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3.
4.19.   5(之10)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般若波罗蜜行相是什么?()

我们大约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般若波罗蜜的行法,大略的说明了,因为在讲《金刚经》之前,不了解什么是般若波罗蜜?也不知道《金刚般若波罗蜜》里面在讲什么?从我们的讲义里面,除了五时判教以外,大概已经了解了般若波罗蜜的行相,怎么去做?我们也已经讲到了,一切法做不到的时候,要用方便法门去做到,所以才有六大波罗蜜的方便法。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总结,在这里面所有的名相,你能够了解的,都是我们修佛法、修行过程之间所要去体会的。

20.总结般若波罗蜜多行法法要

(1)能知能离

修世间禅,或者是转入佛禅中,这两条路其实讲起来是一条路,若是没有利用佛法,就没有办法证得解脱,虽然在世间的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之间,有很多不同层次真如性的显现,但是也不能证得解脱,所以每一个人的境界、层次、所证到的、所体验到的这个境界,若不能以般若波罗蜜的行法去对治它,就会受你的余习、或者是执着哪一个境界,那种执着的心所感召,就会出生到色界、无色界的那些天去。因此修般若波罗蜜就是在舍弃你所用的一切方法、所证到的一切境界、或者是哪一个层次,不管是世间、色界、无色界、声闻乘、辟支佛小乘的佛法、大乘的佛法,这些不同的层次都要能知、也是要能离,如何做到?就是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离,因此所证、所体验都要能加以抛离,这就是般若波罗蜜的精神。

若是你修行没有境界,也不知道哪一个层次,当然就没有体验什么境界?你就是还没有入门,要是入门就有境界、就有不同层次的体证,而所有一切的方法、境界,到最后都要加以舍弃,如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所开示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乘坐舟要 渡到彼岸,到岸了就要下船,不要一直执着在这个船上、法上,要换上一个更进一步的法,这样才能够一直走上去。你现在是用四圣谛法门、用十二因缘观、用卅七道品这些小乘的行法,加上持戒所修的世间禅定,但是有所证、有所得,都要加以抛弃,这即是般若波罗蜜的精神、法要。

一切方法、境界、层次、所证、所体验,都要以佛性空的真如体去处理,我们的佛性有两面:空的如来藏真如、不空的如来藏真如。空的如来藏性是应缘起法,产生一切法的根本;不空的如来藏性是我们空的真如体的另一个性能,是能应缘产生一切法的。在处理一切法之间,还不能够证到诸佛菩萨的境界,以佛性空真如坦荡荡去应缘,我们就要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观它。

以下处理的法则是观一切诸法,亦即一切方法、境界、层次、所证、所体验,都是要以无所有、不可得的般若智慧来观它,这样子就能知道一切境界,但是不执着,所以能离一切境界。若是没有佛法的熏习,很多外道、世间禅的,都会执着在他所修证的境界,这样就没有办法一关一关的往上去修证,到最后落得因缘的感召,出生到天界去了。如果碰到不好的、负面的障碍,譬如毘那夜迦的干扰、魑魅、魍魉之类的干扰,你不能够以般若波罗蜜的行法去破解它,你本来是要修佛道的,到最后也是 成为另一类去了。

我们前面也已经提过《大般若经》是在讲修行境界的能知、能离,《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也是要断我们的业力、断冤亲债主的干扰,该经是断业障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全部《大般经》只有《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分,是世间人或者是已经悟道、入道的人,刚开始修行时业力没有办法断尽的时候,要来诵读《金刚经》,其主要的分野也就是在这里。要能够依《金刚经》如实知道一切境界,也能顺利的离一切境界,就是以佛性的空如来藏性住在第一义谛空里。

什么是第一义谛空?我们常常在讲的,就是你的一切真如,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产生了境以后不起心动念来相应,这种境界、行相的能知能离,就是第一义谛空的体悟;眼睛看到一个东西,仅仅是看到东西,这眼根真如面对物像的时候,只是面对它、没有起心动念来分别这个东西是好、是坏、、…,不以我们的习气与它相应,这样就是住在第一义谛空的境界中。我们所有佛性的真如都有这种特性,不管是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无色界的四空处定的境界、甚至于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的修证,每一境界都有它的真如性,这真如性的主要目的、行相,是能对境不生心、有法无住,这就是第一义谛空的道理。

我们为甚么不能做到第一义谛空?就是我们内心里面还有很多的妄想、习气、执着,当我们所有一切的真如性,面对外在一切境的时候,在第一义谛空以外,再加上妄想、执着、见解,也就没有办法解脱。因此我们要慢慢认识佛性的空真如藏 性是怎么样?它只能知一切境界,不管修证到哪一个境界了,自性能够见光,就不要去执着那个光,自性能够见到什么外境,外境就是外境,不要去执着它,因为外境是一合相,《金刚经》所开示的:「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一合相就好了,不要去加以分别为什么会有一合相?这一合相里面又包括什么相?如此起心动念去相应,这就不是住在第一义谛空之间,因此以佛性之空如来藏,住在第一义谛空之间,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的空观智慧。

上面所讲的用一切方法、境界、层次、所证、所体验,都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观它,这样舍得不能再舍的时候,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即无一法可得,能够这样一关一关的往上成长、一地一地的往上修证,到最后终归无所得,回复到我们的空如来藏性,能应缘而不住一切境。到这里总结以前所讲的,你应该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下面也就是分段的说明:

「如此即能度过欲界、色界、无色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而登到彼岸,得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在三界之中你开始修善行,也就有善心的果报,其它的宗教也都是以行善为主的,就有欲界天的这些真如反应。有善根就会去行善,行善就会感召欲界天的果报,这都是善根真如的反应,你会出生到欲界天去;遇到这个时候,若不要出生到欲界天去,就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观所做的一切善事,没有什么善事、不善事的,没有一个可布施的心、没有一个可布施的物、也没有一个布施的对象,如此三轮体空,就能度过欲界天的感召,也就不会出生到哪里去了。

(2)色界修证要能知能离

「在欲界色身中观身是幻、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这就是卅七道品的四念处,是南传所谓的内观禅,修佛法对名相懂多少,并不代表你已经解脱了,要真的空掉这个色身,不受它的左右,那才是真正的无我,在欲界就是因为我们还有这个色身,这色身里面还有一个欲望,有欲望就没有办法解脱,在欲望里面常常受心真如的感情领纳作用所左右,在小乘的行法之间,第一个要破掉我的执着,只有从四念处去观起。虽然经典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要厌弃这个色身,七孔没有一处是清净的,死了肉体会瘀青、肿帐、腐烂、长蛆、最后化为灰骨,什么都没有,这是在观要舍弃对这个色身的贪爱,在观四念处之间观身是幻,为什么?因为身体是四大假合,不是真实的,所以你能够这样去观它,就不会执着它、就能超越它。

在打坐、种种的行持之间,观身体的变化,一下子膨胀、一下子发热、一下子发麻、酸痛、、…等等的这些现象,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气胀满了你觉得身不在了、没有气了又回到酸痛、觉受等的部分,应该把观受是苦放在前面,因为我们感情领纳的作用,在修持之间难免都有酸、痛、麻、胀这些痛苦。当然「受」不是只有痛苦,气充满了身体,你又觉得很愉快、色身愉悦,心地觉得非常欢喜,身体气不足了就酸痛,觉得很痛苦、懊恼,因此观受是苦。能够观的是我的身心,所现的这个身体,以及所现的忧、喜、苦、乐这些不定法,里面有没有我?你仔细的去思考、去体会,当痛的时候,有一个觉知的心,好像痛跟我没有关系,只是我的肉体在痛,痛、痛、、,但是有一个觉知能观痛的,你可以感觉这个心在那里好像不相干。

在观身、观受之间,难免会出现心意念和妄想,潜意识里面的念头、影相,这时候妄想念都会起来,或者是八识心田里面的种子、影相,这里面包括人、事、物都会现出来,因此有一个觉知的我,可以去了解心虚幻不实在的在起灭,这时候你就会了解,身、受、心其实跟我没有关系,跟真的我没有直接关系。从前面的三种现象,就可以观诸法无我,一切的法从身、受、心所产生的,好像跟我没有关系,此后才会悟到原来诸法无我。没有我就好办了,没有我就破掉我的执着;再来要用功的是破掉对法的执着,法的执着就从色界、无色界种种的这些修行法门中,去观法的虚无不实在。

「在色界中,观寻伺、觉观乱心,观喜俱禅无喜受,观乐俱禅无乐受,观一境性中舍念清净中无净秽。」:你在色界初禅中有觉、有观,寻伺就是觉观,你不去执着它,当你的真如性产生能觉、能观的一个觉知,来观照到你内心里面的妄想、习气、毛病的时候,不要以这个为依归,永远认为这个就很好、这就是在修行,要超越它,进一步 地将此法用觉观舍弃,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它。虽然阶段性的能用觉观来修心,但是观久了就会乱心,也还是要抛弃它,这时候就会进入无觉、无观的境界,进一步的就进入了喜俱禅,内心充满了法喜,是到二禅的境界。

二禅境界的真如性能够见一切光、宇宙光、自性光等等的,不管现什么光?你都不去执着它,修行的人对忧、喜当然不能受它的左右,毫无来由的喜心生起也要把它放下。如同参加法会也是一样的,有时候一个欢喜心从内心里面一直要冒出来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在高兴,但是要维持一个平常心,还是不受它的影响,不要以欢喜心为追逐的目标,这样子就能舍弃而超越二禅天的境界,进入三禅天。

三禅天是乐俱禅,这整个色身的细胞充满了气,是世间最快乐的,所有内在的真气充满了色身,已经到了三禅的境界,你不去执着这种色身上的快乐,那种快乐是不真实的,有气就快乐、没有气就痛苦,表示一切法是无常的,不要去追逐这种气充满的快乐,不要去执着它,体验以后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观它为空,这样你就能继续的往前走上四禅的境界。

修证到四禅的舍念清净地,是色界的最高天,本身就能住在一境性,一境性就有刚刚所讲的第一义谛空的样子,虽然四禅行者在定中能有这能力,但一出定就没了。四禅一境性是意根面对外尘境能够如如不动,在这中间不起心相应,是为舍念清净。对于一切境,没有什么干净、或者是污秽的这些观念,这样子只是你这个心,对着境如如不动,就已经有四禅的最高境界。但是也不要以这种境界为满足,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破解它、以破掉色身的束缚。有一天你修行能破掉色身,禅宗所谓的开悟,也就能舍弃这个色身,进入无色界的境界。

(3)无色界修证要能知能离

「在无色界中,观空之无有边处亦无所有、不可得,观识无边处无所有、不可得,观无所有处无所有、不可得,观非想非非想处无所有、不可得。」:在无色界中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处定中,一为空无边定,你的心可以扩大到无量无边的远,能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破解它,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执着它。这样不执着空无边处定,你又会回来执着一个心识,进入识无边处定,心识可以缘过去事、未来事、或者是现在的种种因缘果报,能够缘来缘去,到最后心也会乱,此时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破解它,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不要再去用这个识,观来观去懂得了过去哪一世怎么样?未来怎么样?这些心都要放下,这样就能进入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定。

无所有处定是有定、有体知,但是不执着那个境,我们修中道观,就有一点像这个样子,可以体知一切有境,但是不去执着一切境,就是以空无的体,去面对因缘所现的一切境都能不执着,这就是无所有、不可得的般若智慧来观它;既然这个都不执着了,也许你就进入世间禅的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处定,寿命有八万大劫的寿命,有五百六十八亿年,若是你执着了,有寿就有尽,这并不是我们佛法所要求得的,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破解它,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就不会去执着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果报。这是世间禅的修证大概是这个样子,你还是要过关斩将的,以般若的智慧观它,能知一切境、又能离一切境,潇洒自在的度过一切。

(4)佛道解脱法门的修证

再回过来讲,你在色界的时候,加以修六度波罗蜜、或者加修四圣谛法门、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等等的,就能修证到声闻、缘觉的境界,也就是有小乘解脱的知见。当证到小乘解脱的时候,也要抛弃它、不要执着它,也就能转入菩萨道,发大心来行菩萨道,以自利利他的精神,进一步的来走向佛道。这种种的境界、果位,在这里都是要以般若波罗蜜的观空智来度过去、来登度到彼岸。最终也就能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无上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正等正觉也就是不偏于有、不偏于空的这种觉悟。

如果偏于有,就是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等所修证到的境界,你执着为有,也就卡死在那里、也就会出生到那一道、那一天去。若是执着为没有,是为断灭空,最后佛性会死掉了,可能悟得我空理,得声闻乘、缘觉乘。如此不偏于有、不偏于空的修证,修菩萨道就能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亦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从境界、果位而言,要以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观这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能知一切境,也能离一切境。

(5)佛道体证诸真如法

谈到真如,依《解深密经》圣教量言,真如约能诠而立的有七种之别:(1)流转真如,若随相而言,生死流转非以自在等为因,由分别、依他之因缘而起,凡夫位谓此真实不虚。(2)实相真如,又作相真如、空相如,指于一切法上之人法二无我所显之实相,不着空有两边者。(3)唯识真如,又作了别真如,若随相而言,指无漏唯识之观智,客观地面对诸有境,了境无想之境界。(4)安立真如,若随相而言,乃我、我所之所执处,指器世间、众生世间相,依众缘安立而住。(5)清净真如,乃烦恼、所知二障永灭之毕竟清净,得自在无碍智。(6)正行真如,证悟得涅盘道所显现出的真如。(7)邪行真如,又作邪行如,若随相而言,为苦因之爱执,一切烦恼法皆由此出,邪知邪见者所依之真如。

如此菩萨知五蕴自性真如:上面的世间禅不去执着,就要修学菩萨道,要加修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从色身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开始观起,色有色的真如会现一切色相,受有受的真如可以产生忧、喜、苦、乐,哪怕是已经成了圣人,仍然有忧、喜、苦、乐的觉受表现,但是可以不「受」 觉受的左右,也会笑、也会哭、也会流泪,但是就是没有烦恼,这都是真如性所反映出来的。

五蕴自性真如是如实的反映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的真如性,我们常常在讲的真如,什么是真如?不是只有一个佛性真如,所有一切都有它的真如,五蕴当然是有它自己的真如,既然有它的真如,是真正如其本来的功能会发生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的真如性,各个的功能会让它各个的现出,问题是现出的时候,我们能不受它的左右,这是修佛法最主要的重点就在这里。

六大自性真如: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每一大都有它的自性功能,火有火性可以燃烧,火旺可以产生热,我们身体也有火大,宇宙之间也有火大,火大自性真如性所现的是火性。地大是坚实,有一个物质形象的,在人体是骨骼,在世界是所有器世间所有能够存在的物质,都是属于地大,是比较坚实的。风大是所有成就一切业的来源,我们身体也有风大,我们中国人讲气,在南传的佛教是不讲气,而是讲风,在我们身体里面能够产生气的地方,都是气、风大自性真如的反应,我们在行禅、在深呼吸,都是风大的作用,风大是有风大自性真如的反应。如果一个人光会呼吸,没有产生内在的真气,那风大就不成为风大,只是一个呼吸的空气进去而已,修行要体会风大,就要感觉丹田的气怎么走?在经络怎么行走?这才是风大真如自性的显现,你要去体会它,让我们内在的风,得如实真正的依它的特性而产生它的功用,就是风大的真如性。

水大也是一样的,是依一切的境界变化是不成定型的,在我们的体内,可以说是我们的循环系统、血液、精液、唾液等等的是水大,它的特性可以湿润一切、带动一切,在我们宇宙世界,一切海洋、江河,它的水性跟我们肉体的水性是没有两样的,水大自性真如你要观它水性、流动性、化性、特性,可以观你的自身。在《楞严经》里面也开示了,有一位菩萨观水大而悟道,一入定就观身体像水可以流动,他起先修的时候,是从口水观起,从津液、体内的这些水液里面去观,慢慢的去观你的身体的水就可以扩大,你可以感觉水大的真如性,跟海洋、江河流的水没有两样。你懂得水大真如自性以后,可以扩展到虚空界之间,一切世界都是由水大连结在一起的,所以就有香水海,香水海的水是跟我们身体水的性质是没有两样的。

以地、水、火、风这四大真如自性,是可以形成一个物质,小至细胞、我们的身体、动物的身体,大则如我们的地球,及其它的世界等,都是由这四大合成的。而产生这四大是要由哪两大成就的呢?根本上是空大,六大的第五个是空大,空的真如自性是无形无相的,一切法都是由空而来,能够修证到如佛的空真如体,就可以住在空之间,依空而无所不在,要看看不到、看不到却无所不在,有相、无相之间都有它的空体存在,有物、无物之间都有它的空性存在,一切法的基本都是依空真如自性 而起。

从四大与空大之间有一个因缘,来连结成产生果报的体,小则我们的肉体,大则是器世界,也是我们的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个心---识大,我们意识的识,是应一切因缘而产生的,小至我们的身体会出生做人,都是识受业力的感召,你心动就产生与某一个因缘结合,而去出生做某某人的儿女。如果你受动物的感召,就出生做动物,也都是由于这个心识。我们这个世界要成立,都是我们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的阿赖耶识有这个因,共业所造成。还有在哪一个时空、宇宙浩瀚无边之间,产生了一个地球,爆炸以后所遗留下来的,就有不可想象的这些岩浆,慢慢的冷却下来了,就变成结块岩石、泥土,长年的风化,慢慢的就有生物,地球也是由我们的心所幻化而成的。在《楞严经》里面也开示了「一切因缘都是由心所幻化的」,没有心就没有识大,就不会去受生, 故由此可知六大中之识大是一切法起的根本。

有觉有观三三摩地自性真如:初禅与觉(寻)、观(伺)二心所相应之意,有觉、有观于十八界之法中,就觉、观二法相应之有无,可分为四品,即:有觉有观、无觉无观、无觉唯观、无观唯觉等四,意界、意识界、法界等三界,通于有觉有观、无觉唯观、无觉无观之三品。(1)在欲界与初静虑中之观法,唯与觉法相应,故为无觉唯观。(2)其中眼等前五识,以行相粗对外境转,故与觉、观恒常相应,是为有觉有观。亦即在欲界及初静虑中,意界、意识界及法界等三界,除觉、观二法外,其余之相应法常与觉、观相应,故为有觉有观。(3)五根、五境等十色界不能与识相应,故常不与觉、观相应,是为无觉无观,在第二静虑以上乃至有顶地,此等之法不与觉、观相应,故为无觉无观。此外,法界中之非相应法及静虑中间之观法,皆为无觉无观。(4)在初静虑及第二静虑中间,此等之法唯与观相应,故为无觉唯观,又觉法唯与观法相应,故一切时中,皆为无觉唯观。由此可知,初静虑及第二静虑中间称为无觉唯观地,第二静虑以上称为无觉无观地。

四圣谛自性真如:小乘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谛有它苦谛的自性真如、集谛有它集谛的自性真如,集谛就是一切你所造的业,累劫把它累总起来,就是收集你的业,有善、恶、无记业一大堆。为什么它会去收集?因为它有一个集谛的自性真如,就会如实的去发挥收集一切业力的功能,可以不要让它去收集吗?可以,你就要去修行,要多行善事、不要做坏事,自性真如就多做好的、不做坏的,这是集谛。

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都是无明所造的,今生已经开始在修行了,要成为圣人,只有用灭真如的这个法门,来去掉一切业力对你的影响,业力对你的影响是受刚刚六大里面识大的识心影响,你心能不动,业力对你就没有办法,你心会动、常动,所有的业力感召,就会去应缘受生,不管是出生六道里面的那里,在天界、在人界、在畜牲界、在饿鬼界、在地狱界,一样的都是心识在作怪。

要体会现在所受的苦,不管是八大苦的生、老、病、死之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忧悲苦恼苦等等的,都是以前所造成的业所显现出来的,是果报的结果。所以体会苦是由业而来,业是由过去无明所集造的,既然苦、集都是造业,就要灭掉一切的业缘,让这个能灭的真如自性,大大的发挥功能。当然这个是要磨练的,观苦不是苦、观受不是受、观身是幻化,是要用灭真如体去做这事情,它本来就有这种功能,你如何再来利用它,让它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就能做到灭了目前的苦,也可以对以前所造的业不相应。当然完全灭了是不可能的,佛法是不讲断灭相的,因为业重就重了,只是保持你的心清净不受它的感召,识大不乱起心相应,一切业是业,它是它、我是我,虽然都是我以前所做的好事、坏事,但好像跟我没有关系,这种灭真如自性,你要让它去显现出来。

这是苦、集、灭的道理,做到了你就得到果位了,有了果位就称为道谛,是小乘的果位,就是证到了阿罗汉果是无生,不再受生了,已经得到了自我的解脱。我们已经受了菩萨戒,为什么不能观身是幻、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这三个都没有办法做到,就没有办法做到观法无我,你就没有菩提,没有这种觉悟的心,来破解业力对你的牵扯,这样连阿罗汉都不如,号称是为菩萨,但是有时候就做不到解脱,反而是不如阿罗汉能证到自我解脱。

十二因缘法自性真如:这是小乘行者来观十二个因缘,让你受生轮回的过程,有生就有死,要不死就不来受生,要观怎么不来受生呢?从十二因缘来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死。

我们说不来受生就不要去造有漏业,有漏业不管善业、恶业,有漏业就是不完美的,会感召出生到天界、做人、畜牲、鬼神或者是堕落到地狱道,不要去造有漏业,就不会有生,要观怎么不造有漏业呢?造了善业也不要去执着,去造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来自于哪里?有漏业来自于你的感情作用,由于欲有所取得,也就造了有漏业的因,不要去有所取得,就不要产生觉受相应,我喜欢和我不喜欢等等的心念,都是你内心的习气使然,能够保持一个平常心,对于一切境的喜欢、不喜欢,都起不了感情觉受的作用,也就不会去造业,不造业也就不受生。

同样的道理,对一切境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种种的觉受,纵使眼、耳、鼻、舌、身、意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种种的尘境都不会动心,能够保持一个平常心,六根入六尘境,能够那么心安理得的不去有所执着,一关一关的往前推,六根都是受心的控制,心不产生觉受,后面种种的境界、状况都无由发生,一直推进:生缘老病死、有缘生、取缘有、爱缘取、受缘爱、触缘受、六入缘触、名色缘六入、识缘名色、行缘识、无明缘行,反观察照到无明不起,就能证得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也都有它的真如性,要让它如其自性显现而不去执着它,观这十二因缘来证到解脱,这是一直往后类推到最原始的无始无明,心明就不再去受生,这是小乘行者的思惟修方式。

十八空自性真如:修世间禅定、修学小乘的禅观,要能修得解脱道,可以先以十八空来观一切法,把一切法用理念来空掉。十八空有十八空的自性真如,有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这十八空要让它如实的去了知、去现出来,这样也能证到小乘的解脱道。

四静虑自性真如:是色界四禅天的四静虑、禅定,是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是离生喜乐地、离苦妙乐地、定生喜乐地、舍念清净地,这四静虑都有它如实的自性真如。静虑为菩萨到达大涅盘所必备十种胜行之一,禅定是六波罗蜜之一,是十波罗蜜之一。我们修习禅定,能对治乱意,使心安定。有三种:(1)现法乐住之安住静虑,使人从心乱中,得安祥。(2)引发六通之引发静虑,先成办漏尽后,也可引发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等五神通。(3)成办事业利益有情之办事静虑,由静虑波罗蜜多,起神通后,能引有情,令入正法。

四无量心自性真如:即佛菩萨为普度无量众生,令离苦得乐,所应具有之四种精神。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等是,这是菩萨悟道以后,自然会产生这四无量心,慈心无量对一切众生、悲心无量观一切众生的苦乐等同于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思惟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于内心深感喜悦,而入喜无量。另思惟无量众生一切平等,无有怨亲之别,而能入舍等至,称为舍无量心。

 这慈、悲、喜、舍是菩萨证到这个境界,这慈、悲真如就自然现起来,有的人很烦恼说我为什么没有这慈、悲、喜、舍心?你没有证到地上菩萨,四无量心怎么起?要起也没有那个功夫,你是修学小乘的、是修自我解脱的,常常就不能为别人着想,这慈、悲真如自然就现不起来,你要让慈悲心现起,也要不断的自我熏习,使众生离苦得乐的工作,当作是自己的工作,这真如自性也就会现起来。能够慈、悲的给予众生快乐,无形中自己心也快乐、众生心也快乐。舍是要舍一切方法,舍心清净,或者是所有的东西都无私的布施给众生,众生平等观之。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慢慢的建立,这四无量心也都有它自性真如的一面,你要让它如实的发挥出来。

四无色定自性真如:是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这四无色定也都有它的自性真如。四无色定乃对治色法之系缚,灭除一切对外境之感受与思想的修行,及藉此修行所达到的清净无染、虚空静寂之精神境界。此四无色定各有两类,生无色及定无色:(1)生于四无色界之「生无色」,于此之时,定心现前,所得定之名。(2)非由生得,而系修证所得;盖假令其身虽犹在欲界等下地,然因行者修证而现起无色界之定心,则亦得无色之果,称为「定无色」。

  此四无色定:(1)空无边处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禅,灭除障碍禅定之一切想,行者思惟虚空无限大,得空无边之相。行者缘欲界第四禅之色相以修行厌离色身,而尚有色想,故需修加行始能去除色束缚;(2)识无边处定,此定超越空无边处定,行者思惟识为无限大,能缘过去、现在、未来,即思惟识无边之相。(3)无所有处定,此定超越识无边处定,行者与无所有相应,思惟无所有之相而安住其心。(4)非想非非想处定,此定超越无所有处定,行者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其心。此非想非非想定无明胜之想,故不同于灭尽定;亦非无想,故不同于无想定。  

五眼自性真如: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是佛的境界。

(1)肉眼---肉眼:是大家都有,眼根可以看。

(2)天眼---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此天眼不受远近、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之,是证到色界四禅的时候,可以现出天眼通,有天眼真如可以观十方虚空、一切世界都可以看到,可以看到一千大千世界众生的因缘果报。此天眼唯一跟佛眼不同者是要用心意,其想要看的境才会现起。

(3)慧眼:为悟空之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产生智慧。慧眼真如是以悟空为主,须菩提是证得慧眼,慧眼就是证到空,须菩提是悟空第一。空真如性显现出来了,空修证到了就从心空之间,产生一切智慧。

(4)法眼:是观一切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什么法的来龙去脉、因缘果报,祂都清清楚楚,知一切法的生灭、知一切法的道理,也是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这是法眼自性真如的境界。

(5)佛眼:是前面四眼具足以外,还有更大的能耐,可以看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一切有情、无情十二类众生,祂都能了知、清清楚楚,这是佛眼对于众生、对于世界观所不同的地方,是修证功夫的不同,所现的真如自性就不同,这佛眼是佛的境界始能有。佛眼无不见知,无事不知,无事不晓,且不必用心意念,诸世界与众生,均在佛心中,故佛眼能了知一切境。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各个也都有它的自性真如,能够体知就是你得到了,得到了也要放下,还没有感知的、还没有现起来的,就是没有证到那个境界。对于后面的这些境界,我们都去了解它,下面这些真如性都已经是佛菩萨的境界了。

六神通自性真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漏尽通是没有烦恼了,没有业力能够抓住你,这种自性真如现起的时候,当然就自在无碍了,为什么有的没有现起?就是无漏真如自性没有让它现起,妄想、习气、毛病蒙住了所有的一切真心自性,自性真如也就现不起来了,我们修行就是在修这些,让它能现起来、让它能发挥它原有的功能。

其它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这五神通,在四禅天的时候,因为已经住一境性的舍念清净地,是色界的最高天,你要学什么也都能成就,那个时候这五神通自性真如,在四禅天可以让它现起来。

修佛法与世间禅不一样的,就是先修漏尽通,不一定要去修五神通,因为五神通纵然得到了,还是转不了业力,虽然知道寿命怎么样?但是仍然转不了命运,这种神通要也好、不要也罢,要了也没有用,知道几个月以后要死亡了,却也摆脱不了要死亡,那有什么用?那倒不如不知道,该死的时候就死了,还轻松愉快一点,不然预先担心了好几个月,天天为了死在担心,因此执着了这五神通的境界,就感召天上的天神也就出生到那里去了。

我们修佛法不去求这五神通,所要求的是要先证到漏尽通,漏尽通就要以般若的智慧来破一切境,这样不会去对一切境执着,不会出生到欲界、色界、无色界种种的天上去了,这样你就能住在寂灭为乐的涅盘境界之间,还是要先修学到无漏的智慧。

若是这样修佛法的人不就没有神通了吗?不是的!当你修证到金刚如来六地的时候,漏尽通以外不用修法五神通自然现起,是因为心清净自然现起的。而世间禅四禅天的五神通是怎么修起的?是很用心的去磨练的。

修宿命通是靠记忆、用观想、回想,这经典里面都有讲到,《阿含经》里面告诉你,禅定如何修宿命通?要用追想的,脑筋越是用它、能力就越强,记忆力越是用它、记忆力就越强,你现在就开始想,我还没有来法尔以前,我是坐什么车来?我走上法尔的楼梯,左脚先上或者是右脚先上?每一个细节、一直把它回想过去,一直倒回去,一直倒到早上起来,你做什么事情?然后再想昨天要睡觉以前,你又做什么?白天又做了什么?今天想到昨天、昨天想到前天、、、。

我们阿赖耶识的藏识,对你做过的事情,都会记得清清楚楚,若是你这么用心的去回想,甚至于一分一秒、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不差地去回想,这样子一直的回想、推想,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断了,是这么磨练的,磨练到今生我出生的时候,哇哇坠地是怎么样?在几岁之间,在哪一年做了什么事?大小事情清清楚楚的,我还没有出生以前是怎么样?又是怎么来受生?上一世是怎么死掉?上一世为什么死掉?前世又做了什么?脑筋都会记起来,然后上一世、上上一世、、、修宿命通是这么修来的,这是世间禅定里面,就是这么去练出宿命通的。

眼通的修法也是一样的,天天拿一个点亮的蜡烛在黑暗的房间,眼睛一直看着它,看久了这个光越来越大,这么一直的磨练,光看久了、眼睛就可以透视墙壁看到外面、接着看到世界以外、看到天上,甚至于其它的星球都是这么磨练的,用这些有为法去修这五神通也可以,要用你潜意识去观众生的心念也可以,心清净下来好好体会,可以感知哪一个人的心在动、哪一个人的心不动、哪一个人的心怎么样?这是土法炼钢这样去练出来的,这是用有为法去修练的。

佛法不是这样的,前面所讲都是以般若的智慧,空一切法、空一切相,怎么可以这么用有为法去用功。佛法是先修得漏尽通,先修没有烦恼的神通,修到以后自然微细的习气灭了,当证到金刚如来六地的时候,这五神通自然现起,不必修而获得,是开发出潜在的如来藏以后,自然就现起,知道很多众生的因缘果报,不用修法自然获得,这才是真正的神通;四禅境界的脑筋头壳没有破,如来藏是开发不出来,这两者的神通是不一样的。

佛的神通三明:是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三明是外道里面没有的,只有佛才有的。

天眼明:不受时空的限制,它可以无始劫以来,有时间祂就可以了知众生的因缘果报,能见度是遍满十方虚空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佛的心中,不用去想,不管动心与否,是无所不观。这在《维摩诘经》里面就有说明,天眼明与天眼通的不同。这些前面所修的般若波罗蜜的境界,与众生种种的善、恶因缘,你都能自在,才能容纳所有一切众生在心中,无所不包的容纳在心中,这种才是真正的无所有、不可得,像虚空一样的容纳一切,这种修证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天眼明:天眼通是起心动念才看得到他方,而且看到的是一千大千世界里面的,不起心动念就看不到,因为它是用想的。要看玉皇大帝(帝释)现在在做什么?心念起!玉皇大帝的宫殿才现起,要看阎罗王现在在做什么?想到了!阎罗王在审判哪一位的境界才会现出来,这就是天眼通的境界。天眼明是不必用想,一切境、众生都现在佛的心湖中。

宿命明:只有修证到佛境界的才有这宿命明,所有的世界,不是只有我们这个世界,十方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哪一个世界,何时生?何时灭?都清楚了知,可以观这个世界里面有情、无情的众生,无始劫以来的因缘果报、恩恩怨怨,也都清楚了知,没有开始没有终了,诸佛可以给你授记,未来几千万亿劫以后的哪一世,你会成佛,你的佛号是什么?你的国土是什么样子?若是没有这种宿命明,根本无法给你印 记,这就是宿命明。

宿命通:是阿罗汉或四禅天的天神,可以了知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报,错综复杂的关系,八万劫以外就看不清楚了,在《楞严经》里面的五十种魔相,为什么会有断灭相的误认?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只能看到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报,因此认为无因而有,而八万劫以外就看不到,就说死后断灭。

经典上面也提到,这乌鸦为什么会是黑色的,因为看到牠出生做乌鸦时就是黑色的,认为是无因而有,怎么会认为无因而有?因为八万劫以外看不到,也没有看到经典,又执着、认为是无因而有;八万劫以后又看不到,这个人死了以后,他说不知道去哪里,就说断灭了、到这里为止了。这种无因而有、或者是断灭相,都是因为你的智慧、神通,只有看到八万劫以内的众生,就把它下定论了,才会有这些无因而有、或者是断灭不生的这些因缘果报的误认。要懂得神通,要与修行境界相提并论,你就很容易了解,每一个魔相他所执着的错误观点是在哪里?这就是宿命通。

漏尽明:内心没有一丝一毫不好的念头,那是清净无有烦恼因的,是真正的清净了,没有什么烦恼了,就叫漏尽明。诸佛菩萨,没有烦恼的种子了,所以是谓漏尽明,都是清净的白业。一般的菩萨、辟支佛、或是小乘的行者,有烦恼的种子,用有漏智去观无漏智,用般若的空观把它空了,观它无所有、不可得,可以不受它的左右,这种无漏是有一点勉强,还带有一点污染,比较淡薄却能不受它的影响,是为漏尽通。

六神通每一个神通,都有它的真如自性,要如实的让它现起其功用,你就做到了六神通真如,现不起来就是功夫还没有到。

卅七道品自性真如:卅七道品都有它的自性真如,卅七道品是修学小乘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八正道,一共是三十七道品。四念处是要破掉你身、受、心、法的执着,来证到诸法无我,有了法、色身的执着,第一要空掉的是我的执着,首先观破你的色身、再来修心,到最后还是要以七觉知(七菩提分)就是以般若智来破解一切相,在你的行为之间,以八正道来做,这样就能证到自我的解脱,这是卅七道品的自性真如。你不要看这是小乘法,小乘法有时候是可以证得解脱的,大乘佛法是记忆了解、智能很多、很磅礡,但是要静定就是静不住。

三解脱门自性真如:三解脱门是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这是登地菩萨所要修学的,还没有登地以前是要修十八空观,这个你要搞清楚,十八空有一点是用意念去想的,就像十二因缘观一样是用推想的,去想一大堆的道理,说一切法都是空、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受它的影响、诸境都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体性空,所起的法也是空,这样去理解出来的。而空三昧是不同的,现说明如下。

空解脱门:是直截了当的去断你一切因缘的牵扯,第一个空三昧现起的时候,一切境界来黏都黏不住,你不必用一法来断它,它自己就黏不住,这个起码要把你的心扉打开,心扉打开就是开悟,开悟以后的行者就会翻种子,在此之时就要修这个空三昧。空三昧也不是一下子要得就能得,是要练很久的,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这种微细的习气还是有,小习气还是会执着,执着一些恩爱的小毛病、执着一切爱吃的、放不下的东西、听到音乐时手脚要动一动、、、自然地有习气的反应,这些也都要在你空了一切法之间,要慢慢的把它断掉了,或者是比较微细的贪、瞋、痴、慢、疑的习气,这些微细的虽然不会现在你的人际关系之间,但是会现在你的心湖里面,知道了要慢慢的把它灭了。

等到完全灭的时候,空的自性就现出来了,空的真如体就完全的显露出了,这个时候十方虚空所有的因缘,怎么抓都抓不到你,这才是真正的空三昧证到了。空三昧证到只是第一步,你还要回过头来学习’有’中不黏,要空、有不二的修行境界,空证到以后就要来承受外面的一切因缘、境界,承认确实是有因缘果报的现象,你能够面对这些因缘,也慢慢的能学习到面对它而无所谓。空是绝对的否定外在的一切相,反正是有、没有、真、不真,对我而言都是空,不理你!是有这种闭关自守的作用。

无相解脱门:是把修空三昧这种闭关自守、绝对的否定观念把它打开,打开门来接受外境,我可以看到很多花花绿绿的因缘,却可以用空的自性真如去面对那个境,也能得到自在无碍,这样无相解脱门就做到了,这是第二步要修证的。

阿罗汉是绝对的保守自己,不会去受伤害,在山上没有人干扰,或者是独自修行,自在无碍可以入定,但是在灯红酒绿、吵杂之中可能就定不住。学菩萨法的是要真正的到那个境界里面去磨练,上面所讲的方便法对于犯戒与否,菩萨都观它是一种方便法,慢慢的学习能够适应,是正、反两边都要学习到无碍,因为这跟以后发神通有关系,正、反两边都要无碍,才能用到神通上,你的心被绑死一半了,是起不了神通变化的。为什么要以方便法来观一切法的正、逆两边呢?其作用都是在放大你的心量,对正、反两边都不执着,那就更进一步了,所以空是第一步要修证的,空没有证到就没有解脱,证到解脱了,再放开来接受有,空、有都不执着的时候,那就是中道观。

无愿解脱门:是没有什么愿望在心中、不去乞求什么,这样子才能自在。有愿就容易让人家乘机而入来转动你的心意,还没有到八地菩萨,不能够随便发大愿,在修这三解脱门的是六地菩萨而已,六地菩萨修空观、无相观、无愿观,然后从这三观里面去证到三三昧,证到以后就进入七地菩萨。在修三三昧的这个时候才六地菩萨,这个时候不能发愿,有愿大概都是为自己,要到八地菩萨不动地、十地菩萨的时候,才再来发愿成佛的境界。

这三个解脱门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卡,也是登地菩萨能不能证到不动地的一个关卡,六地菩萨是在修空、无相、无愿三三昧这三解脱门,证到以后就进入七地菩萨,把空、有不二的道理搞通了以后,就进入八地不动地,真的是不动地菩萨了,大乘菩萨的解脱是在这里学到的。(待续)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