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
第三品 大乘正宗(续)
     2003.
9.06.   6(之10)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三)名词解释(续)

7.无余涅盘:

无余涅盘:梵语nirupadhisesa -nirvana,新译为「无余依涅盘」,nirupadhisesa译作无余或无余依,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盘,般为梵语 pari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盘者,大即殊胜之意,又作为大圆寂。

涅盘就是寂静: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是不会去执着一切情、一切想、要离、要合,都没有这些概念,一个如如不动的心,可以感知外境、世界现象,但是不因为这些现象,而生起心意念去相应,这就是涅盘的境界。这种涅盘是具有永恒的空性,面对情、想、离、合能无住,能够住在清净的自性之间,面对一切境界不黏是为涅盘。

涅盘就以寂灭而言,比较能够贴切的来说明它的意思,寂灭就是寂寂然的体性,湛然不动的自性就是寂,但是在寂之间也有感知,也会应缘而起心意念,也会了知世间的一切事情,在感知一切境、一切因缘,却可以灭却,这个灭是相对的灭,亦即眼睛所看的,不被所看的境界所迷惑,可以保持寂寂然的体性不动,心可以感召十方世界有缘众生的意念,却可以寂寂然地面对,这种境界是为灭。灭并非一个念头都没有、一个境界都不知,不是的!是有一个相起来的时候,能够以寂寂然的体性面对这种境界,这就是寂灭的境界,亦即所谓的涅盘。

涅盘就是无生:是以寂寂然的体性面对境界因缘牵扯的时候,可以不受它的感应,感应了也不去理这些现象,也就不会去受生,是为证到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者翻译做无生。修行要修到涅盘的境界,就要面对种种境况去修行,这与世间禅是不一样的,世间禅是可以体会种种的现象、种种的境界,但是他们会执着,执着这些真如性反应的功能,甚至于偏爱这些功能。譬如,自性真如可以见到光,可以见到宇宙的光,可以看到远方的世界,见后却很执着这些自性真如所现能见的功能,并且执着不放,这是与涅盘的境界背道而驰的。所以涅盘是说我可以有这种能力,但是却不去执着这些,放下这些功用,这样子才不会被业力所牵引。而修世间禅定的人,虽然真如有这些能力,最后死亡了,也是因为这些能力的感召,出生到那个天界去了,因此要无生就要以寂寂然的体性,面对一切境界都能不动。

在有生之年,在修行之间,其实都以人、事、物的磨练来修涅盘,打坐只是一个方法,只是让你的气能够通到头部,让我们的脑筋能够清楚一点。我们最大的毛病,认为能想、起想、能感召的那个心就是我,常常会执着诸法中有我,是为我执深重。

昨天、今天妙慈沙弥尼有打电话来,她内心进入了实际战斗境界,她以前都执着一个念,这个念就是我,这个念会偏向于对事情的好、恶,或者是反省自己的对错,认为诸法就是我,这就是迷失掉了。今天我对他说了:「起心动念,会忏悔、会回想过去的行为,认为现在行为是对、是错,那些都是妄想,你要去抓住那个如如不动的觉知,起心动念对内、对外境界的感受,可以用觉知的心去感知这些,能起觉受的是假的,我们要去抓住那如如不动的心,不会烦恼的觉知,那才是真的我,我们要把主客关系搞清楚!」讲了半天,反过来就是不要怕寂寞,她认为没有念头就是头被压住了,没有念头这样子不好,我说:「没有念头,你还是有一个觉知在,能感觉一个我在,可以知道吃饭时间到了、睡觉时间到了,还是有一个觉知的,这个觉知能够不泯灭、能够抓住它,这就对了,是寂寂然的体性部分,要灭的就是你的妄想习气了,或者是十方众生因缘,人与人、人与非人,以前也都有因缘,这些因缘也都是虚空来、虚空去的,随时都可以感召的,你对它有没有能力可以说:『不』,能够不受它的左右,能够不受它的影响、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寂灭了,就是无生、就是涅盘」。

涅盘就是择灭:是选择性的来灭,因为对某些因缘现象没有办法灭,所以选择某个东西来灭它。修无为法过程间,有六种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此六种除最后的真如无为外,其它都是过程间阶段性的修证,虽得此等无为但并非究竟,只有最后的真如无为才是究竟的。前五种无为法是行者做不到真正的真如无为,只有分阶段性的,一段一段的来做到无为。

涅盘就是离系:有能力离开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系就是你的业被绑到欲界,你的心里面有欲界的种子,就会出生到欲界去;心里面有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种子,就会为其所绑住,死了以后就会出生到那里去;心里面若证到破了色身,进入无色界的境界,只有一个心念,但不知道去修佛法,证不了涅盘,就被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处定把你绑住了。有系就有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离不开这三界的系属,修学佛法就要超脱这三界。有了超脱三界的功夫,就是证得涅盘的境界,能够离欲界系属、色界系属、无色界系属,是为离系。

涅盘就是解脱:是我们常常在讲的,解开业力互相的牵扯,脱离业力互相的牵引关系,虽然跟你有缘,但是可以把这个缘解开来,不再来与你牵扯,对于欲界有缘,可以把这些欲界的因缘解开来,进入色界的因缘,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跟他们有缘,可以见光、可以住在一境性之间,进而能把这些解开,不再跟他们结缘,这就是解脱。证到无色界,心可以遍一切虚空,心可以想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是有宿命通了,光用心意念就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心可以面对所想的都不住在上面,无所有或者是非想非非想,对于这四空处定,进一步的也能够解脱出来,不被它们所黏着,这也就是解脱了,解脱就是离开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死。

择灭、离系、解脱,这些都是相同的名词,一个名词有千万的名相都相同、都一样,你可以去查经典,一个人翻译这样、一个人翻译那样,都是对的,一入文字相所写的虽然都是同一相,但是就有无限的名相会出现。我已经删选了很多,检择一些我们常常看到、了解的,把它写出来,种种的法相、名相,在说明我们的体性清净,不被一切境所黏的时候,都可以称为涅盘。

有余涅盘:有剩下一个什么东西才叫有余,有余依是剩下一个身体来依靠,有依色身能够证到涅盘,这种是声闻、缘觉的境界,辟支佛等因为没有破掉色身,但可以破掉我的执着,惟没有破掉色身,还有一个色相,此色相具天神的身,不是像我们这个肉体,当然我们这个肉体,当生可以成就有余依涅盘的境界,等到他舍报不再执着这个色身的时候,就会出生到天界,不再来三界里面去轮回,这就是有余依涅盘。

当然,有余依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习气毛病断尽,还是有剩余下来微细、极微细的习气,此等是没有办法断尽。大部分的说明有余依涅盘,只是指有身来讲,既然是有余依的报身,我的看法是要进一步的讲到,还有一个潜在的微细、极微细的习气存在,没有办法去破灭,有余依涅盘是声闻、缘觉的行者所得到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要将十二类众生,灭度他们入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是真正像佛一样的涅盘,没有一个色身可依、没有习气还存留,进入那种绝对的、寂寂然的涅盘境界,是完全的空体;证入究竟空的时候,对于一切的业缘就不会去感召,这一切的业缘能够知道,而不受它的感召去相应,没有多余的习气;人会对于诸缘有相应,都是因为有习气去对境,才会被感召。能够证得无余依涅盘行者悟无生,因无微习、极微细的习气,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与佛的境界一样,是完全的入灭了。我们要了解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下面还有四种不同涅盘境界的说明。

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等四。有余依涅盘者系残存异熟依身,断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无余依涅盘者系灭异熟依身,已断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自性清净涅盘为一切诸法本具足实性真如之理体,惟时有被客尘烦恼所覆蔽,但其自性却本来清净,此种涅盘可依无分别智而证得。无住处涅盘是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如,若证此涅盘就具有大慈、大悲之德行;大智故不住生死,离迷界;大悲故不住涅盘,利乐有情众生,如此,行者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体性恒寂,故叫做无住处涅盘。

四种涅盘是无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自性清净涅盘、无住处涅盘,其中无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是声闻、缘觉的境界)已经讲完了,其它还有两个,自性清净涅盘、无住处涅盘,其实这只是修行境界的层次与境界的说明而已。

有余依涅盘者:系残存异熟依身,异熟是异熟识,我们还有种子没有灭掉,八地菩萨异熟识还没有灭,但是已经有阿罗汉的定境,阿罗汉也是一样,虽然证到无生,证到有余依涅盘,但是种子也没有灭掉,虽然有种子会现起,但是可以观它、不受它的影响,这种有余依,就是残存着色身、残存着这些因缘种子在。

若是断掉烦恼,就会显现有余依涅盘的真如,每一个相都有真如性的发起,眼睛可以看,是眼睛的真如性发挥功用,自性可以看到自性光、宇宙光,是见性真如发挥它的功用,这是在二禅天的境界。我的身体可以诱发出无量的气,有的人修法,左手的气跑到右手,右手的气跑到左手,这样子交流,你才觉得我们的色身,好像一个宇宙一样,可以产生气,这也是我们三禅天的真如性,所发挥出来的功能。四禅天是对着境界,可以心不动,住在一境性之间,这种是一境性真如所现的现象,也是四禅的真如所现。

凡夫也有真如,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也是真如本来所具足的功能。圣人或者是天界众生,每一阶段、每一个境界,也都有它的真如性会现起来,修证到有余依涅盘的时候,虽然残存有异熟识的真如,残存有还没有断灭掉的因缘果报的种子在,但是已经把烦恼障断掉了,看着烦恼的心起来,却不受它的左右,有真如性现起可以观着它(烦恼),断烦恼障是多?是少?或者是完全断,这就牵涉到有余依、无余依涅盘的境界。

有一种是拿石头来压住草木,让它不生起,这是不对的。我们现在所谓的断烦恼障,是我有烦恼起来,但是不受它的左右,这就是我们自性真如所现的,一种断烦恼障的涅盘境界,是真如体所现的,是断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真如是真正如其功用现起来的时候,哪一件事情,会现什么真如?都是由我们自性真如所变现,来应付那个境界的,因此才有三不等的真如一直发生。

所以凡夫有凡夫的真如、世间禅有世间禅的真如、色界、无色界都有不同的真如,还有小乘的(声闻、缘觉)也有断烦恼障的真如,菩萨有增加无量智慧的真如,一直在增加智慧到最后,能够成就如来真如体性;这是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不同真如性显示其作用。真如不是绝对的一,真正的证到如诸佛、菩萨的真如,那是唯一的真如无为的境界。

在过程之间那种真如性,只是显现出它的功用,对烦恼障、所知障所产生的真如性,就可以如诸佛菩萨一样,可以用空真如体,产生无量的神通变化,如其本来就有这些功夫变来变去、高来高去、这个世界来、那个世界去,都是以自性的真如所变现,真如体是非常的神奇奥妙,只是你到底懂得它多少?到底开发出多少?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永远没完没尽的。

有余依涅盘就是还有烦恼、还有果报的种子、还有异熟识,第八意识我们通常称为藏识,又叫做阿赖耶识;修到八地菩萨,不受外在根、尘、识的影响,而所残存的这些种子没有灭,但是你已经可以自在,就已经断了烦恼,断了烦恼障所显现出来的真如。

我们在修行过程之间有两个障碍要断,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烦恼障是我们第一个必须要断除的,断了烦恼障才有一些神通异能,却也不能执着它,好像这样就是这样,其实不止只有这样,还有很多、很多的功用。而所知障就是你所知道的境界、你所知道的知识、你所知道的这些道理,都会障碍你的自性,让它没有办法真正的如其本来的发挥功用,譬如我们人,最大的毛病是告诉你,由于地心引力,所有的物体一定是往下面堕落,有这种的学习就很糟糕,你要飞就飞不起来了,地心引力是牛顿发明的,你一学习了这个道理,以后就飞不起来了,若是能够破掉这些执着,有一天你修到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到四禅天你就可以观想,气充满的时候,我的身体可以飞就会飞了,破掉地心引力的所有重力,将往下堕落的这种观念突破了。

又如修行过程之间的见光、见气、见十方虚空的一切相,都可以破解它,不要变成一种所知障,认为就是只有这样子,对于所知、所见都要把它推翻,不然会变成是根深蒂固的一种你所认为的境界,就会受到诸天的感召,而生到各个天界去,那是没有办法断掉所知障。

无余依涅盘者:系灭异熟依身,异熟是轮回所种进来的种子,依身是还有所依的色身,这个色身不像我们这个肉体,像天神一样还有一个色身、还有一个形相、还有一个皇宫,由他们在天上聚集来居住。灭了异熟识,灭掉这个所依的身,也没有这个种子了,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业报的种子、也没有所依的身体的时候,已断掉烦恼障所显现出来的真如,这就是无余依涅盘的境界。

自性清净涅盘:为一切诸法本具足实性真如之理体,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管修行与否,都是自性清净涅盘的;诸佛菩萨也与我们一样,有自性清净涅盘,为什么佛菩萨可以做到、开发出来?而我们见不着?惟时有被客尘烦恼所覆蔽,自性却本来清净,因为我们被客尘烦恼所覆蔽,无始劫以来学习了很多的烦恼,也就盖住了我们的本性,让自性本自具足清净的涅盘体,不见了、不能显现出来,就只是一个名称存在那边了,大家都有,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发掘出来。

修佛法与外道、世间禅最大不一样的现象,就是在修行过程之间,所有的现象都要把它推翻了,尤其所修学到的一切佛法都要把它放下,所学到的功夫、方法,也都要放下,这样子到最后无一法可得的时候,自性清净涅盘才会自然现起来;这跟学武林功夫不一样,有十八招式、就要去练十八招式,太极拳七十二招式,都要一招一招的去练。修学佛法刚好相反,七十二招式,招招都要把它修灭掉,把以前所修学的佛法,譬如常常在念:「阿弥陀佛」,念到心打开的时候,「阿弥陀佛」也不能念了,也要把它放下。或者常常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来观心里面的不清净、来观一切冤亲债主的找喳,这些方法到时候也都要把它放下,有一法可用就不是佛法、有一法可学就不是真佛法,这在过程之间,修学佛法与外道法刚好是相反的,一个一个的修证境界都要把它丢了,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吸收进来。以衣服代表我们的业力、代表我们所学的功夫,要一层一层地把它拿掉,一个一个的拿掉到最后是什么?就是赤裸裸地空体─无为,无为回到真如体的时候,是为真如无为。

既然已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有境界就能不执着它,不把境界当境界,体会一下就放下,这样子一关又一关的往上去,本来自性清净就现起来了。释迦牟尼佛证悟时,自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妄想执着耳。」众生本自具足自性清净,只因妄想执着,对一切的法、一切的情很执着,把自性清净的涅盘体掩盖了,这是我们要去体会的。

涅盘可依无分别智而证得,无分别智慧就是平等性智,在修行过程之间,对于世间的感受,通常都是两种情况对立的,常、无常,痛苦、快乐,寂静、不寂静,涅盘、不涅盘,善、恶,清净、不清净,、、,其实这些对立的名词都是分别心所现,我们一直在这两者之间选边。,譬如现在修行要做善事,做什么善事?要选择善的,这就是还有分别心,不去做恶毒的事,对恶毒的人、事很讨厌,就是还放不开,要离开这个恶,也是一个分别心意。

到了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时,都要超越这些分别心,不要用分别心在世间相间做分别,这样就可以破解,善、恶,合理、不合理,男、女,或者是顺、逆,常、无常,涅盘、生死,、、,等等现象,对你而言,一切法都依因缘而示现,却不加以检择分别,你有这种平等性智,就可以证得自性本来清净,亦即随缘而现,不会特别喜欢好的、善的,、、,世间相本来就是万象具足,善、恶具足,一样米养了百千万样的人,个性不同、人种不同,只要用自性清净的心去面对它,不要强分别它,本来的自性清净就会现起来。

无分别智是修第七意识的,第七意识是对善、恶,染、净的执着,对我、法的执着很重,尤其是俱生我法二执,要从第七意识去灭掉这些。第七意识是执着第八意识里面的一切相为真,能够摆平第七意识的分别心,就可以回到自性清净涅盘的本来面目,此种涅盘可依无分别智而证得。

无住处涅盘:什么是无住处涅盘?是断所知障所显现之真如,就是你在色界、无色界,小乘的声闻、缘觉,大乘的菩萨、佛这些境界间,都没有所知障来障碍,在真如现起的时候,你要住在哪里?虚空就是你的家,为什么诸佛菩萨的法身遍满虚空,因为是无住处,也是无所不住,不住在欲界、不住在色界、不住在无色界,有这种能力就能断掉所知障。在我们人对于所学的物理、理论、学识、…,都障碍我们思虑,使我们没有办法超越这些概念,天神能够飞,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飞?有的仙人为什么能飞行?因为他们练气功练到一个境界,不食人间烟火、不跟地球结缘,就可以飞行了。

星期四来了几位大德,在讨论关于水质好坏的技术,什么是好的水?水就是水,还有好的水?坏的水?这讲起来又是分别相;说到现在的科学,好的水可以帮助身体、可以使细胞活的好。尽管是有多好,其实修到越高的境界,水有什么分别好、不好的?都是我们自性在分别,水在饿鬼道众生看起来是火,口渴要喝水就变成火;在天界的众生看起来是琉璃、是水晶;在我们人看起来是会流动的、可以喝的水,每个人心的真如性不一样,同样一个东西,所现的那个境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凡夫的所知障。

世间禅定的所知障呢?执着身体有一个气,气饱满了刀枪不入,就认为这个气是无所不能,没有气不行、一定要有气,这就会障碍了你。当你修到了见光,自性光现了、世界光现了、宇宙光现了,十方虚空哪一位佛在放光,你可以看到,也就很执着这个光,光好像是无所不能,这就变成所知障,追逐这个光,若是把光看成没有什么,一切都是空了,就不会去执着黑色光不好、白色光不好,哪一个光不好,、、,其实光是代表修行阶段,白色光是天神所发的光,黑暗的光都是那些不好的众生所具有的光,黄色的光、柔和的光,是代表诸佛菩萨的光,阿修罗道众生、天龙八部有一类是发绿色的光,以每一种众生他所练出来的光为所知,有了那种光就会去执着它,这一执着就没有办法脱离。

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层次,都有它所知道的那种境界、现象,各具有哪种超能力,若把它执着太甚,就没有办法修证到无住处涅盘。真正的圣人所知道的一切,无所不能的功夫,都要把它灭掉了。烦恼障是我们凡夫才有的,是我们要断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等等的情见、妄想时,就没有烦恼障了,就可以证得涅盘。现在在修证过程之间,现出很多的境界,有的境界你体验了,有的境界你还没有体验,没有体验的就是还没有消息,有体验的却放不开,就没有办法证到空无的真如体,也就没有证到无住处涅盘的境界。

能够证到无住处涅盘的境界只有佛,真正的断了所知障、烦恼障,真正的证到无余依涅盘,进入虚空无所不住,若证此涅盘就具有大慈、大悲之德行,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这种大智慧是知道一切相、一切道相智(修行过程间的境界)、萨波罗智,此等智慧是释迦牟尼佛所修证到的。萨波罗智是无所不知的智慧,不必用观的,随口说出即是,这种智慧是证到无住处涅盘,断掉所知障以后所得到的大智慧,对有情、无情类众生都具足大悲心,要度十二类众生都进入无余依涅盘。只要你有一种向上的心,佛就会想尽办法来帮助你上进,只要你有求于祂,祂就会来帮助你。

像我们功夫有限,有时候众生来,我们德行不够,虽然分担他的这些痛苦,自己也痛苦,诸佛菩萨不必像我们一样,还要分摊众生的苦难,诸佛菩萨一出手帮助你,不会像我们还要生病、还要来为众生担当离苦得乐的这种现象,不必了!那一天「如是禅」的毛老师来,他说:「你的肺经好像不通?有病?」我说:「对啊!众生有病,我也有病!」他就没有话讲。

修行的人没有病,就是没有去为众生做事,有病是自然的,我们还没有成佛,菩萨就是这样,每天都是在病痛中过生活,他再说:「你怎么处理?」「我也没有甚么处理,忍耐不住了,要处理就处理,有时候就用物理方法处理。」当然不处理,脑筋也还是很清楚,也觉得无所谓,这就是没有烦恼了,色身的病痛不把它当作烦恼,就没有烦恼了,你很在意就会有烦恼了。讲起来般若的智慧用在这里,你到底在意与否?不在意就无所谓,当然不在意、无所谓,还要心要能清净,不要不在意、无所谓,但气不通、心慌意乱、脾气暴躁,到处发脾气,这样就是心不净,身不通、气不通,还是要有一个安祥的心、随遇而安。

诸佛菩萨不是这样,因为已经证到一切因缘都有大智、大德来转化,不必像我们这样在学习菩萨道,为众生受苦受难之间,去学习智能、去学习大悲的德行,菩萨是以佛如来为目标在学习的,是有点觉了但是没有圆融,才要这样千万亿劫、历经阿僧祇劫,这样无量无数时间的学习,一生一生的这样一直在学习。若能证到无住处涅盘,所知障都灭了,就有大慈、大悲的德行了。行者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体性恒寂,故叫做无住处涅盘。

诸佛菩萨有大智故不住生死,能离诸迷界,有大智慧就不住在生死流,脱离迷惑的三界。诸佛菩萨有大悲故不住涅盘,利乐有情众生,因为有大悲心,不进入涅盘境,为众生的苦难,发起慈悲心救度他们。阿罗汉证得有余依涅盘,是证得我空的道理,没有功夫去救别人,自己先入灭休息一下。不返果声闻到五后净居天去享受初步涅盘之乐。

菩萨是生起了大悲心,生生世世要再来人间度众生,而不入涅盘;涅盘是一种动态的解脱,不是无为坐在那里心很安祥,在人与人互动之间,心都没有罣碍,那才是真正的涅盘,这是对法已经有充分的了解,悟得诸法本空,诸法无自性,用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破一切境,般若波罗蜜多智也无自性,用刀来斩断一切烦恼,这个刀也是无自性,有什么刀可用?这些都是虚幻不实在的,当你了解了这样,心地已经是彻底的了悟了,什么净、不净?都是在你的一念之间,也就不一定要进入真正的涅盘,你就有大悲心,大悲故不住涅盘,生生世世乐利一切有情众生。

菩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都是在众生之间,这么一直在流浪,有时候还是会进入畜牲道,不是祇有出生做人,不一定的!因为我们在行菩萨道之间,难免造了某种业,某种业的感召,有时候就会出生到畜牲道,但是以前所修的永远不会灭掉,再过了多久,最后还是再来人间,这样来来往往的。你要了解的,每一个人不是永远都出生在人间,当有一世稍微的差错了,就会沦落到畜牲道,然后又回来,又再继续的修行、行菩萨道。

这种无住处涅盘的大菩萨,他们才能够这样子,在生死、涅盘之间自在,可以选择要出生在哪里、不出生在哪里,我们大概都没有办法,因为祂们的体性恒寂,祂们的出生都是化身出去的,不必祂的本尊去出生。譬如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祂曾化了一位布袋和尚来利生;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也曾都化了寒山、拾得,在人间当香积组的组员。不要小看香积组里面的,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化的,这些大菩萨才有办法,我们永远都是有这个心,发菩提心生生世世为菩萨,但是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这样子去学智慧、去学慈悲心。

以上所述四种涅盘中,凡夫与二乘之有学,可得自性清净涅盘,不定性二乘(声闻、缘觉)无学位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及有余依涅盘。定性二乘无学位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及无余依涅盘三种。顿悟菩萨或渐悟菩萨无学回心向大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

自性清净涅盘就是我们的佛性,凡夫也有佛性,声闻、缘觉这二乘有学位(还要学习的)的众生,也有自性清净涅盘,只是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二乘的行者还有一点样子;世间的凡夫,这凡夫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的凡夫。佛教的凡夫并不是仅指我们贩夫走卒之类,没有智慧的,不是的!只要在生死轮回之流的就是凡夫,也不要以为天界众生,就不得了了,天寿有多长?也还是凡夫,因为还是要再轮回,寿尽照样再来轮回。二乘的行者是不再来轮回,但是还要再学习,学习什么?学习法的真实性、学习无住处涅盘,要能断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还是要加以学习的。简单而言,佛性大家都具足,只是我们没有办法让它显现出来。

不定性二乘(声闻、缘觉)无学位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及有余依涅盘。什么是不定性二乘?声闻、缘觉这二乘有学位者是小乘的行者,种性还没有完全的稳定下来,有时候还会退转,有时候可能变成菩萨,再来时向上转进就是菩萨,往后退会变成小乘的行者,所以说不定性。不定性二乘(声闻、缘觉)无学位者,他们对烦恼已经解脱了,不必再去学习如何来断烦恼,可惜的是对那种神通变化的所知障,没有办法去除掉,虽然是无学位了,还是要学习一些诸佛菩萨的那种自性真如如何现起,还是要修学这一部分。

无学位是不必再学习如何来断内心中的烦恼,但是还要学习什么?还是要修学大慈、大悲的德行,萨波罗智还是要学习,五眼、六神通还是要修习,这些不是到了声闻、缘觉这二乘,已经是无学位就ok了!并不是这样,还是要再向上进学习,而断烦恼障的这一部分已经不必学习了,二乘的行者已经断烦恼了,声闻、缘觉这二乘不定性无学位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及有余依涅盘。自性清净涅盘的佛性大家都有,不管是凡夫或者是小乘的行者,大家都具足,但是二乘行者多了有余依涅盘,得了有余依涅盘。

定性二乘无学位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及无余依涅盘三种。声闻、缘觉这二乘行者的学养已经是定型了,不会再退转了,可开发出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及无余依涅盘三种,这就有诸佛、菩萨的一点样子了。把我们自性找回来了。无余依涅盘是没有身了,表示声闻、缘觉这二乘行者发大心,已经转向菩萨道前进,破了色身以后就得了无余依涅盘。本来已经有了有余依涅盘境界,再破了色身来修习诸法无常,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就可以证得无余依涅盘,这是定性二乘无学位的行者。

顿悟菩萨或渐悟菩萨无学回心向大者,可得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顿悟菩萨虽然是当生顿悟,是无始劫以来一直修上来的,不是这张三、李四,刚开始发菩提心要修行,马上就顿悟成为菩萨,没有那种人,是无始劫以来这么一直修、一直修,修到这一世因缘成熟,刚好一句话或者是身体突然间蹦一下,打开本来顿悟了。这种顿悟菩萨或者是慢慢学习、慢慢一步一步修上来的渐悟菩萨无学位者回心向大,已经修习到无学位了,八地菩萨是无学位,或者是声闻、缘觉这二乘行者发心向上、向大者,就会转进菩萨位了,这些行者可以把自性清净涅盘开发出来,甚至于修到最后可以得无住处涅盘,是法身无相、遍满虚空,要得到无住处涅盘一定要修菩萨道。

若是修小乘的声闻、缘觉,就没有办法让你的自性清净遍满虚空,就没有办法如佛一般,我们把这些道理搞懂了,得到了什么涅盘?自性清净涅盘每一个人都有,但是凡夫看不到,佛性每一个人都有,也都由于我们的习气毛病挂帅而蒙蔽,是很可惜的!所以就要修去个性、习气、毛病,把所知、所见一直都推翻、一推翻,认为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所执着的都把它推翻、丢掉,丢得不能再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佛性,原来就是这样,不然永远找不到它。当然要找到它,已经是不简单了,否则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定性无学位的行者虽然有自性清净涅盘,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要到顿悟菩萨或渐悟菩萨无学回心向大者,才可以真正悟到我们自性清净涅盘体,此涅盘就是佛性,法身清净、遍满虚空,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这两种最后才可以得到。这一段说明让我们充分了解涅盘是什么?

再来说明涅盘的法相,涅盘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乐、不老、不死、清净、无垢,称为涅盘八味。若以此配以涅盘四德-常、乐、我、净,则常、恒为常,安、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

什么是常?就是永远都是这样子的,永远是这样的只有哪一种?只有空才有这样子,一切不空相就会变化。常、恒其实是一回事情,永远不变的是常,永恒的保持这个样子,只有空才有这个样子,当修证到空相的时候,就有涅盘的境界,修到空了,就不会被你的业力来牵扯,业力抓不到你,就依你修得到空、不空,来判断你有没有解脱?既然得到涅盘了,空就一定要证得到,所有的业力要来牵扯、要来引诱你、要来与你交通,你都可以说:「no!」保住你这永恒的空性如如不动,所以空才是常、恒。

在这空之间,带来一种安祥、快乐,寂灭为乐就是这么来的,世间的快乐有多快乐?吃摇头丸很快乐,摇啊摇!摇完了脑筋都报销了,有的到最后变成植物人,跳舞很快乐,动来动去的,觉得很快乐,回家去了就觉得很空虚,没有伴了!我们守住涅盘,在空寂之间的那种快乐,对世间事无所不知,但是对世间事都没有罣碍,那才是真正的安祥、快乐,我们所要追求的就是寂灭为乐的涅盘,这个涅盘是不老、不死的,不生就不会老、就不会死,一入涅盘就永脱生死轮回,除非你是要学习成如来,就要来当菩萨,当菩萨就来受生,受生就有死,死就有生,但是已经自在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都是那么自在,真正的涅盘是不老、不死的。

真正的涅盘是清净、无垢的,为什么是清净、无垢的?行者回复到空的时候就没有习气、毛病,连什么微细、极微细、极极微细的毛病都没有了,当然是清净、无垢了,清净、无垢才能够真正的空,空也才能够常、永恒,才能够安、乐,这八个名词是解释涅盘的行相、样子,是有这八种法味的。

若以此配涅盘四德-常、乐、我、净,诸法无常,你要求常,诸法无我这个我要把它去掉、变成无我,寂灭为乐是要清净了才能有法乐,涅盘有四种德行就是常、乐、我、净。则常、恒为常,因为常、恒为常,永远都是一个样子;而安、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这个我是真我、不是假我,假我会去受生,真我住在空之间,就不会被业缘所感召而去受生;清净、无垢是为净。涅盘的八种法味,把它分成四种德行是常、乐、我、净。

我们把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自性清净涅盘、无住处涅盘,这四种涅盘境界都搞清楚了,世尊要度十二类众生入无余依涅盘,要度入无余依涅盘,也要先从有余依涅盘的证得,再得到无余依涅盘、再显现出自性清净涅盘,最后能成佛了,究竟进入无住处涅盘,进入虚空之间了,有这个愿力要这么去做,这是对于涅盘的了解。

 

8.灭度:

灭度nirvana,即谓命终证果,灭障度苦,亦即是涅盘、圆寂、迁化之意。此谓永让因果不现,开觉证果,永远灭尽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等二种生死,已度脱四烦恼暴流者。四烦恼暴流者(1)欲暴流者kama-ogha,指眼、耳、鼻、舌、身相应于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而起之识想,即所谓之五欲。(2)有暴流者bhava-ogha,指色界、无色界之贪、慢、疑等。(3)见暴流者drsty-ogha,指错误偏邪之思想见解,例如视世界为有边界或无边界、谓世间为有常或无常、臆度如来死后存在或不存在等邪见。(4)无明暴流者,avidya-ogha,指与痴相应之烦恼。

金刚经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什么是灭度?行者在有生之年,精进用功证得到果位,一定是要声闻、缘觉的果位、菩萨的果位,命终要证果,才能灭障度苦,若没有证到最起码的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就是还没有灭度,灭度之就要让他们进入涅盘的境界、圆寂的境界,有时候翻译作迁化之意,迁移生死轮回,化成进入涅盘的境界。或僧侣之示寂,有迁移化灭之义,菩萨于此土教化众生之缘已尽,而迁移于他方世界度化众生。

在这里的灭度,是要永灭因果现起,种子还在就是异熟识还在,《八识规矩讼》言:「金刚道后异熟空」,此处空系指因缘不俱,不能现起果报之道理。第八意识一般称为阿赖耶识,证到八地菩萨时第八意识称为异熟识,证到十地菩萨或者是金刚如来地以上,异熟识就空灭了。以前有很多业力的种子,因为修证到空无的境界,这些种子就不成为种子,发挥不了牵引外在因缘的这些力量,来让你去受生,也就永灭因果、开觉证果,开发出你觉悟的自性,来证得不去受生的果位,这样才是所谓的灭度之。

有一些刚开始修善行的,离这永让因果不现起、开觉证果,还有十万八千里,若没有佛的教化,还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若靠自己修持,从初发心修善行的,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开悟,开悟时是地上菩萨,这中间的世间禅定,你不晓得在里面修学了几千万世!释迦牟尼佛还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仙人就是世间禅定里面的,但是世尊多修学了一个忍辱法,《金刚经》里面所开演的两种波罗蜜,虽然是在讲六度波罗蜜,重要的只有两个,是第一波罗蜜,第一波罗蜜是什么?不是布施,第一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第二波罗蜜是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金刚经》的经文里面,为什么没有提到持戒?没有提到精进?没有提到禅定?因为这些都是你已经修习过了,在世间禅、在打坐之间,你都已经有这些功夫了,现在所少的是什么?所少的就是一个般若的智慧,所少的就是一个忍辱的功夫。当然,《金刚经》里面提到很多的布施波罗蜜,但是经里所讲的第一个波罗蜜,不是在讲布施波罗蜜,最重要的是般若波罗蜜,是要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用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之间,这样一直交错的做同时修、个别修,《大般若经》里面讲,同时修两个波罗蜜、三个波罗蜜,或同时修四个波罗蜜,甚至于六个波罗蜜同时一起修都有。

若是修前面五个波罗蜜,不以第六个般若波罗蜜来当眼目,就会落入世间禅定的果报中,出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去,你要脱离三界,一定要用般若波罗蜜去观一切相均是无所有、不可得,要修无为法进入真如无为,就要修忍辱法,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当然前面所讲的布施,是你第一个要去做的,布施也是第一个波罗蜜,因为你是从布施学着与大家结缘,次第的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波罗蜜多。若一个人光会打坐,在深山里面他没有去布施,他懂得的都是世间禅的境界?佛法为什么要修这六度波罗蜜多?是要学着跟大家结缘,不是只修自己能够生天,而是要跟大家结缘,在广结善缘之间,学习以后有缘的时候,有众生可度、有众生听你的说法、有众生互相的成就,进而永让因果不现,开觉证果。

永远灭尽分段、变易等二种生死:什么是分段生死?是我们出生在六道里面,不管是天人、鬼神、或者是人、畜牲,或者是地狱道的众生,每个受生就有死、死了以后又去受生,生了以后又死,这就是分段生死。天神的分段生死,一次都可以千万亿年,譬如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五百六十八亿年的寿命,天寿尽了才再去轮回;出生到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去了,就有五亿七千六百多万年的寿命,天寿尽了照样再去轮回。若是出生到弥勒菩萨的兜率天内院,五亿七千多万年以后,但大多是等待弥勒菩萨下生凡间,大众都一起下生人家,弥勒菩萨成佛后受其教化,悟得解脱知见,得无生法忍之果。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后,祂一出家修行,三、四天就成佛了。

何谓变易生死,是指已经证到有余依涅盘或者是无余依涅盘的行者,他的念头起来就是生了,念头灭了就是死一次了;一起念就有身进入世间界,念头一灭了,又回到涅盘境界,是为变易生死,这是心现意生身的生死,不是我们这个色身的生死。分段生死是色身的生死,不管是天神有天身、人有人身、鬼神有鬼神身、畜牲有畜牲的身体、地狱道的众生有无质量的身体,这些都属于分段生死者。最糟糕的是无间地狱的众生,生了以后经过好长的时间死了,死了以后又再到地狱去出生,出生以后又在无间地狱里面死,这是苦不间断、生死也无间断的,好久好久以后,才能再跳离无间地狱出来。犯了五逆、十重罪的人,都要入无间地狱,这是最痛苦的果报,这也还是有分段生死。

已度脱四烦恼暴流:这两种生死了解了,当证到永让因果不现起,已经证到灭度的境界,就没有分段生死,也没有变易生死,这若不是大菩萨,一定是已经证到八地、十地以上的菩萨,已度脱四烦恼暴流,把烦恼看成如暴流一样的多而急。这四种烦恼暴流(暴流ogha)是:

1)欲暴流者kama-ogha,指眼、耳、鼻、舌、身相应于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而起之识想,即所谓之五欲:凡夫耽于五欲的烦恼,系指眼、耳、鼻、舌、身相应于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而起心意识想,就去作、去享受、去造业,是为欲暴流,这是五欲的烦恼,是我们欲界众生、人类、畜牲、地狱道的众生。

2)有暴流者bhava-ogha,指色界、无色界之贪、慢、疑等:有是什么?就是你造了业,就会感召而受生,这就是所谓的「有」或「后有」。我们说四生(卵、胎、湿、化)、九有(1.欲界:五趣杂居地2.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苦妙乐地、舍念清净地3.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都是有身,执有身就有业报。这是欲界有一地、色界有四地、无色界有四地,一共是有九地,九地就是九有。

不管是出生在天界,还是有身(色界以下)或有心(无色界天神),因为它们还是有轮回,是为「有」,当然所有六道里面都是受「有」的暴流。此处有暴流者系指出生在色界、无色界里面的这种烦恼,就是有暴流,色界、无色界天者还有贪、慢、疑等毛病。色界、无色界是修得比较好一点,是天神的境界了,但是贪、慢、疑等的毛病还没有断除,是为有暴流。为什么色界、无色界还有贪?贪图那种殊胜境界,见气很旺就很贪图其乐,是很执着气旺,每一次就要保持气很旺;见光就会喜欢各种光,很执着有光的境界,这是执着「有」的一种毛病,就会出生到那里去,不管是气、不管是光、不管是心安祥、不管是心可以遍照无量虚空、心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等很多事情,、、等等的这些天界所显现出来的超能力,若都非常的执着,贪图这些就会受后有之身。

色界、无色界的天神为什么会有慢?因为不修管住「心所」,让慢心随意发作。菩萨当观见心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就认为是有毛病,就会去发觉这是毛病,贡高我慢的心怎会起来。天神或阿罗汉等就可能会有贡高我慢的心升起,因为他们有五神通,一般菩萨未究竟前是没有神通,所以他们走起路来像有风了,心的毛病依风而有高低,就看不起人,傲慢心就起来了。虽然已经修到色界、无色界的天神境界,但还是无法克制慢心。疑心病也没有灭掉,没有完全的断掉,所以说还有贪、慢、疑等的毛病没有断除。

3)见暴流者drsty-ogha,指错误偏邪之思想见解,例如视世界为有边界或无边界、谓世间为有常或无常、臆度如来死后存在或不存在等邪见:我们眼睛的见,是欲望的见,再高层次一点,譬如进入四禅定,可以看到众生八万劫以前,与未来的因缘果报关系,见了以后就执着了,以自己所见的,就认为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好像瞎子摸象一样,只是接触到部份,没有看到整个象的样子,只看到自己能力所看到的,看到众生从现在开始,八万劫以前与八万劫未来之间的因缘果报,大家互相牵扯的关系,能够看得清楚,认为就是这个样子;而八万劫以前无因而有,如何蹦出某甲这个人出来?他没有看到,也就是无中生有,是谓偏见。八万劫以后这个人到底要出生到哪里去?他看不到,误认为以后就没有果报了,是谓断灭,所知有限就产生错误的见解,这是以见取见认为这样就是对的,造成邪见。

《楞严经》里面的五十种魔相,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偏见?为什么以他所见来执着?因为他有能力看到八万劫以前,与未来之间的众生因缘果报,认为是无中生有,八万劫以后就认为是灭了,不再受生了,认为未来就没有了,因为这样就造成他们错误的观念,并不能如释迦牟尼佛能够看到整个全相,了解了整个全相,才能知道前后原委,原来是这样、原来是那样。

这个见暴流者─见烦恼障,主要都是因为以见取见,都是以他们修到那个境界,以所看到的境界为境界,看到这样就是这样,才产生的偏见,指错误偏邪之思想见解,其实不能讲思想,一定有真正看到,才会这样子想,若是没有修到这个境界,听到别人的教导,那是学习来的,就像我们没有到那个境界,但是有释迦牟尼佛的佛经在导引我们、教导我们,让我们不要有种种的偏见、邪见、断灭见,因为世尊已经把所有神通变化的能力,都说明得清清楚楚,原来见暴流者他们只看到这一段,就说这一段是这个样子。世界若是只有台湾,看完台湾以后就说世界原来是台湾这样子,不是的!要真正看完整个世界,从高空或外层空间看地球,原来地球世界是这个样子,这才是清楚的了知。释迦牟尼佛的神通力,已经可以看全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宇宙之间的星球,都看得清清楚楚,有情、无情类众生的因缘果报,从无始劫以来到未来的时间,没有开始、没有终了都清楚了知,如来智慧无边才可以把所有的现象,开演得清清楚楚,当然就没有烦恼、没有偏见。

我们修学佛法,为什么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纵使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但有世尊的开导,就不会有偏见、邪见、断灭见等等,例如视世界为有边界或无边界,谓世间为有常或无常,臆度如来死后存在或不存在等邪见。若不读《佛心经》,以为如来入灭以后就不存在了,但如来法身是永远存在的。世界道德越来越衰败的时候,所有佛的塔庙都消灭了,但毁寺中永远都还藏有诸佛的法身、报身在里面,这是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开头所阐述的,我们不要无知又没有深入经藏,臆度是这样、是那样。很多外道或者是外面的人,并非真正的佛教徒,却号称是佛教徒,又不深入经藏,即使深入经藏,又是断章取义,因为并非是真正的佛教徒,当然不能得到佛所赋予的真正智慧。

现在大藏经典很方便,以前要听到一句佛号,要拥有一部经典都很不简单,现在是很简单的能获得,一上网络各站去,你要什么经典都可以搜寻到,而同样的经典,佛教徒看了以后都清清楚楚,不会有错误的见解。为什么外道同样看到一部经典,却解释得偏邪,文意乱七八糟,并非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这都是以外道的修证、知见、邪见,勉强的来解释如来知见,当然是落入偏邪、乱七八糟的。

4)无明暴流者avidya-ogha,指与痴相应之烦恼:无明暴流者这是最根本的,不管是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这三者都是从根本的无明而来,五盖的贪、瞋、痴、慢、疑中的贪、瞋、痴是三毒,其痴是愚痴不是愚笨,是指你不明了因果、不知道因果道理,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这三者都不明了因果道理的时候,就会去受生,出生到欲界、色界、无色界。若是有一点点的无明,就出生到声闻、缘觉的小乘境界。假使全部都明了,就与佛、菩萨的境界一样了,也就明了因因果果的关系。我们修行或者是作恶,都与痴有关系,要明了因果就不痴;还是愚痴、不明了因果的,就是无明,无明是愚痴的代名词,亦即果报是随着业力在流转,是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的根本。

我们不希望出生到欲界,但是也不希望出生到色界天界,我们不希望修小乘的这种自我解脱的境界,我们希望打开无明,能够真正修习到佛菩萨的境界,才能把贪、瞋、痴的痴灭掉了。终结一句话,灭度就是要让你的愚痴破灭,让无明变成有明,就不会再去轮回了。释迦牟尼佛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下面就要讲到:「实无众生可度者」这又是在讲空理了,事情做了以后却不能去执着。

今天讲涅盘是怎么样?灭度的境界又是怎么样?是灭烦恼,将众生要度到哪里去?讲的这些佛法的概念,慢慢的把它连贯起来,以后讲到《金刚经》你就可以马上回想我们所讲的名词,可以增加你对经文的了解。

(2003.09.06.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