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23)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

6.「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lb n="0751b21"/>
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lb n="0751b22"/>
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lb n="0751b23"/>
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lb n="0751b24"/>
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上一次我们讲到五眼净,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净,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菩萨、如来境界都有关系。上一次讲到释迦牟尼佛问菩提尊者:佛有没有肉眼?有没有天眼?有没有慧眼?有没有法眼?有没有佛眼?当然须菩提尊者都说

五眼问完了,接着下来怎么讲到恒河沙呢?因为要用譬喻来说明具足五眼的如来,祂到底拥有什么能力?所以每一段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都是前面问了,后面要说明什么,这中间是有一系列的连贯性。你看《金刚经》看起来好像一大篇,其实它每一个小段都连接的很严谨。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lb n="0751b21"/>
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须菩提尊者就说:是的,如来说是沙,佛也说事实上就是沙。「<lb n="0751b22"/>
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lb n="0751b23"/>
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lb n="0751b24"/>
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普通经典上讲到恒河沙,是在讲恒河水流里面的沙,不是在讲恒河岸边的沙。看那三个字梵文就知道(梵文为ga{gā-nadī-vālukaga{gā恒河,nadī是水流中的,vāluka是沙之意)你现在学会梵文,要习惯念五大空音,五个怪字你一定要跟它很亲切而且能够习惯念它,念出来才有菩提的味道,你不会念,《金刚经》就学不会,因为《金刚经》都在讲般若智慧,般若智慧都在讲有相但不执着有相,所以要学习梵文,悉昙五大空音要会念。ga{gā是恒河的恒,是发它的音,nadī是水在流,vāluka就是沙,在恒河水中流动的沙,不是在讲我们去采恒河岸边萨那个沙,当然旁边的沙很多,那恒河源源不断的一直流,里面的沙就一直往海里面流,这个还是很多,所以说恒河沙。

 恒河沙每一个沙把它看成是一个佛世界,你知道一个佛世界是多大?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剎土就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沙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这么算起来到底多不多?<lb n="0751b24"/>
是宁为多不?当然用我们的智慧无法去解释,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简单讲意思好像没有很深?其实他就是在讲后面这么多的世界,虚空所有的世界可以说包括在这里面,你具有五眼你就要能够看得到,如果看不到你就不是如来。阿罗汉顶多也看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剎土;四禅天的天神祂不学佛法,祂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但祂没有解脱的能力。五眼具足的如来祂的能力就要那么大,下面就在讲这个道理。

现在在讲如何依经典来修行,当然这一段好像没有说什么修行、怎样修行,其实上面已经讲了,你要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你就要修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一切佛法都在讲般若波罗蜜多。你如果做不到或者了解了不去做,你就永远没有办法学到真佛法,懂得越多你越要放得下,不然就会卡在那里、死在那里。所以不能执着一切法、不能执着一切善境界、不能执着一切小神通。小神通怎么不能执着?因为你要得到一切智慧,所以不能执着世间那种小神通。五通就是小神通,我们连五通都不能得到,一些小小的心通、一些感应,就觉得很了不起,那差的太远了。你经典读多了你就知道佛是什么样子?菩萨是什么样子?阿罗汉是什么样子?世间那些天神又是什么样子?所以懂了以后你才知道佛是多么的伟大!

 

世尊问佛具足五眼后,即要开显具足五眼的佛如来,祂应有的神通力与智慧力,若不是具足此五眼,就不会于有那么大的神通智力。所以佛问恒河所有沙是否为沙,若是ga{g2-nad1-v2luka沙那么多,那就譬喻说一恒河沙算是一个佛剎土,一佛剎土具有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多的佛剎土世界,算不算很多呢?当然是很多,须菩提尊者如是回答着。

 世尊问佛具足五眼以后,即要开显具足五眼的佛如来,祂应有的神通力与智慧力。智慧上面已经讲很多了,虽然我们没有仔细一个一个拿出来谈,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一切波罗蜜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等等,这些都是已经快成佛的人他所证得的。所以《般若经》里面这些较后面所提到的名相,都是祂的神通跟智慧。须菩提尊者问五眼有否,如来都有具足五眼,若不是具足五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神通智力。所以佛问恒河所有沙是不是沙如果以佛的智慧来讲,祂不会看成是沙,但是为了应缘世间相跟你们讲经说法,所以举此沙为例,沙就是沙,连后面众生看的心都不以为心,这个沙祂不会看成是沙,但是要讲经说法总是要用世间法来说,那当然说是沙。

我们特别把梵文列出来,以前讲过再复习一下,ga{g2-nad1-v2luka就是恒河水流中的沙。这个沙有那么多,那就譬喻说一个恒河沙算是一个佛剎土,那一佛剎土具有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世界有多大?以我们现在科学来讲就是一个银河系,一个银河系就包括一个太阳、一个地球、一个月亮,那些小星星无量的多,当然还有一个须弥山,我们看不到的,还有其他四大部洲,我们是处在南瞻部洲,其他的地方还是有人类,所以这么大的一个虚空范围只是一个小世界。一个佛弘化一个佛剎土三千大千世界,3×109那么多的银河系,把一个当作这么多,那恒河沙有多少沙呢?当然无量无边的多所以虚空到底有多大?不能讲,只有佛才能看到;每个世界里面的众生有多少?无量无边,人就有60亿,那些小昆虫就不知道多少,动物种类就有几千万亿种,水族里面的动物更多,所以众生无量无边。你不能说它们没有心,有啊,它们也有心,连树木、石头无情类它们也有心,这如来都要能知道。所以这么多的佛剎土世界,算不算多?因为须菩提尊者也是阿罗汉,他当然很清楚,虽然看不到,听也听多了,所以他说真的是很多,须菩提尊者就回答:是那么多。

 

本段是一续言,也是一引言,佛提问如来是否有具足五眼,当起言说完之后,要接着说五眼具足者会有何种神通智力。为了要说明五眼能见、能闻、能觉之范围,所以就接着问恒河沙到底是多不多?当然恒河沙是无量多,多还不算,若把一恒河沙当一佛剎土世界,当然世界更是无量无边的多。其实佛在告诉我们,虚空一切世界,及其世界中一切众生,更是无量无边的多,具足五眼者,都要能知、能见、能闻。

这一段是在接续上一段所讲的,世尊问须菩提尊者:如来有肉眼吗?有天眼吗?有慧眼吗?有法眼吗?有佛眼吗?他都说,再来要讲什么道理?所以先提出这个,假设一沙它是一个佛剎土的话,到底虚空有多少世界?先给你一个概念,然后再来说,如来的能力这些都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知道。所以也是一个引言,续言是续上一段,引言是接着下一段的开头,先讲一个道理,有多大,然后才说如来的神通变化有多大。

佛提问如来说是否有具足五眼?讲完了以后,引言说完了,就要讲五眼具足的如来会有何种神通智慧力?一般人不知道,如果你不好好看很多经典,光看《金刚经》你也不知道如来在讲什么?一般人在讲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讲完就差不多了,那到底那个眼是在干什么?有多大的能力?你要去看很多经典才懂,不然你就局限在一般所讲的、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范围,这样就太狭窄。为了要说明五眼能见、能闻、能觉之范围,上面我们引用经典已经讲了,如果你已经五眼具足,一切能见、一切能闻、一切能知、一切能觉,一切代表所有法,一切所有法代表所有世界,所有世界里面的众生,所有世界里面众生所造的业,大大大小祂都知道,这种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接着问:恒河沙到底有多少?多不多?开头先讲这个量很大,大到如来都可以知道,所以当然恒河沙是无量多,多还不算,如果把一个恒河水流里面的一粒沙,把它当作一个佛剎土世界,一个佛剎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你要了解一个佛祂所弘化三千大千世界,我也讲过毘卢遮那佛的功德无量,祂是弘化二十个佛剎土世界,所以我们华藏世界就有二十重,我们的裟婆世界在十三重里面,另外还有十九重都是毘卢遮那佛在弘化的;因为祂功德修的很好,一般一个佛祂弘化一个佛剎土,毘卢遮那佛弘化二十个佛剎土。所以你要了解每个佛的功德,虽然都是佛,但是祂的功德、祂所弘化的范围又不一样。

当然世界更是无量无边的多。一个佛剎土是三千大千世界,这里面就有3×109那么多的星球或者银河系,这当然无量无边的多;这句话其实佛在告诉我们,虚空一切世界,虚空到底有多少世界?只有佛才知道,大菩萨都看不尽,因为祂心还没有完全清净,佛是完全清净,所以一个心清净的人祂所看的事情就又广又多,无所不见,只有佛、如来才有办法。这里面不是只有世界,世界像地球那么大,我们绕一圈有四万公里,当然有神通的人很容易看到,那还不算,你要看尽所有虚空之间的每一个星球、每一个地球。刚刚讲这里面的众生到底有多少?这不得了,像一个细菌,那么小的单细胞植物,他也是一个众生,所以受出家戒的人,不能去喝没有在流动的水,因为没有在流动的水里面都长很多细菌,你怎么可以喝,一喝下去不知道杀了多少众生;我们是眼不见为净,以为这水很干净,其实有天眼通的人一看里面细菌一大堆,所以祂当然不会喝,都喝水在流的,活水就没有细菌,比较大的微生物难免也会有。

世界那么多,世界里面的一切众生那更是无量无边的多,所以具足五眼的如来都要能够知道、能够看到、能够听到,听什么?众生心声、讲话声都要能听。有时候你会感觉这种神通力如果给你知道一点点你就睡不着了,知道众生那么多,地狱的众生叫苦,天上的众生享受快乐。这些你看了那么多都不能动心,不然会很烦。如来祂不会烦,所以你要知道的多,就一定不能烦;你要是会起烦恼,就不会知道的多,光自己内心里面的习气毛病就摆不平了,怎么看到外面?你要看到外面去,你就要把内心里面的念头、什么东西都摆平、清净。修行讲来讲去那么多经典都在讲一个清净的心,跟一个不清净的心,那不清净的心怎么轮回?怎么跟众生之间的恩恩怨怨在搅和?都在讲这个道理而已。所以如来之所以成为如来就是祂心完全清净,完全清净像一面镜子没有泥沙盖住的话,祂就无所不照,你看那么多的世界,还有世界里面的众生,我们为什么看不到?都是被我们的习气毛病盖住了,或者你很执着你的起心动念,那个就是我,所以搞得看不到外面。

 

当然要具足五眼如上所说,当要勤修般若波罗蜜多,不执一切法,就能得肉眼净、天眼净、慧眼净、法眼净、佛眼净,五眼俱净时,当有如下之能力。

当然要具足五眼如上所说。上面第四段所说的,都是要修般若波罗蜜多。波罗蜜多p2ramit2,你现在在研究咒语,就知道说梵文就是渡到彼岸那边去。praj#a就是智慧,什么智慧?就是看了、听了、所闻到的都能够放下,就是般若智慧。经典讲观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你能知、能见、能闻、能觉的,都是无所有不可得,这就是般若智慧。禅宗不讲名相,他讲「不即不离」,「即」就是去抓那个境,「离」就是逃避、转过来不理它,这种都不对;学菩萨法不即不离,也不会去抓那个境,也不会逃避那个境,坦荡荡的面对它,都不受它影响,练这种功夫就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般若经》那么多,浓缩成几句话就是这样,问题是你做得到做不到?有的智慧高的听一堂课就会了,有的是知识高的,听懂了但是智慧不够,为什么?做不到!智能跟知识不是一样吗?不一样!知识就是讲、解释什么我听得懂,但是没有那种智慧做到,一般人都是这样,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是菩萨,就是我们在修的实相观。

所以从开头到成为地前菩萨,或者是地上菩萨或者是八地以后的大菩萨,修来修去都是修这个般若波罗蜜,过程之间有多少境界?当然无量无边的多。就像你每一年都有进步,进步了、懂了要把它放下,放下就是要拿更多的东西。你如果心中放了一个字、一个念头,天天看的就是那个字,或者就是那个念头;如果你把那个字拿掉了,把它空掉,就可以再写新的字进来;你的念头拿掉了、不执着了,你新的念头才可以进来,新的念头都是新的功夫,都是新的境界、新的体会,这种佛法只有佛才能讲出来的道理。

不像我们武侠小说练功夫,练了十八般武艺,练完了就很执着,天天练那十八般武艺,那其他的功夫呢?不知道怎么去学。我们修行也是一样,每一天所体会的,体会完了就放下,放下才会有新的体会,不然你早上起来打太极拳,打了五小时,晚上再打太极拳,明天起来还是打太极拳,其他的拳不用学了,为什么?因为你只有执着太极拳,当然只能学一样,如果你太极拳学会了,放下,学别的,外丹功也可以学,你比几下,我也会比,我知道外丹功它的动作怎么样才是对的,甚至于还可以跟它修正,学完了就放下。以前我们也学过外丹功,不能再去天天玩这个,你玩这个以后,其他的以后就不用学了。

佛法就是这样,你学一样放一样,学一样放一样,这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你不要记得脑筋死死的,不必记,你会用,碰到这个境界要用它马上就跳出来,不一定要去背。佛法是很活的东西,所以不见得读书要读得很多,读很多就变死脑筋,就变一加一等于一,一加一等于一吗?不一定,一加一有时候等于三,或者一加一等于二,不一样的情况,一加一等于二是一般的观念,一滴水加一滴水就是一滴水吗?会变两滴水吗?不会,只是水大一点而已,像这种你不要太执着,你就可以懂得很多。从开头一直在讲《金刚经》,讲到正式在讲五眼,还是在讲般若波罗蜜,你要具足五眼,你还是要修般若波罗蜜,修后面佛功德相的这种智慧,也是要修般若波罗蜜,这里跟你提醒上面所讲的都是在勤修般若波罗蜜。

不执着一切法,就能得肉眼净。上面讲的为什么肉眼就肉眼,怎么用「净」?因为你心清净才能得到肉眼净,不是把肉眼变清净,是你清净的心才会产生肉眼净。肉眼净的菩萨可以看到一千世界,光肉眼就可以看世界,不是我们的地球,是外面一千个世界,这是菩萨。那小菩萨呢?可以看到百由旬,这百由旬的讲法,我们常常讲四十里,佛法有的讲是7.3公里,7.3 公里差不多一由旬;印度数量的法很难讲,他就是一只牛一个轭,一天走的距离就是一由旬,那到底走多少?每一个地方所讲的由旬其实很乱,yojana解释有时后不一样。经典特别提到佛教徒所讲的由旬,我以前都讲四十里,最近他们讲佛教引用的是7.3公里,7.3再除以0.6差不多十一二三里,因为六百公尺算一里,这些其实都无所谓,如果你要真研究科学,要准确,你学佛法就会很痛苦,四十里也好、7.3公里也好,都无所谓。有时候我也在想,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那到底多高?因为经典常常在讲,金翅鸟它两个翅膀一张开就有八万四千由旬,比一个须弥山的高度还要高广,当然它广是没有那么大,高有八万四千多,所以金翅鸟不得了,这是天龙八部里面的一类天神,你也是对于由旬有一个概念就好了。

天眼净。这天眼就要看得更广,如果天眼跟肉眼净看的一样范围,那你修天眼净干嘛?不用修了啊!所以往上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天眼。不要说可以看到阴阳界的众生就是天眼,那你就是外行人,不是佛教徒,既然你是佛教徒就要把观念搞对,不要说一个人他眼球光波长改变了,像狗一样可以看到鬼神,牠就有天眼?什么才是天眼?天眼就是说墙壁对他来讲不是墙壁,他可以看到隔壁那一家在干什么,没有障碍;你说虚空之间往上看,都一片蓝蓝的天,看不过去,有天眼的人他没有这个阻碍,一样可以看到天上;四天王天、须弥山也要看得到,忉利天要看的到,焰摩天、再往上虚空的天,也要能看的到。就算焰摩天没有太阳光,因为离太阳太远了,所以它没有光,但是祂们的物体会发光,祂们天神身体会发光,你也可以看到。我有一次在梦中就看到:怎么一片黑,有人会发光?我想这个大概是焰摩天的,所以经典看多了,你才知道天界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既然叫做焰摩天,就整个像晚上,没有光明;不像我们晚上没有光明,白天有光明,因为是月亮、太阳跟地球的三角关系。

前几天才碰到月全蚀,以前科学不发达,如果没有天眼通,又没有五眼具足,所以都搞不清楚是什么现象,说太阳被天狗吃掉了,我们都干过这种事情,然后拿着脸盆一直敲。现在科学发达知道这是物理现象,月亮摆在地球跟太阳中间,哪里太阳有被吃掉?慢慢它就出来了,以前无知就会有这种说法。天眼没有障碍可以看到,而且完全的天眼要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剎土里面的世界你都要看的到,还可以看未来,天眼看未来,宿命看过去,这才是天眼净。你未来会出生什么,你哪一世出生在哪里?哪一生出生哪里讲什么话?都很清楚,像这种真正的神通,你要去看《般若经》里面比较后面,五百七十八卷以后就有讲六波罗蜜,里面就讲到菩萨的六神通是什么样子,跟一般天神的神通是不一样的,天神的神通怎么可以跟菩萨的六通比,五通也不一样。

我们修行讲境界一定要跟神通连贯才能搞得清楚,不然你几个神通都搞得不清不楚,然后名相更兜不起来,你就不知道修行到底多高,搞不好你有阴阳眼就说我得了天眼通,到处宣扬你得天眼通,你是内行人就说:「你有天眼通,那你看看现在玉皇大帝在干什么?」「什么玉皇大帝?我怎么看得到!」表示你不是真的天眼通。我们对于神通在经典上所描述的要搞清楚,这样你才会越来越觉得我们实在太可怜,连一个通都没有以外,修的实在太菜(),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指鹿为马、…。所以懂得越多你就越泄气,我怎么那么差劲;懂得越少的,然后有一点灵通的,他就觉得不得了。什么活佛、什么名堂、什么东西都叫的出来,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为情。所以你知道诸佛菩萨的神通,你自己才会谦卑,不知道你就会贡高我慢。

慧眼净。修到悟空的人自然就会产生般若的智慧,就不会黏一切法,这是比较静态的般若智能;也有逃避现实的解脱,反正我就是说一切法都没有,但是明明有法,因为他练一半,所以你如果懂得往前推,还有法眼的话,你懂得各个法的起灭,然后你也有空慧去面对它不会受它影响,这样就是菩萨。所以越往后面的眼当然比前面的眼越高明,天眼是看范围,慧眼、法眼看一切法,不是只有眼睛可以看十方虚空一切世界,还有心要感觉,心感觉就用慧眼跟法眼;那佛眼的范围就是满足全部眼所具足的了。所以刚刚我们讲的就是虚空一切世界,以及一切世界里面一切众生,佛菩萨祂们也可以看到某些世界、某些众生,但是不够透彻,只有佛眼具足的就有前面四眼,五眼具足才是如来,不能随便讲。我们讲佛一般都讲如来,如果讲觉悟了、开悟了,或者现在所讲的活佛,那可以说是小觉悟者,不是真正的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果地佛,这种果地佛一定五眼具足的。

佛眼净。所以虽然讲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是「净」加下去的话就是心的清净程度越来越高到最后完全清净,才可以具足五眼,这个要搞清楚。所以我刚刚讲,你心迷迷糊糊看不清楚什么境界,就是你心乱七八糟很执着,所以当然看不清楚。很简单地自己起了妄想,也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妄想;很简单地说,一种外面来的念头你也搞不清楚,或者搞清楚了不是我的念头,但是你却放不下,明明知道不是我的念头,他要给你烦恼你又放不下,这是心不清净。所以你说我没有感觉、我放不下;跟你有感觉,但我放不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个修的好?其实两个都一样。不知不觉的人倒无所谓,反正我也不知道,憨呆憨呆,吃饭过日子;你觉知了,放不开又放不下,比不知不觉的人惨,因为你还增加烦恼,心不定,然后放不下,搞得神经兮兮这样子,这样不是更烦恼吗?所以你如果按部就班地跟着善知识学,这么听,这么懂,你碰到这境界马上一下子就丢掉了,很多丢不掉的是什么原因?过去世比较少修,如果再来的菩萨他以前修过,修过了再跟你讲一次,不必讲第二次,你马上就会了。像我30年前碰到不知道的事情,当然都会怕,怎么会懂这些、怎么会懂这个、懂那个,第一次也新奇、也害怕,虚空传来一句话:「放下!」不要执着,放下就放下,没有第二句话。为什么要放下?乖乖的放下就放下。你的心也安住了。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三次这样,那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动你?没有一个念头可以动你,所以常常跟你讲,那个念头进来都是很不好的念头,你三两秒转个身已经忘记了刚刚那是什么念头。如果是比较神经质的人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紧紧抓住那个念头,所以这就是欠缺般若智慧。

所以你为什么没有肉眼净?我们没有肉眼净,就是心还不够完全清净,菩萨为什么也没有肉眼净?小菩萨开始学到这里,他要度众生,要一边学一边自己修,今生没有,不见得死了以后就没有,等到你差不多几十年的磨练以后,我们以前讲过神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修得」,今生修马上得,世间禅定天天在那里打坐打坐,他开发五神通,那是当生开发的;有的人他不当生证得,他是修心清净,心清净到一个程度,搞懂佛法般若波罗蜜就是这样,然后天天来去掉你贪嗔痴慢疑大小毛病,微细的习气然后再进去极微细的习气,一直断,断到最后,你如果往生了,也许就现出神通出来,那种神通叫到「报得」,修行修到果报现起时你才具有的。

有的今生也没有什么天眼,但是他修的有天道的德行,所以死时上天,他就可以看,看什么?像玉皇大帝,善住天子,有一个声音说他七世会堕落到三恶道,他没有宿命明没有天眼明,明跟通不一样,大家听多了你也知道,「明」是不必去看,都是在你心中;「通」是说我要看,他才会现,所以玉皇大帝说:善住太子这么讲,我来观观看,所以他就静下来冥想一看,真的哩,七世下三恶道,这是标准的天眼通。

天眼明是五眼具足的如来,祂不必观,众生的业力、果报现象随时都在祂心中,你们有的第一次听到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同?我常常讲这种不同的神通代表不同的境界,佛到底就是佛,不是菩萨,而菩萨不是阿罗汉,这个每一个层次真正的神通都不一样。我们要懂这些才能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阶级,修到哪里什么境界,同样一个神通为什么有大有小?有明有通?这些都有分别。如果五眼俱清净时,代表你心全部清净了吗?只有如来,当有如下的能力,下面经典所提的善境界都是如来的能力,散布在经典里面,你都要懂。

 

尔时,菩萨<lb n="0229a29"/>
摩诃萨,不分别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lb n="0229b01"/>
辱瞋恚,精进懈怠,定心乱心,智慧愚痴,不<lb n="0229b02"/>
分别毁害轻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无生<lb n="0229b03"/>
法中无有受毁者,无有受害者,无有受轻<lb n="0229b04"/>
慢恭敬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lb n="0229b05"/>
蜜得如是诸功德,声闻、辟支佛所无有,得<lb n="0229b06"/>
是功德具足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lb n="0229b07"/>
种智

尔时,菩萨<lb n="0229a29"/>
摩诃萨,不分别布施不布施。如果你有般若波罗密的智慧,而且是大菩萨,布施就布施,不布施也就不布施,不必很计较这个应该布施,我没有布施就觉得很愧疚。上一次去台大看到一个人,那一个人看起来像出家人,出家人在那里化缘时,还穿袈裟是很少的,我就觉得这个有一点假假的,但一看他的头又有六颗戒巴,我就往口袋要掏五十块,怎么掏不起来,有掏没有起来,然后就转过去了,这个一两秒钟而已,没有就没有布施,不要在那里后悔:如果这个真的话,没有给他不好,不布施就不布施,布施就随缘布施,你这样才能自在,这个就是般若波罗密的智慧。

所以《金刚经》提三个波罗蜜,一个布施波罗蜜、一个忍辱波罗蜜、一个般若波罗蜜,当然这三个都是很重要的,其他的不重要吗?其他你早就应该学了,持戒、精进、禅定,这个你在早期就要学了,小菩萨或者地前菩萨都要学这些,去受戒时就是这样子。你修到差不多样子时,这三个法很重要,因为布施永远在布施,当然菩萨越高境界时祂布施的东西不一样,以前是布施钱、布施劳力,现在布施嘴巴,讲经说法,布施无畏施,心不安你跟他讲讲话他心就安了,讲个电话他心也安了,或者是只要听到你的名字他心也安了,这种无畏施很奇怪的,你要修到空观的人不必用法,不必说我一定为你做什么法。

你听佛法有时候要会用,像佛,我们跟你讲说佛的法身是清净,想祂,祂就一个化身给你,这么便宜的事情你都不去做,天天这边跑那边跑,那边找师父,搞不好还找道教的这些道士,跑来跑去也是没有解决问题。你不如心静下来一直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心静下来就感觉祂有在跟你输送一些无畏施,你就觉得心安了。有的人都不会用,一碰到事情、一有念头就搞得心慌意乱,平时用功的方法也忘记了,很多同学我看了很多都是这样子。

他平时也知道拜佛、知道诵经、知道怎么样,等到事情来了、障碍来了,什么都忘记了,连找人家谈一谈也忘记了,就闷在家里,生病就生病,反正佛到哪里去,都忘记了,这就是平时没有把道理搞懂。尽虚空遍法界,佛的法身都在,只要你有求祂就应,当然你不能临时抱佛脚,你平时要多用功、多为佛教做事,佛永远不会忘记你,祂也知道。后面讲众生的一切心,祂悉知悉见,都在讲这个事情。所以你不要说我做很多事,佛好像都没有在照顾我,祂照顾你,你不知道,如果祂没照顾你,你可能更惨。因为祂照顾你,你不知道,而你又不给祂照顾,为什么?因为你喜欢烦恼、喜欢乱想,你如果把心放下来,就会知道真的有佛菩萨在照顾着你,你心越乱,离佛越远。

所以你要懂得这些道理,你要体会有佛在,你要把心静下来,心静不下来,就要拜佛,因为气不通心就乱,所以要拜佛让气通顺,一下一上、一下一上这么拜五百拜,身体气会不通吗?平时修行的底子再把它开发起来,气就通了,气通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不然就诵经,诵经诵一诵,起码知道所有相都是虚妄,以前不会注意此句,今天特别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再去烦恼你里面的心念,这就是不要执着一切法。现在讲布施不布施,不要分别,布施跟不布施,两个是平等平等。

持戒犯戒。持戒,你持戒持的很严格,说这个不错,自己也觉得很满意,如果犯戒你就很沮丧,我又犯了这个戒,等到你慢慢了解了,犯戒、持戒都在求心安,如果你犯了戒心也很安,这个犯戒就不算犯戒。你说这样讲,我去杀个人看看,你去杀个人看看,如果杀了,你心很安,那你的功夫真的够了,就怕你心不安,看到血这个印象太深了就放不下。所以禅宗的人或者菩萨种性比较深一点的人对这些概念很自然去达到犯戒不犯戒平衡点,而且观念也会不一样。

像我以前的皈依师父禅师,他常常讲说如果一个坏人,他要杀一百个人,我先去把他杀死,为什么呢?因为我杀死他,他就不会去害一百个人,但是以后我还他一命就好了。这种就是持戒不持戒、犯戒不犯戒有什么分别?修到大菩萨的境界,就要求平等观,平等观就是善恶、顺逆这些没有分别。问题是你持戒当然会很高兴,持戒可以成阿罗汉,光持戒严谨,但是如果你是修到阿罗汉境界,得到慧眼清净,是有五神通加漏尽通,但是你还没有菩萨的境界,因为你对佛法懂一半,执着戒律清净就是好,执着好的,菩萨心里面没有好坏,只有为众生,所以当然你不会故意去犯戒,有犯戒都是为众生,为众生犯戒也值得。所以如果有人犯戒了就很懊恼、就很害怕,你犯戒了,如果你说我以后坦然去承受那个犯戒的结果,那有什么可怕的?下地狱就去地狱,有什么可怕?人都是害怕的心在前面,所以会把自己的心搞得神经兮兮就是这样。

调达尊者是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然后就下地狱,但他在地狱也很自在,有修行的人下地狱,肉体受苦,他心照样很平静。所以我们看调达尊者,你说这个坏蛋,什么坏蛋,如果没有坏蛋来显示佛的伟大,那佛有什么伟大?所以有时候经典到最后讲说:释迦摩牟尼佛示现成佛,就是要有一个人示现坏人很坏,才能够突显佛的伟大、慈悲、没有分别心。其实调达尊者过去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父,所以这个因缘都是这么搅和搅和,过去你是当老师,下一世可能当徒弟,师资这两个字,「资」就是徒弟,「师」就是师父,那你这一世当徒弟,你师父先死掉去受生,下一世再做你的徒弟,那不是倒过来了吗?我们人轮回就是这样子。所以你也不必太在意说今生就是当徒弟,你不晓得以前也当过师父也有,所以这个不要太在意,因果轮回就是这样子,如果修的好一点精进一点的话,徒弟也会冲到你的前面去先成佛,这个就说不一定。

<lb n="0229b01"/>
辱瞋恚。忍辱,忍辱还是在讲很初浅的忍法,对于外境不如意的人事物在忍耐、忍耐。《金刚经》以前讲的安忍,那个境界已经讲的很多了,修行的善境界也要忍,那个不是忍辱,是忍善境界,不要执着,你一执着就卡在那里,所以用般若波罗蜜去观照它,就没有了。色界天有没有境界?有啊!无色界天有没有境界?也有啊!那阿罗汉有没有境界?四果都有境界,菩萨、小菩萨、大菩萨都有境界,这些境界都要忍。所以忍辱波罗蜜有时候对初学的人讲忍辱是可以,《大般若经》它不翻忍辱,它翻安忍,是很平静心、平等心去忍外境,这外境好不好?不一定,坏的也有,善境界也要忍,你不忍,一执着就卡在那里,所以修般若波罗蜜的不能卡一法,不能被一法抓住,你现在有这个能力不要被它抓住,你现在修有为法不要被有为法绑住,修无为法不要被无为法绑住。所以你们该骂,我还是会骂,如果说无为法怎么用有为法去骂?骂了又犯戒,嗔心又发,一连串罪过都来,但我骂完还是照样吃饭睡觉,你心不舒服是你的事情,等到你被我骂了能如如不动,那你也成就了。阿玲常常跟我去美国,然后我对她讲话大声一点,这个做不对,那个做不对,美国那些同学都吓死了:「阿玲,老师骂你,您都没有感觉啊?」「没有啊!他哪里有在骂。」听习惯了就不是在骂,只是大声一点。什么是骂?脸皮薄,美国这些同学没有听过我在大声说话,讲完就过去了。

精进懈怠。你对佛法要懂,《大般若经》都在讲这种道理,所以你不要被持戒、犯戒绑住,不要被忍辱、嗔心绑住,精进或者懈怠绑住。该精进就精进,该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你们在讲我都不休息,该懈怠就懈怠,如果我没有事情该交卷了、没有时间的压迫,我是可以懈怠一点,没办法,十天就要上一次网,然后空闲一点就要去回个信,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不是我不懈怠,实在没办法懈怠。像我们这里的师父也没有懈怠,我早上八点来,他也坐在那里,我晚上九点回去,他也坐在那里,所以他也没有懈怠,他很精进。美国庄教授说:我十几天在这里,我看到你们这样实在非常的感动,回去要跟他们讲我们是多用功,他们却在那懒懒散散。不过懈怠也好、精进也好,身体要可以负荷得了,像我一边按摩、一边用银貂牌震荡器,一边工作,一边充电一边耗电,我不晓得能够撑多久?耐力有时候还是要保重一点。

定心乱心。当然平时已经培养出定心出来,你不会乱到哪里去,乱是三五秒钟,像我感觉外缘在发动时,只要心静下来几秒钟就平静了。当然不是事情解决了,是心平静了,知道有事情,如果你迷糊掉了,心烦,心烦就要想出去走一走,走一走去看电影还是去买东西,这样没有解决,你要把心安住下来。你说去买东西、去散心、去干甚么,这些都是逃避,心照样乱,只是在外面不觉得乱,回来你觉得还是乱乱的,这种不是办法。

所以一方面初学的人要有气才能得定,慢慢你智慧开显了,然后配上你的气机,有定心,你稍微转一下,如果你没有那种能力感觉外缘,哪一件事情在发动,事情都是有因缘在搅和,还没摆平以前当然会乱,你心乱时又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然后乱时也不知道怎么摆平,当然就搞得神经兮兮的。

所以这个都要多听、多闻、多坐,你要坐在那里,一天早晚两炷香,像我无所谓,打坐不打坐其实没关系,我打坐是再把气稍微恢复一下。如果要定,气不通,心照样能定,气不通你就会比较劳累,劳累你要做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心,心有余而力不足,那时候只有躺下来做一做「银貂」震荡一下,然后再继续工作,身体气不通就有这个毛病。

所以心跟身一般人都要取得平衡,如果定力不够,气机一定要保持,才可以看得开一点,不要把身体的气机认为是没关系,你们不练身体、不学打坐,碰到外缘心乱,都是身体先被闭住,身体被闭住,气不通心当然更乱。你没有修过禅定,修禅定的身体就是不通、就是要死了,他还是心很安祥,因为已经学到了真正的定力,不会因为身体气不通就乱。如果真的气不通、心很乱那怎么死掉呢?跟中阴身一样,要死时人家迷糊你也照样迷糊,那怎么行,有生之年就要赶快练,很多进入那种弥留状态才知道我心那么乱,不死一次就不知道在死时心有多乱。

前天融师在讲她以前病时,今生所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一直现出来,然后就在那里忏悔、在那里有罪恶感,人死就是这样子,所以等于她也死了一次。你还没有这种感觉,你没有死过,没有大病就不知道这个心要死时多乱,开悟的人当然他也可以体会死亡的现象,所以他那时候已经在练定力,如果心不因病而体验一下,或者练身体开悟时体会一下,你不知道定跟乱是什么样子。觉得心烦,心烦那个还小事,要死时不是这样子。

所以要多结善缘,就是这样子,人家哪里在念佛,你就赶快帮忙人家念,你如果要往生了,有因缘会帮你助念,一助念你心不会迷糊掉,一句佛号,他们在念,你的心也可以体会,跟着念,不会迷糊掉。不然那个妄想心都一直出来,你所做的大大小小的事都一直出来,会随缘去轮回。

所以末法时期佛教徒有一个好处就是助念,这很重要,问题是如果你的父母亲、长辈,他们不念佛,那很糟糕。到时候你帮他念,他也不知道跟你念,他没有那种定力,他喜欢执着他的胡思乱想、妄想境,所以平时你要鼓励他多念佛,多熏习。你说:「我叫他念,他不念啊!」不念你知道因果嘛,为什么他不念?他没有那个因,他怎么会念?所以你就要帮他种善因,学佛法就是了解因果,要种善因,用他的名字啊,或者他愿意出钱的话跟他拿钱去做善事、去供养法师、去供养哪个道场,这样因缘成熟了有一天他就会念,有时是你做的够不够多的问题。所以你们还有长辈的,这个是最大的孝顺,如果他还不学佛,自己学佛以外,帮他多种善因,不要到时候说再来助念,你在念,他不跟你念,胡思乱想,随他的业力在执着那个真真假假,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智慧愚痴,这愚痴在讲因果,不是说我们脑筋不够、世间的知见不够,是在讲因果,所有大小事都是因果。你如果诵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以后,你三恶道的因被拿掉,我常常讲你可能会作梦,梦到哪一个人过去在哪一个画面中跟你也有因缘,大家都是这么搅和在一起,有宿命通的这些他当然不愚痴。那你有智慧懂因果,你要尽量在有生之年赶快从因果里面跳脱出来,因是永远不灭的,不让因接到缘而成为果,这就是你要的智慧。所以你要知道因缘来了,你要用什么法去控制你的脾气,控制你那妄想不要去执着,这是佛法所讲的智慧,不去执着它就是智慧。

有的人是因缘来了,我也知道了,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转不了,转不了就是智慧不够,脾气毛病照样发,平时还好,夫妻之间、儿女之间如果有发生什么争执那还无所谓,只是不要再结新的恶因;如果过去不好的冤亲债主来时,你有智慧看清楚,但是没有智慧控制你的习气毛病,你照样发作,照样搞得你神经兮兮,到最后家庭不合或者同侪不合或者儿女搞得不痛不快,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所以有智慧的人就不愚痴,不愚痴起码要懂一点因果,这两个虽然是两边其实都一体的,你有智慧就不会愚痴,你没有智慧是愚痴,因果看不清楚。

不分别毁害轻慢恭敬。你对某个人毁谤,你说毁谤人家不好,是他先毁谤我,还是我先毁谤他,这很微妙的事情,你知道吗?我过去常常讲,现在比较少讲,你如果有一点灵通力的话,而且嘴巴守的很紧不乱去批评人家,我看有的同学很严谨的守住他的嘴巴,不去批评别人,不去批评别人就是守戒,守戒之下,有一天你怎么对某个人想讲他?讲出两三句后,马上警觉,不要再讲了。如果你比较有智慧的话,这个家伙不晓得在背后再讲我什么?我怎么今天突然想要讲他?或者今天为什么想骂他?你们有几位在外面乱讲,我有时候会骂你,这是果报,不是我喜欢骂你,你本来以前好好的,现在被骂,所以以前一定是哪一个事情、哪一段时间乱讲话,我是随缘发作,有时候被骂,但是我心里知道这个家伙在外面不晓得乱讲些什么?您先骂我,所以我骂他,因果挡不住。

你也可以这么观,如果你守戒很严谨,从来不去批评别人,但是有一天就讲到某某人,他没在这里,然后想要讲他不好,讲两三句就觉得不行,我不要讲人家闲话,你就可以想这个家伙大概在背后讲过我,因果就是这样可怕,不是杀杀打打,才有因有果,你讲人家一句话,也是有因果,你喜欢赞叹人家,也许他背后已经赞叹你,所以你赞叹他,一来一往互不相欠,这就是真实因果。所以你不如多赞叹人家,不要毁谤人家。那毁谤了怎么办?你也要放下,毁谤就毁谤,又怎么样?顶多你再毁谤我一次,那不是解决了吗?也没有那么大不了的事情,这就是菩萨,要有这种精神。

所以不要说:哎呀!我毁谤人家了,赶快来这边拜五百拜忏悔啊!忏悔啊!不必这样。你既然要当菩萨,就甘愿担当一点,你毁谤人家,以后人家毁谤你,笑一笑就好;你先骂人家,骂人家以后,他再骂你,你笑笑就好,不能一般见识,再骂回去。修菩萨道就是要这样子,没有什么害怕因果。你如果轻慢人家,人家轻慢你,或者不是他,是别人来轻慢你,你也要照单全收,不能生气。你说我在法尔好像很不错,但出去外面没有人认识你,人家都不理你,甚至于污辱你,你也是笑一笑,因为你有时候对法师也不是很恭敬,所以这种轻慢恭敬,在你行菩萨道之间,发生就发生了,其实这讲起来也有一点因果。

若有人说,我以前很喜欢礼拜,大小法师我都拜,现在有点不想拜了。反过来讲,如果我拜下去对他不好,那怎么办?如果你修好一点,你家里有民间信仰的这些鬼神,你拜下去他跌落(konkakiau闽南语),你是皈依三宝的弟子,而且不是修的很好,但也不错,那你这拜下去,他还受得了,你顶多问讯他还受的起,你对祂五体投地礼拜看看?所以不能随便乱礼拜,这无形中你脑筋里面(自性)也会有一种分别,不然恭敬当然很好,有时候你恭敬不起来,你要拜,拜不下去,是反而折损祂一样,我是讲这种非常微妙的关系给你们听,所以你要去广为思惟。

何以故?为什么讲后面两个名相,都是平等平等,不要分别呢?好坏很明显,为什么不分别?学菩萨法就是要这样子。舍利弗!无生法中无有受毁者,你修一切法无生,修无生法忍的人,没有上面这些分别想,没有好坏的分别,也没有受害者,也没有轻慢者,也没有恭敬者,一切心平等平等。当然你要平常心,你不要说经典讲这样,你要装起来,用装的不行,要你修到那个境界,你无形中现轻慢也不用太在意、或有罪恶感,以后你受人家轻慢,你就笑一笑;你骂人家,人家骂你,你笑一笑;你恭敬人家,人家恭敬你,你也不要太高兴,因为你先恭敬人家,有因有果,菩萨摩诃萨就学这种平等法,这叫做平等法。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如是诸功德。你如果一直用般若波罗蜜这么一直修上来的话,对于上面所讲的对错、好坏的二分法,你就平等平等的观这些,这是你修般若波罗蜜所得到的功德。声闻、辟支佛所无有,因为他们是学空观,所以绝对的不得一法,是故说声闻、辟支佛所无有。是功德具足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但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得此等功德,就可以具足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如果你能够观一切法无有得,好坏都无所谓的话,那声闻、辟支佛也突破祂的境界,不会执着空,跟菩萨一样。佛在鼓励小乘的修行人到一个境界以后,你就要这么看事情,当然要转不是你转就转,守戒很严谨的话你要叫他一下子放开,要练习好久,像不苟言笑的话,一下就叫他能够自在的谈笑风生是要练一阵子。

十几年前,其实我不觉得我很可怕,但每个人都怕我,我那时候都不讲笑话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人心里就很怕;我现在会跟你们开玩笑,讲经说法有时候插播一些闲话。这个事在以前老一辈的同学,是从来就没有听过我这样子的,都是一板一眼讲法。小乘的修行人都这样,都不会开玩笑的,一板一眼就是这样,照经典这么讲的,是很严肃。转到菩萨道时,因为你要亲近众生,所以你要改变你善恶的观念,不然你活泼不起来,这样接触你的人,他自己都不自在,又怎么敢接触你呢?小乘的人就是这样子,非常威严严谨,他心里是很平静没有错,不怒而威,这是无形中的一种摄受力,阿罗汉、辟支佛就是这样子。如果你心柔和,变成很亲和的话,大家就有另一种恭敬心会起来。

所以你如果这样突破声闻、辟支佛这种无所得的概念的话,你修上面这些二分法,把它突破,变成平等,精进就是懈怠,定心就是乱心,愚痴就是智慧,持戒就是犯戒,布施不布施都一样,这样的话,你这么练你的般若波罗蜜功德,一直练、练、练,功德具足了,你就会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你自己成就,众生也能够成就,心清净国土净,不是国土净导致心清净,不是!因为你个人的心不净是你的问题,国土本来就清净,你不可能去清净佛的国土,佛的国土,你知道有他受用身,这是清净的。你如果修菩萨道修到有一点样子了,佛说你这个该多一块净土给你去居住在那里,因为你还不能自己创造清净的国土,所以你看《解深密经》都在讲这个道理,《佛地经》也都在讲这个道理,佛的他受用身是无量无边的广大,你说我修菩萨道到底要去哪里?你不要担心,你该有一块地,佛就会拨一块净土给你,你修的功德越好,当然祂拨给你的地区越大,再大,尽虚空遍法界,还是一点点。所以你懂得佛的受用身,有他受用身、自受用身,自受用身是化成,像释迦牟尼佛祂的净土是密严净土,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在密严净土你如果修的是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祂照样可以化一块地给你。

我们修行其实都是在清净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就是在满足各种修行的功德;修行的功德满足了,当然众生心清净,也得到了佛的清净国土,祂暂借你住而已,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够成佛,自己有自己的佛土,以后可以分给其他的菩萨或者众生居止。

得一切种智。最重要的功德以外,就是要得到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什么都懂,能知能见、能闻能觉才是一切。所以上面所讲的一切世界里面的一切众生,如来祂都能够知道,祂不必起心动念,你问祂,祂就马上可以讲出来,不必像玉皇大帝,善住天子问了,才去看看是真的还假的?禅观看了以后才知道。祂不必这样,因为祂的心跟十方虚空都是成一体的,跟众生是一体的,你家里的东西你都清清楚楚,你还要观什么?不必了,你问我什么?我知道什么东西摆在哪里、什么东西摆在哪里,还要看吗?不必了,你问我就答,这是你家里的东西;如果你问别人家里的东西,我没去过的话,那我就要看一看,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要懂得佛陀的神通力,帮助你了解佛法,这是很重要,不然讲这些名相,有时候很枯燥,记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境界,搞得不清不楚。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lb n="0229b08"/>
罗蜜时,一切众生中生等心。一切众生中<lb n="0229b09"/>
生等心已,得一切诸法等。得一切诸法等<lb n="0229b10"/>
已,立一切众生于诸法等中是菩萨摩诃<lb n="0229b11"/>
萨,现世为十方诸佛所爱念,亦为一切菩<lb n="0229b12"/>
萨、一切声闻、辟支佛所爱念是菩萨在所<lb n="0229b13"/>
生处,眼终不见不爱色,乃至意不觉不<lb n="0229b14"/>
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lb n="0229b15"/>
罗蜜,不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舍利弗这个就是”(putra),它只有发前面pu的音,所以只有翻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lb n="0229b08"/>
罗蜜时,一切众生中生等心,等心就是生出平等心,如果你用般若波罗蜜来修行的话,是不是对众生会产生平等心?你就没有说这个众生好、那个众生不好,这个众生是佛教徒、那个众生是异教徒,这个众生…,这些心都没有。因为你用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你还有这些心吗?不会有!你如果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自己空掉以外,外面众生种种不平等法,你也是观平等。

一切众生中<lb n="0229b09"/>
生等心已,平等心建立以后,得一切诸法等,得一切诸法平等平等。众生是一个总体对象,你对一切对象都平等平等,一切法大大大小,一切众生干了什么事情,你都看成平等平等。如果你不是要度他,不必讲他,如果你看不惯那就是没有平等心,看惯或者看不惯都一样,因缘还不成熟不能跟他讲,不能跟他讲就不要讲。有的人不讲,但心里面很罣碍,或者很不舒服、很忍耐,有的同学真的是这样子,这个同学做这件事或者讲这句话或者是怎么样的,不当面讲他,但是心里面就是不舒服,自己闷啊,闷啊!这样就是没有平等观。等到最后对这个人已经能平等观了,对他所做的事也要平等平等观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分别心,在善恶、对错里面分别,不必要这样子。

得一切诸法等<lb n="0229b10"/>
已,你既然对一切法都已经能平等平等观已,立一切众生于诸法等中,「立」就是特别在对众生之间,对他们所做的一切法,也要平等平等。第一段、第二段都在讲别人的事,你眼不见为净,一样平等平等。现在不是啊,现在你要加进去,当里面的一员,大家都搅和在一起,这个时候你也要平等平等,不是说这是你的事情,你去搞你们的,这句话其实还有点心里不舒服,你们去搞吧,跟我没有关系。

现在你不能这样,进一步,因为你对人也平等观,对他所做的一切法也平等观,你要加进去跟他们在一起,然后也没有说好、不好,都一样平等平等。每一个阶段,先外而内,内就是你跟他一体,你脱离不了关系,在一起时你是不是也是诸法平等平等,这是菩萨,菩萨要能这样子。阿罗汉就前面讲的这两段,我看你,跟我没关系;菩萨,跟我有关系,我也进去,做什么事,我要观平等平等,所以这才是在修菩萨道。

是菩萨摩诃<lb n="0229b11"/>
萨。这样子才是菩萨摩诃萨、这样的大菩萨,现世为十方诸佛所爱念。如果你做了这三段,第一段看人,第二段看一切事,第三段你也加进去里头,都能得平等观。如果你真的做到这样,就是突破阿罗汉的观念、声闻的观念,有菩萨的精神,这样佛就非常高兴,就是你续佛慧命,已经不是明哲保身那种心态,你已经把度众生、利益众生的事情变成是你的事情,所以为十方诸佛所爱念,祂随时都在爱护着你、照顾着你。所以你不要说求佛保佑,你只要说我要对众生怎么做?你只要有这个心态的话,佛就会保护你,不要在那里每天三炷香:佛呀!保佑我身体平安啊、有饭吃…,不要这样子,你只要把你的身心跟众生一起,度他们、帮助他们,这样做菩萨道行为的话,一定会受佛的爱念的。

亦为一切菩<lb n="0229b12"/>
萨、一切声闻、辟支佛所爱念为什么一切菩<lb n="0229b12"/>
萨、一切声闻、一切辟支佛也会爱念呢?菩萨是有形有相现身来帮助你,佛爱念你,祂不一定现身,你要有相当的程度,你才会感受到祂在爱念你。所以我讲你心不清净,佛在忆念你,你也不清楚,因为你心不清净。菩萨呢?菩萨祂会现身,声闻、辟支佛祂心清净有时候观因缘,有时候祂也会起慈悲心帮助你。为什么那么多护法神、护法菩萨?这些声闻、辟支佛虽然祂们是入涅盘,但是祂有时候现他的化身出来利益众生,利益众生不如利益一个菩萨,利益菩萨祂会利益很多众生。所以不是只有佛在爱念你,菩萨、声闻、辟支佛都会常常忆想你、帮助你。

如果你发菩萨心这么来修的话,这个菩萨所生的地方,眼终不见不爱色,你的眼睛所看到的不会说有那种不好看的东西。所以很奇怪,我三十年没有看过一个断头断尾的众生,我看的都是很完整的影像,影像就是影像。那些在外面电视台上面讲的大德,每一次看的,说又是断头、又是断脚、满身血淋淋…,都是看那些车祸、打打杀杀的。

我们佛教徒都不会看到这些,佛在摄受我们、在照顾我们,如果你修外道法,常常看到这些,我从来就没看到这样,你们有没有看过,我不知道,看了也不要在意,看到好的也好、看到不好的也好,不要太在意。你这样行菩萨道的话,这个菩萨所生的地方,永远看不到不可爱色相的东西,众生身体也一样。另一解释也可以说,真菩萨因已证平等法,所以无所谓色不好,不好也能看成不是不好,因平等法已得故。

乃至意不觉不<lb n="0229b14"/>
爱法,你的心一直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喜欢的心念头、什么不好,起心动念都是善的,不会有邪恶、不会有不好的。发菩萨心行菩萨道的这种好处,因为你先牺牲你自己,一放面练你自己的心让它清净,二方面你要感动诸佛菩萨无形中在摄受你,所以你不要太担心说没有饭吃或者身体搞不好或者怎么样…,自然有诸佛菩萨在加持。当然如上,另一解释也可以说,真菩萨因已证平等法,所以无所谓受、想、行、识有何不好,不好也能看成不是不好,因平等法建立故。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lb n="0229b15"/>
罗蜜,不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虽然用般若波罗密去修一切法不执着,有时候会用到有为法也不执着,当然无为法没有什么可执着,不执着就是般若波罗蜜,如果你用了,也不减你正等正觉。你说正等正觉是不用一法,没有一法可得,经典前面在讲,世尊讲无有一法可得,是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你用般若波罗蜜,在观一切众生心平等平等,观一切众生法平等平等,或者立一切众生于诸法中,也一切平等平等,用有为法去做,为什么不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做了也不在意,也就是空有不二的道理,有为无为都一样的。

所以我们讲到《解深密经》说不住一切法,住有为不作有为想、不作无为想,住无为不作无为想、不作有为想,这样做的话就是在行般若波罗蜜多;行般若波罗蜜多,不管有为、无为,都不减于正等正觉,有做等于没有做,菩萨要这么去体会,做很多事情,也没有觉得用很多有为法,过去就是过去了,要能自在。

 

说是<lb n="0229b16"/>
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座起,以所<lb n="0229b17"/>
着衣上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lb n="0229b18"/>
尔时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尔时慧命<lb n="0229b19"/>
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着地,白<lb n="0229b20"/>
佛言佛何因缘微笑佛告阿难是三百比<lb n="0229b21"/>
丘,从是已后六十一劫当作佛,皆号名<lb n="0229b22"/>
大相是三百比丘舍此身,当生阿<gaiji cb='CB00434' des='[@(/(*))]' uni='95A6' mojikyo='M041309' mofont='Mojikyo M108' mochar='7537'></gaiji>佛国<lb n="0229b23"/>
及六万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lb n="0229b24"/>
心,于弥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是时佛之<lb n="0229b25"/>
威神故,此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十<lb n="0229b26"/>
方国土严净,此娑婆国土所不及尔时十<lb n="0229b27"/>
千人作愿我等修净愿行,修净愿行故,当<lb n="0229b28"/>
生彼佛世界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lb n="0229b29"/>
佛微笑,种种光从口中出阿难整衣服<lb n="0229c01"/>
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佛告阿难汝见<lb n="0229c02"/>
是十千人不阿难言佛言是十千人于<lb n="0229c03"/>
此寿终,当生彼世界终不离诸佛,后当<lb n="0229c04"/>
作佛皆号庄严王佛。

说是<lb n="0229b16"/>
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座起,以所<lb n="0229b17"/>
着衣上佛。讲到这里时,佛鼓励声闻、辟支佛能够行菩萨道,能够不执一切法,三百比丘都是阿罗汉还没有发菩提心,就起来把他们穿的衣服供养佛,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无上正等觉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简单称为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金刚经》第三品就在讲,你一定要先发誓,我要誓度一切众生,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件事情。你说我已发菩提心了,发菩提心又没有发愿我要度尽一切众生,那还不算发菩提心。所以上面佛讲这些道理,空有不二、顺逆不二、善恶不二,这些道理你懂了、做的到了,你就愿意说我来发度一切众生心,用有为法,度众生一定用有为法,这是未来要成佛一定要种这个因谛,所以发菩提心是因,未来有一天一定会成佛。

发菩提心以后再来呢?第二阶段「伏心菩提」,用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就是菩提离相智来调伏你的心,调伏只是压住它,大的心病稍微压住一下,慢慢修,修到你小的毛病也没有,那明心菩提就现;

第三阶段「明心菩提」,明心菩提现了,心没有大毛病就是「出到菩提」,就是已经烦恼这边出到阿罗汉彼岸这边来,小乘的修行境界就到了,还没有完,你还没有得到无上正等觉,所以最后一个是「如来菩提」,发菩提心以后如来菩提是最后,所以现在回向,我都把回向无上如来菩提加进去,希望你以后有一天也能够得到无上如来菩提,就是能成佛了。

每一个人发菩提心以后都有希望成佛,发菩提心要去做,你说我功夫不够要怎么做?跨出去功夫才会越来越好,你不跨出去就没功夫,你跨出去帮助这个人,碰到问题你会解决问题了,然后增加一点智慧,两个、三个、很多很多…,互相这么增长智能。因为你没有问题你要学什么?他有问题他来问你,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么解决,我以前都没做过,那不是增加你的智慧吗?所以你不去帮助别人,你永远都是没有智慧,你帮助别人,你才知道我的心可以这么用。

比如说我怎么观一个字,身体不舒服就没了,脸就清了,原来这个字这么好用,增长你的智能,谁教你?经典也没有教你,经典只是教你要念 了半天你也不知道怎么用。有一天突然间我讲了,你会去做,你也学到了,谁跟我讲?没有人跟我讲,真正我接触的人没有人教过我一个法,只有我皈依师父。我常常跟你讲,他画一个十法界的图跟我讲说,中间是心,周围有佛、声闻、缘觉、菩萨、六道…种种十法界,你心安哪里?只有跟我讲这个法而已,也没有很正式教我什么法,没有听他讲经说法,但是有一些智能是你接触众生开显出来的智能,你不去做你就没有办法体会,你做了以后或者自己这么乱揣摩,有用,有用就对了,万法唯心造,你定力够、智慧够你就会用。那为什么别人用不起来?同样用了,你讲了我也用了,怎么没有效?你心都浮浮的、又糊糊的,当然没有效,心不清净怎么会有效?心太浮动、不净,不心平气和,那个力量就有限,这个是你本身定力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这就是差别。

<lb n="0229b18"/>
尔时微笑。佛祂为什么微笑?一定有因缘才会笑,佛不会随便笑。阿难都很知道,佛一举一动有因缘,所以他都要问。因为三百比丘供养他们身上所穿的衣服给佛以后发菩提心了,种种色光从口中出,口中入、口中出,你起码知道大概是什么现象了,我们在念《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不是说佛光最后绕了三圈从口进去,原来祂是要讲善住天子会证阿罗汉。

尔时慧命<lb n="0229b19"/>
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着地,白<lb n="0229b20"/>
佛言佛何因缘微笑佛告阿难是三百比<lb n="0229b21"/>
丘,从是已后六十一劫当作佛。过了六十一劫以后,这三百比丘发了菩提心,以后祂们就会成佛,有此未来善果,佛当然高兴,多了三百个准佛陀,所以祂当然就会高兴、就要笑。

祂们佛名叫什么名字?三百个同时发生这个因缘,同时起心,所以祂们都叫「大相」,皆号名「大相」,那么多佛叫同样一个名字。你不要奇怪,很多同时发心的都叫同一个名字,所以你看这个,也是那个名字,那个也是那个名字,怎么那么多同名呢?就是这么因缘,一起的,同一科、同一班、同时发心的比丘,成佛时都叫同一个名字。所以观世音菩萨不是只有观世音菩萨一个,未来的观世音也有很多名称是叫这样的,所以你也不要奇怪。

是三百比丘舍此身,当生阿<gaiji cb='CB00434' des='[@(/(*))]' uni='95A6' mojikyo='M041309' mofont='Mojikyo M108' mochar='7537'></gaiji>佛国,这三百比丘在舍掉这一生以后,都往生阿閦佛国土,当然祂们成佛也不会在这里,祂们都是在别的国土。所以你有一个希望就是说,未来1996个佛如果你排不上的话,你不要说我没有希望成佛了,你会到别的星球去成佛,不一定要在婆世界,祂们就是这样子。

及六万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弥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弥勒下生成佛时,刚刚在这个会上天神也来听,这六万个欲界天的天子发菩提心,未来在弥勒菩萨成佛时,祂们都会出家行佛道。是时佛之威神故,此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上下,总共十方。各现千佛,就有一万多个佛围绕四部众周围。四部众即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此四部众是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但这里开头有没有优婆塞、优婆夷,尚不得未知。

是十方国土严净,使的这十方国土都非常庄严、清净,此娑婆国土所不及,所谓娑婆国土是我们这个表象的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个严密净土;严密净土没有分别,跟哪一个佛,十方哪一个佛成佛的国土都一样,都是严净。娑婆国土当然不是很干净,山高低不平,现在垃圾一大堆、公害一大堆,不能相比。

尔时十<lb n="0229b27"/>
千人作愿十千就是一万,我等修净愿行,清净的愿行就是不求果报、不求名闻利养,只有付出没有收入的这种菩萨行。如果你有讲经说法,然后说到底一小时多少钱?报酬有多少?那个就是不清净说法。如果是为有所求而去做好事,也就是不清净行;般若波罗蜜的菩萨反正做就做了,没有什么所求,不为自己所求,这就是清净行。如果你为了要吃饭,然后去哪里工作,这种行为就不是清净行,不求,反正随缘,该做就做。修净愿行以后,<lb n="0229b28"/>
生彼佛世界,就是祂们所讲的<gaiji cb='CB00434' des='[@(/(*))]' uni='95A6' mojikyo='M041309' mofont='Mojikyo M108' mochar='7537'></gaiji>世界,还有千佛的世界,刚刚讲十方被千佛所围住了,所以总共有一万个佛都围住了,升到祂们那些世界去。

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这些善男子发菩提深心,三百个比丘也好,或者欲界天的天子也好,或者这些俗间的作愿者,发菩提心也好,做了清净行。<lb n="0229b29"/>
佛微笑,种种光从口中出阿难整衣服<lb n="0229c01"/>
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佛每笑一次阿难就问一次,为众生问,因为佛你不问祂,祂不会答,你有问就必答,真正修行也是这样,所以你们常常讲:老师开示开示,我说开示什么?你要问啊!你不问我讲什么?禅宗也是这样,你不问他不讲,他就是懂也不讲,这是因嘛,有因,缘才会应,不然你无因应缘,不是真正修佛法的人。

所以你要懂因缘,你要听哪一部经,你要去请法师,请法,我要请您开讲这一部经,然后他说:好!你是因,种了这个因缘,我就去讲一部经,所以要请。每一次阿难他都知道,所以一举一动侍者要很微细、清清楚楚。佛告阿难汝见<lb n="0229c02"/>
是十千人不,这一万人你看到了吗?刚刚上面讲天子,这里是人,这十千个人在这一生寿命尽时,当生彼世界终不离诸佛。会出生到刚刚讲的这些佛祂们所现的那些世界去,然后会一直跟着这些佛身边,不会离开祂。后当<lb n="0229c04"/>
作佛,后来也会成佛,皆号庄严王佛,祂们的佛名字都叫「庄严王佛」。佛在时随便在那里发菩提心,都可以授记未来会成佛,然后什么名字,我们都没有生在佛的那个时候。可惜。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2008.08.03.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