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2002.11.09. 第 1 讲 张玄祥居士 讲於 法尔讲堂(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壹、金刚经与大般若经的关系概论
一、前言
这是本人第一次正式要讲佛经,而一开讲就讲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刚经》,但它确是比较深邃的经典。一般讲《金刚经》的前辈、长老,大多 偏重於名相及文义的解释,而我认为讲《金刚经》,除懂得经义外,还要将修行上的方法与境界相配合,不是只有懂得名相及经义就好,还要能从经文及名相了解後并能实践它。有时候光懂得名相,还不能真正的了解《金刚经》,您要能从修证上、心地上、逆境中、证量上去印证《金刚经》所说的道理,这样才能知道是否有办法做到《金刚经》上面所说的法要。故我们讲《金刚经》所订下的题目是:「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因此我要讲的《金刚经》包括叁方面:一个是解、一个是行、一个是证,解行证这叁方面都要具足,修习《金刚经》才有意义。
二、金刚经在般若经中的功用
要说明《金刚经》,当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起,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在阐述以般若智慧度到彼岸,而般若的意思及内涵,在後面会有更详细的说明。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共有六百卷,《金刚经》是第五七七卷,五七八卷後至六百卷是在讲般若理趣分及六度波罗蜜多,尤其是最後的十六卷是在讲六度---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及最终的般若波罗蜜多,这六度是修佛道与外道不一样的重要地方,若不依之而修,其境界所得都是色界、无色界的世间凡夫,不能得脱离叁界之修证。
大家都了解「波罗蜜多(paramita)」就是「彼岸到」、「究竟」的意思,印度、东南亚语言系统,都跟我们中文不同,名词、所有格及受格是倒过来的。我曾经是技术外援人员,住在泰国两年,泰国话说「我的妈妈」说成:「meya pon」,「meya」是妈妈,「pon」是我。所以东南亚、印度这一带的语言,跟我们中国话不同,是倒装句的语句比较多。
《金刚经》是简洁的名称,在经典上全经名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们一般通称为《金刚经》。要讲《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以前,虽然此经包含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里头,但既然要演说《金刚经》,首先要了解,《金刚经》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功能有何不同。从标题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首重在断修行者的业障,因般若智慧有如金刚钻石一样坚硬,故能断一切修行人在修行中所现起的业障;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在讲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过一切修行上的境界,修行人不要一有善境界就执着,如修色界、无色界禅定,当修证有个善境界时,就要用「大般若波罗蜜多」来超越、来度过。故前者适合我等未开悟或已开悟的行者,因有很多的业障或魔障要克服,故要用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而後者适用於大小乘行者或世间禅行者,遇有善境界时要用般若波罗蜜多来度过,不然就会受感召而出生於色界天、无色界天,因而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大道。
叁、五时判教之说
1. 前言
佛陀成道後叁七天里讲完《华严经》以後,他就想要入灭了,他看到娑婆世界的众生太顽劣、太刚强,非常难度,因此世尊想要入灭。这时大梵天王便出来劝请世尊住世教化,说世尊您不可违背当初您在因地菩萨位时,曾经发过大愿:「有一天成佛时,要度众生!」在梵天王的劝请下,世尊便不入灭,世尊悲愿大起,所以才住世开始教化众生。
世尊住世後开始依次说戒律善行,说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法华经等。一般修善行的人,我们可看成是小学生的课程,因他门修习的是欲界人天的果报。若你喜欢四圣谛(苦、集、灭、道)、十二因缘观法、卅七道品等法,还喜欢守戒律、喜欢修禅定,这些都是在「阿含期」 面的教化,算是初中的课程。「方等期」可说是高中课程,也是大学的预科,要进入大学的先修课程,这里面修习小乘法中,有大乘观念的佛法加入,故说「方等期」,若您喜爱大乘经典,那可能是高中的程度了。
而我们现在讲「般若期」的经典,等於是大学程度的课程一样,你对这个《大般若经》很有兴趣,就是在修学大乘的般若智慧,已有大学程度了。若能够参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面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学习,也就是有读到大学的资历了,故您们要认真的听讲《金刚经》,不要时来时不来。
最後是「法华涅盘期」,可说是研究所的课程了,法华期是在讲一乘佛法,是在讲行菩萨道的方法。另佛最初证道後讲的《华严经》是高不可攀的菩萨法,其实会《法华》境界就会《华严》境界,《华严经》与《法华经》可都是在讲心量证後的神通变化,这两部份的经典是一样的,是属於研究所博士班的课程了。
2.
佛陀权宜设教之说我们讲《金刚经》等於是在讲《大般若经》里的一部份,《大般若经》在五时判教中,释迦牟尼佛弘化期间,是在哪一阶段?我们把「华严期」除掉,以善行期(欲界天)、阿含期、方等期、般若期、法华涅盘期划成这五个阶段,当作五阶级,《大般若经》可说是第四阶级的课程。
世尊卅一岁时开始讲经说法,至八十岁时入涅盘,讲经共四十九年,终无说一字,不要说世尊有所说法,因为那是方便之说,从小学生、初中、高中、大学方便教导,不讲并不知道佛法过程是如何修成,不用一些语言文字不能说明让初机者了解,故乃行方便之说。《金刚经》 面也说:不要说佛有所说法,不要有这种观念,何以故?若说世尊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什麽这麽讲?意思是真正的佛法从心地起,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不必言说、不落文字,一乘佛法只有用心去体证,证後离一切相,不即不离,故不必言说,有所说也是权宜设施而说。
世尊当时依众生根机不同,才分段的从世间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最後八年间,才宣讲实际的佛法---只有一乘佛法,也就进入所谓的「法华期」。此四十九年间分五个时期,说不同属性的佛法,是为华严期、阿含期、方等期、般若期、法华涅盘期等五时演唱经义。
3.
世尊大略的五时教化期对小学初中生而言,不能一开头就教导他们大学的微积分、叁角函数、物理等,这样他们是不能接受、也听不懂,所以从哪 讲起?从安般守意法门开始,你要学习打坐,首先要从呼吸开始学起,如何呼吸?呼吸法要怎麽练习?心要怎麽守住才能不乱?先从外境诸缘断掉,再来修内心不执着外境,甚至讲一些宇宙存在的什麽现象?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麽会成立?要修善行就要守戒律,、、、,初期都是教一些比较基本的法门,这些是属於「阿含期」 面讲的。
「方等期」是修小乘禅观,快要跨入大乘的根机,本期间大部分所说都是属於大乘的佛法了。高中的佛法有境界、也有所执着,譬如世间禅的四禅八定、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处等,这些都是修行过程之间会出现的禅修境界。有以上的禅定修证,若不向此等行者说明心量的空、无相,不能去执取一切境,此等行者就会执取其境而住於色界、无色界等天界的果报中,终究未能得解脱叁界之境。
但是一到大学时,是属「般若期」,要把这些修证境界体悟後超越或推翻掉,修行过程之间所修证到的,一到「般若期」都要把它化空、不执着,如何做到这样呢?就是以般若智观一切境无所有、不可得,脱离一切业缘的纠缠,这也就进入第四的「般若期」。
到最後该学也都学习了、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接着导引大众入「法华期」,此期所讲的经典是属於研究所的课程了,学一些心量神通变化的事。再加上世尊要涅盘(2月25日)的时候,一日、夜间讲《大般涅盘经》。天台宗把这八年的法华期所讲的经与一日、夜的《涅盘经》讲解,归划成为第五期,成为「法华涅盘期」,你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住世当中的弘化过程之间,就是上面所讲的这个样的。
当一个人有天也能开悟了,大概也是这样子,刚开始接触的信众,是与你解悟比较相近的人,您能教导他们,这些人教导得差不多了,接着没有人可以教导了,就只有倡导现在所谓的「人间佛教」。有的禅师以前所教的,大多是比较高水准的,博士、医生、公务员,高等知识份子,、、,这些人教完了以後要教谁?不得不走入人间佛教,其实就像当时世尊从「阿含期」教起,再从小学初中生教起了。就看台湾的各大山头,是不是也如同世尊一般?虽然所教的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斯陀含、阿那含、须陀洹这些人,但是层次比较低,意思也是一样的,开始慢慢的讲戒律,然而当等到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时候,就要讲一些大乘佛法的经典,慢慢的提升知见,一边教导、也一边成长,到最後会进入「般若期」,这时也才会了解佛法原来是要这麽来修持、来进展的。当然对自己而言,最後要能体会「一乘佛法」的真谛,接着也就要会神通变化了,这时候也会学一些真正的不可思议的神变,能不能修得,则要看自己的因缘了。
我们不要光看世尊教化过程的这五个时期,要把它归纳到以後您自己有成就时的缩影,你大概也会走这一条路。因此不要去比较这个山头境界高、那个丛林境界低,高有他高的必须性,低的有他招揽学生、学员的必要性,不然某些层次的人没有人可以教导,怎麽办。所以末法时期也只有走人间佛教,这是末法时期没有办法的事。例如授戒时戒律简单了,七天变成叁天,两天也可以,守五戒不行的,能够守叁戒也行了,你也不能说他不对,末法时期嘛!
四、世尊五时判教之说
(
一) 华严期1.
华严经的由来我们下面来把世尊弘化五时期加以说明一下,一般在讲这个五时判教时,很少讲得很清楚,都是一、两行短短的述说,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华严期》只有一部《华严经》经典,但是这一部经典当时释迦牟尼佛说完,经典结集後放在龙宫,海龙王的宫殿 面。当时有一龙树菩萨者记忆力超强,已得「不忘失法」,且他神通广大,有一次去游龙宫,看到这一部《华严经》那麽的殊胜,非常的喜爱。但是因此经非常的浩瀚,总共有上、中、下叁大册本,每一册到底有多少偈句?不知道!龙树菩萨看了上、中二本,并非是我们一般的世间凡夫(包括色界、无色界凡夫)所能够接受的,也就隐藏了不传。龙树菩萨所翻译流传的只有下册,而且这个下册 面翻译成中文的,还不到一半,故你要了解《华严经》里华藏世界的现象,翻译成中文的经文还不到40%,梵文的虽然有100%,但也是只有下册之文句,上、中二册那无量无边的经文偈语,我们非菩萨,所以连色界、无色界天神等境界者,都没有办法去学习,我们世间凡夫的智慧还不是只差一点点,而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之远。
2.
讲述华严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後,初次开始说法於天上、人间,共有七处八会,共花叁七日(廿一天)在天上、人间讲《华严经》。当然在人间讲的是比较浅的,在天上讲的是对菩萨们所讲,也就比较深奥。而我们很多人还有一些分别心,认为六欲天果报太低了,不要有这种想法,六欲天每一天的天主都是菩萨,帝释(玉皇大帝)是忉利天的天主,当天主的也当然都是菩萨,梵天以上的天主更是大菩萨,大菩萨教化他们那一天的天众,守戒严格、心地清净,每一位都是菩萨。我们要自我反省,更不要看不起想修六欲天道的那些修行人或做善行的人。
世尊宣讲《华严经》,阐述一心法界之体用,万法唯心造,它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可以创造一个人,、、,都是由你的体性现起的。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就已经是证悟了,这与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我们一个人开悟的时候,还要修一大阿僧 劫,无数、无数,不可数、不可数的时间,才能修证到不动地的八地菩萨位;然後再加一大阿僧 劫,无数的时空中经历无数的禅修及培养智慧,才能修证到果地佛,释迦牟尼佛也是这麽的一直向上修起来的。修到最後要成佛的那一世,一开悟等於是证悟了,才能阐述一心法界所产生的体用及华严境界;一开悟就能够上天、入地狱,可以在天上、人间讲经说法,以下就是七处八会中的讲经说法内容。
3.主要经典是华严经
这个华严时期,所宣讲的经典主要的是《华严经》,翻译成中文者有六十华严(佛陀跋陀罗法师译)、八十华严(实叉难陀法师译)等两种版本,这两者有加减,因为都是从梵文所翻译过来的,他拿到了哪一部分原文,就翻译那一部分,所以两人有加有减,这两种版本是最主要的,其它还有把 面的一段,又翻成另一部经典,所以就有很多的华严经版本。
以後你有机会能够去接触、去读大藏经,很多大藏经 面的内容都是重复的,怎麽重复法?譬如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这两卷 面,有的人就把它抽一段出来,如入法界品,有在讲普贤菩萨的,或者是善财童子五十叁参,有人把善财童子五十叁参这一部分,又把它翻成另一部的经典,另外立下一个名称,所以很多经典其实都是重复的,大藏经虽然有100册,後面也都是图像等等,其实经文 面重复再重复,光《金刚经》有多少人翻译?起码有十来个人翻译,玄奘大师也翻了、鸠摩罗什大师也翻了。我们以後要用的版本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的,这些不管是谁所翻译,都收集在大藏经 面,大藏经是有100册,其实浓缩起来大概也还不到一半,但是这一半也相当的不得了了,在龙宫 面的那些经典更是浩瀚得不得了。
4.第一会
地点:佛陀刚成正觉时,说於摩竭提国(胜善国)之寂灭道场。既然是在人间讲的,你可以想像其殊胜,但因众生、菩萨根基不同,所体悟的内容也会不同。这是所谓演一法音,各绍隆位,该懂到什麽道理,依您的程度就会懂到那里。
对象: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等,普贤菩萨为首;一位修证到成佛以後,不是只有弘化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个佛的世界都知道了,娑婆世界有一位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周围之间有十个佛世界的佛菩萨、微尘数金刚力士都前来听法。其他还有的是一般的地神、树神、江神、河神、火神、虚空神、天神、天龙八部,、、,等等。金刚力士大部分是很有威力的,可以护持佛法、可以破魔之类的,力量很大。微尘数是无数的数量都来聚集,来听世尊阐述《华严经》,这些大菩萨也有本土的菩萨,以普贤菩萨为首,後来也才有普贤菩萨的行愿品,善财童子五十叁参等。
每一次世尊在讲经说法,有形的众生以外,无形的众生更是不可数量,都是千万亿的;释迦牟尼佛一讲话,为什麽有那麽多众生聚集在一起?都可以听懂?都可以听到?这就是他的心通力、语通力,虽然所用的是梵语,是当时的印度话,为什麽中国去的菩萨也听得懂?别的世界来的菩萨也听得懂?不同语言的也都听得懂,就是佛的一音可以化成无量音意,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我们要把思想观念扩大。
讲经的品名:世间净眼品、卢舍那品。卢舍那佛是最原始的佛,他修习无量劫海之功德,乃成正觉,住莲华藏世界,放大光明照遍十方界,毛孔现出化身之云,演绎无边之契经。卢舍那佛化千身释迦牟尼佛,住千世界。故我们可体知都是卢舍那佛的因缘,化成某一佛短暂时间来度化我们的,这是第一会中所演绎的。
5.第二会
地点:普光明殿,位於古印度摩竭提国菩提道场之侧,有时又称为普光法堂。
讲经的品名:讲华藏世界、诸如来名、四圣谛、如来光明觉等。我们这个宇宙是重重的世界,一层又一层的世界,永远都是无量无边重叠的世界存在宇宙上,称为华藏世界;也提到很多如来的名称,因为佛、佛都是相通的,哪一个世界有哪一位佛?哪一位佛在过去弘化多少劫?弘化期有多长?因为佛已修证到大圆镜智,因此时间、空间都不受到限制了,要讲什麽也都能如实的流露。您看每一部经典都要讲到某些佛名,为什麽?因为让我们能听闻到其他佛的名字,我们的功德就无量,就会种善根种子。
譬如《佛说阿弥陀经》所阐释的,听闻到佛可以种下福德因缘,东方世界有阿 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的恒河沙数诸佛。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的恒河沙数诸佛。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的恒河沙数诸佛。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的恒河沙数诸佛。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的恒河沙数诸佛。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法幢佛、执法佛,如是等的恒河沙数诸佛。
当你读经时称念了此等佛名,已经种下无量的福德,其他的每一部经典也都会提到各个佛世界的佛名号。《华严经》当然也不例外。你脑筋好最好都能够把这些佛都记忆起来,然後默念、顶礼一下,也就结了善缘、福德,供养了无量无边的佛,要善用这个心量通。
接着开始教导四圣谛法门(苦、集、灭、道),这 要对你们讲清楚的一点,当我们从初发心、做善行、修四圣谛、修十二因缘、卅七道品,修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修到四空处定、修八背舍、修九次第定、修十遍一切处,然後一直上去,修六度波罗蜜,等等的境界,其他名称在《大般若经》 面的名相,那些要成佛的菩萨当生要成佛时都要修过;但是我今天看到四圣谛,为什麽不会很想去修呢?现在为什麽喜欢念《大般若经》呢?因为你以前已经修过了,今生就不会想再去修,你要了解这一点。
等到有一天你要成佛了,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要从基础打底,如何打坐?如何用安般守意法门?如何呼吸?如何修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如何修四圣谛?如何修十二因缘观?如何修叁十七道品?、、、,每一关都要重修一次,我讲的主要意思是不要小看修小乘法的人,你也不要太羡慕修大乘法的人,您现在是什麽根机?现在很喜欢哪一种法?在修行的路上,你就是在这一定点上。现在对於小乘法门,虽然我们没有去修证,但是你要去学、要懂。
学与证是不一样的,学就是我读一读、懂了,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是在讲什麽?但是不一定要去修证。八背舍是八种的解脱法,而已经用心解脱了,为什麽还要回过头来学八背舍?不必用了,不必用是以前哪一世已经学过了,今生已经超越了那个境界,就不用去修了。譬如您现在在读大学,您还需要回头去学习小学的加减乘除吗?已经会了!即使不会看一看也会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对整个佛法懂了,就不会有偏见、不会去排斥人家,他修大乘,我修小乘,或者我修大乘,他修小乘,互不相容,互相攻击,这样是不对的,这个心地、知见您们都要建立起来。
讲四圣谛以後,讲如来地发光的如来光明觉;有一天您如果学到法华期後,到一个时候也要学习诸佛如来如何地发光?除非我们今生学不到那个境界,也就别想了。
6.第叁会
地点:其次佛不离道树升须弥山顶帝释妙胜宫中,佛本身不离开证悟的菩提树下,他的另一个报化身,飞升到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宫,帝释天主所居住的妙胜宫去讲经说法,这是他的报化身去的,因为他的肉身还在菩提树下入定中。
对象:十方世界菩萨云集与会,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讲经说法,十方世界的菩萨也都云集与会。
讲经的品名:讲菩萨十住、梵行、初发心菩萨功德。地前菩萨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总共有四十四位阶,这是地前菩萨,还没有进入登地菩萨(地上菩萨),开悟以後才是地上菩萨。在这里佛讲菩萨十住法、梵行,为什麽要修梵行?一切淫欲心让我们堕落到轮回 面去,因此第一关就要断掉淫欲心,要修清净梵行。再来鼓励大众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自调伏烦恼,而後利他去度众生,不是自身成就就好,要有为众生能离苦得乐的悲悯心与功夫,去帮助众生。修佛法发菩提心最难,也是因地菩提,未有菩提果,但一发心往後就会有成就佛道的机会,第叁会是在讲这些法。时间已到,今天就讲到这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