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8)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解释名词()

11.若干种心()

第廿五井心─云何井心如是思惟深复甚深者谓如俯窥井水浅深之量难知,此心性亦如是凡所思惟好尚深远,所有善不善事,皆欲令人不能测量,共行住同事亦不识其心行,当知是井心也起法门及善人相,皆显了易知,是彼对治。

井心者即如是思惟深复甚深者喜欢自己动脑筋的人是井心,而且想的不是一次、两次,非常深沉的,故说喜欢打妄想的人是犯了井心。昨天我看了一段经文,很有意思,在讲若要修密法者,要具般若智慧,此人一切心都要放下,不能执着诸法,般若智慧就在讲这个观念。你不执着才能在踫到什么境界时,虽看着看着却不执着它,就不会陷迷进去,着一切法的幻相。

如果你执着时对那个境就会抓,修行人都要把六十个心、一百六十个心,无量无边的心思都放下,何况要修有为法者。放下这样才可以产生空、无相、无愿的基础修行,才可以进入陀罗尼门。如果这样认真修持,从现在开始学习密法,要到十到十二年,要有神通就有神通,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要先修空观,心地清净无执,再来依仪轨学密咒。

若能成为一持咒仙,持咒的速度非常快,古代有一个持咒的人成仙了,他的咒持方式,像本师一样,持咒时,脑筋一闪就念一遍咒语了。持咒仙也是要像这样,那怎么得到这境界呢?学一个咒要念百万遍,不厌其烦去念,念得很快,脑筋一闪就念一遍,我们都用嘴巴念,嘴巴念太慢了,念在心时,心在念时很快,不管多长的咒都可以背,念头很快扫过去念一遍,持咒仙要练到这样。你如果有心要学密法,最好从「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开始,把心咒身咒念得各十万遍。网络上有讲要在「楼至金刚」像前去诵,就是韦陀菩萨像前来诵。

有个同学已经发心要诵,在问要怎么诵,大略仪轨离不开普通诵经咒的过程,当然还加一些东西,今天晚会上网,你们有心的可以去看一看。然后开始念,开始诵,不要一天过一天这么晃荡。你念是用思维,是可以理解,咒语是要真心的诵,诵几十万遍,几百万遍,诵得心也很自在,能一闪就一遍,像持咒仙一样。

那时才可以产生神通,产生到外世界去的能力,然后又回来,而本尊不动,变化身来去好几个星球,如果你想要学比较高深有为法,进入有为相,就要靠密咒。当然有的密咒还没有开始成就,心也没有开始清净,这是学学基础的阿字观,五字轮观,这么慢慢去学,让心慢慢清净。刚刚讲的持咒仙的境界是已是在后面的,是已有成就了,空三昧获得以后,才能认真来持咒,进入另一个领域。

这六十个心,都是不清净心,讲到现在你看自己有什么毛病都要放下,想一想,哎!这个心是这样子,这个心是那样子,理解了就要反省我有无此种心。像井心就是自己关着门,在那里胡思乱想一大堆,想得很多很深入。就如俯井水浅深之量难知,就是俯着身看望、窥见井水,井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也不能够测量,难知难量,自己的心地多深不知道,就如深井。

有的人打坐修行进到头部黑漆漆一遍时,到深邃得不知再进去是什么了,就有好奇心起,入深伧沉思维。其实不要花精神在这方面,契机怎么发动变化也随它,有心念起就不理它,不执着它,若要直观它也可以,不观它也可以,不要特意的去思维太多事情,不然得井心者,此心性亦如是,心性也像这样。

心到底在哪里?有多深搞不清楚,自性本空,你要如何去观它,观不出来,如果从内心里去挖掘自己到底有什么东西,到最后都没有东西可以挖了,所以喜欢探讨内在情形,想一想是不是具有井心,似水井的心。凡所思惟好尚深远,对于一件事起念时,想得多又广,这样怎会有定力,会有解脱知见?

这井心不是说不好!有几位同学喜欢动脑筋,所以人家所做咒语,就这样对他起疑怀,这样对吗?怎会是这样。当然这种事是要动心啦!做研究,做世间事,当然要动心,修行和世间事思维不是有冲突,其实也不会冲突,你真的要做事情,就要用心,心用完了就要放下,不要做功课时,已做完了于睡觉中还在想,作梦也在想,那就太深入了,这样就会影响到心安住和睡眠,对于什么事都搞不好。

所以说有井心者,思惟好尚深远,所有善不善事,皆欲令人不能测量。好事不让人知,坏事也不让人知,让人家莫测高深。行住同事亦不识其心行,甚至于大家在一起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样了,莫测高深,不知道他到底有多高境界,像水井一样,到底多深邃,不知道,当知这是井心。如果有这样样子就像具井心者,有井心者要开放一点,修行在过程之间,因为你不执着,所以没有什么事可讲,平常心处之,这就不是井心。如果是你喜欢思维思想,深远的发掘内心的思维现象,就有点井心了,和清净心不一样。清净心者就是反正什么事,我都无所谓,不加思想,六根面对六尘境也不执着,这样就心安自在,住空无的境界。般若智慧就是这么修的,回到空、无相、无愿自性这么修。

此井心如何对治?缘起法门及善人相,皆显了易知。一般人对于缘起法认知后,知一切法从缘起,你要学得一法门,有因缘就要用心去学,体会了就完了,体会就放下,不要一直再想,自己体会或别人体会都可以,这个法门体会了,哦!原来重点在这里,就放下了,不必把它储存起来,不让人学会,不让人知道,不必这么闭关自守。学佛法有个好处,就是你懂什么,让人家也要懂,这样你的智慧,就会越来越高,别人永追不上你。如果你学了一招半式就很宝贝它,让人家莫测高深,也不去和人家讲道理、如何学,这样等于是水井一样,把它储存在井心里。

如果是对别人,善人相,好就是善,善于看别人的心地,当然心地和脸都相通,心地清净,脸就清净,心不清净,脸就不是很清净。或心慌乱,你的脸也会显得慌乱不定。如果能平常心,别人看不出来心地。当然看不出来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妙观察智,一种是你读不到他的心。但脸是可以看出来,但他的心若是永远都是平静安祥,但你又看不出他的心,到底平不平静。如果能观,他心平静的话,人就平静,你当然看不出他怎样。

如果你心可以感应,若他心清净,就可以感受到他清净,他没有烦恼。有的人看不出他是怎样子,有的人踫到障碍,六神无主,行为就不正常,心安不住,这样就很容易显现在脸上、行为上。如果你有能力观这个人的心,他心都不见、不在了,不知跑哪去了,「憨神憨神」,失魂样,这不是你故意要隐藏什么,本来你自性清净,自然现在外境,是骗不了人的。

起法门及善人相,都让人显了易知,心里、家里有何事,不必怕人知道,自在啊!有的如果易了知,有的如果脸皮比较薄一点,怕一些家里的事,自己的事,让人家知道,把它闭关得死死,这也是有井心。破解自己的毛病,就要观事情就事情嘛!没有什么好坏,好事就好事,坏事就坏事,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不怕人知道,这样就能破解你的井心,不会闭关自守怕人家知道,这样来对治你自己井心。皆显了易知,让人能清楚可以看得到,让人是一般人,如果有妙观察智的人,你是放不住的,他都可以看到,一般人让人很清楚明显的了解,这样就不会自己形成一种井心,把心思圈圈在一口水井一样。

 

廿六守护心─云何守护心?谓唯此心实余心不实者如世人为护己身财物等故,乃至周墙重阁种种防守,不令为他所伤此心亦尔,常守护身心,乃至如龟藏六,不令外境所伤谓唯此行为宝,诸余有作之务,皆为不实学声闻者,多生此心也以兼护他人,为所对治又有人自保所解,不欲令他种种异论所伤,谓余见解悉皆不实亦是也

守护心者,即是此心实,其余心都不实者只有一个自己认知的心思是实际的,另外的心感都不是真的。什么是唯此心实,余心不实者?你的真心,真心才是实际的,什么是真心?真心是无形无相,没有烦恼习气,只有一个觉知正念,那是真心。如果你能守护就守护这个心,其他的心态,都不是真的,所以是谓余心不实,你的觉知那一念是真的,其余的起心动念,或者罣碍这个,罣碍那个心,或习气毛病的心,你要看清楚要守护哪个心,当然守护觉知正念没有烦恼那个心,要能心明见性,就是要认识那个真心。

如世人为护己身财物等故,乃至如龟藏六,不令外境所伤。认知此真心后,知是真心实性,我们要见佛性,认识它以后要守护它,怎么守护它?就是像你自己在保护你自己的钱财一样,一重一重的围墙,重重的楼阁,把它保护住、防守住,不令他人来偷拿、伤害,身体是不让伤害,财产不让它被偷。其实这样也在守护你的另一种习气毛病,不要影响邪真如发作,因为一切法都是有因有缘,邪真如性会随缘发作造业,真心没有守护到,随妄心造业,我们要守护实心,其他不实的心,当然不守护要断除。

此心亦尔,常守护身心,你的身怎么保护自己真心,保护自己不是人和人,保持距离就是保护,我们修行人,随时随地遇人非人时,心都会错乱,搅和在一起,不是保护身就可以保护到心,你身如果遇障碍,踫到障碍了,你要自己能化解,说守护也可以。如果你学了咒,学了什么法门,要用咒语去护持自己的身,像结界啦!你们还没学到结界,结界是一个很复杂密教的法,看学哪个本尊法,菩萨法、如来法,什么法,都有很多的结界方式。如果比较自在一点的结界,念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咒,经典讲你念十万遍,十万遍是有但书的,从每月白夜的初八到十五号,念满十万遍,昼夜六时,白天三次,晚上三次,这个没有上班的人才可以做,他才有时间做。

今天晚上上网的文章会有说明,如果是一天里面六次来诵这个咒,一个礼拜以内要诵完,八号到十五号,诵满十万遍,十万遍如果念快一点,看一分钟念一遍就快一点,像我们念得太慢,快一点才有办法在七天以内念十万遍,如果六时里每一次念一百零八遍,我算一算一天才四千五六百遍而已,如果念快一点加倍,一万遍也要十天,七天以内要念十万遍,要念得很快,时间每日六时,一时四小时,反正四点清晨就在念,一天我们是十二时辰,它是说六时,一时是四小时,你真的要发心,一个星期内念十万遍,以后你要修什么密法,佛就会帮你结界,结坛场,守护你的身心,不会受外来不清净众生来干扰。

现在讲修行,怎么守住你这个心,真心是要守,妄心习气的心,不让它发作,怎么个守法?像乌龟一样,牠头尾当然尾巴很难藏起来,四只脚及头是可以伸进来,尾巴不能完全缩入,如果把身的六个东西全部藏进来,就不会外界受伤,龟在紧张时全部六肢都缩进来,因为龟壳很厚,可以保护住自己肉体,你伤害不到牠。你要保护真心实性,不去造业的话就像这样,因缘来了不要感应,不要感召,最后守住它。善恶境界一执着就心乱,你知道─哦!因缘来了,今天身体就不好,心不安宁等都可以,只要能沈得住气,能耐得住,过一天两天就没事。

你说─哎呀!我搞不清楚是什么境界,什么因缘,如果真能看得清楚那就不简单了,就快得到阿那含的境界了。一般人知道有事,但有什么事是不真知道,有障碍是,但谁来捣蛋不知道。有时候心有点潜意识能力的好像知道,又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情,这样就不用管它,安住这个心,让它不动心,不要慌乱,一慌乱就心烦,心烦身体生病就没完没了。不然就用磁枕、绑带、连环扣等方便法,让血气通顺,它就障碍不到你。所以不是只有要安住此心就好,当心不能安住时,方便法门要一起用,如龟一样藏住四肢头尾藏六,不令外境所伤,外来的境界,不管怎么样,龟壳保住,伤不到牠肉体四肢,你要守护心就这么守护,如果功夫高的当然不必守护,反正就坦荡荡自然,没有什么可以被抓住。大菩萨佛的境界,我们都傲学习,还是要保护此身心。

守护心者即认为此住空行是为宝、为实,诸余有作之务,皆为不实。有此心者认为只有保护真心实性,不去应缘才是宝贝,此种行为才是宝贝的事,其他有为法都没有用。你要学空、无相、无愿等三昧,是最基本的解脱知见,这是对的,但你就是这么过于保护自己的身心,连其他的有为法都不想去动到,认为诸余有为之作法,皆是为不真实的、要不得的。这样子行者,都没有办法得心用,是不究竟的。

你慢慢学金刚经》、《般若经》,你知道要舍一切法,保住你的自性清净,所以为什么要一直舍诸法,回到清净自性,因这样才可以学佛的咒语、密法,结佛的手印,现起神通变化,甚至于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这是基础而已。《金刚经》、《般若经》都在学佛的心法之基础,如果没有学好,要跨入真正的密教,神通变化,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是学基础课程,他告诉你保护真心实性最重要,其他有为法没有用,是不实在的。

学声闻行者,多生此心也声闻乘的人,都具有五通。比如说:他要用五神通发起,还要要用这个心,用有为法产生神变,也要用这个心,真言行者他是用诸佛菩萨的咒语手印,来达到神通变化,不用这个心,佛的咒语,简单的咒语是非常殊胜微妙的,不必动到自性,和祂佛心相应就可以做到。

声闻乘的人不一样,祂是靠自己心地清净,靠自己无漏智升起,这么多心入无漏智,就有一漏尽通,五神变通啦!有怎么样,这样还是不究竟,因为菩萨比声闻智慧还要高一级,声闻缘觉还是不究竟,佛是最究竟,我们希望未来像祂这样,还没有究竟以前要行菩萨道,怎么行菩萨道,就是藉诸佛菩萨的清净心,身口意三业来利益众生。学声闻者,多生此心,为维护此心清净,不去污染此心,一污染此心,六神通都会没有了,因心一受污染,其能力就失去

所以声闻人一方是保护自心要清净,声闻就可以保有六通,但祂不追逐无量智慧与神通变化,圆满解脱这部份。所以他可以守护这个心,如果还不究竟,就是无法解脱,究竟的话,神通不神通都无所谓,究竟解脱也可以玩这个心。这里讲先守护这个心,声闻也守护这个心,我们更要守护这个心。

对治此守护心的方法,是以兼护他人不是只有守你的自心,还要更进一步有保护他人的心,声闻是自己保护自己,菩萨要保护自己外,还要帮助别人,保护别人的心,所以不是只有守护这个心,如果守护这个心慢慢变成声闻。大乘经典都是教人成为菩萨,守护自己以外,要守护他人。像声闻乘的人,守护自己的心以外,不守护别人的身心。如果自他都守时,这样都能做到的话,破解你守护自己的心,不要只管自己,菩萨要兼护他人的身心,为所对治如果你常常守护自己不为别人,就要改正过来,才能成为菩萨。

又有人自保所解,不欲令他种种异论所伤。又有的人自己保护自己所理解的知见,道理懂到这样,懂这样又不想去降伏外道,因善于守护自心,不善于兴起智慧与人辩论,一有辩论就怕受伤害。对于外道人,有时是要用道理去降伏人家的,你说自己智慧不够如何降伏别人,所以不跟他们抬杠。世面上有些人,根本都不是真正有修行,暗喜欢辩论,死鸭子嘴硬,就说他自己知见对,别人错,听不进入对的理念。这种人是不可理喻的,您认为不用理他,这就有点怕受伤害。

如果有一个真的有修行的人,修到一个层次,理念还不清楚,还不究竟,你说这个人是可以点化他,你不要说─哎呀!我自保就好了,不要和他抬贡,干嘛要与他一般见识!这就是没有具足智慧,学佛法到最后要能降伏诸外道,就是你的道理搞通时,三言两语,便能破除对方的不究竟的理念,这样他就会信服你。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当时的这些外道婆罗门,佛的弟子以前都是外道,修世间禅定的,不究竟解脱的,是婆罗门嘛!所以世尊三言两语,可以度他们。

若是理念知解比他们高明,他们一听有道理就会信服,一转他们已有的基础修行,马上证道,这个是不怕和人辩论的。像现在和人辩论,不要说面对面辩论,你在网络上帅文章,有时是较为敏感话题时,就觉得这几天好像不是很好过,因无聊的所谓修行人,心不清净者有意无意会来作怪,这会影响到大家的心身。但是你为了不和人争辩,不争辩像是保护自己的心一样,你说要有本钱才能抛头露面和人争辩,当然要有点能守得住你的心,不然这些心地都不清净者,有时还学一些邪法会害人的。

你要自己能保护自身心,但有时要破解你保护自己的心,也要和人家讲道理,该讲就要讲,若是无理取闹的,是可以不用加以理会的,因此等人智慧是有限。有些人提些比较敏感的理念,有时还是要上网去校正他们,虽然不直接和他们辩论,但是你PO到网络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本人到底是看不看得到,实不知道,但起码不要畏首畏尾,怕障碍来干扰自己,这样不能折服异论,这样是不好的,变成守护心太重。

你说不守护心是很好,但功夫又不够,不守护自己,怕被人家打得半死,那也不好。所以要有点基础能力时,该讲就要讲,讲了不是和人家抬杠,是校正人家的知识观念,这是利益他人。

谓余见解悉皆不实亦是也其他人的见解都不对,自己的没有错,但如果自己保护自己,知道他不真实,似要如何站出来降伏校正他们,如果都不敢,那守护自己的心太厉害也不好,完全没有守也不好,守得太严谨,变成无法利益大家,光修自己,这也没有好处。

第廿七悭心─云何悭心谓随顺为己亦与他法者此人诸有所作,皆悉为自身,故财物伎艺乃至善法,皆好秘惜不以惠人有此相者,知是悭心以念施及无常等,为所对治当念财物伎能,设无常时,无有随我去者然今此身,念念不可自保,何惜此耶

悭心者是一毛不拔,一法不与是为悭心,故谓随顺为己及与他法者只要自己想怎么样,随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要的东西,希望要到好的东西,一得就不想给别人;自己有学到什么法,也不想教给别人,自己拿到什么好的东西,钱财也好,好吃的东西,好穿的东西,舍不得给人家,这种人就是具有悭心,你知道后要破解它,不要有这种念。

此人诸有所作,皆悉为自身,皆好秘惜不以惠人一举一动都是为自己,如果钱财、伎艺、乃至善法,都是为自己得,得已皆好秘惜不以惠人,有此相者,知是悭心。有所得舍不得给人家。学佛的人有财大家分,有伎艺大家学,有什么善法,大家一起去做,不要自己闷着头去独做,如果有这种心态就是悭心,悭吝不拔。有好处又怕别人分享,自己学到什么东西,又舍不得教人。自己有钱财,也不拿出来一起花,如果能拿出来大家一起花,表示没有悭心,是有施舍心。不能悭吝财物伎艺善法等,都舍不得和人分享。

要如何对治,以念施及无常等,为所对治如果有这种习气,就要去想到金刚经里讲的三波罗蜜里布施波罗蜜,以布施度到彼岸,马上想想为什么舍不得财物和人分享,伎艺为什么学到后不想教人家,或是有所学到善法不想和人分享,如果有这种心态,要想金刚经》里的布施波罗蜜都没有做,要去做。有些人学到某技巧,要舍得和人分享,不要说我教你,我自己就没可独密之法了。

我最近体会到,为什么密教里的上师,依密教经典所讲,要看徒弟很虔诚、诚实地,天天恭敬供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天天如此,你才可教他一个法。为什么要这样子?这样是不是有悭心?后来觉得不是这样子的,因为密法很简单,教你一个金刚顶轮一字咒,和你讲了是很简单,你一学就会,不和你讲,你就不会,里面是什么义理,《金刚经》讲了几年,搞了半天,你学多少?显教不怕你学,为什么?因为你做不来,或知而不做。密法是很简单,总持法门,一句咒,十句咒,顶多是千句咒,最长的咒语千句,千句全搞懂了才会背,功夫一讲破,值不了三毛钱,不和你讲,你才觉得:哎唷!这个真的你想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仪轨如何进行。为了求法你要不要好好供养他,密教里都是这样,看这个人诚心供养,朝夕护持,教他一招半式,我觉得还是有道理,因为密法太容易得,和你讲就很容易学起来,学起来和诸佛菩萨的心相应,你就可以得到好处。

显教讲了几年的空理,到底做到空了没,不容易做啊!习气要断哦!断三结,什么身见,身体教你不要执着,痛是很现实的,什么不要执着,就做不来,所以显教不怕学,因为学起来很慢。密法里都是依佛的清净三业来加持你,能诚心诚意学就很快。我们有时对一些法不懂,觉得很怪,为什么要这样。尤其显教的学人,不是说懂了就要教人吗?怎么一要要天天供养,天天嘘寒问暖,看这个人还不错,给你一点好处,这样觉得有一点利害关系。

修显的人,若这样做比较不适应,好在我们在心里嘀咕,没有去毁谤人家,走到那里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不这样,这个法太容易学,心地不好的人,学了做坏事,心地好的人,表示他恭心够,善根够,清净心够,才可以教他。这些都有应观察的地方,我们对什么法,为何要这样,慢慢到一个时间就会理解它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现在我还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跟上师学呢?把释迦牟尼佛当本尊不就很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搞一个上师,像藏密上师排第一,再来念南无佛陀耶,南无达尔摩耶,南无僧伽耶。因上师来直接教你的,如果上师没有修到很好的境界,你和他学不是比他更低吗?那为什么不直接从本尊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观世音菩萨,…等,这些佛、大菩萨学,这不是很好吗?密教里有一个上师相应法,上师是教你的人,因为你功夫不够,经典也读不来,读了也不懂,只有上师教你,你要和他的心相应,所以要先学上师相应法,观想上师,观想什么,当然观想上师人及影,如果有化身他应会化,他会给你感应,密教里就是这样。但我觉得修毘卢遮那佛,和如来法身相应是最好的了,不必要一个人间的上师,现在是这种看法,也许以后观念会不同也不一定。学到哪里,体会到哪里。

大略讲你要行念施,布施波罗蜜及念无常法来破解此悭贪。为什么要观无常?如何观?有为诸法都是无常法,有财物,也是无常。技艺学到了,学到不是只有这些,还有啊!随时都有新的,所以不怕教给人家。我会的大概都教你们,教你们我就没有了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会三样全部教你们,我就没有了,不要有这种想法,你只要基本智慧够,佛法是越学越多,我们就是从藏经里也好,或从其他世间、出世间的法去学,还有很多要学的,不怕被人家学了就没有,不会。基本智能够,随时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智能增长,不必怕技艺教人就没有了,永远都有新的东西再来。

乃至善法,善法也一样,世间法天界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都好,能给人家好处,你就教他,让他得到好处,因为世间无常。无常一方面就是你现在有了,也许以后就没有了,现在没有,不见以后永远没有,还会有新的会再来,有这种的无常观,就不会现在有什么,就守得死死的,要变来变去,破解你自己心里的障碍。

当念财物伎能,设无常时,无有随我去者如果有财钱技能,你死了它也不会和你一起去,带不走的。然今此身,念念不可自保,因为这个身体,哪一天要舍报,不知道,财物技能皆无常,无常来时,这些对你都没有用,该舍就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惜此耶,不必太在意,一失一得,得不要高兴,失也不要烦恼,谁知道也许失了以后,带来更大的也说不定。

总归一句话,心要自在,我们有钱财,就要用钱财,不要被钱财用,自在一点的用,多也好,少也好,觉得心永远都是满足,这样很自在,修行就是要少欲知足。像一切如来心秘密宝箧印陀罗尼,经本里面讲,你如果没有钱,可持经典与咒语,突然间就会有钱来,有钱来不要舍不得给人,这边突然间冒出横财,这边要赶快施舍出去,这样财源不絶的来去,永远用不完,是不缺钱。如果你说好不容易得到一些钱,舍不得花,舍不得捐助给贫穷的人,这样这部经讲的,到最后都不灵了,钱不再来了,这是悭贪心障碍你新的钱财再来。

诵这个经咒也不错,以后真的要多诵,诵诵此经咒就有钱来,来了赶快把它丢出去,给需要的人,用来帮助别人,因为你只是过路财神,自己用当然可以,但你舍不得给人,那就不好,需要的人就要给。

  

第廿八狸心─云何狸心?谓顺修徐进法者猫狸伺捕禽鸟,屏息静住不务速进,望至度内,然后取之此人亦尔,遇闻种种法要,但作心领受记持,而不进行,冀待良缘会合,则当勇健励行之又如猫狸蒙种种慈育,亦不识恩分若人但受他慈惠善言,而不念报,是狸心也以不待时处,如闻辄行,常念恩德,为所对治

狸心者是谓顺修徐进法者。此种修行人就是战战兢兢,很缓慢思维,又怕走错路,很小心的,像狐狸一样,很有怀疑心,走到一个地方,很小心的观看四周,看有没有危险,这就是徐进法,随因缘缓慢修持某种法。如猫狸伺捕禽鸟,、狐狸,牠们等候捕抓家禽鸟类,都很小心,脚趾很柔软,走路不会发出声音,轻轻的走路,这些鸟雀根本都不知道,牠们在旁边窥伺,想办法要抓住牠。所以说似屏息静住不务速进,呼吸停住,不想很快的就跑到禽鸟旁抓住牠,要能慢慢来,有把握才会很快出击。望至度内,然后取之。估计已经差不多可以构得到,一冲下去就可以抓得到的范围时,牠才突然间出手抓住牠,这种人学佛法也是一样,学哪个法,你说要很勇猛却不甘愿,说要慢慢去学,慢慢去讨论,把它搞懂,然后才要学,这种心有点狐里的心一样,处处小心。

有的人很怕走错道场,行动很小心,观察再观察,这边问,那边问,网络上也有人这么写,法尔禅修中心网络上看起来好像还蛮有东西,到底是正?还是邪?有没有人可以提供意见,若你无聊乱逛的话,上网可以看到这些讯息。这种人是有一点狐狸的心,要稍微小心一点,他怕走错路是对的,但其实会走错道场者是受因果或无智慧,如果没有邪因缘,坦荡荡地怎么走,就一定走不到邪的道场去。像某些邪道场还是很多人去学习,不是佛法的佛法,末法时期是非常叫座的。您认为邪法却有很有钱去做电视营销,说是宗教自由呀。不知这是毁人慧命,他们受魔黏后已不知道这些都是因果。

末法时期就是这样子,有邪因缘的人,真的就会相信他,如果你真的智慧够,过去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导过的,或某菩萨教导过的,是真正学佛法、解脱道的,心里根本的智慧都可能看得很清楚,某人一句话、一个行为,都可以分辨正邪,不必像狐狸似的小心翼翼。但初学者或今生才来做人的,刚发起善心要修行者,无慧自己分辨,又有邪亲友在拉扯、牵线,就这样下去了,一去就出不来,已被魔子魔孙控制,脱困当然不容易,若是此等人容易能出来,也就不会迷糊地进去了。

此人亦尔,遇闻种种法要,听到一个法,用心记起来,用笔记记起来,以后再思维对不对,不赶快去做,不急着进行,先心领受记持,冀待良缘会合,则当勇健励行之等到哪个日子,哪个月,哪一年,因缘凑合时,才发勇猛心好好学习,这种就是有点狐狸心的人。又如猫狸蒙种种慈育,亦不识恩分。此种人大多不知有恩念恩,过后就忘了如何学到法的,就像一种猫狸妈妈养了小猫狸,养大了以后,牠不知父母恩。若人但受他慈惠善言,受他人恩惠,好的教言,不思念报,没有一种感恩的心,这种人也是有狐狸心。为什么?因为爸爸妈妈把小猫狸养大后,牠也没有一种有父母的感觉,牠们心性就是这样子,没有感恩的心。

学佛法要感佛恩,菩萨好像随时随地以人的方式示现来和我们讲,以非人方式用念头校正我们,现什么瑞相来引导我们….等等,我们当要感激得不得了,那我们要如何报佛恩,真正报佛恩,行菩萨道,续佛慧命,不管和谁学,这些法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哪个人的,他们只是代言人,代表释迦牟尼佛宣说者。其实有人会讲经说法,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你才能讲,而一边讲一边学,教学相长,这是对你有帮助。

如何对治此狐心?以不待时处,如闻辄行,常念恩德,为所对治怎么破解它?哪个时候听到一个法,马上开始执行,不要在那里选一个2009年才要开始奋发图强,2009年还有一年,你现在发心那么早,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实行。有规划就是不想现在去做,这些都是具狐狸心。要知法就赶做,学到佛法有好处,你要常念诸佛三宝的威德,常常要抱着行菩萨道,救度众生,来报答佛恩,破解此狐狸心,不要知恩不报佛恩。

 

第廿九狗心─云何狗心谓得少分以为喜足者以狗以薄福因缘,所期下劣故,遇得少麁鄙之食,便生喜足若稍过于此者,则非本所望此心亦尔,闻少分善法,便以为行不可尽,不复更求胜事此声闻种习所生也,以增上意乐为所对治,乃至心如大海,少亦不拒,多亦不溢

什么是狗心?没有看经典都不知道这些分别名相,都是某一种动物的个性、特性,其实就是牠们果报的现象,你就这么去思维,狗心是有什么心理。谓得少分以为喜足者,如果对佛法,学到一点就很满足,得少为满足,就如狗一样很容易满足。狗以薄福因缘,狗的果报是很不好的,牠只要有吃就好,吃什么没关系,只要有狗窝随时可以遮避风雨就很满足,而且常占住狗窝,永远都舍不得抛弃,这是牠的果报,所期下劣故,牠所期望的,都是非常下劣的,没有想追求比较高的佛法,比较高的好处。

你说这样随遇而安,不是很好吗?如果学佛永远没长进,那也不行,像学悉昙佛法也一样,有的说我学这样已经很不错,人家考一百二十分,我考二十分也蛮不错,这样就有点狗心,别人可以考一百二十分,我怎么才考二十分,我要加倍用功,来得到高一点成绩,不要常常说我不行,人都是用功不用功,你看王云五先贤,他没有读书,弄了一本好大辞典,自己苦学,用心学来,什么东西都是花精神就可以学到的。如果抱着我这样就不错,反正我不会,这样就永远不会,你不死心,人家会我怎么不会,你说人家有读书,有读英文,读什么外语,我不会好像是应该的,就是从ㄅㄆㄇ开始学起,学久了自己也会了,如果像小学生,五六岁时,还是从ㄅㄆㄇ学上来,你现在已经大人,思维接收力学习力很强,如果这么下去用功,多少都会有所得。当然有的人学习得比较快,花一个小时,人家花一小时,我花十小时,要多加倍用功啊!不要所求一点点就满足了。

遇得少鄙之食,便生喜足狗狗不会想吃山珍海味,有骨头也啃,一堆小孩的粪便,牠也吃了,反正有得吃就好能满足,这就是狗心。若稍过于此者,则非本所望。如果比较高一点的祈求,就说我不想那么多,要那么多干嘛!或者是吃了这餐,下一餐在哪里,管它的还没到,这样修行是很好,但是在学佛法上就不能这样,佛法是永远能得好处,追求是没完没的,要得到更多才是,这样你的智慧才会更多,累劫下来智能就增长。

对于吃穿倒可以简单一点,对于佛法要发勇猛心,不要以得少为满足,学显教学完了,要学密法,密法学完了,就可以学神通变化,我要这样吗?如果你有神通变化能力,是可以度很多人,这不是很好吗,我说是正规的神通,不是指鬼通、或通灵的!鬼附身的那种通不要去搞,正确的有真正的神通变化,像大愚师尊能飞在空中之神足通。

密教学到这里,现在讲十缘生句,持咒结手印后,就会发起很多幻相变化,这个时候不是说你要不要,你不要也不行,因缘成熟,自然就会学到这些,所以不必害怕,学就来学,空心已经慢慢开放,不要执着一切相,一切幻相,真真假假,认知后就没关系,有这种心,是可以学这些密法。

此心亦尔闻少分善法便以为行不可尽。狗心也像这样,一点点好的佛法,好像学了一招半式,就可以走进江湖,已经做不完,光学一个小小的什么东西,就受用不尽,你要学多少,不用啦,这样不求上进,不复更求胜事。过去学心地解脱,现在学密法,有很多神通变化,你说我不想学,我能解脱就好了,因缘成熟时你就要学,不然死的时候,怎么去他世界,怎么十方国土,来来去去自如,这个没有学到,还是要学,随缘去学。有得少为满足,此是声闻种习所生也。

那要如何对治?以增上意乐为所对治。声闻种性就是这样,反正我解脱就好,不要再往前有什么东西可学,有什么智慧增长,那么劳累干嘛!我心已很安详,很自在,这样不是很好?这种是声闻阿罗汉,自我解脱就好,得到这样,你要让他增上,增加往上再得到一点心里的快乐,心里依照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法身等等,不同的它都有增上戒,增上定,增上慧,增上解脱法,增上解脱知见法,…等等,不要以得少为满足。

好像戒守住就好了,如果再往上守不是絶对的犯了戒,心戒进一步就是心不犯,行为也不犯,更进前观的话这样就不是很高了,守心戒,守心戒再上去,就是有守戒和没守戒一样,平等平等心,这更进一步。昨天我看一部经,说修四念处,观身不净,我观身不净。有个梵天讲:啊!我懂了四念处,第一个就是观身不净。然后有个放光如来就讲,你只有懂观身不净,就是身念处,这样是不对的,真正的身念处,就是清净不清净,平等平等观之,这才是身念处。后面这个意境就不一样,你说肉体好脏,九孔常流脏东西,为什么一定要脏,因为你心里脏,看肉体就脏,如果心里说:肉体脏不脏,都是平等平等,那有什么脏不脏。般若智慧就是在建立这种观念,小乘厌恶九孔流脏,我要摒除它,不要它脏。菩萨学般若智慧不是这样,什么脏不脏,脏和不脏是平等平等,你不认为它脏,它就是不脏,这是突破另一个层次。

佛法只要看一部经,你说:哦!这一部经就是真理,不是啊!你看小乘法,小乘法就是真理,当看大乘法,大乘法就是真理。到如来境界祂有什么,这些都是多余,没有什么净不净,每个境界不一样。你要求增上意乐,不要以阶段性学到什么,就说已走出标准佛法来,标准佛法到最后是都没有,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些永远没完没了学习,不要落入小乘习性。

增上意乐为所对治,不要以得少为满足,要有强盛心说今世要获得更多、更高境界,这心就是增上意乐心。经云:「菩萨若在清净增上意乐地中,乃名为得;菩萨若在诸余上地,如是相好转胜清净;若在如来到究竟地,当知相好善净无上。」以此增上意乐来破解它,怎么破解,我若想破解得少为满足心,就是在过程之间,契而不舍这么修下去,你就很奇怪的会说,以前踫不到的经典,有一天你就会踫到,以前听我讲都讲那些,过一阵子我讲的又是不一样,不一样就是已经带你们到另一境界上去,但你要跟得上,不要说你以前都是说苦集灭道,人生好痛苦啊!人生多苦啊!我要求解脱。

慢慢的说什么叫苦不苦,人生也是很愉快呀,各个意境不同,不要得少为满足,除非你成佛,那时才是真正圆满,没有成佛以前所学的法,不要有狗心,以得少为满足。乃至心如大海,少亦不,如果你心所学已扩增至大海一样大,不要拒絶少水它,还是照收啦!不要说我行吗?他不学佛法,学不下去了,大海吃不下一溪流之水吗?多亦不溢。

刚开始学就像小溪流一样,所得一点点。小溪流变大河流,大河流变江,江流入大海,这个大海通世界各个地方,智慧无量无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说我不要那么多,我只要像浊水溪的水就好了,这样的话就是怕所学的法太多。大海遇诸多江水流入,是很多也不怕它流出去,照样可以受用。少量水流入,亦不拒绝纳受。修佛法因缘还不具足时,也不必拒絶,依你的心量学习,不要自己设定门坎,我今生学到什么就好,不要这样子,认真用功,一年过一年,也许你慢慢学到很多法,从小乘到大乘,再从显教到密教,什么都要学,最后能起神通变化无量最好。今生多多用功,不要有狗心,得少为满足,把标准定得太低了。

 

第三十迦楼罗心─云何迦楼罗心谓随顺朋党羽翼法者此鸟常恃两翅挟辅其身,所往随意以成大势,假少一羽,则无所能为心亦尔,常念多得朋党与辅翼相资,以成事业又因他所作而后发心,不能独进如见人行善,便念彼尚能行,我何不为。当念勇健菩提心,如师子王不籍助伴,为所对治

迦楼罗(garuda,巴garula)是金翅鸟,什么是金翅鸟的心?是谓随顺朋党羽翼法者,有此心者有所行法一定要呼朋结党才够力量,如果没有朋党作为双翼,觉得不够稳定,胆量不够大,这是金翅鸟的心,此鸟常恃两翅挟辅其身,经典讲这个鸟是很大,如果两个翅膀伸展出去,跨过三百三十六万里,观海之龙命将尽者,以翅擘海,取而食之。金翅鸟就靠这两个翅膀在飞,一边当然飞不起来,两边飞时不得了,往随意以成大势,有这两个翅膀,飞到哪里,这个力量好大,假少一羽,则无所能为假使少一边翅膀,就玩不起来了。

如果你有金翅鸟的心,你也像这样,常念多得朋党与辅翼相资,常常要想呼朋道友一起来,有的人来这里上完课,就组织一个小团体,这就几个人,随时去哪里行动,去哪里共修,这几个人结成一个党派,人多好像壮声势,这是有一种金翅鸟的心。以成事业,如果没有这么呼朋引友,好像不像一个样子,似无有事业、影响力。真正修行人是自己修自己,独来独往,当然法会是可以在一起,不要有形成一个小团体,这样不好,如果以破和合僧来说,是有这样的味道,一个团体里就是一个团体,不要搞个次级团体,似乎次级团体才有力量。修行是自己心里的问题,个人可以给你建议,可以说什么是对,如何是错。建议也不见得一定要出去外面场所,还是几个搞在一起,浩浩荡荡,进进出出,这就是有金翅鸟的心。

又因他所作而后发心,另外有一种人,见别人有所作为,看到人家怎么做,有所得时,他才来发心,反正是很被动跟着后面跑,不能独进无法独当一面者,是无法自己想,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无法从内心自己找出一条路来,这是比较被动一点。如见人行善,便念彼尚能行,我何不为。如果看人家做这个,我为什么不做呢?我也可以和他一起做,看人家放生,我们也赶快来办放生。昨天电视新闻有两派放生的人打在一起,这似乎搞笑话,玩弄佛教。做善事放生,人家放就放了,不管他如不如法,你穿了不同的衣服,拥着不同师父名称,然后像打对台,两派人马在那里拉扯,当然不会是师父打,是其底下的信徒互打,若两个师父打就很麻烦,不晓得修到哪里去了,不管谁有没有道理。

当念勇健菩提心,如师子王不籍助伴。如果你见有人背后跟了很多信徒,就要自己想,我有没有发菩提心?发度众生的心?要有菩提智慧,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理念都搞懂,好,我认真来做,同样可以有一堆徒众。如果不想度众生,又怕帮别人,跟着人家屁股走,那你就是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好啦!我想帮助别人,但自己阿赖耶识黏一切法的习气无法断除,你又说我一定要断它,不要这一次和你讲放下,还是放不下,抓起来不放,搞得身心不安,生病啦!

没有勇念强健你的菩提心,有没有菩提心,没有时没关系,自己先来修自己,要有这种独立自强的心,不要靠着两翼众朋才能飞行,不要看人家做,我才来做,懂得这些心,经典讲得这么清楚,你就要去思维,我有没有这种习气、心术,如果有,我怎么奋发图强自己来,要自己能如师子王,不必籍助朋伴,可以弘法利生。

狮子是万兽之王,牠要去森林走动,需要找一个伙伴吗?不必要,一走出去大家都怕牠。你行吗?如果你勇健菩提心,你也行啊!不一定要呼朋引友,靠大家一起来壮胆。比如说:你要去哪个地方,不敢去,就找一两同伴一起去,这样你就心安,有的人就是这样胆量比较小,这就是有迦楼罗的心,希望有朋伴,你要学习自立,解脱一条路,没有助伴都是自己来,自己内心解脱,家人也好,另一半也好,老师也好,没有用的,不要死时希望大家能帮您助念,老师在身边就安了,谁知道谁先走?我希望我先去,不要常常看每一个都一直走了,那很辛苦的。阿罗汉们还舍不得世尊,故先示入灭。所以大家每个能先示死,算了赶快入灭,舍不得看世尊入涅盘而伤心。所以您们要学习自立,要生能生,要灭能自灭,不要一定要有朋党羽翼,这样来对治此心。

第卅一鼠心云何鼠心谓思惟断诸系缚者如鼠见他箱箧绳系等,辄好非理损坏亦不作念,由断此故,令我得如是利,但尔无趣为之此心亦尔,所有系属及与成事,好为间隙而爼败之

        鼠心者是常思惟断诸系缚者这个老鼠的心还算不错,不是胆小如鼠,是常常想我的习气毛病在哪里?如何断此习气毛病?把绑住你的这条绳子咬断这是老鼠的心,这里是见有可断之绳即断之,如鼠见他箱箧绳系等,即想咬断它。如果有个箱子,用绳索绑住,老鼠希望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先把绳索咬断。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就是习气毛病一大堆的,对,我要如何把它咬断,像老鼠一样,看到绑住东西的绳就把它咬。

但也有另一种心态,有见到东西就要损坏它,是说辄好非理损坏有一点心不合正常法理者,就要把它损坏,反正看到绑住什么东西就把它咬断。亦不作念,不用思维,咬断有无好处,若有真好处,有东西可吃,才咬断绳子。所以有无必要咬断,牠不会去想,说我把它咬断,应令我得如是利,未先思利,咬了再说。故老鼠心者只喜欢咬断,不想得到有什么好处,看到绳子绑住箱子,一看到就想咬断,好像没有心于箱子里的东西,起码拿起来看一看,自己受不受用,就喜欢才咬。但尔无趣为之,不喜欢思维里面有无好的兴,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不去管它,只要一看有绳子绑住就把它咬断。

此心亦尔,所有系属及与成事,好为间隙而爼败之。如果有所绑住的兴,或有所可以做成的事情,你却常时无事找事,找间隙,把它破坏掉,老鼠心就是这样。你做什么事没有规划,后面那个什么好处,做是做了,但无法利用此作为,最后你要得到的好处,不去探究它,破坏了再说。

其实正面来讲,这样子的心以修般若智慧来说,是无可厚非,心被什么绑,就咬断。例如:我瞋心很重,瞋心去除有什么好处,不去想这些,到时候就知道了,心平气和,不要和人家吵架,自然就做到了,如果为了心平气和,为了心清净,所以我有瞋心,要把瞋心去除,这当然有思维的心,这里讲就是你被什么绑住,就把绑住的绳索咬断,至于咬断以后有什么好处,不会再去思维,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说我心清净以后,产生什么心的能力,产生什么进一步的境界,不去探讨,这样也走一半。

老鼠的心就像这样,讲的是你后来的这种心清净以后,到底有什么好处,比如说:我心清净得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就完了吗?不是的,就要再去学习陀罗尼门、佛的咒语、手印,然后产生神通变化,神通变化包括宿命通、神足通、什么通都在里面,都是由持咒而来,我们没有看经典不知道要想那么多,我咬断现在的贪瞋痴慢疑,这种绳索已经不错了,至于以后会怎么办,我们也看不到,看经典多了才知道,哦!心清净以后可以学很多密咒,现很多神通变化,去思维这些,因缘成熟才能接触到这些经典,把老鼠心先懂一下。

  

卅二歌咏心─歌咏心梵本缺文不释阿阇梨言传法音也如世人度曲于他,得善巧已,复为他人奏之,出种种美妙之音,闻者欢喜此心欲从他听闻正法,我当转为众生以种种文句,庄严分别演说,令此妙音处处闻知也是声闻宿习,亦能障净心也当念我当得内证自然之慧,然后普现色身而演说之,是彼对治

歌咏心是唱歌赞诵之心,梵本缺文不释,梵本这一段没有,缺是缺了,但善无畏上师脑筋有概念,下面这一段是他讲述的,不是照梵文去翻的。阿阇梨言阿阇梨就是善无畏大师,传法音也你已经懂得佛法,把佛法转变为赞诵法音传给世人,如世人已得度曲于他,得善巧已,复为他人奏之。如果有人把曲子教给你,你学佛法有点成就了,就要用善巧方便,把它转送教给别人,唱给别人听,意思就是把佛法再转诵给别人,有这样子心就是有歌咏的心。这样歌咏心不好吗?一定不是很好,才会放在六十心里面,是利益人对,但要知时间、知对象,何时该唱诵,何时才可教,若是时机不对,也是不好的。

谈到梵唱,有时我们说修佛法不是要求庄严,怎么会来唱歌、唱梵呗,偶尔唱唱,庄严佛法道场,这样是很好。若变成一种习气,不唱歌不行,这样就不好。有的师父很会唱歌,唱梵呗也好,流行歌也好,变成一种大家知道他很会唱歌,这样就是有歌咏的心。他人奏之,出种种美妙之音,闻者欢喜这样本来是好的,此心欲从他听闻正法,我当转众生心入佛法如果常常有个心,从别的地方听到,哦!这个佛法很好,正法解脱道,然后有个心,一定要把它转给别人,这种心态就是有歌咏的心。

以种种文句,庄严分别演说,令此妙音处处闻知也听到一个法,巴不得赶快转让各处都有此法,像有人看到一本书,自己觉得不错,也许我们看了没有怎么样感觉,他觉得很不错,就赶快花钱去印,印了一大堆到处分送,不知道那本书到底好不好,他自己认为好就是好,这也是有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声闻宿习,定是过去修习小乘的人,过去养成这种习气。

修行人很会唱诵偈语,像经典十二种题材,释迦牟尼佛讲一讲,然后用偈语唱诵,再念一遍,这里面就是一种题材,学的人,像我们在念法身缘生偈,念念念也会唱了,变成一种习气。还有的人,如果过去是中国人,也会作诗填词,常常会自己剖析,自己脑筋里会七言押韵,有时心血来潮,哎!这个心境、悟境好像不错,赶快拿笔写下来,不然过一阵子就忘记,这种就是习气。

如果您过去是中国人,喜欢作诗词。如果过去是印度人,当然他也有作偈语,喜欢念,这些现象多少都会有。到底要不要让它发作,修行者要回到空,先不要去做这些,为什么?后面告诉你,此举能障清净心。美国有位女孩子也是这样,进入深深处后就会剖析,喜欢为赋作词强说愁,把当时情境押韵写出来,写了半天后到底要不要写?写了就障碍你清净心。像我们念佛一样,过去如果你有学念佛,进入心深深处也会念佛,念佛到底要不要把它停掉,不停掉就障碍你清净心。念佛不是很好吗?念佛很好是没错,但是你清净心是不会念佛的。

那时候要停止念佛呢?早期在中华佛教居士会上课时,有天下课有个男孩子来,年纪还轻轻的,三十出头就有点境界了,他说我心里深处不想念佛,但我以前都是念佛号的,现在不想念佛,怎么办?我说不想念佛就不要念了。哦!不要念了,因此时念佛会障碍你的清净心,空性哪里会知道什么是念佛,我就说那就不要念了。他听了不要念,好像有人认可,他就非常高兴,赶快顶礼拜下去。

一样的,你说以后境界一来到底要不要念佛?往后你还是会念佛,当要回到空性时,什么法都不要做,妄想不用打,念佛也不要念,为赋说词强说愁也不用了,让心能清净住无为境,起码看它清净心是什么样子。等到你要再回凡时,你还是会再念佛的,因为无始劫熏的习气,你还是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在会继续念的,心烦时、障碍来时,它也在唱的,此时要安住你的心,它不会消失,你不要怕。

现在歌咏唱诵一样的,你在学空时不要做这些,会障碍你清净心,有此心怎么破解它?当念我当得内证自然之慧,这个内证,内证 pratyātmādhigama,是指自内证,即自己内心所体悟证得之真理。据《楞伽经》等大乘经典所说,以内证为基础而表现于外之活动,称为外用。内证系自己所独自证得者,故又称己证。此时称为内证智,是内心证悟真理之智慧,如证涅盘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于如来内证圣智。

以后密教里常常会讲到内证此名词,诸佛内证的功夫会变成一种真言,真言会现成根本咒随心咒心中心咒小咒大咒,这是祂内心所证,为什么?因为要证得自然智慧,你要有一些妄想习气养成的智能,当得内证自然之慧。一切歌咏,一切的起心动念,到那个当口,你不要去做,不然会障碍你的清净心,为了看破它,喜欢唱歌也不行,此时不能唱,以后还会唱,那时候你已经回凡了,没关系是可以唱,这样能自然清净一切习气。何时要唱、何时不唱,随缘啦!

法会香赞还是要唱,什么法句还是要唱,那时候唱自然唱,不会那时候执着,一执着就放不下,回不到自然清净智慧。然后普现色身而演说之,内证到自然智慧,有实质自然智慧,到底要讲什么法就会讲什么法,看到经典要怎么讲就怎么讲,众生喜欢听什么,随缘就说什么,这是很自在的,但第一个先内证自然智慧,然后再普现色身而演说一切法。这样来对治歌咏的心,不要在大修行时还喜欢唱歌,那是不行的,这样永远无法回到清净自然的智慧。

(2008.03.09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