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200
4.06.19.   9 讲(6)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如何依本经文修行

3.「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释迦牟尼佛对于有福德的人,就如上面所讲的,衪都能够清清楚楚的知道,为何衪可以清楚呢?这个跟宿命明有关,我们说宿命通是对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报都清楚,这是四禅天的天神或者是证到阿罗汉境界的圣人,甚至于是证得不还果者,都有这些宿命通,这些人所能观到的众生的因缘果报只有八万劫以内。

四禅天是色界最高的天,心住在一境性之间,就能观行阴心里面现象,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别人的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果关系。但是释迦牟尼佛有宿命明,宿命明对有情、无情众生皆宜,还有时间上更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都能知道这些众生因果报应,衪都能够清清楚楚,哪一个众生他过去在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衪当然都能够知道,因为大家在过去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礼敬诸佛,所以有这些善根者,今天才能够读到《金刚经》不会起疑惑的心,也就能够一念生净信。

的人看了《金刚经》,但看不进去,有的人跟本听不到《金刚经》的名字,当然也看不到《金刚经》的经典。有的人看了《金刚经》能够相信,而且能够很发心的去学诵《金刚经》,这是已经具足了无量福德,这些人在过去多多少少有熏习过离四相,不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然先要离这四相,然后对心里面的一切法相把它看成不是法相,也不执着非法相。无法相就是空,无非法相就是有、不空。先空掉四相,你才有空证的样子,才有解脱的知见,反过来对境可以了知可以面对着它,却没有罣碍,这就是心地中有相却不成为有相的非法相。非法相之外加一个无,就是无非法相,也就是不落入空亡。

如何来修离四相?世间一切法都离不开因果,不管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都是因果关系所造成的,你如果也是在修善行,只会做善事,只会帮助别人,没有办法学智慧或有空证的智慧,可能是欲界天的天神,你会往生天上,这是你种的这个善因,这是你以前或者今生种欲界天的善因;或者是你今生、前世有修过打坐,修色界像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那还是世间法,现在世间法的境界就有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的果报。像早上诵的《金刚经》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这些声闻乘的果位,须陀洹、斯陀含行者还是在色界天中,须陀洹大概在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天),二禅天的最高是光音天,光能充满了色身。以打坐禅修来讲,身体只有一个意念,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已经不起作用,就身体来讲会发光,在心地来讲,就已经不受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尘境来干扰,受不了别人的种种,就造成烦恼,这是在心地上来讲。

在起居生活之间对所看、所听、所闻等等的人、事、物,要都没有罣碍,不要看人家修什么法跟你不同,就看不进去,不要看人家做的善事,不合你意也有话要说,甚至写文章毁谤他人。修到二禅境这种境界,心地最重要,有的人不修打坐,但是他也有这个心纯净的能力,对一切听到的、看到的这些人、事或者诸法,他都不会造成自己的烦恼,这样叫做不入流,就是不入色、声、香、味、触等尘境。有这样的修证,算是声闻第一个果位,也就是须陀洹果。须陀洹果者还要断身见、戒取、疑等三结。须陀洹果行者还是属于世间人,因为他还要来人间、天上七次往还,才能证得阿罗汉果。

世间法,就是学到空的行者,空四相后不再受众生因缘感召,再来六道中出生的,也就是证得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那你有这样的修证也是前世的善因,今生才有办法证到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对果位来讲,还可以包含不还果,就是阿那含果,阿那含果行者就升到色界天再上去的五净居天后,利根者即能于天上证阿罗汉果悟无生离苦海。五净居天虽然说不还,但钝根者还是要来人间一趟,才能得阿罗汉果。还有阿那含果行者证阿罗汉果后,天上、人间随地而居,所以他还是要来人间,所以经文上讲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不还就是不来,他要成就阿罗汉道就一定要来人间,然后成就阿罗汉,等于说一来人间出生,当生就证得阿罗汉果。出世间法能得,那是此人以前已修好几久了,有那个善因,当生成就阿罗汉果。

出世间法呢,就是你悟到空有不二的境界,以前因为心境有烦恼,把妄心控住了或者把我、人、众生、寿者相能够离此四相了,就能够做到出世间法。做到离四相后能脱黏了,没有烦恼了,现在就不用再离此四相了,在面对着人相、众生相,不是独居,要能跟众生结合在一起,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才能来度化他们,这是更进一步修证,把我、法二执都能够空掉了,再用我、法来度众生,用我的色身,用种种的心念力产生一些能力来度化众生,当然用嘴巴也可以讲,用心力也可以用,用咒语也可以,这样你学到不是只有空,还可以学到有的一面,这是学到空有不二的境界,这个也是离不开因果。

生能够证到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这是以前无数劫以来一直熏习的善因,能够看到《金刚经》也一样,你在过去无量劫之间已经供养千万诸佛,才有现在能够看到、读到《金刚经》、能够依《金刚经》来修行,这是佛教基本教义所讲因果两个字。

世间法者包括行善、禅修,若是行善之人,能生欲界天,修诸德性。修禅定能生色界天,甚或修得无色界境界,亦是属于世间善法。刚刚讲到无色界,突破色身进入只有一个心意识,此行者如果不修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还不能证得出世间法,还是属于世间禅里面的范围。行者能修空观之法,空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即得生为声闻、缘觉、菩萨等出世间法。

菩萨跟声闻、缘觉有何不同?菩萨是学习智慧的,智慧慢慢充满,定力不见得当下能够成就,初期没有阿罗汉果行者的定力,但是他的智慧永远累劫在增加,一直到菩萨八地、不动地时,他也有智慧也具有阿罗汉的定力。但是菩萨从初地欢喜地到八地不动地之间,要经过七地菩萨的修证,时间是满久远的,但这类菩萨他有智慧,他可以用他的智慧讲经说法来度化一切的众生。那阿罗汉或者不还果或斯陀洹这些行者都是修心地法门,净除内心污垢所以能先修得定力,修得自己不会有烦恼。但要他讲一些道理来度化别人,他的能力可能受限制,因为他在修行过程间,仅把他的烦恼推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用这四念处,他是这样去观身受心法,而得身受心法住,修证到内心自己已没有烦恼。

或者修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来断掉自己烦恼,而达没有烦恼境界,但是这样还不够,还要成为大阿罗汉,成为大阿罗汉就能讲道理给别人听,你要讲一大堆道理,你要讲这个心是怎么来、怎么去,是虚是实,你要讲这个心跟众生之间的关系,跟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只有菩萨才能够在生生世世间行菩萨道中体会很多的道理,行菩萨道行者一边体会,又一边聚集无量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他除了自己解脱又可以说给别人听,所以能去度化众生。菩萨第一个也是修证到自利利他,也是在成就出世间法;八地以后的九地善慧地菩萨智慧无量,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这二地就是可以学习无量的神通变化,当然要学习到空有不二,更能够利用这些法,有形无形之间来利益众生,这就是大菩萨。

出出世间法是要学习空有不二之法,所以要能不执法相,亦不取非法相,执着法相就是没有空证,就没有出世间的智慧,你不执着法相就有出世间的智慧,也就是您在日常生活中,要离四相,就能有空证,就能有智慧。得到此离四相后,又能够不执着非法相,那就是更能够以空证后得进一步的修证,就是将内心可以感召的一切境,心起、心灭中感知,但是不为一切的感召所迷惑,同样的可以如如不动。

刚开始学出世间法的时候,也就是要学我空时,就是尽量的不要去应缘,因为自己的解脱能力不够,要说我空、人空、众生空、寿者空,什么都没有,所以你就要去否定一切法相,才能离四相。等到你定力慢慢学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有定力了,你就要回过头来,你就不怕用心跟众生的因缘感召,感召后也能化解,这样你就不再执取非法相了,不要再一直守空了。进入这境界等于是入「空有不二」的 学习,都能够学习得到圆满,你就能够证得无上菩提。菩提是觉悟,如果觉悟了半调子那就是空,如果觉悟的无上,那就是空有不二,没有比这个再更高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无上正等正法,正等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这个就是无上菩提,也就是《金刚经》这里所说的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不执取法相亦不执取非法相,这样你就能够证得出出世间法。

众生能对于《金刚经》所说章句能生净信者,当然已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才有如是福德。若福德不具足,可能闻不到《金刚经》的经句,甚或连《金刚经》之名亦不得闻,有的还会犯毁谤大乘佛法的重罪。所以世间一切事都具足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某些道场根本都不讲经说法,都搞一些怪力乱神或者气功,从来就没有从智能里面上去学习佛法,有所说也不依经典来讲,当然这是住持人没有福报,跟他学习的人也是没有福报,他们就接触不了经典。释迦牟尼佛说的:弘法或者帮助众生,如果不依经典上经文来说,就是魔说。因为他自己认为对的就讲,其实都是错误的观念。譬如有位同学,以前是一贯道的,然后现在学习正法,有天他再碰到以前的一位道亲,此道亲告诉他说,他现在碰到一位师父很了不起,打坐有很不得了的功夫,要他一定要去拜见他。他光听这位道亲讲的,就知道这不是正法,他拗不过这位道亲的盛情邀请,就去见这位所谓高明师父, 但此师父发明一个套在头上的套子,套在头上就可以入定,他就套套看,一套上去整个头部就发麻,就是搞这些怪力乱神事,还是鬼神作祟。他就把套子拿掉,就问:师父,你知道什么是《金刚经》的四句偈,这是在讲什么?此师父当然不知道四句偈是什么,反而回答他,要他不要去念《金刚经》,不然会 完蛋,因为那个须菩提是害死释迦牟尼佛的。他不看经典,还胡说八道讲了一大堆,说释迦牟尼佛会涅盘就是须菩提尊者拿什么东西给衪吃,吃了衪就涅盘了。不去看《涅盘经》还胡说八道,反而叫人家不要看经典,魔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果你一深入经藏就智慧如海,那此等人就玩不起什么东西来了,这些魑魅、魍魉依附众生身上,都是这么迷惑众生的,天天在搞一些气,讲些有的、没有的,都没有一个完整的道理。我们要有智慧,也是无始劫以来有如是因、如是果,有智慧是累劫修上来的,现在看《金刚经》能够不产生对《金刚经》疑惑,就是以前已经供养千万佛了,才能有如此福德,才能听到《金刚经》章句而生净信。

如来何以能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如来具足无量神通,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智,不管世间、出世间、出出世间法都能知能悉;道相智是讲修证上的境界,你讲初禅是什么境况、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处定、八背舍、九处地定、十遍一切处等等,或者是三三昧、陀罗尼门、四无量心、四无碍智、四无所畏、五眼、六神通、佛十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等的这些佛法,非圣人或圣人的境界他都能够懂,然后一切相智、法相智他都能够了解,所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问什么祂都能够回答你,这种叫做萨婆若智也就是萨般若智,也就是具足一切智慧。你问祂什么事,祂内心自然就会讲出什么话来,不必去观、去看,你问祂,祂就会讲,你问祂宿命祂就会跟你讲宿命,你问祂天象祂就跟你讲天象,天上的有千万亿个星星,哪一个星星住了什么佛,有多少天神菩萨,这些祂都具足,这不是我们一般修行人可以体会的。

我们看《大般若经》就了解,佛法是学智慧的,除了解脱以外,这个智慧愈累积就愈多,我们没有像佛这种修证,好在我们现在还能够接触一些佛法,不是全部,翻译成中文的这些佛经还只有小部份,如果你有因缘能够全部去看当然很好,没有因缘一部一部比较流通的经典,你能够看到也很好。当然有时候看是看了,也不见得懂,有时看人家的解说,有的说明比较深入,有的解释的比较浅显,这些多少都能够帮助我们增加智慧,佛法就是在修智慧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能够悉知世人、悉见世人?能够见,就是天眼明,无所不见能够悉知世人;漏尽明,漏尽了以后,就能产生一切智、一切道智、一切相智,哪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他当然都清楚,漏尽了就心地里面都没有障碍、没有烦恼法,而且心空是清净了,不像漏尽通,还有心不清净,漏尽通者是有能力不被不清净的种子来左右,也就可说没有烦恼,就是阿罗汉漏尽通的境界或者是菩萨八地也有心不动的漏尽境界,这是漏尽通跟漏尽明不同处,在于智慧还没有世尊的圆满俱足。

谈到宿命明,释迦牟尼佛衪能一切佛剎土之事物,大菩萨也能知一切佛剎土与众生因缘果报。而宿命通也仅知道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有情、无情众生的因果、寿命、宿命;宿命通是四禅天的天神或者比四禅天又高一点又修佛法解脱道的阿罗汉、辟支佛等等,他们有的宿命通,只有看八万劫内的众生因果,宿命明就是无始劫以来没有时空之隔,一切虚空间所 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他都能了知,这个才是宿命明;心地如果没有一丝一毫的汚垢的话,宿命明、漏尽明都会具足,先有漏尽明才有宿命明,然后先有漏尽明才有天眼明,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微尘来障碍你的自性,一切佛剎土的世界跟一切众生都现在你的心湖里面,不必说你要看它才现,这是天眼明跟天眼通差别的地方,四禅天的天神他就可以修到天眼通,这种通要起心动念才会现那个相,他不起心动念就没有看到他要看的这些相,也就是说他如果不想看什么东西,那个境界就没有,譬如他要看地狱,地狱就现在他心中,这种天神或阿罗汉他们是可以观一千大千世界,一乘十的九次方的世界,那边的佛、天神或者众生他们都可以看到,但是起码他们要起心动念,譬如他要看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范围是在他一千大千世界的范围,他就可以观的到,如果是不起心动念,那个境就不会现在他的心中。佛的境界不是这样,佛的境界,一佛国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佛世界都现在衪的心中,所有世界都在衪心中,所有世界中有情、无情众生他的因果报应也是在衪心中,不必起心动念,所以佛的心量有多大?你就可以想象,其实多大?一心之中也没有大小。

从这些名词可以了解天眼通、宿命通、漏尽通跟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修证上来讲,漏尽明一定要先得到,才能产生把宿命通扩大为宿命明,把天眼通扩大为天眼明,这是一定的,如果漏尽明证得,代表内心里面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汚染法来盖住佛性,这时候才是真正佛性完全的显露,所看所知的范围就大大的增加,比一般的这些空,增加无量的倍数,故对于十方世界及其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均是能有所知。当然对于善心、恶心者能知之,对于福德具足者亦能知之,如来虽能知一切事,但都能无碍于心。

我们修行,如果你心眼开了,你也可以用心去感知一切事,但是你的习气还在,难免感知了以后,就有些忧愁或者有些高兴,这些念头,依你的习气它会现起来,就有障碍于心,这个时候我们好修行,好修空观,佛已经修证到定力、空有不二的境界, 祂能够观所有佛土的三千大千世界,可以了知这个世界里面有情、无情类众生之间的因果,当然这个众生之间有好、有坏的,当生之间显现的坏的、好的都有,衪却能够让他们存放在心中里面,也不会看了、觉知了而起烦恼,看人家做坏事、没有善因缘,衪也不能够度他,衪也不会罣碍,看有人做善事,种了善因,程度够了,衪才会去帮助他、教化他,如果程度不够衪也不会动心,这样无碍于心。

我们很多都是像小菩萨,感知了事,就非常在意,一定要去帮他,不去怎么做是不行,就变成菩萨的一种执着,佛就看因果,看是不是衪要教化的对象,一定要到第七意识清净了,到八地、九地、十地菩萨等金刚道菩萨,衪可以教他一些神通变化,最少最少要到开悟以后的初地菩萨,衪起心动念用语化、意化来教导他们,也就是衪起心动念,你起码可以感知到,你起码可以感觉到佛一个心念来了,要你放下、不要罣碍,这是一个刚开悟的人有灵知、灵觉,他可以感知很多事情,还有余习没有灭,他会罣碍,正面的、反面的都有,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衪就会给你教化,如何教化?衪起了心念头过来,你就马上会感知,叫你放下、不要在意,听到这个话你就知道,刚开始当然还分不清楚以为是自己起了一个心念,因为还分不清楚是心里起的念还是外面来的念,这个要经过慢慢的学习不打妄想,不打妄想有时偶尔打起妄想,外面来一个念你就知道这个念是外面来的不是我的,你就能够分别,主是我,客是外来的,我在打妄想还是别人一个妄想进来,如果你天天在打妄想而且打得很离谱,有念头进来你也不知道,认为这个念头是我的,有时说一念觉即菩提,怎么会一念觉,一定有一个念来提醒你放下,不要再罣碍这个。

如果你有这个智慧,应该当下就能够不要罣碍,为什么突然间有一个念头叫你不要罣碍你才警觉,要自己提醒自己,你仔细去看这个念头不是你的,是从外面飘进来你心中,好像自己清醒了,等到你慢慢不再打妄想,很多事情、念头、心念就突然会现在你心中,你可以看一下,你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当然很在意很不好,你很在意,那个心意念就会起来,你就有罣碍;什么事情都不要有罣碍,面对事情来了再去化解、处理,那你就没有什么可以罣碍。

如果知而放不开,会造成烦恼,就是没有修到解脱、清净的,会有这些过程的毛病。有善根具足者,都能受佛如来教化,如来才有其因来加以教化,如果你没有修到一个程度,就是以前没有种具足的善因,现在修到一个程度,可以受诸佛菩萨的教化,那也是以前种了很多的善因,今生才会有成就,这些观念离不开因果。

一个人能读诵《金刚经》章句,能做到《金刚经》中的甚深义理,则此等众生已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这是我们修行一定要做到的四个阶段,先空掉你自己,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我观,就没有对立的外在的这些人或者无数个(三个以上成众)众生,到这个境界你能够修无我观、无人观、无众生观时,你这个时候就有天神的境界,天神的境界感召的天界,寿命都无量,你如果祈求寿命,就会感召到哪一天的天界去,如果你不祈求寿命,能够看得开,我来人间现在寿命八十岁或者七十五岁,我就活七十五岁、八十岁,就死了,死了以后再来投胎,然后又死了,又再投胎,这是菩萨,一方面不爱涅盘,一方面也不怕生死就没有寿者相,寿者相第一个一定要唾弃对天界寿命那种爱求,或者有的人不知道,今生有这个肉体为了要活的久就去修仙道,仙跟人是同一层次的,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最长也可以活八万四千岁,那是在增刼的时候,大家的福德不错,人寿慢慢从十岁每百年增一岁慢慢到八万四千岁,那个时候出生的人都没有夭折的,到八万四千岁才死亡。

现在平均七十五岁,仙道者他可以修到千岁、万岁或者是千万岁,那要看他用什么去修,这个肉体是还没有破灭,但他的寿命很长千万岁,这些仙道的也有,那就是执着还有一个寿者相,黄龙禅师駡吕洞宾仙人是一个守尸鬼,因为吕洞宾大德刚开始修仙道,他可以出阳神,有天他经过黄龙禅师的道场,他就混进去听法,黄龙禅师就点破他,说有一个盗法者在,后来他就出现,他认为他修的不错,黄龙禅师就回答他,你虽然是修的不错,但是你却是一位守尸鬼,一个守住肉体不放的仙鬼,吕洞宾先生就很生气,就拿出他的剑用他的心力射向黄龙禅师,但是剑就是进不到黄龙禅师前面范围里面去,吕洞宾先生后来就自认自己的功夫不如佛法,就服了黄龙禅师,就要黄龙禅师教他如何才能够不变成守尸鬼,之后才真正的开始学佛法。

果你执着这个肉体的寿命千万亿岁,那就可能落到天界里面去,如果你执着天界那种寿命,你就出生到天界里面去,你为什么在今生不能够悟到解脱,不爱涅盘,也不惧生死,菩萨出生在哪里?每一生都是在人间,他有时候也堕落到畜牲道的,像那些禅宗的祖师大德,有些人问他,往生后要到哪里去?马胎来,驴胎去,就是我纵然出生为动物,我照样还是在这个畜牲道、人道这边在轮回,如果是有智慧,不致于堕落到畜牲道,但是因缘果报就很难讲,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是在修菩萨道,难免会碰到障碍,碰到以前冤亲债主来障道,有时候一念起无明,有时候会堕落到畜牲道,如果今生能够把道理搞清楚了,熏习到空,灭掉内心里的一切执着,就是灭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对这些外相不再有众生颠倒因,你对寿命也不再祈求要长寿,也不再害怕死亡,这已经悟到解脱,更进一步得到菩萨的境界,不惧生死、不爱涅盘,可以生生世世这么死了再来人间。死了再来人间,都是在人间度化众生,一边度化众生一边又学习无量的这些智能,然后慢慢证得无上菩提,到最后有一世你会成就如来菩提,也就是成佛了。

福德具足者先能做到否定此等四相,如果你没有福德具足的因,《金刚经》告诉你要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很多同学听归听,就是做不到,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做不到?《金刚经》里面一直讲,有人还是有个「我」很强,还是会哪个人看了不顺眼、还是会哪个人讲的话不中听,都是在这些节骨眼上打转,这就是说,虽然有善根接触到《金刚经》,能够了解佛讲的道理,但是要做就是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做得到,除非是你真的把心眼打开,面对心在那里战斗,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我」,你自然的就不执着一个「我」,你不要去执着一切世界善恶,你对外在的这些人、众生就不会有善恶的这些念头。

果福德不具足,就赶快去做六度波罗蜜的工作,你今生不管是还剩下多少的时间,要紧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有一天你开悟了,要再加修四度,方便、愿、力、智波罗蜜,最重要是方便波罗蜜,方便波罗蜜要从你做不到之间过度到你做到这个境界之间,都得使用到方便,你不知道方便就很糟糕了,你会钻牛角尖,像五十种阴魔里面,有的修证到心很清净,再下去要怎么走,他就很烦恼,怎么这样一年、两年都没有进步,就一直卡在这里。

有进步就是进步,有的人不这样想,有的人就要像以前一样,天天身体这边筋络又通了,那边筋络又通了,懂了很多身体变化的现象,心地清净度好像也步步高升,什么事情都可以控制,以前会高兴、会生气,现在可以控制,控制到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就不知方便,没有什么可以做,就要方便、等待,他就没有这种心,最后就干脆想死掉入涅盘,入涅盘这个命还尽不了,就干脆请一个人把自己杀了或者找一堆木材把自己烧死,要求涅盘,这就是不知方便。

悟的人,内心不是一下子就能清净的,修到一个初步清净的人,再往前走,还没有因缘具足的时候是做不下去的,因为佛法是在修智慧的,你有定力以后,要怎么增加智慧?这就是要去行菩萨道,行菩萨道之间你去接触众生,你如果也能够讲经说法,讲经说法从经典上看到的,还要印证到你修行过程之间,然后再启发你的智慧,你在这段时间培养或者学习很多的智慧,这时候你就能够把它融会贯通,然后在讲经说法或度众生之间,你才能够了解原来再下去就是要这么去做,原来再下去就是该做什么。

果你碰不到善知识可以给你指导,有时候经典太浩瀚,抓不出一条路出来,你还没有看到那里,你不知方便,你就会罣碍,就轮落在五蕴魔相的那一阶段,有方便波罗蜜多。再来是能够发大愿,愿波罗蜜多,未来要怎么成就佛道,成就佛道要怎么样的世界。之后,慢慢你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是为力波罗蜜,用力来度到彼岸,当然这个力有一些咒语、有某些佛法,你在行菩萨道之间、在看经典之间、或者诸佛菩萨来教化你,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到最后用智慧度到彼岸,就是智波罗蜜,最后一个是智波罗蜜,智慧无量无边。

们对这四相能够否定,你就能够做到如如不动,不求长寿,对众生不再结恶缘,结了善缘也能够如如不动,也就是做了就忘记了、过去了,不要做了善事以后,永远都没有办法放下,这个以后也是一个因,这个就是你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所做所为,一切都无所有不可得,一定要这么去做,遇境不着、不黏,不管做了什么都不着不黏,或者遇到什么顺逆境界都不着不黏。

以此等众生已无法相之修证,能够做到这样,对一切法相已经可以观成空,变成无法相,进而更无有非法相之修证,不要把法相看成非法相,也就不要有驼鸟心态,在观空这样,我不一定要观空,因为我已经了解了,法从因缘生起,缘灭了法就灭了,如果没有因缘产生这个法,这个法从心里面生起或者让你能够看得到,有的人可以看到我们现实以外物相的东西,这个菩萨来了,今天菩萨现这个相,明天又现什么像相,有时候不一样的,像大悲咒里面有八十四种不同的菩萨相,观世音要现什么相来?不一定的,今天现什么相要给某个人看,某甲是现这个相,某乙就现那个像相,不见得一样,同样是观世音菩萨,衪要看每个人的因缘,然后现什么像相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以看到莲花、有的人可以看到什么像,看到那种相也要不着不黏,如果非法相,就是把这些相,虽然看到了,都要把它看成没有相,没有相是第一阶段的人要修的。

果你以后再看到这些,也不当做有、也不当做没有,好像没有这回事情,我看是看到它也不去在意、也不否定它,这样就是无非法相的修证,我们修佛法就是要修到这阶段,刚开始可看到、可感觉,你做不到就会有烦恼,或者看到好的,你就会高兴、喜欢,这些心态都不对,要抱持一个平常心,看到是看到了、听到是听到了、闻到是闻到了,有时候闻到的是香味,闻一下也不必去讲,不必放在心中,其实这就代表我有这个能力,可以看到三度空间以外的另一个世界的东西,看就看了,也不必在意,这就是你有没有非法相的修证、有没有无非法相的修证,这些都是修行人过程之间的一个现象,如果你能够达到这两个都做到的话,那已经是菩萨的境界,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大的菩提萨埵,达此境界者即是菩萨摩诃萨。

在讲如何来修破我相?正式导入正题,前面一直在讲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何依经典来修行,我相不破,其它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更不易破。我相者即指我之相状,譬如现在这个人,有一个肉体,这个我相是由妄想所变现出来的一个我相,我们就是阿赖耶识因果报应的关系,今生你可以做人,有机会出生做人,就由阿赖耶变现成这个人,当然这个人永远都是由父母生的,有的是有遗传他的基因变成人的样子,有的人父母生得不是很完美,但是他的儿女生出来都很庄严,这是儿女本身的业力,因为他做了很多的功德、拜了很多的佛,所以他们出生时,不受他父母亲基因的影响,反而生的很庄严,这些很难解释,其实这都是阿赖耶识里面所熏习的,以后你生出来就是那个样子,我们神识阿赖耶识先来,然后受精卵子才会慢慢发育,如果阿赖耶识不来,那这个受精卵最后就会坏掉。开始发育以后到最后生出来,十月怀胎生出来的个体是我,其实你学佛法慢慢去观,凡夫认为这个体是我,你会执着这个体,有一天你会知道这个体不是我,我现在照顾他,只不过在有生之年利用这个臭皮囊来做一些事情,你心里有准备,有一天时间到了,你随时要脱离它,这个肉体不是我。

国人流下来的传统观念,有的死了没有下到地狱道,也没有出生到天上,又没有因缘出生做人,又没有堕落到畜牲道,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就变成鬼神,这个鬼神又很执着他的色身,他的家人把肉体埋在坟墓上,又没有把它火化掉,他还是有一个鬼神的形象,只是没有这个肉体、质量,天天守在他坟墓边看着他的尸体,认为那个就是我,变成一个真正的守尸鬼。

人的守尸鬼就是守住他的肉体,这是修仙道的人,死掉的人还爱惜他的肉体,虽然肉体埋在棺木里面,天天还在坟墓边守住他的尸体,这也就是坟墓边还有很多守尸鬼的原因,他们就是误认这个肉体就是我,其实这个肉体是假的,最后地大归于土,水大蒸发就没有了,火大死掉也化凉了,风大本来死掉了就没有了,四大散后剩下这个肉体,骨头比较硬,化灭时间比较久一点,会慢慢的化掉,这个肉细胞如果没有被虫吃掉,慢慢也会腐烂掉,这些没有一个真正的是我,我们要超越一种观念,不要把这个肉体当做我。

是不去执着这个肉体以外,还有一个心意念,再来就是执着这个心意念以为是我,我喜欢、讨厌、这个人我看了喜欢、很讨厌,这种念头你把它当做是我,其实那是你的习气、习性,不是真的「我」,真的我是清净、空、没有烦恼、没有喜怒哀乐的感觉。如果你对哪件事情、哪个人,还有好坏观念的话,那你这个「我相」就没有办法断掉,你还有我的执着。

以,尽量要空掉你的心,不要有对哪件事、哪个人有好不好的念头,尽量的去超越这种念头,如果心念很强,表示你的我执很重,如果是一丝一毫、一点点而已,就表示你的我执比较淡薄、你的习气比较少一点。所以,从个体、从心念,你要超越你认为这个是我的观念或执着有一个我不放。尤其是你的心,很容易跟种种的业缘感召,在感召之间,因为你心意念常常有一个「我」,就没有办法脱黏,如果你了解,我们的空性,可以跟虚空之间一切众生,或者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众生有时候可以互相感应的,在感应之间你都不去跟他相应,感召把它悬空不去受到他的影响,就感召悬绝,你才有办法解脱,不然业缘感召,有业因缘来了你就感召,或者我们自己又去造业,又加一个新的业力,这些会被感召又想去造业,就是内心不清净,还执着有一个我,内心不清净,就想你又要生活舒适,又起欲望或者什么的,这些都以「我」为中心,如果你没有这个「我」,其实业缘来,你就不大去感召。

个「我相」的执着要由我们心地去转,很多人很担心生活怎么办?如果没有钱怎么办?这样子在担心,就表示还有一个「我」,如果还有一点钱,这些钱花完了,花完就花完了,花完再看着办,这样就不会很去罣碍,如果为了这个钱,未来再储备更多的钱,以后好生活,你有这种观念,那你又被这个「我」栓住了,你就不能够自在了。如果你说看着办,这样你就没有烦恼,你的心意念就没有办法让你造成不清净、或起烦恼。

重要是心,心能够超越你种种的观念,你对这个肉体就能够慢慢的超越。「我」在经典上有很多的解释,有情、意生(意念生起)、生者(出生做人)、士夫(一般的人)、作者(起心动念的者,我们会作意、起念),但是人具足很多种种的形状跟心态,依他的形状跟心态把他写出来,譬如还有很多情爱、欲望,还有喜怒、哀乐等等的感受,所以称为有情。最重要的就是情、想,情大都讲是爱、欲,如果你具足这两个就是标准的有情。

情众生、无情众生的区分标准:会起心动念就是意生;生者,就是你出生做人就是人;士夫,就是一般的说法;受者,就是你有忧喜苦乐的这种觉受的,你会知道快乐、忧愁,你会知道身体坐在那里脚在痛、会知道身体充满气很舒服,这些都是我们的有情众生所具有的觉受,这就是我;知者,你有很多的第六感知、第七感知,甚至于第八意识去鉴照外境而知道一切事情,这是依每个人修行境界不同而不一样。有的人生下来就有超感知,有的人没有前世修行,今生出生下来就跟一般人一样的觉知;见者,你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闻、舌头可以舔酸甜苦辣、身体接触的软硬坚实等等的东西,都是人所能够具有的这些功用,这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说明这个「我」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

些都是「有我」所认知与造作,如果你没有「我相」,你就没有刚讲的有情,你就变无情,这个不是指无情类得无情,是指没有感觉,没有那种感情作用在,没有那种胡思乱想的心。我们说十二类众生是依情、想、离、合这四个来凑成的,刚刚所说明这些名词的形相,这是世间所指的「我相」而言的。也有圣人的我相,分为好几个,未究竟行者亦有我相,释迦牟尼佛成佛,当时衪还没有入灭以前还有一个我,但是衪的我相是完美的如来我相,现在我们还不究竟的,比这些凡夫刚刚讲的有情、意生、生者、士夫、作者、受者、知者、见者这一般的凡夫身,高一点点的,当然也有一个我相,他也用这个「我相」在修,我们常在讲以假修真,这个假就是我们这个肉体,是假相,如果不是假相,如果把这个手、脚割掉,我也还没有死掉,甚至四肢都割掉也还不会死掉,因为我有一个心脏、有一个脑筋,心脏可以把血液运送出去,然后静脉又把血液送回心脏,保持这个循环系统的运作,那么这个心脏是我吗?因为没有心脏就会死掉,不对!因为有的人一入定,心脏不跳,他还是在入定之间,也没有死掉。我们在修行过程之间,如果没有这个肉体,就没有气循环在我们经络上面,气就进不到我们的脑筋里面来,进不到脑筋里面来,就没有办法转你的习气毛病,有的人为什么改习气进展的很慢,就是没有把这个气冲到脑筋里面。

们修心中心法,好不容易把妄想念逼出来,但是时间到了,你就下坐了,每一次都逼出一些妄想念出来,好好要去修它的时候,你就下坐了,又没时间去修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十个小时,没有办法这么逼下去;除非你发大心今生一定要成就,我现就是要专心修行,你才会用这个肉体开发真炁,然后走到脑筋里面来,开始修妄想念,让它对一切觉知观空、对一切感情作用观空,这样慢慢去超越我的执着时,才有一点味道,这是藉假修真,真的也有半真也有几分真,像如来是全部真已经证到完全清净,菩萨是智慧有但是定力不够,阿罗汉是学了一半修到空、不再受生,但是法,还没有完全搞懂,比阿罗汉更浅基的,就是前面这些还是有我相,如预流果(须陀洹果,差不多在二禅天的境界)、一来果(再来人间一次就可以证到阿罗汉的)、有一类众生修到不还果,不还果就是在四禅的五净居天,这个也还没有究竟,他还没有修到阿罗汉果,等到有一天他天寿尽了或者他想通了,他要再成就阿罗汉道,他就再来人间,然后当生就可以成就阿罗汉道,无学位(阿罗汉,就是不必再学了,虽然有一个肉体,但是他已经证到解脱了)

预流、一来、不返、无学位阿罗汉果,他们还没有入灭以前,还是有这个我,但是他们已经慢慢看淡这个肉体不是真的我,是假的我,只是让我用来利益众生或来修行,接着下来就有二十七贤圣,前十八后九,有十八个贤人,九个圣人,或者有十三住。这二十七贤圣是以他修证的过程境界来讲,十三住是以他的种性来讲,我们修行就要了解这些,你修行不了解你就不知道你排在哪个阶段,我们常常比较了解的是小乘的四果,但是在这四果之前的,如果你还没有修证到预流果、一来果、不返果、阿罗汉果,那其它的就没有了吗?其它的还有,譬如须陀洹,他是人间天上来回七次,如果我修证到人间天上再来回二、三次的,那是比预流果再高一点的,七次里面我已经来了三次或者来四次,还剩三次,那这叫什么果?这些其实佛经里面有很细的说明,这些我们也要懂。二十七贤圣、十三住等是圣教所说之我相,你不要说凡夫把这个我相破掉,那破掉真的就是成就圣道了,那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得到,那是要累劫修的,不是今生听到佛法马上就证到如来怎么样的,没有的事,除非你是着魔了胡思乱想,自我肯定时定是着魔了,他对每个人说是佛、什么菩萨的,搞得乱七八糟。

们学佛了,可能今生悟到一句节省很多时间,已经进到那个阶段,也许又迷糊了,没有善因缘,像我们上次讲雪山童子悟了那四句偈,他就缩短十二劫的修行时间,这些我们凡夫地到贤人的位阶,到圣人的解脱位阶,每一个都有它的我相在,愈后面这些位阶对我相这个肉体的执着会愈来愈淡薄,他不会执着这个肉体为真,只是假藉这个肉体,我既然今生还没有寿尽、还不想入灭,这个肉体还是要协助它,还是要吃饭,还是要吃维生素或什么的,来维持这个肉体。

后两者对于我相之执取各有不同,一般人这个守尸鬼就执着这个我相真的是我,但是愈往后面这些圣人看这个,就是这些圣教所说之我相,对这个我愈来愈看开,有一天你对这个我、肉体知道是假的,我只是在有生之年利用它来利益众生或者修行,然后死的时候我也很快的脱离它,就不再眷顾它,不再舍不得这个肉体,这就是圣教所说的我相。到无学位就是阿罗汉或者菩萨八地的时候,才真的能够破除我相,因为一切的毛病,都是从我的观念造成的,你只要破掉我相,起码就证到阿罗汉果,你如果能够破掉我相,你对人相、众生相自然就没有了,因为没有我相就不会看不起或者要跟这些众生扰和,你就随缘跟他度化,你就随缘跟他讲,他能够听得进去是他的福报,他听不进去,我已经尽到我的能力,该讲的都讲了,过去了也就忘了,这就是圣人他对于我相已经破解了,他不在意这些。我们学到有一个凡夫的我相,有一个圣教的我相,圣教所说的我相,他是比较容易看开这个肉体假我、不真实的,当然先决条件还是要回归到心意念,如果从心意念了解了,你就能够成就破我相的这种境界,当然你在修行上慢慢有一个果位产生。

十七贤圣要知道一下,信行─梵语 dharmanusarin。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为「随信行」之对称。又作法行。于俱舍宗,指声闻乘「见道」之利根圣者,能自以智力依法修行而趋于圣道。即于见道之阶段中,利根者能自披阅经典,善作抉择思惟,于法能作思惟,而如理修行。于成实宗,指见道以前之人,居于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

二十七贤圣即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后阿罗汉果之九无学,合称二十七贤圣。依《中阿含福田经》云:信行、法行、信解、见道、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盘、生般涅盘、行般涅盘、无行般涅盘、上流色究竟(以上前四向三果)、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以上后阿罗汉九无学位)

二十七贤位要了解一下,把比较重要的、不能舍掉的,把它拿出来解释,修行就一定要有位阶,这些位阶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懂,起码我要想一想,当然不要执着我在哪一个位阶,起码要了解有这些过程;二十七种圣者,四向、四果,四向就是向须陀洹果,得到须陀洹果就是须陀洹果,我要向须陀洹但是还没有到,我要向须陀洹果修行靠近,但是还没有,这就是向须陀洹果,那已经得到须陀洹果,就是不入流了,你对于生活之间人事物等等,你都可以听而不闻、嗅而不觉,都没再造成你心里的烦恼,这是二禅的境界,再下来向斯陀含果,就是一返果,然后得到斯陀含果,又是一个果,这已经两个果了,向阿那含果,得到阿那含果,向阿罗汉果,得到阿罗汉果,这四向、四果,本来就有八个,再把它细分下去,四向三果就十八有学,只有最后面的阿罗汉果,四向就是向须陀洹、向斯陀含果、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阿罗汉还没有证到阿罗汉,只是再把它趋近而已,这是四向三果,总共再把它细分十八学位,这些都是属于有学位的,还在学习,毛病多少?你就要学习佛法来断它,毛病愈少的,所学的佛法愈少来断它,毛病愈多的所学的佛法愈多。

僧大德常讲:佛说一切法,唯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总是要来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一个人他已经没有一切心了,那何用一切法,就没有所谓佛法不佛法了;四向、三果,向须陀洹就有很多要学的,他可以听很多的佛法,慢慢的纠正内心的我执,如果愈到后面向阿罗汉,那他的毛病就很少了,到证到阿罗汉,他的我执已经灭了,俱生我执也灭了、俱生法执还没有灭而已,但是他已经可以不来受生,从四向三果之间还把它分成十八个位阶,这是有学位的。从阿罗汉果以后还有九无学位,九种无学位的,十八加九无学就变成二十七种贤圣。

牵涉到后面所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还有十八种贤人、九种圣人,如果用无为法来判别他们修的好不好,最高段的就是修证到真如无为,当然就能够证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你还有用一些有为法来修行。譬如说念佛,现在我心里面乱,我就念佛念佛念佛,把乱的心安定下来,念佛算是有为法,这就代表你还是贤人这一部位,因为本身就还没有定力,还没有到达圣人的阶段,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为法用愈多的就代表你的功夫愈差;无为法,每一个法都用无为,什么法我都没有兴趣,反正我都是这么自在,你打我我也不必用心念来控制,你駡我我也不去听也不动心,障碍来了、冤亲债主来欺负你的身体,你也都无所谓,不必念咒或者结手印来驱逐它,因为你没有办法用,所以就能成就无为法。

多同学最近身体常常不顺利,不顺利他会用无为,是迷糊的无为还是真的无为,搞得身体不行,我要他去修心中心法,修了一天两天身体就好了,这些就是无为法的修行不够,才会受到外来的障碍,外来障碍你没有办法,就只好用有为法去对治它,功夫的高低就显现在你是贤人的位阶,还是圣人的位阶,十八贤人里面的,还是后来九无学位里面的。

阿罗汉还有大有小,大阿罗汉就是最后的俱解脱,所有一切都解脱,俱解脱前面的慧解脱用智能来解脱,前面还有好几位的,还有七位,这些名词都有它特定的境界说明,为了了解这个十八有学位跟后面的九无学位,另外有二张的补充讲义。

信行是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为「随信行」之对称。又作法行。于俱舍宗,指声闻乘「见道」之利根圣者。小乘的声闻乘,他已经见道了,见道就是起码你知道了你的心怎么样,你要修怎么修,只是还不知道修到没有?已经知道了要怎么修,起码要有两个心,你才能够说要修,有两个心就是有觉有知到初禅的境界,初禅的境界再续继下去的话,有觉无知或者有知无觉或者到最后无觉无知,才会进入二、三、四禅的境界,觉知就不再用了。刚开始我知道我的心在起心动念,我的觉知可以看着它,这才在初禅境界,到最后不必看着它的,让它随因缘起灭,你都可以了了觉知,这是二禅境界,不再靠这眼耳鼻舌身去接触到外境,然后再起心动念,看你的心起心灭。我们很多人都从眼睛看到一个人,内心起了念,然后我再来观这个念,这个里面念是什么?我在想什么?我再对这个人所看到起什么心念,然后再对这个来修,如果你这个都做不到,那你这个修行根本没有办法修不下去,就是还没有见道,你见道一定要能够看到我的眼耳鼻舌身对外境所反应的,我内心起了什么念头?譬如有一个人直接着我,我的内心里面这个瞋心就一直起来,你有没有警觉?如果有警觉就代表快到见道的地方,如果连警觉都没有,你駡我,我不痛快,我马上就駡回去,根本没有一个了了的觉知看我在冒火的心,冒到一半,你看着它,不能冒,不能冒就下来,就不要生气。

如果连这个都没有就没有见道,你观不到你的妄想心,你觉知跟你的妄想搅在一起,你駡我,我马上就駡回去,这中间就没有控制你瞋心起来观照它的能力,这根本都没有看到,你要修什么,根本都修不下去,顶多是看经典、听经。所以,今生有生之年,你要好好的在肉体上用功,让这个气能够到脑筋里面去,你那个觉知心才会起来,才知道我里面的习气是有,外在的人事物所讲的话、所看到、听到的,我内心产生什么念,有什么念都不对,都应该把它压回去,不让它起来,这样你才是见道,你连这个都没有的话,就是还不行。这里讲的是见道的利根圣者。

见道之前还有一个入道,入道就是根本还搞不清楚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但是已经进入到禅宗讲的把心打开了,心打开的时候一片乱,哪一个是觉知、法尘、妄想?在你心中搞得很乱,刚开始一入道的时候,也抓不住哪一个是你的爹娘,爹娘就是你的自性,哪一个是你的妄想?过一两年,你慢慢了解了,有一个觉知历历的心,有一个从内心胡思乱想的心,有一个心可以感知虚空有距离之间的因缘来了,你可以起心动念,可以慢慢这样去了解,了解差不多的时候,就已经到见道位,见道位就菩萨来讲就是四地菩萨。声闻乘的见道位定力比较高,就是《大般若经》里面写的,你虽然在修菩萨道,但是菩萨道要成就,你就要先成就声闻、缘觉菩提,如果声闻、缘觉菩提你都没有成就,你这个菩萨就没有办法做到不动地菩萨,还比声闻、缘觉还要差,起码声闻、缘觉他已经有定力可以解脱,虽然你有智慧可以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你对外境一点脱黏的功夫都没有,看到人駡来去,骂那这个人没有开悟!就代表你容纳不了众生、容纳不了外界的人事物,那你要怎么解脱;有的根本就是没有真正的智慧,如果真有智慧你就知道你的行为已经犯戒,你会去规范你自己,不要去批评别人,你自己心地到底怎么样,也许你着魔了,着魔会让你去批评说别人不对,说我对、我最好,有一些着魔的人就会这样,不然,真正修行人都是修自己,你有开悟或没开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懂了我放在心里也不会去随便乱讲,你乱讲,就得罪这些古圣先贤或者现在的高僧大德,不见得现在的高僧大德修的没有你的境界好,不见得他永远都在你后面,未来他有因缘时修证不见得比你慢,像雪山童子就节省十二劫的时间成佛,都是没有智慧的,去批评别人修得好不好,也许人家下一世比你修的,一跳就十万八千里也不一定,讲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入道、见道,小乘、大乘不要互相排斥,其实这两个是相通的,你要走到大乘有成就,你小乘也要有成就,这是心地里面的功夫要相等,虽然修行法门不一样,念佛、禅修、修密等等虽不同,但是心地里面那种解脱智慧、定力一定是相通的,《大般若经》里面也有讲的,你没有证到声闻、缘觉的时候,你这菩萨摩诃萨不叫做菩萨摩诃萨,是不是还没有到声闻、缘觉的境界?所以世尊说无有是处,没有这种道理的。这样你就知道小乘、大乘,其实两边都是互相在一条路上,虽然有时候叉开,但最后合起来的时候还是一样,暂时讲到见道这里。下一次再讲其它十八个有学位。

 (2004.06.19.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