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3.1.25.  
5(之6)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般若波罗蜜行相是什么?()

10.真能行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

般若波罗蜜多的真实境界是什么?以要言之,一切法不落两边,前面所讲的要观无所有、不可得,是否空也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是的,两边不执着,所以说一切法不落两边,例如菩萨摩诃萨应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不落两边是空、有这两边不落,这才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前面讲的是怎么做?现在要讲真正的方法,拿出要做的方法。

为什么菩萨摩诃萨能知、能离诸法,因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无相、若有相,若无愿、若有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若杂染、若清净,若生、若灭,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无罪,若世间、若出世间,若属生死、若属涅盘,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善、若不善、若无记,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若学、若无学,若非学、非无学,若见所断、若修所断、若非所断,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如是观时,诸法皆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呢?由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一切法皆空无所有不可得。

若有常、若无常:我们观世间的有常、有无常相,世间如果是常的,那是不可得的!为什么?因为世间没有常的,只有空无的相才是有常的。世间相是无常,证到空无的时候就是常的。所以若常、若无常,你要不落于常与无常两边。若你喜欢跟人家抬杠,就是没有以般若波罗蜜智空掉常与无常这两个境界。

若乐、若苦:我们的身体会有痛苦与快乐,当气充满了身体就很快乐,气不通、脚就痛,所以有时候是苦、有时候是快乐的,若你以般若波罗蜜来观它,就没有所谓的苦、没有所谓的乐。同样的道理,后面所讲的也都是相对待的一种空、有的比喻: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空、若不空,若无相、若有相,若无愿、若有愿,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若杂染、若清净,若生、若灭,若有为、若无为,若有漏、若无漏,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无罪,若世间、若出世间,若属生死、若属涅盘,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善、若不善、若无记,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无色界系,若学、若无学,若非学、非无学,若见所断、若修所断、若非所断,若在内、若在外、若在两间,如是观时,诸法皆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呢?由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故一切法皆空无所有不可得。

几堂课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大般若经》里面的精神在讲什么?般若波罗蜜要怎么来修?般若波罗蜜的修行也有一个次第,下一次我可能把修行的次第稍微把它列出来,虽然道理容易懂,一下子却是做不到,用般若波罗蜜去观它无所有、不可得,还是做不到,要你对这件事情不要去执着它,你却丝毫没有办法一下子放得下,这都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熏习的习气,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把它断掉,尤其是地前的菩萨,还没有开悟前的菩萨,虽然经典可以诵读得很多,修行也很用功,但是要他断掉习气,却也不是那么简单;地上菩萨比较快,因为是直接进到八识心田,可以看到心地里面的毛病,平时也可以调伏它,面对境界心念起来的时候,也可以骂它、苛责它,或者是疏导它、安慰它,我们的心常常自己骗自己。

昨天有一位小姐打电话进来,谈了很久,谈得几乎欲罢不能,她问一位师长:「我们有好几个心吗?」「哪有好几个心,心只有一个,把它调伏好就好了!」我们要了解的,心最少有八个,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意识以外,还有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这后三个才是重要的意识心,而第七、六意识两个是假心,真心是我们的第八意识,是随业流转的,所种善、恶因缘的种子一大堆,所以才称藏识。

第六意识对外境的执着,第七识对于内心八识法尘的执着,离不开我的执着、法的执着,有我就有众生、有我就有寿命。《金刚经》开示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念起来是很简单,怎么做到?就是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去观它、破解它。几堂课讲下来,都是一直在强调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及怎么做?而前段的基础打好了,再来讲《金刚经》,你就可以更深一层的了解,怎么来做?怎么达到目的?怎么对待内心的妄想、执着?

菩萨要怎么样做才能真的行般若波罗蜜多?这是很重要的课题,在《金刚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须菩提尊者在问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世尊不与他相应,即答说:「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世尊马上借机教化他,把心中的众生否决掉了,不要让他去执着那个众生相。

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一件事,听到一句话,就都在那件事、那句话里面去打转,也就是没有用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去修行。以前同学经常的发问,其实我也很不喜欢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不懂然后就发问,没有到那个境界对你说明了,你还是不懂。就像释迦牟尼佛常常在堵须菩提尊者的嘴巴一样,一提到众生者怎么样,世尊不与他继续讨论众生是怎么样。

《金刚经》里面有:「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对一合相执着了,就会钻牛角尖,境界、因缘所成的一个相,在那里的时候,如实的知道这件事,但是不要去分别它,这样就是在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即禅宗所谓的「不即不离」。看到这件事,不要起心动念去分别它,若你当下能够懂,懂了就放下,就像你看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心地没有那么好,你是用心感觉的,感觉以后就放下。若你再进一步地去研究,他的心地为什么不好?他是不是被鬼神迷惑了,他是否学了什么法而迷失自己,或者是有的同学受了业力的感召感冒了、生病了,原来清净的心体都不见了、、…。我们修行的人要修到了什么事都能感知,却又不能再进一步地去分辨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若有这种心态,就是没有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去对治一切境,就是心又在动转,心有动转就会产生幻相、虚幻之相。

佛菩萨的境界是怎么样?是以如实空的真如体,可以知道很多现象界里面的一切现象,不管是事情、心念、境界--一个有相,都可以体知,就像我们一般人的眼、耳、鼻、舌、身,可以认知外境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境界,但就是不能动心,一动心去分析它就动了凡情,则世界所现的虚幻之相,就越来越真实,也就是没有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去观那个境,没有脱离那个境界,也就是执着它了,就会被境所转,那个境本来跟你是没有关系的,后来却变成有关系了,你被迷惑进去了。

因此看人、看事,若你没有跟诸佛、菩萨具足很大的因缘,佛、菩萨都会如如不动的,我们没有种善根、善因缘,没有种那个因、怎么会有果?当然佛、菩萨会如如不动地对着我们的苦难。观世音菩萨最慈悲了,只要你一心虔诚的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样就种了善因了,种了因祂不得不来照顾你,不然祂可以如如不动的,怎么如如不动?是以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来观众生的生生死死、起起落落,在六道里面轮转。我们修行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也是要有这种心态,哪一个人该帮助?哪一个不该帮助,都要依他的福德因缘,这也都涉及因缘果报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要有所修证,这也就是我们第十点所要说明的,怎么才能真正的行般若波罗密多的境界?

上一阶段告诉我们怎么做?现在告诉你怎么真正的来做?上一次告诉我们所有的境界、方法以及所体悟到的种种境界,都要把它空掉,不要去执着。昨天有一位小姐来,是Dora的朋友,送了一本书来,里面记载了很多的手印,这都是在修有为法的,是修学《大般若经》以前的境界,就像我们在修世间禅的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境界一样,执着那些就没有般若波罗密多的智慧,你不能说他不对,因为他的境界就在那里,很希望有佛菩萨来给他加持,使得身体的气很旺、更健康。但是以解脱而言,他并没有走到这一步。

我一再的对你们讲,你们能够听闻《大般若经》《金刚经》就已经是大学的程度了。开始修善行的、做善事的,不管是出钱出力帮助别人,这是欲界天的境界,死了以后会生六欲天,守五戒、守八关斋戒,再加上善行,就可以生六欲天。你要学打坐、你要断淫欲心,学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会有很多的境界可以体会,对这些境界就要以般若波罗蜜智慧去破解它,不要执着在那个境界上。

破了色身后是无色界天神了,若学六度者是登地菩萨了,心可以感知一切相,也能够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观破它、不执着,看成是无所有、不可得来观破它,这样子才能关关通过考验、超越,不要老是守在哪一个修证点上。在短暂的有生之年,有境界、有所体验,都是要超越的,求更上进的菩提道果实。

要真能行般若波罗密多的境界,是在哪一个层次?怎么做到无所有、不可得?就是空、有都不执着了。空是我们的体性真如性,若你心清净的时候,可以映现一切境界。网络上面的文章,有的同学很用心的看、思考,因为还没有到那个境界,讲来讲去,难免是会纠葛在一起了,其实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现的一切魔相,都是这样子次第地在遇到、灭除。

再则,对于密法没有受到正式的灌顶,你修那个法就会被外力所侵入、被不好的魑魅、魍魉所控制,若你懂得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你把这种境界看成是没有,没有就是要学空。一切法都有正反两面,就像我们的忧、喜是一对的,忧、喜是对心来说,苦、乐是对身来说,一切的境界、顺境、逆境也是对待的,空、有是对待的,有阴经脉就有阳经脉,然后搭配了一阴一阳总共有十二个正经络。

世间的一切法都有顺、逆,正、反这些现象,你偏向于哪一边都不对。以前我们常常讲的空、有不二、中道观,这些都是从《大般若经》里面出来的,佛法无论在哪一部经典所阐释的,当你懂了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本土的佛法,就是禅宗讲的比较简洁,但法也是一样的。刚刚所提到的对一切境界「不即不离」,是为中道观。能够做到「不即不离」,一定要先修到空证,修行的第一阶段,如果没有修到空证,就没有解脱。

修有为法在修行过程之间,是对你色身有帮助,在修到般若境界之前,也就是在初中、高中时可以去用那些,但是在大学讲《大般若经》的时候,就要把它舍弃,不然你就不会进步。有的人智慧比较高,直接进入空性里去体会,若是你真的懂得空的意义,前面所讲的十八空观,还不是真正的空证,要待开悟以后所修证到的空三昧才是真正得证空真如体。三昧是正定之义,悟空后才能入正定,才是真正的证 得解脱。

所以修证到悟空这里的行者,永远不会退转,怎么不退转?身体生病自己可以克服,甚至于可以忍受这种疾病,逆境来的时候可以安住心,不让他的心乱,逆境也就成不了气候,家里不协调的时候沉着应战,是用什么心态?就是抱持着空无的心,面对那个境,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就行了、过去了,因为逆缘都拗不过你,你不要用一法,这个空是不是很好用?

空就像我们把五个手指头卷起来成握拳,用来表示空的样子,当有一些因缘来了,或者是什么东西飘过来了,碰到这种圆圆的石头样拳头,它黏不住的,显示你已经悟到了空而且可以做到,让你的色身痛苦也不会觉得痛苦,要让你的心烦恼,因为你住于空之间,也不起烦恼。有修证的人可以化繁为简,什么事情都简单,一大堆的枝枝节节都不喜欢,有这种空的修证,一切业力都抓不到他,因为他没有烦恼,这是第一个阶段要修到的,修不到你就要转,要用智慧去观它。接下来的讲义也都会讲到,用什么方便法的来断掉,你还没有做到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就要用方便法门。

譬如现在你还不能完全吃素,你吃素家人就反对、抗议,于是你用方便法门,暂时听家人的,佛法是很圆融的,不会走极端,走极端会变成一种宗教的狂热,就像现在头痛的中东几个国家,都是宗教狂热者。而佛教徒会很圆融的去处理,还不能成熟过程之间的事情,就是要用方便法门去度过。

讲了那么多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做不到时就要用方便法门了,方便法门就是第七个波罗蜜多。地上菩萨是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开悟的人就要用十个波罗蜜,有一天你真的打开色身了,就要学习第七个方便波罗蜜多、第八个愿波罗蜜多。

我们开始在修解脱道的时候不能有愿力,在修证到四禅八定的、开始学六度波罗蜜的时候,第一个要修学的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三三昧证到以后,才是彻底的解脱,这三三昧是解脱的一个最重要的关卡。我们是凡夫,天神也是凡夫,不是只有我们人才是凡夫,天神的天寿虽然是很长,最后还是要去轮回,以佛法而言还是世间的凡夫,你不成为世间凡夫,就要证到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等这三三昧。为什么不能有愿力?这个时候不能有愿求,这个时候有愿求,会变成诸魔、毘那夜迦、魑魅、魍魉来当作把柄,用来破坏你的修行,也就是愿求变成他们做文章的好题材。您要有道场,他们马上可以满足你,你要名闻利养,短时间他们可以让你实现,这样你就完蛋了,不用再想修菩提道了,你就变为他们的一份子了。

譬如你突然间想要有一个道场,出发点是很好,为了弘法需要一个道场,这些诸魔、毘那夜迦、魑魅、魍魉也都有神通,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就让你很自然的能有钱,然后就有一个道场,有时候你还以为我发的愿力,菩萨成就我了,但是你到底有没有成就解脱道?你还没有那个解脱的知见,还没有定力很强的智慧,可以去观一切正法,你是被利用了还不知道。因此有智慧、学正法的人,一定要先修到空观,空证到以后你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学真正的密法。

这是《金刚经》里面所告诉我们的,须菩提尊者已经修证到慧眼第一,但是他没有慧眼想,智慧是从空来的,没有空就没有智慧,观不出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的?你要发光,诸魔、毘那夜迦、魑魅魍魉也都会发光给你看,你要气、鬼神的气也很强,可以灌给你,这些身外之物,我们在修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不管是真的、假的,都要把它破掉了,才能回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法不当真、也不当不真,这样抱着不即不离的平常心去度过了。

真正能行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是什么?是空、有两边都要舍掉了,为什么菩萨摩诃萨能知、能离诸法,能知就是你修证到那个境界了,原来初禅是有觉、有观,有两个心一个是真心可以觉观你的行为、你的心念,我知道了!知道不能这样只抓着那个一直不放,要离这个法。你修到二禅境界可以发光、见光明,不管是自性光、或者是外在的宇宙光明,跟我融合在一起,不管是什么光都好,我体会了但是我放下,也就是能离诸法。三禅境界整个气充满了身体,你拿棍子打他、他都不觉得痛,你拿刀子戳他,杀不进去,因为他有金钟罩,当你体会到了以后也都要放下,知道三禅的境界气是很旺,一打坐身体就非常的舒服,也不要天天在想那个气、要超越、要离诸法,能知诸法,也要能离诸法,这就是你真正在行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修行过程之间没有体会这些,你就没有这个境界,有这些体会你就要把它度过去、超越过去,要能知、能离一切境界,是什么境界?后面所讲的就是过程之间的一切对待语。现在开始稍为解释一下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对待语名相。因菩萨摩诃萨能观一切法若常、若无常:

若常、若无常:空是常,空性永远不变的,所以是常,世间哪一个东西是常?没有的!只有空才是常的,这个空是永远不变的,一些世间其它的宗教,都自称是拥有真理,因为他们的知见,局限在有天主可以帮他,天主就是真理。但是这个真理在我们佛教诸佛菩萨的眼里是会变的,因不管生到哪一天去,当天寿尽了,还是要再去轮回,这怎么是常呢?基督教说信我者永生,这只是他们的天主所看的宇宙时间比较短,认为这样就是永生了。天主教天主说天上一日夜,凡间16,000年,欲界第六天天寿有16,000年,此天天寿应有百亿万年,但并非就是永生了,还是无常!

永生就不要再来出生,不在六道中轮回才叫做永生,因为住在涅盘寂静之间,才能叫永生。涅盘寂静就是空性遍满虚空,才是永生,才是常。不然一切因缘法、果报所得到的天道,这些都是无常,那怕时空比较长一点,在我们眼睛看起来是不得了,《楞严经》里面的魔相,一到行阴区宇的时候,可以看到众生的因缘果报,八万劫以内,前后看的清楚,譬如现在在这里,未来八万劫的因缘果报,他看的清楚,过去的八万劫以内的众生因缘果报,他也看的清楚。

每一个众生、我们还没有悟到了佛的境界的时候,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要深入经藏也有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深入经藏可以智慧如海?有的人看到经典,偏偏就打妄想,很多mail进来问的人,都是这一类的,问的都是一些:「什么是真如?如果真如性没有,那所现的一切相,不都是虚无的吗?」不知道真如是甚么意思?但是偏偏要讨论真如,没有到过高雄,要讨论高雄是什么样子?没有到过苏联,偏偏要讨论苏联是怎么样,这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我们修行过程之间,你打坐修行一定有身心的变化,但是不管身心的变化怎么样,懂了以后就要离开,不要天天一直在喜欢那个光、喜欢那个气、或者是进入一境性的时候,心如如不动那种假的快乐。第十点就是在讲这个真正的去行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就要有这种心态,这样你就能观一切法是常或者是无常,从世间相去观,因为所有世间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缘尽了法就灭了,这就是无常。

有的人看了经典就会相信,有的人看了经典就打妄想,怎么可能这样?怎么可能那样?看了经典能信,这就是无碍智,没有障碍的智慧,是谓无碍智,就是你相信,好像我讲的话很多人相信,就是你的无碍智可以接受我所讲的。又如文殊师利菩萨,教导了七位佛出来了,智慧是无量的,正因为他还是菩萨,所以还是没有佛的潜能、万能的知见,难免佛所讲的祂会不知道,但是祂却说:「佛所说的我都相信!」这就是无碍智。

有些修行人智慧不够,又不相信佛所说的,就是有碍无智,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还抱着怀疑的心,怎么会这样?不懂也罢!还质疑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对吗?《金刚经》里面有:「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讲出来的一定是世尊知道的才讲,所宣讲出来的都是真理,我们看经典为什么那么的相信?不是你今生才信佛,你在无始劫之间,与诸佛菩萨已经结了很深的因缘,《金刚经》也开示了:「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有人一听到经文就相信,这就是无碍智,无碍智不是每一个人讲你都相信,胡说八道的人一讲,有智慧一看就觉得不对劲,会有能力分辨的。

若苦、若乐:刚打坐的时候脚会痛,初禅以前的都会痛,到二禅时身体充满了气,较不痛了,也有喜心了,故称喜俱禅。到三禅时气布满全身,就会感觉身体的快乐,此快乐是世间里最快乐的,所以三禅称为乐俱禅。

所以行者在修行中会若苦、若乐,这个时候你要观它,我知道脚疼痛,到初禅有觉有观时,可以观身心分离,痛是身,心是觉知,我要知道分离,这是离苦的方法。我知道气充满了身体非常的快乐,但是我也要分离这种快乐,亦即能知诸法、能离诸法,这就是真正在行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

我们打坐时天天就是在熬这个脚,在熬两小时、三小时,上一次熬了六小时,张碧玉大德说熬这六小时很好,以前他的三焦经这一条脉都不通,常常身体似有甚么病?什么病的?六小时熬下来以后,这一条脉都通了,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我说你们欠人家逼,以后常常来举办这六小时的打坐修行,你们才会进步,有时候我心比较软,觉得四小时就够了、差不多了,但是要有成就,就要能打坐六小时,六小时不是一天坐完就完了,一天里面有三座的六小时,然后要连续七天,这就是心中心法的打七,这样才有机会突破色身。你们这些老生应该来做这样的禅修,说不定那天就会开悟的。

这种共修有一个好处,老师怎么讲、就要怎么做,而在家里就懒惰了,为什么要坐六小时?四小时也不错、三小时也好了,反正我还多了两小时以上了,这都是怠惰,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要成就也是要被逼出来的,逼得你走投无路就开悟了。末法时期就是很少人会很发大心的想要修法,既然你没有那么有信心,有的上师、老师、师长觉得根机不成熟,逼他也是一样,搞不好他还埋怨你、抱怨你呢!

若我、若无我:未开始或刚开始学佛,常以我为主,您中我,我中有您,所以贪爱、痛苦无量。若修得无四相,就是菩萨了,《金刚经》里面讲几次无我是什么?无我就会无人相、无众生相。怎么做到?《金刚经》里说:「无我得成于忍」,你要修证到无我观的时候,第一个要用忍辱法去做。你在香积组工作的,人家在骂你,批评这个饭菜煮得好、不好,煮得咸、煮得淡,你就听归听、无我观之,别人怎么讲,你就没有别人的念头在。《金刚经》里面所开示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一直在重复强调离这四相,若你这四相不执着,你与众生颠倒因没有了,当然也会没有寿者相了,这些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来做到。

寿者相是在讲什么?不是在讲今生你能活多少岁数?不是的!不要去追求世间禅定里面的那种长寿,如无想天、广果天有500大劫的寿命,非想非非想天证到时有八万大劫的寿命,有的说 一大劫有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这个有多好?但世尊所开示的:「寿者要之即有尽」,你要求那个长寿,最后还是会尽的,那你求寿者相有何意义?你不要去求寿者相。

今生能够活多少岁数也都无所谓,该入灭就入灭,要有这种心态,不必要去求天界的那种长寿,或者是仙道的那种长寿。也不必去执着今生能够活多少岁数,如果身体健康,能够多做一些弘法的事业,能够多活几年也是好的。假如是病奄奄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不如早一点入灭,那另一个神我要脱离的时候是很舒服的,我们这个肉体的细胞是会老化的,会死亡的。

我们法尔这里比较方便,学用一些方便法维持你的色身,能让您比较稳定一点,修法能比较专心一点,或者是脏器平时就加以保健、维持,你修行得很好、你要活多少岁数是很好的。要长寿重要的就是身体内脏要搞好、要保护好,然后也就可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你虽然很有修证、懂得道理、佛法也讲得好、德行也不错,然而你的五脏六腑坏了一大半,怎么办?你还能活下去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不注重维他命、矿物质,把维他命当做是药了,看到药酒就是酒了。修行者内脏基本的维护要做好,基本的工作不做好,当然房子会毁坏掉了。当坏掉你只好再换一个房子了,再换一个房子之间,你就要死亡,虽然你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菩萨是尽未来际都是菩萨的,所以下一生再来,这一生比较短,有的走了下一生再来,所以一生又一生的,这样子在换房子,而你换一次房子的代价是多少?

一个开悟的人就像小孩子,小孩子要把他拉拔到成人要二十几年。一个开悟者的智慧要成熟、要懂得全部佛法概貌,也是要二十几年。六祖是很聪明的开悟行者,他也要花十五年,你会比六祖还聪明吗?一个开悟的人,没有二十几年的功夫不能乱写书,就是要懂得这个样子。不能用意解来写书,因为你还看不清楚佛法,佛法似懂但还不清楚、似是而非。这一次的网络上面魔相中也讲到了,懂得一句、两句就以为究竟了,然后称佛做祖不得了了,这贡高我慢的行者最后都要入无间地狱,没有修、没有证的,说你已经得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果位了!

有一天你开悟以后不能乱讲话,要默默的在修心,让心真的离诸垢,然后研究经典,等到你融会贯通了,也不要自赞自己的智慧,为什么《佛心经》十持心告诉你,不要自赞自己的智慧?到时候有人问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疑难杂症,都要能够答得出来,你会发觉那个能力不知从哪里来?下一期网络上,有人要问一个问题是:「乙木得用」,以前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是一位高中生提出来的,他蛮可爱的,叫做小可爱,他问:「乙木得用是什么意思?」这也不是真是佛典里的佛法,是在讲中医药里面的东西,我灵光一闪,这就是什么嘛!数据一找到,就给他回答了,这种智慧是你开发出来以后,常常会答任何疑难杂症的问题。世间智、出世间智、出出世间智,你只要去用它、刺激它,它就会现出来了,但要记得用后放下,入无心中,即能得若我、若无我。

修行有我的执着与法的执着,这里要讲的是我执。修行时先去掉我的执着就没有对象的人,没有人就没有这些争战与纠纷,不与人结缘,众生相就没有了。《楞严经》里面所开示的世间有两种颠倒,众生颠倒因与世界颠倒因,众生颠倒因就是你与众生结了恶缘、善缘,这些都是以后要轮回的因,在虚空之间搭上线以后,果报即现的,故我们懂得这个无明造成与众生所结的种种恩怨,你要怎么把它断掉了?首先就是要先断掉我的执着,我的执着断了,才不会去与人家牵扯、相应,是为若无我。

要如何修到不相应?不相应起码要修到六种无为法。外道无想定不是正法,当然那不是正定,此定也会退失的。要修到六无为中的受想灭尽,受阴灭、想阴灭,众生颠倒因才能灭,与众生之间才不会互相牵扯,才能做到感召悬绝,感召悬绝你才不会去受生,因此「我」是第一个要灭的,还有「我」没有关系、没有「我」也没有关系,只要认识它就好,用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去超越它。

若净、若不净:刚开始修行的心是不净的,因第六、七意识不净故。若不净者有六根本烦恼法,含贪、瞋、痴、慢、疑、恶见;又有廿随烦恼,十小随烦恼要先断,十小者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等十小随烦恼。二中随烦恼,即无惭、无愧等二。八大随烦恼,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八。不净亦包括十一善法及五别境,十一善行者为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五别境者为胜欲(修行所起精进欲心)、胜解、触、受、思、想等五。何以善境界要认为不净,因还有所执取其境,故当认为不净,另有四不定法---悔、眠、寻、伺等。

故当行者灭第六意识的妄执性时,能去掉六大根本烦恼中的贪、瞋;能去掉十小、二中随烦恼;还要去掉四不定法、五别境,及十一善行中的十善行,除慧之外。当行者在修断思惑时,当能去除六根本烦恼的四根本---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以及开悟后所要断的八大随烦恼。善法方面还要断 五别境之慧,这样善恶去除、无执,才算是得净。行者当遇净与不净之法时,都要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来超越,不执着若净、若不净法。

若空、若不空:若证得空或不空,都能知能离。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无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称空。空可分为人空与法空两者。人空,意谓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如何修得空观智,地前菩萨当修十八空观智:指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 、无法有法空等十八种。其中,诸法空,谓一切诸法皆空。无法空,谓过去、未来诸法皆空。有法空,谓现在诸法皆空。以上为小乘声闻、辟支佛等所证者之空。而地上菩萨要证得三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后,始得谓证得理地空。

你悟到了十八空、或者是悟到了空三昧,空的对待语就是不空,因为我们一切法现象界里面都是以空的体,产生因缘法的时候,就有不空的法相产生,再入空之间,体知有相之时,能够知、然后能够离,空也能离,不空也能知,这两项做到你就是真正的在行般若波罗密多的境界,能去度过那个境界。

若无相、若有相:无相者无形相之意,契经云:「一切诸法本性皆空,一切诸法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若空无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有相者即有形相之意,系指差别有形之心意、事相,具有生灭迁流之相者,所有有为法皆属之。无相者绝对得空理,有相者还分不同层次之证悟,以有相之理而得道者,可分十地等之阶级差别,以显示其功德行相者。故观世俗之事相差别,称为有相观;菩萨圆融后得无相之平等亦称为有相。

  无相空是我们自性的本体,大多修行者都应先修无相观,再能得有相观之境界。如果你证到阿罗汉道,是证我空理,空中能现有相。阿罗汉或四禅行者,空中能现一个圆镜智,他们有八万大劫前后因缘可以观看功能。如果证到佛的境界是没有时空的限制,可以看到虚空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也可以看到所有世界里面十二类众生的因缘果报,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端的,所有的因缘祂都知道,这就是在有相之间。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去观若有相、若无相,知道以后能够离有、无之相,这样就是菩萨摩诃萨。

若远离、若不远离:无为法之本体为空,能对有为法脱黏、远离,远离一些事相,故有时称无为法为远离。修行佛道者,首要之务在远离身、心之罪恶而使其清净,此称身远离、心远离。菩萨欲远离诸恶,进趣菩提道有三法:(1)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即以智慧门远离我心对诸贪欲的执着,不求自身之安乐。(2)远离对众生无慈悲喜舍心,能以慈悲门拔除众生之苦,使众生离苦得乐。(3)远离对自己的名闻利养,能以方便智怜愍一切众生,远离众生供养恭敬自己之心。若能达远离境界,则不一定要强加远离,若不能达远离,以方便智来达到。所以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来做远离、不远离之修行工夫。

  修行未究竟者要修身远离与心远离,须远离身心二种之过恶。如对外界六尘断绝执取,是为身远离,也可称见惑远离;对内心世界,要能远离不善、迷失之惑,是为心远离,也可称思惑远离。

达菩萨境界时,对于坏的要远离,对于不好的能视而不见即是不远离,远离、不远离得用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在我们修大乘佛法的,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别。譬如讲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位网络上的朋友打电话过来,他说修白骨观对他很受用,当他淫欲心起来的时候,他观白骨,自身的白骨观,观起来以后那个淫欲心自然就灭了。

菩萨有淫欲心与否?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因为淫欲心起的时候可以觉知,先觉然后离,有时连观都不用去观。你们会做白骨观吗?参证篇讲义里面有,从脚趾头开始观起,先从大脚趾头观起,先观它的皮破了,肉绽开了就看到白骨,然后再观第二脚趾头、第三脚趾头、第四脚趾头、第五脚趾头,五根脚趾头的皮肉都拨开了。然后接着有层次的一直往上来拨开整个脚掌,都看到脚掌白骨了,再来一直往上观,腿骨、大骨、髋骨、、…,一直往上观,整个身体所有的皮肉都不见了,最后观到整个身体是一个白骨架,能够观出来,表示你的心就会起变化,那个时候的心,就有一点会幻化了。

菩萨观不观?不必观!用智慧就好了,为什么要观?淫欲心起,就观这个淫欲念,知道了就离开,很轻松就摆平了。凡夫就是会有淫欲心起,就去想那个境、陷入那个境,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去相应。菩萨不是这样,菩萨未净时是还有这个种子没有错,但是觉了以后,就把它离了,问题就是在离的时间长不长。

蒲大德的那篇禅修报告你们看过了吗?那篇报告不好意思写得很清楚,当有一天这个淫欲心起来,她没有写淫欲心,她是写修行人不该有的那种念头起来的时候,她觉得很旺盛,就一直忍、忍,她忘记念观世音菩萨了,我常常告诉她,遇上这种境界,就要念观世音菩萨,那一天她忘记了,人都是这样,在这里讲归讲、听归听,回去都忘记了,等到境界来的时候,六神无主不知要如何做?还是问老师比较快。其实这些都是老问题,就是你听课的时候,左耳进去、右耳出去,这样也很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哄堂大笑)!问题是你发生问题的时候,要有智慧去用,这样才对,最后被她克服了,克服了以后就过去了,那以后的淫欲心,可能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克服后身体起了强大的变化,气走全身不散,又迈入一新的境界。其实修行人淫欲念起,主要是身心不能分离,因气走肝经时必通过男生殖器官,女通过阴核,所以身心不能分离者,就会陷入那种困境。

以不清净来言,不管是害人的心、淫欲的心、或者是什么心,净与不净都是对待的,菩萨执着清净,凡夫执着不清净。证得大菩萨的境界,清净与不清净都不执着,知道这个境界然后轻松的把它转了,这就是净与不净,要不要以般若波罗密多去化它?要!远离、不远离否?要以般若波罗密多去行持。

若杂染、若清净:今生或前世染污真性,即称为杂染,所以杂染有如下三种:(1)烦恼()杂染,指一切见惑、思惑共九十八种结使法,均是杂染烦恼法,令恣性不清净。(2)业杂染,指由种子所生之烦恼,或以烦恼为助缘所生之一切身语意三业,种种造作染污真性,包括一切之烦恼与随烦恼。(3)生杂染,业报感召之杂染,分为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等三大类。

一般而言,七地以前的菩萨都还有杂染法,杂染法就是不净法,善法也算是杂染法,大菩萨没有善、恶,其实世间也没有善、恶,只是有因果,与众生结的善因缘、恶因缘,就有善、恶因缘的牵扯因缘,这个家庭与那个家庭,结的善因缘、恶因缘,就有善、恶因缘的牵扯因缘,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结的善因缘、恶因缘,就有善、恶因缘的牵扯因缘,那个精神力量是不得了的。

以前在欧洲常常发生战争,有一些有灵通的人到欧洲去旅游,三更半夜,好像在战场上一样,一大票的人马还在嘶杀来、嘶杀去,真是可怕!士兵心里的精神面祇有打斗,要消灭对方,死了做鬼了还是此心不减,这就是我们的凡夫心念。

菩萨就是要从这里面去跳出来,就像禅宗二祖,当达摩祖师选上他为传人时,知道他以后有一个业报要被杀害,因为二祖前世是一位古代中土的大将军,大将军总是要统领部队杀来杀去,杀来杀去为国打战,这是国家的共业,无可 厚非,好像是另外一回事。但你因国家杀了很多的人,这是你的事情,被你杀的人,怨气都投射到你身上,杀了人你还是要去还,这个业力是你做的,就是你要去负责,凡事一来一往都是因果报应,要懂得这个道理。当他已将佛法传给三祖后,他还是坦然去受报。

在座当公务员的,你能够给人家方便,就给人家方便,不是国家给他方便,是你给他方便,这个人以后要报答的是你,不是国家,这样认知后你要广结善缘,不要刁难人家,刁难人家,他那怨气都是对着你来的,今生不可能行报,下一世他当公务员,你要申请什么他就整你,既然这样你懂得这个因果报应的道理,为什么不给大家方便,在法律许可、不图利他人之情形下,多给人家行个方便,很欢喜心的帮人家把事情做好,人家会感激你的,这感激之情,就是你未来的善因缘。

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有很多的习气,还有很多好的、不好的习气,而菩萨也没有所谓的好、坏的,因为他观一切都是因缘果报。若杂染、若清净,清净是白法、是清净法;杂染是黑业,是不清净的心,菩萨知道了,要观自己还有什么毛病?连自己的毛病都不知道,如何去离呢?应该有智慧来观自己,内心还有什么毛病?还有什么习气?知道了以后就要离,要去转它,不要随着那个境去做,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就是真的在行般若波罗蜜多。

若生、若灭:心念起是谓生,心念消失是谓灭。此生灭法有动、静、根、觉、空、灭之六结使,依其程度可分粗生灭与细生灭,此是依生灭相之粗显、微细而得名。六结使中,前三种(动静根)之相应染法为粗生灭,后三种(觉空灭)之相应染法为细生灭。

未破色身所现之境,都是粗糙的心念,有时修行者还不能查觉。登地菩萨心念的起马上觉知,这个念头是什么?要买六合彩吗?你不会去做、不理它就灭了。有时生灭也指生命,生命来受生,有生就有灭、有生老病死。不管是心念的生灭或生命的生灭,菩萨都能知道,知道了如何去离它?生死有两种,一个是我们受生时生命的出生、死亡,另一个是心念的生灭,后者是阿罗汉、菩萨的境界,一个念头起,因缘生命就起了,这个念头灭了,生命就灭了,这就是变易生死。在非想非非想处定天神,他万年起一念,即谓生,念灭时是灭,这一生灭前已过万年了。此天在定中的天神,有五百六十八亿年的寿命,这是世间的禅定,有定就有退失,也就是起了五百六十八万个念头,天寿就尽了。释迦牟尼佛说这种定是不究竟的,教导我们不要学那种定,应该学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来对一切境,得不生不灭法证。

若无愿、若有愿:有愿者即有愿求,无愿者即不执一法,是有愿好、还是无愿好,很难去说明白。到底何时该有愿,何时该无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未达菩萨位阶最好少有愿求,不然就要发正面、为众生而发的愿求,不要为自己有所愿求,升官、发财、盖道场等,否则很容易为诸魔、魑魅、魍魉之类所利用而不自知。

我们最常见的普贤十大愿:(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这十种愿求没有一个为自己利益而发的,要发愿就要发这种愿。初学菩萨也可发十愿,此称十种行愿:(1)愿度一切众生,(2)远离一切烦恼,(3)除灭相续习气。(4)于一切佛法无疑惑处,(5)救除众生之一切苦聚,(6)愿救众生离三途八难,(7)归依亲侍一切诸佛,(8)愿学菩萨之一切戒行,(9)升于空中示现毛端无量佛事,(10)以大法鼓击动一切佛剎,众生闻者随机速入无余涅盘。

在十度波罗蜜多中,第七是方便波罗蜜,第八是愿波罗蜜多,《华严经》列举愿波罗蜜多具有十功德:(1)尽成就一切众生,(2)尽庄严一切世界,(3)尽供养一切诸佛,(4)尽通达无障碍法,(5)尽修行遍法界行,(6)身恒住尽未来劫,(7)智尽知一切心念,(8)尽觉悟流转还灭,(9)尽示现一切国土,(10)尽证得如来智慧。

其实对于开悟的地上菩萨而言,修除内心污垢间,是很自然的生起某些行为,这些行为不一定发愿才起。譬如说礼敬诸佛也很自然的,对众生生起慈悲喜舍心是很自然的,为佛陀续佛慧命亦很自然,不必一定要强发愿。地上菩萨要发大愿时,当在证得不动地时才发愿,此时发愿都是为未来成佛时,对众生应有何好处。譬如说八地菩萨可发大愿,当我成佛时,我佛世界无三恶道,或每一众生见我得生欢喜心、悟菩提等之类的。

有大愿、无大愿都没关系,因为菩萨三不等,一下子要你发大愿做不到,那就看着办,若想发愿,也要发对修行、众生有利之愿,不要为自身利益而发愿。在有愿、无愿间,不要有得失心,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观无所有、不可 得。像我们受戒时,授戒师教导我们吃饭前要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这是最小、最简单的愿力,先把你的菩提心发起来。

对于发愿,菩萨就要观自己德性,做不到就不要强发愿,发愿多了不能成就也没有用。愿波罗蜜行法前,当有修空观的时候,修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能有愿,不能常常发那种小愿,我要有道场、我要顺利、要干什么、、…,其实不要常常去起念,还不究竟解脱前,一起念就有这些诸魔、魑魅、魍魉、毘那夜迦乘虚而入,若不能自知就会坏事。

很多人修佛法是干什么的?修我家里事事顺利、子女考大学顺利、先生事业顺利,像这种心态学佛,对自己解脱知见是没有益处的。我常常一直在讲,你要让它自然去发展,就是你不要有这种愿求,否则这些魔、魑魅、魍魉、毘那夜迦乘虚而入,因为你有这种愿求,它会让你达成这种愿望,达成这种愿你会怎么样?结果使你拜错了!因为你没有慧眼、也没有法眼,就是有天眼 也看不出来。

有一次四祖优婆毱多尊者对魔 波旬开示时提及:「魔有不可思议的神变,你现在变一位佛给我看一看!」魔波旬说:「优婆毱多尊者!不可以的,因为佛有卅二种好相、八十随好相,看了以后你会下跪、礼拜,我可承担不起的!」优婆毱多尊者打包票、很有自信说:「你变出来的是假相,我不会礼拜你的,你也就不会受不了!」波旬再三推辞,优婆毱多尊者仍然坚持,波旬只得依从,乃跑到森林里面去,当他在变化的时候,整个森林都在发光。当波旬走出森林时,远远的优婆毱多尊者就一直看、一直看,这个人生得非常庄严、非常殊胜,越看越喜欢,当他走到跟前时,情不自禁的优婆毱多尊者,竟然还是下跪了,因为法相太美好、太庄严、太亮丽了。连优婆毱多尊者对魔波旬所化的都如此,更何况我们。庄严的佛像,大家喜欢多看几眼,这也是难免的。佛有卅二种好相、八十随好相都具足时,那种庄严的法相,实在是很难令人不动感情的。

《金刚经》里面一直在告诫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不要去执着所看到的相是真的,真正的佛是以心来感应的,当你证到了那般境界,以心感知佛心。今天在诵读《金刚经》我们的佛一直在微笑,有没有看到?看到佛很高兴,那是从心里面看进去的,佛是非常的欢喜相。而魔波旬也可以变成这样,因此真的佛菩萨来,或者是假的佛菩萨来了,都不要太相信,抱持平常心,现出来就现出来了,不现出来也不见得祂就不在这里。就像地藏王菩萨所说的一样,只要你很虔诚的称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菩萨现就在你身边,只是我们没有那个清净的大圆镜智可以看到菩萨,没有看到也没有关系,地藏王菩萨一定在你身边,你要有这个信心,地藏王菩萨不是不来,只是我们的肉眼不能见,因超能的见性被我们太多烦恼的种子给盖住了。

我们诵经、拜佛、念佛、修行什么都有效果的,只是你看不到,看不到可以用心感,有时诵经了以后觉得非常的舒服,家里的事情好像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修大乘佛法的人,一个重要的观念。但是喜欢这些灵异的人就糟糕了,最后一定会迷失掉了。我们有的同学在这边修行,常常出现很多怪异的现象,我告诉他不要把它当真,这些现象对你没有裨益,你越是当真就越是真,越真你就会迷失了。修行都在修空观,一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你越是执着今天有什么好现象、有什么不好的现象,天天就执着这些,这些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多。

其实,有时候是菩萨在考你有没有执着,有一些人很执着这些,到最后很危险,就会被魑魅、魍魉、鬼神所左右还不知道,以为我有这个能力、有那个能力,其实没有什么能力,是魑魅、魍魉、鬼神给您的能力。所以我们以平常心来 修行,智慧增加、解脱能力增强,有能力来看破一切虚伪不真的这种现象,你自己就可以看到,把它破解了,修行就在修这个。

很多人都是从外道,误打误撞中修入佛法的,因为你不是从无始劫以来都是很顺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不排斥其它的宗教;只要有到那个程度,只要你那个智慧开发出来了,慢慢就会接触到正法,而你还没到那个时候,接触了什么气功、一贯道、、、…,都不要去排斥它,等到因缘成熟有那个底子了,他们会觉得我搞了这些有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搞了这些但心还是很烦?为什么搞了这些心仍然不能自在?他那个时候就会去思考,我要的是什么?他才会去找正知见的佛教道场,正式接触到正法。

本师父常常说,我们以前也都是外道,因为外道的因缘也是在修行,世间禅里面也都是外道,不管是色界天、无色界天,修来修去到最后才知道佛法是要修四圣谛法门、要修十二因缘观,要修卅七道品,要修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多,这样才能断我们的烦恼,这么好的法我为什么不来用用看,用的结果很管用,心自在了,起码也得到小乘的解脱了,有一天再回小向大,去学菩萨道、去增加你的智慧,自己解脱以后,又可以把我所学的讲给别人听,让他也能从苦难之间解脱出来,那你就是菩萨了。菩萨这样一生一世的一直在轮 转,世世在行菩萨道,有一天你就会成佛。

有的问道:「为什么我的愿力发不起来?」还没有到菩萨的境界,当然这个慈悲心就发不起来,一到菩萨境界的时候,没有你自己,想的都是众生,众生这个病好了没有?众生这个烦恼断了没有?、、…。没有利益你自己的念头,那就是真正慈悲喜舍的境界,也已经是菩萨的境界了。很多修小乘法的、修世间禅的,有一点境界、有一点隔空能看什么的,这些能力也都是没有用,能够知道什么的也都没有用,因为转不了业,仍然转不了要受报的业苦,但是到登地菩萨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证到空一定有八地菩萨的境界,是谓不动地,不动地是空、有不二的不动,不是刚刚所说空里面什么都不理的那种空。菩萨是有知有觉,但是能如如不动,这个菩萨就与声闻菩提有一点相当,以八地来讲,相当小乘四果的阿罗汉果。七地以前的菩萨是有些智慧、没有定,什么好、坏心也都会起,有一些看他是修得不错的,但习气还是没有断尽。所以智慧是一回事情,然而做得到定与否,又是一回事情,要两者都能够做到,那才是真正的菩萨,觉了后而能行。

到不动地菩萨的时候,才可以正式的发大愿,第八个波罗蜜是愿波罗蜜多,这时候才有愿、这时候才能发大愿,当然那时候的发愿,就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在发什么愿?发色界四禅天、无色界四空处定的所有境界,要怎么样?对众生要怎么样?祂的世界要怎么样?浩浩瀚瀚的四十八大愿,其实把世间修行过程之间的境界,都把它列进去了。普贤菩萨有十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在因地菩萨的时候就要发大愿,这个时候才能有愿。若有愿、若无愿,菩萨知而后能离,要发愿就发愿,不发愿就看以后的时间、机缘才发愿,有愿、无愿要能知能离,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待续)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