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法尔禅修中心------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33)
           
             --
 第十 法界通化分

(本篇文章为善祥比丘(旧名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课前讲话】

悉昙是成就学,所以是诸佛菩萨的特殊语言,你没有体会柔软、转音、粗显音声,很多法都要慢慢、慢慢的学,现在是知道怎么念,但为什么要这样念?还有很多隐藏在裹面的技巧,所以为什么大正藏裹面很多字有写出来,但是有很多隐秘、或者你知道、或者你根本不清楚的,因为密法就是要上师这么去传承,所以不是每个人拿来看就能够念。

你们很多人都买了大正藏八十四册,要认真研究,以后是不是把悉昙藏,每一卷都发给你们小组去讨论,搞懂了没有?搞懂了就写报告,把它写出来、解释出来,很多一个字、一句话都要解释,你不解释就不懂,什么音韵~~这些四声、四韵,十六声,名词都很简单,但是不懂就是不懂,要花一点精神跟智慧,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十八号来念,正式的念,来就是做法会,所以今天是教你怎么念?大家准备一下,十八号九点起香,接下来就过年,过年二天,初一、初二早上都是大悲咒,下午就两部经:佛顶尊胜陀罗尼、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匧印陀罗尼,总共四场有三部经要念,二个咒、二部经,佛顶尊胜陀罗尼它是讲要念廿一遍,大悲经启请后,大悲咒是讲念五遍就好,你念得好、念得对,一遍就够了,这是我最近的感觉。

我是念七遍,偶而会念八遍,觉得有时候接的不是很顺,多念一遍,二十分钟差不多,所以大家学悉昙已经慢慢定型了,咒语的研究跟持诵,学习的时候用谱,开始诵的时候就不能用谱,谱有好几页,只能用一张,但是你已经习惯,高低音这么念,刚刚有人还指正我,这个maha,你念mahā,我说对,maha,习气还没转过来,还是要改,是吧?所以,以前我们念的都会忘记,最好的方法是尽量学新的,一直念一直念,念得新的记起来了,旧的就忘记了,它就出不来了。所以这个礼拜多念,有空就多念,就这么决定了,网络上公告或者是内部大家通知,要练习的尽量来。

刚刚讲的这大悲咒,虽然说差不多,有个念头想是不是网络上公告弘扬?但是网络品管员说还不行,还是太幼嫩,还要再过磨一阵子,再过一两个月。我们以后再看看,差不多我们就可以上网,就是宏扬大悲咒,大悲咒要写报告,是报告先完,再上持诵的音呢?还是这个谱先上去?再来怎么样就看因缘。也不能说要这样、要那样,反正有这个心,要这么做,最后一定要做的,哪一个因缘成熟就会做,像悉昙的网站一样,不成熟的悉昙要上去,就上不去,最后延了半年多才上去,能够上去的代表这个数据都是成熟的,有佛菩萨在管制,不能随便上去,大概了解这情况。所以你在这裹学悉昙,也比较正式一点,希望大家用心,目前末法时期,要学到真正的悉昙,不多了!而且我们是有系统的,网络上文章在介绍,所以你如果能够读,读得懂最好,读不懂你就看网络文章,还有上课,上课给你的资料,这个都要读得懂,不懂要互相研究。

 

请各位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三、名相解释

3.实─实有()
   指具有恒常不变之实体。即自体为实际存在者,称为实有。佛教以真如法性为实有;反之,无实在之自体,依因缘和合而生之一切诸法,称为假有。实在论realism)为一种本体论之哲学见解。认为抽象名词所代表之抽象性质或关系(共相),为真实之存有。以形上学与认识论而言,实在论与唯心论立场相反。唯心论认为只有心(意识)为唯一之存在,一切客体物质(万法)皆系于吾人之精神、思想、观念等作用而得以存在,故又称为观念论;实在论则主张客体世界原本存有,并不赖于吾人之认识即已自存。
 
上一次看到第四页讲义:实有。一切法实际上是有,我们不能看它说没有,又不甘愿承认它有,所以就安一个“假有”。就像《解深密经》裹面讲的,「幻师幻化一切相,动物、人物、珠宝、库藏、财谷(有价值的谷类)等等」,都实际上有那个东西,所化这个人还有血肉,动物还是有体温,还会跑,你说牠没有,怎么说得过去?你说它有,明明是幻化师幻化的,怎么会是真的呢?所以菩萨不说有、也不说没有,离言说相、离言法性,所以这实有就在讲这道理。

世间所现的因缘果报的法是有那个境,你不执着它,它起不了果报,那你是圣人。凡夫俗子他认为感应、起心动念都是真的,所以应缘,一应缘就随业力流转,问题就差在这裹,这就是凡夫。哪怕他有什么通都没有用,因为你还会再轮回!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说,如果褔德有实的话,如来就不说褔德多,这「实」就是实有,就是实际上有一个法相在那裹,法相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一切法,我们在方便法解说上面讲这是「假有」,如果真有它就不灭了,是吧?因为法是因缘,所以因缘灭了,法也就灭了,哪裹有假有?什么有真的有呢?真的有只有“空”,空性才是真的有,所以我们说诸法无实性,就是这样子。

有法无体叫做假有,空它是有体,因缘起来才有法,所以这二个,空、有两面,你如果懂了、能够思惟,就清楚了。如果你修行身体没有起觉观的能力,也就是没有两个心、三个心的现象,这样的话你来讲这些法(唯识的现象),理解就很难!一个心怎么会有好几个心?有一个可觉悟、妄心起灭的、或者因缘起灭的法,你都不知道!你不知道这就是因缘起的、这是妄想、这是没事自己胡思乱想的。所以内缘搞不清楚,内缘就是妄想,外缘就是有因缘来了、感召了,起了法相,你也搞不清楚,那这样修行就难了!所讲佛法比较高深的,大乘佛法,你就很难懂,因为《金刚经》已经可以说是心眼开的人,甚至于开悟的人在学的般若经,所以一定要有几个心现起,你要懂它。

今天开始讲实在论,实在论是realismreal是实际的,ism是一个宗派理论的一种名词,实在就是有这个东西,有那个实质的东西,为一种本体论之哲学见解,这种本体论它是主张有东西的,有实际(比如说这桌子是有实际的东西),但是这在佛法上来讲,这种实际的东西,表面看起来是有,其实第一个它在变动,中子、电子一直在绕,我们一般凡夫人看不到,有神通的人他看得到。第二个就是说,这种因缘假和的法它会灭掉,你说这木头全部烂掉,大概要几十年没有错,但不管时间多久,还是会烂掉!那这个怎么可以说实际有本体呢?所以在佛法讲,真正有本体的只有空,这空是不灭的,空是永远不灭的,这才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世间法它讲实在论,是一种本体论之哲学见解,任何抽象名词所代表的抽象性质或关系,不管是性质或所现的一切法,它的名词,有这些动相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它叫做“realism”。

以形而上学与认识论而言,实在论与唯心论立场相反。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比较神妙的,形而下比较凡夫的境界。形而上是仙、天、菩萨、佛,这些比较高层次的人,或者圣人(阿罗汉以上的),依六识而言,实在论跟唯心论立场刚好是相反的,现在讲世间法,有实际的物质,所以是实在的。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他是实际要有,看得到才相信,他不相信有什么神、有什么超实际、超实体以外的东西,学佛法不必去辩论这些,因为心也是虚幻不实在,有实际一个物体,也是因缘假和而成的,这些都是会变化的,所以佛法是讲空跟因缘起一切法,这二个现象而已。

在因缘起法或者成一切相,短暂假有之间,菩萨观来是没有,或者不执着它有、没有,所以这种能力建立的话,才有解脱的能力,也确实是这样。所以我们在探讨世间法,你要懂得佛法来解释它的话,没有一个是对的,但虽没有一个是对的,你要承认它,因为一般人的层次跟智能,只能认识到这样。

 

唯心论认为只有心(意识)为唯一之存在,一切客体物质(万法)皆系于吾人之精神、思想、观念等作用而得以存在,故又称为观念论;实在论则主张客体世界原本存有,并不赖于吾人之认识即已自存。

唯心论认为只有心意识为唯一之存在,那我刚刚讲了,这个存在也不是真的,如果心是存在、是真的,那你应该拿得出来也可以看看,但也拿不出来!如果心是存在,那永远也不该灭,但是没有,你不认真想它就没有,因缘灭了,你这心也没有了,哪裹有存在?没有!所以都是因缘。

一切客体物质,这包括万法,皆系吾人的精神、思想、观念等等的作用而存在,所以问题就来了!空性是我们的本体,是实际有的,它是因缘起法,这法有没有?是短暂有,是吧?短暂有,它所以存在,但是这种存在,它是因缘灭了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懂佛法的,世间法这么讨论是可以,但是我们不是承认它是对的,这种作用可以存在。那如果可以存在,应该永远不灭,没有!它随时都会灭,因缘灭了,它就灭了,好,那假设世间法它是这么讲。

唯心论它就只有心惟一的存在,一切客体物质都是用心来化成的,物质是有形有相,都是依精神作用而现起的,这你要学过五阴魔相裹面的识阴魔相的话,就懂得这个道理。你还没有打开心眼的话,你都不知道,你要化一个实际的东西,不是那么随便就可以化,这在识阴魔相里面就可以做到。

我们在讲《解深密经》,提到为什么幻化师可以幻化?因为他已经学到一个程度了,所以他可以用,假设经典裹面讲,用木头、用石块、用一些树叶就可以幻化成千万的兵马,珠宝怎么化?就用这些因缘来化成另一种东西。你在识阴魔相裹面也是这样,你心想什么它就幻化什么?那因为识阴魔相是自性的反应,不是清净自性,所以这种自性是天性,为什么是天性?化乐天他们就会化,如果你学到识阴魔相的时候喜欢化,那可能会生到化乐天去了。还有更高一天的他化自在天,把你所化的天、宫殿,或者这些众生,把它接收过来,变成他的天,这是他化自在天,别人化的,他自在的把它收过来,然后变成自已的,当然他也会化,这是天魔就在那一天之上,还有耶和华菩萨也在那一天,第六地的菩萨在那裹,所以这两天都会幻化。

如果你会化,就代表你的心会变化,有这个能力没有错,但这是天性不是佛性,所以佛心要先恢复到清净自性,没有习气毛病,也没有天性,那时候再来化起神通变化,当然这个时候学佛法的人,都是依陀罗尼门、手印、咒语来成就这些事情,跟诸佛如来所讲的咒语是一样的。

所以学佛法要懂一下这个内涵,不要讲了理论一大堆,但是搞得不清不楚到底怎么样?你理论学起来了,到底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或者人家在讲什么层次、讲什么道理你都要懂。那这裹讲到心三种,变化成物质也好,或者理论观念都好,就是为护果面反对说没有这回事情。但是我们懂佛法的人,知道因果就是这样子,你要出生一个人,就是你抓那个业力认为真的嘛!所以他就受生了,所以变成一个实体的人,这是从心来的,当然从心来的。

你要幻化师,幻化一堆动物、一堆人、猪马一样的,要用你的心力去转化,这是心用。所以照道理来讲,宇宙中是以心为主,胜过物质,因为心可以改变物质,也可以创造物质,但是这些都是究竟吗?不是!佛法这两个都不能去实现,如果你不在行菩萨道的话,这些都不要去玩,玩这些都没有用,对你解脱是没有帮助。等到你解脱知见懂了,然后心也完全清净了,然后再来玩这个变化,像幻化师一样可以变、可以化,这时候每个大菩萨都会化,化成一个身边的人,跟你讲话,你摸摸他,手嘛!烧烧的!有体温。你说假的,假的为什么跟真的人一样呢?你说真的,你不注意过一下子他又不见了,很奇怪吔!到一个大菩萨境界一定会化,如果不会化,你这还不是真的菩萨,还是小学生的凡夫菩萨,所以我们不要满足,要多学习让内心清净,然后经典多看,有一天你也会化了。

那一天在《解深密经》课裹讲,讲为什么会化?你起码要懂啊!懂幻化师怎么化?哪一个有因缘的人,然后你用念力让他怎么化?如果你的心还清净得不够,那你要化,化不起来,我是想变又变不出什么东西出来,表示我们心力还不够。一方面心不够清净,二方面那个念力(要化起的心力)还不够。

但反过来讲,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化出一个实质的东西(物质),但我们可以化一个影像,也因为你有这能力,所以你可以帮众生做法,让他消除业障,让他心的毛病把它解决掉,怎么做到?密法裹面的观想,或者心中心法的一座六印,或者随便啊,大悲咒也可以这样,是吧!?这些都以诸佛菩萨的威德力加持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变为佛一样。

佛的法身加持,垂迹加持身加持后就变成佛一样,然后我心想怎么帮大家,要解除他的苦难,解除他的痛苦,解除他的什么?你就可以办到!这个看你修得好不好?如果你修得不好,光念咒有时候念得不三不四、不顺,或者脑筋昏昏钝钝的,尤其碰到业力很重的,或者是要死亡边缘的,你没有很大的定力,真的是使不上力,就看你修为啰!

所以认真打坐,修行,就是用在度众生就是要这么去做。不是光修了半天,见光又是解脱,又是干么的,到底解脱了没有?也没有那么简单啊!以你的行为、以你的知见,看起来就不是一个解脱的料子,我们修行是骗不了人的。所以你如果经典看得懂,然后实际的去修行,去试一试我有没有这能力?我有没有能力帮别人怎么样?这个是用心为主。

那所化的境有时候是影像,你要当物质也可以,有一天你可以化成真正实际物质的时候,那就不是小菩萨了,你要懂得这些怎么化?就是《解深密经》裹面的范围了。《解深密经》当然台北比较有出席听课的,远道的就很少听课,主要你神通变化不会,在这个课教你怎么神通变化。

现在在讲胜义谛,刚开始第二品就抓住一个幻化师出来幻化,幻师怎么幻化?有几个因缘当种子,然后等他化,这石头变人物,石头变兵马,石头变什么~~,阿那含就会化,阿罗汉更是会化,还不会化就是还没到那境界。我们观念不懂,所以这部经就在讲佛怎么化的?主动化、被动化,裹面都会讲,那这是唯心论讲的。

 

一切客体物质(万法)皆系于吾人之精神、思想、观念等作用而得以存在,故又称为观念论;

再来实际论所主张客体事件原本存在就有,因为他没有宿命通,观不起世界怎么成?世界怎么灭?他眼前看到都是世界存在宇宙中,比如我就实际存在,这就是我们讲科学,我们不能讲什么,不能说他不对,他眼睛就是这么大,看到就这样子,主张客观的世界原本就存在,(实在论则主张客体世界原本存有,并不赖于吾人之认识即已自存)。说你如果有能观三千大千世界,或者像如来观一切虚空所有世界,那你又讲这句话根本不通的!世界这么大,随时都有千万亿个星球在毁灭,再生起、再毁灭、再生起,因为你看不到,所以讲这种话。我们也看不到没有错,但起码我们看经典看多了,可以联想这句话是不通的。

 

就佛教而言,小乘佛教对于构成一切万物之要素(法)是否有其实在性,有不同说法,说一切有部系统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大众部系统则主张「现在实有」、「过未无体」。至大乘佛教,如唯识宗与华严宗,则强调「唯心所现」、「唯识无境」,不但主张万有诸法为心之显现,并强调「心识」亦为空、无自性。故知所谓佛教之存在论,既非唯心论,亦非唯物论,而是一种空、无自性论。

 
  
再下来这段:就佛教而言,小乘佛教对于构成一切万物之要素(法)是否有其实在性?

如果你认为真有其真实性的话,他不能解脱,所以他要修空,要否定一切相,所以这样业力来的时候他就没有,明明看到了他也说没有。就是你修行也不是说不会这样子,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解脱能力的时候,你还是要走到这一关,所以大小二乘,大乘还是要修空观,否定一切相。一个人刚开悟心性的时候,心很慌乱,如果你跟他讲:「ㄟ,是真的吶,你业力很重哦!怎么样~」那你不是落井下石害死他了吗?你如果跟他讲:「没有啦!金刚经不是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他就安心一下,把这个当成虚妄的。

以后有时你若看到这样,如果你是过来人,你看到有一个人进入那个境界,你不一定要跟他讲那是真的,你要跟他讲:那是假的、不真实的。你其实讲太多没有用,你要讲白一点,你愈讲真他愈当真,因为这个如果没有解脱知见的人会很执着,你说他真,他真的就在为事所转,所以你跟他讲说没有,没有!他半信半疑,但是他心比较能安。要是在说没有(没影),他就认为没有(影),是吧?那这样反而可以安住自已的心。等到他过了以后你才跟他讲,那个不是没有!那是有那个境、有那个法,但是因缘所造成的,你不理他就没事了,这是第二层次的无想观。

所以哪种人碰到哪个境?你就半哄半骗,不能讲实在话,等到他脚跟站稳了,再跟他开示真正的实际情形是怎么样?《金刚经》还不是阶段性的在告诉你,刚开始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后面又跟你讲:「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不要有断灭相」,不要断灭相,就有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以前讲没有,后来你脚跟站稳了,解脱知见懂了,跟你讲有。有,为什么现在讲有?因为你现在已经不害怕了,就跟你讲有,以前刚开始的时候会害怕,所以跟你讲没有,要安你的心,所以我们先暂时要这个样子。

这个不究竟的话,对佛法不懂,对修行过程不懂,你身为菩萨要能善导善诱,不要惊吓他。有的人没有这个智慧,也没有真正世间的智慧,然后也不知道善巧方便,根基比较差一点的,他稍微犯了戒,他就说:「啊~你死了!你死了!」吓死他了,你又没好说:「没要紧,没要紧!去忏悔就好了。」你说:「啊~你死了!你死了」更糟糕了!所以菩萨要有智慧,你过去怎么走过来的?你还不是跌跌撞撞的犯了破戒然后才长大的,是吧?那你现在看到人家毁犯了戒律,然后你又火上加油,然后落井下石,人家好不容易有一点菩提心发起来,给你害死了,他会认为佛法那么难修,干脆不要修了!

所以这个菩萨要有智慧,看到谁你要跟他讲什么话,看到人讲人话,看到鬼讲鬼话,连哄带骗要这样,不要讲真的话,但是目的是为他好,要把他训练成菩萨,目标不能变的,变成菩萨,如果你没有这种智慧,就不够格当菩萨。

    有不同说法,说一切有部系统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大众部系统则主张「现在实有」、「过未无体」。

再下来,有没有真实性呢?有好几种说法,它说:「一切有部」系统演化下来生有分很多派,十派、廿派都有啦,主张三世实有,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实际有,法体实有,这是「一切有部」它主张的三世实有。你要讲它没有,没有你的宿命通是可以观察到,也不能说它没有。那你说实有,那不就脱离不了轮回吗?那永远脱离不了解脱,你在学什么解脱道?这不对!所以就现象界裹面是可以讲有,但是证到理体圣人境界的人,这三世实有就不适用。或者修到菩萨认识清楚了,这三世毕了的时候,他也可以观三世,有是有,但不真实!为什么?他有能力不受它左右,就是不真实。

如果三世说没有,那因果在哪裹?也不能说没有。所以是什么境界要怎么跟他讲,佛法没有绝对的。法体没有,空体是一定没有的,这法体是空体。那法体恒有,你有因缘他就发一切法,这是真的。如果没有法体,那你就像石头一样,法来叩叩,石头还会叩叩咧~你连叩叩都没有,不是连石头都不如。所以这石头虽是无情类,无情类你敲它,谁叩它,它也叩,有没有?有,会反应!所以无情类还是有体,它会反应。

所以不要太否定唉呀!这无情众生!」无情众生也是我们过去的兄弟吔,这有很多搞不清楚的话,网友他常常会问:「这个树木、石头、金矿怎么过去世跟我们是兄弟?」因为过去他也是在修行,他执着一切都不好,尤其这几天寒流来了,那好冷哦!那好冷他在打坐就想:「心会变嘛,如果依附在木头上,那冷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他就想心跟木头连在一起,那他自性就连在木性裹面去了,木性裹面去寒冷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多大感觉了。或者融解到金裹、矿裹面去了,这温度对他来讲不是很高嘛!「才几十度!」这个金属都要几百度来烧才会融解出来,所以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你死了以后都变金矿,这性合一体。

所以我们修行要有正知见,不要去逃避那个现象,你说冷就要依附在不会冷的那个东西、对象上,你这烦热就要逃避,是吧?这些都不行,要去面对那个境,那因为心变了,所以你看境,心不变的话,它对你没办法,所以过程之间就要这样训练。你的幻境裹面如果烧起一大片的红海,这个热来了、热来了,你不要跑!不要赶快下坐后,离谱一点的冲出去,不要这样!你要观:唉呀,听说这个法,虚幻不实在,好!这一团热像火焰一样,烧起来应该是虚幻的,把它面对了,你就安定安定,然后到你面前你不觉得是火,那它冲冲冲!就冲过去了,冲过去也就没事了。

我们的妄相、幻相都是执着为真,就是这样,看到火来你就想要跑,没有一个人说真正可以坐在那裹如如不动,等那火烧过来,其实烧过来了没有?当然没有,那是心的幻境,是吧!?如果你修得好一点,有时候火在的话,你要想帮助别人,你也用心可以灭掉那个火,但一般人心力不够,都会执着为真。有次悟本师父讲:他是说利用秽迹金刚咒,他看到火灾,然后经典裹面讲:「如果看到火灾要结印(他有没有结印是没有讲),如果结手印是结在心裹面,然后持那个咒,过没多久那个火就熄掉了。」熄掉了以后,旁边的人就问:「这个人是在干什么?哦!原来是他把火弄熄的。」大家都跑过来要问他,像记者要访问他,他就赶快跑溜掉了。那还是借用诸佛菩萨的威德力在灭一切的火或者是什么?如果修得好一点,你自己心就可以灭掉那个火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这个情况,要有很大的清净心才有办法,所以这些都是虚幻不实在。

所以你说真,它就会真,你说假,它就会是假,空体才能实有。若说三世实有,也有问题。法体,空体有,是可以实有,如果一切法的体不见得有,那你看文字不是这一部主张这样,你就写论文写一大篇附和它所讲的,其实每一句话都有语病,你知道吗?你修大乘佛法,修金刚般若智,你就可以解释这些小乘的法,都有语病!为什么?三世实有,三世实有那你还修什么脱离轮回?是吧?讲不过去的!那你说三世实无,那你不修,会怎么样?不修你就脱离不了三界啊!那还说没有?所以都有语病。

那问题是什么?你怎么去训练你的心?三世实有你观它没有,那你就解脱了。那你说法体恒有,你这空才恒有啊!因为不灭就是恒有!永远有,只有「空」而己,哪一个有相可以恒有?是吧?世间相这个桌子也要灭,所有一切世界不管存在多久,几劫最后还是要灭,所以哪裹有恒有?只有空性才恒有。好,那因缘起一切法,这个法体哪裹有“有”?无实,无实体嘛!无实性,所以不能讲有。所以这两句都有语病。

那「大众部」它怎么讲?它说主张「现在实有,过去没有」,现在感觉的,你现在认真听话好像有这回事情,过一秒钟,一秒钟过去,那怎么算?现在这一秒是有,上一秒已经没有了,下面一秒还没有到,所以这有是假有,那为什么圣人可以观它现在实有为没有?他管你现在是有,或者是没有?他都不在意这些。所以一个人不在意他的人,他哪裹有实有?你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你非要看富裕人,不受大环境的因素影响,如果你认为经济没有不景气,你就没有这种困恼。如果三餐不济,没有事情可做,没有薪水可领,这种人是一定有不景气,现在是有,明明现实生活摆在那裹,所以对他是实有,所以怎么讲?对坏人是有漏洞,法不是绝对的。东西没有,过去无体没有,未来也还没有来,无体也没有,这个现在有吗?我刚才举那个例子:阿罗汉他现在也有,他还是认为没有,菩萨更高段了,现在该做好像有,不执着它好像又没有。所以《解深密经》就在训练菩萨这种能力,住有为不住有为想、住无为不住无为想,既然这样,怎么有、怎么没有?对它来讲离言说性,不讲了!那这样有什么有、什么没有?所以你学佛法,要融会贯通,不是你喜欢这一个有部主张,你就写了一大本书来赞叹他们的理论,结果又是狗屁不通。如果你喜欢大众部的「现在才有,过去、未来都没有」,写了一大本理论,也是不通的!如果真的都存在的话,解脱怎么在?解脱,解脱不了的。

 

大众部系统则主张「现在实有」、「过未无体」。至大乘佛教,如唯识宗与华严宗,则强调「唯心所现」、「唯识无境」,不但主张万有诸法为心之显现,并强调「心识」亦为空、无自性。故知所谓佛教之存在论,既非唯心论,亦非唯物论,而是一种空、无自性论。

那来讲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才能圆融的说明这些现象,大乘佛教,如唯识宗或者华严宗,则强调唯心所现。好了,「你有心,它就现;你没有心,它就不现」,那这样到底有没有?什么都没有!那凡夫就有。如果菩萨没有,也是变成有,就刚好讲幻化的,从无中化有大菩萨,那幻化师用一些因缘来化成一些东西,也是幻化的,那都是唯心所现,既然是心所现,心灭,它法也灭了,也可以说没有了。

第二句讲:「唯识无境」是遮空,当然是讲空,唯空性你可以这么解释,其它都不承认,但是如果这样主张唯不讲心的话,那就是讲空,讲空太执着,就变顽空也不行,因为空性会依因缘生起一切法,那生起一切法,就法现,你承不承认它?它是有相,那有相因为它是无常会灭,它无境是可以这么讲的。所以执有、执没有,这识心是有,如果心是有,你拿出来看看嘛,也抓不出来。你在胡思乱想,一下子想这个、想那个,想这个、想那个,都是你执着有境。有的同学天天要吃饭,吃饭又不收钱,那我就不去吃饭,那你就执着有境,为什么不吃饭就去吃饭咧?为什么要去想钱呢?因为你执着那个境太厉害,所以执着有境,这就是有抓境的毛病,所以很多事例啦。

如果你说:「没钱我去吃饭」,那就是随缘嘛!吃就吃了呀,不吃白不吃,还要给人家骂执着,修得不够好,哇!什么毛病都来了,讲佛法妙就妙在这裹,要看你有什么毛病,都可以指出你的毛病。它是空对一心而有境,你不认它有境,它就无境,那空本来就无境,但是你因缘起法,法有相有心,你不执着,它就变无境,所以这是大乘法在讲的。

那为什么无心会所现呢?因为因缘来了,我们心才会现,因缘灭了心也没有了,这种叫做因缘法,所以佛所讲的道理只有这句话:诸法从缘起,上次我们还在讲到因缘的时候,如来说是因,缘起一定有因,所以因缘这二个字就包括世间一切法,那你为什么会从心所现法呢?你没有心、没有境,这个缘就起不了法,你有了心,你让它现法,那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凡夫执着它真的,它的业力现;一种是菩萨让它现心法,他读了以后又不执着它,就变他的心通,知道这个事情、知道那个事情,但他不会执着。

所以菩萨为什么自在?他从自已的佛性应缘了以后,他短暂的起灭,他知道哦!这个事情进展到哪裹;那个事情进展到哪裹?他不会手足无措,不会自己妄想心慌就跑去做什么事,他是很理智的,很清楚,而且很轻松的。菩萨哪一个人慌慌张张的?没有啊!你很紧张,「这个事情这么大,你怎么不在意?」因为他已经预知未来会怎么样、未来不怎么样?这就是你会心所现。那阿罗汉不让它现,不观未来、不观怎么样?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自性的功用。

它不但主张万有诸法唯心之所显现,心要显现也是因缘哦,更强调心是一唯空,缘起缘灭最后都是空,要缘起那个体也是空,缘起法也是有,只是假有,假有最后缘灭了还是空,所以这些会缘起缘灭都无自性。你说没有自性为什么会起法?那起法是空性起的法,不是你那个法有自性,如果法有自性,那法就不该灭,但它会灭!只有空性会缘起,然后法灭了空性也还在,没有灭掉。

前几天有个同学在问:那你这个自性跟空性有什么不一样?你解释看看。我们是有三自性,自性如果把它错开来的话,自己心能生起的,不是吗?那你这样下去不是照中文翻?如果没有解释你看不懂。那梵文呢?sva就是自己的,bhava就发起,从自己发起法的那个就是自性,我们翻做自性,其实就是我们的空性。因缘来了,从我们自性裹面发起应缘的能力,这就我们翻做「自性」。

空性呢?空性是自性依附在空性上的,不管你有没有应缘发起一切法,它还是空。然后空起变成一切法以后,灭了它还是空,那发起也是空,然后灭了以后还是空,所以这个空永远不会灭掉,所以空性它是永恒的,体只有空体。其它都是因缘来了,它产生一个自性,你要依附相给眼睛看,就是发起一个见性,你要有现声音,那空性中就产生一个闻性,让他可以听到声音,这眼耳鼻舌身五个自性,都连结在空性上,依外在因缘不同,现各种不同现象,它是短暂的,还是会灭,所以它实无自性。

所以讲无自性,不是说他自己的,它是依靠在空性上的,借别人的。就像你没有孩子一样,去认一个干儿子(客兄/客弟),就是这样子,那“客”是不真,干姊、干妹、干弟这就是跟你的假自性一样,只有空才是真的有那个自性。

这样你去掌握你的自心的话就很清楚,除了我的空性应缘让它起法,这法不是我的,那我可以看它不要烦恼,好也好、不好也好,不代表当下这件事情就这样子,然后事情过了,不管是一小时或者一天或者一年,过了就过了,它会灭的。所以在过程之间你只要如如不动的面对它,你就会很自在,生活起居都很自在。

讲小乘,它举这个例子在讲,故知所谓的佛教是存在论,举这些有形的演说唯物论,是随因缘来论说的。唯心也不对,唯物也不对,所以是一种空无自性论,既然空,你怎么样否定它?否定不了它,也确实是这样!你的业力跟你的自心,你懂得它的话,这么去运转就很自在,不要听一句话,然后很执着,好就很高兴,不好就很懊恼。

有的人说,我讲话讲到谁?我点名是点到谁,没点名,你不要对号入座,就算我讲到谁,又有什么关系?你不要听进去嘛!只是一个例子给大家增加印象,某某人哪件事情怎么样?你如果是某某人,你很自在,说那本来就不是我,那不是很自在吗?为什么一定要觉得不好意思呢?这就是修得不好,还有我执。

我们不是要去掉我相吗?我相拿掉了,你说“张某某!”像我以前常常开玩笑,那时候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叫“张敏雄”那个时候想「这个是繁,不是敏”怎么叫敏雄?」那时候小学老师虽然是老师,是受日本人的教育,虽然跟中国人有学国语,那个敏跟繁真的搞不清楚咧,那个下面有个「纟」字看不清楚,不知怎么读,干脆就读「敏」嘛!你要学得像这样,讲我某某人怎么样?你有听没有懂,你也不要在意,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学佛法就是这样。

就好像不要教育似的,有一天有一个网友很有趣问:「人家说你坏,或者你怎么样?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羞耻感,那是不是无耻?」哦,那很严重!如果你真的做错了,犯了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人家说你错,我真的有错,那我就忏悔,是吧?你大毛病人家跟你讲了,那你不认错死要面子,这我执太重!如果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除了这些以外,没有防碍到别人,哪一个对、哪一个错?没有什么对错!像这种讲了你,管它对不对、错不错?你像刚刚讲几个名词,你讲有部错,你说大众部错,什么错?你要跟他们抬摃?不必要!你只要懂得他们讲的错在哪裹就好了,那我们修行也一样,除了我犯了大错误人家指正,最会犯就是犯戒,人家指正你就去忏悔就好了嘛!如果你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人家讲你当放屁就好了,不要去太在意。

 

在天台宗,针对唯识与华严之观点,采取「色心双具」之立场,故湛然与知礼主张:唯心之思想既能成立,则唯色之思想亦能成立。例如,湛然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之四(大四六‧三八八上):「故圆说者亦应得云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何但独得云唯识耶?若合论者,无不皆悉具足法界。复次,若从末说,一切众生二种不同,上界多着识,下界多着色。若约识为唯识,揽外向内,令观内识皆是一识。识既空已,十界皆空;识若假者,十界皆假;识若中者,十界皆中。专于内心观一切法,观外十界,即见内心。是故当知,若识若色,皆是唯色。」

最后一段,在天台宗,针对唯识与华严之观点,采取「色心双具」之立场,这都是大乘佛法,物质形相是对,那心是无形无相的,这两个好像都包了,其实讲起来是不对!心是化一切色相的,有可能同时存在,如果圣人呢?阿罗汉祂就不让它现起一切色,心净的人连一个法都不让它起,它还有什么色?要否定一切相,这个心也没有用。菩萨是可以这样讲,因为华严唯识都讲菩萨法,所以因为心可以变一切颜色、物质形相,还有的对一切物质形相,你心看进去了,产生认知分别也可以产生心,物质跟心两个是可以同时存在,只有菩萨才可以让它同时存在,因为祂有那个能力。

所以你看到这个人没有分别心,管它好人、坏人?我都可以坦荡荡的看这个人,如果是一般人就不行,看到这个政党跟你的政党不一样,一定打死它才会快活,不管它对错,那种人怎么可以「色心双具」,双具是执着。菩萨是融众生心,也让你的心去应缘,会产生一切相,但是祂不会执着,这是实相观,这裹在讲实相,虽然在讲褔德,跟实相观也有一点点相关。

所以「湛然与知礼主张」。湛然711782)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湛然者是如如不动的样子,能够提起一切法在心裹面,但又不去执着,知道但又能够离,礼貌的、安祥的面对那个境,不会说不接受,不会说怎么样,这是菩萨有这个能力,可称为湛然知礼9601028)北宋天台宗僧。此两人主张,唯心之思想既能成立,则唯色之思想亦能成立。

这就是两边抬摃就像这样子,像刚才讲说唯物论没有什么唯心?有物才有心,这是本末倒罝!很早以前有一个高中生,专门在做这种训练,还要演讲,还要听课,然后他就很抱怨,他不承认这个法,这种道理理论不对的,那是先有心还是先有物?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搞不清楚。

但是我们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搞清楚,空性有因缘来了产生心,然后心才变成有相,这是过程,一定先有心,才有相,如果你没有心怎么会去受报?出生做人,因为你有贪欲的心,所以父母交合的时候,你的识加进去了,才会产生一个小个体,所以先有心才有相。唯物论倒过来讲,所以如果不修佛法的话,还谈论唯物、唯心,这是天天在笔战,那讲了半天也没有用,因为没有结论。

例如,湛然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刚刚有这个湛然、知礼这两位大德僧,不管主张怎么样?唯物论,湛然是讲唯心嘛,知礼是讲唯物嘛,湛然是主观之行,他写了这本书,他说:故圆说者亦应得云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你如果说佛法在讲圆满理论的话,你也不能否定色香味触这些,要肯定是有此,所以学佛法学到圆满的人,他不会去否定世间一切相,他会照单全收世间一切相,但是不会去挂碍而已。

你所看到、所听到、所闻到的、所接触的什么,都能够去接受。有的人就问:「老师!你现在很挑剔呢!」咖啡冷说冷,半冷叫我拿去加热,其实我这肉体它不听话,如果这肉体不抗议,你拿什么东西来我都吃,这个胃吃了就不好,冷的吃了牙齿会冰冷,菜热了牙齿也会痛,所以你们煮稀饭,我都说温温的最好,你要学习。如果身体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心裹面对于外面的热尘要承认它,不去受它影响。何但独得云唯识耶??如果唯心论是否定外界,这样也不好,若合起来,唯物唯心都和因缘就讲得过去。合论者,无不皆悉具足法界。色心二法合论者无不悉入法界,心然后入尘,这二个色心是共同存在的,是因缘去发作的,问题是在这裹,你因缘在运转的时候,你有没有自在?有自在的话就是学到佛法了,如果你本身有心,然后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你能够受,受不了就有烦恼,那就是还没有学好。第一阶段我刚刚讲了,学空观、学阿罗汉的人,他一定都不去管这些的,什么色声香味触法,反正一概都不去理它,那这样自在了。

复次,若从末说,一切众生二种不同。一切众生有两种,上界的就是说无色界或者色界这些禅修者,他们都以心为主,为什么?色界他们的心有灵力,无色界的心更有灵力,那欲界天的他们就是着重在身体,着重在六根用功上,如果一个人,六根还没有破除的人,地前菩萨或者世间禅定的人,他都注重在有看到的物相,着重在色。

那上界的人,他只有心,所以我们怎么去分辨?你现在用眼睛、用见性可以看到人、鬼神,看到佛菩萨,这是有色,知道吗?你还有见性,那以六根来讲,动、静、根,刚才讲的色声香味触法诸根之作用,既然根还有作用,你心起不了作用,我讲的是真心,不是你认识那个外境色声香味触法这个心,那个是你的分别心,也不是你思惟的心,是讲真心。所以真心不现的人就是地前菩萨,甚至于是世间禅定的人,所以他才可以看到光、看到鬼神、看到佛、看到菩萨。

上界多着心,他们偏重心,下界多着色。那这个到底哪一个好?如果上界多着心,你见不到色,那也是学一半,问题我们麻烦就在这裹,可以用心感就可以说净了吗?为什么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现起一切六道众生、一切虚空、三千大千世界?或者宇宙一切世界都现?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够清净,但是你不要认为这样就是好,还没有完全好,只是以着心的人比以着色的人境界高一点,那着色的人他可以看到光、可以看到相、可以看到佛菩萨,但是他心感不到,他没有办法用真心去感应,所以也就是看不到每一个人的心地里去,看不到每一个人的自性。

你要修这样,所以有的人看他说:你身体哪裹有一颗瘤,那这就是以色为主。如果有人说:「你心不安哦!你最近人魂怎么不见了?」怎么能看到我哪一刻心不安,看到我魂不在?这种是以心为主,观你的心不观你的色。那观色的人,他观不了心,因为他境界还不够,心眼还没开。所以如果以心为主的人,还是要回过来,回过来让心清净以外,学到能够看到十方虚空一切现实的现象,虽然那是因缘形成的,那还是要能够看到。

那现在看不到怎么办?那看看再怎么修嘛,阿罗汉今生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一世再来啦,看能不能进步,菩萨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是很遥远的。好!跟你们讲实际的现象就是这样子。如果你用心可以观的话,就是后面三个:觉、空、灭这三个毛病要修,如果你着重在色,那就是动、静、根这三个毛病你还没破,所以没有破,就进不了心裹面去,破了色身束缚心眼完全开了,就进入要修觉、空、灭。所以如果你色身破了,你不再用见性看,不再用耳根听的话,就用心来听、来看、来感,可以感觉吗?你用眼睛看到有鬼神,我不必用眼睛看,我也可以感觉到鬼神,用心感觉。

这虚空裹面是不是安祥?还是有不好的众生?是怎么样?这范围更大!可以广到一个世界,小到台湾,台湾如果太小了,如果哪一天在苦闷的时候,就觉得很郁闷,你的心会觉得不是你一个人郁闷,是全省的人都郁闷,就觉得很无奈;或者是哪一个团体要游行,爆戾之气要起来了,你就感觉:哦~整个国家、整个台湾岛都乱轰轰的,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感觉,只有看到人,不用心感。

所以心还可以遍虚空,那我们遍不到虚空,我们遍台湾岛可以吧!?要先从台湾岛开始,那台湾岛遍不到,家裹可以吧?你家裹那个气氛好不好?你都没有感觉吗?多少都有感觉。慢慢扩大到你相关的周围人物有什么心?所以这个包括鬼神在做怪,战争或者什么天灾人祸,第一个鬼神先乱,鬼神乱你就可以感觉了,很不安!所以在不安的时候你就知道事情不安祥,这个你用见性看不到,你心的问题,你的见性、闻性都看不到。所以动、静、根、觉、空、灭这六结使,前面三个是还没有破色身的人在用的,觉、空、灭裹,「觉」一觉就有心的灵通力,用心感觉,但也不要太执着是真的,你感觉好像这样,也不要太觉得说一定是这样,因为因缘会转,你当下2009年元月一日凌晨零点一秒时所现的境,不代表白天八点零一秒所现的境会一样,不一样!因为这时空在转变,所以如果一尘不变的话,那我们所修的法就糟糕了,你要求解脱怎么可能?没有!也因为因缘是随着种种你所新造的善因在转变,所以该怎么样就没有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偏偏就怎么样,这个是很微妙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善观因缘,不要太执着说当下感觉是对的,以后永远都是这样,不会!

再下来,若约识为唯识,揽外向内,如果把你的心规范成二个东西,一个唯、一个识,「唯识」这两个字,唯它偏向于空,识就是心嘛,如果用唯,就是要遮有为法唯识;如果用识,就是遮空观的,不要太执着空,所以说唯识这两个要能区别,虽然说明两个不同的空、有的现象,但是两个互相的,等于是成就,不是压抑,用有为法太多的人,要用无为法来遮偏有;修空观修得太厉害的人,要跟顽空的人用思心来让它心不要死掉,你再顽空下去你就变石头了,就没有感觉了。所以这两个字唯识要同时用,这两个字怎么互相去平衡?阿罗汉是「唯」挂帅,否定心(识),菩萨如果还没有究竟的人,就是心挂帅,不学空,不学空这个定力不够,只会「孔咔跷」(不稳固、倒塌),菩萨这两边都要互相的搭配得很好。

唯识可以染外向内,心对外境认知,然后色受入空,向内摄受进来,另观内识即是一识,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境,你跟它接受到,你的心裹面用唯、用空面对它,两个把它合成一个,你心会不会归空?你看到人事物没有错,但是你把它从外抓到内心裹面来,然后说:你跟我的心空合在一起,那外面的人事物所作所为,你就不会很在意。

当然这理念观内世界之一世,你这一世要清净,不是你习气毛病那个心,因为我们真心是有空性的,空性是可以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然后大家在一起怎么会互相冲突?不会的!是你习气毛病太重才会相冲突,如果你习气毛病不重的话,外境怎么样,你接收进来内心跟你的空把它连在一起,也三合成空,所以不会有什么冲突。

这样讲起来,外面十法界从还没有接近如来地的佛开始,然后菩萨声闻缘觉然后天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你心从外面接收进来,跟你的空性合一的话也是空,这十界皆空。你要成阿罗汉也是执着,你要成菩萨也是执着,你要成佛也是执着,《金刚经》不是在告诉你这个吗?善境界也不要执着,坏的境界更不要执着,习气毛病更不要执着,这样你不空了?那个空如果不长进的话,不是不长进,你随时都在进步,不是因为你的心长进就一定会长进,我要修阿罗汉就成阿罗汉,我要修菩萨就走菩萨道,你愈放下愈空愈空,你修阿罗汉自然成阿罗汉,辟支佛自然成辟支佛,菩萨自然成菩萨,不是因为你学什么法,就要能够成为什么?是因为你放下什么东西才成就什么法、成就什么果位、成就什么菩萨道,知道吗?所以说外境一切相,进到内心跟你的空性合一,十法界一样照样空。

最后一段讲:「识」如果是假的话,那十法界应该是假,确实是假!哪裹有什么果位可得?哪有什么佛可成?哪裹有什么不灭者?识若中者,十界皆中。摆在中间的话,十法界就在中间,所以你要修中道观就是也不说空,也不说假有,然后走在中间的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过一阵子没有,没有过一阵子因缘来了就有。你就这么随缘去发作,你不会很挂碍的话,那也是很自在呀!是吧?学佛法就这么学的。

观外十界,即见内心,你内心观一切法,你观外界就住内心,从内心来知道外境,所以世事当知若心若识若色皆是唯色,「唯」是你不把色看进去就是唯,如果把它看进去就是色,那色唯之间就是心跟物质形象之间的色这两个关系,如果你不想去抬摃的话,放下!放下!放下!就不必看那么多!刚刚讲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哪要解释的那么多!

是故当知,若识若色,皆是唯色。名色讲了几个?三个讲了几个名色了?因为因缘太多了,而且因缘在佛法裹面占最主要的道理。

 

()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菩萨道以行六度为法,布施是第一波罗蜜,是菩萨道基石,要得五眼、六神通当从此波罗蜜开始。又菩萨行一切法,都要以般若波罗蜜智观之,所以菩萨因要做,任何果德又能不执着,这就是本经之无上密义。

世尊话锋一转,回到第一波罗蜜多上,问须菩提尊者言:「您于此意有何看法?若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所有七宝物来行布施,这个人以此因缘,所得福报是多或不多呢?」须菩提尊者回答言:「这个人以此布施因缘,所得福报应该会是很多、很多的。」因为一互动一结缘、一举一动,成六因四缘,将来因缘果报如实不虚而现,所以此人以此因缘,所得福报当然是很多哩。

 

这裹面包含几个论点:既然从前面开始讲,菩萨六波罗蜜裹面,第一个要行布施波罗蜜,你做了布施波罗蜜,如果执着有功德的话,你可能先受报,你就忘记修菩萨道了,是吧?你升天去了!但是实际上有没有褔德?须菩提尊者说:有啊!那多不多?三千大千世界裹面有多少宝物,供养后褔报多不多?不得了的多!光我们这娑婆世界就很多宝物了,何况是三千大千世界,这109次方这么多的世界宝物布施,每个世界土壤那么多,有很多的珠宝、宝贝,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当然这福德因缘多不多?当然很多!

现在就是作空、无的认知,你要修菩萨道,跟修世间善道就在这裹差别,所以我们稍微解释一下。菩萨道以行六度为法,这是地前菩萨修的,那地上菩萨来修十度再加一个方便波罗蜜、一个愿波罗蜜、一个力波罗蜜、一个智波罗蜜,所以满足这十度,要成为大菩萨。那地前菩萨因为还没有登地,或者刚登地、初地、二地,所以还不圆满,还要发愿,还不能方便,所以只能发愿,所以不能具足十波罗蜜。

一般我们听到就是六波罗蜜,我们讲义基础篇裹面都讲到十波罗蜜,所以布施是第一波罗蜜(pārami)是度到彼岸,为什么少掉一个ta(多)呢?你现在学悉昙就知道了,少掉一个音故作神秘。pārami不讲pāramitā 这个不知道的以为「度到彼岸」就是pārami(波罗蜜),不是pāramitā为什么布施放在第一个呢?以前讲过了,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裹面也是讲六波罗蜜一段,它说做这个最容易做,所以排在第一,这一个做了以后跟人家结缘,结善缘,一方面跟你结缘,以后你要成佛,一定可以度到他。你如果未来想成佛,再不跟人家结缘,你的菩萨道就不能成就,还能成佛?菩萨是跟你有缘的人,你帮助他、你布施他,以后你要成佛一定会度到他。如果你不想跟人家结缘,不想有瓜葛,那你成佛要度谁?你不要讲成佛,你成菩萨要学很多的智慧你才可学,所以有很多人很可惜,起码我们看到台面上的人,他不想跟人结缘,不想跟人结缘,你错过机会,不管是你供养人家;还是人家供养你,你不要说我可以给你、你不要给我,这就是未来你没有办法度他。

所以你既然要布施,就是要行菩萨道,要跟人家结缘,结缘就是你以后会再碰到他,然后以后会再度他,也许你布施了肉体,对吧?释迦牟尼佛布施一千个肉体,不管给动物吃也好、给人用也好、给什么也好,那些人最后都被他度,这是结缘,所以结对缘才有办法度到他,不然冥冥世界上有六十亿人,你要度谁?一定度有缘的。那没有缘的,他先跟别人结个缘,修得有层次,然后问法问到你,你跟他讲,他也悟了,那是间接的!无缘的人也可以度,不是说绝对一定度有缘人。所以佛说佛度有缘人,不是说跟我有因缘的人,这裹面有两个意思,因为是他跟我直接结缘的,他吃过我的肉,对不对?那这种直接因缘,到最后一定度到他。

另一种是修行的层次已经够了,然后走到中山北路,他也走到中山北路,刚好碰到你,他请教你:解脱道是怎么样?你顺便跟他讲,他也得到解脱。无缘的你可以教化他,不是说一定要跟你结缘才会度化到他,跟你结缘的你最后一定要度到他,像释迦牟尼佛快入灭还有一个缘深者还没有度,他就不能入灭,这subhadra须跋陀罗)一百一十岁还没到来,佛陀就是活到八十岁还没有让祂度,等到祂快入灭的时候,这个人(须跋陀罗)还没度,挂帐挂在那裹,这个要怎么入灭?所以一定要度他,到最后他在拘尸那揭罗(Kuśinagara)那边等入涅盘的时候,他才来求法,所以因缘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你要跟大家结缘,当然最好是你有能力布施给人家,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是最好,这些你有办法未来你要成佛,还是这些人要让你度化。第一个(布施)最容易做了!光舍有什么不容易做?

布施是第一波罗蜜,是菩萨道基石,要得五眼、六神通当从此波罗蜜开始。才说第一个最容易做,跨菩萨行的第一阶段。又菩萨行一切法,都要以般若波罗蜜智观之,金刚经提三个波罗蜜,一个布施波罗蜜、一个忍辱波罗蜜、再一个是般若波罗蜜(praj#a-pāramitā,般若波罗蜜是六波罗蜜的眼目,你做了布施不要有布施想,这裹面经文告诉你,褔德多没有错,但你不要观褔德多,如果你观褔德多,就是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所以这个褔德就不会很多。因为你马上去受报去享受,怎么会多?如果你观它没有,那吃无量亿劫你永远吃不完,这才是多,意思是这样。

所以菩萨因要做,任何果德又能不执着,这就是本经之无上密义。菩萨的善因一定要去做,不然你要成为什么菩萨?这种也是、布施也是,所以这善因要去做,那做了任何因都要果报,所有果报,你如果执着就有果报,不执着就没有受天界果报,没有果报执取,其实你就造无量的福报。如果很多修行的人,今生出生好像没饭吃,又好像有饭吃,永远都饿不死,可以吃好久好久,几天、几年、如果三大阿僧祇劫,如果每一世都出家的话,或者是修行也好,反正都是有得吃。但是像大富人家那种钱是没有,但是要吃饭有,这样就好了,就无量无边了,永远没完没了,这是最好,太多了反而坏事。

所以问题就在这裹,菩萨因要种,但是果报又不能去执着,一执着它就马上受天报了,只要你布施,你供养如果太执着的话马上受天报,这就是本经的无上意义,告诉你要做但是不要执着,所做的功德就无量无边的多。

 

世尊话锋一转,回到第一波罗蜜多上,问须菩提尊者言:「您于此意有何看法?若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所有七宝物来行布施,这个人以此因缘,所得福报是多或不多呢?」

好,世尊到这边转话语了,前面那一品在讲什么大家的心怎么样的多,如来悉知悉见怎么样,现在回过来讲,第一波罗蜜上面,问须菩提尊者言:「您于此意有何看法?若有人用满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所有七宝物来行布施,这个人以此因缘,所得福报是多或不多呢?」一个世界七宝物已经不得了的多了,何况三千大千世界?你所看到的宝物可能不会觉得很多,因为你也不去逛宝石店、钻石店、~店,修空观后都觉得没有什么意思,钻石好像石头没有两样,因为有的人喜欢玉,什么美丽的石头,美丽的石头就是玉,或者是什么之类的。

其实我昨天看了一个片子,那个狮子山工矿一百克拉那么大的大钻石,好大呀!看起来不是跟石头一样吗?很多人喜欢这种石头,就表示你还有分别心、还有好坏。你看很多大悲咒裹面那个经,很多释迦牟尼佛讲观世音菩萨佛力多伟大,其它的菩萨都很惊讶,赶快把身体上的璎珞拿来供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好意思说这是废铁废铜啊!你也不能这样讲,祂就拿一半供养世尊,一半供养多宝摩尼宝塔,祂也没有往祂身上穿戴,东西就是东西,但是物以稀为贵。

然后又有什么气、又有什么磁场,又有什么颜色,又是透明所以大家都很稀奇,如果你用心中心法,你要知道哪裹有宝物,你可以用心中心法去观,如果你执着有宝物的话,心中心法的《佛心经》是这么讲,确实是这样。但是你不要说我要有这个东西,是因为你要有什么用途,这么求它就有效。如果我们为自己求,这个永远都没有效,怎么会有效?一定要为众生,这个众生如果他没有钱,变一颗钻石给他,那他可能就会活得好一点,抱着这种慈悲心,可能会有效。这个地藏神,道路看守福神,这些神它就自然会现上来,这个很多古代的这些圣人,他不为自己都为别人,然后需要什么药材,需要什么宝贝,他都会持咒就有人送来,你就去帮助别人。

菩提尊者言:「这个人以此布施因缘,所得福报应该是很多很多。」当然很多,三千大千世界当然一定很多七宝物!世尊就告诉他:因为一互动、一结缘,一举一动是不是造业?是有业,所以就成就六因四缘裹面的因缘,在将来因缘果报如实不虚就会现,哪一个时候现?有宿命通就会知道,没有宿命通就不知道,就是刚刚好,不是刚刚好,是因缘成熟了,哪个时候成熟?只有佛、大菩萨才都知道。所以此人以此因缘所得褔报当然是很多,一定很多!佛又再教一个更深的道理。

 

佛陀即告须菩提尊者,若福德有实法性相,如来就不说得到的福德很多,因实相法性是有相,有相即有限量,有限量就是很大,也还是有个极限;菩萨若能做诸多福德、布施福德而不记碍福德,这样福德就没有实相性,此福德是无、是空、是无限,所以菩萨所做福德,若能无执取其福德性,如来即说此心态所得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多。

 

佛陀告欣须菩提尊者说:若褔德有实法性相。褔德这件事,褔也好;德也好,有实际的法性这法相的话,如来就不说所得到的褔德很多。你要有个概念,有形有相的功德是不多,再多也是多一点而己,再不得了也是一个世界或是千万世界,或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还是有一个量,有个量就不是很多。虚空无量问题就是在这裹,所以除了一个有形有相的法相就不够大,以这个虚空性最大,你要学佛也好;学空性也好,放下一切心量最大,也是一切法威力最强,没有一个法可以达到。

因实相法性是有相,有相即有限量,有限量就是很大如果有相就有限量,有限量你说用我们眼睛来看,哦!像一个世界很大,现在一个世界也不大(在屏幕上),你看也是这样而己,如果我们还没有发明电视以前,我们所看到是眼前两公里,十公里以外就看不到了,现在这个卫星一照的话,地球就这么样大,直径量也是这么大,哪裹有多大?以后你有神通观世界,也是像虚空这样3X109,就是像一个蓝球那样这么大。这样是不大,是吧?所以如果有一个相,就有限量,有限量就是很大的话,也不是到几千,所以为什么佛的法身无量?因为祂是无相,所以尽虚空遍法界,祂无所不入,这才是大!

那我们从这么去思惟,也了解佛、菩萨他们的威德力有多大,菩萨若能做很多的褔德,尤其是布施的褔德,但是不要去记忆、不要去挂碍你所做的褔德,那这种褔德就是没有一个实际的实相在那裹,没有实相,就没有法性,没有法性就是空,那空无的无限,这个量就无性,所以佛证到这个境界的话,你看多少人依佛在生活?你可以想:刻金身的、鵰刻佛像的,或者是卖香纸的、做蜡烛的、什么之类的,是不是都依佛的功德来赚钱?斋僧的料理师也是依佛在赚钱,所以祂的功德就是间接的养很多人,就是他的褔德加给这些一般众生,都是依祂的褔德在生存,这褔德够大吧?

所以菩萨所做的褔德,若不执取他真的有褔德心的话,那如来说这种心态所得来的褔德,才是真正的多。这讲起来没有菩萨的智慧,其实就在讲你用般若智慧观你所造一切法的话,这褔德无量无边,这是第一阶段在修褔德的。今天就讲到这裹,下一次就讲如何用每一段金刚经来修行?

 

2009.01.11讲于法尔禅修中心)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