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3.1.25.  
5(之5)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二、般若波罗蜜行相是什么?()

9.如何做般若波罗蜜多?(续)

(7)法界、法性、法相、法住等等如来法能证能舍

今天继续上次讲如何做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证,所谓法界者当从空真如间,应缘假合后会现起一切有相,佛能把世间、宇宙所有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相,都现在祂的心湖里面,每一个世界、或者是每一个清净佛土都是一个法界,法界是由空之间因缘假合现起来的。

「法界」是指一切法安住的现象法界,十方虚空所有世界及其众生都是属于法界。经典上娑婆世界的法界有十个,是以一个小世界里面分有十个法界,有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饿鬼、畜牲、地狱等这十法界;如果把它延伸到虚空界,就有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界;把它归纳到一切众生,就有六道众生及圣人的法界;把它扩伸到有情、无情的境界,就有有情法界、无情法界;法界你了解它,证到它以后,也要观成是无所有,不可得。

我们现在难的就是难在都以名相来解释,你没有证到那个境界,要看须弥山是看不到、看地狱也看不到、要看另外一个阿弥陀世界,我们也看不到,解释法界也只是一个名相,真正体会不着。而真正有修证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法的这些行者,或者是我们修世间禅,能修证到四禅天的行者,应该都可以观到其它的世界。

这个法界的「法」是代表一切,只要存在有相物质的就是一个法界,这个法界是依空而来的,也要有因缘才生起。没有空就没有法界,这个空要化成法界,一定要有一个因缘,有心识缘各种的因缘,才能成就一个法界。缘灭后法界又恢复到空,法界就不存在。你打坐时一切都不想,身心不想、外在境也不想,哪里有一切法界的存在?只有一个空的体性留存;法界要成立是有个过程的,当法界生起,一定有一个法性,再下来就是法性依其真如性,就产生法相了。

「法性」是一切法都有它的特性,譬如声音有声音的法性,耳朵听到声音,产生它的法性(闻性),然后才会产生声尘,声尘就是法相。色相有色相的法性(见性),香臭味那个味道,也有香臭味的法性(嗅性)。一切法都有它的特性或自性等真如,你要了解它。要生起诸法之间,都是从空性而起法,空相因应一切因缘,要产生法相的时候,就有一个法性现起,法性成立的时候,才能产生法相,法的生起过程就是这样产生了。

「法相」一个就是一个法的相分,有千万亿个相分,就变成有千万亿个法相。这个名相讲起来似有点格格不入、有点生涩、不容易了解,你懂了是最好,不懂也没有关系,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就不用得理解了,也就不要罣碍了!有一天你懂了,自然就懂了,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法相也是一样,我这样来解释,多少也给你们有一点概念。

空真如体中本无性性,当因缘法来,法性生起就有一个法相现出来,形成一个法界,法界就有一种法的存在。法的生起是成、住、坏、空,成就是法的起源,一切法要生起先要有成,成之间要有种种的因缘,成了以后就住,一切相、一切法,在还没有灭以前就是住,到最后一切有为法、一切相,都不能长久,哪怕是很久、阿僧祇劫,到最后总是要灭掉了。所以一切法的生起有成、住、坏、空这四个阶段,法相要生起定要有因缘,缘来法性起,当然法性生起,法相就现出了,是为法住。法成而住以后,这个有为法、有相都是无常的,要它永远存在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就有时间的长短,有的是千万亿亿亿年,就像我们地球,地球有多少寿命?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多少寿命?我们会有三千个佛出世,每个佛弘化期的长短不一。假设每一位佛住世弘法期以五亿年而言,释迦牟尼佛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假设每一位佛都与释迦牟尼佛的弘化期一样,乘以三千、乘以五亿七千六百万年,这样有多少?还没有佛的时候,这个世界存在与否?应该比佛出现还早,可想而知的,这个地球的寿命有多长?我们现在已经是过去庄严劫,一千位佛过去了,现在贤劫有第四位佛释迦牟尼佛出现了,未来是弥勒佛是第五位佛,还有九九六个佛待出世。未来星宿劫的时候,有一千位佛将要出现,1000(未来星宿劫佛)+996(现在贤劫佛)×五亿七千六百万年,这样有多少?约一兆七千二百八十亿年。地球久远不毁灭,不代表人类不毁灭,人类会阶段性的灭亡,人类会毁灭然后会再来,再来又毁灭、毁灭又再来。

娑婆世界在三千佛出现以后还是要灭掉,现在已经是1,004位佛出现了,还有1996位佛出现了以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会灭了,我们现在是在法住的阶段,而一切法生起,都是有成、住、坏、空的,法住是代表一切法,存在那里的一个事实。一个念头起来也是一个法,念头从哪里起来?从八识阿赖耶识里面的法尘,第七意识感召以后,从内心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起来就是一个法住,这个念头灭了、没有了,就是法灭,法灭就是坏了,坏了最后回到空体,一切法生起的过程,说是成、住、坏、空。阿弥陀佛从祂的清净空体之间,幻化成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永远的在那里不会灭,就因为阿弥陀佛的修证非常的高深,因此法住的状况非常的久远,我们娑婆世界当初开始,由于大家阿赖耶识的共业,阿赖耶识成立这个娑婆世界的时候,也是法住。

法界成立的时候,就住在那里,就像我们这个道场因缘成熟,大家发心就建立这个法尔禅修中心,这个道场建立成的时候就是成,而后「住」在这里,这个要「住」多久?要住多久就看大家的德行共业,若德性好就会住久一点,若是不好就会败坏快一点。好就长,这就是法住,不好就灭亡,什么时候灭亡?端视德行,一切也都是因缘果报,道场、人都是一样的,一个法也是一样的,如果是德行高超,正法会无限期地延长;若是勾心斗角、仇怨、忿恨,不注重修心,主事的又偷鸡摸狗,敌不住魔障的诱惑,很快就会垮了,垮是怎么垮了?一方面是自己心不清净,引来魔障。

魔障最喜欢给心不清净的人一个下手的机会,看多了也是很可怕的。譬如我们道场碰到障碍来的时候,障碍就会找上嘴巴最爱批评的人,心较不清净的人,然后用他的嘴巴发言,讲东、讲西,讲对、讲不对都讲。更有一些心不清净的就听进去了,也一同起哄。心清净的你再怎么发言,只会当耳边风,有听、没有听也都无所谓。心不清净的人,一听就不舒服了,就会一起批评做怪。有道场就有这些事情,所以你要善观因缘,修行是要这样的做,处处都是有魔障,魔障都是要毁坏正法,毁坏不了就从这些修得不好的人下手。所以修行的第一阶段,修不语戒是最好的,看了不舒服,说声:「阿弥陀佛!」

一切法的生起是因缘成的过程,成熟了就变成住了,住要多久?这是因缘法、是无常,一定要灭的,法住有多长?与各位的因缘果报、德行来决定,到最后灭了,灭的时候又变成空了,回到没有发生以前的样子是空,回到空性了。所以这是从真如法性起,法界、法性、法相、法住,在住中若没有定、没有法定,就会影响到法住的时间。

我们凡夫如来藏不见了,当你修到五阴的色、受、想灭了,进入行阴区宇的时候,也许就可以观一部分的如来藏性,这个时候可以观一千大千世界,可以观八万劫以内众生的因缘果报,这是如来藏里面所藏的东西,你才可以看得到,你没有修到想阴灭了,也就没有如来藏性的生起。很多外面的人,很喜欢讲如来藏,讲了半天也不知道搞懂了没有?没有修证到菩萨、佛的境界,是很难懂得如来藏性。

佛的如来藏可以扩及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将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所有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的因缘果报,都能了如指掌,这才是真正的修证到佛境界的如来藏性。我们是有,但是没有开发出来,每一个人的佛性里面的如来藏性不见了。

我们也知道今生不可能修证到这个境界,但是从经典里面融会贯通,才有这些智慧,希望今生我们要先修证到空如来藏,就是学十八空观、再修空、无相、无愿三三昧,开悟以后的人如果不修这三三昧,就没有定力。你也许懂了一些法界、法性、法相、法住,诸法生起的过程,但是你就没有定力、法定没有了。

我们今生若能证到声闻、缘觉,就已经很不错了,对初步的小世界里面的一切烦恼法,都有定力,这样就算很好了,不要好高鹜远,说已经成佛了,没有那么快的。诸佛大菩萨,对世间宇宙里面的一切相不去执着,所以有定力,定力来自哪里?来自空如来藏真如性,空如来藏性有实际的平等性,因此观善、恶、顺、逆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对一切法就不会去动心与分别,这就是属于法定无分别。

当你在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或者是四空处定、或者是什么现象发生,若是对境心不乱就是定,这个法就有定了。没有定力的时候,这个法就会乱,没有定。就像有的同学他有心通,可以感知各位的心、可以感知虚空诸佛、菩萨、护法龙天,但是感知以后又会乱了。怎么乱了?因为他烦恼没有断,所以会胡思乱想、会害怕,就以他内心的习气去相应了。

有境界没有定力的人,就变成神经衰弱了、神经兮兮的,有的搞不好还要送到神经病院去了。修行可以感觉很多的事情,但是不能讲,讲了就没有定,没有定是发生在哪里?是我相的执着、是法相的执着,所以没有定!不管是什么法,真如性本来就是有那个样子,经过真如性会产生法界,法界一定有法相,才能成为一个界,会产生法界、法相之间,一定有它产生的法性,法性是从空出来的,把这几个名相连贯在一起,都是在讲法与它们生灭成住的自性真如相。

法住是它存在那里的一个事实存在,到最后要有定力,去承认那一件事情,你一承认了它,让它存在那里,你要有定力了,否则你就乱了,譬如你现在打坐,突然出现了玉皇大帝的忉利天宫,是因缘感召它,产生了忉利天宫的出现,结果是法界现出来了,有一个法相了,法性是你与它因缘感召之间,产生出来的色相的见性真如,然后现起相而住在那里。你第一次看到,也许会很喜欢,皇宫这么漂亮,漂亮也不要去执着,要以无所有、不可得的心态看着它,观不即不离、不起贪心的去看那个境界,你就有定了。

若起了一个贪心,我喜欢这个境界,以后你死了就到哪里去了,你跟它结缘了,所以在我们修行过程之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那么不厌烦的告诉你,欲界有六天、到四禅是有十八天、还有五净居天是声闻、缘觉的境界天、或者是四空处定,你遇到都不要去执着,一执着就到那里去了,或者是你会幻弄一些什么的,心里面会变成佛、会变成谁、会变成一种画像、形相出来,这四大是会依你的心幻化的,有着这个能力的时候,是不能去执着它的,否则死后就做外道的仙人去了。

《大般若经》是在告诉你,如何度过种种的修行过程之间的境界,没有境界又没有消息,有那个境界但是不能去执着它,你才能一关过一关的,回到你本来的菩提自性,《大般若经》是在讲这样的,如果是现起了法界、法性、法相,你没有定,很容易去执着它,所以要有定,不管是看到好的、不好的形相、境界,都不能够动心,今生有幸听闻到佛法,要行正法、要有正知见,境界都有但是不能去执着,这要有定力,是谓法定。

「实际平等性」「大舍」是有一点相像,一切法自性实际里面都是平等的,从空性来讲,一切实际理地都是平等的,有一天你修证到如观世音菩萨这样,观世音菩萨是男生?或者是女生?很多人都在争辩,祂是悟得空性,所以是中性,祂要度哪一个人,要化女生,祂就化成女生;要化成男生,祂就化成男生。不化的时候是空、如如不动,就像我们的佛一样,若说是没有法身,却处处都是祂的法身,空也是祂的法身、什么都是祂的法身,无所不在,因为有相里面也有空,从实际的理地去想,一切都是平等的。

我们也是一样的,还没有投胎做男、做女以前,于阿赖耶识成中阴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果报以后就变成男生、变成女生、变成木头、变成人、变成畜牲,都是因缘果报的感召而有所不一样,从理地本体上去观,一切法都是平等的。因此,法界的法相不去让它成就,只要你不去受生就不会成就了。

现在回过来讲,如果以佛的空性、如如不动的空性来讲,就是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性,这样是回到实际理地的平等了,这一位佛证到这样,那一位佛也证到这样,所有的佛都是一样的,是故没有大小之分,同样证到这里了,就不用比了,大家都一样成佛了,等佛力、等佛心、等佛威、等佛德、等佛智。

《法华经》是一乘的佛法,才在讲一切法是如其本来的安住,它为什么安住?因为一切因缘撮合,就形成一个法,然后就安住在其中宇宙、世间,所以法界、法性、法住,都是世间相。在这世间相,你有没有把它观无所有、不可得,若能做到,即使世间相定在那里,法性也不受它的影响,为什么诸佛菩萨心里面空,能容纳一切世间相、众生相,却也能够无碍,也都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面对,这样子一层一层的修证上来,所以不管法界、法相、法性、法住、法定,一切法实际上都是平等的,你不要去观一切法相有差别相,有差别是我们内心里面的一个分别,实际上一切法都是平等的。

「离生性」是讲我们的空性,本来是离开生灭法,有一切法就有生灭,生灭法就离不开「动、静、根、觉、空、灭」这六个结使,我们的六根、六识,都是有这六个毛病,每一根都有「动、静、根、觉、空、灭」这六个毛病。

动结使:一切的有相都是动,不是东西在动才是有动相,法界、法性成立了一个物相的时候,那个就是动相,要把你的思考逻辑放大。那个声音起来的时候,有声音然后飞过去了,这个就是它的一个动相,在动相之间有它的静相。

静结使:这个房子是有相,有相里面还有一个不动的相。我在讲话、声音在动,你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在有声音之间,有一个静的声音。以前修观音法门的时候,修得好的同学可以在声尘中同时听到静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体验。当你在菜市场,非常吵杂的时候,你在附近打坐,有时「啪一下!」周围之间的声音都没有了,只有听到在耳朵的深深处里面有一个静音,才感觉到真的是有静音!

所以动、静二相是同时存在着,你修学佛法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起来;这个木板是有相,里面还是有一个无相的东西在里面,你把有相看成动相,里面有一个无相的静相在里面。以声音来说明是最清楚了,外在的动声,在不在?在!里面的静音在不在?还是在!动、静二相是同时存在你的自性中。

我们修行的第一个阶段,把眼、耳、鼻、舌、身所面对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些现象,把它变成无所有、不可得,都把它空掉了,要修内空、外空、内外空、、…,修空掉了以后,变成这些都能自在了,你再对我讲些什么都没有作用,随便你去讲(动相),却会专注在那个静音,到最后这个人会执着喜欢一个静,动相变成你不执着了、也不讨厌了,会回过来喜欢那个静,这个静也是一个毛病。

根结使:动、静断后要进入根的修证,这时根讲起来,其实已经在发神通了,因为你从动之间,修到内心的静,再从内心的静之间,慢慢的开发出六根的神通,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有异能,你的眼睛可以远见,耳朵除了听到另类众生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异香、异臭味,舌头对于酸甜苦辣都不分别,是入一味性,身体可以接触到阴神,或者是刚死人的中阴身,或者是诸佛、菩萨非常祥和的光芒。

心是第六意识,可以觉知很多外在的东西,譬如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心,每一个人潜意识里面,可以体会他的感受等等的,当六根开始有这些异象的时候,就已经快要脱离这个色身束缚了。一些外道都是在修这六根功能,修佛法刚好相反,要摆脱这六根异能的现象,不要去执着那些。进入四禅境界再修下去,就要进入无色界了,把色身脱掉了。最后,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来观所感觉的这些现象,都是无所有、不可得,是有那个境界,但是不要去执着,去体会一下,不要去修这个。有的人修外道法,都卡死在这里,会见光、会见其它的众生,有一神我出入身体,就以这些来现给别人知道,求名闻利养,甚至于算命,这都是不懂得佛法,还是凡夫,果报会到天界去。

觉结使:再下来,就是我们的觉知心起来,这个觉知心是离开第六意识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分别的。如果破掉以后,我们就会进入觉知的心,这个觉知的心与第六意识是不一样的,这个觉知心,就从执着第八意识所起的一切现象,执着十方一切因缘所现起的一切法,能知过去、能知未来、甚至于知现在的这种能力,佛法在这个关口最重要,一般修世间禅的人,就把它当作是神通、心通,修佛法的人,要把这些觉知空掉,如果不空掉,你怎么解脱?大家的心互相感召,虽然有觉知,但是你没有能力如如不动,这个时候,光有这些能力也没有用。当然修行到这个境界是不错,感召天上天神,会出生到哪一天去,不一定!但是在修佛法,还是要以无所有、不可得的 般若波罗蜜把它观空,然后才能够学习到第五个毛病。

空结使:就是「动、静、根、觉、空」中的「空」。刚开始修学空,它不是毛病,它是可以证得到解脱的智慧,有空的修证,你就不被一切业力来黏着,当然修到空的人内心清净了,没有贪、瞋、痴、慢、疑、恶见之根本烦恼,否则种种众生的业缘来牵扯,你又跟它相应,怎么是叫做空呢?是没有证空的!

真正证到空的人,是声闻、缘觉、阿罗汉甚至八地菩萨,就有空证的实际体验,这样一定可以解脱,但是禅宗所说的,刚开始修的都是在修这个空,很直接了当的断一切相,我们所诵的《金刚经》告诉你:「凡所有相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都是以般若智观一切法都是空,其实也就是一切无所有、不可得。你们要朝这个方向去做,心里的烦恼、外在的境界,都要以这个空的体会去把它破掉。

前几天有一个案例,有个年轻小伙子二十来岁,他去参加打坐,回来以后他还是很用心的打坐,加紧用功,用功到最后,气跑到脑筋里面去,导致他不想讲话,不想讲话就进入静中,已恢复到空性原来的样子,他就不想讲话,这个现象他也请教过其它的人,得到的回答是:「是修行的必然现象,这个没有事!」虽然是没有事,总要想一个办法让他度过去,听了以后他也得不到受用处,辗转地来到我这里,他来了以后还是不讲话,跟他讲话,脑筋的思考很缓慢,所以不能讲话。

以后你要有这个体会,这一段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卡,回到原来的自性空时,不能举心动念,连讲话都很痛苦。以前跟你们讲你都不相信,讲话怎么会痛苦?要不讲话你才觉得是痛苦。当回到原来的时候,不想讲话、如如不动,但是要上班、要生活,要与父母亲互动。他的父母亲看了很担心,这个小孩子怎么都不讲话?

我知道他不讲话是过程、无所谓的,然后教他做什么、吃什么,他也蛮听话的照着做,这是要时间去解决的。等到过了几个月、或者是一年、两年以后,他慢慢的已经了解了,舍弃了这个静默,不是你所要的,那就会回过神来突破那个境界。

虽你现在还修不到空三昧、无相三昧,但是你可以从上面所讲的十八空观开始学起,转你内心的执着,转不过来就用心念:「一切法都是空,自性也是空,我来烦恼这些干什么?我为什么要执着这些现象?」这样从十八空的内空、外空、内外空、、…开始学起,也可以教化你自己,本来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我在烦恼这些干什么?从理地里面去教育你的妄想心,也可以得到初步的解脱。

这里「动、静、根、觉、空、灭」的「空」,是在讲地上菩萨证到空三昧的空,这个时候才真正的解脱。菩萨有两种,一个是有肉身,或者是有形相色身的菩萨,这个菩萨是谓声闻、缘觉,他还没有开悟本来心。若是开悟以后色身没有了,但是他的心可以有很多的灵通,这就是真正的地上菩萨,地上菩萨可以证到无余依涅盘,因为没有色身可以依了,他就依虚空,佛菩萨就是这样的依虚空而住,是谓无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是声闻、缘觉、地前菩萨这些人,烦恼他们可以看得开,没有烦恼却有这个色身,但是他不把身体当作烦恼,死后往生五后净居天。

当这根发动的时候,就要抛开色身进入觉的境界,觉知就是我们的心,可以超时空去感觉很多的事情,觉了很多以后,若我们现在心还不清净就有烦恼,这两个是夹杂在一起的,因为我们还在修行,而开悟的人也还在修行,觉是有了,但是心不清净的也有,这两个觉了以后就烦恼,大烦恼、小烦恼,永远都是在烦恼,所以这个时候要一直调伏到心都清净了,调伏到这个觉知心不敏感,就进入空了。

以动、静、根、觉、空,这里的「空」是讲空、无相、无愿三三昧,与前面的十八空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空你要把它分开清楚,在《大般若经》里面,十八空是地前菩萨,这些有余依的行者,用来调理身体、用来调理心、来认识这个理念,把它讲成空是怎么样,怎么样,了解了这些道理所修证到的。空、无相、无愿三三昧,是地上菩萨真正在修空观的,像须菩提就是这个样子,那个空是原来都没有的空。

我常常跟你们讲的,当你修证到三三昧里面的空三昧,你不需要什么法,你走到哪里,众生都可以托你的福。有病的,你一到他那里,他病就会慢慢好了,有障碍的,你一到了他那里,就没有障碍了。要用什么法?不必用,这个空就很好用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舍弃一切法,以无所有、不可得的心去学习,一直破掉世间的一切境界。但是一回到空定的时候,他自然就有那个灵通力,菩萨的境界是以空为主,由于空就可以产生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

如何修空观?以无所有、不可得,来破一切的执着,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得到的,是好几年、十年、二十年都是在修这个空的,智慧没有用,为什么?空不是用智慧的,是不能用一切方法的,只能用一个方法就是舍,怎么舍?就是观成诸法无所有、不可得,你的烦恼有吗?无所有、不可得!你的境界有吗?无所有、不可得!这个空三昧是很重要的,能够空掉一切法执,你的习气、毛病、脾气大概都没有了。

灭结使:「离生性」是能离一切生灭法,此能「离」就是灭。六结使的动、静、根、觉、空、灭的第六个结使就是「灭」,「灭」就是以如实空的真如体,面对一切如实不空的真如所现的境,可以如如不动。「灭」不是灭去一切心意念,不是灭去一切法,是要面前有十方世界、有一切众生,都现在诸佛、菩萨的心中,但祂们都可以无碍。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心量去容纳这些,我们还没有开发出如来藏真如性,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到初步的解脱,就是面对内心的一切业缘,可以不去执着它,这也就有点灭的境界了。

灭与空有什么不一样?「空」是空一切法相,把它灭得什么都像没有一样,而「灭」的境界就是有那个相现起,我可以感觉出来,但是不受它的影响,不受它影响的功夫,来自于我修证到「空」的这种体证。所以到这里的行者就有神通,可以观一切因缘、观一切现象,而能如如不动。在起初「空」的修证境界中,我宁愿不知,因为我还没有定力,所以我把一切相、一切真的相、一切假的相,我都看成是空、没有。但是在「灭」的境界,我可以很平常心的让那个境界现起来,但是我没有那种不清净的心去跟它相应,这就是「灭」的境界。所以法空、真如空就是有离生性,上面所讲的这些现象,都要看成无所有、不可得。

「离生性」就是离开一切法生起的那种能力,你要把它学习到,如何学习?就是观动、静、根、觉、空、灭都是虚幻不实在的,都是无所有、不可得的,这样就可以做到「离生性」,一切法让它起、让它灭,客观地观世间一切相。好像看到你的朋友,他赚大钱、盖大楼了,过不了多久,怎么倒了,江山换人了?这就是坐观成败,一切法都有成、住、坏、空这些现象,这是生灭法。因此要守住你本身的空体,能如如不动的去面对这些境界,你要懂得这些法性里面所有的,都是这些特性,你要去懂得它。

离生性是很重要的,一切法有生灭,但是一切法从空里面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本体(空真如体)是无生灭的,我们要去了解本体空里面是离一切生灭法,刚刚前面所讲的真如法、法界、法相、法性、法住、法定,这些一切相都是生灭法,所以生灭法证到以后,要观这些法无所有、不可得,然后回到我们本体空里面。体性空是不生灭法,不生灭法证到,也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不执着一切法、一切相,才有办法解脱。

讲了那么多,到这里都以般若波罗蜜多去观,即使得到了一种智慧,也都要把它观成无所有、不可得。甚至证得果位了,也要观无所有、不可得。预流法就是须陀洹果,须陀洹证到预流果位,还要人间来回七次,一来一往,天上、人间七次,才能证到阿罗汉菩提,才能真正的解脱。有的人说他是天上的天神来下生的,也许是预流果七上、七下来的。也许是有不修佛法,然后天上的果报完了,又堕落人间下来了,要等待轮回的,那是与须陀洹是不一样的。

「须陀洹」:证到须陀洹的人,不能说我得到须陀洹果,什么叫做须陀洹果?是预流果(初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一品至五品之修惑,要迈向斯陀果者。此行者就是不入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所看到、听到、闻到、所接触到的,你都能够如如不动,做到这样才是 得预流果,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要天上、人间往还七次,才能证到阿罗汉菩提,看你自己现在的功夫有多少?看这个不舒服、看那个不如意、看这个人讲这一句话听不下去、看那个人怎么样就受不了。修行就不要去管别人,看不惯就要转你的心,转你的心后来会怎么样呢?看着他所做的,好像也笨得很可爱,加一个可爱,表示你的心态在改变了,以前看了就要骂人,现在他这么做,就让他去做,你能够做到这样,你才得个不入流、不入尘流,你所听、所闻、所看、所接触的,都不受它所左右,才证到这个须陀洹果,证得也要观成无所有、不可得。

「斯陀含」:是一来果,天上、人间来回一次,升天以后再来人间一次,就是要以肉体来证得阿罗汉果,所以叫做一还果。此行者来人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尚须由天上至人间一度受生,方可得证般涅盘,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以其仅余下品之贪瞋痴,故又称薄贪瞋痴、薄地。

「阿那含」:是不还果、不来果,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他们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来欲界受生。阿那含是不回来人间,不回来去哪里?不回来就到四禅天的五净居天去居住,去享受那种寂灭为乐。他为什么不行菩萨道来度众生?因为他还没有发大心,他能自我解脱而已,到五净居天去享受那种寂灭为乐的禅悦,这是不还果。证到这个阿那含果,也要观成无所有、不可得。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此等行者已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漏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故在狭义解释时,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为何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因大乘菩萨有慧无定,但阿罗汉已得出到菩提,已得大定,故胜于七地以前菩萨诸地。

证阿罗汉者悟无生、是解脱了,是真正的脱离三界轮回了,如果今生有幸证得阿罗汉果,也要观成无所有、不可得。赶快修学菩萨法,马上从小乘转到大乘法,把自以为修行成就,扩大到利益众生,这样不是很快就转了吗?不是可以上求如来菩提、下化众生了吗?

证到了这些果位的时候,不管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独觉,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来观它,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执着所证到的果位,即使境界证到,也不要有那个境界想。不要以此为自我肯定、满足,真正转成菩萨道的时候,也要抱着无所有、不可得的行持。

诵了《金刚经》以后,你有仔细的思考吗?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答:「不也!世尊!」证得须陀洹果者,心里面有没有认为证到须陀洹果的果位想?没有!证到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是一样的,都不能说自己有证到什么果位,你不要动不动说我证到了初地菩萨、几地菩萨、八地的菩萨,还有更荒谬的说:证到十三地菩萨。是有十三住位阶菩萨分位,而十三住者是指如来住,即佛果究竟地,果德圆满,出离清净,施作佛事,利益众生之极位。这不是成果地佛了吗?那也是五亿多年后的弥勒佛而已。那十二住是什么菩萨?是指最上住,即十地菩萨之第十法云地,此菩萨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法灌顶一生相续,作一切佛事之位。末法时期有这种现世菩萨吗?

好了!有了某种修证,你有这种执着,一方面不能前进,二方面是真的到了那个境界了吗?还是一个问题!?要有真正的人来给你印证,你到了哪个境界,不是你自我肯定,说我已经到了哪一个境界了。世间禅定里面的境界,不能成为一个境界,因为没有果位可言,他是天神的天道位,会出生到天上去,然后寿命尽了,又再去轮回。我们所说的果位,是小乘四果的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独觉法,菩萨、如来地、佛等,证得都要观无所有、不可得。

菩萨的果位,其实是到八地才能讲有一个境界,以前还是有学位就没有解脱,八地不动地的菩萨相当于阿罗汉,有解脱的菩提,七地以前有学位的这些菩萨,有智慧但是没有定力,所以不成为菩提,这些你们要了解的。

也不要以为受了菩萨戒,我就是真的菩萨了,但是还没有证到菩提。所谓的菩提是觉者、觉悟了,觉悟的时候应该不受一切因缘所牵扯、来转;在座各位,大部分都受过菩萨戒,有没有受某一个因缘来转?大部分来说是肯定的,都受了某一个因缘来转,也就没有定、没有解脱了,没有解脱当然菩提就不存在,烦恼无量,定力没有,解脱也没有,不要自己受了菩萨戒了,就看不起那些修学小乘的行者,他们修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法,也都有所成就了,真的是没有烦恼,有所觉知心了。但是我们仍然是茫茫然、浑然不觉,碰到冤亲债主、碰到活人、死人,都一样造成很多的困难、苦恼,要解脱都解脱不出来,就是没有定。

我们要虚心,不要自傲,我是在修大乘佛法,有些无知的居士,会毁谤小乘出家众,这个罪过很大,他有菩提解脱知见,而你还没有呢!你可以在这里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也是落个胡说八道之嫌,有没有这种感受?每一个人都写了那么一大本书,拿起来看得使人眼花缭乱,仔细一看,狗屁不通,不知道在讲什么?

有正知见的行者修得好,离不开戒律,你要观看哪一个人是不是在胡说八道,可以看他的戒律严格与否,白衣不能毁谤出家众,却偏偏在毁谤出家众,在家人怎么可以毁谤出家众的,哪怕是出家众做得对与错,也不能批评。而什么是对、错?没有对、错的!是你所看的角度不同,而就加以批评,这样就犯戒了,是真没有智慧了。

菩提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如来菩提,这三个是有成就了,有解脱了,要到不动地的八地菩萨,才有等声闻四果阿罗汉菩提,才有解脱菩提,才有一点果位的样子。如来菩提更是不用说了,是无上正等正觉。前面所讲的,小乘果位证到的时候,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两种,大乘祇有如来无上菩提这一种,证得时也要观无所有、不可得。

菩萨没有菩提,菩萨是菩提萨埵,就是觉悟的有情,觉悟为什么还带一个有情?因为还留一个尾巴,感情舍不得、舍不得你的家人、你的亲戚朋友、舍不得众生,为什么?众生在受苦,我一定要度众生,菩萨的烦恼在于要度众生,菩萨的烦恼在于没有放下一切的这些感情作用,所以他没有菩提,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功夫,你的智慧可能比人家多,但是定力、解脱知见就比人家少,自己有几斤两?要自己搞清楚!但是菩萨是要求如来菩提者,是想要最后成如来佛者,这是我们行菩萨道的原动力。

如来地有十地,如来二地还有余习,当然不是坏的习气,譬如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修证到阿罗汉的时候,一听到音乐时,他的脚就开始打拍子、要起舞了,这是他养成的一种习气;我们的习气更重了,自己想一想、打坐的时候想一想、静静的时候想一想,我们习气还有哪一些?还是无量无边的,证到阿罗汉了,还有这些习气没有办法灭,何况是我们。到了佛的境界如来二地,还有微细的习气,譬如喜欢吃酸的、喜欢吃辣的,这并非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就是喜欢,这个喜欢就是习气,这些也都是包括在我们修行的范围里面。

菩萨法、如来法证到的时候,也要有无所有、不可得的这种观念,第一段般若波罗蜜就是在讲对一切修证、方法、境界、果位,甚至于神通,都要观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子你才能够一步一步往上走。什么法要无所有、不可得的心态来看它?所有的法都要这样,不管是方法、境界、果位都是一样的,都要以这种心态来看它,就是要以般若波罗蜜来观它为无所有、不可得。(待续)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