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续9)
2004.03.27. 第 7 讲(10)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三)名词解释(续)
17.妙行:
今天要讲第四品妙行无住分的最后一个名词解释:「妙行」,名词懂了以后,有时候看佛经或是其它的,能够知道也能触类旁通。妙行者言三昧义,妙行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此三昧与「毕竟空」相应,而达于诸三昧之不二相。三昧者乃禅定、正定、正受之异称。依《大智度论》言:「妙行三昧者,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乃至不见不二相,一切戏论不能破。」
此言修行上的一定境时之妙行,大乘行者的妙行,即谓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为什么有的称为是三昧,有的称为正定?三昧是梵语、正定是中译。佛法的三昧有百千万亿等三昧,世间禅定中的 定,就不能称为是三昧,只能称为是静虑,因有所执的心止之境而已。三昧都是从心地上来讲,心对种种的境界能够有定力、不被境所转,这就是有正定了,不是一打坐入定,外境的事情能够看得开,但是一下坐就不行了,一下坐碰到看不惯的事情、对着不喜欢的人,心里的毛病就发来了。
修证愈高的菩萨或者大菩萨境界,其三昧有千万亿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意义。大略来讲,三昧之中又加上妙行,也就是从正定之中,产生种种的殊胜的心用,这个用不管用在解脱上、或者是用在转众生的心,很多三昧你不必去用一法,但是却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譬如一个大水池,在很平静的时候,你丢一个石头进去,这代表是外来的境,但是产生的涟漪慢慢扩散,到最后会没有了,但这石头已经被大水所吞没了,像这种把外来众生的心,接纳过来,容纳到你的三昧之中,他的惊畏心慢慢也会没有了。
行者修到空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办到,空是真正的三昧真髓,不管是多少千万种的三昧,它的本质、性质都是一样的,这里所讲的妙行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为什么只有百八三昧?这不是只有一百零八个三昧,佛有千万亿个三昧,我们每个人也多多少少能证到有不同的三昧,有的对定、对声音、对外境、对人事物,能够不受它们的影响,每一个都是一种三昧,五根、六尘、六境加七大(把意根加进去),六根、六尘、六识、七大这一共有二十五个法门,衍成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修行的法门,在这中间所得到的三昧,就是八万四千种三昧。
这里所谓的三昧与「毕竟空」一定要相应,我们常常在讲空,一般都是在讲絶对的空,解脱的人与没有解脱的人,对空有不同的悟境。八地菩萨的解脱是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证到的时候才是八地菩萨,还没有究竟只是七地以前的菩萨。阿罗汉的解脱并不了解毕竟空的道理,他只是可以摒弃心里面的一切烦恼,不受它所左右,这一种不是真正的认识空相,只是把它絶对的空掉,就不能称为是毕竟空。而我们修三三昧,也是要从絶对的空修起,为什么要讲 从絶对的空修起?当还没有办法看破一切事情对你起障碍时,你自己就要把它看成是假的,一切因缘其实都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不能真的受它左右,你也就说空、观空,这在《金刚经》起先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到后来就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要有断灭相。前者先讲绝对的空证,后者在讲已有三昧时,就要学习无相观,这是相对的空,也就是毕竟空,行者才能悠游于毕竟空里,知一切法而无一切障碍。
一个人要有成就,所造之业一定要还,业障就是你的怨亲债主要来算帐,老帐不清你怎么能成就?怨是怨家、亲是你的亲人,爱你的人、爱你的祖先,怨家是你以前哪一世所结的怨,这一世刚好碰上了,你的心开了以后,很容易去感召,感召以后他就来了,怨家的目的是要你的命、要你破财、要你夫妻失和,、、、。反正你欠他什么,他就要你什么,在这中间你虽然有感觉了,但是不能当真,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假的、假的,人家说假话讲了一百次也会变为真的,真话讲了一百次也变成假的,心是很微妙的,修行不知心的妙行,那是初习者。像这种世间的一切相,由我的心来决定,我们用比较客观的心,没有这种偏颇的心,修行人的心都比较正直的,有一个名词称为质直,质直就是你的道德行为很中规中矩,不会故意想歪,不会故意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而且心地很柔软的、很正直的,这种心地称为是质直。
我们第一阶段碰到业障的时候,冥冥之中就有感觉,没有感觉是还没有进入修行的门坎,有感觉了但是因为定力不够、看不开,尤其这个身体还不能够有金刚身、也没有金刚心,《金刚经》经文是在练我们的金刚心与金刚身,金刚身从那里 得到?怎么得到?在你气通的时候,气通是全通了,开悟的时候,再加以调理,就全部的气脉都会通,这与道家的修行没有两样的,禅修就是禅修,世间禅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都一样。
很多不懂的人,一看到佛法就觉得特别的高贵一样,一看到别人修外道法或者修世间禅就不屑一顾,一谈到中国的经络,释迦牟尼佛没有讲到经络这部份,但中国的医学,对于观照我们气脉的经络,是有独到的医学价值,不讲只是衪不在意这些,但并不表示没有气,气是随着每个经络在走的,当全部懂得了,就知道所有的修行人,没有气就修不了心,有气把它导顺了就有金刚体。所谓的金刚体,就是外来的众生要让你身体不舒服,而你稍微调息一下、气通了,它就没有办法控制你;若是要让你心乱,要制造你心烦,但是,因为你念《金刚经》里面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就把你的心空掉了,我可以感、可以觉,但是不把它当一回事情,这就有金刚心了。
有的人会受众生来压身,有的是不能靠近你身,但是它可以捏你一把,它可以在脚底摸你一下,这些也都不去在意,翻一个身再睡觉去,把它当做没有这回事情,这是我们学习空的一种观念,不要起害怕心、也不要在意、也不要起来念咒、也不要好像要趋鬼神一样,这些动作都不要,这样慢慢就可以学到空无。空是无为法的基础,修不到空就没有办法学到无为,没有学到无为怎么解脱?
所以第一个要修的空就是絶对的空,不管真假的境界,都要把它观空、没有这一回事情,等到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你的金刚心、金刚身都练得差不多了,不再受这些众生来欺负、来影响,而你也有智慧了,外来一个念送到心里面来,当下知道这是外来的念,知道它是不好的念,也不会紧张、也不会在意,就把它空掉了,这就是毕竟空的境界,知而能不黏,悠游于毕竟空之中。
毕竟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毕竟空其实就是空有不二的境界,就是可以感、可以知一切的境界,但是不去黏那个境,这才是三昧、才是正定、正受。若是什么都没有感觉,住在没有意念之间,没有痛苦、也没有高兴,每个石头与每个木头都是这样的,那是三昧吗?不是的!行者要有觉、有知,但是不受其影响,这就是达毕竟空的境界。祖师大德常常讲:「遨游于毕竟空中」,若毕竟空是没有相,怎么遨游?一定是非常多、有花花绿绿、有很多的心、有很多的境,而你遨游在这中间,但是却不着一点一滴的念头或者罣碍在你心中,这样就是毕竟空的境界。
我们的心能够空,才能够回过来接受一切世间、或者形而上学的这些灵知灵觉的众生,所给你的种种境界,你去跟它相应,相应之间却不执着、却能够不被它黏住,这也就是毕竟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所谓三昧。不是像一般外道用协商式地来去除障碍,或用武力、道法去驱除障碍,解脱的菩萨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悲心,不应对某类众生起瞋怒心的,就是要以正定服人、以德服人,不能用一法来加害众生。
要达到诸三昧之不二相,三昧有空、有,对空执着就偏于空,对有执着就偏于有,刚刚讲絶对空可以知道了,有是讲什么?有,是可以感觉一般人心与心的相通、事情的发生、不发生,或者是众生因缘的来来去去,你都可以感觉,这是有相,有相但是你不在意、不去讲,一讲就变成不空了。当然有时候闲聊,讲一些比较玄机的,其实都不应该讲的,大家熟了难免要谈一谈,几十年前我从来什么都不讲,最近也比较会去讲,因为不讲大家都不能沟通。以前在修自己、要修到空,所以什么都不能讲,知道很多事都不能讲,一讲就有法的执着,一有法的执着就解脱不了。待翻过了这个山头以后才可以讲,而讲了以后没有罣碍,但是讲也要闭着门讲,也不是对着外面所有的媒体去讲这些,这也 就有不必要的法执。
空与有二相,虽然好像是不一样,其实对毕竟空是一样的,在空本来就是空,在有是感觉从空中产生妙行,我们空体证到以后,就有这种非常殊胜的能力,去感觉未来会发生的什么事、什么事、、,这就是妙行,但是在妙行之中又不能去讲,一讲就犯了法执。
空、有这两者都要去学习的,学习以后就是真的得到正定。这一段话我一直在强调的,要先有絶对的空证到以后,才可以慢慢的去接纳有,因为你已经了解原来一切法是这么生起、因缘是这么牵来牵去的,要怎么把它断掉?断掉以后要怎么回过来再接一切的因缘?但不能受它的影响,而是转这个因缘;能够学到空就能转因缘,能够转因缘才能真的做到三昧,做到妙行三昧。
光有定、没有妙行,没有转众生的这些业力,那还是没有妙行;像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只要接触到祂,大小的事情都能够解决?那就是有实修实证的大菩萨都是这样子,不能用因果律来讲,因为他修行的这些德行,就足够来背负你的业力、可以帮你转,该死的不死,譬如鸯屈摩罗这个恶心指鬘凶人,拜了一位外道的师父,师母诬赖这个徒弟欺负她,他的师父很生气,叫他出去杀了一千个人,每杀一个人就把死者的手指头剁下来,再把手指头结在自己的头发上,又称为是指鬘,要他做到以后才要教他真正的解脱道,其实他的师父也不懂什么是涅盘的解脱道,因为那是外道修的、不究竟的,结果他为了要学到涅盘,真的就去杀人了,住在一个森林里面,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被他杀了,杀了以后把手指头剁下来,等到风干了以后就把它绑在头发上,称为是指鬘。
当他杀到九百九十九个人,还少了一个人,等好久都没有一个人可以杀了,怎么办?后来想到他的母亲,杀他母亲来充数刚好成一千,就可以跟他的师父来学涅盘之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祗园精舍,离那个森林很近,我们开车不要五分钟就到了,用走路也不要半小时。然后释迦牟尼佛已经观察到了他要杀母,因为杀母是很重的罪,祂起了怜悯之心,亲自到森林里去,鸯屈摩罗一看到佛陀走过来,就拿刀要杀世尊,结果佛发佛光一照,显然是使不上力,到最后就投降了,然后把他收为徒弟。
为什么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还可以成就阿罗汉果?他皈依释迦牟尼佛以后认真修行,我们常常讲的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怎么成佛?就是要学到以前所做的,譬如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的这种影像、业力,都影响不到你的心,这个空理要不要学?能够学到每一次打坐、禅修,面对杀了某甲、某丁、某乙、、等等的这些人的镜头,都现在你的脑筋里面,都能够把它空掉,不受它的影响,这就是空观智;有相但不受它的影响,这就是毕竟空,鸯屈摩罗修到这个境界,最后证到阿罗汉果。佛陀就有这种神通力,把业障这么重的鸯屈摩罗 加以教化,使其当生证到阿罗汉果。
不要在意以前造了多少业,问题是有没有办法证到空、悟到空,不执着一切?若这样起码有阿罗汉的境界,不再来受生了,不再来受生,而那九百九十九个人的命要不要还?除非你再堕落,不然就没有机会还了,很多是带业证果的,就不会再受这种业力的牵扯。
空有不二要先有空才有─妙行,妙行就是心里面可以感知很多的事情。《大智度论》里面说:「妙行三昧者,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乃至不见不二相,一切戏论不能破。」《大智度论》是由龙树菩萨批注《大般若经》的论述,因为《大般若经》的名相、境界,一般人都看不很清楚明白,譬如初禅的境界是怎么样?我们一般书不会讲到这方面,《大智度论》就论及,龙树菩萨会依他的初禅境界的感受,写出了初禅应该是怎么样、怎么样、、,然后碰到一些名相就加以解说,这就是《大智度论》,当然他没有把《大般若经》全部解说完,因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已经够厚了、够多了,只是把《大智度论》里面比较重要的拿出来论述。
「妙行三昧者,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毕竟空我刚刚已经解释过了,一定要先修到絶对的空,然后再回过来接触有相,因为没有空就没有智慧脱黏,光有灵知灵觉,而不能解脱就没有证得空。有灵觉不是只知道现在、还可以知道未来,未来事情会发生、会怎么样,但是共业是没有话讲,定业不能转,为什么称为定业?定业就是性业,杀人这种是定业,杀人这事情己经种到自性里面去,把自性空加了杀人种子在上面,以后一定会被这个人杀死一次,就是定业不能转。
但是,定业不能转不是一期的,你有修行而以前杀了这个人,这个人现在要来杀你,杀一次没有杀成,杀两次也没有杀成,为什么?因为你有修行,譬如他要让你在开车的时候,让你昏沉一下子,然后就去撞车,但是你偏偏都是很有警觉性,偏偏都在念佛,嘴巴在念佛,在无知下要昏迷时马上就醒过来,看看前面来一部车要撞上了,差了零点零几秒,赶快再转过来,结果有惊无险没有死了!
以前要害一个人让他生病,然后病死。现在要害一个人很简单,科学愈发达,致人死地愈快,让你撞车是最快的,让你一下子失去神智就去撞车,不然就是让你心烦、让你去喝酒,喝酒喝得身体不协调,刹车踩下去慢了一秒钟、或者零点几秒钟,就撞死了,不是撞到桥墩或者开到桥下,于是把你的命拿掉了!
但是我们今生有修行,当然就要去忏悔业障,我们修行第一个阶段都一定要忏悔、拜忏,忏悔以前所做的业障,还要去受戒,去受戒有诸佛菩萨给你做见证,以前无明所造的业,今生不能再犯了,然后一笔勾消,谁帮你这样做?是佛的功德力太大了,只有祂才有这种能力,你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证得毕竟空你可能会有感觉,或者真的到最后都不感了,为什么有感觉与不感,这有什么不同?空掉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当障碍来时再来处理,这就没有烦恼了!而先预知我三天以后要怎么、要怎么、、,这不是很烦恼?我们有的人是不感觉,但是碰到事情再来解决;有的人是有感觉,碰到事情却没有办法解决,修空的差别就很大。以六结使的动、静、根、觉、空、灭言,有觉没有空、就没有解脱,空了以后再来修灭,灭就是毕竟空的样子,是有觉一切相,但是不受它的影响,这就是毕竟空,也不是完全什么都没有觉,灭与毕竟空有点相同的意思。
我们能够学到妙行三昧,一定能够从空中产生妙有,这才是毕竟空,祖师大德所谓的遨游于毕竟空之间,可以随便去懂得很多的过去、未来的事情,但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懂得过去有什么意思?过去是过去了!懂得未来有什么意思?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因为修行本来就是要摆脱业力的牵扯,不管过去怎么样、不管末来怎么样,都不加进去我执,在真我里面去搅和,才能够超越、才能够解脱。若是发菩萨心再来度众生,再来受生、再来与众生搅和,但是菩萨心已空掉了,不会罣碍、也不会有烦恼,身体病痛是病痛;像这次摔了一跤,每看一个医生,第一次好一点、第二次就不好了,我就认为无所谓了,反正还没有要出运,就随便啦,要看就看、不看就不看。最近又找了一位医生,他好像很对胃,大概要出运了!今天精神比较好,气也比较通了。每个人该还的都要还,但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来还,也是很好的,当然在还的中间要心甘情愿,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最近也麻烦了很多同学,用车子载来载去的,花了不少时间。
我们学佛法就先学空,最好是空掉一切业,有空才能够产生有,在空、有之间才会产生妙行,妙行三昧就是这么出来的,没有学到空就没有办法觉,觉了却没办法自在,也是不行!一定要有空,才能够觉知以后自在,毕竟空相应的三昧,乃至不见不二相,不二相是空、有这二相,都不去执着它。如此一切戏论不能破。什么是戏论?就是落于语言文字,都是有相、都是世间相,只要一出口就有障碍、一出口就有破绽,当然不出口,你的把柄就不被人家抓住,不管你是辩才无碍,要被动不出口,人家先讲就可以抓出他那个漏洞,把它点出来,对方就没有话讲。
释迦牟尼佛有次与外道论道,这个外道一来就先说:「我一法不执。」世尊反问:「您一法不执着,这个不执着的执着,是不是执着?」一句话就把他点破了,这就是戏论,既然是一法都不执着,还是执着那个不执着一法的法,还说不执着?空者无言说戏论,只要落于语言文字就是有破绽,仍然要随业力去流转;要学空、学解脱,就不要讲话,把心打死。不讲话像诸佛菩萨坐在佛堂上面一样的,不讲话永远处寂静中,都没有烦恼。只要话讲出来,就一定有烦恼,为什么有烦恼?你讲这句话,人家中意听、他听得高兴,人家不中意听、觉得不高兴,而高兴、不高兴都是结了缘,高兴结了善缘、不高兴是结了恶缘,这样不都是在造业?
有时候不讲话也不行,不讲话像阿罗汉一样自修自了、光修自己,不跟大家这样谈谈,彼此对谈大家比较有亲切感。以前大家都很怕我,现在我也比较会讲话,大家比较不怕我了,几十年来我都不讲话,做的对、做不对我都看在心头里,只要因缘成熟,狮子吼一下,把你大大的駡一下,让你清醒清醒,也知道我还有那么大的毛病会骂人,那是为你好,若不为你好,我管你要死要活,照顾你、駡你,你要高兴,因为我还有心要駡你,表示你这个人还有救。相反的,我对你敬而远之、都客客气气,不管听了也听得进去了,或听不进去也学不到,您到底毛病在哪里,也搞不清楚?这种人差太远了也不必跟他讲,有的人是有境界,迷糊在一时,狮子吼一下,他也许就清醒过来了,这都是要看因缘的,不是我故意制造一个高潮,对谁要怎么样,没有这个意思。
佛法微妙就在这里,哪一个当下要发生哪一件事,都要慢慢的去酝酿、酝酿,然后到最后发生了,发生的结果,刚开始情况可能很不好,但是到最后都是圆满的,因为师父打徒弟,好像是不应该,但是师父打了徒弟,心里头自在,好像没有打这回事情。徒弟刚开始被打好像很不甘心,慢慢的到最后不甘愿的心没有了、解脱了,念头转过来了,他这个毛病也转了。
我最近有一个想法,看你们认真的很认真、护持道场的也很护持道场,但是因为我自己也很忙,也想找机会一个一个请来喝咖啡,谈一谈现在修得怎么样?现在问题在哪里?跟你们面对面好好的谈一谈,有心的人每一次都出席听课,但是,有的对于自己的习气毛病,知道是知道就是转不了,有的也不知道要转,谈一谈到底瓶颈在哪里?有的也跟了十几、二十年了,为什么都不会有所突破?今生再不突破,来生到底有没有机会?有的人就很在意这事情,有的比较有道心的,尤其出家人,他今生没有开悟觉得是白来一生了,但是开悟也不是很简单,心地首先要真的清净得差不多才有办法,要熏习这些理念与如何修?以及转我们内心的执着,这些都很重要。总是要找时间跟各位谈一谈,哪一位愿意要先来,或者是怎么样安排都可以。我不是要駡你,只是要点醒你,走到这里自己有没有觉得有什么毛病?有觉得是否要去改了?是否要去修?修要怎么修?是否用功?这些大家都可以谈一谈。
有了基础,再狠下心用功,色身一定会有变化的,就怕我们没有办法丢下赚钱的事,一个月、两个月这么闭关修,或者不怕死、不怕神经亢奋的,因为愈修神经愈亢奋,愈亢奋就愈睡不着觉,愈睡不着觉也不怕死的这么去面对,那种在虚秏的脑筋之下,所产生的妄想、念头都能去面对这些,这才是真正的在修行;在理智很清楚的时候,那不是在修行,因理智控制得好好的。真修行都是在神智昏昏沉沉、不清不楚的时候,妄想念一直出来的时候才好修行、才是考验。
为什么有的人闭关就是吃得少、睡的少,这么用功?那才有机会!等到我有空一点,一个一个我们来闲聊,到咖啡馆去喝咖啡、谈一谈,修了那么久,要底是自己有没有觉得有什么毛病?有没有想办法要突破它?两个人单独谈一谈!也算我对你们的一种报答之意,不然你们这么发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我们这个道场,总是要有几个修出个结果来吧!到现在还没有脱颖而出的!没有成就是因为有些是乱七八糟的,有点境界都搞不清楚的,不知道修行要做什么。有的人是有基本的定力,但是都没有再突破,这样都不行,藉有生之年一定要突破,连我自己都想去闭关、能够再进一步,却没有办法空下目前的工作!
讲到戏论,在网络上有的人不懂,但是就很喜欢拿着一些不懂的经文、或者观念来讨论,对这种人我是很没有心跟他耗下去,因为要讲的都是要长篇大论,也要发很多的时间。像昨天回了一个 mail,他说祖宗牌位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不知道你们的看法是怎么?祖先牌位不是艺术品,里面是你们祖先的灵魂都在里面,不是艺术品!我们有一位同学,我讲一下没有关系,她眼睛一直有干眼症,搞好久都搞不好,为什么没有搞好?是她的祖先在做怪,我问她:「祖先为什么要作怪?」她才想起以前未信佛时,有天生气时把祖先牌位给摔了。我知道后说:「原来这样,难怪妳的祖先一直不放过妳,所以妳的干眼症就怎么治疗都治疗不好!」这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最近好像已改善很多了。
祖先的牌位是它们没有办法往生天上、没有办法去出生做人,堕落到鬼神道,它永远都在那里面,都跟你家人住在一起的,那个牌位就是它的家,你不要认为是没有东西,我为什么有这样感觉?我是有经验才敢讲这种事,你的曾祖先、祖先、什么名字都写在里面,当您把祖先牌位抽开来时,就会有股很重阴气跑出来,这样就等于把它们请出来,请出来以后怎么办?就要帮它们超渡、超渡,把它们送走,不然问题就大了!我们不懂的事太多了,要知道世间事不是你所想象的,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像昨天回那个信,就有一点不想太仔细的回他,只轻易的带过,但是也花了我不少时间,像这种都是戏论。
最愿意接受的参问是,修行到这种境界,心有这种困扰要怎么解决?打坐到现在身体有哪些现象,要怎么解决?我很愿意回答这种事情,不要弄一个连你自己都搞不清楚的境界,然后看到一部经典就自己想、自己来辩论,我讲东、你说西,这样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这叫做戏论,不戏论就不要讲话!
最近有一位去美国修双博士班的大陆学生,他是有一点修行的境界,也可以知道人家的心是好、不好?但是对佛法还不是很懂,因为他是从道家入门的,在网络上就跟人家辩来辩去,mail 来了他跟人家辩论的文章给我看,我告诉他这根本是无事找事、道地的戏论,你讲你的、他讲他的,就像我们古代人讲禅机一样,其实也没有禅也没有机,都是互相的在互别苗头,讲的不好听都是在耍嘴皮子,这不是佛法!佛法是真修、实修的,要把那些喜欢讲话、喜欢动念头的、喜欢执着什么好坏的,、、、,种种的心都要把它空掉,才能够回到空性,有空就有三昧,有三昧才能够进入毕竟空,毕竟空就有灵知灵觉,产生一切能转众生的业,也就有妙行,这不是光靠嘴巴耍嘴皮子就能够做到的。在这里就是要先学空,《金刚经》开头所讲的都是在阐述空理。
现在回来讲一些较浅机的妙行( trinisucaritani),妙行又作三清净行,是「三恶行」之对称。妙行指三种智者所爱乐者,能招可爱之果行。(1)身妙行(kaya-sucarita),指一切加行、根本、后继等一切身业之善行。(2)语妙行(vaksucarita),指一切加行、根本、后继等一切语业之善行。(3)意妙行(manah-sucarita),指一切善思,无贪、无瞋、有正见等三种意业之善行。
修行不是在搞色、受、想、行、识等五阴魔相之光怪陆离的异能事,而是在修身、口、意三业能清静,也就是在断廿随烦恼、六根本烦恼,去三毒、除五盖等。解释名词到此讲完了,现在要讲解经文的解释。
(四)经文大意
佛陀再告诉须菩提尊者,菩萨云何应住。世尊说:「再而言之,须菩提!菩萨应该能做到无所住于法上来行布施的善行。若菩萨有所住而行布施,此菩萨即执着有相,就会感召诸人天福报,而不能得自在解脱,超出三界之境。若菩萨不行 布施,又不能与众生结善缘,不能导众生入学佛之途,不能做度众之事,所以菩萨当以布施为第一波罗蜜多。但菩萨若要行布施,就要以无所住的心态而行布施,这就是所谓的不住色相 布施。同样道理,菩萨亦应不住声、香、味、触、法等尘境来行布施,也就是说菩萨应离六尘相来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一切六尘相上布施。为什么菩萨要如是 布施呢?若菩萨能行不住相布施,其所得福德是不可以用凡夫心量来忆测。」
佛陀又继续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说说看,东方虚空之大可用心思来测量吗?」须菩提答说:「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的,世尊!」佛陀又继续问说:「须菩提!那南西北方,四维及上下虚空之大,可以不可以用心来思量?」须菩提尊者答说:「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的,世尊!」佛陀最后总结说:「须菩提!若一个菩萨能以无住的心来行 布施的话,其所得福德亦像这样四维、八方界及下虚空一样,不能用人心来思量,因其虚空是浩大无边的。须菩提!你问发阿耨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应住?现在告诉你,此等菩萨应如上所说来做,应该以无住相来行 布施,并要时时应该记住我所交待的。」
经文白话演译,佛陀再告诉须菩提尊者,菩萨云何应住,他问说:「如来善謢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一切心要如何安住?菩萨云何应住?」世尊回答说:「再而言之,须菩提!菩萨应该能做到无所住于法上,来行 布施的善行。」
第一句先从布施讲起,修世间禅定的人与修佛法、佛禅的修行人有什么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者在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波罗蜜多。而修世间禅者专修打坐,他不去管别人怎么样,他只要到深山里面或者是独居一个房间,然后天天打坐、呼吸、练气功,气愈来愈旺,产生身体潜意识的真如性反应,每一个境界都有一个真如性反映出它的现象,真如不是只有一个,真如依你的不同境界就会化成好几十个、甚至于好几千个,但是回归到一真法界,就是一个真如。
譬如一个初学的人,他开始产生善心要想去帮助别人,这是善心真如发起,从原来的空真如发起了一个善心真如,这是第一个,这是空真如化成一。再来第二个空真如化成二,二是什么?这个人开始要去学打坐,打坐从呼吸体会了安那般那沙第法门的境界,有了轻安的感觉,这个轻安的真如会现起来,就得了第二个真如,从一真如化成二个真如。在修行的第三个境界,从断了淫欲心,进入梵行真如就没有淫欲心,进入初禅的境界,初禅境界是有觉有观、有觉无观、有观无觉、或者无觉无观这四种真如性会现起,到此总共现出六种真如性出来,从空真如现六个真如。再修下去二禅境界,可以见光、可以见少量光、见无量光、见遍一切光,又多了三个真如,总共加起来空真如又现了九个真如,这是修行的境界。
现在再回到我们人体来讲,我们有六根真如,我的眼睛可以看,这也是我见性真如的本来功能,我的耳朵可以听,这也是我闻性真如本来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有六个真如,我们所看的六尘境,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也是六个根真如所显现出来的相,就有十二个真如,我们看了六根入六尘所产生的六种心,这六个心又产生六个识的真如,这合有十八个真如性,这些都是我们真如体所发出来的,我们没有修行的人也有真如在作用,只是真如发出它的功用以后,常常看到这个人喜欢的,就喜欢得要命,喜欢得要命就是我们的业力在作怪,看就看了,这个人好看就好看,为什么要好看?人就是人,有什么好看、不好看的,看到喜欢的人,一个心碰碰跳,不管是他好不好,他做什么都认定是好的,不可以这样子的,要看他跟别人一样,只能看但是不能起喜爱、厌恶心,没有二心只有根面境等现象,这就是我们的真如性功能。
除了真如性以外,所加出来的东西都是你的习气、毛病、心里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要修行的,这样也就很清楚了,我们六根真如、六尘真如、六识真如,再来是六根缘触尘,所产生觉受真如的忧、喜、苦、乐、舍这五种真如性,我们要找的是这个真如性,能够控制我们的真如性,不要让我们的习气、毛病加进去。我常讲的第一义 谛空,看到这个人、只知道是人,但不会加上你的感情、觉受进去,加上感情、觉受进去就是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毛病,我们要断的就是这个,看了生气、为什么要生气?是以前跟他结过怨,所以要生气,但是生气今生就要转成不生气;看到这个人喜欢,却不能去喜欢,因为以前的习气与他有善缘,这个也要把它拿掉,不然喜欢的,下一世又再结缘、再轮回,又搞在一起了,永远都没完没了的。
真如与世间相要划分清楚,世间相是我们执着才有世间相,若没有执着了,真如性所现的一切相就是相,不要再加以分别善、恶、美、丑,、、。这个观念与学佛法讲得很清楚了,修行的境界有修行境界的种种真如性现起,凡夫也有凡夫的真如性起作用,最简单的像六根、六尘、六识等真如大家都有,但是真如现起功用后,所加进去的各个习气毛病,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些是邪真如性,就是要断掉的、要修的。
眼根见性真如看到了世间相,譬如打开电视机,看很多人拿国旗在那里摇啊、摇啊!您就眼睛静静看、没有用感觉的看着它,摇啊摇啊!那些人很生气、那些人非常愤怒,看着他也无动于衷,那种就是我们眼根真如看到东西,不受它所左右。你不要看了后在那里跳脚,不要在那里生气、郁卒,这些人在干什么?股票都已经跌了快一千点了,您还在那边搞!不要起这个心,反正跌都跌了,要平常心去面对这些,这就是在修行!我们能够保持这种真如性所产生的能看、能听、能闻,但不要有第二念妄想相应,修佛法不是很简单吗!
这与世间禅定不一样的,是在于我们要加修六度,世间禅定是自己心定的禅定,那种禅定是假的,是会退失的。佛禅为什么要能面对诸境,能够在行住坐卧之间、在万人之间,都能够保持心清净自在?那就是心地里面的智慧来转我执、法执,我的心不被外境所黏,不被我所听到、所看到的东西来黏,要学这个就要先行 布施、广结善缘,在这里讲的,是要无所住而来行布施的善行。
无所住而布施,为什么要布施?布施第一个是与人家结善缘,第二个是断絶我的悭贪,贪、瞋、痴三毒,再加上其它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邪见等六大根本烦恼,后面这三个为什么不讲?后面这三个根本烦恼还是由前三者而来。前面这贪、瞋、痴是一般人的毛病,贪心、瞋心能懂,不知因果、轮回的道理就叫痴、愚笨,不是一加一你算不出来的这种问题,是不了解我今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今生为什么会那样?你了解因果了才知道,原来为什么有些人几十年永远都跟着我不走,因为我们以前都有缘,为什么有的人来了几次就不来了,这就是缘浅;要懂得这些因果,再要有神通那就更不用讲了,本来以前就是互相有缘的,或者在梦中也会出现,不管是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空,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总是有缘的。
还有个观念我想到就讲,有的人问:「这个世界未来佛还有1996位佛,那怎么可能轮得到我成佛?我们有五十几亿的人,再怎么用功也轮不到我!」但《金刚经》里面讲到,能够读诵《金刚经》,已经不是对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下善根,已于千万亿佛所种下善根,这个世界也不过才有过去佛1004个,我怎么种了千万亿佛的善根?我们的思想不要常常局限在:「我就是地球人」,我在这个宇宙间,这个地球生、那个地球灭,我们人都是来来去去在这十方世界上面的,这样子想宇宙观才会扩大,才不会局限在这娑婆世界里;若不懂这些而在解释经文,有时候真的不晓得要怎么解释?除非请佛再现身跟你讲,当有基本的智能,开悟以后智能就来了,就会打开你的视野,菩萨不是今生一定要在这娑婆世界,可以十方世界来来去去,没有成佛、没有成菩萨,在 1996 位佛出现以后,我们这个世界就要灭了,我等是众生,世界灭了我们这些众生要去哪里?会依缘感召又到别的星球去了,众生是不会灭的,我们个体永远不会灭的!整个宇宙之间的众生不增不减,只是地点、六道、时空间世界这样变来变去,我们如何觉悟?不要在六道里面受苦,起码要当个大菩萨!
菩萨可以十方虚空来来去去,哪一个世界在讲什么经?啪一下!我赶去参加,哪一个世界又在讲《法华经》,我赶去参加法华圣会,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讲什么重要经典,十方世界的菩萨都向他们的佛请示:「哪一个世界在发光?」他们的佛就说:「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在发光!祂发光现瑞象要讲《妙法莲华经》」「我们能不能去听《妙法莲华经》?」「当然可以,现在就去!」大家都去了,一念之间就到了,你要修到那大菩萨境界,不要局限在这地球的观念,要扩大视野,以后有菩萨境界了,来来去去哪一个世界都可以去。
为什么妙喜世界的维摩诘居士会来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来娑婆世界?当然祂们都是大菩萨,都是补处佛,补处佛没事做了,因为他们的佛还没有入灭,没事做所以就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就是众生业力最重的地方来协助教化众生,有的世界根本没有三恶道,也没有什么可教化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六道里面三恶道很多、人心很坏,大菩萨都来这边帮忙教化。在《悲华经》中,寂意菩萨问佛陀出现于此秽土之理由,佛陀告以出现于不净国土,系由于大悲心以及前生之誓愿而来,所以世尊因大悲心才在此勘忍世界成佛教化众生。
布施是舍去我们的悭贪,给众生结个善缘,修行人没有结善缘是很孤单的,为什么修小乘的行者或者是修世间禅定的人,打坐、修行有境界了,就是三餐不继,没有人供养他?只有修慧不修福。 经云:「修慧不修福,罗汉供养薄。」为什么?因为不去跟人家结善缘,人家也不供养,要先供养人家或者法布施给人家,人家才会供养您,这是因果嘛!你连这个因都不去做,当然你有智慧、有解脱能力,但是三餐不继没有人来理你。而「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缨络。」有一位修行人,他光会 布施、光会结善缘,不去修智慧,没有智慧就堕落出生做大象,这大象福报很好,被皇帝选为皇宫里面的宠爱大象,帮牠穿戴得非常漂亮的衣服以外,还把金、银、珠宝、玛瑙等穿戴上去。就像你家里现在养的猫狗一样,除了给牠穿戴衣服以外,还要送去动物用的三温暖去洗澡、再戴耳结,、、,这些猫狗是有修福、没有修慧的,才受这种福报。
修佛法第一关要破的就是你的悭贪,悭贪破掉同时就是能结善缘,供养了诸佛、菩萨,在苦难的时候衪就会现身,平时好像没事,但是在苦难的时候,就是大难不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好好的时候与同修之间结善缘,一到苦难的时候,人都会迷糊,平时讲得头头是道,等到自己碰到苦难、苦境的时候就会心慌意乱,我要干什么?呆住了!像有位同学前几天欲望心又起来了,然后心慌意乱,要怎么解脱?有几次打电话又找不到我,后来找到,我告诉她:「你不会从头开始?以前学了什么,碰到魔障就要持咒、诵经,连最基本的都忘记了?」这么一讲才知道要怎么做?昨天又打电话来,我问她:「魔障消除了吗?」她告诉我:「好了!好了!」最简单的、怎么开始修的?刚开始修就是从诵经、持咒下手,碰到魔障来的时候,就忘记佛的经典、忘记佛的咒语了,自己在那里搞得天翻地覆,等到有同修提醒你:「你怎么不去念诵、持咒或者去见某个人?」这样提醒你!也是你平常所结的善缘,这是助缘,也是平时结的善缘,所以修行不要闭关自守!
要修佛法的解脱道有很多的障碍,我们无始劫以来,造了很多的业,哪一个业,什么时候会发生?不知道!发生的时候要有人跟你提一把,前提是你要去结缘!当然,有的人 布施去向下布施给贫穷人、乞丐,那是去积福德,但是我们布施是要无所住而布施,这是最重要的!不要做了善行,布施了却念念不忘,这以后除了来收本金以外,还要加收利息回来,您说 在帮人家,其实若不执行无相布施,您是在放高利贷一样,那一生他得回报您。很多没有佛教概念的人,问我:「你们为什么去给寺庙供养、捐钱、拜佛,怎么不拿去给那些贫穷的乞丐、孤儿院?」我告诉他:「 布施给他是可以,但是现在给他,以后他还要加利息来还给你,因为捐助的人不知道修行,不知道无住相布施,你做了这种事情,不是在压榨他,让他以后来还您吗?」所以无住相 布施是非常重要的,您帮穷困人家后,不要去挂碍您所做的善事。
当然只要发善心都是好的,帮助谁都好,下一世有钱还你也好,但我们修佛法,就是做了多少善事都要忘记,很多人用无名氏捐钱,那种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个代表。像有些山头大雄宝殿的大柱子,一根都是上百万,一百万就能在柱子上刻上他的名字,他见人会说:「这柱子上有我的名字!」那就是有相 布施,有相布施未来会有福报,会有福报是会愈来愈有钱,有钱时您就会做怪、就会迷失掉!有的今生很聪明的,老爸赚了很多钱,到最后全部把它都捐给慈善机构,不留给他的儿子半毛钱,要钱自己去赚,这是最好的,但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留一点钱让他不要那么辛苦,有一个地方住,生活费要自己去赚,这是人之常情,有的是太极端了,什么都不留给儿子全部捐掉,捐掉以后又没有行善的观念,我们做善事也是要这样,不然以后会来收本金加利息,然后钱多了就做怪,一个太太不够,还要娶好几个,最近新闻就有一个人搞得很惨,年纪轻轻就死掉,干女儿什么的一大堆,反正这种人钱太多了,到最后落得很不好的下场。
若菩萨有所住而行布施,此菩萨即执着有相,就会感召诸人天福报,这是很现实的,我们修佛法要超出三界,做了布施去执着有相,就会感召出生做人或出生做天神,做人有时候还做国王,做小国王、大国王、做总统、做什么官这一类的,不要看人家当一个总统赚了几亿,眼睛就很发红,这是人家的福报;也不要看人家有几百亿的财产,眼睛很发紫,这是人家老爸留下来的,一定有福报的,但是这些还是在人世间里面打滚。我们修佛法就是要解除烦恼,要解除烦恼就不要在三界里面受生,这样就要无所住而行 布施,这是第一个所要去学的佛法概念。
执着有相而不能得自在解脱,超出三界之境。若菩萨不行布施,又不能与众生结善缘,以后当菩萨要度谁?这是一个问题了,要当菩萨但是没有人来听你的课,没有一个人要给你度,为什么?因为你跟大家都没有结善缘,有钱就结大善缘,这边丢那边丢,这是广结善缘。
不与众生结善缘,就不能导众生入学佛之途,不能做度众之事,所以菩萨当以布施度到彼岸为第一波罗蜜多。但菩萨若要行布施,就要以无所住的心态而行布施,这就是所谓的不住色相 布施。同样的道理,菩萨亦应不住声、香、味、触、法等尘境来行布施,这些声、香、味、触、法是布施什么?在解释名词时已经讲过了,回去再看看那些解释,不能回头再来讲这些了。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一切六尘相上布施。为什么菩萨要如是布施呢?若菩萨能行不住相布施,其所得福德是不可以用凡夫心量来忆测的,并非不执着布施的功德,就没有功德了,不是的!有所执着出了一千万,这一千万的量还是有一定的数,去 布施一亿,这一亿还是有一个定数,什么数值最大?空是最大、无是最大,做了很多的福德,不去执着福德,这福德才是无量无边的大。上面所讲的与众生结缘的事情,你会觉得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就没有福德?不是的!所做的福德不去执着,这种福德才是无量无边的大;后面告诉你,其福德是不可思量的,但此福德之大,是用在要成菩提道用的,不是要得世间之福报。
佛陀又继续问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说说看,东方虚空之大可用心思来测量吗?」须菩提答说:「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的,世尊!」佛陀又继续问说:「须菩提!那南西北方,四维及上下虚空之大,可以不可以用心来思量?」须菩提尊者答说:「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的,世尊!」为什么?虚空本来是无量无边的,是空无的,我们光一个云河系都搞不清楚,最近又发现一个行星绕着太阳在转,我们没有发现的还有多少?到底云河系扩展到多大?都还搞不清楚,何况是我们宇宙之间有无量个三千大千云河系在上面,怎么去思考?不去思考把它化为空,这个空最大是涵盖整个宇宙。这里讲的不管是东方虚空、或者南西北方虚空、或者四维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与上下,这十方界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用心来思量呢?须菩提说:「是不可以用心来思量的。」
世尊最后总结一句话说:「须菩提!若一个菩萨能以无住的心来行布施的话,其所得福德亦像这样四维、八方界、上下之虚空一样,不能用人心来思量,因为它是浩大无边的。须菩提!你问发阿耨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 云何应住?(第二句说云何降伏其心?)现在先告诉你(云何应住?)此等菩萨应如上所说来做,应该以无住相来行布施,并要时时应该记住我所交待的。」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样就不会与众生结缘,然后你的功德又是无量无边,未来成佛资粮就有了。第一段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第四品就讲到这里,下一次我们再来讲,从这里面我们又学习到什么?每一段经文的意思是懂了,但是我再把它特别的举列出来,从这经文里面的学习重点为何?我们讲《金刚经》,是以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很多只有解释,没有把修行的重点提出来。今天就上到这里!
(2004.03.27.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