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9-6)
--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五)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续)
4.「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续)
一佛出世,何以功德如是之大?因诸佛如来真实常存,应身三界现五种法身,度一切众生。何等为五:一者实相法身,二者功德法身,三者法性法身,四者应化法身,五者虚空法身。所以有名即为实相法身,实相真如指一切万有之真实,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就假谛之妙有而言,即称实相;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所以名为功德法身,为度众生施功积行万善备足,是故名为功德法身。法性法身者,达悟一切法,相理无不周。从竟生于空解,空解满足从竟得名,称为法性法身。何故名为应化法身,如来出世备应五道善恶悉现,物无不济从化物得名,是故名为应化法身。所以复名虚空法身,虚空无边,法身无边,虚空不可度量,法身亦不可度量。如来之身犹如大虚,为度众生应身五分。故知如来无生无灭,诸法亦尔,为度众生佛现法兴。
一佛出世何以功德如是之大?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曾经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为什么你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比释迦牟尼佛供养那么多的佛还要大,其差别甚至不能用算数譬喻来说明、来比较?这可见你自己成佛有多么重要!这里的佛不是如来佛,只是觉者而已,因诸佛如来真实常存,应身三界现五种法身。如果你真的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未来有一世你一定会成佛!《金刚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一切诸佛都从此经出。你如果不研究《金刚经》你不是未来的佛,还没有到那个机会、到那个时间点,你诵了《金刚经》,懂得它的理念,也去受持了,你就已经种了未来成佛的因,不管你以前修什么乘都好,你只要接触到《金刚经》,就是播下未来成佛的种子。
为什么这个功德这么大?因为,如果你用《金刚经》的理念去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而能够成就的话,就能够度一切众生!当然,修学五分法身的过程中你也在度众生,只是功夫还不够、智能还不圆满。如来度众生为什么能够广大无边,而且很自在?因为衪不动而动,衪住在清净无为的法身之间,谁忆想衪,衪就化身出去,衪根本不必动念,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个功夫,只是坐在那里,就可以度尽一切众生,如来的境界就是这样子。学佛法,如果学不到《解深密经》、《华严经》的境界,那不行!这样你不懂佛的功德如何殊胜。如来所修证皆为一切菩萨所依。如来怎么成就?方法、境界都摆在你眼前了,我们看了正确的道路、修法,知道原来佛是这样成就的,接下来你要去学衪。《解深密经》、《佛地经》把佛的功德都写出来,里面有一个功德相就是「一切菩萨所依正智」,衪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方法跟境界,所以但有一佛出现时,功德就很大,因为祂是一切菩萨所依止学习的对象,而衪又以清净无为的法身应化度众。以后,你就会知道原来读诵修持《金刚经》是这么殊胜。
何等为五,讲到如来的五个实际法身:一者实相法身,实相,如果以空来讲,就是空寂法身,二者功德法身,三者法性法身,四者应化法身,如果以应化身来讲,应化身是随缘而化的,五者虚空法身,虚空是最根本的无相,如来一入灭,衪法身遍虚空。《金刚经》讲到什么叫最大身?有形有相的身就不大。最大身是什么?就是如来无相的清净法身,虚空有多大,衪的法身就遍满,所有十方一切佛剎土都在衪的法身里面,每一个佛都是这样,同样概括无量无边的虚空。所以有名即为实相法身,实相是有那个相,不管空相、有为相或者因缘而现起的一切法的相,依法而生的,就是实相。实相真如指一切万有之真实,真如与实相,同体而异名,如果没有因缘所产生的一个相,就是没有真如性所现的一个相,你讲实相也就没有了,就回到第五个虚空法身,虚空法身无相,这个相就是真如而起的相。
什么叫做真如?如来,有无量无边的真如自性,因为衪什么都证到了。凡夫有什么真如?凡夫有六根、六尘、六识真如,他们都以六根看到六尘境,产生六识,这十八界,永远能产生万法,烦恼也在里面,高兴、痛苦都在里面,这就是凡夫境界。凡夫也有真如,五根如实现那个境,就是真如所现,像眼根真如,眼根看到东西,这个东西是尘境,如实的现它的尘境,眼根可以看,东西可以被你看,你用眼识来认知被你看的东西,这三项凡夫也有,有的人说这就是佛性,这么说也太低估佛性了,不能讲这个是佛性;如果你硬要强调它是佛性,也不算错,因为它是真如,但是,这样就不必修了。你说这是佛性,肚子饿了要吃饭,热了要脱衣,如果这样就是佛性,那大家都不必修了,我们用在六根、六识,专门找这些功能就好了?不是!你还有天性、善根性,上去有八背舍、九次第定、十遍一切处、…,你还有初禅的有觉有观的真如性、二禅的喜俱、欢喜心生起的真如性、三禅身体充满气,乐俱禅的真如性、四禅的一境性,再上去还有四空处定、无想定的众生,有无想的真如性,再上去有三三昧的空、无相、无愿真如性,这些还是在讲解脱知见的真如性,再上去陀罗尼门,要会讲咒语,才真的有一点佛的味道。
就假谛之妙有而言,即称实相,在华严宗讲三观,假、中、空三观,观一切实相里面有假相,有中道能观实相,但是,不执着它,它根本的空相。一切世间相,依法而现的就是实相,你要修行,所以观实相为假相,不要太在意。譬如你叫什么名字,这只是一个假相,把你和其它人区格开来,人是一个通称,一谈到个体就要有一个假名,分张三、别李四,这是假相,你不要在假相里面斤斤计较,修行不能斤斤计较,你一起分别心,有假相现,你就会起烦恼。有的人说第一关要修六根清净,要怎么修?你看,要有看没有到、你听,有听没有到,那我到底要做什么?不是很寂寞吗?过去你也许不知道什么叫修行,经典看一下,都是告诉你第一段的修行,要舍识用根,六根对六尘境,所产生的六识,不要去分别,这样你才不会入烦恼,修行第一阶段就是这样。
六根清净不好修,但是,是修行的第一阶段,有的人心里总是有一把尺,用来测规矩、量方圆,执着一个有为法,这样怎么修?愈修愈糟糕!佛法不是这样讲的。佛法第一阶段要舍识用根,无论我看到什么事,我不加以评论好坏,我知道你在做这件事,好坏跟我没关系,这样才是修行。你还没有行菩萨道的时候,不要在意别人的行为,不管人家做什么,你都很自在;你要行菩萨道,希望校正他的行为时,那才需要开口发声。修行这么难,难,就是因为你心里面有一把尺,自认是警察、侠士,要有正义感、要有对、错分明的心,所以愈怎么修也不进步,自己抓一法要校正别人的一法,永远都没有办法回归清净,回归到原来清净,要用实相观、假相观。
《金刚经》里面讲实相、一相实相,你要有能力去观一切相,但是不执着它,如此便是实相。这是大乘佛法的法印,如果你做不到就先观假,观心里面所起的念是假的,我看到眼前这个法,我心里很不舒服,很不舒服就把它看成是假的相,功夫不行就先观假相。你要有功夫的话哪里需要观它是假,修行,权宜也是法门,有一些是方便说、权宜说,不要把方便当成最后的目标,只是因为你现阶段做不到,所以需要拐个弯,拐个弯以后,你也可以做到;智慧高一点的人,不必拐这个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懂了,此后心里起的念、起的影像或者打坐看到什么相,他就是一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不会去抓那个境,很直截了当;不行的、会讲的、爱讲的,就是还有执着,譬如有的同学参加禅修,我在定中看到什么,你一讲就是有执着,就是没有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位同学在印度看到什么异相,我跟他说你可以把它写出来,他说不行,你教的,不能有法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人倒有点象样,他说可以让我知道,让别人知道就不必了。我说,好!好!随便你,每个人知见不一样,但这是好的知见。其实你修到一个境界,什么境相都有,看不到,表示你心眼还没有开,还没有跨入另一个世界,看到了,也不要在意,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情,你如果实相观能做到,就直接修实相观,实相观修不到,就空、假、中三观,方便去做。
就空谛之一如而言,则称为真如,真如,是如果没有因缘的话,就没有什么真如、不真如;佛性,如果没有因缘的话,哪里有佛性摆在那里等因缘法起?没有!有因缘才有对立的自性生、相现起,这些过程你要这么去思惟,把内心的习气毛病、外在的实际因缘都搞清楚以后,才能真正修行。真如佛性、佛光、寂灭、…,什么名词都可以,你要怎么去看都可以,这就是一相化千万名,你要知道哪一个真?哪一个方便?哪一个因缘?搞懂了,自己又控制得了,才知道要怎么修;如果一下子不能做实相观,你就方便,用三观去观,但重点是不能迷糊掉。所以叫真如的话,名为功德法身,功德是第一个先清净,然后产生它无量的总总化相,譬如清净真如,是无相,你看到这个境,它会显现在你的真如性上面,那是功德法身所现的一个相,而别人为什么现不起来?因为他们一团迷糊、一团混沌,就像一潭混水,映现不出来。你现在可以映照出来,好!照出来以后,就不要执着它,你一执着真真假假就不好,菩萨可以内心像一面镜子般,现起千万种的法相,但祂不会执着,如果不是为了众生的话,祂不必执着。
这功德法身,为度众生施功积行万善备足,是故名为功德法身。功德,也可以说从空中现一切庄严有为相,如果做不到这样,就是功德修得不圆满。《解深密经》、《佛地经》,为什么讲如来最胜光曜七宝庄严场,是佛的报身居住的地方,有十八种圆满的功德相来成就的,而如来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为了度尽一切众生,衪怎么来成就?衪就是显现出最清净觉─总德相,另有二十一种分别功德相,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才有这功德相,如果没有利益众生的话,一入虚空法界,什么都没有,有何功德相可言?功德相等于是一种如来神通变化中的一种变化相,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用的,这是基本功德法身。
法性法身者,达悟一切法。一切法,当然,法有很多种,因缘里面的烦恼法、妄想法、内在习气不净所起的烦恼法,有内在实际因缘感招的法,这些,有你的佛性法身,法性现起去跟它相应。譬如,以《解深密经》来讲,圣人有三性,遍计所执性外,就是依他起性这个法性真如,依他起性以后,你内心不净,无所不遍的起一切烦恼相应,才有遍计烦恼。刚开始的第一念空,大家的佛性都一样,感招一切境,凡夫感招以后就进入烦恼,有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千万念的烦恼性随起;圣人依他起性以后,这个相起来了,看是看了,没有分别,因缘完了,灭了,也不去罣碍,以后,你如果修证到突然间冒一个念头,你也不置可否,随后这个念头下去了,这就是法性法身应法,这时你没有遍计所执性去执着,你就有解脱的知见、解脱的能力。
修行很多时候心里面是真真假假,菩萨会考你或者在梦中考你,有的人很执着,就会在梦中罣碍不好的事情,比方梦中就发生瓦斯冒火了,还得了?他就很罣碍,这是不是坏兆头,最近瓦斯要冒火了?胡思乱想,愈想就愈害怕,这烦恼就是这样,这就是遍计所执。梦可以当真吗?不要理它,就没事!真正解脱的人就是这样。心,不可能不应缘,因缘来,你应缘还是会起法,你不去执着它,不管是真的、假的,它都会灭,这是依他起自性的法性身;但这样还不够,因为你只会应缘,依他起性而已,你最原始实性那个如来的真正的佛性,还没有开发出来,你不可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或是虚空之间一切世界,你看不到,只有如来才看得到,我们离圆成实性的境界,还好远、好远,无法想象那是什么境界与现象?我讲过,你念了《疗痔病经》,可以产生七世宿命通,听起来好像很好,七世宿命不叫通,要八万劫内众生的因果报应都知道,才叫做宿命通。咒语认真念,看哪个时候可以体会一下七世宿命智。
佛法真正神通要心清净才会现,要现,就像如来那种神通,才是神通,衪圆成实性所现的十方世界都在衪心中、众生无始劫以来的因缘果报,衪都清清楚楚,回到圆成实性的话,就是这样的清净自性,这部份非大菩萨、佛不能体会的。但是,我们可以体会法性法身,众生起个心,你可以感觉他起个心,众生起个烦恼,你知道他在烦恼,这是你佛性的一部份,就像你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天气冷了,要加衣服一样,都是佛性,但是,不要把这些当成很伟大,那不伟大,每个凡夫都可以,有的人说仅仅这样就是佛性,那大家还修什么呢?那我不已经成佛了。这样想就糟糕了!很多无知的人,读了三五篇文章,认为佛性仅只如此,天天抓着这个就是在修行,这样就是误导众生了。
相理无不周,相是事相,事相是因缘法,理是空性、佛性,这因缘才能起法的,你要能够全部懂。从竟生于空解,要究竟,产生空解,空解就是你对相不执着它为真,就能够住在空的这一边,住在空,你就不会去钻牛角尖、不会用心去思惟,去害怕、烦恼,空解满足从竟得名,如果你能够证到真正空三昧的话,才是究竟。修菩萨道,我们希望大家能修菩萨道,是空、无相、无愿这三昧要去修证,《金刚经》开始也在讲离四相,用忍辱波罗蜜去修、用般若智慧去修,也是在修这三三昧相。空、无相、无愿,修证到空相,你就有初步的解脱,修到无相三昧,你就有实相观的解脱,你可以看、可以听,但不会烦恼,如果还不行,你就避着六根、六尘,不要去接触外境,像鸵鸟般眼不见为净,这样修行,当然比较累一点,不得已而暂时为之,根基比较不雄厚的人就这么去修,待将来你练得心如如不动,看到很多、听到很多,而能装聋作哑,这是实相观。这装聋作哑是真正自然做到的,不必刻意盯着自己甚至去忍,你不会讲什么,没把它当成一回事情。
何故名为应化法身,这只有三地菩萨以上才有应化法身。三地菩萨有一个化身、五地菩萨有三个化身、八地菩萨就不得了了,多了,大菩萨是千万亿,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万亿。如来出世备应五道善恶悉现,如来现一切身无有差别,如来不是只有现佛、菩萨身.衪六道众生等流身都现,虽然不免跟六道众生邪行,表现不当的行为,但是,跟佛的法身清净并没有两样。我们以为好的东西才是如来、才是菩萨。如来要度化哪一类众生,譬如衪要度地狱众生,衪就化一个地狱众生,衪也受果报去地狱,化导那些众生;度畜牲道,衪就变一个畜牲的众生,去畜牲道里面去,去为与祂有缘的畜牲道众生说法,这是衪的应化身,而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的悉达多太子,这也是衪的应化身。
所以,现菩萨身、神成的身、六道众生身,无不是佛所化现的应化身,祂的应化身是很多形式,你要知道,物无不济从化物得名,是故名为应化法身,复名虚空法身。因为虚空,是衪的最根本修证到的,什么都不执着的话,就归入到虚空,如果你还有一点点不清净,就回不到虚空,为什么我们在讲《解深密经》最清净觉,没有比衪更清净的,没有丝毫的微尘,衪跟虚空一体。在十持心里面,有一「清净自心,无毁虚空」这样守戒律,不损虚空。虚空跟我的戒律有什么关系?你戒律全部清净了,就像虚空一样,如果你犯戒了,产生一个污点、妄想,就像虚空现了一团乌云一样,虚空就破解掉了。虚空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是最清净觉的如来才有的,我们尽量学,不是说我们可以跟如来一样的,但是起码概念要懂。
虚空法身,虚空无身,法身无身,法身无相才无边,如果有形相,就有一范围。你看须弥山王,水面上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下又有八万四千由旬,加起来十六万八千由旬,不是很大吗?能由口里讲出来的,就不算大,也就是《金刚经》讲的,有身不为大。那什么最大?无相身最大,法身最大,因为它可以遍十方虚空,十方一切佛剎土,它都包括在内,这才是大。我们的佛性也可以做到空的一面,如来有,我们也有,但是,我们的垃圾一大堆,还不清净,我们的虚空破灭掉、不存在,我们要学习。
虚空无边,法身无边,虚空不可度量,法身亦不可度量。如来之身犹如太虚,为度众生应身五分。故知如来无生无灭,本身法身无身无灭,虽然,因缘应化什么身,那是因缘所化的,诸法亦尔,为度众生佛现法兴,有兴等于没有兴,有法起等于没有法起,对衪本身来讲,应化身起,是因缘。因缘到底时间有多长?时间到了,会化灭、没有了。清净法身,不增不减,应化无量无边的应化身,随缘而化,但是,因缘尽了,它还是当下化空。我们进一步了解如来五种法身相,除了五分法身以外,你又进一步学到如来五种法身相。
5.「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若是有人一听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心就狂乱不已,不是小鹿乱撞,是心有点怀疑、烦燥、惶恐不安,这就是业力使然,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心呢?人家叫你去诵《金刚经》,你去诵了以后,抱着一个怀疑心,可能吗?我可以成佛吗?我可以如何如何吗?诵《金刚经》还好,还没有讲到神通,并没有提到你诵完后,智慧、功夫马上增加六十甲子的功力,有些经典讲你诵这个经,你所有的业立时销灭,他怀疑有可能吗?你诵这部经,可以修证到菩萨境界十方国土自由来去,他说有可能吗?抱着怀疑心,对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话存疑。我们讲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讲出来的话,是真的这样就是这样,因为衪有无量的神通,又有无量的智慧,话不是随便说的。
你为什么诵此经后会起怀疑?因为你过去没有亲近、供养佛如来,也许修了外道法,不懂佛法,对佛的信心,不知道怎么起信。有的人一听到佛就很高兴,有的人听到佛没有感觉,更不用讲恭敬供养,这就是没有过去世的因缘;也有的人虽有过去世的因缘,但不是很深,这种人大概都会到外道、邪道里面去绕,绕了大半天以后,很勉强的跨入修佛法的门坎。自己有这种经历的,都要好好忏悔,好好忏悔过去的业障,今生有幸能够学佛,就要发大心积极去做。
此人罪业真是深重,如果有这种怀疑心的话,其业力是很重。前阵子有位大陆的网友,说他开始学佛,就是诵《地藏经》,脑筋就起了很坏的念头,觉得这个经典不好,或者一看到佛像庄严就想到男女之间的关系,把他弄得心里非常害怕,这表示修行遇到魔障,这个魔就是障碍你,不让你对佛像产生好感、不让你对经典产生信心,他是在破坏你,让你不敢再想、再诵。如果你没有智慧的话,拼命压制自己的念头,不敢想,搞得神精兮兮的;有智慧的话,知道这是魔相,不能当真,我佛像还是要看、经典还是要读,不要逃避它,这是因为诵经有效,才会引来这种障碍,这个障碍也是你过去罪业深重所感招的。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时你要怎么去化解?信佛,衪一定会摧毁一切不好的过去的因,那是罪业深重所感招的,这段是在讲这些。当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义有不可思议功德,怎么个不可思议法?能于今生超越罪业、能成觉者,未来某世就能成如来佛。但是三恶道重罪之果报亦不可思议,这里面有很深的意义,每个人所得到的业报,如果是三恶道的业报,也不可思议,并非把经典是正的,把果报当成魔障是负的,这两个都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经义跟果报之间,不是絶对那一个力胜,要看你的智慧、信心,你有智慧的话,你会利用不可思议的经义来破解不可思议的果报现象,这才是学佛的一个根本目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这样,你学佛是没有了解佛经的能力,也没有福德碰到善知识来善导善诱、谆谆教诲您,让你在浮浮沉沉、信心不坚定之际,马上再产生信心。
有部方等经名为《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经中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说:「世尊!是陀罗尼呪,八百万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若有谤此呪者,即为谤此诸佛如来。已谤此呪者,世世与道不成不出三界。何以故?是呪能令失心者使得本心。是陀罗尼呪一经于耳闻以书写,不食酒肉斋戒自守,去离论戏,不入愦市,常行大慈、贵于坐禅,是人或从无量劫来三障重罪,闻此呪已,至心受持,日日读诵,经念不忘,是人乃至菩提,不堕三涂。」
现在来介绍这部方等经,名为《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先忏悔灭罪,心清净就是庄严,才会成佛,成为觉者的佛,经中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说:「世尊!是陀罗尼呪,八百万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你看你念一遍咒,这个咒是有八百万亿诸佛所说,等于你可以连结到八百万亿佛的心中去、衪的法身里去,这个功德多大?是很大!若有谤此呪者,即为谤此等诸佛如来,何谓谤?就是疑心你这个咒语真的那么有效吗?起怀疑心,甚至讲一些负面、批评的话。「已谤此呪者,世世与道不成不出三界」,如果你在过去世,已经谤了此咒,那你每一世间修佛法,没有成就,道不会成,怎么修都出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
「何以故?是呪能令失心者使得本心」,你的心为什么会失去?二地菩萨,有失念的烦恼,这个念头常常忘记,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失心的现象,也是消业障的过程;而这里的失心,主要是在讲精神不好、耗弱,现在的名词是燥郁症,心慌意乱,神经兮兮,不能安住,叫失心。你念这个诵,能够让这个心不安、不定的人,使得本心,把我们真正的心找回来。「是陀罗尼呪经于耳闻以书写」,你对这个真言,能够耳朵听到、再书写,这个功德很好,可以让你失去的心,慢慢的找回来。陀罗尼是什么意思?就是佛、菩萨,他们修证佛教的道理,把最精义的名词,累积累积,压缩成一个简单句子的意思,你只有念这简单的几句连结而成的无上佛法精义,可以得到你要的成就。有个现象很奇怪,譬如你用中文念清净清净,你觉得有什么稀奇?心还是一样乱?但用梵文念清净,你认为有力量,这是我们凡夫的分别心在作祟。其实你念嗡!清净清净,照样会清净,因为你不懂,才会认为它高深,懂的话,原来这个梵文就在讲清净,你念清净清净,你念久了,真的不会有烦恼、你烦恼的心就会安祥下来。
这个陀罗尼,就是这样简单,不是没有意思,是有意思,把简单的几个意思连结起来,它就是一个真言,你听了,能够书写或者弘扬给别人,那这个功德很大。这里要讲的咒,持这个咒的人,「不食酒肉,斋戒自守」,很多人刚开始学佛,不知什么斋戒,以为我吃素就是齌戒,不是这样,普通的斋戒,就是过午不食为斋戒,过了午时就不再吃东西了,今天心清净、无为,没有不好的行为,尤其在家居士,一斋戒,当然要去掉淫欲心,居士如果还有男女之事,这几天就要守斋戒,隔离、独居自己的身体,叫守斋戒,当然出家师父是天天守斋戒,这是对在家居士而言的。「去离论戏」,不要耍嘴皮子跟人家辩论,大家用自己有限的智慧,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不相上下的辩来辩去,这在修佛法上称之为戏论。只要你动口就是戏论,修无上心法就不要在那里辩论,懂就懂、不懂以后也会懂,知道别人不懂也不要跟他辩,去远离论戏。
「不入愦市」,不要到热闹的场所去,不要去逛「微风」、101,好好的在家里一坪大的范围打坐修行;「常行大慈、贵于坐禅」,这个大慈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要做起来不简单!大慈,要无缘大慈,没有因缘的人你也要度他,跟你有因缘的,更要责无旁贷的度他。没有因缘,就是看到了,这个人很可怜,你具慈悲的话,就去救他,或是人家间接因缘带来的,那你就帮他一把,然而有时候要帮一个人,业力很难!业力不可思议,以后我们再来讲,业力怎么不可思议法。常行大慈只是一个目标,世尊鼓励我们尽量有缘、无缘,都要常有行大慈的心,但是,你要有能力,每个人的业力都很重,什么无缘都要去管一下,这也不能一厢情愿,你要有神通,你要有金刚身心,而且讲出来了让他们受用、能够改。
我们现在一般讲度人,多半救人家的病,他有身体的病,治好了,他屁股拍拍走人。另外有的人,给你些供养、馈赠,好像是这就已经报答你了,之后他就是不来修行。我们学佛法度众生,不是在于人家的供养,最重要是他要来修行,他没有供养都没有关系,他能天天来修行,这样我们帮人才有意义。你说要无缘大慈,对!但是,很多时候能力还是受限制,就像观世音菩萨是最大慈大悲的,众生那么苦,每个人那么苦,衪在因缘不成熟,衪也不会示现。我常常讲你们有时候拜忏、诵经,好像很用功,为什么没有感应?上佛堂也不斋戒沐浴,我刚开始在上香的时候,有时候会流鼻涕,手稍为擦一下,再将这个香供上去,奇怪的是那三支香就掉下来,因上供不干净故!上供要干净、要很恭敬。是你没看到菩萨、佛,但随时都有佛菩萨,所以要有恭敬心,你不要这里鼻涕擦一擦,什么甩一甩的,就去上香,衪看你修行程度差太多,衪也不会示现给你看。
你说我也擤鼻涕啊!怎么做也没关系,怎么你上的香会被丢下来?这就像有个故事,一个水池,池中莲花会散出香味,有一个人走过来,闻莲花说好香,他就凑过去闻一闻,摘一朵花走了。后来又来了一位号称修行人,他看到莲花开得好,也凑过去闻它的香味,结果护法神就示现了,你干什么,怎么可以偷闻香?我偷香?刚刚那个人还摘花呢!我不过闻香而已,你都不教训他,却讲我?为什么标准不同?境界不一样!如果你长期诵经拜佛,都没有什么反应的话,代表你程度差太远了,恭敬心不够,没有护法神理您。所以你在佛堂要沐浴净身,穿新衣服,至少穿刚洗干净的衣服,再上佛堂诵经,尽量不要打妄想,能这样如法的话,你就无事不办,恭敬心显现在你的行为上,你诵什么经其实都一样,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你要诵了,好久都没有反应,智慧也没有增长,病也不会好,那你要去思惟一下,到底我做的,哪里还欠缺了什么?
贵于坐禅,什么是禅?心的动向叫做禅。禅是一种不可思议境界、安祥的境界、寂灭的境界,这种是无相的法身,法身无相的境界,你要讲禅也可以,是不可说的禅。但有时候,我们修行过程之间或是你感应众生因缘之间,所示现的一些心、一切境、所体会的一些念头都是禅。禅不在坐,坐禅是你去培养这个能力,从打坐、静身之间,身体静止下来,去体会心中种种变化,如果有碰到因缘起什么念、碰到逆境起什么障碍,你坦荡荡面对这个境,不去执着,这就是坐中观禅心,可以一方面看你的内心,是不是够清净可以面对这个境?二方面观周围之间的因缘怎么进展?任它怎么进展你也不要插手,知禅境以后,不要用有为法去相应。讲到金刚经义不可思议,你为什么要去四相、要修忍辱、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用一法,你愈放空,事情的转机愈快,你愈心慌意乱,那佛菩萨要帮你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心慌意乱,心就变成一圈圈的涟漪,不清净的心湖,佛菩萨要帮你也没有办法,这是你业力显现,好的境界,你可能会安住,不好的业力一来,你就心慌意乱,心慌意乱之下,刚好让业成就;你愈放空,菩萨、佛才可以跟你相应。
我一直告诉你们,要修清净、无为,无为、清净,这么一直提醒自己,清净、无为做得到的话,佛的法身才会跟你相应,你才有办法去转你的业力、转你身体的病痛,不是天天看医生就会好,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因,要让菩萨帮你的机缘成熟比较重要,菩萨帮你是从你根本的业去解决,之后你随便看哪一个医生都会好,真的是这样。你不要本末倒置,认为这个人把我的病治好了就是神医,其实是已经经过了多少折磨、熏习,到最后,佛菩萨临门一脚,让你去看一位医生就好了。你说这个医生好,其实前面看的医生,都是慢慢让你的业力消下去,消到最后,也没开什么特好药给你,随便开一剂你就好了,这是过去累积下来的因缘,我提醒你们一下,最根本身心的病,还是要靠佛功德才能够灭一切罪业,不要本末倒置。
「是人或从无量劫来三障重罪」,三障就是身口意三业,所造的重罪,无量劫,是不可说、无边、无量的时间,这么长时间以来所造的重罪,闻此呪已,至心受持,至心,就是很诚心的,要净身、沐浴、着新衣,带着清净心到佛堂去念,日日读诵,「经念不忘」,念过的重点都能够不忘记,甚至记忆力好一点的,整部经都可以背起来,「是人乃至菩提,不堕三涂」。不要说今生那么短,有可能证菩提吗?菩提就是觉悟,觉悟,就是不受你的业力的影响、不受烦恼来干扰,这就是菩提。只要能够解脱痛苦、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佛,这个佛是觉悟者,不受烦恼来影响、不随你的病痛来影响,起码你诵这部经,不会堕到三恶道,不会堕到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这三涂里去,起码你还可以做人、升天。当然,你今生如果学的很好的话,那不一定要升天,可以再来人间行菩萨道,学佛、学智慧,这是经典里所说的。
下面介绍《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不是灭罪就完了,还要成佛,要成觉者,有时又称《解脱经》,可灭无量重罪。这部经谈到咒语的是狮子吼菩萨,我们把这一段摘录下来。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云:师子吼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二无三,是方广经典,诸佛之母,菩萨大道,学者眼目,摄诸邪见,救护失心,离三恶道,开无上菩提门,进诸声闻趣于大乘,我当以大陀罗尼呪以守护之,净持戒行修学是经亦当护之。或复有人敬是经典修行七日,或有恶魔欲来恼乱,使诸恶魔不得其便。世尊我护是经令得久住尽菩提性。佛言:善男子!汝护是经即护三宝,亦护行教者。尔时师子吼菩萨,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云:师子吼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二无三,这里在讲佛、法、僧,一还是二,还是三,如果究竟的人说是一,如果不究竟的人才去分佛法僧为三,你说佛就是佛、法就是法、僧就是僧,为什么三是一呢?其实究竟的人,三就是一,不究竟的人才有佛法僧三分别。上面问了很多问题,因为要行大忏悔,是方广经典,诸佛之母,菩萨大道,学佛者眼目,摄诸邪见,如果有一些人走错路了,能够好好的诵这部经,那这些邪知、邪见会慢慢去掉,把他失去的心救回来,或者你今生还没有修行心就错乱了,或是碰到障碍心也错乱了,这些都是有过去三恶道的因,这一部经在《大藏经》里有,但是漏了好一大段的字,后来从《敦煌石经》出土后才补回来,所以你如果看大正藏的话,里面缺失很多,我们以后印的话,会用完整的版本。
下面列出的咒就是在救护失心,离三恶道,开无上菩提门。无上是最高的,菩提门就是觉悟一切因果轮回的这些法,心里面的这些障碍,如何脱离的这些法,进诸声闻趣于大乘,先得到声闻、辟支佛的境界,然后,再转入修菩萨道的大乘佛法,我当以大陀罗尼呪以守护之,净持戒行修学是经亦当护之。如果你诵这部经,或者你守净戒修学这部经,师子吼菩萨摩诃萨,衪会用这咒语来护持你;或复有人敬是经典修行七日,很恭敬的来修这部经七天,或有恶魔欲来恼乱,因为你有三恶道的因,一定是曾经在魔道里面待过好久,很难出离,你诵了这部经,你就要出离三界,恶魔就会来障碍你。你修得不够好,魔不会来障碍你,你修的好一点,他就会来障碍你,如果没有人理你,未必是好事,所以有人来障碍你,你反而要高兴,表示你修得还差强人意,你不要自艾自怜我那么那么倒霉,碰到这些事情?像你是个穷光蛋,黑道不会注意你,如果你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企业家,坏人就打你的主意;修行也是一样,你修得差不多了,这个魔就要来障碍你,如果你真能够跨过这个障碍,表示你功夫不错、智慧够,你要高兴,你不要怪人家来障碍你。
有位同学说,有东西在障碍他,他很气,你怎么老来找我麻烦,实在不可理喻?跟对方要分辨道理,冤亲债主的话也一样,你以前伤害人家、污辱人家,逞一时之快,现在人家来障碍你,你要惭愧、细心忏悔。以前你不懂佛法,现在来听《金刚经》,要懂佛法,人家障碍你,你要抱着惭愧、忏悔的心。我们另外有位同学被障碍的话,他就心想:你高兴就好,只要你满意、高兴就好。像这种心理这就对了,不要呈现不愿烦。你被冤亲债主捉弄的时候,你要有这种心态,我惭愧、忏悔,让你高兴就好,你不要有不平的心态、抗拒的心态,说:你不要来了、不要再来吵我。等到有一天,你定力够了,智慧足了,他也不会再来找你,因为他也成就了。你要有这种心态,受魔难未必不好,一方面考验你有没有智慧,二方面考验你学佛学了多少,智慧,有没有学到?魔障,不是不好,像释迦牟尼佛要成佛的时候,还是要受到魔考。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祂也会使诸恶魔不得其便。世尊我护是经令得久住尽菩提性,令这部经永远住在世间,菩提性永远在我们修学佛法人的心中,这部经,是师子吼菩萨发愿所守护的。佛言:善男子!汝护是经即护三宝,你光护这部经就是护持佛法僧三宝,亦护行教者,也像护释迦牟尼佛的教言一样的,功德实在太大了。尔时师子吼菩萨,即于佛前而说呪曰:
南无 佛陀 南无 达摩 南无 僧伽 怛咥他 嗡 阿亶地 陀罗尼 多陀呵 阿伽阇尼 婆毘 萨婆 达摩尼 婆毘 伊舍摩陀 毘婆舍那 毘摩罗 修钵离 达摩尼 佉那 婆楼 尼叉夜 多摩隶 遮隶 睺楼 睺楼 师鞞帝 曼哆罗 曼哆罗 沙诃
南无 佛陀 南无 达摩 南无 僧伽 阿亶地(轮回之趣) 陀罗尼(门户)多陀呵 阿伽阇尼(凡夫四种姓,里面的最下贱的种姓,首陀罗之类的) 婆毘(产生) 萨婆 达摩尼(诸法,一切佛所说的经义、教义) 婆毘 伊舍摩陀(伊舍,诸圣;摩陀,像火在烧,意思就是说诸圣一股像火要烧的心,要度生) 毘婆舍那(舍那,指麻黄,你把麻黄剥了皮以后,浸到水里面,这个皮慢慢烂掉,它一丝一丝很细,整个拿起来会发光,发光,如果照到什么光,它就反射什么光,它是引喻这种光,就像麻黄的光一样;毘婆,就是光辉、光明) 毘摩罗(毘是远离,摩罗,是不好的、破坏) 修钵离(修,就是好的;钵离,就是保护。修钵离,就是好的一切保护它) 达摩尼 佉那(深的学习住来,深植入我们的脑中) 婆楼(就是诸圣人) 尼叉夜(把我们导向、教导我们、引导我们) 多摩隶(月桂树,它转成一种玉洁的话,变成成功、亮丽之意) 遮隶(行为、行动) 睺楼 睺楼(确实、如实的、着越的) 师鞞帝(兴隆、兴盛) 曼哆罗 曼哆罗(咒语、简单的经义,连起在的真言) 沙诃(成就圆满)。
(2007.07.22.讲于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