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2.12.14.  
3 续(1)    张玄祥居士   讲于 法尔讲堂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世尊五时判教之说()

()般若期

1.前言

现在我们继续讲第四期的般若期,此般若期---般若者去妄归真、离空入有、空有不二等真智,以无上智慧 来体证实相真空妙理,再进而入空有不着的实相般若智中,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般若这名词很难去翻译,所以就用它的原音把它写出来,Prajna就是般若梵字比较难去读,念中文般若比较顺,有一点靠近它的音,又不像中文,不能念班若,为什么要写这个「般」呢?你要了解,翻成中文的都是用唐音,唐音有一点靠近闽南音,闽南音用台湾话发音就很靠近,很多字你用台湾音去发音,就比较接近。所以我们诵读经典、咒语,诵读起来觉得不是很契合,因为我们密咒里面的那个字,都是用唐音、闽南音去写出来的比较多,现在把它注成中文,用ㄅㄆㄇ注成北京话的国语,难免就有所差异。因此,当我们真正要学到陀罗尼门的时候,最好用梵字来学习,这是刘贵英居士现在一直在弘扬的原始梵字念法,弘扬这个真正多合梵字的悉昙古音,这样你就知道哪一个字该怎么念才对。

般若期是要用智慧来求得解脱的,这个智慧又有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出出世间的智慧。这一段期间大概是讲出世间的智慧,然后再讲出出世间的智慧,是比较偏重后面的出世间、出出世间这两个智慧。当然用此智慧来断世间业障、烦恼也是可以的。

一个开悟行者的智慧很高,所以有了世间智慧,要学工技如医学、物理学、化学、或者是近代的计算机、或者其它什么的、、,算命、排八卦、学五行,只要您去学都会,这是世间的工艺一学都会,但要看他有没有心要去学。释迦牟尼佛告诫我们:一个修行人还没有成就前,不要去搞这些,不要去杂学这些,因为还没有达到菩萨的境界,学了会算命、观五行、排八卦、懂草药、懂中医药、、,会因此而让你迷失在那里面。你现在要紧的是,如何求得解脱知见?所以世间的智慧暂时把它摆下来吧!

般若期讲的是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是什么呢?就是求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再来就是自性圆满、清净以后,就要来行菩萨道,行菩萨道难免要用到陀罗尼门,就要修学陀罗尼门、还有求入三摩地门,种种的禅定都要在这期间修学,圆满你的智慧。

(1)般若期修学

般若期里面包括修学空、无相、无愿、学一些密咒、智能。《大般若经》里的名相,从四禅八定以后,就是讲空、无相、无愿这三三昧的解脱门,这里是大小乘的一个分水岭。三解脱门以后的法门,都是《般若经》里面、或者是修到般若期的行者要去学的,以前的四禅八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处,这些都是小乘行者,在禅定之间所体会的世间禅定,加上修学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等,即能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我们要撷取他们修学的特性、以及认知他们修证的境界,稍微有点了解清楚后,这样才能把释迦牟尼佛在这一期的教化,为什么要讲《大般若经》?大约会有一个了解与概念。

但在方等期中,他们修小乘的佛法中,也听闻了大乘佛法,故能成为菩萨或大菩萨了,故佛陀要讲《大般若经》。《金刚经》就是在般若期中所讲的,《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金刚经》是五七七卷,还有很多各别翻译出来的《大般若经》细品,不包括在这里面的。般若期就以这六百卷为主,其它为副,这个副讲起来就是从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之中,有的取一段,把它翻译成另一段经文。有些人会以为是另一部经典,其实以梵字来讲都是一样的,只是哪一段又把它拿出来特别翻译讲解,其实都是从六百卷里面去取一段、一段出来,由某些人翻译而成,其实都涵盖在六百卷里面。

般若是用智慧来去妄归真,用我们无上的智慧、空的智慧、或者是圆满菩提的智慧,来去除我们心地不清净的,或者是妄执其境的。使这些虚妄不真的心,归入我们本来真正的觉性。我们本来的觉性是空真如体,是有一个觉知心,可以了知一切因缘;当行者证到空以后要离空入有,这是第二阶段。第一步是先去妄归真,归真的第一步骤是要否定一切相,才能回到空体;证到空以后要离空,要再回凡、回有,再接纳外在一切的因缘事实。虽然外在的因缘,包括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但是你要承认它,是因缘撮合在一起成就一切法相,所以又回过来有相之中。这个时候因为你已经了解了,世间一切相都是假合、因缘合和,因为你悟到空了,能不受它左右了,不受它的左右就可以生活在一切有相之间。这是进入第二层次了,空、有不二的境界。能够空、有不二,就能很自在的调理自己的因缘,也可以帮众生解决一些什么因缘,你虽然跟不清净的众生在一起,但是心地里面也很自在,在般若期里面,就是在训练你得到这些大般若智慧。

(2)般若期学空有不执

以无上智慧体证实相真空妙理后,体知实相是空相,真空里面才会产生妙有,这个妙有是怎么产生的?是第八意识清净的时候,像面镜子擦干净以后,没有一丝一毫的微尘在上面,就能静态的照十方虚空、世界,还可以照有情、无情十二类众生,你都可以鉴照,这是静态的照。在证得静态清净心功能之后,你可以用心意识、用你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加上你的真心,能幻化成很多的神通妙用,这些都是为众生,为了度化众生而用的,所以说会产生妙有。

修行上进入空、有不执着的实相般若智中,任何境界都不黏而能自在通过,即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空是我们的体,有是我们因缘所现的一切境界,空、有不去执着,不执着空的,还会产生一切有相的,那种神通变化的能力。如果你执着空,佛性的另一个有就会死掉了!所以不能偏执空太强。但是有的人一修到有境界的时候去执着有,不去证空,不去证空就没有解脱的知见,好像小毛病你可以自在,但是大毛病、大问题,你就没有办法自在,身体不是你的了。

有时候碰到障碍身体控制不了,障碍来了身体被控制了、气不通了、整个身体都病了,才知道这个身体还真的控制不了。你要有一个智慧去调理这个身体,障碍来了一定是先控制你的色身,不管是外来的障碍用符咒、心念来控制你,这是魔障,你有能力修到空,把身观空就破解掉了,或者是用一些智能,学一些密咒、手印,能在修法之间把它打开。甚至不去修法,譬如就用一些健康绑带,就可以把身体的气弄通了,你的色身气脉又恢复过来了,外在的障碍也障碍不了你,所以没有修到空,你就会心慌意乱,不晓得如何摆脱外在的障碍。

有相是因缘撮合而成的,既然是撮合成的,善因缘你可能觉得比较自在,我们要解脱的都是逆因缘,逆缘中心的感觉、身体的感觉,你要能够不执着,这样才能进入实相、无相的智慧里面去。所以这些名相,每一个都有功夫在里面,空、有不执着就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包含很多的功夫在里面,你要修证到空,就有摆脱有的现象,你要容纳有,就要有解脱的智慧,能够对境界不去执着它。

有相里面也有空相,这两个是同时存在的,你站在空的这边来观一切有相的因缘,你就不会去执着,这样会让你的心里面产生很多的影相,不管是善的、恶的、有道理、没有道理的,你都可以自在,如同佛心一般,心地里面容纳十方世界、或者是容纳十方世界里面所有的一切众生,都现在佛陀 祂的心中。娑婆世界里面坏心眼的有多少?有时修行的人也一样的,脾气坏得很,虽是在修行,但是心地、嘴巴,却又不像在修行;没有修行的就更糟糕了,破坏整个社会、作奸犯科,若没有通达的这种智慧,有时候光看了这些就会待不下去。

(3)朝无上正等正觉学习

当修证到有实相般若的智慧,你要承认世间本来就是这么不安宁,在不安宁之间也学得很自在,有因缘就度他们,没有因缘仍然容纳他们,这样不也觉得世界很可爱吗?这是从你无相的智慧里面产生出来的,你就不会与这世界、或者是不清 净的人在一起觉得格格不入,也不会受他们的影响,可以容纳他们。如此进入空、有不执着的实相般若之间,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金刚经》里面常常提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译成中文阿耨多罗是无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觉,三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没有一个法比这个还高的,就是佛修证到也是到这里,任何一位佛只要修证到无上正等正觉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大小之分,智慧、神通都已经到那个境界了,都可以十方世界来来去去,可以有千万亿化身,都有无上的智慧、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

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要不偏于空、不偏于有,空、有不二要这么去磨练,无上正等正觉已经包括神通在里面,如果你执着空就没有神通,还没有证到空,就已执着有相是妄想的有相,都是虚妄不实在的,不能当有。这里所谓的有,就是从真空里面,因缘撮合所产生的短暂之间的一切有相,要承认它的存在。

譬如我们今生出生做人,这个人、这个境界是一个现象,寿命多长就是有多长,要承认它的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要能容纳、要承认它的存在。在承认之间,还有一个解脱的空体在里面,所以没有烦恼,也不会受它的影响,这样就很自在了,可以懂得很多事情,每个众生的苦难在哪里?能度就度,不能度就等待因缘,诸佛菩萨就住在这种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里面。

 

2.讲经地点:四处十六会,在四个地方总共讲了十六会:

1~6初六会于王舍城之灵鹫山。第一会共七十九品,有400卷。第二会共有八十五品,有78卷。第三会共卅一品,有59卷。第四会共廿九品,有18卷。第五会共廿四品有10卷。第六会共十七品有8卷。总计573卷。

7~9会:次三会于宝罗筏城(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第七会1卷,第八会有1卷,第九会有1(577)

本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是在第九会于宝罗筏城(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中所讲的,亦即《大般若经》577卷所讲述者。经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能断就是能断一切的烦恼、能断一切的执着、业力,这智慧像金刚一样能断、无所不摧。《金刚经》正式的经名就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先断一切的烦恼,解脱要靠这一部经典,开悟的行者还有微细的烦恼、或者是冤亲债主体会到你已经开悟了,马上每一个、每一个都找来要债的时候,你就读诵这一部经典,很好用的!

每天早晚两部《金刚经》,读诵一年、两年、、,最后业障都可以化解掉,我们心开的时候,好像中阴身现起一样,跟你有缘的众生马上都会受感召而靠过来,这里面有善缘、有恶缘,恶缘就要你的债,第一阶段开悟后不是很乐观,开悟的时候都很苦、要还债,要默默的诵经、拜忏,等到他们都能成就了,这些冤亲债主都心满意足了,您也就会有成就了,他们能成就、解脱,就是你的解脱的时候。不然您天天都是在生病、天天都在烦恼,因为他们还不清净,连带的你的心也不清净了,这是两者互相搅和的。

这一部经典很好,你们有缘也喜欢来听这一部经典,进一步也能天天诵读这一部经典,你潜在的这些业力,会慢慢的转变了。如果有一些要用智慧的,也可以用《金刚经》里面的某一句话,面境时可以拿出来用,当下碰到的障碍能把它化解掉,学《金刚经》除了求自我解脱,也学到很多的智慧,以后可以做度众生之用。

10会:次一会于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殿。第十会1卷讲《般若理趣分》,我们基础讲义有很多用到《般若理趣分》,就是六波罗蜜多之法门,以更详细的智慧来说明,菩萨对于六波罗蜜的内容,应该怎么来做?我们讲义里面有引用。

这一会是在天上讲的,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的最高天,我们要有一个观念,每一天的天主都是菩萨,他所带的这些天神,跟我们一样都是学生,都是在修佛法的。虽然是欲界也有菩萨在里面,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当然就没有一个天宫,因为修到那个境界,破掉色身了,只有一个心意识,所以没有皇宫、也没有甚么天界,就凭他们心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

11~14会:次四会又于祇树给孤独园讲,这一会又回到人间来讲了。第十一至十六会讲六度般若波罗蜜分,依次第十一会为布施波罗蜜、第十二会为持戒波罗蜜、第十三会为忍辱波罗蜜、第十四会为精进波罗蜜、第十五会为静虑波罗蜜、第十六会为般若波罗蜜等分。

15会:次一会又于灵鹫山讲。讲第十五会的静虑波罗蜜多。

16会:最后一会于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边。讲第十六会为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期前后共廿二年说《大般若经》。《般若经》翻译成中文共六百卷,就是唐朝三藏玄奘法师所翻译的,当然别人也有分段翻译的,从里面脱离一部份出来翻译的。故《大般若经》及其它相关般若经的经典,是有很多法师翻译的,因此名称虽然不同,段落有别,都是从《大般若经》里面来的。

关于所説的「品」就是分段的内容,卷是有时候一卷里面有好几品,在天竺印度那边,经典是用贝叶所写下的,在我们中国古代是用竹子片写的,写好以后就把它绻起来,这样就算是一卷。所以卷和品稍微搞清楚一下,品就是它的小标题、小段落,卷是 要在哪一个品之间断落,那是不一定,一个卷可能包括很多品,这个品也有在上一卷的、也有在下面一卷的,这都是不一定的。

 

3.闻经对象

都是大乘根基成熟的菩萨及菩萨摩诃萨,在方等期间熏习很多大乘经典的小乘行者,由小向大后,堪受大乘法者,均能参与般若期经典的教化。唯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除说给菩萨摩诃萨等听外,还教导一些初发心、已发 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使他们以金刚经去除业障、魔障,断心中烦恼障等。(待续)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