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1-4)
               --
八品 一体同观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八 一体同观分

()名词解释(续)

4.慧眼

慧眼(prajñā- cak=us),为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亦即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因其照见诸法真相,故能度众生至彼岸。大智度论:「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名慧眼。」

 (1).有空慧始具有起识见之功

阿罗汉、辟支佛的眼睛是具有慧眼,祂们之慧眼是怎么产生的?祂是因为悟到空,所以你要知道悟空的人才有慧眼,这个慧眼又不是用肉眼睛看,是用空性来应一切众生的因缘,这才有解脱的智慧,慧眼简单讲就是解脱的智慧,解脱的什么智慧?就是空,空怎么解脱?

慧眼就是观空就有不黏一切法的智慧,藉以证到空及无相三昧,能够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了知诸法平等;慧眼不知法起的因缘,但知以空性对待境界。若能了解事情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因缘,就像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蛛丝马迹可寻,用慧眼摒除自己的喜怒哀乐及情见,就不会陷入感情的作用。若没有最高段的佛眼,第一步学慧眼,空一切相,不要被表相造成的现象吸引,而产生欢喜或厌恶没有空性的两种情见。因感情用事造成看世间相物极必反的假相,因为这个果一定会酝酿另外一个因,看事情应以空性去面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及一个国家都是命运共同体,学空的人就不管这一切相。学到法眼及佛眼,对事情现在的现象及未来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凡夫没有对境界及现象不执着的功夫,面对世间相大略了解,不必太用心或动脑筋否则容易神经衰弱。宿命通及天眼通可以观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及现象,知道是过去的因造成现世的果,以空性证得慧眼就不会管现象的变化,因为变好及变坏都是个人、家庭及国家等的共业。变好是因为有善因缘会转成善的一种现象,如果不修善、不学佛法及依每个人的恶业,就会转变为坏。学佛法当然就会尽量做好事、积福德及多回向等,而影响整个个人、家庭及国家的命运。思维过去八年之间发生的事情就不会喜爱或是厌恶而产生偏向,因为这是国家的共业,喜爱或是厌恶都要接受,而且喜欢或厌恶的现象也不见得永远不变。再者喜欢或厌恶的情见,就会变成另外一个现象的结果而产生另外一个事件原因的开头,所以不要太执着表相。

(2).具法眼与佛眼者所见范围更宽广

如果有法眼及佛眼知道未来事情的变化,态度会更超然,这些有待大众去学习。先圣先哲预知的事情这几年之间会慢慢演现,客观的去看,太执着就没有空慧,很多人层次不一样,执着自己的利益及思想,这就是一厢情愿而没有空的智慧。如果有法眼及佛眼能预知未来的事,更可以自在的去观这些现象,了解转就是另一个因的开头而酝酿另一个成果的现,所以事情很微妙的发生了。慧眼简单讲就是空一切相、不要执着一切现象,再来思维从好的现象转成不好的现象,是另一种转折的开始,造成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的世间相,就只有用慧眼观而超越它,不要执着这些相。

(3).自修时的境界磨练

二乘人之眼,能识出真空无相,能够认识出来真正的体性空所对一切因缘时,你不要执着有相、无相,亦即能轻易洞察一切现象皆为空相、定相,有能力说一切因缘法都是不可得,这是相对的空,如果不行,念金刚经里面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不去执着他,这个法是真的假的,都不去理他的话,这种绝对的空慢慢修炼,就可以用智慧得心平气和,观照一切因缘所现的一切法,原来都是空,因为我们里面有一个体性空空的,不会应缘、不会起烦恼、不会起害怕、不会起期望,等等的这些心态都没有,那不是空吗?有空就有定,所以定相越强,空性显现出来越大,空性越强的话,对一切因缘执着越淡薄,这显现在修观上。

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诸法平等,既然平等,有什么气通不通,有什么身体痛不痛,有什么业力不业力,有什么空不空,有什么自性。说没有言说,用言说也没有关系,像这种都没有执着的话,阿a 字观起,原来诸法平等平等,所以随缘自在去做,做了半天说因业不可得,所以也自在,不管做的好的坏的,都能自在。了知诸法平等,平等平等是没有分别,sama samasama就是平等,asama就是无等等。因其照见诸法真相,真相者不着相即真实。

 

4.法眼(dharma-caksus),即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亦指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是道;又知一切众生之各各方便门,故能令众生修行证道。

1)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

法眼dharma-cak=us,就是菩萨为救度一切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的眼睛;慧眼就是空性不理一切境,法眼更进一步可以用一切心眼去观照一切法的起灭,因为这个因导致未来的果,未来的果又变成另外一个因,另外一个因又会结成另外一个果,所以世间相依共业的种种善恶及因因又果果,一直在演变。如果做的不好就转为恶业坏果,做的好就会转为善业好果。照见一切法门的眼睛不仅讲解脱,还讲度众生的菩萨、观照一切众生的心及每一件事(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及世界的命运)这就是彻见佛法正理之智慧眼。

2)此眼能见一切法之实相,故能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

法眼要懂得每一个因缘果报过程之细节,这里的是一种智慧眼;小乘或者自我解脱者只知道不被一切境所迷惑,安住自性;凡夫执着世间现,依情见欢喜自己偏爱的相,厌恶自己不喜好的相。菩萨懂得每一个法的因缘起灭,还要进一步现一切法的实相,有相之间依空慧看进去就变成实相,可以不执着一切相而解脱,所以有相的解脱跟上述慧眼所具足的空无、否定一切相的解脱是不同的,有能见一切法之实相就能够分明观达缘生等差别法,且是清楚分明。能够将一件事总体跟个人明明白白的分出一段一段的个业及共业因果,就是观达缘生的差别相。

比如说最近最热门的选举,观照全面倒的成因,全面倒又会造成未来的一个因,如果再加上宿命通预知未来某一种特别的情形会现出来,就会更了解原来是这样产生的,所以现在有这个果现是未来的因,能够具足法眼的人有敏锐的智慧观照缘生法的差别相。表相是一种因果循环的一种现象,最近不久将来的变化,预知以后就可以观察原来是每一个人现在因缘的差别。有的人看赢的表相很高兴,但有的人虽然是赢但不见得高兴,因为已经洞察到不对,所以不喜形于色,如果有这样的能力就是有一点法眼。法眼已经有一点神通智慧眼,当然可以看出每件事情未来的发展过程,不仅只有解脱的能力,还可以观照到事情的演变,而且演变之间又没有自己的情见,非常客观的去看事情。

3以清净法眼观诸法,能知能行,得证是道。

清净眼就是不能执着,不能有自己的情见,深入广度去看一切法。若修到慧眼者情见都淡薄了,法眼更不能有情见,要用超然的心去观一个众生及一个团体等的因缘。大菩萨管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事,小菩萨管个人及团体,这些因缘果报运转之间,心要清净不能有自己的偏好,有偏好就不是清净;也不能为名闻利养去做度众生的事,用法眼去度众生。如果有法眼的能力又不清净,那你就是为自己,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就不是真菩萨。所以菩萨用法眼观一切相,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清净眼,才会能知能行。

如果能够预知那就是有法眼的菩萨,知了以后要转众生的心或转一个团体或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国家跟国家之间的命运要交战或要媾和,都是控制在国家领导人、总统或者皇帝。大菩萨才能转这些领导人,转了领导人底下决策的人就会转。这时又牵涉到共业,将共业转好或者是出现另一种局面,要微细的慢慢运转,不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依因缘一个人影响几个人,几个人影响全部,转好也是慢慢转,转坏是业力及福报不足,菩萨依旧如如不动。如果有修行及回向,能感动诸佛菩萨,那祂就制造很多的因缘去转。如果只能预知而转不动,就不具足法眼,菩萨一定能预知未来状况,运转一个人或者十个人或者百人或者千万人,之间都是非常微妙的互相牵引,形成气候而产生果业。

一般人连自己都管不了了,枉论管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世界,所以了解有法眼的人能够知也能够行,度众生及利益众生,得证是道。当然慧眼及法眼都是修行过程之间所得到的一种智慧,具足法眼更上层楼要求得佛眼,所以也是在利他的行为上自利。

4)又知一切众生之各各方便门,故能令众生修行证道。

众生有个别、家庭、小团体、大团体及一个国度的差别,要用各种不同方便法门度他们。菩萨只有度众生一个心愿,成佛也是要度一切众生,差别是菩萨度比较小的众生,在成佛之前示现种种类别去度,还是在度众生,还能令众生修行证道及悟道。如果得解脱就解脱,能够悟到菩萨道,就去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慢慢地往上修证,法眼就越来越圆满。五眼的神通变化,在天眼以后就偏向于智慧,用因果观去推测,至于更高段的不必推测就能知未来及过去,过去的因是未来的果,处在世间相的变动之间又不会很在意,能够随众生因缘流转。

 

5. 法眼净dharmacaksu-viśuddha,指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疑惑之眼。又作净法眼、清净法眼。吉藏法师之《维摩经略疏》谓,小乘于初果见四圣谛之理,大乘于初地得「真无生法」,均称为法眼净。据《大毘婆沙论》载,于见道以前尚未完全断惑,或断除欲界五品之惑而入见道者,生法眼净,得预流果;断除欲界第六、第七品之惑者,生法眼净,得一来果;断除欲界九品乃至断除无所有处之惑者,生法眼净,证不还果。其中所说之法眼异于五眼中之法眼,五眼中之法眼,相当于大乘之法眼净,唯菩萨有之,系二乘之人所无;又小乘之法眼乃初果见四谛法者所具,而大乘之法眼则于初地得真无生法者始有。经中常载有佛陀说法,令诸长者、天人、外道等远离尘垢,证得法眼净之事迹,如《杂阿含经》卷十五:「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1)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及疑惑之眼的,称为法眼净

再来看法眼净,净法眼,清净法眼或者清净法,法眼知道未来及过去,而且能知能行,这是代表一个能力,但能力若用在自己身上就是不清净。有智慧的外道也修世间禅定;也有有智慧的魔能讲经说法,也是能讲很深的道理,但行为跟不上智慧,也无法解脱。讲一些世间相及似是而非的道理,没有智能的众生认为很有道理;有智慧的众生一听马上发现其毛病。就是因为有很多邪因缘及没有智慧的人,导致有很多无正法的道场还是有许多的弟子。佛法离不开戒律、平等心及离事相,不能利益自己否则就是不净法。

viśuddha是清净」,上面的法眼加净字就是法眼净,是指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而无障碍。此处真理在空相来讲就是解脱,空一切业缘不执着,是对自己而言;但是诸法随业缘运转,有相的也是真理。空相的真理是解脱及空无;世间相的真理会变是因随因缘在转变,不能否定这种因缘观。不能因说空,就否定有相就不是真理。世间相因果的原则不会变,能够变的情形是证到慧眼及法眼,就能够不受因果的左右,不然因果报应历历不爽,承如金刚经》云:「金刚经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因为一个世间相就有一个因缘发起的真理,绝对真理是解脱的人学习到空无的智慧,因为能永远不受因果左右的话,才有办法解脱。

面对世间相的因缘果报现象,要没有障碍及疑惑利用神通去观,观照过去的因即现在的果、现在的果即未来的因,及未来的因会形成未未来的果,这样一直连环的起灭,这是世间相。如果了解世间相的形成,没有障碍就是坦然承受,没有疑惑就是看的清清楚楚,不会执着情见进去搅和的话就是法眼净。

如果有法眼,但没有办法观成没有罣碍,或还有一点疑惑,就是不清净。能够超然观世间相,空慧去面对观照的事情及境界而不执着,就是所谓的法眼净。得法眼净时,把净拿到法眼前面就是「净法眼」,或者称「清净的法眼」。

2)真无生法的法眼净

吉藏法师《维摩经略疏》云「小乘于初果见四圣谛之理」,「苦」指苦的现象,「集」指集的因,「灭」就是灭一切因的作用或者灭现在的果报觉受,若能平等观一切法,所有的果报就不形成为痛苦或快乐,就无苦或乐的感受。若能坦然及平等接受世间果报的话,不如意的事看成如同如意的事,控制过去业缘造成业果的因,不再让它形成新的果报,这是小乘的解脱及自内证得就是所谓的「道」,等同解脱道。

了解上述「四圣谛」还不够,还要认真断习气,才能证得四圣谛的道理。大乘菩萨得到初地「真无生法」即真正的无生法忍,亦即自性空,面对一切境时不起心动念。是有执着、余习及善恶分别心就会起心动念;初地菩萨心不净还有微习,所以要离一切污垢,真正无生法忍就证得。如果没有自己的微习,或者有微习也现不起作用,感受心起灭及因缘法,但不会相应而陷进去。初地到二地菩萨在修断微细的习气,不要以主观意念判断世间一切相,没有喜怒哀乐的种种现象,无生法就现起了,也称为法眼净。如果做到初地菩萨入二地的话,起码不让自己的意念相应产生的因缘,这就是法眼净的能力。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法眼净,跟佛的法眼净是不同的。

3)小乘与大乘法眼净的差别

根据《大毘婆沙论》云「于见道以前尚未完全断惑」,开悟时称为「入道」,只是踏入修行佛法的大道间。开始慢慢去除内心的妄想执着,还能够断掉没有完全断的种种见惑及思惑,这是入道。「见道」就是看到并走入真正解脱道的道路。一般来讲,入道就能看到自己心的毛病,如初禅的有觉有观,是比较粗的习气及执着;开悟的地上菩萨去除的是比较微细的、微微细的及极微细的习气,习气就是不清净而障碍你,这样五眼、神通及智慧现不起。

「或断除欲界五品之惑而入见道者」,见惑及思惑都是心的毛病。或有九品,都与贪、瞋、痴、无明等有关,总三界有欲界、四禅、四无色,共为九地。九地中各有九品惑,共有八十一种惑。如此欲界一地原有九品惑(下下、下中、下上等三,中下、中中、中上等三,上下、上中、上上等三,共九品)。也就是欲界见修惑中,要断贪、瞋、痴、无明惑等到中品之中惑(中中),是为五品惑,至此始能入见道位。如此即是已断三界之见惑,而未断欲界修惑之预流果、一来果之圣者。故知证果实非易事,当要从心地上好好下手。

欲界具有四种修惑,四禅、四无色除瞋之外,尚有其余三惑─贪、痴、无明。能够断九品里面的前五品,已离欲者有凡夫与圣者二种之别,前者为在凡夫位修有漏六行观(漏自性、漏相属、漏所缚、漏所随、漏随顺、漏种类),已断欲界之修惑者,其入于见道即成为不还向(斯陀含向)之圣者;后者于入见道以后断欲界之修惑,成为不还果(阿那含)以上之圣者。

一般禅修者不细分诸漏,只要能离四相,亦能真得断欲界之间思惑,但不能离群而修,当要面境而除断,仔细思量,贪、瞋、痴、无明等漏,能真断者,末法时期有几人也。能断欲界缚,于色界、无色界缚之后七十六品惑,若能到四地菩萨的见道位(初地是入道位),见到自己的自性,一切法的因缘起灭而后尽除,四地菩萨会发光且有智慧。

生法眼净」,因为心发光产生智慧就不会去黏一切境,知道过去的因现起、现在的果,及现在的果形成未来的因,因因果果在运转时,能够自在无碍不黏住。初步的法眼净已经得到了预流果,预流果就是初果,已经是入声闻及阿罗汉的境界之流。须陀洹就是不高也不低的预流果,知道要断身见、戒禁取见、疑心病及嗔心,不会下三恶道。

如果能够断欲界第六品及第七品的不清净心及执着,生法眼净时就能够得到斯陀含,就是一来果,天上人间来回一次就证得阿罗汉;须陀洹果要来回七次才能证阿罗汉果的预流果,要赶快用功,不要以得少为满足,要淡薄贪嗔痴三毒,心有起灭也不要受影响,就可能得到一来果,天上人间来回一次就证阿罗汉。

 (4)修行者要修断思惑之内涵

断除欲界九品,乃至断除无所有处之惑者,满九品惑断生清净眼,此时欲界贪瞋痴修惑已尽,三毒之初九品清净,感知很多事但不去执着,不犯执着的毛病就是清净,可以证声闻初、二果。然后入色界四禅(初、二、三、四禅)中,各再修断贪瞋痴各九品惑,即有断除卅六品惑之机会,连上述欲界九品惑,共断四十五种思惑。

至此当证阿那含不还果,生五净居天中。其中所说之法眼,异于五眼中之法眼。五眼中之法眼,相当于大乘之法眼净,小乘四果的法眼净,是不受自己的毛病及习气所迷惑的清净眼,能断除内心的习气毛病。菩萨所具足的法眼是能知一切因缘,及行利益一切众生的事,能知能行及圆满,这是大乘菩萨的法眼净。

法眼净分小乘及大乘之间的不同,小乘的四果是像有眼睛清清楚楚可以看到及控制,不会去产生业力的执着,这叫法眼净;大乘菩萨能够观一切现象,化导一切众生,自利利他都证得。再者,唯有菩萨才有大乘的法眼净,二乘之人只是以无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的无我观证得,证到应供、无生及阿罗汉。菩萨更进一步能够知道众生很多因缘果报的现象,能够超越及利用所知所见来利益众生,利益众生之间又没有自己的执着,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情见陷入所现的因缘果报里。

5)再论小乘与大乘法眼净的差别

小乘之法眼,乃初果见四谛法者所具,而大乘之法眼则于初地得真无生法者始有,经中常载有佛陀说法,令诸长者、天人、外道等远离尘垢,长者、天人及外道修世间禅定等所有的人参与世尊讲经说法法会都能够远离尘垢,能够控制内心的习气毛病,对外在的共业及自业因果现象,都能够远离而生无生法,马上证得法眼净,因佛亲自加持就有马上证的能力。

(6)如来化等流身利益群生

学悉昙及观字轮时,依学习者的程度决定加持者,如本地法身及自性法身化很多的他受用身,或者直接化各类学习者所喜爱的菩萨、天龙八部及如来等。如天天念如来的咒,心中可能只有如来;想念菩萨咒,可能境界在菩萨;想天龙八部、药叉及毘那夜迦等等低层次的,可能学习者的层次只有这般,不管现何种相,就是能让你得利益。修观及持咒,观字相及字义,观它不可得及本无生,再出声念,这三个方法一起用,每一个字轮都是佛的化身及加持身。

密教讲义是阶段性行介绍上述观念,佛法身无相遍虚空法界,不用自性法身加持,用祂的变化身及他受用身等,化如来像、菩萨像、天神及天龙八部等之等流身,依众生的喜爱而化现加持。众生有喜爱的分别,佛满众生的愿,化众生喜欢的,其实都是佛本地法身及自性法身所化现。

我们念梵字就产生不可思议的气机或者是开发心眼等,刚开发的心眼是不净的法眼,有一些现象、灵通及感知等,但会执着放不开。从梵字字义中学习,如「」字义就是诸法本不生而抽离出执着。密教总持法门就一个字或三个字或五个字,就可以解释很多的佛理,提纲挈领的去悟就比较简单,菩萨才会演绎很多的道理。初学的人愈讲愈迷糊,倒不如提纲挈领讲,是本不生,本不生所以一切现象,行为及知见等一切现象,能不执取。常常违背这个字观的话,自己要提醒自己,不然就不会进步。

(7)诸圣如何远尘离垢

又如《杂阿含经》卷十五又讲,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远离尘垢就是对外境的法尘,及内心的种子所现的法尘,都能够没有起污垢跟它相应。观字轮就如同如来亲自降临加持身,所以就有意想不到的能力。若久修佛法得不到好处的,现在已经是最后一关了,从开始教打坐禅修,再来修心中心法,再来念般若经及金刚经,最后的快捷方式就是密教,依密教再不成就,下一世再来用功,实在爱莫能助。参加世尊亲自主持的法会,就可马上得道的盛况,经典里就是这样写的。如来说,祂入灭后每慢一天出生者,其悟道的机缘,就越来越差。当末法时期过15,000年后,佛法就看不到了。

 

6. 佛眼(buddha-caksus),即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之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一切皆见。佛以独具之佛眼,观一切诸法,知不可宣说。因为甚深无上的佛法,高深到不可思议。如果宣说,众生难以生信。因为众生性欲不同机感有钝有利,而佛法甚深,是故不便直说。于是因众生的性欲,作种种不同的说法。以往所说,只是权巧方便,未能直显真实之义。故曰四十年未曾显实。

1)如来始具足佛眼!

佛眼(buddha-cak=us)简单讲:具有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四眼者就是有佛眼,这是一种说法,但是这种是不正确的说法。佛眼只有成佛如来者才有佛眼,其功力是能见虚空一切所谓世界及众生,能知一切众生之事事因果,能知一切世界众生之所有三际心念,故有相、无相法如来都能知,就是具有佛眼者。

当然有佛眼者,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都具足。有法眼的人一定具足慧眼,有慧眼的人一定具足天眼,用四眼里最高的法眼即可,为何另加一个佛眼?显然佛眼的境界一定不同,具足前述之四种眼作用叫做佛眼,此眼无不见知,没有什么事情祂不知道的,不是有一个可以看的眼睛,是佛的智慧,但是就像眼睛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巨细靡遗的事情祂都知道。

天眼明及宿命明清清楚楚知道众生今生的因缘果报,下一世要出生做天神,或者出生再来做菩萨或人等。有佛眼的更清楚此现象的因,才显现现在的现象(果),现在的现象也是一个因,会产生未来一个现象,未来现象的因就是现在所造的业,导致这个果报,所有的大小事情都知道,所以佛眼无所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

祂的见性可看、也可用心识知,所以见闻是一体。祂具有智慧见,无所不知及无所不见。祂不必用脑筋想及思维,随时应缘就现、应缘就讲、应缘就做,因为以见性见而且不起心动念一切都能够看到;凡夫才需要思维,那就不是自性所作。对佛的能力、阿罗汉及天神境界,因心清净程度的不同,能力一定有所不同,大家要能分清楚。

2)如来知多见多但不随意说

佛以独具的佛眼能够观一切法,知不可宣说。因为甚深无上的佛法,高深到不可思议。如果宣说,众生难以生信。知道以后又不是故意要去宣说,知道了当作不知道,如果知道了每一件事都要去讲,那就是有所执着。有人问、有因缘才讲,祂讲一部经也要因缘,因缘凑成祂才能把经讲出来。是因为甚深无上的佛法,高深到不可思议。

如果把佛的神通变化及智慧等都宣说的话,众生难以生信。讲到人的层次及可以理解的神通还可以相信,但如果讲到一些不能理解的事相,就半信半疑。菩萨有无碍智,佛讲的祂都相信,譬如说你看某经典起怀疑心,若这样自己要多忏悔,因你不具足无碍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对菩萨或者佛的境界要照单全收,用凡夫的心去臆度祂们的境界,只会产生无知与怀疑,因为智慧不够。

(3)大乘的密法不容怀疑

最近来一个mail说:「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的」,根本就是智慧不够,所以没有办法了解佛的智慧。因为众生性与欲不同,所以难以生信呢。众生自性清净程度及欲望多寡不同,欲望愈淡薄及自性愈清净智慧愈高是有利根,欲望多自性就不清净,不清净就钝钝的,个性是迟钝,还是智慧锐利,又跟自性及欲望多寡成反比,越聪明越锐利的,你的自性清净度越高,然后你的欲望就越少。佛法就佛所说的法,戒律是很浅显的道理,大乘空有及实相观非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再深入密法─无中生有的神变,以利益众生,更是不可思议。大悲水法会念「狣圳劣曳丈」五个字,高深又简单,观一次好像念了八万四千遍的大藏经,正观及逆观五或六次自然心清净,业力及生病都会好。

经典讲像这么简单无上的密法,小乘行者靠守两百五十戒或者三百四十八戒,战战兢兢才有阿罗汉果得,因此不会相信五字观,如此简单的法就可以证得解脱了。因为不相信才会起烦恼及毁谤,不能让他看到这个无上法,所以小乘修行的人就比较钝性,以严格的戒律成就。要懂得法身及自性身化成他受用身变成佛的加持身来加持众生。若说有佛直接来加持,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有信心祂就会发挥威力;没有信心就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就没有诚心,这个法起不了作用。

如觉得老师讲的话好像是金科玉律,非常认真的去做,没有讲什么高深道理,叫你拜佛就不要质疑「为什么要拜佛?有效吗,没效吗?」你就认真拜佛就会发挥威力。要跟我学佛的那位四川老师,我要她拜十万拜的佛,是要考她有没有诚心及毅志心的喔,这次mail说已经拜了一万三千拜,想当年刘果明拜宣化上人才一万拜而已。他认真拜一万三千多拜,身体及业力都转了,以前跟现在的先生的小孩子关系搞不好,现在关系改善了。如果你对佛的加持身搞懂的话,就是简单「vajra vajra金刚」只是念一念,就会发挥很不可思议功用,这些很难去解释清楚,不便直说。因依众生自性跟种种欲望,作种种不同的说法,配合众生心想及喜欢就是方便而不是究竟,没有方便就没有办法得到究竟解脱。

4)权巧方便,说法四十九年末后显实

以往所说,只是权巧方便,发菩提心为因,以大悲心为根本,若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没有起大悲心作根本,就无法发挥力量。有因及根本,你要用方便智慧让众生一步一步去得到。如同密教的教法,如果智慧低的人,就教表面的意思,如「vajra就是金刚」;深一层的意义,「va是自性离言说(vada),不必长篇大论,一切都是清净。」、「ja是生」、「j2ti就是一切人的出生,广及一切六道里面的受生」、「jaja,等于没有ja,所以不要去受生,有生等于没有生,或者言说有执着就会受生」及「ra是一切清净无垢染,本自清净,不清净就去除,根本就是清净」。

还有一种密中之密,没有办法了解的,比如说「sa3bhava vajra ho`」,能化成无量无边的食物,像须弥山这么多。菩萨要具足八万四千种法门的根基,再依众生的慧根,权巧方便及权宜施教,让众生一步一步往前走,所以未能直显真实之义。过程之间,终究还不能把最究竟的法显现出来,依因缘说很多方便法,从小学到大学等不同阶段,因方便用很多法不究竟,因究竟的话就不必说了,故佛无所说法。在世尊弘法四十九年之间,权巧方便显现一切法,没有真正显现出实,实就是无、是非相;善巧方便当然有法及境界,最后带入无法及无境界。能够化一切因缘变成应化身去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密法另外一面。密法有一句话很重要,人间菩萨没有诸佛的加持是一点功夫都没有的,所以不要夸赞或骄傲自己或别人的能力。和尚、上师及菩萨不可思议的能力,都是佛祂应化身在背后在指导及加持的。

 

7.五眼与果位

以人辩异者,初凡夫生在人中未离欲者但有肉眼,若修得上界定者有修得天眼也。若生天中未离欲者但有肉眼,报得天眼。如欲界天等已离欲者具肉眼,报得天眼修得天眼也。须陀洹、斯陀含二果,天中生者具肉眼,报得天眼未得,根本禅定无修得天眼。若约大乘《佛地论》,须、斯二果以有漏惠伏欲界修,或得根本禅亦得修天眼。

(1)肉眼与天眼之获得

如果强辨分别肉眼及天眼差异之处,则初凡夫生在人中未离欲者但有肉眼,凡夫因还没有开始修行,但已具足肉眼,就是每个人天生就有肉眼一双。若修得上界定者,是修得有天眼也。所谓上界定起码要到四禅天,至少以打坐修到二禅及三禅,可以开发出能见一百个世界或一千个世界的小神通;或者活时没有修得到,死了以后升天就可以观一千,或者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天眼,此是所谓报得。

因为在人间有修行,若生到天上,但没有离欲望,往生时也依因果报关系升天,报得天眼。如已达欲界天等,且已离欲者未死前还具肉眼,死后生天报得天眼。具肉眼的人今生修到欲界天的境界,或离欲了,现在还是有肉眼,但等到死时,报得天眼或者修得天眼。起码此天眼可以观婆世界里,部洲任何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因果。

如果有修未往生而得天眼,而且是心未修禅定而得来的天眼。如是须陀洹、斯陀二果(初果、二果),如果死后升天、具有肉眼,报得的天眼还没有得到,「报得」亦即没有修,但已至须陀洹及斯陀含境界时,果报生天会得到天眼,但是现在生没有得到,这种是报得的天眼,因人间初二果行者其肉眼是不具有天眼。

根本禅定中无修,就得不到天眼,有修到色界禅定,可能会得到天眼,须陀洹及斯陀含果位者来讲,没有修到四禅或阿那含果就得不到天眼。「修」的定义是淡薄三毒,修自心的清净度,完全清净才会现五眼神通。斯陀含果大概是二禅跨三禅境地,尚未入四禅的境界,当然还发不起天眼。因为根本禅定得不到,故无法修得天眼;也还没有报得。简单讲,须陀洹及斯陀含不应该有天眼,不论是报得或者是修得,因为境界还不够。小菩萨或者色界天的二禅及三禅行者,有的甚至能观到一百个世界及此娑婆的世界,但这不是真天眼,真正天眼要能观足三千大千世界。

(2)三果下声闻诸圣得慧眼、法眼之概说

若约大乘《佛地论》云,须陀洹及斯陀含以有漏惠,此「惠」系古代用字,等同现在智慧的「慧」,此等圣人以有漏惠,来调伏欲界的种种欲望,修得根本禅定,才可修得天眼。行者若是悟生空(我空),故有惠眼,不知断根欲,是故无法眼。若约知苦、无常法,通有法眼,非佛是故无佛眼也。若阿那含人中生者有肉眼,有修得天眼,有惠眼。若生天中得报得天眼,无余二眼。

悟生空故有惠眼─生空就是我空,阿罗汉悟生空、我空就有惠眼。不知根欲无法眼,无法眼即不知道断根本欲、不知道种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或搞不清楚法的起灭,只慧眼还没有法眼。绝对空的人只有慧眼,但悟相对的空,知道法起、法灭及因缘的话,就是具有法眼。有能力悟苦谛、无常法、苦集灭道,及观一切法无常的人是具有法眼。一味的用空性否定事相的人,不可能具足法眼,所以一定要能悟知苦集灭道的真实道理,证得而能够知道过去因及现在果等等,又能观一切法无常,小乘的法眼就具足了。

小乘只有解脱心及清净眼,因还未成佛,故无佛眼也声闻人有慧眼及法眼,因为还没有证到佛果,所以不具足佛眼;生空就是有慧眼及法眼的阿罗汉,但阿罗汉不是佛,所以没有佛眼。三果阿那含人中,生者有肉眼,亦有修得天眼,这个肉眼是指有血有肉的人,所具有的肉眼,此时有血有肉的天眼大概是指还是人身时候,修到阿那含果而得的天眼。

阿那含果因为打坐修断内在的习气,断到五下分结灭─身见、戒禁取及疑心病、贪、瞋等都没有了,就有修得的天眼。因为有修才有得,而非报得,报得是死了以后才有。肉眼就是修了,还没有死掉往生果报以前就有天眼,所以这是修得天眼。阿那含果也有惠眼,慧眼就用空观一切法,所知所见都能入空,就得慧眼。如果修到阿那含境界的人,死时往生五净居天,更进一步没有修得的天眼,死时可依得报而得天眼。就是阿那含果生为人身时,断五下分结圆满,死后生五净居天,报得天眼,就应该可以观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是还不具法眼跟佛眼。

所以阿罗汉第一个祂修得慧眼及法眼,但也还没有佛眼。在第二层次是三果的阿那含者,如果当生有修,断五下分结,可以得天眼、慧眼,不然死后往生五净居天得到报天眼,但法眼跟佛眼是没有的,再下来第三段。

(3)阿罗汉、辟支佛诸圣得慧眼、法眼之概说

如前应知罗汉、辟支佛有肉眼,具修报二种天眼,悟生空故有惠眼,无余二眼,即无法眼与佛眼,如前应知。菩萨位中地前顿悟菩萨有肉眼、天眼及以法眼,未得无漏,故无惠眼,非佛故无佛眼也。若至初地已上七地已来,犹未舍分段身故有肉眼,修定故有天眼,得无漏智故具惠、法二眼,共四眼,无佛眼可知。若至八地已上但具三眼,以舍分段故无肉眼,仅有三眼,非佛故无佛眼也。

阿罗汉及辟支佛人的层次是具足肉眼,是有具足修得或报得两种天眼。如果当生修得天眼,不然就是成为阿罗汉或者辟支佛时,马上报得天眼,所以很多人今生没有神通,死时就现神通,就是报得。如果阿罗汉及辟支佛在生就有修得的天眼;没有的话,往生时就会得报得的天眼。悟生空的阿罗汉是有肉眼、天眼及慧眼,但是没有法眼跟佛眼,是为无余二眼。

菩萨位中地前顿悟菩萨有肉眼,也具足天眼,祂还发起法眼,但是有法眼全还没有完全无漏。地前菩萨为了度众生心还有心病,有病就还有漏,有漏故所以未得净无漏,所以没有悟得空慧,没有空慧就没有慧眼,也没有佛的境界,所以更没有佛眼。故地前菩萨有肉眼、天眼及法眼,知道很多事但没有完全证空,所以没有慧眼及佛眼。

4)其它诸圣具有肉眼、天眼及法眼

若至初地已上或者到七地已来的菩萨,因为还没有完全舍掉分段生死。菩萨是累劫修菩萨道,所以生死轮回永远在行菩萨道,到成佛才是最后身,之前都是住分段身。阿罗汉是无生,不来受生,先断分段生死而入涅盘,以后还是要行菩萨道。未究竟的地前及七地菩萨随时受生,未舍分段身故示还有肉眼。菩萨一边度众生一边修定,故有些得天眼。现起天眼通,进一步又有无漏智慧,几乎已到七地快圆满心地境界,而具足慧眼及法眼。八地就入不动地。有一点知道有佛眼的功用,但还没有证得,知道但是尚未证得,这是七地的菩萨;若是住八地以上菩萨,因为已舍分段生死了,不来受生,可示现于十方界,是可在另一个时空之间度众生,所以不必有肉眼而有天眼、慧眼及法眼三眼。因为菩萨不是佛,所以还是没有佛眼。

五眼与果位的关系表列如下:

名称果位

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2-3

◎报得

 

 

 

4禅与斯陀含及须陀含(一及二果)

修得,具根本禅定

 

 

 

阿那含(五净居天)

◎断五下分结使

 

 

辟支佛及阿罗汉

 

初地至七地菩萨

 

八地以上菩萨

 

 

 

8.五眼与修行境界

五眼分别者,问:肉天二眼阴界入中何法所摄。答:二眼并以不可见有对净色为体,即以色入色界,色阴所收也。

五眼分别来讲,有人发问了,或者是菩萨自问自答,肉眼及天眼两眼阴界入中何法所摄,在五身、在十八界、十二入,五蕴身具足,六根入六尘境就是十二入,十二入产生六识所以有十八界,这中间产生万法,肉眼跟天眼是什么法所摄,菩萨就自答,天眼、肉眼并以不可见有对净色为体,肉眼跟天眼这两个眼,有一个凡夫看不到称清净根或胜义根,生理的说法是神经传导系统。眼睛在「看」的是后脑的视觉系统控制眼睛的运转,眼睛是一种肉团的细胞组织叫做扶尘根;见性没有物质形像就是胜义根,亦即清净根。两眼以不可见有对净色为体,肉体以外看不到的东西为体,不是我们的眼睛或眼根,即以色入色界。有形有相的物质,色相入色界,色界就是十二入产生十八界,由五蕴身的色受想行识的色阴,肉眼跟天眼虽然是胜义根所产生无形无相为底,凡夫能见相、世间相或者天上的天眼所见的对象,还是以色蕴为主。

简单讲,如果你用眼根跟见性所产生的影像,这些都是色蕴所收摄,所以你能够远见、隔听,耳朵可以听好远好远声音,这五根所现的一切异能,在五蕴魔相里都是属于色蕴魔相,所以可以想象,见性或胜义根也是色蕴所摄受,耳根跟闻性或胜义根,虽看不到,还是由色蕴所摄受,这里在讲眼睛,其它五根都相同,是为色蕴所摄受。

 

问:肉眼不见障外,何故见三千界耶。答:菩萨肉眼以天眼导引,得见三千世界。

第二问祂又问了,我们肉眼有障碍的话,就没有办法看过去,障碍以外的东西就看不到,那何故能见三千界呢?为什么还没有往生前,修证到一个境界,就可以看到三千世界,用肉眼就可以看。祂回答说:菩萨肉眼是经以天眼导引,虽然是用肉眼没有错,但是祂以具足开发出来的天眼来引导见性,达到观看外面的三千世界,这不是三千大千,只有三千个银河系,所以菩萨虽然还没有死掉,祂修得产生天眼的话,祂只能用肉眼,就可以观三千个银河系,其实是用天眼导引看到的。

 

问:难肉眼见障内天眼引故见障外。肉眼见明色,天眼导故见暗色。答:障外有明缘,天眼导故见障外。暗中无明缘,天眼虽引不能见。

 第三问,难道是说肉眼见有障碍以内的东西可以看,那天眼经过天眼导引以后,就可以见到障碍以外的东西,如墙壁以外能看,还要看到其它三千世界。肉眼是有光你才能看到色相,天眼引导故,能见黑暗色,在黑暗的地方也可以看到物质形像,难道是这样吗?菩萨就答:障外有明缘,如果有东西阻碍的话,这外面还有一个光明的因缘,有光源,天眼引导故,所以可以看到障碍以外的世界。暗中无明缘,如果在黑暗时没有光明的话,天眼引导也不能够见,肉眼透过天眼看障碍外的东西,好像还是要有光,没有光的话,看不清不楚,所以后面最后一句,暗中无明缘的话,天眼虽引导也不能够看。

这一点倒值得讨论,世界与世界中不见得都有太阳系,所以无光源亦应能见他世界,不然三千大千世界之大,是不可想象的大,世界与世界间,不可能全具有明缘,星星与星星间亦不具足明源,是故天眼者暗明应都能见才是。如地球无太阳照的那一面,具天眼者怎能说我看不到黑暗中的东西。又如夜摩天中无光源,离太阳远故,难到天眼不能见?若再缩小范围来讲,能见精灵内溢者,能见自体内诸物,其实亦无有光源也能见,不是这样吗?

 

问:惠眼、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门中,何法所摄。答:五根中惠眼,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中慧力,七觉(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中择法觉分,八正(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中正见所摄也

第四问,惠眼、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等,后面这些是三十七道品,跟前面的慧眼,是什么东西来摄受它们呢?五根中有一个惠眼,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中之慧力,及七觉(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中择法觉分所摄,八正门(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中由八正道中第一个「正见」所摄,所以跟我们修行的这些法门,慧眼是谁所摄,因为它要扯到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等,后面为什么会讲到这些呢?七觉支、八正道,这个跟智慧之眼有点关系,总是都是三十七道品里面所摄。

 

问:法眼三智、四智、十智中何法所摄。答:三智之中入加行后得二智。四智缘俗并通四智。十智之中以等智、法智、比智、道智、他心智,五智所摄也。

第五问,法眼之三智、四智、十智中何法所摄?三智─空、有、假观,三智之中入加行后得二智,如果修加行位就可以得「根本智」及「后得智」。根本智是空及无相,后得智是差别性智。先证得空才能得到智慧的差别相,刚开始修行是妄想分别,要修空观回到自性清净产生慧眼,然后才能得差别智。差别智就是不论任何事看过就懂很多,亦称后得智。

四智缘俗并通四智,四智一般我们讲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这四种智慧缘于一般所称的四种智慧。十智跟法眼相通有等智、法智、比智、道智、他心智,五智所摄也,这十智里面有这五个智慧跟法眼有关,所以法眼可以观根本智跟后得智,也可以观佛弟子所要修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法眼也通十智里面的这里讲的等智、法智、比智(比量意识)、道智(一切修行境界、过程之间的智慧)、他心智(同他心通可以知到他心的智慧),这五智所摄,跟法眼相通。

 

问:五眼、十眼,如何相摄。答:依花严经说有十眼。一是肉眼,见一切色。二是天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三是惠眼,见一切诸根差别。四是法眼,见一切真实之相。五是佛眼,见佛十力。六是智眼分别,了知一切种法。七是明眼,谓见一切诸佛光明。八出生死眼,见涅盘法故。九无碍眼,见一切无障碍故。十是普眼,见法界平等法门。故十中,初一是前肉眼,亦兼天眼,见细远近是天眼故。第二天眼是前天眼。第三惠眼。第五佛眼、第六智眼、第七明眼、第八出生死眼、第九无碍眼,此之六眼,是前法眼第四法眼,是前惠眼见真谛故第十普眼。是前佛眼普见平等真法界,故第五诸梵皆发心者,闻前佛眼在定常明,不生分别,知己所见。于彼非分咸生慕仰,尽欲勤修,先发菩提心后起胜行。斯则教呵之胜益也。

五眼十眼如何相摄?十种眼后面都是讲智慧之眼,若依华严经,说有十眼,

第一个是肉眼─可以见一切色相。

第二个是天眼─可见诸众生在此处死,在那方生,所以知死此生彼的能力叫做天眼。

第三个惠眼─是见一切诸根差别,有空性的人有能力判断各种人的根基差别,哪一位习气淡薄一点,哪一位毛病重一点,是根基钝钝的,还是利根的。

第四个法眼─见一切真实之相,有相能看成无相、实相,能见相即为非相是为实相。

第五个佛眼─见佛十力,即十种力量。

第六个是智眼分别─智慧眼的分别相,了知一切种性所发起的法,所以智慧之眼可以分别这是天界种性或声闻种性或菩萨种性,如果喜欢小乘的就喜欢修小乘法,如果喜欢大乘就喜欢修大乘法,有这种差别智慧去观照每个人的根基。

第七个是明眼─明亮的眼,为见一切诸佛光明,有能力辨别诸佛现的不同的光明相。

第八个是出生死眼─生死是六道轮回,从六道轮回跳出来所具有的眼睛,不会被迷糊掉,得到涅盘的叫做见涅盘法,所以出生死眼,见涅盘法,见涅盘故,你就心能清净、能无为,面对一切因缘法,心可以安住,当然就可以超越生死。

第九个无碍眼─没有一切障碍可以阻碍你看东西,是为见一切无障碍故。无碍智就是佛所说的事情,我们都没有怀疑心,无碍眼及无碍智,这两个名词差一个字,但无不同之义。

第十个普眼─就是见法界一切法平等,平等就观的广,心清净才能够有普眼,有普眼就能够观十方一切世界平等平等,所以心愈平等,所观就愈大。

所以说前佛眼普见平等真法界,故第五诸梵皆发心者,闻前佛眼在定常明,佛眼在定中常发明、发光,不生分别,佛眼没有众生分别心,所以佛跟我们的心是一体的不生分别,既然是同一体的话,我们就是祂,祂就是我们,所以我们的心就是祂的心,祂的心就是我们的心。我们不懂及不知道的事,祂知道,所以不经思维马上可讲出来,知己所见,于彼非分咸生慕仰。看到佛有这种能力,你自己非常欣赏、非常想得到,所以尽欲勤修,把种种欲望淡掉,精进的去修,但修的先决条件要先发菩提心,然后起胜行,所以像教呵之胜益也。你有一个目标说要有佛的这种能力,有是因,为得佛这个能力,所以才会发起修行的心。当然有的是为了度众生修,有的看到佛有这个能力开始修,所以每个人出发点不一样。

(2008113日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