、心、法而解脱出来,这种都还是有为的境界,而你要断掉以前所学的,了断慧障之烦恼,有所学就会有熏习的机会,你不必学就能够真的回到自性真如无为的境界,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但是第八地慧解脱位的阿罗汉,他开始慢慢把他所学的这些,能够让他不退位的这个功夫,都把它断掉了,也就是不必再用四念处、四圣谛、十二因缘观来得到自由,真的不必再想这些法了。

有时候碰到障碍了,心还有一点看不开、还在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这么再思考一下,才猛然一醒!我还在烦恼这些干什么?讲了半天,还是要把老师教你的那一套,再拿出来用一下,然后才能够解脱,这也都还是有为境界,要把这些所学的放下,当真的事情来了,要坦荡荡的面对它,不必再用什么慧来断烦恼,所以《大般若经》也是这么开示的,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行布施、行持戒,行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然后没有般若波罗蜜的这种概念,这才是最高段的。

为什么要用般若波罗蜜?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方便、善巧的去用它,做到了以后你还要把它丢掉了。就像我现在坐小船要度到彼岸,现在已经渡过去了,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渡到彼岸了,我又要把般若波罗蜜丢掉,丢掉以后怎么办?就是真的面对事情来时,不必用什么法,可以坦荡荡地面对它而自在无碍,这才是真正的慧解脱,这种无漏的智慧就是在这里现起来,自然得到无漏的智慧。这种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因为你还有烦恼,当烦恼来时,我以前是不动位也好、不退位也好,还是用一些方法来断这些烦恼。到了慧解脱时,连这些都不用了,自然的都不必去运用,用无漏的智慧来面对一切的烦恼,得到这种位阶的阿罗汉,已经是第八位慧解脱位,境界已经很高了。

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这时的阿罗汉还没有达想、受灭尽,我们所谓的灭尽定是感情的作用、忧喜苦乐的觉受、还有胡思乱想的心,这是属于觉受、想阴,受、想这二阴会造成你的烦恼,而现在用智慧力可以克制这两个,无漏的智慧自然能够对治这两个毛病而得到灭尽定,这是第八位慧解脱的阿罗汉。现在的迦叶尊者,是已经证得灭尽定的阿罗汉,他还没有到真如无为的境界,这功夫已经很高了,这已经真正靠近俱解脱,定、慧等持的阿罗汉,不必用智慧可以面对一切的烦恼,不起感情作用、不起胡思乱想的心,所以灭尽定就是受想灭尽的定,断掉我们的烦恼障;这是第八种的阿罗汉。

(9)俱解脱:了断定障、慧障,断不染污无知,得灭尽定,于定、慧能自在。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

第九种的阿罗汉是俱解脱,是真正的阿罗汉,了断定障、慧障,断不染污无知,得灭尽定,于定、慧能自在,所谓一切的定业,定业是比较重的业,杀、盗、淫、妄这种大罪,这是性戒,你犯了这种性戒,一定是转不了的,我们知道定业是不可转,若是真的不能转,那如何解脱?要转也要受很大的困难,要有诸佛菩萨的护持,才能慢慢的渡过去。内心里面用定来断掉一切的业障,对你没有影响,还同时可以用智慧来转你的一切业障,了断定障、慧障都不必用,所以自性能如如。以前所学的是用定来灭一切业障、用智慧来转一切业障,现在你可以不必用它了,可以很清楚的、来就来,你心都不与它相应,也不必要断、也不必说不断,好像跟我没有关系,这就是最高的境界,上面还有用一点你所学的一些智能、无漏的智能,这里根本都不必用任何的智慧。

断不染污无知,我们还没有清净以前,多少都还会再受到污染,这是熏习,阿赖耶识都还有熏习性,熏习了多少?就是记忆力还留下了多少!我们要去掉阿赖耶识里面的受熏、持种、根身器,这是它的三种特性,它是有受熏性,受熏性就让你一回熏、两回熏、三回熏,变成一个种子,现在不让它变成一个种子,那只有用来无所黏、过无踪迹的功夫,这个人见是见了,但是不留在我的脑筋里面,这件事情做是做了,但不留在我的脑筋里面,而这样不就变成痴呆了、没有记忆力了?又不会!因为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还是会记忆,其它那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情,不再与人家攀缘,不再与人家结缘的这种事情,倒是能够放得下!

你自己要想一想,有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很多人记忆力很好,很好要修到如佛陀的无所不知的境界,知了以后又没有烦恼;现在我们在修断烦恼,难免在过程之间,都不去记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时候二地菩萨也是这样,就是不会去记取你做了什么事情?就像谢同学,他现在的记忆力也是很差,我们礼拜天要回来,他在那里想了半天:「我车子放在哪里?」在那里很头痛地想,到底车子放在哪里都想不起来,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他还没有将车子开出去、走路回来;潘同学听说也有这个样子了。

这就是你在修行过程之间,难免都要断掉这些不被污染,不被污染就与记忆力有关,记忆力已经慢慢的失去,就是所谓的失念了,念头都不再去记忆,这是过程之一。到如来地时,什么都会记得很清楚了,我们现在尽量的去排除那些不必要的记忆,不去记些鸡毛蒜皮的,这样就不会再来污染清净的自性。到佛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佛有无碍智,就可以去记很多的东西、去懂很多的东西,去开发出以前因缘果报的这些现象,但又能无所不住,那境界又不是现在修解脱的境界了,是在修智慧的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法自然都从脑筋里面蹦出来了。

以第九种俱解脱的阿罗汉,与上面第八种慧解脱的阿罗汉,有什么不同?俱解脱者是了断了定障、慧障,不必用禅定、不必用智慧,也不会再受到污染,得这样的灭尽定,这定力比第八种的慧解脱要高了,不必用一法,也不必被熏习,就可以得到受想灭尽定。于定、慧能自在,因为他不用定,自然就能够定,他不用智慧来转烦恼,自然不会烦恼;这与上面要用无漏智或什么方法、智慧、所学来断烦恼,似又高了一等,是最大、最大俱解脱的阿罗汉。

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烦恼是要断,解脱好吗?是要解脱!但是执着解脱,又变不好了!要进入涅盘,就变成执着涅盘,就不怕生死了。你说很怕生死,现在就是尽量要涅盘、要解脱,既然解脱证到了,就不必说:「我一定要解脱!」我还是可以再来出生!所以俱解脱这一部分,就会转变成菩萨,没有烦恼然后还可以不怕生死、不爱涅盘这种境界,再下去就是大阿罗汉了。

 

第八慧解脱与第九俱解脱分别之说明

修到第八种慧解脱的阿罗汉与第九个俱解脱的阿罗汉,慧解脱与俱解脱这二者有五义之不同:

(1)就观照而言:慧人修性念处,俱人修共念处。

慧解脱的人修性念处,我们不是在修四念处吗?慧解脱的人修到四空法─身、心、性、法等之第三关的空性,所以是修性念处。俱解脱的阿罗汉是修共念处,什么法都无所谓了,修共念处可以观一切法没有什么选择,身、心、性、法都可以同时去观、可以同时能得无碍,这是共念处。

(2)就行而言:慧人修行正道断惑,俱人则正助兼修。

以修证的行为上来讲,慧解脱的行者修行正道断惑,正道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正道,有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范围是比较少,他所要断的烦恼障,当然就不能够全部盖括。俱解脱的人则正助兼修,是所有的正法与辅助法,他都一起修,也才可以完全的解脱,譬如四念处,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其它还有四正断(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俱解脱的人全部都修,这有什么好处?是大、小都修,有什么坏处?其实真正智慧够了,利根的人他只要修四念处就够了,就可以得到解脱,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这四念处去观,就可以证到阿罗汉果,把三十七道品里面的全部都修,智慧就越大,因为是要以俱足全部的法来得解脱,所以他全部都可以修。

(3)就所依法而言:慧人不习事禅,直缘真理,俱人兼修事禅(事禅分为有漏根本四禅、无漏禅、灭尽定等三种,其中,无漏禅又有观、练、熏、修等四种,慧人实际上亦修观禅)。

以所依的法来讲,慧解脱的人不修禅定,这与禅宗所谓的顿悟是一样的,只要念头一懂他就通了,但是做得到与否?又是另外一回事,是直缘真理。俱解脱的阿罗汉,是兼修事禅,事禅又分为有漏根本四禅、无漏禅、灭尽定等三种禅,他全部都修了,也就是修有漏的色界四禅天、无色界的四空处定也修了,然后把所有受想的这些念头都灭了,是受想灭尽定,在六种无为里面,灭尽定已经到第五种无为了,再下去就是真如无为了。

俱解脱的人,为什么可以断烦恼、所知二障?甚至于连解脱都不爱解脱,因为他修了很多的法;慧解脱的人,是直接用道理去懂,没有真正去修,所以要慧解脱的人来讲佛法,他讲不出来,因为他只有智慧懂了,但是方法、阶段、境界都搞不大懂,这就有差别了。

其中,无漏禅又有观、练、熏、修等四种,慧人实际上亦修观禅,无漏禅又有观、练、熏、修等四种,用心观、用境界来磨练、熏习好的就是念佛,转你的邪心性就是修,修性念处,练你内心的烦恼,烦恼起来时再来修,等于是前面都在用功。而慧解脱的人,实际上他也有修禅观,但是没有像俱解脱的人,练得那么杂,所以样样都要,真正一位菩萨,就像俱解脱的人这样,什么事情都要去面对,人家问你什么、你都懂,慧解脱的人修内观禅好不好?谈到内观禅,你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一谈到大乘佛法的禅,你就讲不出来,破了色身以后,这个心怎么样?怎么变化?第六、七意识怎么样?第八意识怎么样?也搞不清楚!所以修多、有修多的那种智慧与定力,其实这种情况也不能勉强。

(4)就神变而言:慧人有十四种神变,俱人有十八种神变。

以神通变化而言,又有所不同了,现在修当然不去讲这个,但是修到了菩萨不动地时,修到阿罗汉慧解脱或者是俱解脱就一定会有神通,要有神通就要去修,不修怎么会有神通?因此在修神通时,就有不同的境界了。所以慧解脱的人,只能修到十四种的神通变化,俱解脱的阿罗汉可以修到十八种的神通变化,这十四种、十八种的神通变化我是没有打印出来,有一天你要修神通,也可以找到数据了,我是有印但是没有发给你们;希望你们今生能够修到慧解脱、或者是俱解脱,越年轻修到越好,然后可以去修神通,一定要先修到解脱了、没有烦恼了、心定了,才能够从定中、心空之间,去开发出神通变化,这里讲有十四种、十八种的神变,去了解一下。

(5)就三明八解脱而言:慧人虽有一明、二明,然不具三明,其八解脱亦不全具,俱人则三明八解脱皆具。

最后是以三明八解脱而言,三明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慧人虽有一明、二明,然不具足三明,慧解脱的人可能有天眼明、宿命明,但可能不全部有漏尽明,其八解脱亦不全具。我们解脱有八种解脱道,就是八背舍,他并不能够完全做到,某一部分就是不能完全看得开,八背舍是已经修到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色界及无色界的境界了,再上去就是八背舍、十遍一切处,十遍一切处是你的光可以发百宝光,可以遍一切处、一切地方,十方虚空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八背舍就是你对某一种烦恼可以解脱,违背我们自性不清净的那种烦恼,你可以把它舍弃,是为八背舍,有时候称为是八解脱。所以慧解脱的阿罗汉,对这八解脱还不是全部能够做到、是不全具,但是俱解脱的阿罗汉,则三明八解脱皆具,他可以得到三明,也可以得到八解脱,俱解脱的阿罗汉已经是很像大阿罗汉了。

讲这个:「九种无学位的阿罗汉」,我觉得很有意思,希望你们是在这里面打滚,不要在十八有学位的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等等的这些阶段,或者是还在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道、身证、家家、一种等等的,这里面是地前菩萨的最前面,不要还在那里排队,你要去修阿罗汉这九种无学位的。

 

下面继续讲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第四段经文。

4.「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取相就是取法相,就有着四相,若有一心想离四相,也是着四相,菩萨当要能不即、不离四相,这样才真是离四相。要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发大心,要成为大菩萨,第一个首先要学世尊的精神,要度尽十二类众生,却无一众生可度想,这是要先发大心;第二个是要如何调伏其心?就是要离四相,要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做一切事离不开这四相,你就不是大菩萨。而你做一切事,做完了也忘记了,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你就是大菩萨,所以从这第四段经文里面,我们要去学习,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每一个众生的心念起,或者是他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他就取那个相,就是已经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凡夫;凡夫看到一个人却看进去了,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人我喜欢嘛!喜欢就生起喜欢的情见,不喜欢就生起不喜欢的情见,有一个人在那里,你就与他对立了,所以先有我、才有人,面对一个、两个、三个、、、,你都这么执着,芸芸众生也都是你的对象、结缘的对象,若是你心取有我相,免不了后面就会有人相、众生相。

众生心取相者,心取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就是凡夫成不了大菩萨,为什么?因为取法相,把里面有我当作是真的,是取我的法相了,也就有我,有我就有对立、对方的人,有这个人就有人相,你也取了人的法相,一个、两个、三个,三个以上就是众生,好多的人就变成了众生相,所以你也取了众生的法相,也就有众生相了;对寿命来讲也是一样的,寿命我讲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层次、一个是天界的层次,你执着与否?你执着寿命的法相,就有寿者相。

人寿不执取,若有人到人寿七、八十岁,甚至于百岁还很不想死,不想死就有寿者相,而你对天寿不去执着,当然就不会执着人间的寿命,这是绝对的!天寿者修行修到某一个境界,譬如你做善事、是修欲界六天的,或者是修打坐,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境界,或者是今生能够开悟,进入无色界天神的境界,突破色身了,就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而你执着所面对的这些境界,就落入有寿者相,会想生天、生天就有长寿。非想非非想处天有八万大劫寿,五百卅七兆六千亿年的寿命,你都不稀罕、不去执着了,怎么会去执着这个肉体可以活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不会的!死了还可以再来受生,这就破解了你对寿命的这种执着。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心里面还有「法」的执着,执取此四相,尤其是我相,就有其它三相,就会成就一切轮回之因。当然首先要没有我相想,然后就没有人相,无人相就无众生相,最后连我相都无,寿者相当然也能不求了。所以我们要修大乘佛法、要解脱一切,就不能够有我相,心中不要有一个我相,要破掉我相怎么破?有吃的别人吃、有穿的别人穿、有好处先想到别人,从来就没有先想到自己,那你就是没有我相了,虽然我这个肉体还在,但是思想、观念从来就没有以我为主,你要有这种精神,才能够成为大菩萨。

很多人为了这佛教忙得一塌糊涂,从来就不管家里的大、小事,这就是为了佛教而忘我,我是包括家人,这种精神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到的,但是你要能成为大菩萨,首先就要有这种观念,这种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一旦到大菩萨的精神发出来的时候,天天所想的都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无我相,而心里面执着有一个我,你就跨不出菩萨道这一行道。

要断掉四相,最重要的首先要断掉你自己的执着,凡事不要先想到我、想到我的家人,再想到其它的人,这样永远成不了大菩萨,你要先想到别人,对于自己的事情,有也好、没有也好,都很好处理,家里的事情能够有最少的安顿就好了,反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报,不见得读很高的学位,读到博士了他的命就一定会很好,也不见得!也许他会过劳死在哪个研究室里面,而小孩子读书不是读得很高、或者不是很如意,也不见得他的命就不好,赚钱谁能比皮尔盖斯更有钱?他也只是一个高中生,是脑筋与福报的问题,这些你要有因果的这种看法,你要自在一点,对家里小孩基本的照顾好了,不要去学坏就已经可以了。

有的人对小孩子很照顾,照顾是对的,因为他尚未成年,但是你也不必填鸭式的,要去学英文、钢琴、古筝、小提琴、管弦乐、、、,等等一大堆的,反正什么时髦的都要去学,要先看看他有没有兴趣?他不是那个料子?不是贝多芬,你要他去弹钢琴,那都是多余的;如果小孩子真的有兴趣,你就是再没有钱,也要拿钱出来让他去玩,而他没有兴趣你逼着他去学:「你看张家的小孩学了七、八种才艺!」学这些以后你要看看有没有用?学钢琴学了十几年,结果到后来却去搞计算机了,你这钢琴不是白学了吗?只是偶尔心情不好弹一弹,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在小孩子最活泼的时候,填鸭式的去虐待他,这样子到底对不对?美国人没有这样教育法的,只有我们台湾人才有这样。

台湾人就是那些有钱人,或者是死要面子的:「输人不输阵!」你儿子学十样、我儿子才学三样,这一口气怎么咽得下!我一定是要跟你一样的,这种阿修罗道的精神,阿修罗就是这样子,做什么事都要比!其实你这小孩子对那个根本没有兴趣,你硬是把他塞到那里去,有什么用?要对他有兴趣的,有兴趣的你不必去逼他,他自己就会去学。像我们读书,我父母的教育程度并不高,哪会告诉你怎么读书?读书是自己的兴趣,他只会告诉你:「不要再读了!赶快睡觉罢!」现在不是!小孩子都不读书,搞计算机、搞什么的、、、。不过有一技之长也好,但是也不必每一样都去学,你看我们学了什么数学、化学、物理、、,到现在用上的有几个?没有!只是这中文最有用了,看书看得懂,其它都没有好好的去用到!这还要你自己有兴趣去读、就会了。你对营养有兴趣,自己找了很多营养的书来,从最基本的去读,你有基本的智慧,这样去读就可以成为一位专家。

你学了很多,到最后今生都没有学到,钱是浪费很多了,不是一千、两千,都是一个月两万、三万这样,一般人可以这样吗?有一次我听了电视节目,在讨论富有大企业家在培养第二代,一年花多少钱?两、三千万!一般人可以这样去花费吗?送到国外吃得好、穿得好,还要有保镖,还要学社交礼仪、打高尔夫球、还要学什么的、、、,一砸下去就是几千万,也不见得以后他真的就过得比我们自在、快乐!

对于自己的观念,不要心里面常常有一个我相在,心里面有一个我相,就有一个对象,有一个对立人相、众生相,成就众生颠倒因,然后并会对寿者相产生执着,就变成众生颠倒因的因果轮回的连手─世界颠倒因。寿者相是修行境界一定有一个果报,你也要放开,不要去出生天上的哪一天去。若是不怕死,就是有菩萨不爱涅盘的境界,菩萨可以再来受生,受生七十年就七十年、八十年就八十年,死了以后再生、生了以后再死,这就是菩萨不去执着寿命有多长?

(2004.07.10.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