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20-10-1)
--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三)名词解释(续)
10.授记
授记成佛之种类甚多,《大乘庄严经论》大别为:人与时两种差别授记:(1)人差别授记,就授记时间于发菩提心之前后而言,有未发心授记、已发心授记;就授记者是否显现于受记者面前而言,有现前授记、不现前授记。(2)时差别授记,系依至成佛期间之一定或不一定而言,可分为有数时授记、无数时授记。
受记成佛的种类有很多,大部份以人、时间不同来授记,《大乘庄严经论》里提及:
(1) 人差别授记:依人不同境界当然不同。就授记时间言,发菩提心之前后而言, 有的在还没有发菩心以前,有的是发菩提心后授记,有未发菩提心授记,已发心授记,这是发菩提心的人或未发菩提心的人授记,就授记者是否显现于受记者面前而言,有现前授记、不现前授记,就个别来讲,有的人发菩提心授记,有的人没有发菩提心也授记,有的当面、面前授记。
(2) 时差别授记:时间(时差)不同,依至成佛期间之一定或不一定而言,可分为数时授记及无数时授记,后面会进一步说明。有的说发菩提心以后,一定会成佛,时间早晚啦!积极一点的,每一世行菩萨道,当然就会提早,有时进展得慢,也会拉长时间。
又据《大日经》所载,授记佛果完成,是为完全授记,称为无余记;而授记未来能灭尽诸障,是为不完全授记,称为有余记。
下面又有几种不同授记法,据《大日经》所记载授记佛果完成,是为完全授记,如果授记你一定会成佛,未来会成佛,名字叫什么,在哪个世界成佛,成佛世界叫什么,住世几劫,度多少人,佛正式授记,称之为完全授记,又称无余记。授记未来能尽诸障,只有断种种烦恼、迷惑,并没有说一定会成佛,那就是不完全授记,称为有余记,还有些没有做到的,功德不圆满。
《首楞严三昧经》举四种授记,即:(1)未发心而与授记,诸佛世尊观众生根机之利钝,于具有增上信之人,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或谓有众生往来「五道」,彼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此人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发菩提心,乃至得菩提,遂予授记。
《首楞严三昧经》举四种授记:
(1)未发心而与授记─今生还未发菩提心,若生值佛世,佛予你授记,诸佛世尊观众生根机之利钝,以具有增上信之人,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今生值佛虽然还没有发菩提心,但佛给你加持,让你产生增上信,这样你就会发菩提心,佛就给你授记。发菩提心是什么,第三品讲的,要调伏自己的心,调伏自心并非直接从自己心地调伏,要度尽一切众生。因为在菩萨境界,自己的心和众生的心,其实没有两样,尽量度尽一切众生,当然度的是和你有缘的众生,所谓度尽不是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光,这样释迦牟尼佛自己把他们全部度光就好了。一般讲和你有因缘的人,又或者你要成佛的那一世,他特别尊重供养你,根基也不错,所以度他,没有直接因缘也会度啊!比如说来请益,给他开示后,他就悟道,有因缘的慢慢总是会聚合在一起,度他这是当然的。
发菩提心是发度众生的心,要学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发了后要调伏自己的心病,自己的个性习气、毛病要断,心不明让它明,得到初步的解脱,再继续修能够证到如来菩提,未来某世正式成佛。或谓众生往来五道,五道就是把阿修罗拿掉,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一般学佛还不究竟,都是在这五道里轮回,他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猛利,就是非常锐利。五根锐利,不管看人或听话、鼻子闻香、嘴巴舌头尝东西味道、身体接触外境,意根心念都有非常好的境界,称之为猛利。眼睛看人,这个人是好人坏人、心地清不清净都知道,一种根的利用得善利。修行到一定境界,诸根锐利,锐利之间要放得下,不要去分别,不然分别后又起烦恼,与众生结恶缘,这样猛利反而是不好的。修行到五、六根猛利之时,好乐大法,喜欢度众生的法,大法就是大乘菩萨法,一边学习自己清净内心,一边把所知所学教导别人,让大众受益,这是好乐大法。
佛知此人过若干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当发菩提心,这个数字很大,好几个百千万亿,阿僧祗已经是1051 次方,第52个位置,代表时间久远,你还在五道里在载浮载沉,现在才发菩提心。佛祂知道未来的因果,你会成佛,很久时间后你会发菩提心,乃至于得到菩提,所以给你先授记。为什么未发心可以授记你未来会成佛,若是根基较差者,让你起增上信,会发菩提心,如此给你授记,更差一点的在六道里轮回,但诸根猛利,喜欢学习大法,佛亦予你授记,因为时间的久远,所以祂只会讲一个笼统长的时间。一般如果比较确定,祂会讲几劫以后或几阿僧祗劫后一定会成佛。
(2)发心即与授记,诸菩萨善根成熟,誓欲度脱一切众生,与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而蒙佛授记。或谓适发心而与授记,即说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好乐大法,有大悲心,普为众生求解脱道,此人发心即入菩萨位。此等人适发心时,诸佛即与授记。
第二种是发心就马上给你授记,有的声闻乘转菩萨乘,当下发菩提心,此辈根基是比较成熟,诸菩萨善根成熟,誓欲度脱一切众生,与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而蒙佛授记。这是善根已经成熟,值佛世时,那些徒众都是受过佛的授记,或是刚刚发菩提心得以授记,有人过去久值德本,修习善行,过去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布施金钱、劳力,好乐大法,有大悲心,悲是非加一个心,心不在定中境界时,就是会很烦恼。众生烦恼多,你对他的烦恼感同身受,安抚他断除烦恼,使其离苦得乐,这就是悲心。悲心大不大,就看每个人的发心,像释迦牟尼佛祂的悲心最大,一切众生烦恼,祂都想办法让他从苦难中走出来。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众生在烦恼?因为他不学佛,不安份,起烦恼心,所以不能接触到佛光的普照,佛光随时在普照,碰到障碍不要胡思乱想,尽量回到空性,就可以和诸佛的光明或法身相应,就可以感受到祂给你智慧、安详、无畏。一般人没有这样想过,不要讲一般人,就是修行人也是一样,遇到障碍、病痛来了,都是会想障碍、病痛,不会想到佛菩萨。
二祖王骧陆上师全集里提及,有病痛的人,不要天天想病痛,放下病痛,放慢脚步,生活悠哉悠哉,做一些养生功夫,这就放下烦恼心,烦恼心愈放下,愈可以得到智慧,佛光照进来,你才能接收。若你有病就想病,有烦恼钻进烦恼心里面去,无法承受佛心光明,佛是大慈大悲的,你的烦恼就是佛的烦恼,要试着放下清净去接受佛光,希望大家多注意这方面。遇事不要想事情,尽量把心摆平放松,这样佛光就会普照,您才有智慧,您才能得到安详。
这个人如果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好乐大法,具足大悲心,普为众生求解脱道,佛法和外道不一样的就是解脱三界轮回,非只帮人做善事,那还在基础的功课,帮人解除金钱、生活的烦恼,这些都是基础的功课,你不做就没有因缘,好乐大法,发大悲心,也不求解脱道,不会把所获得的解脱道教给别人,所以要先得到解脱,把过程所学习到的经验告诉别人,让众生也来求解脱道。
如果你拜了一位上师,这个上师不是真正有修行的境界,你再怎么修总会比他低一点,这样你的程度就会更低。我常想那为什么不直接拜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当本尊,超越人的指导呢?基本指导,人的层次是可以的,但得要是过来人,如果他自己没有足够的体验,对于怎么摆脱心里的烦恼及业力的纠缠都不清楚的话,只是教你念咒、持偈语,念半天也没有什么进展,所以要自己有一点成就,才可以普为众生求解脱道。像这种人发心就进入菩萨位,为什么呢?因为他久植德本,过去世和今生已经做了很多好事,喜欢大乘菩萨法,有大悲心,自己悟得解脱道,也为众生求解脱道,这样的人是已入菩萨位。诸佛即与授记,发心授记,这样的人刚发菩提心,佛就为他授记,表示他今生授记以前,已经把很多准备的功课都做好了,佛就跟他授记。
(3) 密授记(隐覆授记),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但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而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却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
密授记也就是隐藏对他不公开授记,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但恐怕他自己知道被授记了,心满意足,我未来会成佛,志满而不复更发精进之心,有的人一听到哎唷!成佛有望了,就懈怠了,不再精进帮助众生行菩萨道,这样影响他未来成佛。如果佛不跟他授记,他这个人这么用功,行菩萨道,为什么没有得到佛的授记未来会成佛?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但如果跟他授记了又自满,有可能不再精进,像这样的情形,佛就会秘密给他授记。
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隐密的授记,使他人闻,别人知道,不使其自闻,就是他自己本人听不到,这在佛的神通来讲,是很简单的事情。同样讲很多话,别人都听到了,就是当事人听不到,或没有听懂,常常发生这种事情,就是我讲话也一样,我讲了很多别人都懂了,就是他不懂,很奇怪!不懂就是不给他听,大家听了很清楚,就是他听不懂,或者没听到,或者打妄想疏忽了。
佛有这个能力,在《首楞严经》里刚开头就讲,很多弟子都有私心,说:哎!我要做一个狮子座,请释迦牟尼佛来坐,不要让别人知道,专心供养,结果很多人都有这个心,自己找来狮子座,也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到他的狮子座上,他很欢喜,但是他看不到别人的也有佛坐在其座上,只看到佛坐在他供养的狮子座上。每一个人见到的情景都一样,都只看到自己的狮子座有佛坐,看不到别人的,所以就皆大欢喜,其实佛是平等平等,都是能满足众生的愿。
所以密授记对佛来讲是太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要讲话给谁听,谁就可以听到,不给他听他就听不到,就像你打禅七,哪一个佛要示现给谁看,就是那个人可以看到,别人就看不到,为什么要给他看,要提起他的信心,鼓励他,让他觉得我修得好像有点精进,所以可以看到佛、菩萨,有些人需要这么鼓励,所以示现。有的人不必要啊!心里不执着有相,反正心感十方虚空一切佛的法身都在,心感最重要,这种人不必现什么相给他看,秘密授记也就是这样。因为怕他听了以后要成佛了就懈怠了,反正我是一定会成佛的,慢慢来不急。但见他现在这么用功,不给他授记,别人又会疑心佛法,他那么精进,怎么佛给别人授记,就没有给他授记?所以就采秘密授记。
(4) 现前授记,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实时蒙佛授记。或称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有菩萨久集善根,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此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则于众中为其现前授记。
当下在你面前和你授记,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你已经证到解脱,离开三界,起码已是阿罗汉境界,转入菩萨道,菩萨修习到内心清净,脱离三界,得到八地不动地,八地不动地已经是大菩萨,这时当然要蒙佛授记,而且不必那么久,马上能得到佛的授记,未来会成佛。或称得无生法忍现前授记,先证得无生法忍,然后佛马上现前授记,你未来会成佛,名字叫什么,在哪个世界,世界名是什么,住世多久,度多少众生,直接为他授记。
有菩萨久植善根,无始劫以来都在修善行,聚集善根,所以一切法已经可以得到无生法忍,这个忍,心上插一把刀,还可以忍得住,这是真正无生忍。修忍的人,心清净了,任何逆境对他来讲,都可以安忍,这种就是无生法忍,所有顺逆、善恶,种种一切法,都可以不动心,称为无生忍,这种人当然学习神通马上会发起。
无生忍是解脱的境界,心地清净的程度,已经快接近圆满,还没有佛的最清净觉,得到无生法忍,佛知此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则于众中为其现前授记,不怕提前曝光,为什么呢?他已经证到无生法忍,也不会懈怠,因为他已经把功课做到最好,所以当下现前,在大家的面前公开的和他授记。
授记有未发心、已发心授记,有些功课做得很好了,但怕他知道授记又懈怠,所以秘密和他授记,最后一个根机成熟证得无生法忍,所以给他公开授记。每部经谈到授记,都有不同的内涵,所以我们尽量把数据收集起来,让大家了解,上面讲时间、因人不同授记,这里讲发心、不发心,发心是发菩提心,或者功课做好了没,功课不做好,又怕你懈怠,所以秘密授记。功课做好了,无生法忍证得,不怕你退转,你也不会退转,就公开授记。
《宝雨经》则举(1)现前授记、(2)不现前授记、(3)秘密记等三种。《大智度论》载有现前、不现前二种授记。《旧华严经》离世间品载十种授记,又同经亦明示十种自知授记法。菩萨璎珞经卷九无着品载如来大众之中菩萨授决,就觉知、不觉知而分成八种;于法华文句卷七上详释之。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如来性品有速记、远记二种,前者为发速愿,故与速记,后者即为护正法者,故授远记;于法华义疏卷八详释之并说通记、别记之异。
我们刚刚讲的授记在《宝雨经》和《大智度论》里也有提到,而《旧华严经》离世间品则指出有十种授记法,也离不开上面所讲的。又同经亦明示十种自知授记法,佛授记你也自己知道,菩萨璎珞经卷九无着品载如来大众之中菩萨授决,授决就是授记,就觉知、不觉知而分成八种,要让他知道,就是觉知,不让他知道,就密授记。
三种、二种、十种、八种,很多不同的授记情况。法华文句卷七也有详述这些授记情况,有兴趣想知道更多的人,去网上搜寻都可以找到。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如来性品有速记、远记二种,所谓速记就是发速愿,很快的愿力,愿发的越大,然后非常精进用功,当然成佛就快。以前有八个太子出家修行,每位都成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都是,八个太子中最后一位成佛的是弥勒佛,其它七位太子发愿成佛勇猛精进,成佛快,剩下弥勒菩萨就比较悠哉,心愉悦快乐,不特别用功,所以成佛就慢,八人中祂成就最慢。
后面这个远记,后者即为护正法者,故授远记,比较久远,像上面讲的千百万亿阿僧祗劫,到底多久,不可想象。另外法华义本疏,解释《法华经》的,详细解说通记、别记,通记是个个都会成佛,别记是成佛的名字叫什么、国土在哪里、世界叫什么名称、要度多少人、住世几劫,这些是个别授记。如果能够讲的那么细的话,这个人成佛就很近,如果只是说未来会成佛,就像你们,你们每个未来都会成佛,那未来是多久?千百万亿阿僧祗劫后,这就是比较通盘的授记。
经典里如果那个人被指名授记,所有相关项目都讲得清清楚楚,那这个人成佛就很快。如果对你说你未来会成佛,那你一定会成佛,但是哪个时候,还跟你发心和用功的速度有关系。有人说一发菩提心,就已经注定未来会成佛,这中间的迟速依什么来分别?就是精进心够不够,度众生的心强不强,碰到困难是否勇往直前不退缩,还是退到天道里休息一下再来?这些都影响成佛的时间。每个人的道心很重要,有的人比较娇生惯养,耐不住痛苦,看到同学有的很积极,禅四参加,禅五也参加,又预计禅七要参加,这种人就是一心精进;有的人说:哎呀,我已经试了一下了,其它让你们去吧!我休息一下,这种都影响未来成佛时间。所以自修重要,度众更重要,菩提心是着重在度众生,希望大家能有机缘亲上第一线接触众生,度众生。
授记之条件,《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载有国土名、佛名、时节、劫名、眷属、正法存续期间等六项,然诸经所记,广略不同。授记之形式,一般皆以佛先现微笑由面门放光照十方,其次上座弟子请问微笑因缘,以为发端。
那一个人俱备何种条件,佛才会给他授记?《大乘庄严经论》讲,有国土的名称,有成佛时的佛号,那一个时间?那一个劫名?一般在无量的时空之间,都以劫来论计,几劫以后会成佛,眷属有多少人?所谓眷属就是过去和你有因缘的,像释迦牟尼佛,祂布施一千次的肉体,给老虎或其它人,吃祂肉的这些动物,就是和他有缘的。过去世如果不像释迦牟尼佛布施坚定,你会走别的路,讲经说法也好,或者修一些善行帮助别人,这么结善缘,所结的因缘,未来都转变为法眷,修行上的团体。释迦牟尼佛每部经里讲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这都是过去世和祂有深因缘的,比如说五百只鹤,这五百只鹤,后来听祂开示,当世出生做人,成阿罗汉。另有些人带多少弟子来归皈祂,满足一千二百五十人,永远都是这些人。
因缘就是这样,过去结的因缘,就是未来要度的对象,如果你很怕和人家结缘,你要度谁?有的法师,你要供养他,他不要,但出钱盖医院,好,多多益善,直接和他结缘,他不要,但拿钱帮助别人,和别人结缘,我管不着,一念之间影响未来的菩萨道和成佛。所以很多修小乘的人都有这种执着,怕和人结缘,因为一结缘,有时我修功德给你分担一点,或者业力大影响到自己身体,这是知见上还不是很完美。所以要跨入发菩心度众生,众生就和你结缘,以后要度他,变你的眷属,所以眷属有多少,当然我们看到是人的眷属,经典讲的几千万亿非人层次,不可限量,那个才多,天上的天神、天龙八部、鬼神,都是眷属,不是只有人的层次,你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固定的,有些因缘祂度了多少,当下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有多少人?过去和大众结缘的程度,决定未来成佛要度的到底多少人。
正法存续期间,正法就是只要听闻这个法,马上证得最少解脱,也就是阿罗汉。正法时期,世尊讲本来一千年,也就是在世尊入灭以后,当然还没入灭以前八十岁,三十六岁成佛,四、五十年弘法,入灭以后还是正法在,有修有证可以得到解脱道的,在正法期间都可以证得果位,但因为祂接受大爱道尊者,祂的姨妈,女性出家修行,所以正法时期从一千年折损到五百年,差别的五百年就变成像法时期,所以像法时期由原本的五百年增长成一千年。但有世尊坚持要比丘尼遵守八敬法,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又维持在一千年。(注:八敬法又称八敬戒、八尊法,是(1)尼百岁礼初夏比丘足─虽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而请坐。(2)不得骂谤比丘─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3)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尼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之过。(4)从僧受具足戒─式叉摩那(学法女)学戒毕,应从众僧求受大戒。(5)有过从僧忏─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于半月内于二部僧中行摩那埵(mānatva,除罪一种过程)。(6)半月从僧教诫─比丘尼应于半月中从僧求乞教授。(7)依僧三月安居─比丘尼不应于无比丘处夏安居。(8)夏讫从僧自恣─比丘尼夏安居毕,应于比丘僧中求三事以自恣忏悔。)
正法不正法住期间得修证者多少差很多,正法时期修证成阿罗汉的很多,正法时期以后禅定是有境界,但修行有成的人大为减少,到了末法时期是看到佛法争辩不休骂来骂去,最终连佛法都不讲了。法的消灭是必然性的,若用因果观来看是很正常的,那一个人成佛,他的福德有多大,住世的时间就有多久,像阿弥陀佛成佛已经一劫,一万六千八百年还在住世,祂的寿量不死,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发心来娑婆世界帮释迦牟尼佛度众生。正法住几劫每个佛都可以预定,因为祂有神通,知道你未来成佛,正法存续多久,像法存续多久,末法存续多久,多久以后佛法就灭,佛可以看到无始无终时间的种种因缘果报,所以祂可以预定授记。
以下六项全部俱足为完全授记,国名、佛名、劫名、眷属、正法存续期间、时节,时节就是何时成佛。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修了六年成佛,弥勒佛修三天,所以祂以前悠哉,有祂聪明的地方,《弥勒下生成佛经》里释迦牟尼佛就讲,祂只出家修行三天,马上证得佛道。观世音菩萨没话讲,已经成过佛了,是正法名如来,所以阿弥陀佛早上入灭,下午观世音菩萨就成佛,那更快了,这就是时节、时间,授记的人都要讲清楚。
然诸经所记,广略不同,大略来讲有一点点不一样,同一件事,有时并非一成不变,都在变化。授记之形式,一般皆以佛先现微笑由面门放光照十方世界。佛发光都有它的意义,如果由脚底发光出去,由脚底进来,那是讲地狱道的事情,膝盖、脚底、心脏、嘴巴、耳朵、头上,种种的发光代表不一样,就讲的不一样的事。如果讲光出去后绕了三圈,再进入嘴巴,是要讲阿罗汉的境界,某件事情、某个人,最终一定以阿罗汉境界结尾。像释迦牟尼佛讲《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因为善住太子的因缘,念这部经可以延长寿命,马上化解三恶道,祂讲这部经时佛光绕三圈进入嘴巴,这就已经预知善住太子结尾是证阿罗汉,解脱的境界。当然最好从头顶入,头顶是很好的,辟支佛或是菩萨境界。从心窝或者膝盖,代表不同的结局,也许是人,也许是别的什么,佛发光进出,代表它不同的意义。现在是从面门发光照十方界,其次上座弟子,上座就是大弟子,请问佛为什么微笑,为什么发光,是何因缘。
最近常常在讲,有慈不够大,有悲不够大,菩萨可以看到哪个世界哪位佛在发光,不知为何发光,便问佛,佛就说你们有慈但不够大,有悲不够大,所以看不到光由何而来,哪位佛在发光,为什么发光,不见真神通,就是我们慈悲心不够大,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啊!慈不够大,就再慈悲一点,忍不够大,就再多忍一点,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才会进步,不然听归听,境界一来脾气照样发,不会进步。
又关于为何授记,《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六举出三种原由,即:(1)菩萨多修功德,证得法性,故授记。(2)修证阶位较浅之小菩萨,其成佛之种性尚未决定,时或生疑,为去除其疑,坚固其道心,乃为之授记。(3)令欣求佛果者见此授记,欣己当来亦可得此成佛之授记。
佛以发光事件开始,接着就会讲授记的事情,又关于为何授记,为什么要授记,到哪个时候才授记,《金光明最胜王经疏》,举出三种原由:
(1) 菩萨多修功德,证得法性,这当然要授记,前述公开授记、现前授记。
(2) 修证位阶较浅之下地小菩萨或地前菩萨,其成佛之种性尚未确定,时间仍有怀疑,为除其怀疑,到底他会不会成佛,为了早一点安他的心,坚固其道心,故先予以授记,未预知何时成佛但先安你的心,你未来一定会成佛,他就会积极用功。
(3) 令欣求佛果者见此授记,别人不修行,或少修行,看人家授记,未来会成佛,他也赶快发起善心,当然可以得到成佛的授记。
释迦牟尼佛把所有众生,从小学生带到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讲阿含道、方等经、般若经、至陀罗尼门等等的法,到讲《法华经》就大量的授记,把他们带入方便法,进入一乘佛法时才授记,或者佛要入涅盘就授记,都有其时间性,找适当的时间点来做这些事。
谈到二种授记时,即无余记与有余记二者。
(1) 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属等,称为无余记。
(2) 若言告某甲众生,汝于未来某佛时当毕此罪,称为有余记。
何谓无余记,又佛对诸弟子当来成佛之国土劫数及称号等了了而记,称为无余记。有余记,就是还有习气毛病未尽,所以没有完全和你讲清楚说明白,尚余有无明烦恼者授记,会成佛是会成佛,但哪个时候,名字为何,没有讲清楚。
(1) 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来一定要十个名称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才是正式成佛。如果方便得到九地以前之如来,还不算真正成佛,如果成佛的六种内涵都讲地清清楚楚,那是无余记授记。
(2) 若言告某甲众生,汝于未来某佛时当毕此罪,当得成佛,称为有余记。如果告诉某甲众生,你未来会成佛,什么时候成佛,罪业尽了,习气修清净,心地柔软,就会成佛,到底哪个时候,不知道,没有讲清楚,就是有余记。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讲授记,懂了很多内涵,佛名、时间、国土等内涵有讲清楚和没讲清楚之种种授记法。
(2007.10.21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