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18-13)
               --
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本篇文章为张玄祥居士所撰,未经同意,请勿引用转载。)


四、金刚经经文解释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5.「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众生修行最后当然是要求能成佛,而成佛首要是先发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然后行一切善,具足善根后,就要读诵、受持《金刚经》,因一切佛是从此部经而出的,然后能建立「有法无执」的圆融空性,然后广为人说此道理。如是人等已充分理解《金刚经》义理后,能为人解说,也能促人读诵、受持《金刚经》,也能使大众成就佛知见、悟佛知见,此等人已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这种人是足以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先来看世尊讲《大般若经》时,是谁要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若波罗蜜经》云:『尔时大众瞻仰尊颜,异口同音倶伤叹曰:如来灭后,谁能荷担如是世尊大法重担,谓于无量无边大劫修集所得无上菩提。尔时,众中便有一万二千菩萨,为护此法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我等舍身命,不求未来福,护持佛所说,此甚深法要。」尔时众中五百天子贤王为首,复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为度诸有情,成大悲愿力,护持佛所说,此甚深法要。」时天帝释,持髻梵王,毘沙门王,皆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能疗一切病,世尊今所说,般若微妙药,我等顶戴持。」执金刚神,亦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说颂言:「法本无名字,佛以名字说,大悲眞教法,我今顶戴持。」尔时佛告持髻梵言:「梵天当知,佛讃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为无上,能修行者眞供养佛。我若住世一劫或一劫余,说此功徳亦不能尽。护持如来一四句颂,所获功徳尚不可尽,况能护持三世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以法供养眞供养佛,若以资财非眞供养。故法供养最为第一,若有护持佛正法者,当知彼类二世安乐。是故梵天,常应拥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汝由护法已,当得见贤劫千佛悉为请主。梵天当知,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徳,故应精勤护持正法。」世尊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在处,当知即是如来生处得菩提处、转法轮处、入涅盘处。何以故?憍尸迦!一切菩萨、一切善法、一切如来皆从此生。若有法师宣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此地即为佛所行处,诸有情类于法师所,当生善一劫或一劫余,说此法师流传此经所获功徳亦不能尽。憍尸迦!若此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等,有能刺血洒地供养未足为多。何以故?无上法轮难受持故。时天帝释白言:「世尊!未来世中说此经处,我及眷属皆当拥护彼地方所及说法师,若见此经所在之处,即生前说四种处心。尔时世尊讃天帝释:汝能如是。善哉!善哉!吾以此经付嘱于汝,宜于来世拥护流通。时天帝释即白佛言:我等诸天得生善趣,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发菩提心亦复由此,是故我等不顾身命拥护世尊如是深法。…。」』

前言,有人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一听闻到《金刚经》经文,理应能得《金刚经》深义、精髓,当然是等人即能入如来身法,如来法身本无相,此等人当然会开始以修无为法为依归,即能读诵《金刚经》,依《金刚经》深义受持、修心养性,悟得中道观、实相观,不会执取一切法相,于世间事中自然能「谨言慎行」,不执取一切世间法对错、顺逆、好坏、高低、优劣、名闻、利养、…,最后当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此的人就能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把真正菩萨解脱法弘扬并流传下去,这样的人已得到荷担如来家业的知见与能力,才能真正弘化如来家法。

所以我们应当先认知,真正能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谁?当然依上述经文,如来所说是发大乘者,是发最上乘者,此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但此等人若是初发大乘心者、是初发最上乘心者,于今生虽认真修习、受持《金刚经》经义,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还是不能当生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有的人今生只要真正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时时刻刻认真实践《金刚经》义理,于行为间常住安忍波罗蜜、能安住般若波罗蜜,也能随缘行无量布施波罗蜜,也确能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生中亦不好与人诤辩、亦不毁禁戒、亦不诋毁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毁谤大小二乘,能行普贤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如是人于今生当证得正等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就能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真正荷担如来家业。

如来一大事因缘示现于世,本说一乘佛乘,因娑婆世界众生智慧卑劣,不信此言,不信自己能成佛,所以世尊随缘述说三乘教法,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法随缘先开示,最后惟希众生都能入一乘佛乘。而末法时期众生道德卑微,有法师、居士方便示教,故意示教往生净土者,有故意示教入小乘涅盘者,或故意示教住空寂禅定者,…。等等芸芸众生都不知自己能成佛,也不知今生虽不能成佛,但是只要真发菩提心,未来世当得成佛。其实一切佛剎土诸如来,唯说一法,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亦不例外,此法是「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是各佛剎土各如来所必宣说,他世界众生、国土可能殊胜微妙,而此娑婆世界净秽同土,惟世尊也还是讲「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要娑婆世界众生发菩提心,誓度一切苦难烦恼众生,勤修无相法,依般若经要义深耕,终能成就佛道。

因此每个人都要发大心,学大乘法,至于如来方便示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无非是要等待众生根机成熟,最后再提出一乘佛法。故如来于《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中云,小大二乘,无非是一,无有所谓小乘者,下列摘录片段偈语组合(非依原经文),此处再提醒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今生有幸能读诵、受持《金钢经》深密义,应当要速发大心,修无为法,先证空、无相、无愿(作)三三昧,实入实相观、中道观,再累劫中求无上如来菩提。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是乘无分别,无漏无戏论;佛乘无有上,清净无浊秽;此乘无所有,毕竟无所生;菩提无音声,亦无来去相;虽说诸音声,其性不可得;是处不可着,无音声文字;音声犹如风,无性无住处;诸佛微密语,宣说菩提空;诸佛菩提法,皆悉空寂相;无有诸方所,亦无有住处;菩提如虚空,无生亦无灭;亦无来去相,唯佛能显示;犹如虚空中,无有诸相貌。我说三乘法,诸果差别名;随其所乐闻,分别而为说;五浊世众生,其心多怯弱;畏佛智慧故,不趣佛菩提;成就第四果,名曰阿罗汉;从声得悟者,是名为声闻;我说缚解相,因缘各差别;晓了此诸缘,能现见诸法;便名阿罗汉,亦号辟支佛;通达无生法,是名为菩萨;果相及乘相,此是佛威神;亦是本愿力,为拔苦众生;分别说三乘,文殊无畏者;殷懃劝请我,唯愿大法王,说菩萨所行。…。」

先来谈出家比丘僧,有出家师父个人持戒清净得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当生可能已成就声闻、辟支佛果,此等圣哲今生当然要转修无上菩提道,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圣哲,皆是菩萨摩诃萨,见契经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就是菩萨摩诃萨,所以小乘四圣众是菩萨摩诃萨,当生成就声闻果位就要发菩提心。为何当生就要发菩提心成为菩萨摩诃萨,因阿罗汉就是入涅盘,也不是永远能住于涅盘中,一、二万劫后还是得发菩提心,成为菩萨摩诃萨,这样诸比丘、比丘尼就成为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若真能修般若经有成,此等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当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还有末法时期诸优婆塞、优婆夷,以居士身受完五戒,就当要再去受菩萨戒;因五戒仅系止于今后一生之果报而已,而菩萨戒是生生世世永劫的菩提心戒律,是永恒的发菩提心。优婆塞、优婆夷居士身,受完菩萨戒后,再依《金刚经》义理而修,在发菩提心誓愿度一切众生后,当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三波罗蜜法(布施、忍辱、般若),如此即能成就实相、中道观理念,今生能悟得无上正等觉,此等人亦当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出家菩萨比丘或居士,都要成为:「如是等人,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出家师父有的可能要问:比丘一定要成为发菩提心的菩萨行者吗?在中国因传统的关系,好像出家人就是当然菩萨,所以称为菩萨比丘,出家、在家等众也都自然能接受。但很多南传佛教国家的比丘们,祂门认为出家修行就是要脱离三界轮回的,今生成就涅盘道的,所以度众生不是每个比丘之责任。此等比丘若不是受某种业识限制,仅阅读南传古德著作的教化书籍,或仅是光读诵、受持世尊讲的《阿含经》等,以致其知见才会如此这般。若祂们也能读到大小乘、显密教等一切经典,那祂们就不会有大乘、小乘之别,把大小乘经典分得那么清楚了,也知道世尊所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都将是菩萨摩诃萨,既然如此这般,何不早一世行菩萨道呢?

大家应知道十方一切如来出现于世,都要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此法是没有小乘法、大乘法之别,只有娑婆世界众生根劣,释迦牟尼佛才分别说三乘教,但最后都当要导入一乘佛道。举如《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中云:

(1)、「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须陀洹?阿难当知!不可思议佛道名须陀洹,菩萨摩诃萨住无所住近于佛道。不受诸法无所依倚亦无所缘,不住诸法毕竟无生,菩萨摩诃萨为得是道故。…。」

(2)、「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斯陀含?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随学佛智解了菩提不从缘生,为无缘智故而求佛智,以众因缘求无处所禅,而求佛智得烧烦恼法,烧诸烦恼得佛平等法,求未得法如诸佛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虽度众生而不动众生。…。」
        (3)、「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阿那含?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已过分行得佛所行,远离一切诸所行法,知无来去法,于诸法中无所依无所住,是故不来此间。所以者何?亦不见法来去相故,已过凡夫离凡夫想,亦离佛想过无所住法,无有因缘能使来者。…。」

(4)、「云何如来说菩萨摩诃萨名阿罗汉?阿难当知!菩萨摩诃萨,离诸分行应行佛行,拔济一切众生行破诸烦恼,应为烦恼所苦众生解烦恼缚,而不得众生亦不得烦恼缚,应作是事名阿罗汉。舍有所得住无所得知一切空,此空亦空通达无相,以离诸相离一切想,知众生想是过患法,能舍无智达无心法,晓了空法应逮菩提,应生不可思议佛菩提,以是事故名阿罗汉。…。」

从以上四段经文能知,世尊教化娑婆世界众生,不是要人证入声闻、缘觉乘者,而是终究要入一乘佛乘者,所以不要以小乘法自修自居,应该在持戒清净后,要依《金刚经》深义要法而修,要能速发菩提心,培养般若智,修忍辱法,誓度一切众生。这样发心者由自修到度他,得自利后又到利他,再从利他能自利成就无上如来菩提,这样才有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能力。

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们来看世尊对于荷担名相有何解说。佛言重担者,若同世间顶戴背负在顶髆者,是谓世间愚夫力负。此种非菩萨之荷担,言菩萨荷担者,誓愿荷负一切众生,出离世间,非用顶来背负也。若言不是项髆荷负,以何义故名之为担?佛言:如东方一切无边世界所有众生,菩萨发心荷负,悉当令入无余涅盘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尽虚空界所有众生,菩萨安处亦复如是十方所有诸众生界若现、不现,菩萨皆令住涅盘中,以是因缘名之为担所以说一个菩萨行者,不管出家、在家行者,若不能教化后学入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者,依世尊教言,是不能称为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故所谓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度尽无量无边众生入涅盘,度尽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可度想,这就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怜愍众生故,一切乐尽皆与之,乃至令入无余涅盘,是故名为荷负重担如是菩萨怜愍诸众生行大精进,亦令众生行菩萨事,速疾成熟诸波罗蜜,亦满自身精进庄严

末法时期如何才能荷担如来家业?要有极爱众生心,极爱即是显示出哀慜世间诸众生,世间无救之众生何其多,要能教他们入佛解脱法,定要令入《金刚经》深义法要,这样使般若经义不致断绝。有如是事业之行为者,可称为是真正荷担如来家业如来尝言何者是为大事?荷担大重担是大事。那修菩萨道,多久才能舍此担佛曾言:菩萨当作是念,我当令一切众生度生死海,入无余涅盘若众生尽者,此担方息,因此众生无尽,自无停息,直至成如来佛,一成如来佛具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还是再继续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入无余依涅盘,所以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无有休止的

最后来谈谈「荷担如来家业者」,与「佛法存灭延续」问题,两者有何抉别,诸菩萨荷担如来家业,与佛法存灭有无直接关系?前者是指把如来真正要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教导众生能延续下去,把此菩萨的正解脱法门讲给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听。后者是指要如何维系佛法不灭,就是能行小善,得生往下劣天处,让芸芸众生,不为诸魔障难,及诸魔迷惑而沦灭。前者若能证得初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者,累劫都能处菩萨道行中,有世能成为八地菩萨,即能于十方国土游历而度一切众生。而后者欲能使佛法不灭者,当要靠比丘僧,此比丘要严守具足戒,佛陀尝言,若仅有一比丘僧能严守禁戒、不毁禁戒,则佛法就不会灭亡,因佛法不会为诸魔所毁灭。

所以于此娑婆世界,两种人都得要具有,一为延续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培养众生菩提种之菩萨种性,让此等种性者未来都能成佛。二为维持佛法正法不为魔眷属所毁灭者,此得依赖戒严比丘僧。前者能弘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得藉由菩萨比丘或居士菩萨等,祇要是大乘根基者都能做此工作;然而后者要能使佛法常住、久住,末法时期诸圣隐没不现,只有依赖小乘比丘僧,有此等比丘修得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脱法身、解脱知见法身等,依此等比丘才能维护佛教正法不致灭亡。

还有虽出家成菩萨比丘者,现已在度众生,但所说法若仅是说些有漏善法、有为法,阐述小经、浅经之法,不是讲述《大般若经》、《金刚经》等成佛之义理,没有教化后学般若智、实相观之法,此等出家师父也是非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是菩萨比丘教导众生往生哪个净土,不教导他们当下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也不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是出家或在家众都不能接触《金刚经》,或有接触能读诵《金刚经》,却不能依深义理修习者,如此最后也不能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或若是有菩萨比丘或居士受菩萨戒,能确实弘扬大乘法印之中道观、实相义,此等人受持之时,当然会离言说相、离文字相、不好名闻利养,能彻底地去除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是读诵、修习、受持期间,这种人不可能出现于人世间杂乱事件里,都是默默无闻地修心养性,长养圣性()

值得在此一提的是假相的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自己认为修行打坐、念佛、修密咒、…,已有初步成就,然后就依缘深入经藏,读一些大乘经典,也大谈「心识功用」,大谈「自性功能」,大谈「如来藏性」、…,且好与人辩论佛性如何、佛法不如何,这些人虽说是学大乘法,但已是本末倒置,未先入《大般若经》,更未看到《金刚经》甚深义理,不知要空寂一切心、一切相,因此等人未先修得空证、无我,却反而执取一切有为法相,这是未入《大般若经》,更未看到《金刚经》精深义理,或是看了《金刚经》义理,光读诵而不去受持,所以其人所作、所为,非能荷担如来家业,也就是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能荷担如来家业,当要先自己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义理,然后才能入更深一层的佛法修证,也才能悟得空、无相、无愿等三三昧,然后又能转入陀罗尼门殿堂,依此陀罗尼门才能真正荷担如来家业。

 

6.「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再来谈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要做何种弘法事业呢?当然是弘扬此《金刚经》法要,多印此经典流传也可以,再来是要能广为人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我今应当讽诵此经广为人说,能生此念即名圆满檀()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施中法施最胜。若持此经守护法身,即是圆满戒波罗蜜;顺无生忍,亦即名为忍波罗蜜;如理不懈此,即名为精进波罗蜜;安住寂灭此,即名为静虑波罗蜜;得自然慧不由他悟,是即名为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若复有人,受持此经四句偈等,速能圆满无上菩提。若诸菩萨持此法要,读诵书写或持经卷,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当知是人已得如来一切法藏,若有受持此经典者,形虽差别,而菩提心无有二相。何以故?舍利弗!此经则是「不退菩提实相法印」,以是当知,若诸菩萨随顺此经,当知是人得不退转无上菩提。若诸菩萨随顺此经,当知则是随顺一切佛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是《大品般若经》的一部份重译,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是《大品般若经》之577卷所译出。由《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经文中所述,我们今天应当讽诵此经、受持此经,之外还要广为人说,只要一心生起广为人说之念时,即是名圆满檀(布施)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施中,法施最殊胜,何况施给人的是要「成佛的经典」,此经是论本母、本母、佛母(密教则称佛母─佛以法为师,由般若菩提法而成佛,故谓法为佛母。),世尊说一切佛都从此经出的。圆满檀波罗蜜后,接着下来就会圆满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等法,故此法施可说是最胜、最利。

所以我们都当要发起弘扬此等《般若经》之心,尤其是《金刚经》,此经流通最广。我们现在因缘成熟,已刊印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及《大悲咒》合刊课诵本,与大众结缘,未索取者可以来mail索取。接着下来也是要整理《金刚经》所讲的讲稿,网络上虽已挂上,但文章比较口语话,就觉得份量很多,要整理这些文章,此工程虽然是浩大,但迟早总是要完成的,此举还是基于「广为人说」,能利他也能自利。所以大家若有能力宣讲《金刚经》就随缘开讲,不能讲的就要助印此经典流传,做个法布施功德,这样功德也是无量无边,当然自己最好早晚各诵一部《金刚经》,保证各位菩提智增长快速,也许今生即能悟菩提。

何以我们学《金刚经》后,还要广为人说,契经云若菩萨摩诃萨,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则尊重正法,由重法故应广为人说,为维护正法不惜身命。若是您本人已悟到了《金刚经》深义,即能重此法要,重此法要者即当依教而奉行,首当要发菩提心,次要修行实离四相,再行布施、忍辱、般若等三波罗蜜,如此依教奉行后,即能悟真正佛道,能悟实相观、中道观,悟得「不退菩提实相法印」,能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后,即会更重视此法,所以也要让学佛者大众知道此法是成佛之本母,故要广说此法。

若有听闻《金刚经》,然后能受持、读诵,恭敬供养《金刚经》,此等人以如来的随念神智力、心通力,佛的无量智慧都能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我们虽不知道如来的智慧与神通有多广大,但祂能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的能力是真实不虚的,因如来已圆满具足圆成实性,也已证得如来藏性,祂的最清净法身可遍满虚空、尽一切法界,其能知能见之神通能力有多大呢?大到所有佛剎土世界中的一切众生,只要是起心动念,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于过去已起的心、未来的要起的心,都能悉知悉见,还有所有佛剎土世界里的有情、无情众生,如来都能够悉知、悉见其因果轮回现象,这是证得「如来藏性」的如来所具有的神通力,不是一般大菩萨所能证知的,中小菩萨更不用谈了。所以说有人受持、读诵、弘扬《金刚经》,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此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大家要认真读诵《金刚经》,修学《金刚经》,依此经深义调理自己的心性,当您能悟得《金刚经》深理,也能离四相、不执着世间一切相后,就应该为人讲述《金刚经》甚深义理。因有人能读诵、受持、供养《金刚经》,甚至于有能力广为人说,甚至于能刊印流通、广为宣扬此成佛之本母经典,当然释迦如来或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都会摄受、护念、赐与此等众生福德,因是佛如来所赐之福德,所以大家皆可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6.「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乐小法者h1n2dhi muktikah1n2dhika是小的,不大的,muktika是解脱法之相貌,一般言钝根者始乐小法,因贪着于生死,急欲入涅盘得解脱,故此等人于诸无量佛处,不能行甚深妙道。又因乐小法者,则会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更会求趣见,一切趣见都是有性教引发之法相,常着四见故,不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也。此等乐小法的人因会执取一切相,《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云:「…,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不但于非水中而作水想,亦于非色中而作色想,非受想行识中作受想行识想,非坚信作坚信想,非坚法作坚法想,非八人作八人想,非须陀洹果作须陀洹果想,非斯陀含果作斯陀含果想,非阿那含果作阿那含果想,非阿罗汉果作阿罗汉果想,非声闻乘作声闻乘想,非辟支佛乘作辟支佛乘想。」所以《金刚经》所言,不着四相,得声闻诸果亦无有诸果可得想,如须陀洹果不作须陀洹果想,斯陀含果不作斯陀含果想,阿那含果不作阿那含果想,阿罗汉果不作阿罗汉果想,这是《金刚经》里所说的四句偈。

又《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众乐小法的人若能读诵受持此经,无有是处。契经又云,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或说少智乐小法,不自信能作佛,是故以方便智,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最后为教其菩萨法。本段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执取如来弘法早期所讲的有性教。当然此等人于此《金刚经》,不能听受、读诵,甚至为人解说。

上述已提过若有修行人乐小法,学习声闻、辟支佛乘,这还是暂时的过程,祂们终究还是要学习大乘法、般若波罗蜜法。对于乐小法者因为祂们因缘未成熟,而于此大法无有志愿学习。所以经典中,佛如来常用种种随心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种种方便法与真实大法。当然佛陀善观因缘,知道这些乐小法的人等,还是会以方便智,随说一些声闻法、缘觉法,再进而随缘说些菩萨法,当然这些乐小法者,当时自知不是真是佛子,但佛陀并不会这样认为,最后还是要讲般若法。

现在我们佛弟子,有的连乐小法的资格都构不着,为什么呢?有些人信佛后,不知佛真正言教,佛陀说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某些佛子总是依人后,仅知道要行善、布施、济穷、救困、放生、…等善行,这些只是下劣天善行,而尚不知要乐小法。因乐小法当得离一切因缘果报,求得自我解脱,既然要这样求得解脱,就要学得涅盘法,要学习涅盘法就要学四圣谛、十二因缘观、卅七道品等解脱义理,然后实际去打坐、修行、禅观,天天于打坐、长坐中,思惟自己如何来脱困轮回之法,然后依之而修心养性,达到自我解脱之目标。

若有佛弟子,包括出家众、居士等乐小法者,能打坐、禅修,也已求得自我解脱者,当要如何来突破乐小法、心住寂灭为乐的心态?《金刚经》里头已讲得很清楚了,一切佛都从此经出,那您就要好好依此《金刚经》要义去做:

(1)先发菩提心─去受菩萨戒,顺缘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即誓度一切众生,之后要进行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等阶段的修心养性工作。

(2)天天读诵《金刚经》─读诵《金刚经》是熏习义理入阿赖耶识中,能背诵《金刚经》更好,当您能背诵部份或全部经文时,日常遇到如意、不如意事,《金刚经》经文字句,自然就会应缘现起于心中,使您产生般若智慧,离诸相后即能安然地度过此事端。

(3)随时受持《金刚经》义理─受持是如实地去做,观一切法虚幻不实,遇一切境界就当没这回事,不要有证到什么境界想,不要有已成什么果位想,或是几地菩萨想、或是已成佛想,…。若遇冤亲债主来骚扰,亦能观其虚幻不实;平时不要打妄想,不切实际的妄想更是不能有,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4)远离四相─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要达到此离四相目标,就要净除六根门头攀缘的心念,远离眼耳鼻舌身意等所现的主观意念,不要与人诤辩,不要乱逛不正当网站,不要用文字与人在网站上论笔战。行持要严守戒律,不说别人短处、不夸自己长处,不要违犯戒律,不要毁谤大小乘,不要毁谤佛门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行只有能把嘴巴闭得住不讲话,能把手牵得住不写文章,如此已在做《金刚经》甚深义理的修行工作,最后再连心也能停得住不动,此时世间智、出世间智就能圆满成就,最后能得到出出世间智,成为一个真正的善知智,不为异境所迷,亦能成为别人修真正佛法的眼目,不会哗众取宠,以盲导盲,同入三途深渊。

(5)经文中三波罗蜜法当要修习─布施、忍辱、般若波罗蜜等三波罗蜜法者,是本经中世尊所提示者,是成佛之要诀。先要好好依此而修行,凡有善行都要去做,做完后当要忘记,不得再提起做什么善事,这才是所谓的布施波罗蜜。凡有生活中顺逆的境况,都当要修忍辱法,最后达安忍境界,是能做到不忍之忍,是谓忍辱波罗蜜。一切因缘果报,修行境界、异相、异能等,都要观其无所有、不可得,这样远离颠倒妄想,才能究竟涅盘,这就是般若波罗蜜。

(6)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要学外道法、小乘法,学得有个能来能去的神我身出入自身躯,要知道世尊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样修持不黏一切境后,于己心清净后,即能善于观心,体悟真正实相观、中道观之道理,即能悟知自己的如如佛性。往后随缘入陀罗尼门,以真言门入一切神通、变化,以真言门广度有缘,这是最后的目标,也是入真正佛心之中,也才是入真正的大乘,因能广度一切众生。

(7)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要有断灭相─当您脚根已站稳,佛陀所教的般若深理已搞懂了,即要能入菩萨行,行持间作有为时,不作有为想、不作无为想。行持间作无为时,不作无为想、亦不作有为想。随缘起一切法,处一切法中能无住,如此随法自在无碍,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我们要修行的中级目标,最后如上所述,当入陀罗尼门殿堂,一者依此自己能入佛之他受用土外,二者也能依佛如来法身、佛如来的垂迹加持身,大利一切有情众生,广行佛事。

 

7.「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处世尊言,有《金刚经》的地方就有佛法身在,有《金刚经》处也是如同塔庙,表示有佛在,所以人天、阿修罗等都当要恭敬供养。契经亦云:「若诸菩萨持此法要(般若经),读诵书写或持经卷,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此经则是不退菩提实相法印,若诸菩萨随顺此经,当知则是随顺一切佛法。」从此处经文知悉,只要有《金刚经》法本在的地方,就等于是塔庙,都是有佛法身常住,所以我们应该恭敬作礼围遶,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当然您拥有此经,因为此经是不退菩提实相法印,所以您一定要依教奉行,生活、起居、日常应对中,不能执取一切法,不执一切法就是要能闭嘴、止心、避免恶行,如此就不会造诸恶业,这样慢慢修学般若经之不退菩提实相法印,今生当即证得不退转菩提。

我们于2002年建立此法尔禅修中心道场时,我就想在三尊大佛像后做一道背墙,此墙壁上用近代计算机科技印出整部《金刚经》经文,结果设计单位不负所望,真的用很大的相纸输印出此部《金刚经》经文,然后《金刚经》背墙后有一走道,走道再过去是藏经橱柜,方便于遶佛、遶经,后来此种设计也被数字建小道场(住屋式道场)者所采用。法尔道场建立好后,从2002年11月份起,即开始讲《金刚经》,讲到现在已是六个年头了,也才讲到十五品,等于是《金刚经》不到一半。而每周日的《金刚经》读诵、绕佛、禅坐,在诵经完后遶佛时,刚好依着佛像、佛像背壁的《金刚经》经文等绕着走,真的是做到了经文所说「作礼围绕」,所以您们能参加周日金刚禅座者,真的福德、智能都能日日增长。至于我们此处的金刚墙有无诸天、阿修罗等下来供养,我们是不得而知,但世尊经典里如是说,应是真实不虚的。

另外,契经云,当知是般若波罗蜜因縁,能具足菩萨道,是故诸菩萨,若欲得一切智慧,应当信受般若波罗蜜,读诵正忆念。又有般若经云,如说修行,广为人说,亦当了了书写经卷,供养恭敬、尊重讃叹,以诸华香、璎珞、末香、涂香、幡盖、伎乐等供养,如是则是奉行世尊教法。因此,我们除要广为人说,让大家能了解《金刚经》中甚深义理外,亦当供养所有名花、名香、缯彩、华盖,若干方便当供养之。所以者何?契经云,般若波罗蜜者,是诸佛所尊,是尊道之御。所以无论如何,都当要如法供养,能供香、供花、供果、供灯、供烛、…,随心所愿而广为供养之,如是当于今生得证金刚般若经之不退菩提实相法印。(待续)

  (2007.05.27.讲于法尔)

 


[ 《金刚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