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20)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

4.「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五力pañca balāni,指五种力用。三十七道品中由信等五根之增长所产生之五种维持修行、达到解脱之力量。(1)信力(śrahā-bala),对三宝虔诚,可破除一切邪信。(2)精进力(vīrya-bala),修四正勤,可断除诸恶。(3)念力(smti-bala),修四念处以获正念。(4)定力(samādhi-bala),专心禅定以断除情欲烦恼。(5)慧力(prajñā-bala),观悟四谛,成就智慧,可达解脱。此五者均有破恶之力,故称为「五力」。其内容与五无漏根相同,为佛教之实践道。其实践上,系由前者循序渐进至于后者

 

(1) 信力(śrahā-bala),对三宝虔诚,可破除一切邪信。

00:00)五力,第一个信力,不接触佛法,不知道什么叫正信、邪信,接触了佛法,听到正法,你才知道正法是什么。跟着邪师、外道跑的一大堆,信仰的力量超强,比一般的佛教徒还要强,你跟他讲不对,他不认为,这种邪信很难破除。

(2)精进力(vīrya-bala),修四正勤,可断除诸恶。

00:31)第二种精进力vīrya-bala),修行发心后就会精进,如果进进退退,是资粮不够。精进力跟资粮有关系,有的人一开始要修行就没障碍,有的就障碍重重,如果是正精进的话,每天该修行、该做的功课,都能够按时去做的话,是正精进是。修四正勤,善根不起,要让它发起,未发之恶让它不发。已发起,要让它增长,邪念发起,要去除,去恶的心没有发起,要让它发起。 刚开始修行,善恶两方面,都要积极去思维、去断,有时候智慧不具足,或者身体的变化不够,不能够直接修心,就要用想的,不要胡思乱想,多想些转心念、转习气的问题,一些心里面的问题,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都要清清楚楚,慢慢了解,心里知道对,知道错,知道哪件事情好,知道哪件事情你做到哪里,清清楚楚,知道了又不执着,这就是般若波罗蜜的智慧。不要误认境界,没那境界说有,就是不正知,这要特别小心,所以四正勤,就是正确精进的去增善断恶。

(3)念力(smti-bala),修四念处以获正念。

02:27)第三个念力,一般断恶,增长定力,其实都靠念力,要正精进,也要靠念力,有的是自然精进。这里讲的念力,比较是有为的,我要怎么样,我要观想,我要成就一个法,都可以用念力。有的人比较少用念力,有的是要用用不来,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哪有什么力量!你心眼开的话,观想一件事情,转变它的样子,就是念力。譬如:你身体不舒服,观想身体清净,它就真的清净不痛,身体的病痛真的就转了,这种念力要很强,心开的人,念力是最强的。

03:19)三十七道品里,开发出这五种力时,过程还是要放下。但还是要有这种念力,念力是渐进的,先从身开始,修四念处,smti是念、思维,思想的念头,能成为力量就是念力外道用这修有为法,让木头着火,让汤匙弯曲,这是心的力量,知道有这力量,还是要去掉,不去掉,后面讲的般若波罗蜜智慧,就没有办法修。,。

03:59)像忍者,都是用心力,持咒也是一样,结手印也是,持咒能够产生力量,像电影演的有时是真实的,手印一结,咒语一念,他就隐身不见了,密教里有这样的法,这种也要靠心念。一个咒语要念得有效,是你念的时候没有杂念,如果对方心力大,他念头插进来,也不会障碍到你。一般持咒要持的很快,念念不断,让人家没办法插进来,要修到那个样子,你念咒念得没力量,当然是你没用心念。

04:43)为什么密法要念一百万遍、几百万遍?心眼不开的人,就要这么念,这样才不会忘记。我们都不精进,念咒念个几千遍就摆着,四十二字母观了几天也摆着,然后就忘记了,没有天天观、天天念,要是天天观、天天念,它自然就一直跳出来,这是相互影响的,你精进力够,念力慢慢修,就会产生,当然这些都是从身开始。身受心法(四念处), 都可以安住的话,就是四念住,身安住了,感情觉受也安住了,心也不乱动,一切法都能无碍,这是修四念处后的正念。

05:36)所谓正念就是心觉知因缘但不相应。知当然知,不知的话,佛性就死了,因缘来知道,但不障碍觉性,这是正念。所以正念自己不会胡思乱想,有因缘来了,不起第二念,知道什么事,什么念,但不再胡思乱想,这样就能够安住,摄受心不乱动。再往下,菩萨要行有为法的话,心念动就可以成就。「动」是为别人,「不动」是自己要定,每个阶段都要去体会,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就是没有入门槛,不然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深入经藏?就是这样子。

06:29)你们以后,要写书就写经典的解释,不要乱写文章,经典一定会牵涉到名相,名相就是一种境界跟现象的阐述,外道,假借佛法,都是没有名相的,不然就是说见性、不然就是说开悟、不然就是说明心,都是在讲这些,但是在经典里,有没有这些名相?禅宗的名相比较特别,那不是佛讲的,是后代祖师大德讲的,所以佛法的名相很重要。很重要,为什么很多人不讲?因为他们不是真正佛弟子。所以我们佛弟子不要说三十七道品没有意思,今生要弘扬佛法,还是要依此去讲。如果你有境界,这些都可以讲,虽然不能像佛讲得那么仔细,但是起码心的境界是相关的,这种念力,有时候可以讲得很清楚,不是只管住身受心法,一定还有其他这些能力,但是又不能用它,用它以后,般若波罗蜜就忘记了。

07:48)我们现在讲五眼,五眼要成就,都跟般若波罗蜜有关系,六波罗蜜里面最重要的是般若波罗蜜。像今天讲义后面讲的佛眼,还是离不开般若波罗蜜。所以为了要得到后面的五眼六神通,或者更高的佛法,都还是要以六波罗蜜来修持,然后以般若波罗蜜,放下一切境界。你说佛法光叫我放下、放下,到最后我得到什么?得到四无碍辩、十八佛不共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一切智、一切相智、一切相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罗尼门等等。前面的修行是品尝味道,如果没有这些,你真的没有境界,所以佛讲很多的法,从禅修(靠自力),到密教(靠佛力),都讲了,你没有跨入门槛的话,还是要多学习其他的法。如果打坐十几、二十年没有进入那个状况,没办法体会念力、慧力,这在方法上,还是要多改变。

 

(4)定力(samādhi-bala),专心禅定以断除情欲烦恼。

09:28)如果念力安住了,不再乱动,就有定力(samādhi)sama是平等平等,平等平等的法界根本法,hi是法界,再加一个根,根本法,或者诸根平等,诸根的法界平等。你学悉昙有这个好处,以前跟你讲定力,你自己去思惟,sa是「谛」,ma是我,里面包括我执、我慢,我执、我慢放下,就变mā长音ā就是寂静,我慢没有了,我执没有了,寂静了,这种平等法界的力量,就是定力。所以你在生活间,在人事物搅和之间,都能够心平气和去面对,这就是在修行。

10:36前面做这些有信心,才有精进力,有精进力修念力,有念力以后,就得到定力,定力以后,专心修禅。禅是心的动相,对人事物,对因缘感召的法,你要有定力。什么叫定力?平等心!什么叫平等心?就是有法障碍我,我不认为是障碍,有法顺着我,我不以为高兴,如此有平常心,就是平等。这不是很简单吗?很简单!做了十几、二十年,还是在做这个事情,有时候,你要思维这些名相,修禅定,要平等心的话,要断除忧喜、苦乐、贪嗔痴种种毛病,要断除情欲、烦恼,这样就有定力。

11:33)所以《解深密经》讲到七种圣人,第五种身证,身证,就是从身体里的气脉,来产生禅定的状况,可得到阿那含果,阿那含果,就有五神通。另一种人,从慧下手,没打坐禅修,他用观念去转习气毛病,转是转,不根本。就算根本转掉内心的习气毛病,也现不起神通力,因为,神通力要在念力、定力之间产生,所以有的仅是证到身证第五个圣人位。

12:21如果从智慧修入,真的可以做到修心断烦恼,不是嘴巴讲讲而已这是再来菩萨。再来菩萨,智慧够,可以讲经说法,但是祂没有神通变化,因为祂没有修禅定,所以法,都是要兼顾的。有个两年前回的mail,他说六祖不提倡打坐,祂讲得很清楚,所以是被人家冤枉的。他说:心直何必持戒?问题是你心不直,心不直当然要持戒。人家修的好的,已经心直、柔软了,他很自在,他不用持戒,因为他不会去犯戒,犯了戒,也不会犯大戒,不会为自己犯戒,都是为别人,这是心直。心定何必修禅?问题你定不定?所以六祖讲了几句话,都是很好修行境界的人才有的现象,你智慧不够,认为佛法就是像这样子,因为你心不直,也没禅定力,所以不知道祂在讲什么。为什么不用修禅坐?这都是方便说,只是把最后的境界讲出来,人家以为最后的境界,就是开头的境界,所以,没智慧就会说:「不用打坐,不用修行,修心就好了。」修心修了半天,每天在网路上骂来骂去,诤论你对他不对,这哪里有定力?所以,从慧入手得到解脱,是「慧解脱」,我们知道,第六位圣人,慧解脱,没有定解脱,没有身证,这种人,没有神通。所以智慧跟身体的五根能力,自性能力是相当、一致的,不会偏颇,一偏颇,你就没有完全成就,所以阿罗汉有定、有慧,就是俱解脱,这是第七种圣人,七圣讲到此。

(5)慧力(prajñā-bala),观悟四谛,成就智慧,可达解脱。

14:41)慧力(prajñā-bala),佛法的智慧力,当然也包括世俗的智慧,如果你看得开,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憨呆憨呆,这种不是真正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世间法讲什么我懂,不讲我也懂,你不懂的我懂,但是我什么都可以放下,这才真正是佛法讲的般若智慧。智慧力,不是只有世间智慧力,也包括出世间智慧力,你要成就,都是以这个为主。三十七道品这都是牛刀小试,这样可以观四谛,苦集灭道,成就八忍八智,十六种行相,最后成就真正智慧。苦忍法智、集忍法智、灭法忍智、道法忍智,如果你修得的话,就变成苦法智,先有忍,才有智慧,你不忍,就没有智慧。所以四谛能够成就,就成八种智慧,这八种智慧,包括世间、欲界的智慧,包括色界、无色界这种高天的智慧,你都要忍,不要执着,才可以达到解脱。

 

此五者均有破恶之力,故称为「五力」。其内容与五无漏根相同,为佛教之实践道。其实践上,系由前者循序渐进至于后者

 

16:19)这五个有破灭恶习之力,所以称为五力,这还是比较低浅的力道,后面还有菩萨五力,还有佛的十种力量。内容与五无漏根相同,为佛教之实践道,这方法论一定要去做的。修禅是修控制这个心,执杖牧牛, 忘记了什么叫做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因为禅宗讲的是直接了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是要讲给人家听,不知道怎么讲,其实都有经历过,因没有看过名相: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随自性动、应缘,可以用,但不会讲,很多阿罗汉都是这样,解脱是解脱,但是没有办法讲经说法。

17:25)菩萨要能够自己体验,修证跟经典搭配,能够演绎的话,这是最好的,能够利益大众。有的是自己体会的,没有实际走过来,出家两三年,就能到处弘法,徒弟很多,今天到某地,几万个,明天到某地,几十万个,到最后这些人都不了了之,因仅是一日、两日的因缘,这个不会让他们得到很深的成就。看很多号称修行佛法的,到底成就的有几个?没有什么大成就,都是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不是真的。

18:17)所以,我们佛弟子,老老实实的去了解名相,去思惟这些名相,到底做到哪一项?哪一项没做到?为什么有这些名相?这些是必然的。不喜欢看,表示你还没到那境界;时间到了,你不得不看,一看就能够记起来,看的很有兴趣,可以循序渐进进地入状况。《金刚经》是讲菩萨的境界,因为上面提到五力,所以回来讲,希望大家,在名相方面,不要忽略。

 

4.「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由知此故便得五根。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成就信根精进根,方便善巧,故意受身,增长善法,是菩萨摩诃萨或生剎帝力大族,或生婆罗门大族,或生长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众天,乃至或生他化自在天,住于彼处成就有情,随诸有情心所爱乐,给施种种上妙乐具严净佛土,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不堕声闻独觉等地,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终不退转。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

 

18:56「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大般若经》很广博,其他还有很多经,今天讲义就引用了三、四部经,般若波罗蜜经,今生不管怎么样,有空要进去看一看,看得懂多少没关系,尽量看,我会找跟金刚经名相有关的,要怎么修?我要告诉你,因为这堂课是《如何用金刚经来修行》。

19:33)讲了半天,怎么修肉眼,肉眼还要修什么?肉眼每个人都有,有是有,菩萨最少可以观百由旬,你的肉眼可以吗?你看两公里就看不清楚,是身体的变化不够,气不够,神通变化,都跟气有关系。观梵字,脑筋一片黑,观不起来?残留的影像有,但都是黑的?黑的就是气不够(真气不够)。如果气旺的话,它会产生颜色,现实看不到的颜色都会现,这才是真的。所以你要看,原来的自然颜色,它是什么色,就什么色,你说草是绿色,花是红色,有一些是黄色、七彩色、…,天然的这种颜色,你一看就能看出来,就像在看电视一样,你闭眼睛观想的时候是这样,那是气很旺。所以,菩萨能够肉眼观千世界,都是这样的,这样要不要有气?当然要有。

20:47)你气若不够,又不打坐,吃的又特别多,观梵字,彩色变白色,变黑色…。观四十二字,要少吃饭,经典有讲,最好是日中一食,或七天吃一餐,这样你不成就,难啊!现在没有人像古代这些修行人了。古代,出家人七天吃一次,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这样。奇怪!人家六天六夜,观一个a字成了,你们观了五、六个月,我看还没有一个人观成。什么叫成?观起来还不算,要有颜色,然后要大就大,大到宇宙那么大。我虽然做不到,希望你们去做,你信力坚定就会去做,你说,这个好像放屁一样,哪有这回事,那就免谈了!

21:41)经典里讲:观a的时候,就少吃、少睡,打坐、观、打坐、观,66夜,每天24小时,这样144小时就观起来了。所以世尊讲的法,都有附带条件,你要看那个附带条件。你说我观了六天六夜,为什么没观起来?因为你吃太多了。了解修行打坐跟气很有关系,吃多了一定没有气,气不够要在饮食上限制,然后多用功,多练气功,你说不要讲气功!气功很重要,没有进入状况还是要多做。

22:27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苦集灭道的集,就是造一切业,都搜集起来,过去的因,集结在一起,就是果报。修行,就是要灭一切的因缘,不是把因灭掉,是要灭内心的执着,执着心没,因在也没有关系,这是苦集灭道的灭法。由此故便得五根,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用功完就后变五种力量。

23:13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对一切法,你能够体会,能够懂,也能够放下,这是具有法眼。所以菩萨对一切法,都要懂,一关一关修上来,有一些要看经典才能懂。我们不是佛,佛是于当生,从幼稚园开始修,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到成佛,每一阶段都自己修,自己体会。每个佛成佛都是会这样,懂得每一个法,这样才能讲,才能教人家。再来的菩萨不这样,过去修到哪,今生,诸佛菩萨接引到过去修的境界,然后看你的福德,再继续往前走,也许今生走得很快,也许就走一点点,看你的因缘。

24:10)因缘发生在哪?就在你发菩提心的点,发菩提心做什么?《金刚经》讲,发愿要度一切众生,发愿度一切众生已,就开始修自己,你不成就自己,怎么去度众生?所以你要去掉四相,修六波罗蜜,《金刚经》强调三个法─布施、忍辱、般若波罗蜜,一路上用般若波罗蜜,知道法,舍掉!知道法,舍掉!三十七道品,到最后都放下;然后再十二因缘观,懂,放下!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懂,去做!一边做,一边放下,这样一直不执着,就有能清净法眼。所以,法眼就是一切法,包括善法、恶法,什么法都懂,而且能清净!放下!这就是法眼。

 

25:11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如果你有法眼的话,发心时是怎么发的?发菩提心度众生是在哪个时候?哪个因缘下发的?发了以后,第一关,修布施波罗蜜,再修持戒波罗蜜,要去受戒,再来是精进波罗蜜,再来修忍辱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乃至修到般若波罗蜜。这六波罗蜜,成就信根精进根,方便善巧,故意受身,增长善法。善巧方便,是能很圆融的修佛法,不要修佛法修的非常僵硬。刚开始,看修小乘法的人,都一板一眼,因为不这样的话,他心会乱,为什么会乱?碰到因缘,他没有办法看这因缘不黏,不能放下因缘,搞得心里压力很大,所以他守戒严谨这样定住。修自己可以,避在家里都可以,你在里面怎么都很好修,只要把心安住就OK。修菩萨法不是这样,少则三、五十人,多则千人、万人,不是你一家饱全家饱,那么多人都还没吃。所以菩萨难修行就是这样,你净别人不净,别人影响你,你定力不够的话,就被他度了。

26:54)所以还没定力的人,不是随便要度众生就度众生,要有定力,还有一些能力,不是你有心就好。你帮人家,如果他有病,你也要病,他不舒服,你也会不舒服,菩萨跟众生同一身、同一体、同一心,你要耐着住,承受的了,不行就方便,量力而为,不要硬撑,能挑几斤担,就挑几斤,不要硬挑大的。现在台湾流行宇宙大觉者,宇宙大觉者是谁?宇宙大觉者很多,只要佛都是大觉者。有一次,我听严法师讲:「我们宇宙大觉者世尊」,他是讲宇宙大觉者是讲世尊,他没讲错,是他弟子称他是宇宙大觉者,严法师是讲宇宙大觉者是讲世尊,然而他弟子讲宇宙大觉者是讲他师父,这样很不好。大觉者是什么?宇宙又多大?都搞不懂!知见很重要,希望你们要多听、多思惟,每个法都要懂,然后自己体会,增长善法。

28:13是菩萨摩诃萨或生在剎帝力大族,剎帝力是印度四个种性里的贵族。或生婆罗门家,婆罗门是比较高阶的修行人、居士,是第二阶级的;或生长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众天,乃至或生他化自在天,住于彼处成就有情,随诸有情心所爱乐,给施种种上妙乐具严净佛土,这是在讲大菩萨摩诃萨,法眼净的话,往后就有可能有善报。既然是菩萨,天上人间,不论哪个地方,都会来来去去。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不堕声闻独觉等地,既然是菩萨,就不应执着小乘的修行法(一人吃饭全家饱这种修法,不大适合)。所以不要堕入声闻或者辟支佛等境界。

29:22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证得还不退转。不退转的说法,《解深密经》也一样,《金刚经》也一样,除了悟到实相观,只要对一切法不执着,有为无为,都可以证到不退转,这是真的不退转,不是位不退转,或行不退转,是心不退转,菩萨勇往直前的心不退转。你勇往直前要去哪?没去哪!就这么一世过一世,平等心,时空平等,没有要做多少,不做多少,随缘这么度众生,这是不退转。所以能懂得这境界,能安住这个心,处在哪个时空都很自在,可以说菩萨是清净法眼。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记,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未得受记,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不退,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未得不退,此菩萨摩诃萨已到不退转地,此菩萨摩诃萨未到不退转地,此菩萨摩诃萨已圆满神通,此菩萨摩诃萨未圆满神通,此菩萨摩诃萨神通已圆满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此菩萨摩诃萨神通未圆满故,不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已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未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已得无生法忍,此菩萨摩诃萨未得无生法忍,此菩萨摩诃萨已得胜根,此菩萨摩诃萨未得胜根,此菩萨摩诃萨已严净佛土,此菩萨摩诃萨未严净佛土,此菩萨摩诃萨已成熟有情,此菩萨摩诃萨未成熟有情,此菩萨摩诃萨已得大愿,此菩萨摩诃萨未得大愿,此菩萨摩诃萨已为诸佛称誉,此菩萨摩诃萨未为诸佛称誉,此菩萨摩诃萨已亲近诸佛,此菩萨摩诃萨未亲近诸佛,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无量,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有量,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苾刍僧无量,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苾刍僧有量,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有菩萨僧,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无菩萨僧,此菩萨摩诃萨专修利他行,此菩萨摩诃萨兼修自利行,此菩萨摩诃萨有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无难行苦行,此菩萨摩诃萨为一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为多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已住最后有,此菩萨摩诃萨未住最后有,此菩萨摩诃萨已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未坐妙菩提座,此菩萨摩诃萨有魔来试,此菩萨摩诃萨无魔来试,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

 

30:19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法眼,能如实知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记。这里还在讲法眼,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觉菩提,未得受记要清楚,受记,当然更要清楚。已经接近大菩萨境界,佛受记当然清楚,还没被受记,也要清楚。没被受记说受记,怎么可能?你自己了解,我没那能力,我还不是真大菩萨境界。看!清净法眼多不简单,证得无上等正觉,知道有佛来受记。我们离法眼太远了,慧眼就有得拼了,天眼没得倒无所谓,因为天眼一定要修打坐、禅修。所以末法时期,小菩萨没天眼,有通,那不可能,修小乘声闻、缘觉的,很容易得到五通,行菩萨道的人,会讲经说法,不见得要通,他也不在意通,通都是在最后,佛眼后面都在讲通,放下一切波罗蜜法,用般若波罗蜜这么去修,就可以得到五眼、六神通,或者种种佛的境界。

31:47此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不退,如果菩萨摩诃萨,于无上正等菩提,没有得到不退转,也要知道。这你心里知道,碰到一个障碍,马上就说不干了,要休息了,我那么辛苦干么?这就是退转。,菩萨事是很辛苦的,劳心劳力,没有人帮忙,每一样都还要我来做。可以做一点的,没有那个心;有心的,没那个能力,所以可能到最后都没。所以你们有心的人,最好能够出来帮忙,帮忙自有好处,有什么好处?等于是因果现象,你没栽种,当然没有果,所以认真帮忙的,可能哪一天就得到好处。所以你帮忙煮饭有煮饭的好处,帮忙我,我给你好处,哪个时候,因缘成熟就会。

33:06)尤其密法,不是随便教,要服侍师父六个月,这六个月中间,不是只有服侍,师父会教你理念,偶尔跟你讲佛法真正的道理是什么。般若波罗蜜是不执一切法,六个月里面,都跟你灌输这些观念,然后半年行了,就教你个法去修。现在课堂上一起教你们,你们觉得太容易得了,(台语)人家拜大礼拜,拜了41万拜,天天服侍上师,之后才跟他讲一句法。结果,你星期六来上个课,三小时就听到法,爱听又不去做,太容易得到没有好处。

33:58)当然,你给他们方便,他们有因缘,要修就修,不修就没话讲。这修好,才能真正学正法,预备的方便法都没修,要求什么正法?有天才儿童,我一边讲,他一边观,就观起来了,什么颜色,怎么变化…,但你要继续扩大,继续修,不是观一个就完了,还有很多要观,观到一个手掌大、一个房子大、一个台湾大、一个宇宙大。我们讲宇宙,就是我们这个小世界,再往上扩展,怎么扩展?这是心量问题,你心有多大,他就会扩展到那,可以这样的话,也不错了。有几位很适合修观,讲理论他不懂,讲观,他很会观,每个根基不一样。到后面虽然是讲菩萨摩诃萨的法,但其实修的时候,都跟密法很有关系。

35:03)到这个阶段,般若波罗蜜的法,跟禅定波罗蜜的法,都很有关系,从静态的禅定,到动态的禅定。什么叫动态的禅定?就是无中化有,化后还能安住这个心,现恐怖,不恐怖;现好的,不执着,这种定力要练成,菩萨摩诃萨是这么修的。不是光听一听,是这样!光知道有什么好处?起码听了以后,有个概念,他们这样,为什么我不行?要发起你的心,讲这些话,希望引你深思。

35:45)菩萨摩诃萨已圆满神通或未圆满,这离我们太远了,不要讲圆满,我们连一通都没有。有人说,有小小心通,那个不算通,起码要五通里的一通。人家的小通,是肉眼观一千世界,那还只是小通,这离我们太远了,但我们要了解。这里讲的法眼,每一样祂都懂得、体会得,有没有神通,祂自己也懂。他知道这个境界,我有或没有此境界,有这个境界的大菩萨,得到了也不执着,你看这些境界越来越高了。

36:29此菩萨摩诃萨神通已圆满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恒河萨那么多的十方世界,大菩萨都可以来来去去。所以听《金刚经》或《解深密经》,你的视野,已经到无量宽广的宇宙,所以,不一定生生世世在世界,在这成佛,因你的因缘,你的成就,过程还很长。如果五亿年一个佛出现,如果两千位,两千位乘以五亿年是多少?两万亿!这世界就没了,所以还是要到别的世界去。所以,时空已经超越了世界,虽然我们还没到那境界,起码你看到此处讲,已有圆满各种神通的菩萨,是十方国土都去弘扬,去教化众生。而且祂们也有能力,这边示现,那边示现,你想,观世音菩萨就在普陀山,怎知道祂永远在普陀山,祂也回西方极乐世界,因为祂们没有时空的距离,法身遍虚空,哪个地方需要示现,祂就示现,哪一个时空,需要度哪个人,祂就度那个人,这些大菩萨,都是这样的。

37:54)这些菩萨摩诃萨,不是成为大菩萨就不得了,大菩萨心都非常柔软、谦虚,没有贡高我慢心不要说大菩萨,有一点样子的小菩萨,也没慢心。这些大菩萨,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普贤菩萨十大愿里,祂是赞叹诸佛,请佛住世,这个每个菩萨、大菩萨都要做的,赞颂、恭敬供养,或请祂们出来度众生。佛,有因缘,有人请求,祂加持身会化,会出现在那个世界。

38:38此菩萨摩诃萨已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未得神通,此菩萨摩诃萨已得无生法忍,此菩萨摩诃萨未得无生法忍。祂说每一个人,祂得到神通没有,祂没有得到;祂有没有无生法忍,祂得到无生法忍。这是在讲菩萨摩诃萨,大大的菩萨、真菩萨,祂得到什么,你要懂!像你们自己,以为得到二禅了,得到三禅,哪有二禅,哪有三禅,没那境界,你自认为有,我连你们都看不清楚?你们每个人毛病在哪,多少都懂。心很重要,打坐没到心眼开,就看不到,不是佛菩萨加持,你才看到,平时就要看的到。道场,不是只有你们来,随时都有众生进进出出,如果有众生来了,你也不知道众生来,五根起不了灵通,心根没开,有开的时候,可能是法会,或者是去哪个圣地,诸佛菩萨跟你灌个气,你暂时可以看,这个都不是你的。所谓证得,是打坐,不打坐,随时都要感觉,都有那境界,打坐才看的到,下坐,什么都没有,这样不行。

40:08)祂有胜根、祂没有胜根;祂已经得到严净佛土,就可以去净土,或者还没有。所谓严净佛土,就是你的心,已经可以争取到佛的一个他受用土。佛有无量的他受用,菩萨证到一个境界,祂就会化一块清净地给你,你既然成不了一块净土,所以就只有佛他受用土给你用,他受用土是无量无边,菩萨也无量无边。我们讲《解深密经》的密严净土,或者最清净七宝庄严土,就是毘卢遮那佛的清净国土,大菩萨修到可分一块清净地,这才是大菩萨。

41:00)所以你不要动不动说,你是大菩萨,或中菩萨,或什么菩萨,讲你是地前菩萨还差不多。地前菩萨就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每个人都受戒,每个人都有菩萨心,但是都没有真正的境界,所以要用功!从打坐、断食、到现在在学密法,不行就靠密法了,因为密法有佛直接加持,要开悟也是佛来成就你,只是祂制造因缘的时候,你不知道。修密法是直接了当要求佛来加持,已经有心里准备,打坐禅修的人,没有这种概念,反正就自己修,祂看你差不多了,就会来加持,所以这种人,大概都不知道,而且被考试,考得很精彩,但是祂都会给你勉强及格59.6,下一次你就学乖了。

41:58)所以正法在守护着菩萨,菩萨不会出纰漏,不会犯戒,都是在心里面考试,在你最怕、最罣碍的考。譬如,你很爱你的儿子,儿子要送台大,你帮他规划的很复杂,祂就制造逆境,违逆你的期望,看你有没放下。既然什么事都随缘,要读就读,管他是不是台大,什么学校,就什么学校,反正都好,都好,就一定考一百分。如果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去到哪里去,你就会碰到逆境,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真正修行,不能求,随缘,其实你认真修行,佛菩萨会跟你安排。你在为佛教做事情,孩子不要怕,随缘,能读就读,不能读,过一年再读,如果真要读,最后总是可以读,不要怕没得读,其实菩萨随时都在保佑着你们,你们不知道而已。

43:08此菩萨摩诃萨已成熟有情,此菩萨摩诃萨未成熟有情,你到底根基雄厚成熟了没,有的是有那佛根,但是还没成熟,天天想赚钱,叫他出钱赞助法会,他很愿意,叫他修行、吃素,他说我还没有退休,这是善根不俱足,没办法!有的是没事做,应该很适合修行,但来一次,就不来了,这也不成熟,有几个比较鸡婆的同学,就一直拉他来,他就待不下,你叫他来有什么用?勉强好像听得懂,第二次他就不来了,真正到这种大学程度的佛法,很难听得懂,你要真的听得懂,就会留下来。来就待的下,这要善根成熟。有的是有善根,但是听不懂,他也愿意来,这个你们以前都碰过。

44:10)佛法到一个程度以后,实在太深了,很多有听没有懂,像我们讲这一段,菩萨摩诃萨都知道自己,怎样,未怎样,你有这个能力吗?没办法,那没办法,你光听一听,不知道实际上怎样,所以听起来,就没意思。但我们觉得很好,菩萨有这种能力,知道别人,知道自己,知道有,没有,这才是菩萨,如果菩萨自己都搞得不清不楚,人家听了会笑话,其实懂得这些的人不会讲。

44:46菩萨摩诃萨已得大愿,此菩萨摩诃萨未得大愿,发大愿不简单,此菩萨摩诃萨,已为诸佛称誉,由佛来赞誉你,这个就更不得了。你看所有经典里面,这些被赞誉的,都是大菩萨摩诃萨,像地藏经,佛就公开赞誉,佛说:「你不要小看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累劫已经修了好久了,可以成佛了,他的神通力不输我(释迦牟尼佛),你不要小看祂。」祂是不愿成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祂度众生的能力,跟帮助众生的能力,都不输于释迦摩牟佛。佛公开称赞的大菩萨,每一个都不得了,因为佛知道过去的因缘,有宿命通,都讲得清楚,此菩萨摩诃萨未为诸佛称誉,哪一些菩萨摩诃萨,还没有得到佛的赞誉,虽然修的不错,但是还不够佛来赞誉。

45:55此菩萨摩诃萨已亲近诸佛,此菩萨摩诃萨未亲近诸佛,有的跟佛比较没缘,有的是生生世世,我出生就一定有佛出生,那种愿力,所以有亲近佛,没亲近佛,这些大菩萨也知道。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无量,此菩萨摩诃萨寿命有量,哪一个菩萨,寿命多久,哪一个菩萨,寿命有限量,这些大菩萨们也知道。

46:32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苾刍僧无量,就是祂所教化的出家众无量无边,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跟祂学的出家众不多。每个人的福报不一样,有的跟着学的出家众一大堆,有的出家众不多。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有菩萨僧,里面有隐藏着菩萨僧;此菩萨摩诃萨得菩提时,根本就没有菩萨的出家人,不是菩萨出家人,就是声闻、缘觉。

47:09此菩萨摩诃萨专修利他行,有的菩萨一直修帮助别人,不求自己什么;此菩萨摩诃萨是自利利行,修小乘的,大概都自利利行,或者度众外,再兼修自己,这个讲起来都是因果,有的是不惜自己怎样,就这么为别人做,有的是为别人,但也要考虑自己,像这样,虽然不是很正确,但我们起码了解。虽然不是大菩萨,你这小菩萨的小菩萨,到底是偏向什么?是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或者想别人也想自己?我们看这些经文,蛮有意思的,大菩萨都了解对方大概有些什么现象。

47:59此菩萨摩诃萨有难行苦行,要行苦行,有点困难,或者此菩萨摩诃萨,祂行苦行,没有什么大困难。像有些人不能这么痛苦修法,有的人就甘之如饴,般舟三昧很难修,有的人就很喜欢,这很难讲。元音老上师以前有个侍者,他去修了一次般舟三昧以后,就脱胎换骨。所以有一些法是很难,但你不怕难去做,你就会得到好处。像礼法师那种,是耐苦型的,你叫他修什么,他马上就去做。以前某大德来修心中心法,手印一结,痛的要命,就在房间,一直走一直走,一直绕,很痛,因为过去没有修行的底子,所以全身筋络都不通,不通要通是必然痛的,你要讲消业障,也是!你不度过这关,怎么去成就,所以每个人的发心,可以修苦行,不可以修苦行,有的人很耐操,有的人就不行。

49:19此菩萨摩诃萨为一生所系,此菩萨摩诃萨为多生所系,?证得法眼的菩萨,一生所系,就是还有一生出生为众生的菩萨,也还有好几生才会成佛,一生所系就是最后身,再出生做人,就可以证得佛的果位,也有多生所系,当然多生到底多少,有的好多生,阿僧祇劫的时间,很难去讲,此菩萨摩诃萨已住最后有,如果一生所系,再出生就是最后有,一生所系做大菩萨,再下一次出生做人,当生证到佛的果位,所以是最后有,像释迦牟尼佛出生做悉达多太子,就是最后有,当生祂就证得佛道。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最后有,祂是天神身,如果再下生人身,就是最后有,《解深密经》正在讲这个。最后身、最后有,跟补处有什么不同?你如果是大菩萨,应该知道。像有一些净居天的天神,祂们也是菩萨,就知道这菩萨是最后有,祂要下生,祂们就下来帮忙,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子。此菩萨摩诃萨未住最后有,如果多生所系,不是最后一生成佛的,还有很多。

51:12)修的越好的人,越没有防备的心,为什么?不能防备,要任人家欺负,任宰、任割,因为你既是菩萨,觉悟了,就不能够再造业,不能够再跟人家怎样,所以安住这个心,逆来顺受。那谁来保护祂,都是这些大菩萨,或天上的天神帮祂安排,有神通力不能用,修到最后都这样。你在修定的时候,是可以用心力,你修理我,我就用心念打回去,你用草人(台语)钉钉子,我只要起心动念,把你整个坛场烧掉,修到后来就不行,一个法都不能用,越来越没有功夫,只能安住这个心,逆来顺受,这是真正的忍波罗蜜。

52:09)所以越修越没有功夫,知道吗!所以才要十六个人保护,一个管吃的,一个管睡的,一个专门验食物有没有毒,这种人都是智慧高,都讲正法,(台语)所以就会去惹到一些人,每个人都要你死,所以要有人保护。智慧开显的人,越没有能力造业,这不是大菩萨没能力,大菩萨有能力,就是我讲,修行过程之间,从定到慧,到以后解脱的时候,什么都不能用,就是这么现实的事情。你懂很多,因为你走过来了,你知道很多,但你又不能用心法。所以你有什么问题,我用什么方法,跟你讲这么做,那么做,事情解决了,这就是智慧。不是你来,我帮你做法,(台语)起乩跳一跳就好,佛弟子不用这一套,只用讲方便法。

53:16)(台语)譬如:发烧,发烧就吃药,气不通,就打一打色身穴道,气通就好了,好就好了。你要懂得,修到最后,能力越不能用,不是绝对不能用,如果绝对不能,又偏向于执着,《解深密经》讲,住有为,不住有为不住无为;住无为,不住无为不住有为,哪个时候,随缘,想动就动,不想动就…看因缘。像这几个月的情况,(台语)一般人早就去闭关了,所以你常常听到某师父在闭关,不稀奇!(台语)若不是生死关,就是碰到障碍而去闭关,我这个命比较差,永远都是跟你们在一起。

54:08此菩萨摩诃萨已坐妙菩提座,发菩提心后,修菩萨行中间,经过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道菩提、如来菩提、、、等等的修行,他能讲经说法,说无量义,坐妙菩提坐。就是能在某个道场,弘扬真正的佛法,讲《大般若经》,有的菩萨,虽然是大菩萨,还不能坐妙菩提座,也就是智慧是有一点,不多,不能度十方一切众生,度六道众生等等,菩萨有三不等,虽然是大菩萨,还是有一些要累劫修的。

55:08此菩萨摩诃萨有魔来试,如果你要成佛,就一定要有魔来考验,就像平时冤亲债主考验一样,冤亲债主来了就迷糊,不会想境界来是有因缘,只会钻进牛角尖里,在那执着发生的事。佛要成佛前一天,魔就来试,不是只有他来,先派他的子弟兵、儿子、女儿,经典《佛本行集经》里的故事,祂和诸魔对话,你有空要好好研读一下。故事的内容:魔来考验,祂用慈悲忍面对,有空,网路上文章,耐心看一看,这些可以当我们修行上的参考,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想,对魔的境界,怎么开导,怎么化解。如果你没有魔来考验,表示还早,修得不够,魔放心,所以不会障碍你;如果智慧够,修行有成就,能讲经说法度很多人,他一定会障碍你,看你够不够资格跳出三界,所以魔考到底好不好?

56:54)根本就踫不到魔,表示你还差得太远,踫到魔障你要高兴,有魔来试你,如果还没魔来试,表示你还差很远。修行,有的很顺利,好像都没有踫到魔障,表示你功夫不够,如果因缘成熟,功夫不错,德行也不错,魔来考你,你真的定力够吗?不经过魔考,你不会知道你修得好不好。真的能渡过去,考及格了,就是解脱,智慧增长。我们了解过程间,从上面一直下来,都是菩萨道踫到的境界,上面所说的,有修苦行,没有修苦行,很多的境界,都是过程,我们对这个过程需要了解,你要成佛,都会有这些境界,每一个境界都会踫到。

58:09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清净法眼。这一段还在讲法眼,我们讲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到底是何内容?为什么要引经据典,讲那么多经典,让你了解有什么眼,就有什么能力,如果你没有那些能力,什么眼都没有,只有肉眼。凡夫的肉眼,看的最近的,一百公尺、二百公尺,有的不戴眼镜,看不到二百公尺、一百公尺,模模糊糊,近视,这种肉眼,凡夫眼。光菩萨的肉眼,就可以观百由旬、千由旬,甚至到千世界。每个眼内容是什么,让大家了解,菩萨证到天眼,有什么境界,慧眼、法眼有什么境界,你对法眼的了解,前面提过的,每个阶段都会踫到,每个阶段踫到,那就是诸法,修行过程之间,每一个法你都要踫到。

2008.06.29 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