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3.1.25.  
5(之4)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9. 如何行般若波罗蜜多?

现在我们要继续讲般若波罗蜜行相,先前我们讲到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多?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对一切有相、无相,都要以无所有、不可得的观念来看破它,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也就是在讲我们修行过程之间,对一切境界,都要抱着这种态 度,当修证到初禅的境界,鼻、舌二识不起功用,你也不要去执着它;修到二禅境界能够见光,前五识不起功用,是为喜俱禅,你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到三禅境界是乐俱禅,身体充满了气机,感觉非常的快乐,那种快乐,你不要去执着它,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就能够进入四禅的境界。什么法对所有的一切境界,都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因为在禅修过程中,不去执取一切境界,能舍才能再有新的体证,不然在诸境中执着,就会受感召而出生到某天界、仙道、外道或魔道中去。

(1) 从十八空观起修般若波罗蜜多智慧

有了实际禅修的境界,就要学习空观智,不然说要观无所有、不可得,却不能得其力。从实证的工夫来讲,般若十八空智要学,从身体、心识的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等学起;再从你的静虑中把它看成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这样一直认识下去,慢慢的去了解这些空理的意思,这样会学习到初步的空,好像外在的一切法对我来讲,可以保持一个「不即不离」,可以保持这种不相应的功夫,那样初步的空,你就修证到了,亦即对一切境界,可以抱持着一个无所有、不可得的心态去面对它,这样也只是初步的空观智而已,还没有真正证到空的阶段。

(2) 初学般若波罗蜜多智慧

学习十八空以外,再回过来同理可说,这五蕴之身---色、受、想、行、识,外在的六尘境---色、声、香、味、触、法,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当六根接触到六尘生六识成「触」时,起六触缘所生诸受的法,也都要观成无所有、不可得。亦即您眼睛看到某个人,他做某件事,连接这种诸多因缘,从您内心里面产生一种觉受,这觉受是喜欢、或者是讨厌,或者是生气想要骂人,这些就是六触缘所生诸受,这些法也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是初修学者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要学习空观智,就要从六根、尘、识开始修起,用般若波罗蜜多来转一切过习气,这是初步的、刚开始修行的工夫。

打坐的时候,身体的脚在痛,但是身体也应该是无所有、不可得,痛也是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会痛?应该不会痛,自性与色身分离,就不会痛了,这样慢慢去修证它;对于声音,您听到了,产生这种内心的觉受,这声音是好听、不好听的、 吵杂的、骂人的、…等等,你都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当您还做不到时,就要用上面所提的十八空观,来把它空掉!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不管是身体、或者是感情作用、或者是你的念头、或者是修得好一点的,进入无始劫以来,行阴区宇里面所有的一切业缘,与众生间所互相感召的,懂得宿命通的,这些都是在行阴区宇里面的;如果突破行阴就进入识阴,识阴都是以心来感应一切法,心是无形无相的,却可以遍十方虚空一切世界,可以接触到一切众生,虽然你能够做到这些功夫,也要视成无所有、不可得,这五蕴、六尘、六根、六触、六触缘所生诸受法,都要以般若波罗蜜的功夫把它观破,观破后也就是做到无所有、不可得的境界。

(3) 般若波罗蜜多来观六大及小乘诸法

在禅修、打坐的时候,用这些方法来改进你心的执取现象,进而会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离开欲界的生死,本身就有一种定力,对于名、色、财、食、睡都能够远离;慢慢进入二禅,你就能够心清净发光,见自性光、外在光;三禅境界的时候,气越来越旺,整个身体都会充满了气机,这时候碰到、撞到外在的东西,你不会受伤。打坐的时候,气充满了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真气,那种快乐是世间上最快乐的,但是品尝一下也要放开,才能进入四禅境界;四禅是对境自心能不动,可以进入「一境性」之间,也就是在禅定之间所现起的一切现象,你的心也都能如如不动地面对它,这样就能度过去了,这是色界四禅天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到彼岸。

再下来是圣人的境界,修六大(地、水、火、风、空、识),都还是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来修。不管是我们肉体、或者是宇宙十方虚空的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要形成四大一定要有识(心),有这个心识才能成就一切法、成就四大。这心从哪里来?是从空性之中来的,真如空性应缘产生心识,心就会幻化成四大,你了解这些以后,六大本来是有与空二相,但是在修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当体会得、证得时,还是要把它观成无所有、不可得。

有的人观十二因缘法,参证卅七道品,即使有所得,你也要把它放下,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你才能步步高升、天天有进步。

在修四静虑之间,加修四圣谛(苦、集、灭、道)一切法,再修十八空观法,即要跨入菩萨境界的时候,就要修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静虑法中在第四禅的境界,刚要进入无色界的境界,就会产生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或进入四无色定(四空处定)之境界。

(4) 观六度无所有、不可得

更有进者,我们修佛法,除了打坐有世间禅定的境界以外,我们还要加修六度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在这六度的修证之间所体会的,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譬如行布施,在布施之间要以无相布施为原则,不要执着布施的功德,这样就是在培养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为什么呢?就是你观布施的功德为无所有、不可得,这个道理你也应该懂了。

同样的道理对于持五戒、菩萨戒、持净戒,不管守的好与不好,都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不要因为守戒守得很清净,甚至因持戒而产生一些灵通,你也要不去执着它,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在行般若波罗蜜多。以前我也讲过,有的人因为持戒很清净,就像我们修心中心法的如来语印一样,此修行人所讲出来的话,这样就是这样,哪怕是随便的一句话,就能成就一切法,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譬如说喝酒一事,你是守不饮酒戒,但你应酬时遇到不得不喝酒时,您随便讲一句话:「以酒代茶!」当喝下去的竟然是茶,不是酒的味道。像这种持戒清净后,无所不有的体会与境界,你不要去执着它,都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过去就算了。修行过程之间没有体验、没有境界,就是还没消息;有很多的境界、也有所体验,但都不要去执着它,就是以般若波罗蜜多来观一切法,这样就能够继续有所突破与进步。

对于安忍波罗蜜,我们以无忍的心来面对一切的逆境,这是对于上上根机的修行人而说。因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能够住「安忍」境,所以刚开始要忍辱,还有一个心:「我是在修忍辱波罗蜜多,我不能生气、我要忍耐!」对一切的逆境,有这些现象时,也是会有所进步的。到最后由大忍、小忍、到不必忍,这就是安忍,反正是对着逆境,人家骂你、侮辱你,人家讲什么话也都无所谓,这样就有一点得到安忍波罗蜜了。当你得到的时候也不要执着,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就是禅宗讲的很简单的一句话:「不即不离」,其实把此句话演绎成无量的佛法,亦即《大般若经》里面所讲的这些话:「无所有、不可得;若相应、若不相应」。

精进是你念佛精进、诵经精进、禅七精进、佛七精进,甚至于你对于肉体气机精进,等等的用功法门,随境界、层次不同,常会有所变更,不要该换筏,您还不换筏,该下筏到彼岸,您还是不下筏,这样就是有所执着,该舍不能舍,该换不能换,就不会进步。用什么法门精进用功,有所得时你都不能够执着,该转就要转,该舍就要舍,这样也是在用般若波罗蜜的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来度到彼岸。

静虑就是在修打坐、禅修,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境界,甚至于开悟的人成为地上菩萨者,或走四空处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得到这些境界,都不能去执着,也是要观无所有、不可得,这样子才能够圆满你的菩提自性,也在圆满般若波罗蜜的智慧等等。这样慢慢的认识《金刚经》的前提,这些很重要,慢慢的把你的理念搞清楚,当我们进入《金刚经》的时候,也就能够融会贯通,不然光讲《金刚经》你会是一头的雾水,也不知道在讲什么?我们也花很多的时间在讲这些前提。

当你破了色身就进入四空处定,佛法在这里是一个分水岭,你在四禅天以前,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时候,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你可能会得到小乘的声闻、缘觉的果位;当你在四禅的时候修四加行,能够突破色身、心能够出离,也就是法身会活起来,禅宗在这里才认为是开悟的境界。开悟也就是世间的无色界里面的四空处定境界---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个关卡不去修六度波罗蜜,这种人也只是世间的凡夫,虽然天寿很长,例如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寿,有五百六十八亿年的人间寿命,天寿尽了依然还要再去轮回。

打破黑漆桶开悟以后,开始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波罗蜜,然后再以般若的智慧,就可以修证到无上菩提自性,也就是得以解脱,这个时候就是菩萨。四禅以前加修佛法所修证到的是声闻、缘觉境界,甚至于阿罗汉的境界;四空处定以后,能够修学六度波罗蜜,再加上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等为十波罗蜜多,也就是不止修六度波罗蜜,还是要修十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的十度波罗蜜多。

(5) 四空处定能证能舍

当因缘成熟,破掉色身了,你就会进入四无色定,亦即是四空处定,行者已经突破色身,没有身子但是只有一个心,这个心可以入空无边处、入识无边处、也可以住无所有处;可以用心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可以产生宿命通,此通就是从这里识无边处来的。

当一个行者心缘空太单调了,再以心缘过去、现在、未来事就会乱了,心一直在观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果报,观来观去,你的心会乱了,所以空无边处也不好、识无边处也是不好,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就会修到无所有处定中。无所有处定就是面对那个境界不去执着它,有法无主,这种境界就是无所有处定,有所感知但是不起心动念去相应,知道很多的事情,但是不去做第二手的传播、把它放下,这种都是已证得无所有、不可得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

修证到以后,还是要把它放下,观成无所有、不可得,不要执着它;以后还有很多的法,不要以你会了、懂了什么,就以那个为满足,这样就永远没有办法进步,所以般若波罗蜜为什么是那么重要,就是一切法在修行过程之间,都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把它化空;或者是在有相之间,不去执着它,抱着这种无所有、不可得的心态,自然也就不会去执着它。

在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处定中,也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来观它,所修证到的境界,也要把它看成无所有、不可得;这样你才不会住着在那个境界上面,不然你的果报就会感召四空处天,你就会出生到那里去,修了半天结果你又去当天神了,还是没有证得解脱,因为天神是没有解脱知见的,寿命虽是无量的长,但天寿尽了,照样再去轮回。所以在这里要小心,为什么要以般若波罗蜜多来观照、来破解一切的境界?就是要这样子,才能证得无上菩提。

(6) 一切智等如来法能证能舍

如来佛有十力法、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相智、一切道智、一切道相智,成佛的时候修证到这些法,也要以般若波罗蜜把这些一切智法,看成是无所有、不可得,这样才能住在空无的境界里面,在涅盘的境界里面。佛有十八种与一般声闻、缘觉、菩萨所不共有的法,叫做十八佛不共法,只有佛才有的,你没有修证到佛这个境界,就没有这种法,菩萨没有那个智慧去了解祂。

佛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道相智,也是只有佛才有的,八万四千法,每一个法都要懂得,而且都修得很好,这并非我们所能够去推测的,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有多高深!你有在看网络上的文章吗?《大般若经》若是用背诵的,总是会有一点差错吧?佛陀在说法中,一直在重复讲这些法,却是不会出差错的,也都是很有秩序地一直在诠释,口若悬河、源源不断。《大般若经》里面有那么多的名相,从来就不会有差错的,井然有序的演绎下来,这是有无量的智慧,我们实在是很难去体会这些。当你读经典,懂得越多,就越谦卑,我们所学佛法有多少?真是少得可怜,您就不会有贡高我慢,不会吹牛、夜郎自大,不会的!越是学习多了,越是觉得自己很渺小!这些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网络上面的文章「名相」说明。

还有真如、法界、法性、法住、法定,实际平等性,这些已经悟道者的修证境界,也要以般若波罗蜜,把它观成无所有、不可得。「真如」,以前也已经讲过了,如其本来所特有的现象、功用、状态,能真实地现起,这就是「真如」。我们上面所讲的这些,都有它的真如性,譬如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与意这六根,都有六根的真如性,眼睛的真如在干什么?它就是一个根门,可以看到外境的一个门,这六根门有它的功能,如其本来的功能,就是要照外境的一个镜头,这就是它的真如性,它有样子了、有功能了,它有它的自性了,每一个法都有它的真如性,你不要以为真如只有佛才有,不是的!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都有它每一根的真如性,这六根真如应该做什么?长成什么形状?它的根本功用是什么?这些每一个功能它都具足了,就是它的真如性具足了。有的人不是这样,眼睛是有了,但是看不到东西,那只有它的真如性在,但是它的样子破坏掉了,亦即真如不具足,这些 就是所谓的瞎子。但是他真如性里面的见性是不灭的,他也可以闭着眼睛看,看到黑暗的;若能修行,也可以透过他的自性-见性,能够超能力的开发出神通,不透过眼根的真如来看到外境,这是天眼通的境界,他的见性真如还是在的。这样子,你去思考每一个真如,每一个名相都有一个真如性的。

刚刚上面所讲的,有布施真如、持戒真如、忍辱真如、精进真如、禅定真如、般若真如、内空真如、外空真如、内外空真如、空空真如、大空真如、、等等的,每一个名相都有它的真如性,你有没有让它真正的发挥最大的功用?有的话,就是菩萨的境界;没有,就还是凡夫。六根真如在修行时,若你真如法得到了,要把它观破看空,视为无所有、不可得。但是它确实有如其本来的功用,这是真如法,你要承认它的存在。

六根可以看六尘,这六尘也有六尘真如,有六种相,产生六识有六识真如,这在修证过程之间、都一定要把它观空、无所有、不可得的。但是到如来境地的时候,反而要回过来承认它的存在,所以真如法是如来藏,是有六根、六尘、六识,它是有产生一切相的功能,在这些解脱道证到以后,要回到有相,也就是在了解这些现象以后,然后再承认它,一切都是有如其本来的功能存在,这是真如自性本能,懂得它就会有无量的神变,这是菩萨、佛的境界。(待续)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